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1. 引言:物理的奇妙世界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无论是打篮球、骑自行车,还是看电影,这些看似普通的事情,其实都离不开物理学的“神助攻”?高中物理就像是探索这个世界的工具,它帮我们揭开了很多生活中的小秘密。

现在,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框架吧!2. 运动的基本概念2.1 运动与静止先来聊聊最基础的,运动和静止。

这两个概念就像是好朋友,紧紧相依。

简单来说,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而静止则是物体位置不变。

这两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你站在车站,感觉自己是静止的,但其实车站旁边的车在动,对吧?2.2 速度与加速度说到速度,就像是物体运动的“脚步声”,告诉我们物体每秒走了多远。

速度有快有慢,就像跑步的快慢一样。

而加速度则是速度变化的“速度”,就像你在开车时踩油门,车子加速,速度变快,就是加速度的作用了。

3. 力与牛顿定律3.1 力的概念力是物理学的核心之一,简单来说,力就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想象一下,你推一辆车,车子才会动,这个推的过程就是在施加力。

力的种类有很多,比如重力、摩擦力等,每种力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3.2 牛顿的三大定律接着,咱们得好好看看牛顿的三大定律,它们就像是物理学的“基本法则”。

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作用。

第二定律则揭示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就是 F = ma(力 = 质量× 加速度)。

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任何力都是有“回报”的,也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了解这些定律,咱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奥秘了!4. 机械运动与能量4.1 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它们之间的转化就像是物体的“能量交换”。

比如你把球从高处扔下,球的势能逐渐变成动能。

当球落地时,它的势能变得越来越小,动能却越来越大,这就是能量的转换。

4.2 功和功率功是力使物体移动的“支付”,公式是W = F × d(功 = 力× 距离)。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1500字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包括运动学、力学、能量与动量、电学四个部分。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

一、运动学1. 物体的位置:位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速度、加速度。

2.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变速曲线运动。

3. 运动的描述:用图象来描述运动、用函数来描述运动。

二、力学1. 牛顿的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弹簧力与摩擦力:胡克定律、摩擦力的类型及计算。

3. 静力学:静平衡、平衡力的条件。

4. 动力学:动量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及冲量定理。

5. 万有引力:质点的万有引力、行星的运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重力、弹力与重力的比较。

三、能量与动量1.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功的单位、功率的定义及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能与重力势能、机械能的守恒、机械能的应用。

2. 惯性力与非惯性力:匀速圆周运动、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四、电学1.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电阻和电阻器。

2. 电压与电功:电压的概念、电压和电动势、电功和功率。

3. 理想电源电路:理想电源的作用、电流分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 半导体与 PN 结:半导体的性质、PN 结的形成、PN 结的特性与应用。

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梳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建立起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同时,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学习物理过程中要善于与实际应用结合,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框架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物体的运动1.1.1 运动的概念1.1.2 运动的描述1.1.3 运动的参照系1.2 平抛运动1.2.1 平抛运动的特点1.2.2 平抛运动的规律1.2.3 平抛运动的应用1.3 匀变速直线运动1.3.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3.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3.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1.4 牛顿第一定律1.4.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1.4.2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1.4.3 牛顿第一定律的物体运动状态1.5 牛顿第二定律1.5.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1.5.2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5.3 牛顿第二定律的质点运动1.6 牛顿第三定律1.6.1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1.6.2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1.6.3 牛顿第三定律的反作用力第二章:功、能量和动量2.1 功2.1.1 功的定义2.1.2 功的计算2.1.3 功的应用2.2 动能和势能2.2.1 动能的定义2.2.2 动能的转化与守恒2.2.3 势能的定义2.2.4 势能的转化与守恒2.3 机械能守恒定律2.3.1 机械能的定义2.3.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3.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4 动量2.4.1 动量的定义 2.4.2 动量的计算 2.4.3 动量定律2.5 冲量2.5.1 冲量的定义 2.5.2 冲量的计算 2.5.3 冲量定律第三章:热学3.1 温度和热平衡3.1.1 温度的定义 3.1.2 热平衡的条件 3.1.3 温度计的原理3.2 热量和热传递3.2.1 热量的定义3.2.2 热传递的方式3.2.3 热传递定律3.3 热容和比热容3.3.1 热容的定义3.3.2 恒容热量计算3.3.3 比热容的概念3.4 内能和状态方程3.4.1 内能的定义3.4.2 状态方程的描述3.4.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5 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3.5.1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3.5.2 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 3.5.3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四章:光学4.1 光的直线传播4.1.1 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4.1.2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4.1.3 光的反射和折射4.2 光的像的成因4.2.1 光追迹法4.2.2 光的反射成像4.2.3 光的折射成像4.3 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4.3.1 光的色散现象4.3.2 光的干涉现象4.3.3 干涉条纹的产生和应用4.4 球面镜和透镜4.4.1 球面镜的成像规律4.4.2 图像的放大与缩小4.4.3 透镜的成像性质第五章:电学5.1 电荷与电场5.1.1 电荷的性质5.1.2 电场的概念5.1.3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5.2 静电场5.2.1 静电场中的电势能5.2.2 静电场中的电势差5.2.3 静电场中的电势5.3 电场中的电荷运动5.3.1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5.3.2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5.3.3 电阻和电阻定律5.4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和电路的基本单位5.4.1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5.4.2 电路的单位和计算5.5 电磁感应5.5.1 电磁感应现象5.5.2 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产生5.5.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上是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的框架,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一)基础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基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知识梳理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加法与减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功与能:功的定义、功与能的关系;动能定理、势能。

