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浮游动物和浮游幼虫教材

合集下载

浮游1-2章

浮游1-2章

浮游生物学Planktology第一章绪论一、浮游生物学的定义水生生物:浮游生物(Plankton):缺乏发达的行动器官,不能主动做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型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没有游泳能力或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游泳生物(Nekton):可自由游动。

形状较大、游动能力强、能主动的做远距离游动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底栖生物(Benthos):在海底营底栖生活的生物类群。

有的在水底固着生活,有的在水底移动甚至在一定时间内能离开水底区到水层区,有的钻埋到水底土壤中以及在钻蚀在坚硬物体重。

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的现象。

赤潮:指海洋微藻在海水中过度增殖或聚集致使海水变色的一种现象。

指海洋微藻在海水中过度增殖或聚集致使海水变色的一种现象。

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无鞘。

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之为淀粉核。

绿藻门色素体上大多具有一个或多个蛋白核。

浮游生物(plankton):栖息于水域中,行动能力微弱,全受水流支配,过着随波逐流的漂浮生活方式的生物,统称为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学(Planktology):研究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在水域中所发生的生物学过程的科学。

(the science of studying the life and activities of plankton)二、浮游生物的种类1、按个体大小分:超微型(ultraplankton):<5微米,细菌、金藻微型(nannoplankton):5-50微米,微型硅藻、甲藻、金藻、绿藻、黄藻等小型(microplankton):50微米-1毫米,蓝、硅藻,原生动物,小型甲壳类,轮虫,动物幼虫 中型(mesoplankton):1-5毫米,小水母、枝角类大型(macroplankton):5-10毫米,水母、甲壳类、樱虾类、磷虾类巨型(megaplankton):>10毫米,水母、大型甲壳类2、按营养方式分:自养: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自养细菌:利用无机物作碳源或供氢体。

浮游动物ppt课件

浮游动物ppt课件

中华假磷虾
Pseudeuphau siasinica
总体概况
简介: 雌性体长5-16.5mm,雄性4-14mm,头部高稍大于 长,腹缘直,第1胸足基节长为宽的6倍,为其余节之 和的1.2-1.5倍。第2胸足基节长为宽的8 倍,相等于 其余节之和。第3胸足为第2胸足长2倍,其基节长为 宽6倍。第5胸足大于第4胸足1.1倍,腕节与掌节的长 度相等。第7胸足为第6胸足的1/3或较短,尾扇半圆 形。生活于大洋暖水,在近海常可见到,数量不多。 台湾东部和南部、黄海南部、东海、南海;太平洋、 印度洋和大西洋;地中海。
透明等棘虫
Acanthometra pellucida
总体概况
简介: 属于刺胞动物门,水螅虫纲。是薮枝虫有性生殖世 代——水母型世代。其结构较简单,很小,约1mm2mm。体形如一圆伞,伞边缘生有很多细的触手 (初生时16个),下伞面中央有一短的垂唇,口向内 通到胃,再由胃伸出4个辐管与个边缘的环管相通。 口、胃、辐管、环营构成水母的消化循环系。水媳水 母特征是在伞下面边缘有一圈薄膜称为缘膜,在伞边 缘有8个平衡囊,司平衡。在4条辐管上有四个由外胚 层形成的精巢或卵巢(雌雄异体)。
海蜇
Rhopilema esculentum
总体概况
简介: 属于腔肠动物门,有触手纲,球水母目,栉水母属 。 又称球形侧腕水母。体如小玻璃球会发光,夜间,其 蓝白色光有时使海水变色,对人无害。有8条显著的 栉毛带。触手2条,充分伸展时,其长度可达体高的 20余倍,为主要捕食器。雌雄同体。精巢和卵巢并列 于子午水管的内壁。海水中受精,经胚胎发育后成为 幼体。球栉水母为暖水近岸性海洋动物,广泛分布于 印度、日本和中国沿海。春夏之间,经常在贝虾类养 殖池中大量发生,吞食贝虾幼苗,为贝虾类养殖业的 敌害之一。

《海洋生物学》海洋浮游生物

《海洋生物学》海洋浮游生物
产生配子(单倍体)通过有丝分裂,结合(受精)以形成孢子 (二倍体)
1.营养生殖型:
活史仅有营养 殖,只能以细胞分裂的 式来进 蓝藻和裸藻等 些单细胞藻类属此。
殖。
2.无性生殖型
是 殖细胞(孢 )不经结合,直接产 代的 殖 式。 性 殖型是指 活史中没有有性 殖,没有减数分裂。如 小球藻、栅藻等。
waters and warm water gyres • S i l i c o f l a g e l l a t e s : silica internal skeleton... found world wide, partic
Antarctic
• Green Algae: not common except in lagoons and estuaries
OBIS)中;
科学家发现地球上唯一一种“不死生物”
其特征是从水母型能够重新回到水螅型。 主要分布在加勒比地区的海域之中, 普 通的水母在有性生殖之后就会死亡, 但 是灯塔水母却能够再次回到水螅型。
“灯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
Marine Organisms Grouped by Lifestyle
Tree of Life
Importance of Phytoplankton
Phytoplankton is the base of the food chain
Phytoplankton population decline causes zooplankton and apex predators to decline .
005
Protista
海洋浮游生物
主要浮游生物细分包括细 菌,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和仅在 其生命周期中临时浮 游者, 例如,鱼卵仔鱼和其 他生物 体(Kennish,1990) 的浮游 幼虫。浮游生物从初 级生产和 再矿化作用,参与 了上层海洋 生态系统的多个 水平,把物质 和能量向较高 的营养水平传递 ,如鱼类,鸟类,爬行动物和 海洋哺乳动物(Harris等

