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方案(同名20450)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身体;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第三节植物的生长环境。
2.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特征;第三节动物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认识常见动物及其特征,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征及行为。
2.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实物展示。
2.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1)植物的身体:教师展示植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
(2)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讲解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等过程,结合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3)植物的生长环境:讨论植物生长需要的水、阳光、空气、土壤等环境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常见的动物:教师展示动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
(6)动物的行为:讲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如捕食、繁殖、迁徙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身体:根、茎、叶、花、果实(2)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3)植物的生长环境:水、阳光、空气、土壤2.动物的生活:(1)常见的动物:猫、狗、鸟、鱼等(2)动物的特征: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3)动物的行为:捕食、繁殖、迁徙等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画出你最喜欢的植物,并注明其生长过程。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教案浙江名师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教案浙江名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三章《物体的运动》的第二、三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物体的平移与旋转,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简单物体运动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体平移与旋转的概念,能够区分实际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2. 学习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简单问题。
3. 能够观察并描述简单物体运动,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方法,物体运动现象的描述。
教学重点:平移与旋转的区分,速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旋转木马、计时器、尺子、黑板、粉笔。
2. 学具:小车、旋转玩具、尺子、计时器、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动画片,展示物体平移与旋转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 新课导入:讲解物体平移与旋转的概念,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a. 通过小车在直线上的运动,引出速度的概念。
b.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并描述周围物体的运动,然后进行汇报。
5. 知识巩固:通过旋转木马等教具,让学生练习速度的计算,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平移与旋转2.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速度 = 路程÷ 时间3. 简单物体运动的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家中或学校里的物体运动,描述其运动类型(平移或旋转)。
b. 利用尺子和计时器,测量并计算小车的速度。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了解物体运动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平移与旋转的区分,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萧山区第七届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揭晓
人民路小学
徐瑶
用水测量时间
戴村镇小
沈建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径游小学
谢勇波
谁流得更快一些
闻堰镇小
谢成军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明德学校
沈晓烽
做一个钟摆
义蓬一小
张建友
我们的小缆车
所前一小
娄洪乔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所前二小
钟琦钢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长山小学
俞冬红
光和影
坎山镇小
陈利丽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靖江三小
傅东海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汇宇小学
余伟龙
指南针
宁围二小
张利敏
温度和温度计
桃源小学
高莹燕
萧山区教学研究室
2010.9.18.
一等奖
课题
学校
姓名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新塘小学
赵海军
用纸造一座“桥”
实验小学
杨素春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进化三小
赵文龙
水珠从哪里来
宁围一小
陈荣林
空气占据空间吗
城东小学
陈斌
二等奖
热是怎样传递的
党湾二小
陈婷
轮轴的秘密
临浦三小
谭汉庆
水和水蒸气
高桥小学
张青青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宁围四小
华旭锋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益农镇小
萧山区第七届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揭晓
萧山区第七届小学科学优学校考核后推荐出参赛教师,然后由教研室组织考评小组逐个进行教案和说课考核;由评委单独打分,严格按分数确定一、二、三等奖获奖者。
本届优质课评比活动共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现将具体名单公布如下:
小学科学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教科版
小学科学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教科版**小学科学——观察动物群体的行为**科学课件教科版引言:科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通过科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节关于观察动物群体的行为的科学课程,以帮助三年级学生了解动物行为,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标题:观察动物群体的行为介绍:动物是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群体的行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1. 了解动物群体行为的意义和目的。
2. 学习观察动物群体行为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群体行为的种类和特征。
2. 动物群体行为的适应性意义。
3. 观察和记录动物群体行为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对动物群体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动物群体行为的种类和适应性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动物会选择群体行为。
3. 实践活动:分组观察校园里的鸽子行为,了解鸽子群体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4. 分析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后,进行班级讨论,分享观察到的鸽子群体行为,列出问题和疑惑。
5. 实验活动:设计小组实验,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探究蚂蚁在寻找食物时的群体行为规律。
6. 结果分析: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总结蚂蚁群体行为的规律,讨论蚂蚁群体行为与适应性的关系。
7. 拓展探究:学生可以在家中或校园中观察其他动物的群体行为,记录并与同学分享,展示在下一堂课上。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 观察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物行为的观察实验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 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鼓励学生成为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的团队成员。
