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简答论述答案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
个性是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
2. 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2.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其包括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不可分割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个过程。
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相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情绪的心境、激情、应激状态,以及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意志过程包括作出决定制定行动计划(或采取决定)阶段与执行计划(或采取行动)阶段。
3、简答人的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3、人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具有接受、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用。
神经元经过复杂连接而构成神经系统,其中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构成.实现着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联系。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构成的,脊髓是低级中枢部位,脑是高级部位。
脑又分小脑、脑干和大脑。
小脑主要协调骨伤肌肉的活动,保持身体平衡;脑干主要起传递信息、觉醒和无条件反射的中枢;大脑两半球和大脑皮层是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高级心理活动的中枢部位。
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四个叶区,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
4、.试述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
心理学基础题库简答论述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P3-4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其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
心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2.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P10-12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的行为、更渴望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一)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行为)(二)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解释行为)(三)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预测行为)(四)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控制行为)(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P14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53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二是人的需要都有层次轻重,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会出现.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你的意志品质怎样,举例分析。
(一)自觉性自觉性是指一个人能自觉地确立意志行动的目的,并能清楚地、深刻地认识到该目的及其正确性和重要性,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以服从相应的目的的意志品质。
(二)果断性果断性是指能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意志品质。
果断性的人能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法和计划,虽然也有内心冲突,但在动机冲突时,没有多余的疑虑。
在需要行动时能当机立断,但在不需要立即行动时或者是情况有所变化时,有能立即停止或改变已经执行的决定。
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心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P4)2.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P16)3.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
(P18)4.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者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大声的说出头脑内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进行分析。
(P12)(第二章)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P22)2.注意:注意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P24)3.催眠: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P37)4.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P37)5.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P29)6.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P28)(第三章)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P60)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P45)3.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P72)4.感觉适应:适应指的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2006-10名词解释1、组织者:指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资料。
2、技能:是通过练习儿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高水平的技能则需较丰富的知识经验,而且具有自动化水平。
这种技能水平也称之为熟练技巧。
3、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人意的)实质性的(非字面的)练习过程。
即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4、上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
5、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
它的具体可操作性还表现在:对教学系统的各方面的分析与设计都明确提出理论依据和方法,供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选用。
简答题一、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1、价值性标准。
是指目标对于需要满足的意义,地位目标对于高位目标的意义,价值分为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
2、可能性标准。
即可能达到、可能实现。
3、低耗性标准。
4、丰富性标准。
即内容丰富的,能带来更多好处的。
5、就高性标准。
由于大小目标的地位不同,一般的趋向是地位目标决定于高位目标。
二、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1、知识,指再认与回忆的能力,具体的教学中记忆特殊与一般知识即处理知识的方法与手段。
2、理解,包括转换(翻译)、解释和推断三个子项。
3、应用,把复杂情境中使用抽象观念、原理、法则、理论、概念和方法的能力4、分析,包括要素关系与组织原则的分析,培养学生将整体分解成各种因素的能力5、综合6、评价,包括依据内在标准和依据外在标准评价,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质量作出判断的能力。
三、应该如何理解学习现象1、四、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的认识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
认知心理学 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doc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1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一减法反应时实验;一相加因素法;一开窗实验;一出声思考;一计算机模拟2.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是什么?_、冯特等人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用内省法二、华生代表的行为主义失败三' 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的兴起3.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外部原因是什么?_、心理语言学二、第二、三论的影响三、计算机科学四、社会发展的需要4.用实验说明知觉过程中的自上而下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指在知觉中,个体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概念来加工当前的刺激信息刺激材料刺激材料:为一些句子,如: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为要识别的靶子词,在这之前的字词即为上下文。
