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而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制定小学科学课题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思考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内容1. 课题选择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科学实验课题,如水的性质、空气的性质、光的传播等,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实施方案(1)确定实验内容和目的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实验内容和目的,明确实验的基本要求和预期效果。
(2)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根据实验内容和目的,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组织实施根据实验内容和目的,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4)总结和交流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让学生归纳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四、课题效果评估通过实施科学实验课题,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情况,从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实验成果中得出结论,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课题保障措施为了保证科学实验课题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结语小学科学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共同实施好科学实验课题,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未来人才做出贡献。
2024年小学第一学期科学教学教研活动计划
2024年小学第一学期科学教学教研活动计划一、活动目标:1. 了解学生对科学的基本认识和兴趣水平。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活动内容:1. 科学展览: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展览,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可以邀请科学家或科学爱好者参与科学展览,并进行科学实验和讲解。
2. 课堂实验:开展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内容,选择适当的实验项目,例如:水的沸点、生物的生长过程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科学实验室、动植物园等地考察,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科学故事会:邀请科学爱好者或科学家为学生讲解科学故事,介绍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
5. 班级科学实践活动:组织班级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科学实验项目,并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和探究。
6. 科学知识竞赛:组织班级或年级科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积累和理解。
7. 科学课外阅读:推荐一些优秀的科普读物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科学阅读,扩大科学知识面和兴趣。
三、活动计划:第一周:科学展览活动- 邀请专业科学爱好者组织科学展览,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和科技产品。
第二周:课堂实验- 进行一系列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沸腾温度实验,植物生长实验等。
第三周:实地考察- 前往附近的动植物园,让学生观察和了解不同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
第四周:科学故事会- 邀请科学爱好者讲解科学故事,介绍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和实验。
第五周:班级科学实践活动- 学生自主选择科学实验项目,并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料。
第六周:科学知识竞赛- 组织班级或年级科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积累和理解。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性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在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机会。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项目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一系列自然观察与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
二、课题目标1. 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自然观察与实验探究活动中,提高对自然界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提高教师的项目式教学设计能力和指导能力。
三、课题内容1. 项目一:植物生长的奥秘(1)活动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2)活动内容:种植植物、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分析植物生长规律。
2. 项目二:动物行为的探究(1)活动目标: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特征,观察动物行为,分析动物行为的原因。
(2)活动内容:观察动物行为、记录动物行为、分析动物行为。
3. 项目三:地球与宇宙的奥秘(1)活动目标: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观察地球与宇宙现象,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2)活动内容:观察地球与宇宙现象、记录地球与宇宙知识、分析地球与宇宙奥秘。
4. 项目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活动目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活动内容:调查环境污染现状、提出环保措施、宣传环保知识。
四、实施策略1. 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项目式学习、自然观察与实验探究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2. 教学资源开发:收集和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器材、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等。
3. 项目实施:根据课题内容,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自然观察与实验探究。
小学科学具体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具体实施方案小学科学具体实施方案(优秀8篇)小学科学具体实施方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科学具体实施方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学科学具体实施方案(优秀8篇)】,供你选择借鉴。
小学科学具体实施方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了解认识生活在植物丛中的动植物。
2、经历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过程,学习考察的方法,通过活动记录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植物丛,能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丛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食性。
教学难点:对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要考察植物丛,确定还大致区域提供学生选择进行考察活动。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放大镜、小铁铲等考察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校园的蔷薇花丛在哪里?你留心观察过花丛中的动植物吗?以前我们曾多次到校园里进行观察活动,如对一棵树的观察,今天将再次到校园里去进行观察活动,二、探究过程1、观察蔷薇花丛里的生物。
(1)说说考察的准备工作。
(2)说说考察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3)说说怎样考察,准备考察些什么?让学生看看教材,了解考察时需要观察的内容。
如花丛中有哪些植物?花丛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住”在这里?哪些动物来这里“玩”?它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4)学生分小组进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记录。
(1)了解认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对蔷薇花丛里的动物按食性进行统计。
小学科学具体实施方案篇2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观察给根分类;●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一个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的实验;●会通过实验观察茎的运输功能。