4. 提问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所有分类]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h
20
理念清楚实践难 ; 学生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流失时间; 合作流于形式,自主=自由; 讨论时,学生不善于交流; 探究活动得不出结果,浪费大量时间。
h
21
3、配套的教学材料极其缺乏。 (实验仪器、教具学具、资料) 4、忽视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h
22
5、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展缓慢。
h
13
教师与学生: 学生的头脑是一张白纸,可以
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教师比学生拥有更多的文化知 识 ;更多的学习方法;更多的 生活经验;更多的人生哲理。
h
14
观点:课堂教学要追求全体学生 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
教师: 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 学习活动。
演员——导演 引领者 组织者
学生:通过活动能讲出本来是老 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
1、教师难以把握教材的分寸。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离; 整个教材的体系不了解; 以活动为主的教材表达形式难适应; 单元安排不尽合理;
(3、植物的一生、4、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参内容不详细、量少。
h
19
2、新的学习方式,实施效果差。
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模式。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是科学学 习的方式,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亲 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 主要途径。该模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体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出问题、思 考问题、动手实践、相互配合、交流表 达的机会。
h
11
学习是“思维”、是“行
为”、是“习惯”。
学习内容:
信息
学习过程: 输入 加工
输出
学习器官: 眼 耳 脑
嘴手
学习方式: 看 听 分析
说写
学习是各种学习器官的有效参与,
以科学课程教育为核心,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营造科技教育特色氛围
以科学课程教育为核心,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营造科技教育特色氛围作者:吴百平文章来源:萧山小学科学网点击数:330 更新时间:2009-2-12 17:25:28萧山区义桥二小吴百平内容摘要:几年来,我校注重科学教育与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获得了较好资源基础。
作为科学课和科学教师,如何在科学课程教学这块主阵地上,整合校本教育实践,建立科技兴趣小组和参加科技大赛活动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投入,为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营造氛围。
科学教师就是具体的实施者,科学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升科学素养的“根据地”。
科学课程教育是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主力军。
关键词:课程教学核心校本教育综合实践科技特色科技教育活动摒弃了传统的教育倾向,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展,张扬个性。
科技教育活动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吸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和实践活动之中。
学生通过各种投入性的学习方式,体验自己在学习过程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成功,心理与情感得到满足和享受,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从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校内外相结合的科技教育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科技活动小主人”。
其基本特征是:家校、社区结合,整合校内外科技活动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确立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展,并获得心理与情感的成功体验,反作用于科学课程知识的学习,从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一、运用农村课程资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农村虽远离都市,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
但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
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杭州市新教科版2021~2022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
杭州市教科版2021-2022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材内容分析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微小世界”“地球的运动”“工具与技术”和“能量”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带领学生观察和研究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知之甚少的微小物体。
这个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和观察视野的不断发展这条线索编写,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如较小的昆虫、昆虫的器官、生物细胞、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等,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在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史等多个方面的认知,并让学生从中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这个单元虽以观察为主,但同时有机融人查阅资料、动手制作、对比分析等多种学习形式,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认知。
“地球的运动”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的大概念。
因为学生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地球运动,所以本单元将立足于学生的原有认知,引导学生系统而深人地采用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实际观测、建构模型等多种探究方法,在探究中不断建构和修改自己对地球运动的认知模型。
学生最终将认识到地球有规律地运动,从而形成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四季更替等现象。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在较大的尺度上认识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借助推理、想象和模型认识地球上一些现象的成因,与“微小世界”单元形成良好的结构互动,有助于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世界。
有了“微小世界”单元中学生对多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认识,“工具与技术”单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更有基础。
萧山区小学科学课优质课评比教案
3'
四、拓展环节
师:生活中我们根据材料的特性选 择合适的材料来制造物品,但很多 材料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 你发现了吗?
师:你有办法改进材料,让它更好 用,更实用吗?
希望同学们课后去观察、研究更多 的材料,对不方便的地方进行改进 和创新,说不定,下一种新材料就 是你发明的。
活动。
(3)、交流研
究结果
录单,选派一位中心发言人做好在 全班进行汇报交流的准备。
教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大家研究得都很认真,很 投入,相信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 收获,接下来我们来开一个科学成 果报告会。希望每个人不但要认真 倾听,还要善于思考别人的发言, 有不明白或不同意见的地方可以 对他们提岀来。
1、学生四人一组开始 找材料,指定记录员做 好记录。
2、各小组代表轮流将 填写的记录放放于实 物投影仪上,让全班同 学都能看到,共同感受 我们的周围有如此多
的材料,物品是由材料 组成的。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通过 观察教室里的 物品是由什么 材料制作的引 发学生对本课 学习的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同 时又把“材料” 这一抽象概念 变得具体化生 活化了,使学生
指明研究方向。[板书:抗弯曲力、
片可以弯曲。]
次、有目的,每
抗摩擦力、软硬、在水中的沉浮状
个提问都要给
态、字迹保留度、导电性……]
学生带来思考
3、师:怎样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材
3、生1:借助一些工具
和触动。本人这
料的这些特征,还需怎么办?
