中国建筑史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课件
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中国建筑史课件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3、坛庙组群中的建筑小品:亭、台、楼、阁、牌坊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PPT演示课件
第四节
一、有关术语
古代建筑的等级
1
1.正脊
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成的屋脊,叫做正脊。
2.垂脊 庑殿屋顶正面与侧面相交的屋脊,歇山、悬山和硬山
前后两坡至正吻沿博风板下垂的屋脊都叫垂脊。
3.戗脊 歇山是悬山和庑殿结合而成,因此有九条脊。除正脊外,
上半是四条垂脊,下半自博风板到套兽间,就叫戗脊,它与 垂脊在平面上成45°角。
59
金龙和玺彩画
60
(2)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的等级次于和玺彩画,清代旋子彩画是在明 代旋子彩画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这类彩画品种繁多, 使用广泛,是清代彩画中的一个主要类别。
旋子彩画中的等级,基本上是以用金量的多少为依据。 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浑金旋子彩画 、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 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 金、雅五墨、雄黄玉等。
10.博风板
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檩)都是沿着屋顶的斜坡伸出 山墙之外;为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叫做博 风板。
11.重檐
在同一层高度内,有两重屋檐的建筑,叫做重檐建筑。
4
二、建筑物的等级
我国古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 肃、对称协调。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 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 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
至清朝时,门钉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也有了具体规定: 皇宫大门纵横各九路(即9×9); 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即9×7); 一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即7×7); 四至五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五路(即5×5); 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43
一、有关术语
古代建筑的等级
1
1.正脊
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成的屋脊,叫做正脊。
2.垂脊 庑殿屋顶正面与侧面相交的屋脊,歇山、悬山和硬山
前后两坡至正吻沿博风板下垂的屋脊都叫垂脊。
3.戗脊 歇山是悬山和庑殿结合而成,因此有九条脊。除正脊外,
上半是四条垂脊,下半自博风板到套兽间,就叫戗脊,它与 垂脊在平面上成45°角。
59
金龙和玺彩画
60
(2)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的等级次于和玺彩画,清代旋子彩画是在明 代旋子彩画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这类彩画品种繁多, 使用广泛,是清代彩画中的一个主要类别。
旋子彩画中的等级,基本上是以用金量的多少为依据。 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浑金旋子彩画 、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 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 金、雅五墨、雄黄玉等。
10.博风板
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檩)都是沿着屋顶的斜坡伸出 山墙之外;为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叫做博 风板。
11.重檐
在同一层高度内,有两重屋檐的建筑,叫做重檐建筑。
4
二、建筑物的等级
我国古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 肃、对称协调。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 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 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
至清朝时,门钉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也有了具体规定: 皇宫大门纵横各九路(即9×9); 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即9×7); 一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即7×7); 四至五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五路(即5×5); 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43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136
PPT学习交流
137
PPT学习交流
138
PPT学习交流
139
PPT学习交流
140
PPT学习交流
141
PPT学习交流
142
PPT学习交流
143
PPT学习交流
144
PPT学习交流
63
PPT学习交流
64
• 三国、两晋、南北朝: 佛教建筑的出现: 佛寺建筑:以塔为主,塔院寺;“舍宅为寺”,佛殿式;
