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胆囊炎患者的护理评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胆囊炎患者的护理评估
类别:□心得报告
□读书报告
■案例分析
□EBN报告(N1N2)
□N3教案
□个案报告
□行政专案
□研究论著
□实证护理
进阶层级:
单位:
编号:2015084
姓名:周颖颖
联络电话:
审查结果:分数:□及格□不及格
审查者签章:
一、前言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

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少,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胆囊炎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即时治疗。

二、案例说明
患者简介:患者章月微,住院号00473779,女性,60岁,已婚。

疾病过程
现病史:患者6小小时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中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为绞痛,呈持续性有肩背放射痛,有巩膜轻度黄染,伴腹胀,伴嗳气,伴大汗淋漓,伴恶心,无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头晕胸闷,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于当地诊所输液(具体不详),为见明显好转,遂至我院急诊,查腹部CT提示“脂肪肝,胆囊结石”,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拟“胆囊炎”收治入院。

患者患病以来神志清,精神软,胃纳一般,睡眠安,小便清长,大便黄软,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患者过去体质一般,有高血压病史3年,不规则服药,血压控制可,有“胆结石”病史10余年,5年前于我院行“子宫切除术”。

右脚踝于院外一月前摔伤,无糖尿病、心脏病、肝病史、肾病史、肺病史,无传染病史。

未曾接种预防疫苗,无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服用成瘾药物。

查体:P 70次/分R 18次/分BP 156/98mmHg T 36.1℃神志清,精神可,巩膜轻度黄染,颈静脉无怒张,未及浅表淋巴结,两肺呼吸音清,未问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问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阳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肝肾区无叩痛,病理征(-),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相关检查:腹部CT(2016-02-28 CT368410)脂肪肝,胆囊结石。

三、文献查证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

急性胆囊炎为病症名。

指细菌侵入所引起的胆囊的急性炎症。

属祖国医学“黄疸”范畴。

胆管阻塞常是诱因之一。

[1]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
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

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

病因: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原因主要有3种[2]:①由胆囊管梗阻引起的。

其中80%~90%是由于胆囊结石梗阻引发,也可因胆道蛔虫、胆囊肿瘤、扭转、狭窄等非结石原因引起。

胆囊管梗阻后,存留在胆囊内的胆汁浓缩,胆汁内的主要成分胆汁酸盐浓度升高,刺激损伤胆囊黏膜,引起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如果胆囊内已有细菌感染存在,胆囊的病理改变过程就会加快并加重。

②由于细菌的入侵。

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而来,但主要是由肠道内细菌通过胆道入侵胆囊,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③严
重创伤、其他部位的手术及其他严重应激反应也可以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对其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若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判定不当,病情将继续发展,可导致胆囊坏疽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胆囊管扭转、狭窄和胆道蛔虫或胆道肿瘤阻塞亦可引起急性胆囊炎。

临床表现:
1.急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基本相同。

(1)症状①疼痛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多发生在进食高脂食物后,多发生在夜间;右上腹一般性疼痛,见于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乃系胆囊炎症刺激右膈神经末梢和腹壁周围神经所致。

②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顽固或频繁,可造成脱水,虚脱和电解质紊乱,多见于结石或蛔虫梗阻胆囊管时。

③畏寒、寒战、发热轻型病例常有畏寒和低热;重型病例则可有寒战和高热,热度可达39℃以上,并可出现谵语、谵妄等精神症状。

④黄疸较少见,如有黄疸一般程度较轻,表示感染经淋巴管蔓延到了肝脏,造成了肝损害,或炎症已侵犯胆总管。

(2)主要体征腹部检查可见右上腹部及上腹中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阳性。

伴胆囊积脓或胆囊周围脓肿者,于右上腹可扪及有压痛的包块或明显肿大的胆囊。

当腹部压痛及腹肌紧张扩展到腹部其他区域或全腹时,则提示胆囊穿孔。

或有急性腹膜炎。

有15%~20%的病人因胆囊管周围性水肿、胆石压迫及胆囊周围炎造成肝脏损害,或炎症累及胆总管,造成Oddi括约肌痉挛和水肿、导致胆汁排出障碍,可出现轻度黄疸。

如黄疸明显加深,则表示胆总管伴结石梗阻或并发胆总管炎的可能。

严重病例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征象。

血压常偏低,甚至可发生感染性休克,此种情况尤易见于化脓坏疽型重症病例时。

2.慢性胆囊炎
(1)症状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右下肩胛区疼痛;进食高脂或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相交替的特点,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胆囊炎症状同,缓解期有时可无任何症状。