进一步仔细观察。
里通过三个关
(对我们还需进一步的去研究)
生2:做实验,用实验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一册全部教案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一册全部教案一. 教材分析《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一册,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与环境、物质与变化、 Measurement、Light and shadow、Tools 等。
全册围绕科学探究、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技能等方面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探索,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科学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科学态度。
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与环境、物质与变化、 Measurement、Light and shadow、Tools 等基本概念的掌握。
2.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3.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实验、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一册。
2.教具:实验器材、模型、图片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PPT。
4.学习资源:相关科学知识的网站、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或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个神奇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原因。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例如,介绍水的沸腾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引言本课程标准旨在落实我国新时代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部署,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科学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
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1. 形成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2. 发展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第二学段(3-4年级):1.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能力。
第三学段(5-6年级):1. 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验能力。
2.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科学探究1. 科学观察: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观察。
2.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探究活动:自主设计并实施探究活动。
科学知识1. 自然科学:涵盖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2. 技术知识:了解与生活相关的技术及其原理。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 热爱科学,乐于探究。
2. 尊重事实,勇于质疑。
3. 环保意识,关爱自然。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评价建议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2. 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编写建议1. 体现课程理念,注重实践性。
2. 内容编排合理,难易适度。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
2.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拓宽视野。
附录课程标准解读本标准强调科学教育的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与旧版标准相比,2024版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课程实施方案(模板)
科学课程实施方案科学课程实施方案篇一:萧山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方案萧山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方案我区作为浙江省第二批实施课程改革的地区,将于201X年9月起,中小学全面实施课程改革。
现行的《常识》学科届时将改为《科学》学科,该课程在三~六年级中开设,新课程从三年级起逐年跟进。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科学》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地完成《科学》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现状我区自1992年秋季进入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教区以来,小学常识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许多青年教师承担了省、市级公开课、研究课,课题论文、优质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参加省、市级评比均处于前列,我区还成功地承办了全国、省、市级学科研讨会。
目前,常识学科已有区级教坛新秀44名,其中市级15名,省级2名,常识课程的试教锻炼了一大批骨干教师。
全国课程改革启动以后,我区常识学科也同步开展了研究,并于201X年11月在我区举行的全国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率先开出了《科学》学科的公开课,随后又在淳安、余杭、杭州召开的市级研讨会上,多次开设《科学》公开课。
近两年来,在区内举行的教研活动中许多教师也尝试了科学课;201X年9月,在省常识(科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区代表杭州地区开设的科学课又获一等奖。
目前,我区教研员及一名省级教坛新秀被选定为杭州市科学课程实施指导小组成员。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2年级上册精彩教案浙江名师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2年级上册精彩教案浙江名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2年级上册,主要围绕第三章“多样的生物”展开,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的“认识动物”和第二节的“认识植物”。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分类特征,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并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分类方法,能够识别并描述身边的动植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3. 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植物的分类方法及特征识别。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图片、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里的动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教学新课(10分钟)(1)认识动物a. 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
b. 展示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
c. 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认识植物a. 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特征。
b. 展示常见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
c. 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例题讲解(5分钟)选择一道关于动植物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动植物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动物的分类:a. 分类方法b. 常见动物c. 生活习性2. 植物的分类:a. 分类方法b. 常见植物c. 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列举出5种你最喜欢的动物,并说明它们的分类特征。
b. 请你观察家或学校附近的植物,记录下5种不同的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024年小学科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2024年小学科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为了丰富小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实践动手能力,我们计划在2024年为小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第二课堂科学活动。