PPT学习交流
65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PPT学习交流
66
PPT学习交流
67
PPT学习交流
金 厢 斗 底 槽
68
PPT学习交流
69
PPT学习交流
70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100
PPT学习交流
101
PPT学习交流
102
• “子胥乃使相土尝水, 象天法地,建筑大城, 周围四十七里,陆门 八,以象天八风。水 门八,以法地八聪。 筑小城,周十里,陵 门三。” 《越绝书·吴 地传》记载的八座水 陆城门,为阊、胥、 巫(“平”)、齐、娄、 匠(“相”)、盘、蛇 (居南)门
• 象天法地:天人 合一
PPT学习交流
110
PPT学习交流
111
PPT学习交流
112
PPT学习交流
113
PPT学习交流
114
PPT学习交流
115
PPT学习交流
116
PPT学习交流
117
PPT学习交流
118
PPT学习交流
119
PPT学习交流
120
PPT学习交流
121
PPT学习交流
我国古代建筑课件PPT
1
起源Leabharlann 受道家思想和文人审美影响,将自然景
演变
2
观引入园林设计。
经历了汉唐兴盛、宋元完善、明清繁荣
的发展阶段。
3
精髓
通过布局、意境、景物等元素,营造出 迷人的颇具诗意的园林空间。
用木材建造的古建筑
佛塔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代表,精湛的工艺和固定的结构 使其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木构民居
采用榫卯结构,适应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展现 了中国民间建筑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的施工工具与材料
1 工具
2 材料
如金属锯、锤子、刨子等,用于切割、 连接和装饰。
如木材、砖石、琉璃等,用于搭建和 装饰建筑。
瓦当、斗拱、螭首等建筑元素的意义与作 用
瓦当代表着顶部的权威与永恒,斗拱体现了结构的平衡和协调,而螭首则被视为祥瑞的象征,用于保护和祈福。
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演变及其精髓
代表:南京夫子庙 特点:适应地域特点,体现人们生活方式和社 会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构造和基本原理
斗拱
中国古代建筑中独特的结构构造,通过斗拱的嵌套 和抬升,实现了大跨度建筑的搭建。
檐口
支撑屋顶檐口的木雕结构,非常精巧地平衡了整个 建筑的力学关系。
榫卯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木结构连接方式,使得建筑更 加牢固和耐久。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追求丰富的细节和精湛的装饰,体现 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建筑意义的理解。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宫殿
代表:紫禁城 特点:宏伟壮观的规模和华丽的装饰。
园林
代表:拙政园 特点:注重景观布局、景物变化和意境的表达。
庙宇
代表:白马寺 特点:富有宗教氛围,注重平衡与和谐。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PPT课件
24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中国很早就把建筑的内容和形式看作是王朝 的一种基本制度,“礼”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就是有关的规定和理论根据的记录。 中国古代都城、宫阙的内容和型制,诸侯、 士大夫乃至于平民百姓的宅第标准,都是作 为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而制定出来的,不可 逾越。
25
古代建筑的“顶峰”太和殿和普通平民 民居都必须纳入“礼”的约束范围内
及至秦始皇时期,具备 了控制整个帝国的绝对 统治,万里长城便是其 动员力量的典型代表, 但此时中国建筑的基本
17
使用巨大奴隶劳动力的古埃 及古代建筑:底比斯残迹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一种说法:技术层面上,中国较早的突破了 木构建筑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的局限,是 一种对先进思维选择的结果。
木构建筑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 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节约成本,同 时梁-柱体系的框架结构解决了对于较大空间 营造上的难题。
26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墨子:“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也 许是最早将房屋与“礼”建立联系的言论。 中国古代的住宅布局亦是由“别男女之礼” 引申而来的构图。皇宫中的“六宫六寝”、 宅舍中的“前堂后室”将男女活动和生活的 范围做出了严格的区分。
其后,住宅中的“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 座为宾”的位置序列,完全是“礼制”精神 在建筑上的反映。
但事实上,中国也存在石构建筑,西方也存 在木构建筑。
产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没有绝对的定论,只存在 观点之争。
12
德国传统木住宅
俄罗斯木教堂
13
泉州石塔: 800年前
40.中西方建筑比较
梁思成的观点:
1.中国人使用石头的技术不行:没有找到石头 缝隙之间良好的粘合材料。(古代墓穴的营 造似为反例?)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中国很早就把建筑的内容和形式看作是王朝 的一种基本制度,“礼”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就是有关的规定和理论根据的记录。 中国古代都城、宫阙的内容和型制,诸侯、 士大夫乃至于平民百姓的宅第标准,都是作 为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而制定出来的,不可 逾越。
25
古代建筑的“顶峰”太和殿和普通平民 民居都必须纳入“礼”的约束范围内