知识与技能●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可以分成两大类:直根和须根;●知道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营养;●认识形态各异的茎,知道茎的作用是运输养料和水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科学探究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提供一份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指导方案,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能力。
一、实践探究活动的目标与意义通过科学实验与观察,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同时,实践探究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了解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家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践探究活动的安排与步骤1. 确定主题:根据小学生的年级和学习内容,在教学计划中确定一个科学实验或观察的主题,可以是与日常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的话题,如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
2. 材料准备:根据实验或观察主题,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安全和实用性。
3. 实施过程:引导学生按照既定步骤进行实验或观察。
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规律,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解释。
4. 结果分析:帮助学生对实验或观察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展示:鼓励学生总结实验或观察的过程和结论,可以通过展示板、报告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师和家长的角色与方法1. 教师的角色:教师应充当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教师要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家长的角色:家长应与教师密切合作,为孩子提供家庭实践探究的机会和支持。
可以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实践能力。
同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讨论实验或观察的结果,并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注意事项与评估方式1. 安全第一:教师和家长要确保实践探究活动的安全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材料,遵循实验安全规则。
小学科学实验探索
小学科学实验探索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探索科学的奥秘。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和实施、实验结果观察和总结等方面,探讨小学科学实验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实验设计和实施小学科学实验的设计需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实验主题,如植物生长、水的循环等。
其次,我们应该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应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引导他们正确操作实验器材,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二、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借助实验记录表格,记录实验前后的情况,比较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观察植物生长实验中,学生可以记录每天浇水的次数、植物生长的高度,从而了解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之一。
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能够理解科学原理,培养观察力和判断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实验的结果,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启发。
小学科学实验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展示或报告的方式进行呈现。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海报、PPT等形式,向同学和家长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等能力。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重视科学实验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全面的科学教育。
只有通过实践,孩子才能真正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研究报告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
一、课题研究背景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研究性学习便是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激发其探索与创新的冲动和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发挥其探索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中,获取生动、活泼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中,一味地给下一代传授人类已经取得了的科学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化的技能,而舍弃了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失去了亲自探究和发现知识的锻炼机会,甚至有意无意地扼杀了人类所具有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于是,教育成为单纯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学习成为单纯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人们提到学习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创新的学习,反而感到陌生。
(一)该课题研究基于国际科学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日本宫城教育大学附属中学早在1998年4月就开始实施“课题研究学习”,规定设计“现实生活的环境”、“国际理解教育”、“信息”、“健康”四个领域,其中“现实生活的环境”是“课题研究学习”的主要领域。
美国的劳伦斯中学,从1985年开始一直为7年级的学生开设一门“自主研究”课程。
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从事某项课题研究。
研究要求学生必须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同类课题的研究在国内也正在兴起:如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小课题研究”、东北育才学校的“科学实验室”、上海市七宝中学的“开放性主题活动”和重庆第一中学的“科技活动”各有特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为我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但此类研究多在中学领域,小学阶段还缺乏实践研究。
小学生科学项目探究方案
小学生科学项目探究方案一、引言科学项目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篇文章将就小学生科学项目的探究方案进行介绍和讨论。
二、项目选择在选择科学项目时,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比如:为什么月亮会有不同的形状?为什么鸟儿能够飞翔?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实验项目,比如:如何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酸性或碱性?通过选择问题或实验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三、项目设计1.明确问题或目的:根据所选择的项目,明确探究的问题或目的是什么。
例如,如果选择了鸟儿飞翔的问题,问题可以是“为什么鸟儿能够飞翔?”目的可以是“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鸟儿飞翔的原理和机制”。
2.制定实验步骤:根据问题或目的,设计实验步骤。
以鸟儿飞翔为例,可以包括观察不同鸟类的翅膀形状、测量翅膀的面积和长度、观察不同鸟类的飞行高度等。
通过这些实验步骤,可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以鸟儿飞翔为例,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鸟类的翅膀形状、面积和长度的数据,得出鸟儿翅膀的形状和大小与飞翔能力之间的关系。
四、项目实施在实施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安全第一:确保实验过程和实验器材的安全;有可能存在危险的步骤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指导和监督。