刺激材料类型:无上下文disorder4 字上下文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8 字上下文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结果表明:有上下文靶子词的正确识别率均高于无上下文的(甚至没有靶子词时,在有上下文的条件下,被试还可以正确猜出一些靶子词)o 结论:字词识别既依赖于自上而下加工5.用实验说明知觉过程中存在整体优先。
整体加工和局部特征,前者可看作整体,后者可看作部分。
例如,一个大的字母"H”可由一些小的字母"S"构成。
这样,大的字母"H”就是整体或总体特征,小的字母"S"就是部分或局部特征。
实验采用S troop 作业的一种变式-视听干涉。
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持续80ms ,在视觉刺激开始呈现后40ms ,被试通过耳机可以听到H 或S 的读音,按键作出相应的反应,记录其反应时。
被试要始终注视视觉刺激,视听两种刺激的作用有40ms的重叠。
(1 )一致:被试听到的和看到的字母相同;(2 )无关:被试听到某个字母,但看到的是长方形;(3 )冲突:被试听到的是一个字母,而看到的是另一个字母。
1心理治疗_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心理治疗简答题论述题整理1. 简述心理治疗的原则。
1P3答:1. 保密原则;是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是治疗师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2. 主体原则;保证治疗效果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3. 转介原则;转介体现了治疗师对来访者利益和治疗本质的深刻认识。
4. 时间限定原则;一般来讲,一次治疗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
5. 态度中立原则;中立的态度有助于治疗师客观地分析和判断来访者的问题,对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6.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预防相结合的原则;2. 在心理治疗实务中,治疗师应遵守的伦理道德标准有哪些?1P10答:1. 保证自己具备合格、过硬的治疗技能和专业素养;2. 治疗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专业素养,并不断培养自己的伦理判断能力;3. 不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领域工作;4. 尊重来访者的自主权;5. 公正的对待所有的来访者;6. 保证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免受伤害;7. 诚实地向来访者做出承诺;8. 避免与来访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关系;1. 简述自由联想技术的具体做法。
2P19答:1. 让来访者在一个比较安静与光线适当的房间内,躺在沙发上随意进行联想。
治疗师则坐在来访者身后,倾听他的讲话。
事前要让来访者打消一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治疗师保证谈话内容保密。
鼓励来访者按照原始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怕难为情或怕人们感到荒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改。
因为越是荒唐或不好意思讲出来的东西,即可能最有意义并对治疗方面价值最大。
2. 在进行自由联想时要以来访者为主,治疗师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
当然在必要时,治疗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
一般来说,治疗师往往鼓励来访者回忆从童年起所遭遇到的一切经历或精神创伤与挫折,从中发现那些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
自由联想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来访者压抑在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或矛盾冲突,并把他们带到意识领域,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并重新建立现实性的健康心理。
3. 自由联想法的疗程颇长,一般要进行几十次,持续时间约几个月或半年以上,每周1-2次,不能只进行几次就完全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心理学研究方法简答题论述题答案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自然观察答:自然观察是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研究类型,它通过对自然发生的活动的系统观察或调查,分析和研究有关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2、系统取样法答:系统取样法是从总体中取一随机起点,从该起点开始选取每K项元素(个体或分数等),直至取满所需要的样本量。
3、问卷法答: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
4、反转型设计答:反转线设计基本思路是:先取得被试行为的基线值;然后引入自变量,并观察被试的行为变化;最后,把实验条件反转到原来基线状态,再一次测量行为。
5、测量的信度答:测量信度是指测量结果反映出系统变异的程度。
6、理论边界答:所谓理论边界,是指理论所说明的函数关系能够成立的前后关系与情境(被试类型与情境特征等),即说明理论的普遍化程度。
7、推论法答:推论法是指从结果统计证据,作出逻辑推论,即从已知的事实,推出未知的原理。
8、社会测量答:社会测量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团体内(特别是小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
9、构思效度答:研究的构思效度涉及到研究方案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的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10、控制论答:维纳所创立的控制论,是研究生物、机器、社会中通讯和控制的共同规律的理论,是一门新的横向科学,对于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1、正交性答:正交性是指完全没有联系,从一个变量无法了解另一个变量的线索。
二、简答题:1、简述统计结论效度的定义和条件。
答:定义:统计结论效度是有关决定实验处理效应的数据分析程序的效度检验,它并不涉及系统性偏向的来源问题,而是研究误差变异源和如何适当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问题。
条件:一是数据的质量,数据分析程序的效度是以数据的质量作为基础的,包括数据的量表特征、数据分布、信度和效度等;二是统计检验的假设,数据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统计方法,都有其明确统计检验假设,一项研究中的统计检验假设不明或者被违犯,就会显著降低统计结论效度。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36、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意义学习?第一,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即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
第二,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学生在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没有超越其认识的可能性或水平。
第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即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帮助其理解新观念的适当的知识经验,以便能和新知识进行联系。
37、教学中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8、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哪些?(1)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2)微型教学训练;(3)教学决策训练;(4)校本培训;(5)反思教学经验;(6)教师参与研究。
39、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学习动机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
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
但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过分强烈的动机会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40、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1)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41、提高学生学习策略训练的效率应遵循哪些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42、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要点: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1)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心理学简答题答案(部分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答案(部分论述题)书上的简答1画图说明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上、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他们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人个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人格又影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
