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 ——劳动动力流动案例分析共31页文档

劳动经济学 ——劳动动力流动案例分析共31页文档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劳动经济学 ——劳动动力流动案例分析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劳动经济学案例

劳动经济学案例
5
产生性别歧视旳根本原因
生理条 件限制
• 男女天生的生理差异
• a.工作年龄 • b.女性有繁衍后代的职责、需要
照顾家庭,增加企业成本。
社会因 素
• a.受教育程度b.传统观 念
• c.外形因素d.主观意识
6
从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分析产生原因
个人偏
见歧视 理论
雇主旳个人偏见
就业隔 离或排 挤理论
将女性限制在十分有限旳就业范围内。 男性以牺牲女性劳动力旳收益为代价而取得 较高旳工资水平。
劳动力市场中旳歧视
玻璃天花板
——美国沃尔玛性别歧视案
1
案例分享
本地时间2023年3月29日,美国最高法院对沃尔玛女员工提交旳性别歧视举 行听证会,以鉴定零售巨头沃尔玛雇佣旳160万女员工是否能够作为一种集 体对沃尔玛提交性别歧视诉讼。
女雇员称工资低难晋升:沃尔玛旳女性雇员称,数年来,她们比相同职位旳 男性员工取得更少旳工资和晋升机会,要求美国最高法院准许她们作为一种 集体对沃尔玛提起诉讼。
9
处理措施
《劳动法》第3条要求:“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 择职业旳权利、取得劳动酬劳旳权利、休息休假旳权 利、取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旳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 训旳权利、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旳权利、提请劳动争 议处理旳权利以及法律要求旳其他劳动权利。”(这 条比较总括,里面涉及了雇佣歧视和人力资本投资歧 视。
《劳动法》第12条要求:“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 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此条法例也 涉及对地域歧视旳限制)
10
总结
耗时23年之久旳沃尔玛女雇员诉沃尔玛性别歧视案,最终以美国联 邦最高法院驳回诉讼祈求为结局。造成歧视旳原因,我们已分析过,其 中老式观念和主观原因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变化旳,所以只有依托法 律制度旳渐渐完善和社会风气旳慢慢转变来处理。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经济学案例分析价格管制的例子1、一套房子的房东把房子出租,在市场自由运作之下,能收到的月租是1000元,然而政府为了让穷人也能租得起房子,强行规定房租只能是800元。

如果你是房东,你将如何应对?答:“钥匙金”、“鞋金”、“签约费”、服务减少,不搞卫生;少提供家具最低价格分析2、案例:最低工资法造成失业问题是否出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观点:最低工资标准会引发失业副效应赞同:市场价格(工人工资),应由市场的供(劳动力) 求(企业)关系调节,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属于政府人为干预市场(劳动力价格)的行为,短期内也许有利于市场的平衡,长期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工人工资,企业的用工成本就增加,企业的盈利少了,用于再发展的钱也就少了,不理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所以工人的就业也就收到了影响.例如:新劳动法出台,更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执行,加上近些年,不断的提高工人工资标准,广东的许多企业纷纷关闭,转向东南亚等消费工资低的国家.反对:1.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市场机制导向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充分形成。

政府的干预更能宏观的调控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2.在理论上,一般只有当最低工资标准过高,违背了经济规律时,才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但从我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践来看,这一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并不高。

3.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从经济学家提出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如果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会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的理论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纷纷展开了实证分析。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得到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失业率的明显证据。

反倒是,有研究表明,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降低就业,却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进而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状况,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

最低工资增长在有可能减少就业的同时,也会通过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促进就业增长。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v1.0 可编辑可修改经济学案例分析价格管制的例子1、一套房子的房东把房子出租,在市场自由运作之下,能收到的月租是1000元,然而政府为了让穷人也能租得起房子,强行规定房租只能是800元。