(2)体征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和叩击痛,但无反跳痛;胆汁淤积病例可扪到胀大的胆囊;急性发作时右上腹可有肌紧张,体温正常或有低热,偶可出现黄疸。

胆囊压痛点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的交点,胸椎压痛点在8~10胸椎旁,右膈神经压痛点在颈部右侧胸锁乳突肌两下角之间。

治疗: 1.一般治疗
①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及并发症,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胆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并积极治疗肠蛔虫症。

②生活起居有节制,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保持乐观情绪及大便通畅。


经常保持左侧卧位,有利于胆汁排泄。

④本病若有结石,或经常发作,可考虑手术治疗。

⑤应选用低脂肪餐,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

2.药物治疗
(1)急性胆囊炎①解痉、镇痛可使用阿托品肌内注射,硝酸甘油舌下含化、哌替啶(度冷丁)等,以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和疼痛。

②抗菌治疗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以氨苄西林(氨基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如头孢孟多(头孢羟唑)或头孢呋辛治疗。

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手术时的胆汁培养和胆囊壁的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

③利胆药物:50%硫酸镁口服(有腹泻者不用),去氢胆酸片口服,胆酸片口服。

(2)慢性胆囊炎①利胆药物可口服50%古巴酸镁、去氢胆酸片等。

②驱虫疗法针对病因进行驱虫。

③溶石疗法如系胆固醇结石引起者,可用鹅去氧胆酸溶石治疗。

文献报道,溶石有效率可达60%左右。

疗程结束后仍需服维持量,以防复发。

(3)合理选用中成药①金胆片功能:消炎利胆。

用于急慢性胆囊炎。

②清肝利胆口服液功能:清利肝胆湿热。

主治纳呆、胁痛、疲倦乏力、尿黄、苔腻、脉弦、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未清等症。

3.外科手术治疗
行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

当患者全身情况经短时间积极处理后,尽可能作早期手术处理,以免发生胆囊坏疽及穿孔。

一般说来,急性期手术的危险性大于择期手术。

目前,早期手术多界定在发病72h内进行。

非手术治疗有效的患者可采用延期手术,一般在6周以后进行[3]。

如果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在20×109/l以上,黄疸加重,胆囊肿大而张力高,局部有腹膜刺激征,并发重症胰腺炎。

这时,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应采取早期手术处理。

手术指征:①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②急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诊断明确者;③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④无手术禁忌证,且能耐受手术者。

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诊断一经确立,行胆囊切除术是一合理的根本治法。

如病人有心、肝、肺等严重疾病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可予内科治疗。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焦虑心理、配合术前的各种治疗、检查及护理,坚定手术的信心。

2、指导病人戒烟、烟酒,尽量少吃酸辣多渣食物,饮食少量多餐,多吃富含维生素、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3、术前的常规检查。

除协助病人做好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外,还必须做好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胃镜等检查。

4、术前准备:(1)术前一天了解病人无过敏史的基础上,做好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试验,定血型交叉配血。

(2)术前晚清洁洗肠,禁食12h禁水4—6h,(3)术前30分钟遵医嘱术前,常规备皮、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后将病历、术中用药品随患者一同带人手术室。

(4)病人进手术室后根据麻醉及手术类型铺好麻醉床,按病情预备好各种引流装置、氧气,血压计,听诊器,吸引器及必要的急救药品和仪器。

术后护理1、体位:患者返回病房,协助将患者安顿于床上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苏醒后根据病情改变卧位。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和心律的变化,按医嘱测量并记录,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3、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医嘱持续低流量给氧。