15第三篇 浮游动物 第一章 原生动物

15第三篇 浮游动物 第一章 原生动物

榴弹虫属(板壳虫属)Coleps
主要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淡水中。细胞呈桶形或榴弹状,外 有纵横排列整齐的膜质板片,纤毛自板片间的孔道伸出体外。 胞口纤毛较长,围口板片有尖角状突起。体后端浑圆或有2
至数个棘突。体纤毛15-18列。体长40-110 μm。游泳迅
速,小各种小动物为食,素有“清道夫”之称。
2、放射虫目Rodiolaria
细胞质明显地分为内外质两层,之间由中央囊隔开,中 央囊骨质,囊上有1个或多个小孔,使内外质能互相交换, 内质有1个或多个核,外质含有很多大空泡和共生的藻类, 并伸出细长的伪足。伪足具轴丝,辐射状排列于身体的周 围。外壳硅质,壳面带有雕刻花纹。 全部海产。多为浮游种类,死亡后沉积海底形成放射虫 软泥,主要分布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海底。
鞭毛藻类: 金藻门:锥囊藻属 甲藻门:角藻属、裸甲
藻属、夜光藻属
隐藻门:缘胞藻属 裸藻门:裸藻属、袋鞭藻属 绿藻门:衣藻属、盘藻属 寄生种类:锥虫、披发
虫、衣滴虫、贾第虫
肉足虫纲Sarcodina
1.主要特征 以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胞器,体外无坚实的表膜;身 体任何部位都能形成伪足,伪足的伸缩使体形经常改 变,又称变形动物;也有的种类在细胞外面覆盖有外 壳,壳上有或大或小的开孔,伪足由此伸出 2. 分类 1(2) 伪足无轴丝,叶状、根状或丝状------------------------------------根足虫亚纲Rhizopoda 2(1)伪足有轴丝,针状---辐足虫亚纲Actinopoda
根足虫亚纲Rhizophoda
(一)变形虫目Amoebida
细胞裸露无外壳,仅有一很薄的原生质膜, 伪足叶状,原生质分为外质和内质,外质透 明均匀,内质具有颗粒或空泡和许多食物泡, 淡水生活种类通常有一个伸缩泡 分布于淡水、海水或潮湿土地及动物的消化 道中,多营底栖生活,也有漂浮于水上层的

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

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

利用特殊仪器和设备(斯库巴潜水
/scuba-diving),在水中直接观察,发现了
许多新种(体制柔弱种类)。
三、终生浮游动物的分类和生物学
三、终生浮游动物的分类和生物学
1、原生动物
最原始和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具有细胞 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⑴腰鞭毛虫(夜光 虫): 具有鞭毛,部 分或全部异养生 活(一些种类具 有叶绿体,如眼 虫);摄食细菌、 硅藻或其他鞭毛 虫、纤毛虫。 夜光虫,常在 近海岸大量出现, 易形成赤潮。
⑵腔肠动物的浮浪幼虫、辐射幼虫 和蝶状幼体
①浮浪幼虫(planula larva): 具有世代交替的水螅水 母和旗口水母的实原肠 胚,其表面遍生纤毛, 能在海中游动,称浮浪 幼虫。经在海中浮游几 小时至数日之后,浮游 幼虫附着于物体上,继 续发育、生长。
②辐射幼虫(actinula):

筒螅(Tubularia)的浮 游幼虫称为辐射幼虫。 经短期浮游后,幼虫 基盘触手的膨大末端, 分泌粘液,借此吸附 在物体上改营固着生 活。

4、毛颚动物 (箭虫)
研究较详尽,数 量丰富;雌雄同体; 仅分布于海洋;体长 一般小于4厘米;平时 静止,捕食可快速弹 射运动;口周围有几 丁质钩,食物几乎没 有选择性;
5、环节动
物(多毛 纲/浮蚕)
身体由相似 的 体节构 成,40种,全为 捕食者,分布 广泛。
6、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不分节、体外被套膜,常分泌 有贝壳。仅个别种属于终生浮游动物。
五、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
人为将海洋浮游动物垂直分布划分为表层、上层、 中层和深层带
1、表层分布
漂浮生物:⑴始终生活于海水表面,而且部
分身体伸到空气中的种类;(僧帽水母)