如果你是房东,你将如何应对答:“钥匙金”、“鞋金”、“签约费”、服务减少,不搞卫生;少提供家具最低价格分析2、案例:最低工资法造成失业问题是否出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观点:最低工资标准会引发失业副效应赞同:市场价格(工人工资),应由市场的供(劳动力) 求(企业)关系调节,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属于政府人为干预市场(劳动力价格)的行为,短期内也许有利于市场的平衡 ,长期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工人工资,企业的用工成本就增加,企业的盈利少了,用于再发展的钱也就少了,不理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所以工人的就业也就收到了影响.例如:新劳动法出台,更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执行,加上近些年,不断的提高工人工资标准 ,广东的许多企业纷纷关闭,转向东南亚等消费工资低的国家.反对:1.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市场机制导向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充分形成。

政府的干预更能宏观的调控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2.在理论上,一般只有当最低工资标准过高,违背了经济规律时,才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但从我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践来看,这一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并不高。

3.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从经济学家提出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如果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会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的理论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纷纷展开了实证分析。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得到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失业率的明显证据。

反倒是,有研究表明,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降低就业,却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进而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状况,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

最低工资增长在有可能减少就业的同时,也会通过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促进就业增长。

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1.材料:据《三湘都市报》7月22日报道,为防止人才流失,株洲某大型集团规定夫妻双方任何一人辞职即视为两人同时辞职。

迫于无奈,同在该公司工作的一对夫妻只好先离婚,并商定等一方辞职手续办下来后再复婚。

报道还称,现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也有类似的规定。

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国企也好,私企也罢,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才是吸引人才的正途。

株洲某集团的这种留人方式,不仅难以留住人才,甚至可能会加速人才的流失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很多,有社会历史因素,也有文化因素,但是对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流动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通过以下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

经济因素是通过以下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

1)年龄:研究表明,年龄是劳动力流动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在其他和要件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流动行为越少。

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①年龄越大者收回投资的年限越短;②年龄较大的人往往拥有较多的人力资本;年龄较大者流动成本高于年轻人。

2)家庭:劳动力流动成本会随家庭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增加。

许多经验研究发现:①未婚比已婚更易流动;②妻子就业阻碍着流动;③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易流动;④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3)教育:教育是同一年龄群体内部影响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因素。

统计结果发现,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可能是地区性的或是全国性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历越高,越有可能流动。

4)流动的距离: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与流动的距离成反方向变动。

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动力数量会随之下降。

①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力获得工作的机会的信息越有限;②流动的实际距离越远,流动费用及流动后的探望亲友和家属的交通费用、流动的心理成本都会越多。

5)失业率:根据人力资本原理,失业率高的地区,通过劳动者向外地流动,将使流动者的净收益增加。

①有失业者存在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有可能流动;②地区的失业率与劳动力流出成正相关关系。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包括人类的生产、消费和交换活动,以及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经济学并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学科,它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我会以几个实际的案例来介绍经济学的应用。

第一个案例是有关人口增长和资源紧缺的问题。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资源的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和消费者。

然而,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量也在随之增加。

现在,中国政府正在推行可持续发展,这是为了确保未来的资源供应,而不是忽视环境的影响,仅仅为了满足当下的需求。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供求关系和价格的问题。

世界各地的商品价格都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例如,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而供应量保持不变时,价格必定会上涨。

相反的,如果供应量增加而需求量保持不变,价格必定会下降。

这些变化在市场经济中是可以预测的,因为市场是由买卖双方的需求和供给来决定价格的。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运行至关重要。

通货膨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例如,在中国,央行会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大,央行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联邦基金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

第四个案例是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问题。

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是两种对待国际交易的不同立场。

自由贸易主张去除国家间的贸易障碍,以便商品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相反的,保护主义主张通过设置关税和其他限制物品的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

自由贸易主张可以提高全球经济的效率,但保护主义则可能掩盖替代性成本,增加了产业成本。

最后,我想说的是,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它可以解释为何人们会做出某些决策,在政策选择和商业决策方面给出合理建议。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经济问题常常出现,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经济学来解决这些问题。

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探讨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一、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市场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能够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进行解释。

以房地产市场为例,通过对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房价走势,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控政策,稳定房价,并提供合理的购房补贴。

而在需求过剩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可以增加房屋供应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稳定市场。

