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完整版)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省略谓语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侯)狱门外。
2.省略谓语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一狼仍从(之)。”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01
宾语前置
03
例:“时人莫之许也。” “忌不自信。”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
02
如:不自信、不吾知、不自胜、莫之许、莫己若、未之闻、未之知。
04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用否定副词“非”、“莫”表示否定的判断。
常用判断句式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5、直接判断
常用判断句式
直接判断
用否定副词“非”、“莫”表示否定的判断。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②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皆以美于徐公。 ⑤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⑥秦,虎狼之国。 ⑦大王来何操? ⑧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⑨将军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⑩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用“者”或“也”表判断。
判断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35种固定句式
2022高考复习:文言文中常见的35种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1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8. ……非……欤?(可译为“……不是……吗?”)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9.宁……耶?(可译为“哪里……呢?”)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10.顾……哉?(可译为“难道……吗?”)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1.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
文言句式 5大类型
(五)固定句式
• 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 ——沛公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陈情表》) • ——如今我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 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的愿望呢。
7.表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信 陵君窃符救赵》) • ——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夺取 晋鄙的军队……
(二)被动句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见 于 •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 • (2)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见 • ——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 被 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 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 • (3)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 于 见 于
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 (1)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 ——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怎么这样愚拙!”
•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 •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 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文言句式(完整版)
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的特点是句子结构简练明确,使用的词汇往往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一、主谓句式主谓句式是最基本的文言句式,也是其他句式的基础。
主谓句式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可以表达简单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 吾爱汝。
- 子欲何为?二、主谓宾句式主谓宾句式是在主谓句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宾语,用来表示动作的对象或受事者。
例如:- 吾赐汝金币。
- 吾见子犹如见真龙。
三、主谓补句式主谓补句式是在主谓句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补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动作的属性、状态或结果。
例如:- 吾为人帝。
- 彼宜君子。
四、主系表句式主系表句式是由主语、系动词和表语构成,用来表达主语的属性、状态或身份。
例如:- 吾乃石破天。
- 吾今病矣。
五、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用来强调某一成分或改变语序。
例如:- 犹如骏马奔腾,君子忠义无边。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先。
六、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句子通过某种连接词或标点符号并列在一起,用来表示并列关系或对等关系。
例如:- 吾欲与子相约,共谋国事。
- 若非亲朋,谁肯帮助?七、状语从句句式状语从句句式是由一个从句充当状语,在主句中用来修饰动作的条件、方式、原因等。
例如:- 怀念往事,恨不能倒流时光。
- 知止而后行,可以保身修德。
以上是文言句式的一些基本形式。
穷函天之灵秀,无法尽数其妙。
> 注意:以上文言句式仅供学习参考,实际应用中请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写作目的恰当使用,并结合现代语言风格进行调整和适应。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文言文是历史悠久的汉语写作体裁,使用的句式和表达方法则有其独特之处。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它们不仅有着独特的结构和语法,而且在表达上也有很强的文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七种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在正常的语序中,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句式。
倒装句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主谓倒装和完全倒装。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常常用于强调某个成分,增强句子的语气。
二、对偶句对偶句的结构是将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列起来,构成一句对称的句子。
对偶句在文言文中被广泛使用,可以加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三、长句和并列句文言文中的长句和并列句往往可以把多个子句或分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句子。
长句和并列句的使用,可使文章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条理性,表达思想更为紧密和深刻。