2.引导学生:老师应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3.合作与分享: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组成小组一起探究,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互相学习和启发。
五、项目展示完成科学项目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展示,让学生通过展示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
通过项目展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六、总结小学生科学项目的探究方案设计是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科技活动课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
科技活动课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传统的科技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小学科技活动课中。
二、课题目的1. 探究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技活动课中的应用策略,提高科技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科技教育素养。
4. 推动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课题内容1.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原理及特点(1)探究式学习的定义: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理解、应用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2)探究式学习的特点: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实践性。
2. 小学科技活动课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视野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科技活动课中获得成功体验。
3.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技活动课中的应用案例(1)以“太阳能发电”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太阳能发电的原理、应用及前景。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初探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初探摘要:STEAM教育在美国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学者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随着对STEAM教育的深入了解,不难发现它的优势所在。
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开展STEAM教育,促进跨学科整合。
在实际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践行STEAM教育理念,与小学科学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这需要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们积极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STEAM教育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研究背景(一)STEAM教育理念的发展随着学科整合课程的兴起和推广,国人开始关注到美国的STEM教育。
说到STEM教育,要从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发表的《本科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算起,在这份文件中,它明确提出了“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集成”的纲领性建议,强调为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应该“使美国下一代成为世界科学和技术领导者”。
不仅如此,美国在往后的数年中,逐渐出台了多部关于发展STEM教育的政策法规。
在政策法规和政府资金的双管扶持下,美国的STEM教育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并逐步趋于平稳。
在STEM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阶段,STEAM教育开始被提出,最早提出STEAM教育的是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者格雷特·亚克门(Georgette Yakman)及其团队。
贾斯汀·布雷迪(Justin Brady)也认为,艺术是点燃创造力的火花,在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加入艺术的STEM 教育犹如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安迪·康纳(Andy Connor)也赞同在STEM教学中加入艺术的成分[1]。
我国的研究者们也结合具体国情积极发展STEAM教育,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教育路径。
2015 年 9月,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正式提出探索STEAM教育的教学模式[2]。
国家逐步重视STEAM 教育的发展,鼓励将STEAM教育理念与我国现有的课程相融合,助力我国新课程改革,从而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
小学科学教研计划 (2)3篇
小学科学教研计划 (2)小学科学教研计划 (2)精选3篇(一)教师:根据小学科学教研计划,我们将在本学年内按照学科教育要求,制定科学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兴趣;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科学常识与观察实验:-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事物和物体,让学生观察、提问和探索,从中学习科学知识。
- 安排观察实验和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探究与探索:- 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科学方法论。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总结规律和结论,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3. 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要点,组织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并进行概念解释、例题演练和应用训练。
-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讲解科学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科学实践活动:- 安排科学实践活动,如科学展示、科学项目设计和科学作品制作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 培养学生科学实践中的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1. 从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态度出发,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并以小组报告、口头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师参考书、教辅资料和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示范模型和实物展示;3. 图书馆、实验室等学校设施。
以上是小学科学教研计划的基本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通过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一、概念的界定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探究性科学教育有明确定义:“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同时也认为:学生探究就是要达成探究性科学教育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亲历这样的整个探究过程;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学生的探究活动以科学研究的内容为线索,探究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学生探究后的发现能够不断系统化和迁移,并最终能实现预期目的;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的新世纪,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国民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科学素养水平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党和政府确定的科教兴国和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战略、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摆在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来;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那样,基础教育的课程实施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在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1、