11原生动物

11原生动物

(四)刺激和反应
原生质的普遍感应性:原生动物对物体接触、食物、 重力、光和化学物质等刺激都有感觉和反应,以使身 体处于最佳状态。 专门的感应器: 感觉刚毛:下毛目种类有的纤毛不能运动,有感觉 机能
刺丝泡:如草履虫,当受挤压或各种化学物质刺激 时,刺丝泡就从体表的微孔发射出一种物质,这种 物质与水接触后,瞬间形成一条僵硬的针状粘丝。
二、分类
原纤毛亚纲:寄生 真纤毛亚纲 1(2) 口缘上无唇带-----全毛目Holotricha 2(1) 口缘上有唇带 3(4)唇带向右旋转-----旋唇目Spirotricha 4(3)唇带向左旋转------缘毛目Peritrichia
全毛目Holotricha
体纤毛单一类型,均太阳虫属Actinophrys
体呈球形。原生质有空 泡,泡沫状。细胞核1个, 位于中央。身体内外两层 分界不明,伪足辐射状伸 出,每一伪足有一坚硬的 轴丝,轴丝由靠近细胞核 处伸出。 以纤毛虫和小轮虫为食。 浮游或生活在水草上,泥 沙底表面化小水沟、池塘、 湖泊、水库都有分布。
栉毛虫属Didinium
细胞圆桶形,胞口位 于前部圆锥形突起的顶 端。除栉状纤毛外,身 体其它部分无纤毛。
肉食性种类,以草履 虫为主要食物,常在草 履虫大量出现之后也随 之大量出现。分布有机 质丰富的水体。
焰毛虫属Askenasia
孢囊形成有抵抗能力和保护作用的孢囊在淡水原生动 物中都非常普遍,干燥、 炎热、 寒冷,食物缺乏和各 种不同的化学物质。 首先原生动物变成球形,失去纤毛或鞭毛,有时其它 胞器也消失,然后分泌孢囊壁,通常是两层,内层薄外 层坚韧,有时在最里面还有第三层的蛋白质膜。
四、分类
存多种观点 沈蕴芬等 1999 刘健康等 2000 纲 刘凌云等 1997 梁象秋等 1996

水生生物学课件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水生生物学课件浮游动物(zooplankton)
7.排泄器:通过伸缩泡的运动,从细胞质中收集 废物,通过体表开孔,排出体外,细胞膜的体 表也起渗透作用。
8.呼吸胞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从水 中吸收氧气,排出CO2。
9.营养:以摄食细菌、藻类、碎屑、其他小 动物为营养。
• 肉足虫纲:体表任何部分都可以起到口的 作用
• 纤毛虫纲:具有胞口,吞食或滤食。
(2)砂壳虫属
Difflugia
壳的形状多样,依种类而异, 长圆形或卵圆形,或前端有 明显的颈。壳由外界环境中 的泥砂微粒或硅藻空壳粘合 而成。具单一的细胞核和许 多伸缩泡。孔口较小,在腹 面中间,伪足指状,可从孔 中伸出。
(3) 太阳虫目
身体圆球形; 轴状伪足辐射状排列
(1)太阳虫属
体呈球形,原生质有空泡, 呈泡沫状,可控制虫体在 水中的浮力,还常有共生 的藻类。细胞核1个,位 于中央,身体内外两层分 界不明。
纤毛虫纲分类
1 全毛目 2 缘毛目 3 旋毛目
(1)栉毛虫属Didinium
身体莲子形、圆桶形。胞口位于 圆锥形的胞吻顶端或前端突出 成鼻状,胞吻系由许多细长的 刺丝组成,伸缩力很强。肉食 性种类,可摄取比自己身体更 大的食物。体周围有一层或几 层栉状纤毛,身体其它部位没 有纤毛。细胞核大核呈马蹄形, 小核2~3个,伸缩泡位于末端。
(8)筒壳虫属
Tintinnidium
虫体呈圆锥形或喇叭 形,藏在长圆筒形 的外壳内。外壳上 的砂粒比较粗且大 小很不一致,壳前 端无螺旋形的条纹。 30~200μm。
(9)似铃壳虫属
Tintionnopsis
体钵形,与筒壳虫 颇为相似,但壳上 的砂粒比较细小, 排列也比较整齐。 壳的前端常有螺旋 状条纹。
(1) 变形目
(2) 细胞裸露无壳,叶状伪足,体无定形。 (3) 进行无性繁殖

水生生物学课件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水生生物学课件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 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或者完全没 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做远距 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流的动力。
• 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毛额动物、被囊动物、浮游幼虫以及其他浮 游动物
2.细胞质
外层薄而致密,较为透明、均匀、无内含物,称 外质(ectoplasma);
内层较不透明,含各种各样的内含物,多颗粒, 能流动,称内质(endoplasma)。
• 凝胶质:处于内质外层,相对固态状。 • 溶胶质:处于内质内层,相对液态状。
3.细胞核
位于内质中。 肉足虫纲、鞭毛虫纲:只一个, 孢子虫纲:1个,少数2个; 纤毛虫纲、吸管虫纲:大核1个与营养机能有
关,少数多核(喇叭虫);小核1个与生殖 有关。
(2) 表壳目
细胞外被膜状壳,壳的形状结构 稳定,为分类依据
(1)表壳虫属Arcella
体外具表状的几丁质外壳,壳是由细胞本身分泌 的薄膜经硬化而成。壳口开于腹面中央,伪足 由此伸出。背面隆起,壳上有致密整齐的蜂窝 状刻纹。
壳的颜色初时为淡黄色,老成后转为黄褐色或深 褐色。在淡水中特别静止的小水体中常见。
(1) 变形目
(2) 细胞裸露无壳,叶状伪足,体无定形。 (3) 进行无性繁殖
(1)变形虫属 Amoeba
形状多变,伪足叶状、指状, 1——多个。体裸露无壳,内 外质分明,内质有许多球形 的颗粒。细胞核通常1个,最 多2个。通常有一个伸缩泡。
种类很多,细胞大小相差很大 (一般20~500μm),常见。 吃微小动植物,生活于清水 池塘或流水缓慢处,或藻类 较多的浅水池。
伪足辐射状伸出,每一伪 足有一坚硬的轴丝,轴丝 由靠近细胞核处伸出,形 成如太阳的光芒状。