及至秦始皇时期,具备 了控制整个帝国的绝对 统治,万里长城便是其 动员力量的典型代表, 但此时中国建筑的基本
17
使用巨大奴隶劳动力的古埃 及古代建筑:底比斯残迹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一种说法:技术层面上,中国较早的突破了 木构建筑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的局限,是 一种对先进思维选择的结果。
木构建筑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 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节约成本,同 时梁-柱体系的框架结构解决了对于较大空间 营造上的难题。
26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墨子:“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也 许是最早将房屋与“礼”建立联系的言论。 中国古代的住宅布局亦是由“别男女之礼” 引申而来的构图。皇宫中的“六宫六寝”、 宅舍中的“前堂后室”将男女活动和生活的 范围做出了严格的区分。
其后,住宅中的“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 座为宾”的位置序列,完全是“礼制”精神 在建筑上的反映。
但事实上,中国也存在石构建筑,西方也存 在木构建筑。
产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没有绝对的定论,只存在 观点之争。
12
德国传统木住宅
俄罗斯木教堂
13
泉州石塔: 800年前
40.中西方建筑比较
梁思成的观点:
1.中国人使用石头的技术不行:没有找到石头 缝隙之间良好的粘合材料。(古代墓穴的营 造似为反例?)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二、建立认识建筑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
中国建筑史体系特征:类型与文化相结合
城市、宫殿、住宅——吏官文化 陵墓、坛庙、塔、石窟、寺庙——宗教文化 园林——士大夫文化 民居——乡土文化
精选ppt
35
三、培养建筑创作的黑箱思维
“白箱”型思维与“黑箱”型思维之比较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思维活动
精选ppt
36
数字运算(白箱型思维):
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
精选ppt
8
作者:项秉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3月出版
精选ppt
9
《赖特》一书中第 40页的两段文字
精选ppt
10
在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语汇中,没
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
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
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
鸡尾酒文化美国摩天楼榻榻米文化日本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十年哈雄文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刘敦桢文集梁思成文集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杂志类
中国建筑史
精选ppt
1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
精选ppt
21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皇帝和贵族曾长期统
治着物质世界,僧侣和教会则统治着精神世界。因此, 在19世纪以前的建筑中,宫殿、府邸、庙宇、教堂甚 至陵墓建筑,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 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成为建筑成就的主要 代表。它们相当灵敏地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变动和生产 力的进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成了建筑历 史的主要内容。而建筑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他们自己 的住宅建筑功能身份简单,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也十 分有限,因而不能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 最高成就。但这并不能抹杀劳动人民为建筑的发展所 作出的伟大贡献。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宫 殿、庙宇、教堂、陵墓之类的建筑物上的充分表现, 才使得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形制、艺术手法得以 完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精选p富pt 的建筑文化遗产。 22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见教材第五版P30图1-33、P252图8-4、P253图8-5)
唐佛光寺大殿: 1/9 (见教材第五版P146图5-1、5-2、5-3、5-4) 清代:① 北方1/10~1/11粗旷、稳重
② 南方1/15左右(屋顶轻) 轻巧、秀丽 1.3 生起(升起)
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逐渐升高,它规定当心间 柱不升起,次间柱升二寸、以下各间依此递增。——使檐口 形成和缓的曲线
-
17
5.3 板椽(连瓣椽) 攒尖建筑中檐步架以上的椽子。 因椽呈放射状,尾部已无法做单根椽子,以板代椽。 6、结构附件 6.1 蜀柱与叉手—宋代(清代瓜柱) 叉手用于平梁上,支承脊榑。(清代没有) 6.2 驼峰 全驼峰、半驼峰
(见《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 潘谷西 P256图8-9)