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与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汇报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所以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把课标的理念贯彻到学科的教学实践,有助于丰富和充实科学探究理论的内涵,而且便于找到科学探究实施的方向和途径;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儿童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这一要求源于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内部动机;抓住学生的这个动机,科学地设计与实施科学探究活动,能诱发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3、科学课程自身不断完善的要求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课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现行科学课程设计了一个个精彩的活动案例,但并不是每一个设计对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都适用,而且涉及课外的设计比较少,所以,我们集中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结合本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地方资源,完善、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进而完善科学课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的具体体现;4、问题与现状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而探究式教学是科学课程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成功与否,决定于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了三年;学生对科学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有许多自己想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但我校班级人数较多,科学教师深感开展探究活动困难重重,一来实验材料多且不好准备,二来课堂教学的时间也不够;有的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教学能力不强;有的教师虽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规律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但教学中存在活动环节设计与实施流于形式,面面俱到,甚至在环节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探究活动效率低下,达不到科学课程教学目标;还有的教师机械地根据教学内容提供有限的实验器材,刻板地安排实验步骤,学生照着教师演示的方法做实验,按部就班,教师停留在对学生程式性方法的指导上,或一问一答式地双向交流信息,而忽视探究的过程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之,教师总是不知不觉地限止学生的思维,总要把一些“脱轨”的学生扳到有利于掌握课本知识的轨道上,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仍然较严重;学生探究科学和自主学习科学的主体性发挥不够,能力不强,更谈不上创新;鉴于种种现状,我们开展“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三、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探索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类型、条件及模式,改变教师以往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处理好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论的关系,使学生真正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目标为:1、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原来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转变到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上来;2、通过课例研究,探究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得出普遍规律;3、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帮助学生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四、研究内容所谓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是指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或提供各种条件,针对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或每一个具体的探究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研究、认识等各种探究活动,强调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创设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活动主动展开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课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活动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与实现课标要求的创新设计;教材为小学生提供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探究活动内容,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也是以教材内容为主的,所以教材中安排的活动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现在可供选择使用的科学教材有七、八种版本;有许多探究活动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有,但有所异同;我们教师可对教材进行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合理重组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探究的教材处理策略;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过程中,有时会有新的发现,生成新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可适时选择能实现课标要求的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并指导学生在课堂或课外进行研究;2学生从生活中提出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探究活动;科学课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学生在生活中会有许多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在自由研究的初始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催化剂”、“发酵粉”,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挖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多年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的潜在学习资源,鼓励孩子们尽其所言,互相启发,尽可能地提出各种各样感兴趣的问题;教学中要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有机会对生活、对自然进行观察、感悟、体验;要保持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维持他们好奇的天性;要积极鼓励他们做个有心人,经常记录和积累各种问题,学会思考和提问;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经验不丰富,思考欠周全和深入,难免有些问题太大,不便于研究;有些问题没有研究价值等,我们要研究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提出并选择合适的探究问题;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理论着作等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从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找到新的增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2、案例研究法;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选择课例,优化探究活动的设计,寻找环节教学规律,通过研究,修正和完善原有的理论假设,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多种操作样式;3、行动研究法;教师和专家共同合作,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科研应用价值;采用课堂观摩、专家指导、案例分析等手段积极探索“探究”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再加专题研究,科技活动,竞赛等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策略上争取专家指导,由全体科学教师共同参与,发挥群体合力,协力攻关,并讲究实效;六、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2、实施阶段a、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并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b、开展“问题的提出”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c、开展“制定计划”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d、开展“观察、实验与制作的方法研究”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e、根据研讨,在教学中具体实施并反思;f、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g、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h、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七、研究的成果形式1、研究报告;2、教师论文集;3、录像课;4、科学探究案例集和优秀教学设计集;5、学生科学小论文集观察日记,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奇思妙想等和科技作品展;二0一三年九月。