2. 运动学-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

- 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3. 动力学- 重力: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 弹性力:胡克定律,弹性限度。

-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 能量守恒与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能量转化: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5. 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

- 阻尼振动:振幅随时间逐渐减小的振动。

- 波动: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横波与纵波。

- 干涉与衍射:波的叠加原理,干涉现象,衍射现象。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 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7. 电磁学初步-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

-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环路定理。

-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8. 热学基础-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方程。

- 热机:热机的工作原理,效率的计算。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概念: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与分类-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3.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置的变化量。

-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力与运动的关系1.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的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 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路径的运动。

- 离心运动与向心运动:圆周运动中,物体因向心力不足或过多而产生的运动。

3. 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力的平衡: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力的不平衡: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功、能和功率1. 功- 功的定义:力与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 功的计算:功 = 力× 位移× cosθ(θ为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能-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3. 功率-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功率的计算:功率 = 功 / 时间。

四、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 杠杆:固定点(支点)的硬棒,用于放大力的作用。

-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

2. 滑轮系统- 滑轮:固定在轴上的轮,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一、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位置和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方法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非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3.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斜抛运动的分解- 抛物线运动的相关公式4. 物体的力学性质- 质量和重力- 惯性与质量- 动量和动量定理5. 弹性力学- 弹力的原理和特点- 弹性势能与弹簧常数- 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标和温度的测量- 热平衡和热量的传递2. 热量的传递-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量传递的数学表达- 导热系数和热传导率3.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的不可达到 4. 热能转化和利用- 热机和热效率- 热泵和制冷剂循环- 发电和能源利用问题三、光学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线的模型-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2. 光的成像-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成像公式和物像关系3. 光的色散和衍射- 光的色散现象- 衍射的产生和规律- 衍射光栅和衍射光谱仪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性质和守恒-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电场的电力线和电场力 2. 电容和电势- 电容和电容器- 电势和电势差- 等势面和电势线3. 电流和电阻- 电流的概念和大小-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定义 - 稳恒直流电路的分析 4. 电磁感应- 磁场和磁感应强度-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和自感现象五、近代物理1.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理论- 德布罗意波和玻尔理论2. 原子核与放射性-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 核能的利用和核电站安全问题以上是高三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框架,主要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近代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1、从X—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⑵、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 2、从V —t 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 .轴上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在t .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⑵、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⑴、 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0V )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在t .轴上方的位移为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补充一: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补充三:利用纸带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分析纸带问题的核心公式:◆(1)求某点瞬时速度V: V t/ 2 =V =s t =TS S NN 21++ ◆(2)由21aT s s s n n =-=∆- 求加速度a;逐差法求加速度:高一物理下知识点总结1。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1. 位置、位移和位移的单位2. 速度、速度的单位和速度的计算3. 加速度、加速度的单位和加速度的计算4. 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5. 质量、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值表达式6. 弹力、胡克定律和胡克定律的计算7.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8. 摩擦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摩擦力的计算9. 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10. 阻力、空气阻力和阻力的计算11. 重力、重力的计算和万有引力定律12. 动能和动能定理13. 势能和势能定律14. 机械能守恒定律15. 碰撞、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16. 能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与非机械能质点的转化二、热学部分1. 温度和温标2. 热量和热量单位3. 热平衡、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4. 热膨胀、线膨胀和体膨胀5. 热容和比热容6. 升华、凝固和熔化的热学解释7. 蒸发和沸腾的热学解释8. 热机的工作过程和热机效率9. 热力学第一定律10. 内能、焓和物质的状态变化11.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机效率的理论极限1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三、光学部分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2. 光的折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色散定律和波长4. 光的干涉、杨氏实验和干涉条纹5. 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6. 光的偏振、偏振光和偏振片7. 光的传播速度、光速和光的光程差8.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9. 成像公式、物像距离和焦距的计算10. 加大放大倍数和加大物距的关系11. 光的缺陷、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四、电学部分1. 静电场的概念、产生静电的方法和静电的特点2. 质点在电场中的受力和电场强度3. 电势、电势差和电势能4. 电容器、电容量和电容器的能量5. 恒定电流、电流的单位和电流的计算6. 电阻、电阻的单位和电阻的计算7. 欧姆定律和欧姆定律的数值表达式8. 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9. 电功、电功率和电功率的计算10.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的计算11. 线圈和磁场强度12. 电动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电动机效率13. 电磁波、电磁波的特点和电磁波的传播以上就是高一必修一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性质: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时间和时刻。

