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定律 同步练习(2)

合集下载

9年级物理(苏科版)欧姆定律专项练习2(含答案)

9年级物理(苏科版)欧姆定律专项练习2(含答案)

专题四(欧姆2)1.(2019四川达州7)下图是物理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测量身高的电路图,身高仪都由电压表改装面成能实现身高越高身高仪示数越大且刻度均匀的电路是()2.(2019四川达州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1、R2、R3为定值电阻,且R2=R3=20Ω.闭合开关S,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为4:3,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1;若把电压表V1和V2分别换成电流表A1和A2,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2,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R1=10Ω I1:I2=3:2 P1:P2=1:10 B.R1=5Ω I1:I2=2:3 P1:P2=1:10C.R1=10Ω I1:I2=3:2 P1:P2=10:1 D.R1=5Ω I1:I2=2:3 P1:P2=10:13.(2019四川达州10)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

电压表的示数与滑动变阻器R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20VB.R的阻值为5ΩC.为了保证电压表不被烧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4~30ΩD.开关S闭合后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14.4W4.(2019山东德州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c是三只电表(电压表或电流表),闭合开关S,标有“3V 1.5W”的灯泡L1正常发光,标有“6V 3W”的灯泡L2发光较暗。

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表a为电流表,且示数为1A B.电表b为电压表,且示数为3VC.电表c为电流表,且示数为0.25A D.闭合开关S,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2.25W 5.(2019江苏扬州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片向左滑动,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B.滑片向左滑动,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增大C.滑片向右滑动,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增大D.滑片向右滑动,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6.(2019江西省17)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时,经常选用坐建立坐标系。

2020中考物理专题专题19 欧姆定律(第2期)(原卷版)

2020中考物理专题专题19  欧姆定律(第2期)(原卷版)

专题19 欧姆定律一、选择题1.(2020·四川省甘孜州)小刚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A. 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B. 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C. 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D. 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2.(2020·山东省滨州市)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1R为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2R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B. 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C.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D.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二、填空题3.(2020·四川省甘孜州)如图是电阻A和B的I—U图像。

若把二者并联后接入电路中,当通过电阻B的电流是0.2A时,通过电阻A的电流是_______A,若把二者串联后接入某电路,当通过电阻A的电流为0.3A,电阻B两端的电压是______V.4.(2020·山东省聊城市)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所用电源电压为4.5V,闭合开关S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但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电阻R1______(选填“断路”或“短接”)。

排除故障后,他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当电压表示数是1.2V时,电流表示数是0.30A;继续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从1.2V增加到2.4V,那么该过程中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了______Ω。

5.(2020·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R3=10Ω,若只使R2、R3并联接入电路,则应闭合开关_____,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要使R1,R2串联,应断开开关S1、S2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则I1:I2=_____.三、实验探究题6.(2020·重庆A)图15甲是“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用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进行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 第3节 电阻的测量》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 第3节 电阻的测量》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6
U=3 V 时,电路中的电流约为 0.6 A,所以为了使测量时能较准确地读数,电流表选用 0~0.6 A,电压表 选用 0~3 V。 3.解析 本题考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1)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电压表应与定值电阻并联测电 压,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流,为提高测量的精确度,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应将滑动变阻器串联 在电路中。(2)题图乙中,电压表选用 0~3 V 量程,分度值为 0.1 V,示数为 2.0 V;电流表选用 0~0.6 A 量 程,分度值为 0.02 A,示数为 0.10 A,根据欧姆定律,由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算出的电阻为 R=�� = 2.0V =20 Ω。(3)在题图甲中,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故电压表实际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2)Rx=(�
-� 0)� �0
0
8
A.0~0.6 A 和 0~15 V B.0~3 A 和 0~15 V C.0~0.6 A 和 0~3 V D.0~3 A 和 0~3 V 3. 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实验。 (1) 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3

(2) 图甲是小红连接的电路。某次实验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 U=
V,电流 I=
培优促能 1.BC 选项 A 中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 R0 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处时可以测出两端 的电压,但其他位置无法测出或准确知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无法利用串联电路的特 点和欧姆定律求出 Rx 的阻值,故 A 不正确;选项 B 中两电阻串联,分别利用电流表测出滑片位于最大 阻值处和阻值为 0 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 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 Rx 的阻值,故 B 正确;选项 C 中当开关 S1 闭合时,电路为 R0 的简单电路,电流 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当 S1 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 流,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 Rx 的阻值,故 C 正确;选项 D 中当开关 S2 闭合或断开时,电 压表始终测电源的电压,无法得出 Rx 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测不出 Rx 的阻值,故 D 不正确。故选 B、C。 2.C 对电流表和电压表来说,量程越小,读数越准确,根据题目所给条件,U 总=4.5 V,由于滑动变阻器 的分压作用,所以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完全可以低于 3 V,由 I=�� 可知,由于被测电阻 R 约为 5 Ω,当

16.3电阻(练习)2

16.3电阻(练习)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6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材料的电阻值,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A.超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导体B.绝缘体、半导体、导体、超导体C.超导体、导体、半导体、绝缘体D.绝缘体、超导体、半导体、导体【答案】C【解析】解: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超导现象是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电阻为零的现象,导电性能最强,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故材料的导电性能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超导体、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故选:C。

2.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D.导体的电阻只由导体材料和长度决定【答案】C【解析】解: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不变,故A错误。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说明导体两端电压越小,导体的电阻不变,故B错误。

C、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和温度有关,跟电压、电流都无关,故C正确。

D、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数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有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3.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C.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时,导体的电阻为0ΩD.导体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无关【答案】D【解析】解:A、电阻是导体的特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电阻是导体的特性,与导体中的电流大小无关,故B错误。

C、电阻是导体的特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所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时,导体的电阻不为0Ω,故C错误。

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高中物理 第2章 直流电路 第2节 电阻定律练习 教科版选修3-1-教科版高二选修3-1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2章 直流电路 第2节 电阻定律练习 教科版选修3-1-教科版高二选修3-1物理试题