6.3 托脚:宋《营造法式》中支撑平榑的构件,作用同叉手。 6.4 平座与滴珠板 7、举架(宋称“举折”) 举—指屋架的高度。
-
9
3、梁(梁架或屋架)
介绍梁及其附属构件:瓜柱、角背、驼峰、柁墩等有代表 性的梁架
从梁的位置、作用、形状分类
主梁放于前后金柱上,若建筑无廊,则放于前后檐柱上。
“步”的概念
清代:按本身所负的檩数叫几架梁
宋代:梁叫“栿”,以每栿承担的椽子数称几椽栿
清 七架梁—六椽栿(宋)
五架梁—四椽栿(宋)
三架梁—平梁(宋)
-
13
4、“桁”或檩 4.1概述 带斗栱的大式建筑中叫桁,以斗口定尺寸;不带斗 栱的大式或小式建筑中叫檩,以檐柱定尺寸。宋称“榑”, 一般圆形断面,矩形断面的称“承椽枋”。 4.2按位置不同分类
① 正心桁—位于檐柱中心线上的桁,Φ=4.5斗口。 ② 挑檐桁(宋称挑檐榑) 小式中(即不带斗栱的正心桁—正心檩) ③ 正脊桁(檩) 附件:扶脊木—位于脊桁上,断面为六边形,两侧做椽碗。 ④ 金桁—在正心桁与脊桁之间的桁。 清称“上金桁”为 宋称“上平榑”。 清称“中金桁” 宋称“中平榑。 清称“下金桁” 宋称“下平榑”。
唐佛光寺大殿: 1/9 (见教材第五版P146图5-1、5-2、5-3、5-4) 清代:① 北方1/10~1/11粗旷、稳重
② 南方1/15左右(屋顶轻) 轻巧、秀丽 1.3 生起(升起)
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逐渐升高,它规定当心间 柱不升起,次间柱升二寸、以下各间依此递增。——使檐口 形成和缓的曲线
-
17
5.3 板椽(连瓣椽) 攒尖建筑中檐步架以上的椽子。 因椽呈放射状,尾部已无法做单根椽子,以板代椽。 6、结构附件 6.1 蜀柱与叉手—宋代(清代瓜柱) 叉手用于平梁上,支承脊榑。(清代没有) 6.2 驼峰 全驼峰、半驼峰
(见《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 潘谷西 P256图8-9)
6.3 托脚:宋《营造法式》中支撑平榑的构件,作用同叉手。 6.4 平座与滴珠板 7、举架(宋称“举折”) 举—指屋架的高度。
-
9
3、梁(梁架或屋架)
介绍梁及其附属构件:瓜柱、角背、驼峰、柁墩等有代表 性的梁架
从梁的位置、作用、形状分类
主梁放于前后金柱上,若建筑无廊,则放于前后檐柱上。
“步”的概念
清代:按本身所负的檩数叫几架梁
宋代:梁叫“栿”,以每栿承担的椽子数称几椽栿
清 七架梁—六椽栿(宋)
五架梁—四椽栿(宋)
三架梁—平梁(宋)
-
13
4、“桁”或檩 4.1概述 带斗栱的大式建筑中叫桁,以斗口定尺寸;不带斗 栱的大式或小式建筑中叫檩,以檐柱定尺寸。宋称“榑”, 一般圆形断面,矩形断面的称“承椽枋”。 4.2按位置不同分类
① 正心桁—位于檐柱中心线上的桁,Φ=4.5斗口。 ② 挑檐桁(宋称挑檐榑) 小式中(即不带斗栱的正心桁—正心檩) ③ 正脊桁(檩) 附件:扶脊木—位于脊桁上,断面为六边形,两侧做椽碗。 ④ 金桁—在正心桁与脊桁之间的桁。 清称“上金桁”为 宋称“上平榑”。 清称“中金桁” 宋称“中平榑。 清称“下金桁” 宋称“下平榑”。
中国建筑史中国城市建设史专题中国建筑史课件
使用环保、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3
生态保护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06 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与展 望
建筑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建筑发展 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影响要素。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历史学、 地理学、社会学等,对建筑史进行综
礼制思想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礼制,认为建筑应符合礼制 规范,体现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
风水观念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注重风水观念,认为建筑 应符合风水原则,以追求吉祥、平安和富贵 。
建筑艺术观念
装饰与造型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强调装饰与造型的结合,通过雕刻、 彩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精美。
色彩运用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注重色彩运用,通过不同的色彩搭 配,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寓意。
庭院布局
中国建筑文化注重庭院布局,以 庭院为中心,建筑沿庭院四周布 置,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居住 环境。
建筑与自然融合
中国建筑文化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如山水园林的营造等。
建筑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 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建筑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唐宋时期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和 手工业繁荣,如唐长安、北宋
东京汴梁等。
元明清时期
城市规划逐渐成熟,如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形成了严谨的
城市中轴线布局。
近代城市建设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城市建设受到西方影响,如上海、天津等城市出现 了租界和洋房。
20世纪初到中叶
3
生态保护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06 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与展 望
建筑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建筑发展 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影响要素。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历史学、 地理学、社会学等,对建筑史进行综