四、破句破句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排列在不同的位置上,行文有点断断续续的效果。
这种句式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为生动有力,增强语气。
五、比喻句比喻句是指用一个与所描写事物相近的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
比喻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感和生动性,使读者对所表达的意思更容易理解和领会。
六、排比句排比句是指将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
排比句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使文章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七、反问句反问句是指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反问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常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和思考过程。
总之,文言文中的这七种特殊句式,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阅读和写作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的用法,将会有助于写出更为优美、精炼的文言文。
文言文的句式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1、判断句式1)“……者,……也”式l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l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l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l 战者,必然之势也。
(《教战守策》)l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阿房宫赋》)l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屈原列传》)2)“……,……也”式l 曹公,豺虎也。
(《赤壁之战》)l 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原君》)l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l 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指南录〉后序》)l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l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3) “者”“也”都不用式l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l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赤壁之战》)4)用“皆、乃、为、即、则”表示判断。
l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皆名天下。
(《过过小孤山大孤山》)l 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l 环村居者皆猎户。
(《冯婉贞》)l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l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l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l 胡乃荣之私人。
(《谭嗣同》)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与妻书》)l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5)用“是”直接表示判断l 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l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l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
(《赤壁之战》)l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琵琶行》)l 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2、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
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文言文固定句式类型总结
文言文固定句式类型总结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具有特定的句式结构。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固定的句式类型,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句式进行总结。
1. 主谓句:主谓句是最基本的句式类型,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一般在前,谓语在后。
例如:“天空明净,万物生长。
”这个句子中,“天空明净”是主谓句的例子。
2. 主谓宾句:主谓宾句在主谓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宾语。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等。
例如:“学生们认真听讲。
”这个句子中,“学生们”是主语,“认真听讲”是谓语,“听讲”是宾语。
3. 主谓宾补句:主谓宾补句是在主谓宾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宾语补足语。
宾语补足语用来补充说明宾语的特点或状态。
例如:“他把花儿摘红了。
”这个句子中,“摘红了”是宾语补足语,用来说明“花儿”的状态。
4. 并列句:并列句由两个或更多个具有相同地位的简单句或复合句通过并列连词连接而成。
并列连词可以是“和”、“与”、“或”、“而”等。
例如:“马跑得快,鸟飞得高。
”这个句子中,“马跑得快”和“鸟飞得高”是并列句。
5. 复合句: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
从句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例如:“他说他要去旅游。
”这个句子中,“他说”是主句,“他要去旅游”是从句。
总体来说,文言文的句式类型丰富多样,但在表达方式上相对固定。
掌握这些句式类型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常见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1.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可以分为两个系列:(1)"……者,……也"系列。
陈涉者,阳城人也。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梁,吾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
(……,……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栗者,民之所种。
(……者,……)虢,虞之表也。
(……,……也)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忠义者圣贤家法。
(……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刘备天下枭雄。
(……)晋鄙嚄唶宿将……//夫战,勇气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乃、为"系列。
常用"乃"、"为"、"即"、"则"、"是"、"非"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翩翩两骑来是谁?审谛之,顿非前物。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环滁皆山也臣本布衣且相如素贱人此为何若人?部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视之非字而画。
予本非文人画士。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被动句: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而君幸于赵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今是溪儿见辱于愚,何哉?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夫婿乐逸,为奴婢所惑。