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

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
“海洋雪花”:来自活体生物的无定形颗 粒物质的大量聚集。有尾类遗弃的粘液囊 可以促进海洋雪花的形成。
类如,住囊虫:
⑵纽鳃樽(樽海鞘纲)
仅出现在暖水 表面或近表面水域; 个体胶质圆桶状, 两端开口;主要食 物是浮游植物和细 菌;常密集成群, 摄食率高,可明显 降低周围小型生物 密度;与有尾类都 属r选择种。
温度和盐度变化剧烈; 海水剧烈的物理运动; 表层生物要面对来自海洋和大气捕食者的
双层威胁。
⑶漂浮生物的生态适应现象
①许多热带漂浮生物具有耀眼的蓝紫色素,据说可 以抵御紫外光的照射;同时,这种色素在蓝色海 洋中是一种保护色;
②一些鱼或蟹的幼体几乎透明; ③生物体水下(色浅)和水上(色深)颜色深度不
三、终生浮游动物的分类和生物学
三、终生浮游动物的分类和生物学
1、原生动物
最原始和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具有细胞 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⑴腰鞭毛虫(夜光 虫):
具有鞭毛,部 分或全部异养生 活(一些种类具 有叶绿体,如眼 虫);摄食细菌、 硅藻或其他鞭毛 虫、纤毛虫。
夜光虫,常在 近海岸大量出现, 易形成赤潮。
②剑水蚤目
触角短,体后分 节较多,少数浮 游生活;中长 腹剑水蚤属和隆 剑水蚤属的小型 种类丰富。某些 特化的触角可以 捕食小型浮游动 物。
③猛水蚤
少数种终生 浮游,个体很小, 身体分区不显著, 外形变化很大。
⑵磷虾
海洋甲壳动物重要类群;个 体15~20毫米,甚至达100 毫米;为杂食性,食物中有 碎屑、浮游植物(硅藻)和 各种小型浮游动物。
⑵被壳翼足类 多数具有一薄的钙质
外壳;所有被壳翼足类 借助一对翼或一块融合 的翼板进行游泳;所有 被壳翼足类是悬浮食性 者;食物包括浮游植物 以及小型浮游动物和有 机碎屑。

第12课其他浮游动物浮游幼虫(2018.12.11)

第12课其他浮游动物浮游幼虫(2018.12.11)
蝴蝶螺 Desmopterus papilo
20
(二)裸体亚目 Gymnostomata
无外壳,体呈纺锤形,分头部与躯干部。 口位于头部上端,向内即咽部。咽部常伸 出口外呈吻状。鳍与足位于头部下方,触 角2对。
21
海若螺科 Clionidae 拟海若螺 Paraclione longicaudata
22
二、异足亚目 Heteropoda
腹足变异,分为前、中、后足三部分。其 中前足、中足构成游泳鳍,后足向后伸长 形成尾部亦称尾鳍。
异足类贝壳有或无,若有壳则右旋,具壳 冠。头部发达明显。躯体及外壳都很透明。
暖流指示生物
23
1. 明螺属 Atlanta
贝壳扁平,右旋,连同壳冠皆 为石灰质,具厣。壳冠后部有 的种类插入体螺层与内方螺层 之间(插入部分称间插冠)。 壳口外唇具裂缝。脐宽。软体 部可以完全缩入壳内。
5
二、消化系统
口、咽(咀嚼囊)、食道、胃、肠、肛门 咀嚼囊用以磨碎食物
三、生殖
雌雄异体,两性异形 (一)孤雌生殖:适宜的环境下,繁殖力很强 产不需精卵的雌体称为不混交雌体 (二)有性生殖:环境条件不良时,如干旱、饥饿、密 度过大、水质变坏、低温等
不混交雌体—小卵(雄体)+大卵(雌体)—休眠卵 混交雌体—需精卵—未受精(雄体),受精(休眠卵) 雄体:个体小,构造简单,体腔内几乎全为精巢。不吃
12
第三节 浮游软体动物 Pelagic Mollusca
软体动物中进行浮游生活的种类主要隶属于腹足纲。包括:
腹足纲 后鳃亚纲 翼足目 Pteropoda 前鳃亚纲 中腹足目 异足亚目 Heteropoda 海蜗牛科 Janthinidae
13
浮游腹足类的主要特点

15第三篇 浮游动物 第一章 原生动物

15第三篇 浮游动物 第一章 原生动物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八点 四十六分。
(二)有壳虫目 Testacea
体具外壳,身体可完全缩入壳内,壳由几丁 质、胶质和硅胶质粘附砂粒和其它外物而成, 壳通常具有单一的壳口,伪足由此伸出。原 生质分内外质,内质颗粒状,有空泡、食物 泡、伸缩泡和细胞核。
大部分生活在淡水中,但也有生活于咸水或 湿泥中的。
大变形虫的形态结构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八点 四十六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八点 四十六分。
一、主要特征
1. 单细胞动物: 膜、质、核 细胞膜:原生质膜、表膜、外壳 细胞质:外层:透明、均匀、无内含物-外质
内层:不透明,有内含物-内质 细胞核:1个、2个或多个 2种细胞核:大核,染色质多,分布均匀,营养
小核,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生殖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八点 四十六分。
2. 具有动物体所具有的所有生命特征
新陈代谢,感应性,运动,生长,发育, 生殖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等 3. 胞器或类器官
运动胞器:如鞭毛、纤毛、伪足等。
营养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 代谢胞器:伸缩泡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八点 四十六分。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八点 四十六分。
(二) 辐足虫亚纲Actionpoda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八点 四十六分。
1、太阳虫目Heliozoa
身体呈圆球形,有一大的中央核或若干核 位于中央区,核被一囊状外质包围。轴状 伪足作辐射状排列,体内无硅质针存在, 体外无或有胶质膜。淡水种类有脉动的液 泡。
主要生活在淡水中,喜生活于富有藻类的清 水中,多为漂浮种类。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八点 四十六分。
太阳虫属Actinophrys