礼制思想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礼制,认为建筑应符合礼制 规范,体现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
风水观念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注重风水观念,认为建筑 应符合风水原则,以追求吉祥、平安和富贵 。
建筑艺术观念
装饰与造型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强调装饰与造型的结合,通过雕刻、 彩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精美。
色彩运用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注重色彩运用,通过不同的色彩搭 配,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寓意。
庭院布局
中国建筑文化注重庭院布局,以 庭院为中心,建筑沿庭院四周布 置,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居住 环境。
建筑与自然融合
中国建筑文化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如山水园林的营造等。
建筑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 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建筑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唐宋时期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和 手工业繁荣,如唐长安、北宋
东京汴梁等。
元明清时期
城市规划逐渐成熟,如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形成了严谨的
城市中轴线布局。
近代城市建设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城市建设受到西方影响,如上海、天津等城市出现 了租界和洋房。
20世纪初到中叶
中国建筑史课件
西方建筑发展进程快速多变
西方古建筑的发展进程却表现为快速多变,具 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地域性民族特色。 • 希腊式建筑-------庄重、典雅、精致、有性格、有 活力。 • 古罗马建筑-------雄浑、凝重、宏伟,形式多样,构 图和谐统一。 • 哥特式建筑-------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
• 中国建筑发展进程平稳而缓慢
•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进程平稳而缓慢,缺乏 剧烈的变化。木质框架结构自产生起至明清,一直 都是我国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尽管各个时代的构 件和材料上有所变革,但总体结构并无多大的变化。 定型与汉代的几种屋顶式样,也一直成为各 个时代沿用的屋顶式样。 尤其是宋代以后,我国的传统建筑在技术、 结构、外形部局等方面都日益程式化,其发展的进 程就更加迟缓。
故宫的特点
1. 占据最显要的地段,从总体布局上体现了 占据最显要的地段, 择中立宫” “择中立宫”的思想 2. 采用了宏大的规模(72万㎡) 采用了宏大的规模( 万 3. 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布局
1) 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 2) 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 3) 尺度处理上也很严谨
4. 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
佛教建筑的类型----塔 佛寺、 佛教建筑的类型 塔、佛寺、石窟 1、佛寺的布局发展: 、佛寺的布局发展: 以塔为建筑群的主体,四周用堂、 ①、以塔为建筑群的主体,四周用堂、殿围成 庭院; 庭院; 殿并重,平面呈方形,四面开门, ②、塔、殿并重,平面呈方形,四面开门,中 轴线上依次建塔、 院落式组合 院落式组合; 轴线上依次建塔、殿,院落式组合; 以佛殿为主的布局特点,塔转入寺外; ③、以佛殿为主的布局特点,塔转入寺外; ④ 、“伽兰七堂”制。 “伽兰七堂”
明十三陵
•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以重重院落相套而 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 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 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 前的上古时期。其中,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分别是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代和明清时期。这 几个时期在建筑发展史上的共同特点是修建了大批 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宫殿、陵墓、都城以及防 御工事、水利工程等,且在建筑形式、选材等方面 的影响泽及后世。 其中,秦朝修建的秦始皇陵及长城、隋朝修建 的赵州桥、明清两朝的帝王宫殿紫禁城等至今还在 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上为锥形的屋顶
脊交于上端
屋面双坡
没有明显的正脊
形成长方形屋面
顶部是在平顶的屋顶四 周加上一圈外檐。
代表 南禅寺大殿、 太和殿 天安门城楼
一般亭、阁、塔 常用
庑殿顶 歇山顶
攒尖顶
卷棚顶 盝顶
注意:
(1)屋檐根据檐数可分为单檐、双重檐、三 重檐。重檐可增加建筑物的立面形态美感,又 可减小高大建筑檐面排水对基座的冲击力,所 以用“重檐三滴水”表示三重檐。
太和殿:面阔十一开间
(2)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 (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 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3)大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 用以形成屋脊。