百姓之不见保。
(2)无标志的被动句。
没有被动词,但从上下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完整版)15种文言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汇总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汇总1、得以:(可译为“能够”。
)①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所以,蓼洲周公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被赠予美好光明的谥号,荣耀于身死之后,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做座坟墓,把他们的姓名排列于大堤之上,四方人士经过此地没有不下拜而哭泣的,这实在是百世一遇的遭遇呀!)2、俄而:(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①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口技》3、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4、而已:(可译为“罢了”。
)①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勾践灭吴》(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这样罢了。
)③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我应当在伊水和颍水之畔置几顷田地,来度过我的晚年,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期望他们长大成人;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他们出嫁,我的心愿不过如此罢了!)5、何乃:(可译为“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①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为什么这么短小!”)6、既而:(可译为“随后,不久”。
常见文言句式7种
常见文言句式7种文言文句式,又称文言古文,是中国古代从口语“文言”中抽象出来,专门用于书面表达的一种语言形式。
文言文句式历史悠久,无论在古典诗词、文学作品,或者官文、儒家经典中,都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般来说,文言文句式又可分为七种,它们分别是“状物句”、“表语句”、“举例句”、“让步句”、“比拟句”、“构成句”以及“地点句”。
首先,状物句是文言文句式中最常见的一类,以特定的词语说明一件事情的属性或形状,用以突出一件事物的特点,例如:“那英雄豪杰,气吞万里如虎”。
其次,表语句是文言文句式中容易写出的一类,可以用以表示名词的状态、性质、特征、元素等信息,其基本结构是“名词+表语”,例如:“蔺相如忠贞不渝”。
再次,举例句可以用来举出范例,以说明具体事例或概念,例如:“举例如毛、犁,总之清贫恪勤”。
第四,让步句是文言文句式中最常用的句式,用来表达两件事物的比较或对比,其基本结构是“让步词+无让步的句子”,例如:“虽不及诗仙乐毅,自可入我心中”。
接下来,比拟句是文言文句式中常见的一类,它表达的是一种相似的情况,用来增强语气或表示对比,其基本结构是“A+比较状语+乃至”,例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紧接着,构成句可以使语句更加层次分明,列举出一个事物的各种成分,其基本结构是“是以+分解成分”,例如:“钓者以其志,饵以其材,引以其和,惰以其诚”。
最后,地点句是文言文句式中最少见的一类,它表示一件事物发生的位置,增强了事物的可见性,例如:“蔡文姬坐逍遥,于岩间泣西施”。
文言文句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也在不断演化,既有沿袭的传统,又有改革的新意。
总之,文言文句式在古典诗词、文学作品、官文书面表达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我们要经常练习以上七种常见文言文句式,以便多样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句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从古至今,它一直受到传统文化的长期演化,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学创作。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尤其较为固定的意义。
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练习一、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14)我,子瑜友也。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题目,那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好文言文,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二、……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三、……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文言文常见句式及解析
文言文句式大全一、倒装句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 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②介宾倒装例: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③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④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⑤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呢⑥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③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二、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XXX:“你凭什么知道?”B、XXX……?(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子在想什么,问女子在想什么?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那你怎么办?D、如…XXX?XXX?(拿…怎么样呢?)例如:虞兮虞兮,你该怎么办?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我和城市相比,哪个更美?公之视廉将军,和XXX相比,哪个更好?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而XXX刚刚败了,你怎么能抵抗这个难题呢?G、独……耶?(难道……吗?)例如:公子纵然轻胜,被抛弃降顺秦国,你不同情公子姊姊吗?H、何为……?(为什么……?)例如:你为什么要生我家呢?2)表示反问:A、XXX……哉(也)?(怎么能……呢?)例如:如果只是做佣人,你怎么可能富有呢?何能胜过这条路呢?B、何……为?(……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如:你干什么呢?C、其……乎?(难道能……呢?)例如:尽你的努力,却无法到达目标,这样你就不会后悔了,难道还有人能够批评你吗?D、顾……哉?(难道……吗?)例如: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吗?E、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然有弩箭,却害怕XXX将军吗?F、安……哉(乎)?(哪里……呢?)例如:小鸟怎么会知道天鹅的志向呢?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道也不发怒,这不是君子吗?H、……非……欤?(……不是……吗?)例如:这不是三闾大夫吗?I、宁……耶?(哪里……呢?)例如:难道不知道这是回家的最后一程吗?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然有君命,速度怎么这么快啊!B、直…耳!(只不过……罢了!)例如:XXX:“不可,只不过不到一百步!”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我已经没有事情可做了,只能等待死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时人莫之许也。”
“忌不自信。”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 前(谁、何、奚、曷、胡、恶、安、 焉等) 例:“沛公安在?”