二、劳动力市场分析劳动力市场是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的分析,可以预测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

比如,在当前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劳动力市场对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经济学可以通过调查和分析,预测未来技能需求的变化,从而指导人才培养和教育政策的制定。

同时,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可以了解就业率的变化,为政府提供制定就业政策的依据。

三、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工具之一,用于比较各种方案或政策的成本与效益。

在实际问题中,经济学家可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评估不同政策的可行性,以及特定决策的风险与回报。

举个例子,假设政府需要决定是否修建一条新的高速公路。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分析修建高速公路的成本和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评估修建高速公路的可行性和经济回报。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进行决策,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四、价格弹性分析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用于衡量价格变化对需求数量变化的敏感度的指标。

通过对价格弹性的分析,可以预测市场上产品的需求变化,并根据需求变化调整价格策略。

比如,某个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大,意味着价格的微小调整就能对需求量产生较大影响。

在实际销售中,公司可以利用价格弹性的信息,灵活调整价格,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销售额和利润。

劳动经济学案例

劳动经济学案例

劳动经济学案例在劳动经济学领域,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劳动市场的运作机制、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劳动者的决策行为。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深入探讨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现实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最低工资法案的案例。

假设某国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实施最低工资法案可能会导致企业减少招聘新员工,因为他们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成本。

这就引发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一方面劳动者可能因为最低工资的保障而增加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可能因为成本增加而减少用工需求。

这个案例展示了最低工资法案对劳动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博弈关系。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技能培训的案例。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一些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会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这也会引发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调整。

经过技能培训后,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可能会导致工资水平的上涨,从而影响企业的用工成本。

这个案例展示了技能培训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及企业在技能培训和用工成本之间的权衡。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劳动力流动的案例。

在现代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人们会根据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选择不同地区的就业。

然而,劳动力的流动也会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比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福利的分配。

这个案例展示了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市场和地区经济的影响,以及政府在引导劳动力流动和平衡地区发展之间的政策挑战。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劳动经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挑战。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是复杂而多变的,需要综合运用供求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等多方面知识来进行分析和决策。

只有深入理解劳动市场的规律和特点,才能更好地指导政府政策、企业经营和个体决策,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力需求

2、劳动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思考:带薪休假会增加还是减少劳动需求?
• 劳动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
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每 一时期内,劳动、资本与技术变化的步 伐不一样。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时间范围
变化的要素
固定不变的要素


劳动
资本和技术
1、基本假设
• 劳动力都是同质的; • 企业求利润最大化; • 企业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价格的 接受者。
2、基本概念
•生产时期的分类
•其一,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 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 定不变的。 •其二,长期,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均可调整。 •注意:“短期”和“长期”只是相对的时间 概念,不同产业的“短期”和“长期”的时
二、边际产品与边际收入 1、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 的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产出的增加量。 劳动力的边际假设当资本投入量不变时)
2、边际收益及边际收入 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带来 的收入的增加量(MR)。 边际收入:边际产品与边际收益的乘积被 称为边际收入。 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所产生的边际收入被称 为该种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MRP)。 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可表达为:
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思考:技术进步会增加还是减少劳动 力需求?
• 含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常被用来分析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即: Q = f(L,K), 它表明了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相 互依存关系。
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案例-东莞毛纺织厂的用工策略
技术系数的概念反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 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它可以划分为 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 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 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 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 分析:技术进步的规模效应与替代效应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教案曾湘泉版

劳动经济学教案曾湘泉版

劳动经济学教案曾湘泉版一、引言1. 课程背景介绍劳动经济学在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于解决实际劳动问题的指导作用。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劳动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劳动力市场1. 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和特征介绍劳动力市场的定义、基本要素和特点,分析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关系。

2.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分析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如人口、劳动力参与率等;探讨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如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等。

3.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失衡讲解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讨论劳动力市场失衡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工资理论1. 工资决定理论介绍马克思、韦伯等经典工资理论,分析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