(4)斗拱
定义: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 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 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
天坛
社稷坛 太庙
皇权至上 ,以中为尊
建筑群的主体建 筑都建在中轴线上, 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 两侧。这种明显的反 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 无上,中轴线纵长深 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 的尊严华贵。
中国建筑史 - 课件-第一讲
2.陈 薇: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中的前导性突破——近年来中国建筑 研究评述,《华中建筑》1989(4)。
3.王贵祥:方兴未艾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世界建筑》1997.2。 4.张十庆:日本之建筑史研究概观,《建筑师》64期。 5. 陈 之 华 : 关 于 建 筑 史 的 研 究 和 教 学 的 随 想 , 《 建 筑 师 》69 期 ,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建筑史
• 作为建筑研究和发展的需要
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 师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 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 史的最大意义。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为什么研究中国 建筑史》(代序),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学习目的:掌握人文信息在建筑中的积存、表达 方式以及实现这些意义的古代技术。
弗莱彻 《建筑史》 一书中的 建筑之树
在中 世国 界建 建筑 筑 史 中 的 地 位
西方人眼中的历史传统建筑 与非历史传统建筑
晚清中国大臣对西方高楼的一个有趣观点
参考阅读文献
0.郭湖生: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发展概况,《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 集》,1986。
1.余 健:从中国建筑史研究引文分析的初步结果看其学科的发展趋 势,《建筑师》37期。
世画作有《雪溪图》、《孟浩然 马上吟诗图》、《雪山图》等。 著有《王右丞集》。
清溪渔隐图 李 唐
全卷描绘钱塘一带山区雨后景色,绿树浓覆,坡泥湿翠,溪水湍流,前端有一村 翁垂钓江苇间。此图用阔笔湿墨画树、坡地、石块,用劲细流畅的线条写水流、 芦苇,用重笔焦刻画人物、板桥、渔舟和木屋。画面粗中有细,纵中有涩,重中 有轻,使人感到力的运行的节奏美。
理念逐渐风行,并出现于许多其它类型的园渠
韩 国 庆 州 鲍 石 亭 流 觞 渠
3.王贵祥:方兴未艾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世界建筑》1997.2。 4.张十庆:日本之建筑史研究概观,《建筑师》64期。 5. 陈 之 华 : 关 于 建 筑 史 的 研 究 和 教 学 的 随 想 , 《 建 筑 师 》69 期 ,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建筑史
• 作为建筑研究和发展的需要
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 师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 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 史的最大意义。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为什么研究中国 建筑史》(代序),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学习目的:掌握人文信息在建筑中的积存、表达 方式以及实现这些意义的古代技术。
弗莱彻 《建筑史》 一书中的 建筑之树
在中 世国 界建 建筑 筑 史 中 的 地 位
西方人眼中的历史传统建筑 与非历史传统建筑
晚清中国大臣对西方高楼的一个有趣观点
参考阅读文献
0.郭湖生: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发展概况,《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 集》,1986。
1.余 健:从中国建筑史研究引文分析的初步结果看其学科的发展趋 势,《建筑师》37期。
世画作有《雪溪图》、《孟浩然 马上吟诗图》、《雪山图》等。 著有《王右丞集》。
清溪渔隐图 李 唐
全卷描绘钱塘一带山区雨后景色,绿树浓覆,坡泥湿翠,溪水湍流,前端有一村 翁垂钓江苇间。此图用阔笔湿墨画树、坡地、石块,用劲细流畅的线条写水流、 芦苇,用重笔焦刻画人物、板桥、渔舟和木屋。画面粗中有细,纵中有涩,重中 有轻,使人感到力的运行的节奏美。
理念逐渐风行,并出现于许多其它类型的园渠
韩 国 庆 州 鲍 石 亭 流 觞 渠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整理ppt
9
故宫简介
•
故宫又称“紫禁城”,明清两代皇宫,世界上最
大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
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明朝皇帝朱棣
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
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故宫
殿的位置,金代在圣母殿前又加建献殿,以后又
经元、明、清各代增建和重修,形成了现在晋祠
的格局。圣母殿是宋、辽、金时期祠庙建筑中唯 一保存下来的宋代木构。
整理ppt
4
晋祠简介
• 圣母殿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重檐九脊顶,殿身