“夫晋,何厌之有?”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 到前边,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11、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 应理解为‚操何‛ 《鸿门宴》 2、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省略宾语
1.后数日驿至,果地震(
2.赐之( )彘肩。
)陇西。
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
例:1.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2.赐之(于)彘肩。
示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2005年广
东高考13题第2小题)
课堂训练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 A其南陵,夏后皋 足。 之墓也。 B蔺相如者,赵人也。 B庭中始为篱。 C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C灭六国者六国也。 D其人勇士。
5、省介词。(较常见的是省“于” 省略句 “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 成 介宾结构,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 如:将军战 于 河南,臣战 于 河北。 今以钟磬置 于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激昂 于 大义,蹈死不顾。
又试之 以 鸡,果如成言。 ……及宾客辩士说王 以 万端
省略句
如: 成名将其上于盆而养之,饲之以 蟹白栗黄, 于促织 备 极护爱,留 之 以 待限期,以 之 塞官责。 庄宗 庄宗 其后用兵, 庄宗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 于 庙, 庄宗 负 之 而前驱 , 庄宗 及 庄宗 盛 之以锦囊, 请其矢, 凯旋而纳之。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 汉语中不能 6、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7、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8、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9、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10、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 退秦师》〈左传〉
(C)
D夫天者,人之始 也。
(B)
C
1“则”表示判断的一项 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B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 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 逮。 D受制于人。 A
1.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 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 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 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 出来吧,你们! 多么鲜艳啊,这件衣服!
‚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如鸣佩环‛
2.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 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或使语气流畅, 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后置常见有四种情况: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为:(定)主+(状)谓+(定)宾。 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视为句子倒装。 分为:
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宾 语前置等四类。
1、判断句。 例、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 2、被动句。 例、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 到惋惜。 3、宾语前置句。 例1、不识吾子奚以知之?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例2、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4、省略句。
省略句
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 之 归赵。 杞子自郑使 人 告于秦曰 郑穆公使 人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4、省兼语。(“使”“命”“令”这类 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 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 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 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 是代词“之”。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 我等 归就戮于秦。
有标志的被动句
2.用 “见”,“见......于......。”表被动。
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有标志的被动句
3.用“为”、“为……所……” 表 被动 例:(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 所并。
有标志的被动句
4.用“被”表被动 例: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 卯三月之望。
无标志的被动句
定语:修饰和限制主语宾语的成分 状语:时间、地点、原因等修饰和限定谓语动词的成分 补语:补充说明句子其他成分的成分
练习: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1.春秋时期的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3.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4.解放军战士占领了河对岸的高地。 5.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6.这座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7.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 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8.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 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吏二缚一人诣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下列句式中是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诸子喻山水》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C.客有吹洞箫者《前赤壁赋》 D.游于赤壁之下《游褒禅山记》
4.宾语前置(高考重点)
3.中心语+之+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 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白璧 一双玉斗)
成分省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 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 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 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能 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 被省略。
1、省主语。( 有承前省、蒙后 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 廉颇伐齐, 廉颇 大破之。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
省略句
沛公谓张良曰:“…… 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 蒙后省 入。” 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 手自笔录, 余 计日以 自述省 余走送之。 还…… 余 录毕, 孟子: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 曰:“不 对话省 若与人。”
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 今日 对话省 之事甚急。”
省略句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 如: 一鼓作气,再鼓 而衰,三 鼓 而竭。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追之,又请杨子之竖 如: 追之。 (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如: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 候 狱门外。 后公改 任 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2、省谓语动词(无论是古代 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 是比较少的)。
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之 斗卮酒。 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以事。 有志者,不随 之 以止也。 将献 之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如:竖子不足与 之 谋。 欲呼张良与 之 俱去。
A行将为人所并。 B视为止,行为迟。 C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D激于义而死焉。
B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 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 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 的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种倒置的现象。 “一言以蔽之。”
宾语前置句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 放在介词前。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句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
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 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 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 的现象。
例如:
1、‚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 ‚与谁归‛。 《岳阳楼记》
小结: 1、用“者”或“也”表判断。
判 断 句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 等表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 1. 示否定的判断。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 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
宾语前置句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
放在介词前。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 好)。 《离骚》屈原
2、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3、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 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一般不会单独设 置一个选择题,主要还是结合文言文 翻译题来考查。
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主= 谓__ 宾 杨亚写字。
主语:‚谁‛动作的发出者 谓语:‚怎么样‛动作 宾语:动作的承受着
(定 ) [ 状 ] <补 >
如同一棵树有主干一样,通常所说的句子主干也就是主谓宾。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