以下是我们精心策划的活动计划。
一、春季活动1. 昆虫观察活动时间:3月地点:学校校园内容: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观察昆虫,了解不同昆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存环境,并鼓励他们捕捉一些昆虫进行做标本或拍照留存。
2. 种植蔬菜活动时间:4月地点:学校后花园内容:学生们进行蔬菜种植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它们生长的因素,同时学习如何照料植物。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小菜园,可以亲自动手种植并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
二、夏季活动1. 水中生物探索活动时间:6月地点:附近的河流或湖泊内容:带领学生们到附近的水域取样,观察和分析水中的生物。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并了解不同生物对水质的反应。
通过活动,学生们将对水生生物和环境保护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太阳能实验活动时间:7月地点:学校操场或露天场地内容:通过制作简易的太阳能装置,使学生们亲身体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学生们将学习太阳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同时了解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三、秋季活动1. 大气环境观测活动时间:9月地点:学校校园及周边地区内容:学生们将学习并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通过观测空气质量、天气情况等指标,让学生们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并思考如何改善和保护大气环境。
2. 植物生长实验活动时间:10月地点:学校实验室或校园内的植物园内容:学生们将进行植物生长实验,通过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观察,了解植物对光、水和土壤的需求,并优化环境条件,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四、冬季活动1. 动物饲养观察活动时间:12月地点:学校实验室和户外场地内容:学生们将观察饲养在学校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并亲自参与动物饲养和照料的工作,培养对动物的爱护意识。
萧山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萧山区教育局于2021年10月26日举办了小学科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聚焦核心素养,提升科学教学”为主题,旨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等方式,推动我区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我区小学科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明确科学教学的目标和方向;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3. 通过观摩优秀课例,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 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推动科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开幕式由萧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华主持,他首先对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本次活动提出了期望。
张副局长强调,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专家讲座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研员王永强老师进行专题讲座。
王老师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科学教学》为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科学教学的目标。
王老师指出,科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科学素养。
3. 优秀课例展示本次教研活动共展示了三节优秀课例,分别由我区三位优秀教师执教。
这三节课分别涉及力学、生物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个领域,充分展示了教师们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实验操作等方面的优秀教学素养。
(1)力学领域:由杭州市萧山区宁围第一小学的徐老师执教的《浮力》,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生物学领域:由杭州市萧山区萧山第一实验小学的陈老师执教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新杭州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新杭州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是什么,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并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研究并了解地球的构造、天气变化以及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是什么-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科学与自然界的关系2. 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科学实验的安全规范3. 地球的构造与变化-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 地球的重力和地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 天气变化- 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 天气的观察和记录方法5.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 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植物的分类和特点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地球的构造与变化,天气变化,以及动物和植物的特征。
2. 实验教学:结合具体的实验案例,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培养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 观察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地球、天气、动物和植物的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根据学生在每堂课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程度、实验操作能力等进行评价。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3. 学科考试:通过科学知识的考核,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课本:《新杭州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2. 实验器材:适当的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3. 多媒体资源:相关实验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六、教学进度安排本教学计划将按照学校教学进度,合理分配各项内容的研究和实践时间,以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放大镜、照片、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准备: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5
3.21~3.27
2.1 我们身边的物质;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6
3.28~4.3
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2.5铁生锈了;
7
4.4~4.10
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2.8物质变化与我们
8
4.11~4.17
单元复习;3.1地球的卫星——月球;3.2月相变化;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分析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2016 学年第 1 学期)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教师:柯婷婷萧山区毓秀学校20 16 年9月5日学科教学工作计划2016年9月5 日订班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五个班。
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植物和我们》、《动物和我们》、《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主要教学措施1 、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小学一二年级科学课程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小学一二年级科学课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7.08.07•【字号】浙教基〔2017〕79号•【施行日期】2017.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小学一二年级科学课程的通知浙教基〔2017〕79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并于2017年秋季开始实施。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一、落实规定课时。