-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如第2s末、第3s初等。

- 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如前2s、第2s内等。

4. 位移和路程。

- 位移: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其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5.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6.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 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v为末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力学1.1 牛顿三定律1.1.1 第一定律1.1.2 第二定律1.1.3 第三定律1.2 动能和势能1.2.1 动能的计算公式1.2.2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2.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3 力的合成与分解1.3.1 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1.3.2 斜面上的力的合成与分解1.3.3 其他情况下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二、热学2.1 内能和热量2.1.1 内能的定义2.1.2 热量的概念和计算2.1.3 内能和热量的转化2.2 热力学第一定律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2.2.2 等温过程与绝热过程2.2.3 热机效率和制冷系数2.3 热传递2.3.1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2.3.2 热传递的计算公式2.3.3 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对热传递的影响三、电磁学3.1 电荷和电场3.1.1 电荷的基本性质3.1.2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3.1.3 电场中的电荷受力分析3.2 电流电路3.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3.2.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3.2.3 电阻和电阻率3.3 磁场和电磁感应3.3.1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3.3.2 电磁感应现象3.3.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四、光学4.1 光的反射和折射4.1.1 光的反射定律4.1.2 光的折射定律4.1.3 高级定律和全反射4.2 光的成像4.2.1 凸透镜成像规律4.2.2 凹透镜成像规律4.2.3 光学仪器的应用4.3 光的波动性4.3.1 光的双缝干涉4.3.2 光的单缝衍射4.3.3 光的偏振现象五、原子物理5.1 原子结构5.1.1 原子核和质子中子的结构5.1.2 原子的电子排布5.1.3 元素的光谱特性5.2 放射性和核能5.2.1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5.2.2 核能的应用和风险5.2.3 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区别结语:以上便是物理必修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物理是一门探求自然规律的学科,通过学习物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并且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概念: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时间。

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高中物理知识模块

高中物理知识模块
1、什么是抛体运动2、运动的合成与分3、竖直方向的抛体
4、平抛物体的运动5、斜抛物体的运动
曲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用的类型、规律,几种经典题型解题方法的掌握(本章难度很大)
期中:50-60
期末:15-20
高考:5-10
选择题
计算题
第二章 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2、向心力
3、离心现象及其应
向心力往往被学生误理解为分力,找不到向心力的来历,不会分析临界状态,重点题型很难理解
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电场这章概念很多,错综复杂,很容易混淆,学生很难清晰地分辨知识点间的区别
期中:40-50
期末:15-25
高考:10-15
选择题
计算题
第二章电路
1、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
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
3、研究闭合电路
4、认识多用电表
5、电功率
6、走进门电路
7、了解集成电路
(后两节高考不做要求)
期中:30-40
期末:10-15
高考:5-10
选择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从自由落体到匀变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
公式的理解深度
公式的灵活运用
其中:60-70
期末:20-30
高考:10-15
选择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1、功2、动能势能3、探究外力做功与4、机械能守恒定律5、验证机械能守恒6、能量能量转化7、功率8、能源的开发与利
本章是这册课本的重难点。做功的理解,动能、势能的特征、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贯彻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定律,在电学、磁学、原子物理等等内容都有运用,是高考的必考的重点

高一物理第一课知识点框架

高一物理第一课知识点框架

高一物理第一课知识点框架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假设物理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的本质、性质、结构、运动和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实物与理想模型的概念:实物是指现实世界中的具体物体或现象,理想模型是为了研究和解释实物而建立的假设、简化和抽象的模型。

基本假设:物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基本前提,常用于解释和推导物理规律。

二、物质的基本属性与性质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体积、空间位置。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热导率等)和化学性质(如易燃、易爆、易溶等)。

三、物理量与物理单位物理量的定义:用来度量物理规律所涉及的实际量的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国际单位制: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体系,基本单位包括米、千克、秒等。

四、质量与重力质量的概念与单位:物体所固有的一个属性,国际单位制中以千克为单位。

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决定了物体在地球上的重量。

五、物体的运动位移、速度与加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恒定、方向不变的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运动。

六、力与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概念: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平衡条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或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七、摩擦力与弹力摩擦力的概念:由物体表面接触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前、后的不同情况。

弹力:弹簧或其他弹性体受到压缩或伸长后的恢复力。

八、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①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

注意杆的不同。

②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

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

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1.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若F>F1>Fsinθ有两组解若F<Fsinθ无解(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力分解的解题思路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思维升华——规律•方法•思路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

具体的方法是:1. 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3)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4)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2. 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1)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 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

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

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Fx=F1x+F2x+F3x+…… ;Fy=F1y+F2y+F3y+……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到。

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匀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我们有a==V/t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 相当于k)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k==y/x(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