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2简述知觉及其特性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1)知觉的选择性。
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理解和领会。
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
3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认知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习也称知觉学习,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别人的动作示范,或借助标志每个局部动作的外部线索,试图“理解”任务及其要求,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动作凡是的表象,并在活动中进行调节和控制。
(2)掌握局部动作阶段。
动作技能的形成必须首先掌握构成技能的各个局部动作。
(3)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在前一阶段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局部动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
(4)动作修条完善化阶段。
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一连串的动作系列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
各个动作相互协调。
4简述能力发展的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有高低的差异。
但就全人类来说,能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8.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9.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0.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1.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2.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3.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4.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5.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6.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通过观察他人(范(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心理治疗简答题、论述题及详细答案
心理治疗简答题、论述题及详细答案【简答题】一、试述心理治疗的定义。
答: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的人际互动(interaction)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或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治疗师通过言语、表情、行为举止及特意安排的情境,可以使病人或来自普通人群的“咨客”(client)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二、按治疗对象常将心理治疗分为哪几类?答:按治疗对象常将心理治疗分为以下几类:1.个别治疗(individual therapy):以单独的患者或咨客为对象的心理治疗。
多数治疗或咨询采取治疗师与求助者进行一对一访谈的形式。
2.夫妻治疗(couple therapy)或婚姻治疗(marital therapy):以配偶双方为单位的治疗。
可以视为家庭治疗的一种形式。
重点处理影响婚姻质量,引起心理痛苦的各种问题,如夫妻关系、性问题。
3.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以家庭为单位的治疗。
核心家庭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系统,其中发生频繁而紧密的人际互动,与个体的精神卫生状态密切相关。
所以,该类治疗多以核心家庭为干预目标。
必要时,家庭治疗师还邀请核心家庭之外的大家庭成员参加治疗,甚至会涉及到家庭外的社会大系统的人员如教师、朋友等。
4.集体治疗(group therapy):以多名有相似问题,或对某一疗法有共同适应证的不同疾病的患者为单位的治疗。
按照系统论“总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论点,集体治疗不是个别治疗的简单相加,而是与家庭治疗一样,重视群体成员构成人际系统后产生的“群体心理动力学”现象,利用人际互动来消除病态,促进健康。
三、按心理学派常将心理治疗分为哪几类?答:按心理学派常将心理治疗分为以下几类:1.精神分析治疗(psychoanalytic therapy)及心理动力性治疗(psychodynamic therapy):其特征是对于人的潜意识和人格发展,提出了内容十分丰富、复杂的一套心理动力学学说。
《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潮安县教师竞争上岗考试资料)第一章绪论二、简答题1、简述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试析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其内容?答1)、普通心理学它既概括各分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成为各分支心理学,理论基础。
2)、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老年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3)、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活动往期产生、变化规律。
4)、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变化规律。
5)、认识心理学研究人的认识过程。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发展趋势?答1)、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或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的结合使用;2)、重视使用量表和仪器的定量研究,又重视使用理论分析和思维方式的定性研究;3)、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指导心理学的研究;4)、概率论和模糊数学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中;5)、电子计算机技术也为心理学工作者所普遍应用。
三、问答题1、高师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学心理学?答:高师学生是未来的中学教师,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因此,学习中学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中学教育与教学的心理问题能力,对于每个高师生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就必须了解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不同特点,根据这些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实行因材施教,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其个性方面存在的缺点。
(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认识过程的规律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知识,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迅速地牢固地掌握各种科学知识技能,并发展学生的智力。
(3)为了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掌握心理和学习心理的有关知识,才能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为了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中学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学好中学心理学。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
论述题题库试卷一简答题1.简述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2。
简述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教师掌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教育、教学及自身的发展。
心理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1)教师通过掌握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能自觉地实施有效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才能够使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能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心理保健、预防某些心理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某些不健康心理进行及时指导与纠正,使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3)教师掌握心理学原理,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2。