第2节电阻定律1.本节探究导体的电阻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时,采用____________的实验方法.测长度所用仪器是________,要测横截面积,需先测量其直径,用________________进展测量,也可用________法进展测定.2.电阻率ρ是一个反映导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国际符号____________.而电阻R 反映的是导体的属性,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3.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导体的电阻.4.两种材料不同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1∶5,截面积之比为2∶3,电阻之比为2∶5,如此材料的电阻率之比为________.5.一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截面直径为d,电阻为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A.R/1 000 B.R/100 C.100R D.10 000R【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电阻和电阻率的理解1.关于导体的电阻与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由R =ρlS 知,导体的电阻与长度l 、电阻率ρ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 成反比B .由R =UI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 .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如此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D .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2.如下关于电阻率的表示,正确的答案是( ) A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常用的导线是用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 C .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 D .半导体和绝缘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知识点二 电阻定律R =ρlS的应用3.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 时,通过的电流是I ,假设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 ,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A .U/2B .UC .2UD .4U4.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裸导线,假设把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电阻变为原来的多少倍?假设将它截成等长的三段再绞合成一根,它的电阻变为原来的多少?(设拉长与绞合时温度不变)【方法技巧练】一、用电阻公式和欧姆定律相结合解决有关问题5.两根完全一样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绞合起来,然后给它们分别加一样电压后,如此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它们的电荷量之比为( )A .1∶4B .1∶8C .1∶16D .16∶1 二、导体电阻率的测定方法6.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的阻值,并求出电阻率ρ.给定电压表(内阻约为50 kΩ)、电流表(内阻约为40 Ω)、滑动变阻器、电源、电键、待测电阻R(约为250 Ω)与导线假设干.图1(1)画出测量R的电路图.(2)图1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试写出根据此图求R 值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出的电阻值R=________(保存3位有效数字).(3)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直径为________.图2图3(4)由以上数据可以求出ρ=________(保存3位有效数字).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如下表述正确的答案是( )A.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B.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C.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D .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2.关于电阻的计算式R =U I 和决定式R =ρlS ,下面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B .导体的电阻仅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C .导体的电阻随工作温度变化而变化D .对一段一定的导体来说,在恒温下比值UI 是会变的,导体的电阻随U 或I 的变化而变化3.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 .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几乎等于零 B .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锰铜合金和镍铜合金的电阻率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电阻丝,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设温度不变,在如下哪些情况下其阻值仍为R( )A .当l 不变,S 增大一倍时B .当S 不变,l 增大一倍时C .当l 和S 都减为原来的12时D .当l 和横截面的半径都放大一倍时5.如图4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 ,ab 边长为L 1,ad 边长为L 2,当端点1、2或3、4接入电路时,R 12∶R 34是( )图4A .L 1∶L 2B .L 2∶L 1C .1∶1D .L 21∶L 226.一只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1 Ω,当这只灯泡停止发光一段时间后的电阻应是( )A .大于121 Ω B.小于121 ΩC.等于121 Ω D.无法判断7.两根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a和b,a的长度和横截面的直径均为b的两倍,要使两电阻丝接入电路后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加在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 a∶U b为( ) A.1∶1 B.2∶1 C.2∶1 D.1∶ 28.现有半球形导体材料,接成如图5所示(a)、(b)两种形式,如此两种接法的电阻之比R a∶R b为( )图5A.1∶1 B.1∶2 C.2∶1 D.1∶4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9.甲、乙两根粗细一样的不同导线,电阻率之比为1∶2,长度之比为6∶1,那么两根导线加一样的电压时,其电功率之比P甲∶P乙________;如果通过两根导线的电流强度一样,如此其电功率之比P甲∶P乙=________.10.相距40 km的A、B两地架设两条输电线,电阻共为800 Ω.如果在A、B间的某处发生短路,如图6所示.这时接在A处的电压表示数为10 V,电流表示数为40 mA.求发生短路点相距A有多远.图6第2节 电阻定律答案课前预习练1.长度 横截面积 材料 控制变量 直尺 螺旋测微器 缠绕2.导电性能 无关 欧姆·米 Ω·m 材料 横截面积 长度3.ρ=R Sl长度为1m ,横截面积为1m 24.4∶35.D [由R =ρl S,V =lS ,得R ′=10000R .] 课堂探究练1.AD [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无关,A 对,B 、C 错.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率常与温度有关,并存在超导现象.绝对零度只能接近,不可能达到,D 对.]2.ABD3.D [导线原来的电阻为R =ρl S ,拉长后长度变为2l ,横截面积变为S2,所以R ′=ρl ′S ′=ρ2lS2=4R . 导线原来两端的电压为U =IR , 拉长后为U ′=IR ′=4IR =4U .] 4.9 19解析 金属原来的电阻为R =ρlS,拉长后长度变为3l ,因体积V =Sl 不变,所以导线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3,即S /3,故拉长为原来的3倍后,电阻R ′=ρ3l S /3=9ρlS=9R . 同理,三段绞合后,长度为l /3,横截面积为3S ,电阻R ″=ρl /33S =ρl 9S =19R . 点评 某导体形状改变前后,总体积不变,电阻率不变.当长度l 和横截面积S 变化时,应用V =Sl 来确定S 和l 在形变前后的关系,然后再利用电阻定律即可求出l 和S 变化前后的电阻关系.5.C [此题应根据导体的电阻R =ρl /S ,欧姆定律R =U /I 和电流定义式I =q /t 求解. 对于第一根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如此其横截面积必然变为原来的1/2,由导体的电阻公式可知其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第二根导线对折后,长度变为原来的1/2,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故其电阻变为原来的1/4.给上述变化后的裸导线加上一样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得:I 1=U 4R ,I 2=UR /4=4U /R由I =q /t 可知,在同一时间内,电荷量之比q 1∶q 2=I 1∶I 2=1∶16 故C 项正确.] 6.见解析解析 (1)由于待测电阻(约250Ω)与电流表内阻(约40Ω)相近,远小于电压表内阻(50kΩ),因此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误差较小.控制待测电阻电压的线路,用滑动变阻器连接成限流式接法或分压式接法均可,如如下图所示.(2)作U —I 直线,舍去左起第2点,其余5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不在这条线上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求该直线的斜率k ,如此R =k =229Ω(221~237Ω均为正确).(3)因为游标为50分度,所以游标卡尺的准确度为150mm =0.02mm ,另外游标卡尺不能估读,读出待测电阻的长度为8.00×10-3m ,直径为1.98×10-3m.(4)将数据代入公式ρ=RS l =R πd 24l 得ρ=8.81×10-2Ω·m.课后巩固练1.A [根据电阻定律:R =ρlS,可见当横截面积S 一定时,电阻R 与长度l 成正比,A 正确.]2.BC3.AB [超导现象是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接近零的现象,故A正确;C 中材料只是电阻率变化不明显,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C [由R =ρl S 和V =Sl 得:l 不变、S 增大一倍时,R 变为原来的12;S 不变,l 增大一倍时,R 变为原来的二倍;l 、S 都减小为原来的12时,R 不变;l 和横截面的半径都增大一倍时,R 变为原来的12.]5.D [设薄片厚度为d ,如此由电阻定律,得R 12=ρL 1L 2d ,R 34=ρL 2L 1d.故R 12∶R 34=L 21∶L 22,选项D 正确.]6.B [由于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大,停止发光一段时间后,灯丝温度降低,电阻减小,应当选B.]7.D [由公式R =ρl S ,S =14πD 2,P =U 2R得,U =4ρlPπD2,解得U a ∶U b =1∶2,故D 正确.]8.D [将(a)图半球形导体材料看成等大的两半局部的并联,如此(b)图中可以看成等大的两半局部的串联,设每一半局部的电阻为R ,如此(a)图中电阻R a =R2,(b)图中电阻R b=2R ,故R a ∶R b =1∶4.]9.1∶3 3∶1 10.12.5km解析 A 、B 间距离l =40km ,导线总长2l ,总电阻R =800Ω. 设A 与短路处距离x ,导线总长2x ,总电阻R x .由欧姆定律:R x =U I =1040×10-3Ω=250Ω由电阻公式:R =ρ2l S ,R x =ρ2xS,得:x =R x R l =250800×40km=12.5km.即短路处距A 端12.5km.。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30题(基础篇)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30题(基础篇)