2. 工资结构与工资差异探讨工资差异的形成原因,如地区差异、行业差异、职业差异等,并分析其社会经济影响。

3. 工资调整机制研究工资调整的内在机制,如最低工资法、工资集体协商等,评价这些机制的实际效果。

四、劳动生产率1. 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与衡量介绍劳动生产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衡量指标,分析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探讨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竞争优势分析国家间、地区间、企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讨论劳动生产率差异对国际竞争和企业竞争的影响。

五、就业与失业1. 就业与失业概述介绍就业与失业的概念、统计指标和衡量方法,分析就业与失业的意义和影响。

2. 失业的成因与类型探讨失业的原因,如需求不足、结构失业、摩擦失业等,分析不同类型失业的特点和解决办法。

3. 就业政策与失业治理研究政府应对失业的政策措施,如扩大就业、培训失业人员、调整劳动力结构等,评价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

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三胎

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三胎

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三胎国家出了新政策,让生三胎了,快来看看生娃的经济学!一、人口发展的规律人类的繁衍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原始型,原始社会时期,大家的精神世界十分贫瘠,每每到晚上没啥娱乐,只能活动活动,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生多了,但是天天打猎打架,死的也很快,所以那时人口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点。

(2)传统型,到了农业社会,生娃既能种田又能养老,所以大家到了晚上依旧热衷活动活动。

种田和打猎可不一样,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医学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此时人口呈现出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特点。

(3)现代型,到了工业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医疗水平更加发达,死亡率再创新低,但是由于很多原因使得很多人不愿意生娃了,所以现代人口的状态就是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二、人口的利和弊先来说说人口多了有什么好处:(1)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庞大的消费群体;(3)潜在的人才资源。

但人口过多有时也会带来麻烦,比如:耕地有限、住房有限、自然资源有限。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人口政策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是1949-1978年的无计划、高增长。

其次是1978-2002年的计划生育时期。

最后2002-2015年的计划生育松绑期。

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计划生育,可新的问题又来了,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所以2001年起,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创造财富的能力低、养老金缺口大、消费能力下降。

所以2002年开始国家逐渐放开二孩政策,到2016年这个政策就全面放开了,本以为全国人民憋了几十年,终于可以爆发了,但是在放开二胎的当年,平均每个妇女多生了0.2个娃,结果没过多久娃生的更少了,并且经济越发达,就越不爱生娃,原因有三:结婚迟、养不起、不敢生。

现在国家又放开了三胎,你怎么看?。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题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题
功的经验, 许多管理人员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地政府、 银行的良好 关系,几十年形成的固定客户和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员工素质等等。在 2008 年北京奥运景 气鼓舞下,公司确立了打破地区界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建筑企业的远 景和使命。当企 业树立这样的远景和使命并为之努力时, 发现曾经作为优势的“天时、 地 利、 人和”似乎不在。 例如,就在前不久,日本一家建筑企业在与公司谈判时,让公司在 两天内给出一个项目的报 价。由于公司没有既懂建筑专业又精通日语的人员,没有能够及 时报价,很遗憾地没有抓住 公司项目。 请分析该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1)天、地、人是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概括描述。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公司过去的成功来自 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当公司重新确立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建筑 企业”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政府、银行关系方面、在地理方面、在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 都发生了变化,所谓的天、地、人已经不再成为优势。 (2)因此公司要真正认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确定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并围绕天、地、人 等制定相应措施。具体措施应围绕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 统的技能;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 能;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准确迅速满足顾客定单的系 统;整和各种技术创造新产品的技能等方面。
案例分析题 2 某地方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销售额和出 口额近十年来平均增长 15%以上。员工也有原来的不足 200 人增加到了 2000 多人。企业还 是采用过去的类似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企业一把手王厂长既管销售,又管生产,是一个多面 全能型的管理者。最近企业发生了一些事情,让王厂长应接不暇。其一:生产基本是按定单 生产,基本由厂长传达生产指令。碰到交货紧,往往是厂长带头,和员工一起挑灯夜战。虽 然按时交货,但质量不过关,产品被退回,并被要求索赔;其二:以前企业招聘人员人数少, 所以王厂长一人就可以决定了。现在每年要招收大中专学生近 50 人,还要牵涉到人员的培 训等,以前的做法就不行了。其三:过去总是王厂长临时抓人去做后勤等工作,现在这方面 工作太多,临时抓人去做,已经做不了做不好了。凡此种种,以前有效的管理方法已经失去 作用了。 请从组织工作的角度说明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 (1)从案例中给出的信息看,企业明显采用的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优点 是: 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应向谁报告和谁向他报告。 责 任与职权明确。每个人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因而作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 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 比较困难的。 (2)显然当企业已经发展成为 2000 多人时,直线型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如同案 例中王厂长面临的困境,要一个人管所有的事情,已经没有效果和效率了。 (3)企业需要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形式,例如管理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直线-参谋型 组织结构,考虑设立生产计划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后勤部门。这样就可以发挥直线-参 谋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即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 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而每个部门都是由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在经济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特定经济事件或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揭示经济原理的应用和经济行为的规律。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经济案例为例,展开经济学案例分析,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和分析,探讨其中的经济学问题和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某国家A在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实力蓬勃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一员。