第6课浮游甲壳动物(2018.10.30)

第6课浮游甲壳动物(2018.10.30)
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包括哪些? 水层鱼类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哪些浮游动物可作为渔业捕捞对象?
一、甲壳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及附肢均分节,体表被一层较坚硬的几丁质外壳所包被。 2.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部分常有愈合现象。 3.头部有5对附肢。 4.全部水生,以鳃或皮肤表面进行呼吸。 5.大部分雌雄异体。
2.大颚无触须 5.体扁平,头胸部背面有宽大的盾状背甲。胸肢5对,后4对为双肢型。具复眼一对——— —————————————————————————————鳃尾纲Branchiura 5.头胸甲一般形成外套,完全包被体躯和肢体。常具有坚硬的石灰质壳板。胸肢正常情况 为6对,均为双肢型。不具复眼,仅有单眼————————————蔓足纲Cirripedia
刚毛数为2、2、1(诺氏僧帽溞 Evadne nordmanni) 2.背甲具有色素细胞,顶端钝圆,第二触角的二条提肌左右分开,前三对躯肢的外肢
刚毛数为3、3、3(肥胖僧帽溞 Evadne tergestina) 二、背甲发达,覆盖躯肢和躯部,具有6对扁平,叶状的躯肢(仙达溞科 Sididae) (鸟喙尖头溞 Penilia avirostris)
二、分类
(一)无甲目 Anostraca
体长,分节明显,不具头胸甲,A2雌雄不同,雄的变为执握器。 具10对或更多的扁平叶状干肢,附肢具有呼吸及运动的功能,尾节有一对
长的分支(尾叉)。生活史中有无节幼虫阶段。
卤虫(Brine shrimp): Artemia salina,又叫咸水丰年虫,丰年虾,饵料
小型种类:身体表面。 较大种类:身体某一部位或突出的鳃
触角腺(绿腺):位于第二触角柄部 颚腺:位于第二小颚基部(低等甲壳类)
大都是雌雄异体的。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第一章浮游动物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第一章浮游动物

第三节 轮虫 ROTIFERA
轮虫(rotifers)是一 类小型、具具完全消 化管、假体腔、前端 具纤毛头冠的低等后 生动物。 头冠纤毛摆动时犹如转 动的车轮,故称为轮 虫。
一、轮虫的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不分节,有时具假分节; 2. 三胚层,具假体腔; 3. 前端具一个带纤毛的头冠或称纤毛冠,或特化成两个轮盘; 4. 消化管完全,咽特化为咀嚼囊,咀嚼囊内有可动的咀嚼器,由
1、体制:辐射对称 2、两个胚层:其体壁由内外两胚层和中胶层组成。水螅水母中胶层薄,钵
水母中胶层厚。 3、具一个消化循环腔:有消化、排泄、循环功能。 4、腔肠动物有两种基本形态: • 水螅型 polyp: 呈圆筒状,适应固着生活。 • 水母型 medusa: 适应浮游生活,呈伞状。 多数既有水螅型也有水母型,有的只有水螅型(水螅),有的只有水母型
二、单巢纲轮 虫的生活史
三、各种轮虫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四、轮虫生物学
习性分布:生活于淡水、海水、潮湿土壤、以及其它动、 植物体表等多种环境中。 多数轮虫呈世界性分布。 常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受力(休眠阶段)。 淡水水体常见的浮游动物,鱼类的重要饵料。
触角(两对) A1 (antennule):第一触角或称小触角 A2 (antenna):第二触角或称大触角 大颚M (mandibula):一对具齿状突起的几丁质板,有咀嚼功
能,有时具颚须。 小颚:第一小颚(M1, maxillula)、第二小颚 (M2, maxilla))
扁平,呈叶片状。具有摄食和呼吸功能。
(二)外部形态
1. 身体分节、分部
•头部:主司感觉、摄食 •胸部:主司支持、运动 •腹部:主司生殖、代谢

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大纲2020版-尤凯

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大纲2020版-尤凯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海洋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基础,在海洋生态过程中起到了最基础和最关键的生物作用。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海洋浮游生物所包含的各主要生物类群,这些类群涵盖超微型浮游生物、微微型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和浮游后生动物。

除介绍形态及系统分类之外,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各主要浮游生物类群的生理生态特征和生态作用,以及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探讨浮游生物的研究应用。

另外,本课程还对浮游生物的培养及开发利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对海洋浮游生物的类群、基础理论和研究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为今后从事与海洋浮游生物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评估、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开发、环境管理与保护、环境生态修复、赤潮灾害预警与减灾等的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提供专业基础。

As the 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Marine Ecosystem, marine plankton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most crucial role in marine ecological processes. This course will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various common marine plankton categories, which include femtoplankton, picoplankton, phytoplankton, protozooplankton and metozooplankton. And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1 -above-mentioned plankton categories will be highlighted, the applied researches based on plankton in the field of marin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in this course. Moreover, the cours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ulture methods and applied value of marine plankton. This course could supply students the all-round knowledge on marine plankton that covers its classification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s,which establishes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technological works, these works that have close relations with marine plankton involv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 Enhance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Marine ranching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 Early warning and reduction of red tide disaster etc.2.设计思路:海洋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基础,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