采用殿堂型构架体系。在构架中将殿身前檐柱落 在一条三椽 上,从而使大殿前廊加宽,形成较宽 的开敞的举行祭拜圣母活动的空间。前檐柱采用 木雕盘龙柱形式,为宋元二年(1087年)遗物,也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现存圣母殿上斗 拱有多种形式,正是历次重修所留下的遗迹。圣 母殿微微向上弯曲的屋顶轮廓,柔和秀美,总体 造型舒展而庄重,是宋代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殿内有四十三尊塑像,即圣母像及侍女像,尺度 与真人相近。人物性格、表情各不相同,姿态、 服装、发式因人而异,比例造型优美,是宋代塑 像中的上品。殿前有一以泉水汇成的水池,因游 鱼众多,名为鱼沼。池上有一座十字形平面的桥 梁,其东西方向的主桥为平桥,宽约5米,南北方 向次桥宽约3.5米,斜搭在主桥上。桥下有三十四 根石柱,也排列成十字型,上有木制梁、枋及桥 面板。这座桥被称为“整飞理pp梁t ”或“鱼沼飞梁”。 5
具有保护作用。彩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到高级。春秋时期就已经在木结构建筑
第一部分 中国建筑史1PPT课件
姜寨遗址 位于陕西临潼县城北部, 距今6600-6400年,属于仰 韶文化。
整个居住区面积近2公 顷,西南临河,其他三面 围以壕沟。中心为广场。 其中1-5号位置是大房子, 以此为中心周围的100多处 房屋形成五个组团,房屋 的门均开向广场。
7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6
巢居 多现于长江流域以南
地区的河姆渡等原始文明 中。
20
阿房宫 位于陕西 咸阳上林苑内,前 殿名为阿房,即被 称为阿房宫,前殿 建在东西1200米, 宽450米,高7-8米的 夯土台基上。工程 浩大,至秦亡尚未 完工。
21
上图秦皇陵鸟瞰
周、秦明堂平面图, 方形围墙正中为明堂,其 平面呈“亞”字形,九室, 当中一室称太室,四周之 室代表春夏秋冬五行等。
12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2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 遗址的复原图。一座相 当严整的四合院,二进 院落,中轴线上有影壁、 大门、前堂、廊、后室。 两侧为通长的厢房,院 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 屋墙基埋置排水陶管和 卵石暗沟,屋顶采用瓦。 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 整的四合院实例。根据 在西厢发现的甲骨文, 推测此处是座宗庙。
16
江苏武进 的淹城可能是 春秋时期的淹 国国都。它有 三重城墙,每 重城墙外有护 城河。只有西 北角有桥可以 出入。护城河 内用独木舟为 交通工具。布 局反映了当时 战乱频繁,国 君以深濠高墙 自卫的状况。
17
曲阜鲁城是西 周至战国时期 鲁国的都城, 由外郭和内城 两重城墙组成, 是目前已知采 用外郭最早的 城市。它与 《考工记》中 描述的城市比 较相似。
西周(-前771年)建都在陕西。建造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 治的城市,制度明确,等级严明。四合院建筑产生,屋顶已采用瓦, 到西周晚期,有的屋顶已全部铺瓦,并出现半瓦当。内墙面用三合土 抹面。
整个居住区面积近2公 顷,西南临河,其他三面 围以壕沟。中心为广场。 其中1-5号位置是大房子, 以此为中心周围的100多处 房屋形成五个组团,房屋 的门均开向广场。
7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6
巢居 多现于长江流域以南
地区的河姆渡等原始文明 中。
20
阿房宫 位于陕西 咸阳上林苑内,前 殿名为阿房,即被 称为阿房宫,前殿 建在东西1200米, 宽450米,高7-8米的 夯土台基上。工程 浩大,至秦亡尚未 完工。
21
上图秦皇陵鸟瞰
周、秦明堂平面图, 方形围墙正中为明堂,其 平面呈“亞”字形,九室, 当中一室称太室,四周之 室代表春夏秋冬五行等。
12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2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 遗址的复原图。一座相 当严整的四合院,二进 院落,中轴线上有影壁、 大门、前堂、廊、后室。 两侧为通长的厢房,院 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 屋墙基埋置排水陶管和 卵石暗沟,屋顶采用瓦。 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 整的四合院实例。根据 在西厢发现的甲骨文, 推测此处是座宗庙。
16
江苏武进 的淹城可能是 春秋时期的淹 国国都。它有 三重城墙,每 重城墙外有护 城河。只有西 北角有桥可以 出入。护城河 内用独木舟为 交通工具。布 局反映了当时 战乱频繁,国 君以深濠高墙 自卫的状况。
17
曲阜鲁城是西 周至战国时期 鲁国的都城, 由外郭和内城 两重城墙组成, 是目前已知采 用外郭最早的 城市。它与 《考工记》中 描述的城市比 较相似。
西周(-前771年)建都在陕西。建造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 治的城市,制度明确,等级严明。四合院建筑产生,屋顶已采用瓦, 到西周晚期,有的屋顶已全部铺瓦,并出现半瓦当。内墙面用三合土 抹面。
中国建筑史精品PPT课件
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 两者合称为台榭。春秋至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宫室、宗庙中常用 的一种建筑形式,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
钩心斗角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 期是历史上大 动乱的时期, 佛教得以广泛 地传播与发展 。一时间,兴 建佛寺,蔚然 成风。这个时 期还有石窟寺 的出现。很多 成为了我国古 代文化的宝贵 财富。图为山 西大同的云冈 石窟。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始建年代不详,重 建于唐建中三年)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
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因此