然而,最近几年,国家A的经济增速开始减缓,并且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例如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加剧等。

问题分析在面对这些经济问题时,经济学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首先,失业率上升可能与国内供需关系紊乱有关。

通货膨胀加剧可能由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引起。

我们可以通过对该国的劳动力市场和货币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劳动力市场分析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关键的经济领域,与失业率紧密相关。

劳动力市场可以通过两个主要要素来衡量:就业和失业。

如果就业率下降,失业率就会上升。

在国家A的劳动力市场中,我们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过于依赖传统产业,难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其次,技术进步导致部分人员的技能不再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增加了失业率。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技能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革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增加灵活性和减少用工成本,以鼓励更多企业雇佣劳动力。

货币市场分析货币政策是决定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因素。

当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时,通货膨胀就会加剧。

货币政策过紧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在国家A的货币市场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过多的货币流通和投资,刺激了通货膨胀。

其次,货币政策制定机构的决策过于激进,没有及时调整利率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加剧的问题,可以采取适当的货币紧缩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

此外,货币政策制定机构应该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及时作出调整,以保持货币市场的稳定。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1. 市场供求案例分析:市场供求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一家外卖公司决定提高其产品的价格,并观察到销量的下降。

这是一个典型的市场供求案例。

根据供求关系,当产品价格上涨时,需求量通常会减少。

因此,这家外卖公司的销量下降可以被解释为供求关系的结果。

2.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机会成本是指放弃某种选择所带来的最高价值的那些东西。

考虑一家公司正在考虑投资于市场营销活动还是研发新产品。

他们发现,投资于市场营销活动可能会提高销售额,但放弃研发新产品可能会导致失去市场竞争力。

这个案例说明了在做决策时必须考虑到机会成本的概念。

3. 劳动力市场案例分析: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的市场。

考虑一个行业中需求劳动力的增加,例如医疗行业。

这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紧缺,从而推高了工资水平。

然而,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公司可能会面临人力资源的短缺,影响其扩展计划。

4. 外部性案例分析: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于那些没有参与其中的人的影响。

例如,考虑一个工厂在一个城市建立,带来了就业机会,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是一个正面的外部性。

然而,这家工厂也可能产生污染,对环境和周围社区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一个负面的外部性。

这个案例说明了外部性对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5. 边际效应案例分析:边际效应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的产量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成本。

考虑一家餐厅增加一份甜点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每增加一份甜点所产生的利润超过制作成本。

然而,增加太多甜点可能导致浪费食材和劳动力成本增加,最终减少整体利润。

这个案例说明了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到边际效应。

以上是一些案例分析,涵盖了经济学原理中的主要概念。

每个案例都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活动或决策相关,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非均衡课件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非均衡课件