欧姆定律练习题30道第一部分串联电路15道1.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是0.2安培,电源电压是9伏特,灯泡L1的电阻是20欧姆,求:(1)电路中的总电阻(2)灯泡L2的电阻(3)灯泡L1和L2两端的电压2.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是0.3安培,电源电压是12伏特,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6伏特,求:(1)电路中的总电(2)灯泡L2两端的电压(3)两个灯泡的电阻分别为多大3.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是0.1安培,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3伏特,灯泡L2两端的电压是9伏特,求:(1)两个灯泡的电阻分别为多大(2)电路中的总电阻(3)电源电压4.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是0.2安培,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4伏特,电路的总电阻为60欧姆,求:(1)电源电压(2)灯泡L2两端的电压(3)两个灯泡的电阻分别为多大5.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是0.5安培,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9伏特,灯泡L2为的电阻6欧姆,求:(1)灯泡L1的电阻(2)灯泡L2两端的电压(3)电源电压6.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是0.2安培,电路中的总电阻为20欧姆,灯泡L2为的电阻15欧姆,求:(1)L1的电阻(2)灯泡L1和灯泡L2两端的电压(3)电源电压7.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是0.2安培,灯泡L1的电阻为45欧姆,灯泡L2为的电阻15欧姆,求:(1)灯泡L1和灯泡L2两端的电压(2)电源电压(3)电路中的总电阻8.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是12V,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9V,电路中的总电阻为30欧姆,求:(1)灯泡L2两端的电压(2)电路中的电流(3)两个灯泡的电阻9.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是12V,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9V,灯泡L1的电阻为30欧姆,求:(1)灯泡L2两端的电压(2)电路中的电流(3)灯泡L2的电阻(4)该电路的总电阻10.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是24V,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15V,灯泡L2的电阻为20欧姆,求:(1)灯泡L2两端的电压(2)电路中的电流(3)灯泡L1的电阻(4)该电路的总电阻11.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是6V,电路的总电阻为30欧姆,灯泡L2的电阻为20欧姆,求:(1)灯泡L1的电阻1(2)电路中的电流(3)灯泡L1和L2两端的电压12.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是12V,灯泡L1的电阻为5欧姆,灯泡L2的电阻为25欧姆,求:(1)电路的总电阻(2)电路中的电流(3)灯泡L1和L2两端的电压13.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灯泡L1两端的电压3V,电路的总电阻为10欧姆,灯泡L1的电阻为5欧姆,求:(1)灯泡L2的电阻(2)电路中的电流(3)灯泡L2两端的电压(4)电源电压14.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灯泡L1两端的电压3V,电路的总电阻为12欧姆,灯泡L2的电阻为8欧姆,求:(1)灯泡L1的电阻(2)电路中的电流(3)灯泡L2两端的电压(4)电源电压15.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灯泡L1两端的电压3V,灯泡L1的电阻为30欧姆,灯泡L2的电阻为20欧姆,求:(1)电路的总电阻(2)电路中的电流(3)灯泡L2两端的电压(4)电源电压第二部分并联电路15道1.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特,总电阻为7.5欧姆,灯泡L1的电阻为10欧姆,求:1)灯泡L2的电阻2)灯泡L1和L2中通过的电流3)干路电流2.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特,总电阻为15欧姆,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为0.6安培,求:1)干路电流2)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3)灯泡L1和L2的电阻3.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伏特,L1的电阻为20欧姆,L2的电阻为10欧姆,求:1)L1和L2并联后的等效电阻2)灯泡L1和L2中通过的电流3)干路电流4.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特,L1的电阻为20欧姆,干路电流为0.5安培,求:1)L1和L2并联后的等效电阻2)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3)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4)L2的电阻5.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特,L1的电阻为30欧姆,L2中通过的电流为0.4安培,求:1)L2的电阻2)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3)两灯并联后的等效电阻4)干路总电流6.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4伏特,干路总电流为0.5安培,L2中通过的电流为0.4安培,求:1)两灯并联后的等效电阻2)L2的电阻3)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4)L1的电阻7.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4伏特,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为0.2安培,L2中通过的电流为0.4安培,求:1)两灯的电阻2)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3)干路总电流8.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为8欧姆,灯泡L1的电阻为40欧姆,干路总电流为0.75安培,求:1)电源电压2)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3)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4)灯泡L2的电阻9.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为1.6欧姆,灯泡L1的电阻为8欧姆,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为0.4安培,求:1)电源电压2)干路中通过的电流3)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4)L2的电阻10.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为2.4欧姆,灯泡L1的电阻为6欧姆,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为0.75安培,求:1)L2的电阻2)电源电压3)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4)干路总电流11.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灯泡L1的电阻为20欧姆,L2的电阻灯泡为30欧姆,干路总电流为0.5安培,求:1)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2)电源电压3)灯泡L1和L2中通过的电流12.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灯泡L1的电阻为15欧姆,L2的电阻灯泡为30欧姆,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为0.2安培,求:1)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2)电源电压3)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4)干路总电流13.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灯泡L1的电阻为10欧姆,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为0.3安培,干路总电流为0.6安培,求:1)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2)电源电压3)L2的电阻4)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14.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灯泡L2的电阻为20欧姆,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培,干路总电流为0.5安培,求:1)电源电压2)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3)L1的电阻4)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15.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灯泡L2的电阻为40欧姆,通过它的电流为0.15安培,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为0.1安培,求:(1)电源电压(2)干路总电流(3)L1的电阻(4)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16、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特,总电阻为7.5欧姆,灯泡L1的电阻为10欧姆,求:1)泡L2的电阻2)灯泡L1和L2中通过的电流3)干路电流17、有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是0.2安培,灯泡L1的电阻为45欧姆,灯泡L2为的电阻15欧姆,求:(1)灯泡L1和灯泡L2两端的电压(2)电源电压(3)电路中的总电阻18、有一电阻为20Ω的电灯,在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为12V。