小学开展自然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小学开展自然科学实验活动方案自然科学实验活动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态度。
下面将提出一种小学开展自然科学实验活动的方案,以帮助学生进行有益的科学实践。
一、实验活动的目的与重要性自然科学实验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活动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学生佩戴必要的安全用具,并阐述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引导自主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引导他们自主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践和理论结合:在实验活动中,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实验结果,形成理论知识。
三、实验活动的内容选择根据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选择以下几个重要的实验活动内容进行开展:1. 物体的浮沉性质: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密度,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2. 气体的性质:通过收集和观察气体的变化,了解气体的特性和气体的成分。
3. 温度的影响: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物体的性质变化,如水的沸腾、融化等现象。
4. 光的传播和反射: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现象。
5. 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方式,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特点。
6. 植物的生长条件:通过培养植物,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了解植物的生长因素。
四、实验活动的具体步骤与教学方法1.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仪器,并进行一定数量的重复实验,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
3. 学生根据问题和假设,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4.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并形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活动的评价与反思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
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策划
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策划科学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策划方案。
一、活动目标科学实践活动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要确立明确的目标,以便于组织和评估活动。
二、活动主题在确定活动主题时,可以结合小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点,例如 "植物的生长过程"、 "材料的性质"、"环境保护"等。
主题应该既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又能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三、活动内容与步骤(1)前期准备: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安排好活动地点,确保安全和便利。
(2)探究实验: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供小学生探究,并设计适当的实验步骤。
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可以准备种子、花盆、土壤和水。
带领学生逐步进行实验,并引导他们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
(3)数据分析与归纳:帮助学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引导他们得出结论,并让他们注意到自己在实验中的失误和改进的空间。
(4)科学报告与分享:鼓励学生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撰写实验报告,并组织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与成果。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口头报告等形式进行。
四、活动评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后,必须评估学生的表现和收获。
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验报告、观察记录、口头表达等来进行评估。
评估过程应着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方面。
五、活动延伸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给予他们一定的延伸任务。
例如,让学生提出新的实验问题、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步骤,或者自由探索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知识。
六、小结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小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科学实践活动应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充分的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小学生科学实验活动计划
小学生科学实验活动计划科学实验活动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兴趣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能够巩固知识、培养实验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下面将为小学生设计一个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活动计划,既符合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知识、激发探索的兴趣。
一、引子实验的引子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对实验内容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引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讲解科学原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实验一:水的凝固点为了让小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点,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两杯水,一杯冷水,一杯温水。
让学生猜测哪杯水会更快凝固,在他们选定答案后,分别把两杯水放入冰箱,观察和比较凝固的时间。
三、实验二:溶解度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习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们可以选择几种常见的物质,例如盐、糖、小苏打等,将它们加入不同的杯子中的温水,观察物质是否完全溶解。
可以同时记录下每个杯子中的颜色变化和溶解情况,让学生发现物质的溶解度是可以因不同的温度而变化的。
四、实验三:光的折射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将一杯水斜放于桌上,然后把一根铅笔放入杯子里,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倾斜现象,学生们可以发现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不同传播规律,从而认识到光的折射。
五、实验四:氧气的存在为了让小学生认识氧气的存在和重要性,可以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一个蜡烛,点燃后用另一个玻璃杯扣在上面。
学生们会观察到蜡烛熄灭的现象,然后可以引导他们思考熄灭的原因以及氧气对于火的必要性。
六、实验五:简单电路通过这个实验,小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电路的构成和电流的流动。