市场改革
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
改革劳动力市场制度,降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 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 经济发展。
教育与培训
职业教育与培训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
高等教育改革
改革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就业竞争力。
动力供给不匹配,导致一部分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 总结词:解决结构性非均衡的关键在于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适应能力。 • 详细描述: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适应
能力,从而缓解结构性非均衡。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劳动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 。
,从而缓解区域性非均衡。例如,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03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 治理策略
政策调整
工资政策调整
通过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增长指 导线等政策,引导工资合理增长,缩 小工资差距。
就业政策调整
优化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招工规 模,提高就业率,同时为失业人员提 供更好的就业服务。
劳动经济学:劳动 力市场非均衡
目录
•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概述 •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类型 •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治理策略 •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是指劳动力市场供 求关系出现不平衡的状态,表现为劳 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异。

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1

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1
工人大多是妇女和儿童,她们大多以转包 方式在家劳动.
• 这些熟练的手工纺织者还曾受到过政府的保护: 政府一度禁止使用效率更高的纺织机器,甚至禁止 机械师移民进英国,想以此抑制先进技术的传播.
蒸汽织布机与英国手工纺织者的兴衰
• 但工厂最终还是繁荣起来,蒸汽织布机的效率是手 工织布机的5倍,也因此遭到了熟练工人的暴力反 抗.
案例分析
蒸汽织布机与 英国手工纺织者的兴衰
蒸汽织布机与英国手工纺织者的兴衰
• 在1770年左右,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纺纱技术,这 一技术可以生产出强度和质量更高的棉纱,而生产 成本却大幅度降低.
• 人们对物美价廉的棉纱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这使得 英格兰的兰开夏郡〔英格兰棉织业基地〕对手工 织布工人的雇用量激增,从1789年的4万人增加到 1820年的20万人.
• 在1811年和1812年,成对的熟练工人冲击工厂, 砸坏数百台织布机,当时英国政府出动了1.4万名 士兵才镇压住暴动.
蒸汽织布机与英国手工纺织者的兴衰
• 到了1820年,几年前发明的动力织布机经过改进, 终于应用于实际生产,替代了手工织布机.
• 到1851年,在兰开夏只剩下5万名手工织布工了. • 一方面,从事手工织布的15万人失去了工作;但
另一方面,在纺织厂工作的技术工人从1820年的 8.5万增加到1850年的27.5万.
蒸汽织布机与英国手工纺织者的兴衰
• 请应用课堂所学知识来分析本案例中的技 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二、案例分析题1.2011年5月,南京市公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首次对金融、电力、房地产等垄断行业的工资增长幅度进行控制,这些行业的工资基准线为10%,预警线为15%或16%,均低于普通行业。

2011年6月,北京市发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要求北京市属垄断行业的企业、国家财政补贴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一般不突破基准线10.5%。

2011年8月,浙江省也发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明确规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2010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省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2011年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严格按5%的下线进行控制,不得突破。

(1)我国垄断企业的工资收入高于其他企业,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工资差别?(2)我国为什么在垄断企业会出现工资收入高于其他企业的现象?(3)案例中,各地对垄断企业工资收入进行限制的意义何在?答案:(1).垄断性的工资差别包括非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和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

前者一般是存在制度性因素如进入壁垒导致的,后者则是从事某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或较为稀缺导致的。

金融、电力等从本质上看,由于较强的专业技术要求,应属于后者,工资收入又可叫做租金性工资收入。

(2).垄断工资高于其他企业,原因应该有很多。

咱们能想到的,包括垄断利润,包括其工作的高价值,可能也包括用高工资吸引更多高技能人才的考虑。

譬如,一个好的金融工程师设计一款产品,可能让企业增加上千万利润,他怎么可能只赚几万块。

(3).对垄断工资进行限制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更多的是社会意义。

从经济角度看,在中国,垄断工资可能有政府管理的问题,限制是合理的;从社会角度看,这对于降低基尼系数,消除社会不平等和收入差距有作用。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就业数量呈上升趋势。

以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为例,1982年,我国共有在业人口521505618人,其中女性为227844338人,占全部在业人口的43.69%;1990年,我国的在业人口已增至647244706人,其中女性为2910144153人,占全部在业人口的44.69%。

经济学案例分析(最新)

经济学案例分析(最新)

失业率与宏观经济政策最近,美国失业率持续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而且持续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