基础强化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同步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基础强化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同步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同步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关于图中几幅图的依次对应表述正确的是()A.甲中1kg酒精比10kg煤油的比热容小B.乙中10kg酒精比1kg煤油的热值大C.丙中金属丝用久了会变细,电阻会变大D.丁中滑轮机械效率随提升物块的高度变大而变大2、如图所示,某调光小台灯的亮度可以通过亮度调节旋钮来控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台灯的灯丝是用超导体材料制造的B.控制旋钮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C.小台灯工作时的额定电压是220V D.小台灯工作电压调节范围为1224V3、如下图所示:R1=10Ω,R2=5Ω,当S闭合时,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A.1︰2 B.2︰1 C.2︰3 D.3︰24、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能形成电流B.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一定有电流C.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5、将一根铁丝截去一半后,剩余部分的物理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电阻B.密度C.质量D.体积6、连接在电路中的两段导体甲和乙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中信息可知()A.甲导体的电阻为10ΩB.乙导体的电阻为5ΩC.当甲、乙两导体串联在电压为1.5V的电路中时,通过甲导体的电流为0.3AD.当甲、乙两导体并联在电压为1.5V的电路中时,干路电流为0.45A7、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专题14 欧姆定律及应用(解析版)(第2期)

专题14   欧姆定律及应用(解析版)(第2期)
A. 甲与乙串联在电源电压为2V的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是0.20A;
B. 甲与乙串联在电源电压为1V的电路中,甲的功率是0.2W;
C. 甲与乙并联在电源电压为2V的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是0.65A;
D. 甲与乙并联在电源电压为1V的电路中,电路的功率是0.4W
【答案】B。
【解析】A.若甲与乙串联在电源电压为2V的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是0.20A,则总电阻为
D. 如果将小灯泡L和电阻R串联接在电压为10V的电源两端,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2W
【答案】D。
【解析】A.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故应为图乙中曲线B表示,故A错误;
B.如图所示,灯泡与电阻R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当电源电压为4V时,灯泡与电阻R两端电压都为4V,由图乙可知,灯泡电流为0.3A,电阻R电流为0.1A,电流表示数为
通过图像可知,此时通过甲的电流为0.25A,则干路中的电流是
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若甲与乙并联在电源电压为1V的电路中,通过乙电阻的电流为
通过图像可知,当电压为1V时,通过甲的电流为0.2A,则干路中的电流是
电路的功率是
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2·湖北武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
故B错误;
C.当电源电压为4V时,灯泡电流为0.3A,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
故C错误;
D.如果将小灯泡L和电阻R串联接在电压为10V的电源两端,灯泡与电阻R电流相同,且两端电压之和为10V,从图乙可查得电流为0.2A时,灯泡两端电压为2V,电阻R两端电压为8V,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故D正确。故选D。
2.(2022·江苏苏州)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滑片P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随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测试题(含答案)2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测试题(含答案)2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测试题(含答案)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始终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0V,则电路发生的故障一定是()A.开关接触不良1B.电压表断路C.滑动变阻器断路1D.电流表断路2、如图所示,R1和R2均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电压表几乎无示数,如果只有R1或R2一处发生了故障,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R1短路1B.R2短路1C.R1断路1D.R2断路3、在如图所示电路中,R1是电阻箱、R2是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元件完好的情况下,利用该电路可以实现的是()①随时调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③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④调节R2,能显示出接入电路的阻值A.只有①④ 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③④4、如图所示,3个阻值均为10Ω的电阻R1、R2和R3串联后接在电源电压为U的电路中,某同学误将一只电流表并联在电阻R1和R2的两端;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1.5A,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45VB.此时R3两端的电压为15VC.若将一只电压表替代电流表并联在R1和R2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为15VD.若将一只电压表替代电流表并联在R1和R2两端,则电路中的电流为0.75A5、如图所示(甲)是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开关S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则图象可知()A.电阻R0两端电压与通过R0的电流成正比B.R0的电阻值是10ΩC.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是25ΩD.该电路最大电流为0.7A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断开后,灯L1、L2都能正常工作,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3:1,此时灯L1、L2的电阻之比是()A.2:1B.1:2C.3:1D.1:37、甲、乙两个定值电阻,分别为“10Ω 1A”和“10Ω 0.6A”,现将它们先后串联和并联起来分别允许加上的最高电压是()A.12V 6V B.12V 10V C.16V 6V D.16V 10V8、如图所示电路,R2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片P从b端移动到a 端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阻R2的阻值为5ΩB.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10ΩC.电源电压为4.5VD.电流表的最小值是0.3A9、小川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时绘制出了甲、乙两个电阻的I-U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电阻值小于乙的电阻值B.甲的电阻为20ΩC.只将甲、乙两电阻串联,若电路中电流为0.3A,则电源电压为4VD.只将甲、乙两电阻并联,若电源电压为3V,则干路电流为0.8A10、图示电路中(R0阻值已知,表示电阻箱,电源电压恒定),能求出R x阻值的是()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1、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3V不变,分别将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R连入电路,按实验要求测得通过各定值电阻的电流描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1V不变B.当R的电阻为10Ω时,通过R的电流为0.2AC.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0~25ΩD.将R从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片向右移12、如图,定值电阻R=5Ω,其余电阻阻值未知,在ab间接入3V电源时,通过C点电流为0.9A,若将R换为6Ω定值电阻,则通过C点电流为()A.1.1A B.0.8A C.0.5A D.0.2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3A,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Ω;若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调整为4V,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Ω,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_____A。

电阻定律练习题(附答案)

电阻定律练习题(附答案)

电阻定律练习题(附答案)电阻定律课堂同步 1.有关电阻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温度极低时超导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 B.用的导线是由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 C.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 D.材料的电阻率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三段,再将它们并联起来,测得阻值为3Ω,则此电阻丝原来的阻值为() A.9ΩB.8ΩC.27ΩD.3Ω3.一只“220 V 100 W”的灯泡工作时电阻为484Ω,拿一只同样的灯泡来测量它不工作时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于484ΩB.大于484Ω C.等于484Ω D.无法确定 4.一段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横截面的直径是d,电阻是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A.10000 R B.R/10000 C.100 R D.R/100 5.灯泡电阻为240Ω,额定电压为120V,应串联一根多长镍铬导线在电路中,才可把灯泡接在220V的电路中.设导线的截面积为0.55mm2,镍铬导线的电阻率ρ=1.0×10-6Ω•m。