种类
01
原生动物
02
腔肠动物
03Leabharlann 甲壳纲04毛颚动物
06
浮游幼虫
05
被囊动物
这是动物界里最原始和最低等的一类单细胞动物,约有3万种。原生动物一方面具有一般细胞所具备的基本结 构,即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另一方面又具有一般动物所表现的各种生活机
能,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即完整的新陈代谢的生理机能。原生动物身体微小,一般 都需用显微镜才能看见。
浮游动物吃比他们更小的动植物,其实主要还是植物,光合作用是最基础的。主要可能有藻类,细菌,桡足 类和一些食物碎屑。
外形特征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漂浮的或游泳能力很弱的小型动物。随水流而漂动,与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一起构成浮游生物 (plankton);几乎是所有海洋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从单细胞的放射虫和有孔虫到鲱、蟹和龙虾的卵或幼虫,都 可见於浮游动物中。终生浮游生物(如原生动物和桡足类)以浮游生物的形式度过全部生命,暂时性浮游生物或季 节浮游生物(如幼海星、蛤、蠕虫和其他底栖生物)在变成成体而进入栖息场所以前,以浮游生物形式生活和摄食。
腔肠动物为辐射对称、具有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腔及原始的神经系统的低等动物。腔肠动物是 真正多细胞动物的开始。腔肠动物约有9,000多种,分为水螅水母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水螅纲一般个体小, 生活史过程中有世代交替现象,固着的水螅型和漂浮的浮浪幼虫阶段,最后变为水母型。水螅纲的动物最常见的 有薮枝螅水母、钩手水母、僧帽水母等。
常见的鞭毛虫有甲藻、角甲藻、鼎形虫、夜光虫等等。其中夜光虫尤为特殊。细胞较为大型,直径1毫米左右, 肉眼可见,分别有一条细长的触手和二条鞭毛。在春季繁殖期间,遍布于海水表面的夜光虫由于受海浪波动的刺 激,经常闪闪发光,蔚为壮观。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

中华假磷虾
Pseudeuphau siasinica
总体概况
简介: 雌性体长5-16.5mm,雄性4-14mm,头部高稍大于 长,腹缘直,第1胸足基节长为宽的6倍,为其余节之 和的1.2-1.5倍。第2胸足基节长为宽的8 倍,相等于 其余节之和。第3胸足为第2胸足长2倍,其基节长为 宽6倍。第5胸足大于第4胸足1.1倍,腕节与掌节的长 度相等。第7胸足为第6胸足的1/3或较短,尾扇半圆 形。生活于大洋暖水,在近海常可见到,数量不多。 台湾东部和南部、黄海南部、东海、南海;太平洋、 印度洋和大西洋;地中海。
泡抱球虫
Globigerina bulloides
总体概况
简介: 属于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辐足亚纲,放射虫目, 等棘虫科,等棘虫属。细胞质明显地分为内、外质两 层,内、外层之间有中央囊隔开。中央囊为多角形。 骨针等长,同形,每根骨针上带有很多线形肌丝。分 布于大西洋、马来群岛、太平洋、地中海,包括东海 等海域。
球栉水母
Pleurobranchia globosa
总体概况
简介: 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桡足纲,哲水蚤目, 哲水蚤科,哲水蚤属。头胸部呈长筒形,头和第一胸 节一般分开,胸部分4~5节,后端圆钝。腹部雌性4 节,雄性5节。第一触角雌性25节,雄性24节,超过 尾叉,末第2、3节有2条羽状长刚毛。胸足的内、外 肢均3节,第五对末变形,仍保持游泳足形状,雌性 似第4对,雄性左足外肢比右足稍长。广泛分布于渤、 黄、东海,为这一水域的优势种,为鲐等经济鱼类的 重要饵料 。 1.雌侧面观 2.雄侧面观
READY?
Now Loading…
浮 动
物 游

我们组的成员:

海 洋 生 物 生 态 类 群

生物联赛课件——浮游动物

生物联赛课件——浮游动物

尖顶砂壳虫(Difflugia acumi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a Ehrenberg)
冠冕沙壳虫(Difflugia corona Walich)
藻砂壳虫(Difflugia bacillarum)
圆钵砂壳虫(Difflugia urceolata)
网足目:伪足为丝状、线状并交织成网状。
网足虫属(Gromia):分布于海岸附近,草食性。细 胞多核。壳呈圆形、椭圆形,少数叶片形。身体横断 面大小150-3000 μm,壳孔为壳直径的1/5。壳上具有不 同形红褐色颗粒。丝状足分支并吻合构成伪足网。 常见种类有卵形网足虫(G. oviformis Dujardin)。
孢子纲全为寄生生活的种类;鞭毛纲在动物学分 类 中 分 为 植 鞭 亚 纲 ( Phytomastigina ) 和 动 鞭 亚 纲 (Zoomastigina),植鞭亚纲的物种一般具有色素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水生生物学中一般将其归入藻类 研究的范畴,在金藻、甲藻、隐藻、绿藻和裸藻门中, 都有具鞭毛的种类,也将其统称为鞭毛藻类;而动鞭 亚纲很多也是寄生的种类。
浮游动物专题
• 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在水中营悬浮生活的 水生动物。
• 身体微小。
• 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极为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 大部分门类。同时还包括许多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浮游 幼虫。
• 在养殖业和生态系统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一般有原 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
一、原生动物(Protozoa)
常见种类有普通表壳虫(A. vulgaris)、盘状表壳虫 (A. discoides)、砂表壳虫(A. arenaria)等。
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
盘状表壳虫(Arcella discoides)