分泌物过多时可用吸引器吸出;如呕吐时应随时清除,防止阻塞呼吸道。

4、全麻恢复过程中出现高兴,躁动者,应防止其拔除各种引流管,输液管或坠床。

术后4小时还未清醒应报告医生。

5、妥善固定好胃管、导尿管、腹腔引流管等各种引流管,密切观察并保持通畅,尤其是腹腔引流管:保持导管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并记录胆汁的量、颜色、性状。

术后4小时内胆汁约为300~500ml。

恢复饮食后可增至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200ml/日左右。

6、注意皮肤护理:观察全身皮肤黄疸程度及消退情况。

若引流管口四周皮肤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敷料;局部涂软膏保护皮肤粘膜,
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7、注意切口处敷料是否干燥,如有渗液,渗血,立即更换敷料,并观察切口情况诺有出血,立即通知医师。

8、做好基础护理:口腔,膀胱,尿道口及压疮预防护理等。

9、术后6~12h后可协助病人翻身,24小时鼓励病人早下床活动,增加肠蠕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10、肠道功能未恢复时禁食水,肛门排气后可进清淡流质,解大便后由半流质逐渐转为低脂饮食。

11、做好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拔管:引流管通常搁置2周;患者体温正常、胆汁引流逐渐减少食欲增加,大便颜色正常,黄疸消退,生化检查正常,可考虑拔管。

拔管前可在饭前、饭后试夹管1小时,若无异常,全天夹管1~2天,无不适,可拔管。

有条件者,经T管造影证明胆道通畅,再开放引流1~2天,使造影剂完全排出后拔管。

拔管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天内可自行闭合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黄疸:常伴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手术3~5天减退,给予维生素K肌注。

(2)出血:表现为腹痛、呕血、黑便、引流管引流出血型、性液体或鲜血,给予
止血处理,必要时再次手术。

(3)胆漏:多发生于术后5~10天,表现为发热、腹痛及胆汁性腹膜炎症状,T管引流量突然减少,腹腔引流管或伤口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立即报告医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和维生素,注意皮肤护理。

健康教育1、进食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及饱餐,肥胖者应适当减肥。

2、对T管出院者指导患者作好T管的护理: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采用淋浴,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处;在T管上作标记,观察是否脱出;每日在同一时间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引流管口四周皮肤涂氧化锌软膏保护,每日换药。

定期复查。

如有异常症状,立即就诊。

四、护理问题与改善方案
一、护理问题
1、2-28号6:40患者诉疼痛、NRS评分6分
2、3-8号患者晨测血压偏高187/98mm/Hg
3、2-28号至3-8号医嘱予禁食
二、改善方案
护理问题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评价
2-28号6:40患者诉疼痛、NRS评分6分
短期目标:患者疼痛缓解
长期目标:患者无疼痛,学会正确的评估疼痛及缓解疼痛的方式
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

遵医嘱予消炎痛栓100mg塞肛st,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反应、
指导病人自我放松技巧,转移注意力。

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积极给予上述护理措施后,患者疼痛评分3分,可以忍受。

3-8号患者晨测血压偏高187/98mm/Hg
短期目标: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长期目标:使血压恢复正常,指导病人自我放松
遵医嘱予硝苯地平片10mg含服st
嘱卧床休息,下床活动应缓慢。

给予上述护理措施后患者血压较前下降,但无不适症状。

2-28号至3-8号医嘱予禁食
短期目标: 病人体液得到及时补充。

长期目标:未发生体液失衡
在病人禁食期间,根据医嘱经静脉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能量和维生素等,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病人禁食期间得到相应的体液补充。

潜在并发症:胆囊穿孔。

目标:病人未发生胆囊穿孔或及时发现和处理已发生的胆囊穿
1、加强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腹痛程度、性质和腹部体征的变化。

2、减轻胆囊内压力:遵医嘱应用敏感抗菌药,以有效控制感染,减轻炎性渗出,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病人未发生胆囊穿孔。

五、结论
急性胆囊炎的病死率为5%~10%,几乎均因并发化脓性感染和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

急性胆囊炎并发局限性穿孔,可通过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并发游离性穿孔,则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25%。

六、文献查证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33.
[2] 周宁新. 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6): 322-323.
[3] 黄家驷,吴阶平,裘法祖.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77-12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