6.在相距40 km的A、B两地架两条输电线,电阻共为800 Ω,如果在A、B间的某处发生短路,这时接在A处的电压表示数为10 V,电流表的示数为40 mA,求发生短路处距A处有多远?如图2-29所示.课后巩固 1.关于电阻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绝缘体的电阻率最大 B.纯金属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超导体的电阻率为零,所以在任何温度下对电流都没有阻碍作用 D.电阻率的大小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与材料本身无关 2.如图2-30所示,A、B、C、D是滑线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人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人电路的接线柱可以是( ) A.A 和B B.A和C C.B和C D.A和D 3.把一条电阻为64Ω,的均匀电阻丝截成等长的n段后,再并联起来,电阻变为1Ω,则n等于( ) A.32 B.24 C.12 D.8 4.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熔丝的熔断电流时,熔丝就要熔断.由于种种原因,熔丝的横截面积略有差别.那么熔丝熔断的可能性较大的是( ) A.横截面积大的地方 B.横截面积小的地方 C.同时熔断 D.可能是横截面积大的地方,也可能是横截面积小的地方5.白炽灯泡的灯丝断了以后,轻轻摇晃灯泡.有时可以将断了的灯丝搭接上.假如将这只灯泡再装到灯座上,与原来相比,灯泡是亮些还是暗些?试解释之(注意:搭接灯丝的灯泡虽然仍能发光,但充气灯泡中的气压会比设计的高,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因此,不要使用搭接灯丝的灯泡).6.相距11km的A、B两地用两根导线输电,由于受暴风雨影响,在两地之间某处一颗树倒在两根电线上造成故障,为查明事故地点,先在A端加12V电压,在B处测得电压10V,在B地加12V电压后,在A地测得电压4V,求故障处距A多远?提速训练 1.现有半球形导体材料,接成下图2-31所示两种形式,则两种接法的电阻之比() A.1∶4 B.1∶1 C.1∶2 D.4∶1 2.用电器离电源为L,线路上的电流为I,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是()A. B. C. D. 3.A、B两地间铺有通讯电缆,长为L,它是由两条并在一起彼此绝缘的均匀导线组成的,通常称为双线电缆。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上册物理 7.2 欧姆定律 电阻 之欧姆定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上册物理 7.2 欧姆定律 电阻 之欧姆定律 同步练习(含答案)

7.2 欧姆定律 电阻 欧姆定律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轩轩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他先在电路的a 、b 间接入10Ω的电阻,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后,改用15Ω的电阻替换10Ω电阻,闭合开关,接下来他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 A .观察电压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B .观察电流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C .观察电压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D .观察电流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2.小刚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 、B 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 A .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 .适当增加电池节数C .将滑动变阻器适当左移D .将滑动变阻器适当右移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在连接线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B .连接线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C .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反转,电压表正常,这时应断开电路,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D .在连接线路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4.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 向右移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灯变暗 B.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电压表示数不变,灯变亮 D.电压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5.图中,能正确描述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是( )6.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C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值也为零二、填空题7.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 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A ,如果它两端电压为5V ,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量程为0.6A 的电流表来测量通过该电阻的电流。

欧姆定律练习题2及答案

欧姆定律练习题2及答案

2016年10月27日105899的初中物理组卷一.填空题(共18小题)1.如图是关于电阻R1、R2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象,则R1R2,若将R1、R2并联接在电压为2V的电路中,则干路的电流为A.2.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I与R的阻值关系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U与R的阻值关系如图丙所示,则R0的阻值为Ω,电源电压为V.3.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一定,电阻R1的阻值为R2的2倍,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5I1,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A1的示数I1′,则I1与I1′之比为.4.图甲是小伟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R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选填“正比”或“反比”);他每次控制电阻的两端电压为V不变.若电源电压为 4.5V,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那么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为Ω.5.德国物理学家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概括为数学表达式:I=.为了纪念他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的单位.6.某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则该电阻的阻值是Ω,若该电阻两端电压为0,其阻值是Ω.7.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R1=4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为2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电阻R2的阻值为Ω.8.如图是灯泡L和电阻R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电阻R的阻值为Ω.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的总电流为A.9.图1是小强“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图2是他依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R两端的电压为V;当R的电阻由10Ω更换为15Ω时,闭合开关后,为使R两端的电压(选填“改变”或“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选填“a”或“b”)端滑动.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0Ω,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0.3A,则电源电压为V;再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0.5A,则R1的阻值为Ω.1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R1=4Ω,只闭合开关S1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电阻R2的阻值为Ω.若同时闭合开关S1、S2,则电流表的示数,电压表的示数(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1、S2同时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3A,电压表示数是6V.若两表互换位置,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是0.2A,则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电源电压为V.13.某一导体,两端加4.5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15A.它的电阻为Ω;当其两端电压为0V时,它的电阻是Ω.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的示数为8V.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电压表V1的示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V.15.如图甲所示是电阻R和小灯泡L的U﹣I图象,由图可知电阻R的阻值是Ω;若将电阻R与小灯泡L串联在电路中(如图乙),电流表示数为0.4A,则电源电压为V.1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为20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时电流表示数为0.3A;若闭合S1电流表示数为0.5A,通过R2的电流为,则电源电压是,R2电阻阻值为.17.如图是灯L和电阻R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图象,电阻R的阻值为Ω,若将他们串联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则电路中灯此时的电阻为Ω.18.如图1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10Ω.闭合开关S,变阻器滑片P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图2中ab线段所示,由此可知:电源电压为 V,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Ω.二.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19.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时;(1)实验中应选择规格(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灯泡.(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L1和L2两端电压及串联总电压的值分别为U1、U2、U,经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在如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申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用公式写出).实验次数U/V U2/V U/V11 2.3 0.7 3.02 2.0 1.0 3.03 1.7 1.3 3.0(3)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20.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V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Ω、10Ω、20Ω、25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M(10Ω 1A),滑动变阻器N(20Ω 1A),开关、导线若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2)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是(填字母编号);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3)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3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4)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 1 2 3 4电阻/Ω 5 10 20 25电流/A 0.40 0.20 0.10 0.08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5)实验中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应是(选填“M”或“N”).21.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1)请按电路图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左滑时接入电阻变大).(2)小华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最(左/右)端.(3)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有示数且不变,原因可能是.(4)接着小华取来三只阻值分别5Ω、10Ω、15Ω的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他将电阻5Ω换成10Ω,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22.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1)实验中,应保持不变,调节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A;电1 2 3压/V0.1 0.3电流/A(2)多次测量,将记录的数据填在上表中,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在上述实验结束后,该同学还想利用此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并与上表中的第三次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于是他在原电路中,只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了15Ω.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则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2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所连接的实物图,各元件及连接均完好但不完整.(1)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选填“A”或“B”)端.(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进行多次实验,绘制出I﹣U图象,如图乙中a所示,根据图象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这个实验过程运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4)将电阻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绘制出I﹣U图象,如图乙中b所示,则根据图象得出结论:当电灯两端的电压变小,通过灯丝的电流变小,灯丝的电阻(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24.小桃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连接实物电路如图,电源电压为3V.数据序号 1 2 3 4 5 60.40 0.19 0.13 0.14 0.08 0.07电流I/A5 10 15 20 25 30电阻R/Ω(1)连接实物电路前,开关应;电路连接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滑动变阻器的端(填“A”或“B”);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起到了保护电路元件安全和的作用.(2)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为3V,小桃猜想这可能是由电路中的元件(填元件的字母代号)发生故障引起的.(3)故障排除后,小桃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这些数据中有一组是明显错误的,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可能是读取这组数据时粗心所引起的,分析时需要把它剔除.错误数据是第组.(填数据序号)(4)剔除错误数据后,小桃得到的结论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比.(5)小桃和其他组的小田交流发现,两组同学收集数据的方案不同:小桃的方案:收集电压为3V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几组数据,比较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田的方案:收集电压分别为1V、2V、3V的三个小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多组数据,比较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你认为的方案更合理.三.计算题(共4小题)25.如图所示,甲为电路的连接情况,R1=20Ω,R2为滑动变阻器,乙为R3的I﹣U图象,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1闭合,S2断开时,若滑片P在a端,则电流表示数为0.6A;若滑片P在b端,则电压表示数为8V.求:(1)电源电压.(2)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3)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P在a端时,求电流表的示数.2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L是标有“12V,6W”的小灯泡,且其电阻不随温度变化,R1=16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电阻值为24Ω,只闭合S,S2时灯L恰能正常发光.求:(1)电源电压.(2)同时闭合开关S、S1、S2且滑片P位于最下端B时,电流表的示数.(3)当闭合开关S时,电路的最小总功率和此时电压表的示数.27.如图所示,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M端,闭合开关S,电流表有示数为1.0A,电压表的示数为6V;滑片P移到N端,闭合开关S,电压表表的示数为2V.求:(1)电源的电压及电阻R0的阻值;(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1=5Ω,R2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为了保护电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应是多少?四.解答题(共2小题)29.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灯L2的电阻是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如图乙所示.(1)灯泡L1和L2的连接方式是联.(2)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求:灯L1的阻值和电流表A的示数.30.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U,三个电源的阻值分别为R1、R2和R3,求:(1)当S1、S2均断开,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2)当S1、S2均闭合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2016年10月27日105899的初中物理组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8小题)1.<;0.5;2.10;12;3.11:6;4.反比;2.5;20;5.欧姆;电阻;6.6;6;7.0.5;8;8.20;0.35;9.3;不变;b;10.3;15;11.1;2;变大;变大;12.2:1;6;13.30;30;14.1:1;小于;15.5;3;16.0.2A;6V;30Ω;17.20;5;18.6;20;二.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19.不相同;U=U1+U2;寻找普遍规律;20.B;R断路;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N;21.断开;左;电阻R断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22.电阻;0.2;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变大;将滑片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并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23.B;正比;控制变量法;变小;24.断开;A;控制R2电压不变;R2;断路;4;反;小田;三.计算题(共4小题)25.;26.;27.;28.;四.解答题(共2小题)29.并;30.;。