其它浮游动物和浮游幼虫81页PPT

其它浮游动物和浮游幼虫81页PPT

其它浮游动物和浮游幼虫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水生生物学第十八章浮游幼虫

水生生物学第十八章浮游幼虫

腕足类(Brachiopoda) 舌贝幼虫(lingula larva) : 这是腕足类海豆芽 (Lingula)的幼虫,身体 被l无铰壳包被着,并有 纤毛的总担(lophophore), 它是幼虫的行动器官。 这类幼虫在我国东南沿 岸水域也较常见。
(八)、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幼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纤毛沟的腕。这在 不同纲的棘皮动物的幼虫形态并不相同,并有其各自的 幼虫名称。
海百合纲 樽形幼虫 (doliolaria larva) : 身体长圆形,略似 被囊类的海樽。顶 端有1束感觉纤毛。 体外有5条纤毛环。
海参纲 耳状幼虫 (auricularia larva) : 这类幼虫的外形 和海星纲的羽腕 幼虫相似,所不 同的是2个纤毛环 没有完全分开, 而且,各腕很短 小。
牟 勒 氏 幼 虫 ( Mullers larva) : 这 是 蜗 虫 纲 ( Turbellaria)、 多 歧 肠 目 ( Polycladidae) 的 浮 游 幼 虫 。 体呈卵形。具 8个用于游泳的 纤毛臂 ( 或瓣 ) ,伸向后方。 虫体背面前端有眼,口位于 体的腹面。经漂浮几天后, 进行变态而成为改营底栖生 活的幼小多歧肠虫。
帽状幼虫 (Pilidium) : 这是异纽 虫类(Heteronemertini) 胚胎发育的一个阶段 (幼虫直接由原肠胚发 育而来)。幼虫形如具 耳瓣的帽子,边缘遍 生纤毛。口位于虫体 的下方,反口面顶端 有l束长的纤毛,具感 觉功能。帽虫幼虫营 短期浮游生活后,经 变态成为异纽虫的幼 体。
多毛类 一般,多毛类幼虫包括担轮幼虫和后期幼虫。有的学者将担 轮幼虫又分为3个时期,即前担轮幼虫(Protrochophora)、担轮幼 虫(trochophora)和后担轮幼虫(meta trochophora)。后期幼虫也称 为疣足幼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又称为实囊幼虫。(图302D)
和 浮





(2)辐射幼虫
浮 游
(actinula)
生 物

辐射幼虫是筒螅的一个浮游幼虫阶段,经 八
短期的浮游后,幼虫基盘触手末端膨大,分

泌粘液,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图302C)
它 浮










(3)碟状幼体(ephyra)
浮 游
某些钵水母的水母迭生体(strobila)长大
(三)晶囊轮虫型: 口围区极度缩小, 只在口孔周围有一段很不发达的纤毛、围 顶纤毛发达但在背、腹面中央间断。盘顶 区相当宽阔。在这一区域内常有刺状或棒 状的感觉机构。具该类头冠者概为典型的 浮游轮虫。
(四)巨腕轮虫型: 围顶带形成上下两 圈纤毛环。上环叫轮环。下环叫腰环。口 位于二者之间。适应于浮游生活。
生 物
后,脱离母体而成为在水中浮游的碟状幼体。 学

其 它 浮 游 动 物 和 浮 游 幼 虫



3、纽形动物(图303A)
游 生

纽形动物的幼虫阶段

称为帽状幼虫

(Pilidium larva),
其 它












4、扁形动物
游 生



扁形动物的幼虫


是穆勒氏幼虫
浮 游
(Muller’s
(五)聚花轮虫型: 围顶带呈现马蹄形。 背面下垂口和口围区位于此。致使口位于 头冠的背侧。适应于浮游生活。
(六)胶鞘轮虫型: 整个头冠呈漏斗 状。上缘常形成几个(1,3,5,7个)裂 片。其上有刺毛。口深陷漏斗底部。此漏 斗实际为口围区而围顶带已消失。适应于
固着生活。



(2)躯干部
游 生


位于身体中部,一般


3、繁殖
浮 游



轮虫的生殖方 八
式与枝角类相似,

主要进行孤雌生
它 浮
殖,只有在环境
游 动

不好时才进行有
和 浮
性生殖。
游 幼

不混交雌体 混交雌体
4、生活方式
轮虫的基本生活方式有两类。
一类营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如臂尾轮属Brachionus、龟甲 轮 属 Keratella 、 叶 轮 属 Notholca 、 犀 轮 属 Rhinoglena 、 水 轮 属 Epiphanes 、 晶 囊 轮 属 Asplanchna 、 多 肢 轮 属 Polyarthra、疣毛轮属Synchaeta、聚花轮属Conochilus、 镜 轮 属 Testudinena 、 巨 腕 轮 属 Pompholyx 、 三 肢 轮 属 Filinia等;
游 动
幼虫期。
物 和










(2)桡足类

(图309)

经过无节幼虫
其 它

和桡足幼虫两个
游 动
幼虫期。
物 和










(3)磷虾类


(图226)