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

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

他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

当失业率提高影响到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美联储会放松银根,实行用心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并防止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际上这是透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这天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由于思考到各国状况的复杂性,欧洲中央银行的目标主要是持续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持续低利率和低通胀。

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问题:1、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2、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1、(1)失业问题就是由失业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失业不仅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丧失收入的来源,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2)失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①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构成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构成的失业。

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构成的失业。

2、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

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因而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长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当通货膨胀率为0时,往往失业率大于0。

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案例16:美国制造业的小额优惠占工要点

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案例16:美国制造业的小额优惠占工要点

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案例16:美国制造业的小额优惠占工资的比重
美国制造业的小额优惠占工资的比例1957-1984年
案例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小额优惠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从1957年到1984年是逐步提高的,已经从1957年的20.3%上升到1984年的38.8%。

其中,雇主法定支付已经从1957年的4.1%上升到1984年的10.9%;退休保险金支付已经从1957年的5.8%上升到1984年的13.8%;其他保险费支付一直稳定在2%—4%;未工作时间支付已经从1957年的6.5%上升到。

1984年的9.2%;其他项目支付一直稳定在1%—3%。

点击查看: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汽织布机与英国手工纺织者的兴衰
• 到了1820年,几年前发明的动力织布机经过改进, 到了1820年 几年前发明的动力织布机经过改进, 1820 终于应用于实际生产,替代了手工织布机。 终于应用于实际生产,替代了手工织布机。 • 到1851年,在兰开夏只剩下5万名手工织布工了。 1851年 在兰开夏只剩下5万名手工织布工了。 • 一方面,从事手工织布的15万人失去了工作;但 一方面,从事手工织布的15万人失去了工作; 15万人失去了工作 另一方面,在纺织厂工作的技术工人从1820年的 另一方面,在纺织厂工作的技术工人从1820年的 1820 8.5万增加到1850年的27.5万 8.5万增加到1850年的27.5万。 万增加到1850年的27.5
蒸汽织布机与英国手工纺织者的兴衰
• 但工厂最终还是繁荣起来,蒸汽织布机的效率是 但工厂最终还是繁荣起来, 手工织布机的5 手工织布机的5倍,也因此遭到了熟练工人的暴 力反抗。 力反抗。 • 在1811年和1812年,成对的熟练工人冲击工厂, 1811年和1812年 成对的熟练工人冲击工厂, 年和1812 砸坏数百台织布机,当时英国政府出动了1.4万 砸坏数百台织布机,当时英国政府出动了1.4万 1.4 名士兵才镇压住暴动。 名士兵才镇压住暴动。
案例分析
蒸汽织布机与 英国手工纺织者的兴衰
蒸汽织布机与英国手工纺织者的兴衰
• 在1770年左右,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纺纱技术, 1770年左右 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纺纱技术, 年左右, 这一技术可以生产出强度和质量更高的棉纱, 这一技术可以生产出强度和质量更高的棉纱,而 生产成本却大幅度降低。 生产成本却大幅度降低。 • 人们对物美价廉的棉纱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这使 人们对物美价廉的棉纱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得英格兰的兰开夏郡(英格兰棉织业基地) 得英格兰的兰开夏郡(英格兰棉织业基地)对手 工织布工人的雇用量激增, 1789年的4 工织布工人的雇用量激增,从1789年的4万人增 年的 加到1820年的20万人。 加到1820年的20万人。 1820年的20万人
蒸汽织布机与英国手工纺织者的兴衰
• 请应用课堂所学知识来分析本案例中的技 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术进步对劳动力需
• 这些织布工人大多是妇女和儿童,她们大多以转 这些织布工人大多是妇女和儿童, 包方式在家劳动。 包方式在家劳动。 • 这些熟练的手工纺织者还曾受到过政府的保护: 这些熟练的手工纺织者还曾受到过政府的保护: 政府一度禁止使用效率更高的纺织机器,甚至禁 政府一度禁止使用效率更高的纺织机器, 止机械师移民进英国, 止机械师移民进英国,想以此抑制先进技术的传 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