电阻定律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电阻定律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电阻定律课时练习题(含答案)第二章第6节1.某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ρ,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直径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该导线的电阻率和电阻分别变为()A.4ρ和4RB.ρ和4RC.16ρ和16RD.ρ和16R解析:选D.导体的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温度一定时电阻率是不变的.导线拉长后,直径变为原来的一半,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4,因总体积不变,长度变为原来的4倍,由电阻定律计算可知电阻变为原来的16倍.2.(2010年杭州七校联考)如图2-6-7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2bc.当将A与B接入电压U(V)的电路中时,电流为I;若将C 与D接入电压为U(V)的电路中,则电流为()图2-6-7A.4IB.2IC.12ID.14I解析:选A.设沿AB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1,沿CD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2,则有S1S2=12.AB接入电路时电阻为R1,CD接入电路时电阻为R2,则有R1R2=ρlabS1ρlbcS2=41,电流之比I1I2=R2R1=14,I2=4I1=4I.3.如图2-6-8所示,一段长为a、宽为b、高为c(a>b>c)的导体,将其中的两个对立面接入电路中时,最大的电阻为R,则最小的电阻为()图2-6-8A.c2Ra2B.c2RabC.a2RbcD.R解析:选A.最大电阻对应的接法应是横截面积最小而长度最大的,即S1=bc,L1=a,此时R=ρabc;最小的电阻对应最大的横截面积与最小的长度,即S2=ab,L2=c,此时R′=ρcab,则有ρ=R•bca=R′•abc,得R′=c2a2R.4.白炽灯的灯丝由钨丝制成,当灯丝烧断后脱落一段,又将剩余灯丝刚好能搭接上使用,若灯泡功率原来为60W,观察搭接起来的灯丝长度大约为原来的34,则现在灯泡的功率约为()A.30WB.45WC.60WD.80W解析:选D.由电阻定律知,灯丝长度减为原来的34,电阻变为原来的34,照明电路中电压220V不变,则由P=U2R知功率变为原来的43倍,即80W,D选项正确.5.(2010年深圳调研)如图2-6-9所示,a、b分别表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电阻丝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图2-6-9A.a代表的电阻丝较粗B.b代表的电阻丝较粗C.a电阻丝的阻值小于b电阻丝的阻值D.图线表示的电阻丝的阻值与电压成正比解析:选B.b图线的斜率大,表示电阻小,由电阻定律,R=ρlS,b的导线粗,B正确,A、C不正确.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无关,D不正确.6.如图2-6-10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图2-6-10A.a和bB.a和cC.b和cD.b和d答案:CD7.金属铂的电阻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在图2-6-11所示的U-I 图象中,可能表示出金属铂电阻的U-I图线的是()图2-6-11答案:C8.现有半球形导体材料,接成如图2-6-12甲、乙两种形式,则两种接法的电阻之比R甲∶R乙为()图2-6-12A.1∶1B.1∶2C.2∶1D.1∶4答案:D9.图2-6-13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U关系曲线图.图2-6-13(1)为了通过测量得到图2-6-13所示I-U关系的完整曲线,在图2-6-14甲和乙两个电路中应选择的是图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电源电动势为9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100Ω.)图2-6-14(2)图丙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V,电流表读数为70mA,定值电阻R1=250Ω.由热敏电阻的I-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______V,电阻R2的阻值为________Ω.解析:(1)为了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常采用图乙测量电路.测量时电压可从0调到最大值,调节范围较大.(2)通过R1的电流I1=UR1=9V250Ω=36mA,则流过R2及热敏电阻的电流I2=I-I1=34mA.从I-U曲线图上可读出对应此时的热敏电阻上的电压为UR=5.2V,则R2=U-URI2≈111.8Ω.答案:(1)乙测量时电压可从0调到最大值,调节范围较大(2)5.2111.8 10.(2010年福州高二期末测试)一根长为l=3.2m、横截面积S=1.6×10-3m2的铜棒,两端加电压U=7.0×10-2V.铜的电阻率ρ=1.75×10-8Ω•m,求:(1)通过铜棒的电流;(2)铜棒内的电场强度.解析:(1)由R=ρlS和I=UR得I=USρl=7.0×10-2×1.6×10-31.75×10-8×3.2A=2×103A.(2)E=Ud=7.0×10-23.2V/m=2.2×10-2V/m.答案:(1)2×103A(2)2.2×10-2V/m11.如图2-6-15所示,在一个粗细均匀的金属环上有A、B、C三点,已知AC弧长是圆周长的13,A、B两点等分圆周长.若把A、B两点接入电路中,直导线中的电流为6A,金属环上所消耗的功率为108W;现保持直导线中电流不变,换接A、C两点,则金属环中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少?图2-6-15解析:依题意,BC为16圆周,设BC的电阻为R,当A、B两点接入电路时,两个半圆环并联的总电阻为R1=3R2,金属环消耗的功率P1=I2R1,即108=62×32R,解得R=2Ω;当A、C两点接入电路时,金属环的总电阻R2=4R•2R4R+2R=43R=83Ω,则金属环消耗的电功率P2=I2R2=62×83W=96W.答案:96W12.在图2-6-16中滑动变阻器作分压器使用.负载电阻R一端接在变阻器的固定端AC上,另一端接在滑动端P上,滑动端P在AB间移动时,R上就得到不同的电压.图2-6-16(1)当滑动端从A向B移动时,R上的电压怎样变化?(2)如果电压U=6V,变阻器的电阻RAB=50Ω.负载电阻R=100Ω.当滑动端P在A点、B点时,R上的电压各是多少?(3)当P在AB的中点时,R上的电压是否为3V?通过变阻器各部分的电流是否相等.解析:(1)当滑动端P在A端时,R被短路,UR=0;当滑动端P位于A、B间某处时,R与RPA并联后与RPB串联,将分得一部分电压,而且P 越向右滑,RPA越大,并联部分总电阻越大,而RPB越小,因而R两端电压越大;当滑动端在B端时,UR=U.即当滑动端P从A向B滑动时,UR从0逐渐增大到U.(2)当滑动端在A点时,UR=0;当滑动端在B点时,UR=6V.(3)当P在AB中点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显然,R两端电压不是3V,通过变阻器两部分电流也不相等.答案:(1)从0逐渐增大到U(2)06V(3)不是3V,不相等。