在教育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按照教育部通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科学课程,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时数保持不变。
在不突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小学一、二年级周总课时数的前提下,减少浙教基〔2015〕36号文件设置的小学一、二年级拓展性课程每周各1课时,用于小学一、二年级科学课程的实施。
二、统一选用教材。
2017年9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分别为《科学》一年级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一年级,教材版本沿用原选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换其它版本。
小学三至六年级使用现行科学教材不变。
小学二年级科学课程从2018年9月开始开设。
三、合理调配科学课程师资。
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科学课程后,各地各校要认真分析研究,合理调配科学课程师资。
要尽量安排专职教师任教一年级科学课程,兼职教师的课时要相对集中。
四、加强科学教师培训工作。
实施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后,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学科教师特别是新上岗的专兼职学科教师的专题培训,倡导参与式培训,突出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要引导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重视实验教学,抓住观察、实验和记录等主要环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要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山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方案
我区作为浙江省第二批实施课程改革的地区,将于2004年9月起,中小学全面实施课程改革。
现行的《常识》学科届时将改为《科学》学科,该课程在三~六年级中开设,新课程从三年级起逐年跟进。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科学》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地完成《科学》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现状
我区自1992年秋季进入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教区以来,小学常识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许多青年教师承担了省、市级公开课、研究课,课题论文、优质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参加省、市级评比均处于前列,我区还成功地承办了全国、省、市级学科研讨会。
目前,常识学科已有区级教坛新秀44名,其中市级15名,省级2名,常识课程的试教锻炼了一大批骨干教师。
全国课程改革启动以后,我区常识学科也同步开展了研究,并于2001年11月在我区举行的全国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率先开出了《科学》学科的公开课,随后又在淳安、余杭、杭州召开的市级研讨会上,多次开设《科学》公开课。
近两年来,在区内举行的教研活动中许多教师也尝试了科学课;2003年9月,在省常识(科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区代表杭州地区开设的科学课又获一等奖。
目前,我区教研员及一名省级教坛新秀被选定为杭州市科学课程实施指导小组成员。
因此,我区2004年9月起实施科学课程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全区的发展并不平衡,有少部分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实验室、仪器室及仪器设备不够齐全,实验开出率低等,有待于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改进。
二、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理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从思想、理论上得以充分的保证。
2.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指导性文件,端正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
3.调动全体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下通力合作,尽力提供交流机会,扩大交流范围,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圆满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三、实施目标
1.通过《科学》课程的实施,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总结科学课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2.通过《科学》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3.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4.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
5,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实现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
6.在《科学》课程的实施中,积极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教师。
四、实施策略
1.建组织。
建立萧山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指导小组,具体研究科
建立区科学课程实施指导小组,确定联系学校。
2.要求各校尽早确定科学学科教师,组织科学学科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领悟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在教坛新秀汇报课等常识教研活动中,适当开设科学课,让科学学科教师感悟新课堂,进一步领会课程标准。
3.建立《萧山小学科学》网,积极收集各地执教科学课的经验,收集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学参考资料,为全区实施新教材做好准备。
(二)实施阶段(04年9月~08年8月)
前期(04年9月~05年8月):在继续学习领会《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科学探究”的课型模式;
1.构建新型的学生学习常规;
2.校本课程中科学部分的内容;
3.课程资源的充实,包括优秀案例、教学素材等;
4.观察实验材料的准备;
5.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6.学生的学业评价。
在前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要加强教师实验技能的培训,切实落实科学课程的各项目标。
充分发挥联系学校、课程指导小组成员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大胆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总结前期实施经验,写出前期实施报告。
后期(05年9月~08年7月)
在总结前期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对照本学科的实施目标,将前期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转化为新的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
不断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展示课堂教学的新面貌,展示教学新观点,交流教学经验。
不断完善《萧山小学科学》网,使之成为科学教师的展示自我的窗口,交流信息的窗口,资源共享的窗口。
(三)总结阶段(08年8月~12月)
全面总结本学科教材实施一个轮回的经验,编辑新课程实施的成果集。
附件一:
萧山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指导小组成员名单、联系学校名单
区指导小组组长:何树德
成员:章建峰沈辽汤永海郭杰华引江李利明沈建国邵亚华沈雅飞徐春建傅天健夏志明顾云涛倪国锋俞东明
联系学校:云石小学进化二小闻堰镇小益农镇小靖江一小
裘江小学湘师附小高桥小学实验小学江寺小学
附件二:
萧山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准备阶段行事历
1.2月份各中心小学确定任教《科学》课教师的名单。
组织任课教师进行第一次培训,邀请特级教师(徐闻音)开课、讲座。
2.3月份组织科学学科教师参加杭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交流会,实验小学俞东明老师准备好会上的公开课。
3.3月份开通小学科学(常识)教学网站。
4.3月底召开科学课程实施指导小组成员会议。
5.4月下旬组织科学课教师第二次培训。
6.5月份组织科学课新理念与课堂实践研讨活动。
7.3~5月份,每月一次教坛新秀汇报课,要求能上科学课或者能上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常识课。
8.6月份组织科学课程实施指导小组成员外出学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