太和殿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其建筑规制 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 重檐庑(wǔ)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 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 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 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金辽时期建筑
这个时期接近于唐代风格,为了扩大室内的使用面积,在建筑平面 上创造性地使用“减柱法”,使梁架结构发生一些变化。
华严寺位于 大同古城内西南 隅,始建于辽重 熙七年(公元 1038年),依据 佛教经典《华严 经》取“慈悲之 华,必结庄严之 果”的大乘教义 而命名。
奉国寺在辽宁 省义县城内东街路 北。创建于辽开泰 九年(1020)。初名 咸熙寺,后易奉国 。寺内主要建筑为大
钩心斗角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 期是历史上大 动乱的时期, 佛教得以广泛 地传播与发展 。一时间,兴 建佛寺,蔚然 成风。这个时 期还有石窟寺 的出现。很多 成为了我国古 代文化的宝贵 财富。图为山 西大同的云冈 石窟。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始建年代不详,重 建于唐建中三年)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
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因此
太和殿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其建筑规制 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 重檐庑(wǔ)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 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 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 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金辽时期建筑
这个时期接近于唐代风格,为了扩大室内的使用面积,在建筑平面 上创造性地使用“减柱法”,使梁架结构发生一些变化。
华严寺位于 大同古城内西南 隅,始建于辽重 熙七年(公元 1038年),依据 佛教经典《华严 经》取“慈悲之 华,必结庄严之 果”的大乘教义 而命名。
奉国寺在辽宁 省义县城内东街路 北。创建于辽开泰 九年(1020)。初名 咸熙寺,后易奉国 。寺内主要建筑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思成 刘敦桢
建筑测绘பைடு நூலகம்
营造学社的主要贡献是几个方面:
1、对中国古代建筑遗迹、遗址进行调研,测绘、调查、摄影, 结合实践对古代建筑文献的深入研究,使我们中国建筑自远古至 于明清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2、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与翻译,使之与西方名词对应。 3、他们阐明了以官式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建筑的结构原理与由此 产生形式特征,为中国风格新建筑的创造确立了中国古典的规范;
五台山寺院
日本的和样建筑
法隆寺
日本的唐样建筑
圆觉寺舍利殿
三、 中国人诠释中国建筑
一、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 人-----朱啓钤
主要的历史贡献: 1、是创建了营造学社这样一个 缜密的学术研究组织; 2、是发现、整理、组织校刊了 一批重要的建筑历史文献, 最主要的就是《营造法式》
的刊印。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 代建筑史研究的 历程
一、近代欧美学者对中 国建筑文化的研究
印度莫亨焦达罗古城
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班尼斯 特· 弗莱切尔(Banister Fletcher)《比较建筑史》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二、近代日本学者对东方建筑的研究
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伊东忠 太、关野贞、常盘大定等人以 深入中国腹地获得第一手调查 材料和厚实的汉学基础,从追 溯日本佛教建筑的源流入手, 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了比较科 学的考察。
4、他们依据19世纪以来在西方建筑评论中占主导地位的结构理 性主义标准评价中国建筑,证明它具有与西方古典建筑、哥特建 筑和“国际式”现代建筑相同的特征,从而反驳了西方学者和中 国一般公众对它的贬斥态度,并赋予它在现代建筑的条件下存在 的意义。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第一篇:绪论 第二篇:史官文化与城市、宫殿、住宅 第三篇:宗教文化与坛庙、陵墓、寺观 第四篇:士大夫文化与园林 第五篇:中国古代建筑技术
参考书目
1、《梁思成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刘敦桢文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84 4、《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5 、刘致平,《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6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7、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华夏意匠》,李允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9 、郭湖生,中华古都 ——中国古代城市史论文集,台北:空间出 版社,1997 10、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