人教版2019年高中物理 电阻定律、电阻与电阻率的理解综合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中物理 电阻定律、电阻与电阻率的理解综合专题练习(含答案)
A.由于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灯丝和未接入电路时的灯丝是同一个导体,故两种情况下电阻相同
B.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灯丝电阻大于未接入电路时灯丝电阻
C.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灯丝电阻小于未接入电路时灯丝电阻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解析:选B白炽灯的灯丝为金属,所以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常工作时温度高于不工作时的温度,所以工作时的电阻大于不工作时的电阻,B对。
[答案]D
电阻与电阻率的对比
电阻R
电阻率ρ
描述对象
导体
材料
物理意义
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R大,阻碍作用大
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ρ大,导电性能差
决定因素
由材料、温度和导体形状决定
由材料、温度决定,与导体形状无关
单位
欧姆(Ω)
欧姆·米(Ω·m)
联系
R=ρ ,ρ大,R不一定大,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一定大;R大,ρ不一定大,导电性能不一定差
4.材料特性应用
(1)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小的金属制作。
(2)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用来制作电阻温度计,精密的电阻温度计用铂制作。
(3)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两个因素决定。(×)
(2)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电阻线,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电阻变为4R。(√)
③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由实验探究得到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导体电阻不同。
二、电阻定律
1.内容
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
R=ρ 。
3.符号意义

2021年九上科学同步练习2-欧姆定律的应用

2021年九上科学同步练习2-欧姆定律的应用

2021年九上科学同步练习2-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的应用专训单选题:1、(2019三门.九上期中)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都保持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由中点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增大,电路总功率变大B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减小,电路总功率变小C . 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功率不变D . 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不变,变阻器功率变小2、(2019义乌.九上期中)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与其接入电路的长度成正比;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右端,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左滑过一段距离x后电流表才有示数,这是由于变阻器出现了一定的故障。

电压表示数U、电流表示数I与距离x的关系图像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x在0~6厘米内,滑动变阻器出现的故障是变阻器上的电阻丝发生了短路B .U 0为15伏,定值电阻R1为4欧 C . 该滑动变阻器在不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则最大电阻应为30欧 D . 若电压表示数U=6伏,则x=24厘米,R1消耗的电功率为4.5瓦3、(2019金华.九上期中) 小宇同学设计了一盏可调亮度的简易台灯.图为电路原理图,其中L为小灯泡,R为滑动变阻器,E为电压保持不变且低于安全电压的电源,S为开关.关于这盏台灯,滑片从b到a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灯泡L消耗的功率变小,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功率先变小后变大B . 灯泡L消耗的功率变大,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C . 灯泡L变亮,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功率不断变小D . 灯泡L变暗,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功率不断变大4、(2019杭州.九上期中) 傍晚时用户家中的灯泡会变暗,(设干路电流为I,总电阻为R,导线电压为U1,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2,消耗的功率为P),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傍晚用电器增多,使()A . R变大,I不变;U1变小,U2变小,P变小 B . R变小,I变大,U1变小,U2变大,P变大 C . R变小,I变大,U1变大,U2变小,P变小 D . R变大,I变大;U1变小,U2变大,P变大5、(2018海曙.九上期中) 图甲中的A、B分别为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I-U图象,小灯泡和电阻的连接情况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8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电阻的阻值为0.05ΩB . 电阻的电功率为0.8WC . 灯泡的实际电功率为0.6W D . 小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6、(2020慈溪.九上期末)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8V,R0=60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0Ω 2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小灯泡上标有“12V 6W”字样。

12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2

12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2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12.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单选题1.两个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两个电压表V 1、V 2,把它们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V 1与V 2的量程之比为1:3,电容器C 1、C 2的电容之比为1:2。