学生们可以通过拼接导线、灯泡和电源(电池),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可以在实验中加入一点趣味性,例如让学生们根据指定的电线长度来竞赛完成电路搭建等。
七、实验六: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了让小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学生们可以选择两个相同的植物,将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一个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另一个放在昏暗的地方。
江苏省规划办立项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优化设计与实施研究*中期研究报告常州市金坛区朱林中心小学2019年12月5日一、我们的思考: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当下,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已进入常态发展期。
从“活动”角度来讲,儿童科学课程越来越注重探究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实施,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理念已获得较为普遍的认同;从“积极实施自主的探究学习”角度来讲,我们期望儿童科学学习的课堂是真实的自主探究的课堂,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需要对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加以优化;从“如何让教材更好的适应教学实际”角度来讲,需要对于课程资源之一,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的实施进行适应性的改造、创编和丰富;从“正确认识儿童探究体例”角度来讲,对于儿童探究活动,我们既需要在研究中整体把握儿童探究体例,又需要有重点的研究好整体中的部分。
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小学科学课程期待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优化研究,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将“教”皈依于“学”,让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者”,从而深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推动科学教育向纵深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优化设计研究》的基础之上,于2017年5月申报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优化设计与实施研究》,同年被确立为常州市精品课题培育对象,2018年,我们对课题方案进行了全面修改,7月被确定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
我们依据现行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内容,针对“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和探究技能”四个模块的要求和特点,确立相应的优化设计与实施的范式与方法,形成“优化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手册”,以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用,来促进科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
通过研究,发挥江苏省小学科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引领作用,联系各兄弟学校,形成区域性的紧密型研究群体。
*本项课题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立项编号:D/2018/02/208主持人:常州市金坛区朱林中心小学张俊;顾问:常州市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姚爱祥黄海燕;课题组主要成员:朱林小学罗健、建昌小学李赟、尧塘小学张若兰张懿、河滨小学徐秀斌、西城小学姚星、薛埠小学孙璐、段玉裁小学周文杰尹小燕课题网站:/zjgzs二、我们的定位:怎样规划好这项研究?(一)概念界定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用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小学科学探索活动策划
小学科学探索活动策划活动背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我们特策划一场小学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进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的互动,强化家校合作。
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9:00 - 下午4:00活动地点小学科学实验室活动对象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活动流程1. 开幕式(9:00 - 9:30)- 校领导致辞- 活动介绍- 学生代表发言2. 科学实验体验(9:30 - 11:30)-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每个实验结束后,学生需填写实验报告3. 科学讲座(11:30 - 12:00)- 邀请科学家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科学知识和研究经验- 学生可向讲座嘉宾提问,与嘉宾互动交流4. 午餐及休息(12:00 - 13:30)- 提供午餐和休息时间,学生可与家长、老师互动交流5. 科学创意展示(13:30 - 15:00)-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创意展示,包括科学实验、科普讲解、科学表演等- 评委对各组展示进行评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6. 闭幕式及颁奖仪式(15:00 - 15:30)- 公布获奖名单,颁发奖品和证书- 活动总结- 合影留念活动物资1. 实验室器材:试管、烧杯、显微镜、放大镜等。
2. 实验试剂:酸碱指示剂、无色酚酞、硫酸铜、食盐等。
3. 科普书籍:提供相关科普书籍供学生阅读。
4. 展示道具:展板、彩旗、音响设备等。
人员安排1. 主持人:1人2. 评委:3人(科学家、老师代表、家长代表)3. 实验指导老师:5人4. 工作人员:10人(负责活动现场布置、物资准备、秩序维护等)宣传推广1. 制作活动海报:在学校门口、教室等显眼位置张贴活动海报,吸引学生和家长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一、概念的界定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探究性科学教育有明确定义:“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
”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同时也认为:学生探究就是要达成探究性科学教育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亲历这样的整个探究过程。
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学生的探究活动以科学研究的内容为线索,探究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学生探究后的发现能够不断系统化和迁移,并最终能实现预期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的新世纪,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科技竞争、人才竞争。
国民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科学素养水平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党和政府确定的科教兴国和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战略、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摆在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来。
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那样,基础教育的课程实施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在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1、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与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汇报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所以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把课标的理念贯彻到学科的教学实践,有助于丰富和充实科学探究理论的内涵,而且便于找到科学探究实施的方向和途径。
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儿童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
这一要求源于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内部动机。
抓住学生的这个动机,科学地设计与实施科学探究活动,能诱发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科学课程自身不断完善的要求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
学习科学课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
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