幼虫包括无节
它 浮
幼虫、节胸幼虫、
游 动

带叉幼虫和节鞭
和 浮
幼虫。
游 幼



(4)十足类 这类高等甲
浮 游
壳动物的幼虫形态较复杂,

这一期的幼虫面盘

仍然存在,且开始出
其 它
现外壳。腹足类的外
浮 游

壳和内脏团出现扭转


现象(torsion),
浮 游
瓣鳃类在内脏团外形
幼 虫
成两片贝壳,左右对
称。


7、甲壳动物
浮 游

大多数甲壳动物的发育要经过变态。
物 学
从受精卵孵化后,需要经过多次蜕皮变 八
态,才能发育为成体。不同种类的甲壳
它 浮
顶板(apical plate)或感觉板

(sensory plate)。身体中部有1圈
动 物
纤毛细胞,环绕于身体中部,称为

原担轮(prototroch)。口位于原担
浮 游
轮腹面后下方,身体后端有1个色素

区和肛门。担轮幼虫靠原担轮的纤

毛的摆动进行浮游。
(2)疣足幼虫(nectochaete) 疣足幼虫是由担轮幼虫发育而成的,其主要变化
浮 游
布于沿岸浅海区,属于半咸水种类。
动 物





2、食性
轮虫一般为滤食性动物,其食物包括细菌 和单细胞藻类。实验表明,多数滤食性轮 虫的适口食物< 10µm,最适5-10 µm;
少数轮虫为捕食性的,其食物为原生动物、轮虫及其 它小型动物。
• 如晶囊轮虫则倚仗其特殊的头冠和砧型咀嚼器扑食 原生动物、其它轮虫、小型甲壳动物等。据观察, 这类轮虫的咀嚼器平时横卧咀嚼囊中。在猎食时伸 出口外猎取食物后缩回。
另一类营底栖、附着或固着生活。如蛭态亚目的轮虫等。这 类轮虫的饵料开发价值大多不如浮游轮虫。
咸水中大规模培养者应首推褶皱臂尾轮虫。
淡水中较常见的、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萼花 臂尾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和萌发的生态机理 研究
• 作者:席贻龙 导师:黄祥飞 学位:博士 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 时间:19990601
浮 游




(2)面盘幼虫(veliger)

(图305、 306)
游 生
面盘幼虫是由担轮幼虫发
物 学
育而成的。担轮幼虫的口前纤 八
毛向外发展成为具有长纤毛的
2个半圆形游泳器官,称为面
其 它
盘(velum),同时,幼虫还
浮 游
出现足、眼和触角。











(3)后期幼虫(图
生 物
307)
内容包括:
• 萼花臂尾轮虫雄体的生态特征和受精作用;
• 不同培养条件下轮虫非混交雌体、产雄卵的混交 雌体和产休眠卵的混交雌体的生殖力的比较;
• 环境因子如食物种类和浓度、温度和食物浓度、 变温、光照、培养液pH以及种群起始密度、培养 液更换和拥挤效应等对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及 其作用的生态机理;
• 轮虫有性生殖、种群密度和休眠卵产量间的关系;
• 不同培养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卵的萌发;
• 细菌污染及消毒剂处理对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
• 5、经济意义
• 轮虫在淡水浮游生物中常是优势种,数 量大,种类多,是湖泊、江河和池塘生态 系统的主要成分。在海洋中种类较少,但 有些种类可称为海流指示种或为经济鱼类 和虾类的人工育苗提供良好的饵料。




第二节 浮游幼虫
生 物 学

浮游幼虫是浮游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两大 其

类,一类是终生营浮游生活的各类动物的幼体,主 浮

要分布于大洋性海域;另一类是成体营底栖生活而
动 物
幼体营浮游生活的阶段性浮游幼虫,主要分布于近
和 浮

岸海域。
幼 虫
除了原生动物外,几乎所有无脊椎动物在发育过程 中都经过浮游幼虫阶段,甚至刚孵化的仔鱼也是浮 游动物的组成之一。


其 它 浮 游 动 物 和 浮 游 幼 虫
脊索动物
二、浮游幼虫生态
一、浮游幼虫的生态类群
(一)阶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 这一类群是底栖动物的幼虫,它们渡过浮游的幼虫阶段后, 经过变态,下沉到水底(或水中物体上),改营底栖生活,包括 爬行、附着、钻孔、穴居等。
例如,水螅虫、扁虫、纽虫,多毛类(少数种类除外),软体动 物,蔓足类、短尾类、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帚虫类,以及 棘皮动物等浮游幼虫都属于这个类群。

呈圆筒形。体表有角质
其 它
膜,有些种类形成兜甲
浮 游
(被甲)。
动 物





臂尾轮虫科
• 龟甲轮属
咀嚼器:其构造是鉴定种类的依据之一。咀 嚼器一般由7块咀嚼板组成。
咀嚼板分砧板和槌板两部分
砧板:由一块单独的砧基和两片砧 枝连接一起而成砧 板
左右各一的槌板: 由一片槌钩和—片 槌柄组成。
食物经过槌钩和砧枝之间 被切断或 磨碎,槌柄往往纵长略弯,其前 端总是与槌钩的后端相连接。咀 嚼器上连接肌肉, 运动灵活。
发育其称为两囊幼虫。
2、腔肠动物
海 洋

腔肠动物的浮游幼虫有
游 生

浮浪幼虫


辐射幼虫


碟状幼虫
浮 游









(1)浮浪幼虫(planula larva)
浮 游




浮浪幼虫为具有世代交替的水

螅水母和旗口水母的实原肠胚


(stereogastrula),呈长圆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