已知电源的电动势为6V ,内阻不计。

闭合开关,电路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电压表V 1、V 2的示数相等B .指针偏转角度,V 1表比V 2表大C .电容器C 1、C 2的电量之比为1:6D .若V 2断开,V 1最终的示数为6V2.如图所示,电键K 接通时,A 、B 两灯均正常发光,后因电路出现了故障,A 、B 两灯均熄灭,用理想电压表测电压Uab =0,Ubc =0,Ucd =4V ,Uad =4V ,由此可知电路中发生断路的地方是( )A .A 灯B .B 灯C .变阻器D .A 、B 两灯同时断路3.如图所示,1R 、2R 为定值电阻,L 为小灯泡,3R 为光敏电阻(阻值随所受照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当照射光强度增大时( )A .电路的总电阻变大B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C .小灯泡变亮D .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小4.科学家研究发现,磁敏电阻(GMR )的阻值随所处空间磁场的增强而增大,随所处空间磁场的减弱而变小,如图所示电路中GMR 为一个磁敏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E 为电源,其内阻为r ,L 为小灯泡(其灯丝电阻可视为不变),R 1、R 2为定值电阻,V 为理想电压表。

闭合开关S 1和S ,当P 1向左端移动时,则(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 .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变小C .通过R 2的电流变小D .电源内阻消耗的电压变大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恒定、内阻为r ,R 1为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S ,理想电流表A 、理想电压表V 1、V 2、V 1的示数分别用I 、U 1、U 2和U 3表示。

当滑动变阻器R 2的滑动触头P 向上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用△I 、△U 1、△U 2和△U 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U I 不变,3U I变大 B .1U I 变大,3U I变小 C .12U R I∆=∆ D .3U r I∆=∆ 6.如图,关于闭合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荷在电源外部受静电力作用而运动,在电源内部受非静电力作用而运动B .图中a 、b 两薄层之间所夹的区域是非静电力做功的区域C .非静电力在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该电源的电动势越大D .从电源内部测量的铜、锌极板之间的电压称为外电压7.如图所示,电路中R 1、R 2为两个电阻箱,平行板电容器C 的极板水平放置.闭合电键S 一段时间后,带电油滴悬浮在两板之间静止不动;如果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且只允许做一个调整,则下列做法中,仍然能使油滴静止不动的是( )A .增大R 1的阻值B .将R 2的阻值调为原来的2倍C .增大两板间的距离D .断开电键S8.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电流表、电压表是理想电表,电阻0R 是定值电阻,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为别为E 、r ,电动机的内阻为0r ;当合上开关,增大电阻箱R 的阻值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数值变化量分别为I ∆、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B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C .电动机的电流变化量为Ur ∆ D .0Ur R I∆+=∆ 9.某同学按如图电路进行实验,电压表内阻看作无限大,电流表内阻看作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电阻定律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系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 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锰铜和康铜的电阻率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 、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 确定的材料,电阻率一定
2、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线,电阻是48Ω,把它截成相等的N 段,再绞合有一起后测得其总电阻为3Ω,则N 等于( )
A 、3
B 、4
C 、8
D 、16
3、将一根粗细均匀、阻值为R 的电阻丝均匀拉长到原来的5倍后,其电阻变为250Ω,则R 的阻值为( )
A 、10Ω
B 、50Ω
C 、1250Ω
D 、6250V
4、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绞后起来,然后给它们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则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它们的电量之比为( )
A 、1;4
B 、1:8
C 、1;16
D 、16;1
5、若要减小通过绕线电阻的电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的办法是( )
A 、增加电阻线的长度
B 、增加电阻线的横截面积
C 、增加电阻线两端的电压
D 、改用电阻率小的电阻线绕制
6、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将a 、c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增大
B 、若将a 、c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
C 、若将b 、c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
器的阻值增大
D 、若将b 、c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
器的阻值减小
7、用电器与电源相距L ,线路上电流强度为I ,为使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不超过U ,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最小值应是( )
A 、ρLI/U
B 、2ρLI/U
C 、U/ρLI
D 、2UI/ρL
二、填空题:
8、两根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之比S 1:S 2=2:3的均匀铜导线按图所
示接入电路,则两导线的电阻之比R 1:R 2= ,自由电子在两导线
中定向移动时所受的电场力之比F 1:F 2= 。

9、在一根长度为l ,电阻为R 的均匀直导线中,截下长度为m
n l 的一段,(n <m =,再将截下的那段导线拉长至l 。

若截下的那段导线拉长后的电阻为R/,则R/:R= 。

三、计算题:
10、一根长为0.5m 的金属丝,横截面积为3.0㎜2,在它两端加上0.15V 的电压时,通过金
属丝的电流为2.0A ,求金属丝的电阻率。

11、如图所示,相距L=80km 的A 、B 两地之间,架设
两根导线,每条导线的电阻R AB =400Ω,若在两地间的
C 处发生短路,现在A 端接入电源、电压表和电流表,
电压表示数为10V ,电流表示数为40mA ,求C 处离A
地多远?
12、某电路需要20A 的保险丝,但手边只有用同种材料材料制成的“15A ” 和“5A ”两种型号的保险丝,它们的规格如表所示,问能否将这两种保险丝取等长的两段并联后用于该电路
【能力提升】
1、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 、 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 和横截面积S 有关
B 、 电阻率表征了导体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与温度有关
C 、 电阻率越大的导体,电阻也越大
D 、 超导材料的电阻率为无穷大
2、有一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炉,那么能较正确反映通过电炉的电流强度I 与电炉两端电压U 之间变化的图线是图中的( C )
3、在一根长L=5m ,横截面积S=3.4×10-4m 2的铜质导线两端加上U=2.5×10-3V 的电压。

已知
铜的电阻率,m ⋅Ω⨯=-8107.1ρ,则该导线中的电流强度多大?每秒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子数是多少?
4、图所示的长方体是用电阻率为ρ的均匀金属制成的,长
度为2L ,其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L ,若将它的a 、b 端
接入电路时的电阻为R ,则将它的两个侧面上的c 、d 端接
入电路时的电阻是多少?
R/4
答案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C
2、B
3、A
4、C
5、A
6、AD
7、B
二、填空题:
8、3:2 3:2 9、
n m 三、计算题:
10、R=S L ρ 610
35.0215.0-⨯=ρ m ⋅Ω⨯=-7105.4ρ 11、R=Ω==25004.010R U L=802400
250
⨯⨯=⨯总总L R R
=25km 12、不能
【能力提升】
1、B
2、C
3、R=48104.35107.1--⨯⨯⨯=S L
ρ=2.5×10
-4 I=43105.2105.2--⨯⨯=R U =10A n=19106.11
10-⨯⨯
==e It e Q = 6.25×1019个 4、R/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