现行科学课程设计了一个个精彩的活动案例,但并不是每一个设计对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都适用,而且涉及课外的设计比较少,所以,我们集中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结合本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地方资源,完善、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进而完善科学课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的具体体现。
4、问题与现状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而探究式教学是科学课程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成功与否,决定于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了三年。
学生对科学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有许多自己想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但我校班级人数较多,科学教师深感开展探究活动困难重重,一来实验材料多且不好准备,二来课堂教学的时间也不够。
有的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教学能力不强;有的教师虽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规律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但教学中存在活动环节设计与实施流于形式,面面俱到,甚至在环节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探究活动效率低下,达不到科学课程教学目标;还有的教师机械地根据教学内容提供有限的实验器材,刻板地安排实验步骤,学生照着教师演示的方法做实验,按部就班,教师停留在对学生程式性方法的指导上,或一问一答式地双向交流信息,而忽视探究的过程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之,教师总是不知不觉地限止学生的思维,总要把一些“脱轨”的学生扳到有利于掌握课本知识的轨道上,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仍然较严重。
学生探究科学和自主学习科学的主体性发挥不够,能力不强,更谈不上创新。
鉴于种种现状,我们开展“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三、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探索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类型、条件及模式,改变教师以往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处理好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论的关系,使学生真正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体目标为:1、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原来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转变到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上来。
2、通过课例研究,探究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得出普遍规律。
3、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4、帮助学生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
四、研究内容所谓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是指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或提供各种条件,针对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或每一个具体的探究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研究、认识等各种探究活动,强调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创设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活动主动展开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
学习科学课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
”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
探究活动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与实现课标要求的创新设计。
教材为小学生提供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探究活动内容,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也是以教材内容为主的,所以教材中安排的活动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
现在可供选择使用的科学教材有七、八种版本。
有许多探究活动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有,但有所异同。
我们教师可对教材进行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合理重组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探究的教材处理策略。
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过程中,有时会有新的发现,生成新的问题。
这时,我们就可适时选择能实现课标要求的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并指导学生在课堂或课外进行研究。
(2)学生从生活中提出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科学课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学生在生活中会有许多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在自由研究的初始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催化剂”、“发酵粉”,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挖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多年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的潜在学习资源,鼓励孩子们尽其所言,互相启发,尽可能地提出各种各样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中要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有机会对生活、对自然进行观察、感悟、体验;要保持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维持他们好奇的天性;要积极鼓励他们做个有心人,经常记录和积累各种问题,学会思考和提问。
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经验不丰富,思考欠周全和深入,难免有些问题太大,不便于研究;有些问题没有研究价值等,我们要研究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提出并选择合适的探究问题。
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理论着作等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
从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找到新的增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案例研究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选择课例,优化探究活动的设计,寻找环节教学规律,通过研究,修正和完善原有的理论假设,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多种操作样式。
3、行动研究法。
教师和专家共同合作,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科研应用价值。
采用课堂观摩、专家指导、案例分析等手段积极探索“探究”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再加专题研究,科技活动,竞赛等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策略上争取专家指导,由全体科学教师共同参与,发挥群体合力,协力攻关,并讲究实效。
六、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2、实施阶段a、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并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
b、开展“问题的提出”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
c、开展“制定计划”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
d、开展“观察、实验与制作的方法研究”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
e、根据研讨,在教学中具体实施并反思。
f、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g、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h、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
七、研究的成果形式1、研究报告。
2、教师论文集。
3、录像课。
4、科学探究案例集和优秀教学设计集。
5、学生科学小论文集(观察日记,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奇思妙想等)和科技作品展。
二0一三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