结合实际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2)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3)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4)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5)联系实际。
试卷二简答题1。
简要说明注意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意识倾向特征,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对象。
(2)特点:①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3)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2.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
简答题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关系.答:(一)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1.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2.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2.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征及具体表现.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
有如下表现特点: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3.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五、观察方法的形成4.简述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1、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的恒常性.2、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
3、1岁多的孩子,常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
4、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的概括性过渡.5.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应用的感知觉规律及涵义。
一、适应现象1.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2.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二、对比现象1.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2.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
教育心理学简答及论述
第一章一、学生的学习的特殊性有哪些?答:1、学生的学习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同,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4、学生的学习具有多重目的性。
二、加涅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哪五类?答:1、智慧技能学习;2、认知策略学习;3、言语信息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学习.三、按学习性质分类,加涅把学习分成哪些类型?答: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四、按学习方式分类,奥苏贝尔从两个独立的维度把学习分为哪些类型?答:奥苏贝尔按学生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按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五、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哪些类型?答:潘菽把学习分为四类:知识的学习;运动和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冯忠良等人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六、简述桑代克的学习定律.答:桑代克提出了著名的学习定律以解释联结形成的规律。
这些定律分别是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
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因不断使用而得到增强,因练习的中断或不练习而削弱。
效果律是指针对刺激的反应受到奖赏而使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得到增强,因受到惩罚而使这一联结削弱。
准备律是指有机体准备作出反应时,让其作出反应会使其产生满意的结果,不让其作出反应会产生不满意的结果,当有机体不准备作出反应时,强迫其作出反应也会产生不满意的结果.七、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包含哪四个子过程:答: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八、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影响因素方面有许多创新性的见解,对于我们研究学习有重要的启示。
1、榜样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个体向所观察情境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称为模仿,模仿的对象称为榜样.班杜拉认为i,模仿有四种不同的方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和抽象模仿。
必考教育学心理学简答论述及答案
教师招聘经典简答论述题1.简述教案的内容。
2.你如何理解教学要面向全体?3.简述教师如何树立威信。
4.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策略有哪些?1.教案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
2.(1)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指教学不仅要面向好学生,也要面向差学生。
对待学生应当一视同仁;(2)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因材施教。
3.(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4.(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1.这堂课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一些理念: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反映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老师及时地化解矛盾,转变教学策略,科学而恰当地引导学生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老师将科学课上成一场生动有趣的爱心教育课,取得了比上科学课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书育人,陶冶学生心灵的教育目的。
1.试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2.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教师应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
1.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包括:(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2.(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心理治疗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心理治疗简答题论述题整理1. 简述心理治疗的原则。
1P3答:1•保密原则;是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是治疗师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2. 主体原则;保证治疗效果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3. 转介原则;转介体现了治疗师对来访者利益和治疗本质的深刻认识。
4. 时间限定原则;一般来讲,一次治疗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
5. 态度中立原则;中立的态度有助于治疗师客观地分析和判断来访者的问题,对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6.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预防相结合的原则;2. 在心理治疗实务中,治疗师应遵守的伦理道德标准有哪些?1P10答:1.保证自己具备合格、过硬的治疗技能和专业素养;2. 治疗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专业素养,并不断培养自己的伦理判断能力;不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领域工作;1. 简述自由联想技术的具体做法。
2P19答:1.让来访者在一个比较安静与光线适当的房间内,躺在沙发上随意进行联想。
3.自由联想法的疗程颇长,一般要进行几十次,持续时间约几个月或半年以上, 每周1 - 2次,不能只进行几次就完全解决问题。
因此事先应向来访者说明这点而取得较好的合作。
在治疗过程中,也可以发生阻抗、移情或反复的现象。
2. 简述精神分析治疗中对阻抗的分析过程。
2P22 答:1.阻抗:意味着对抗,阻抗是对分析进展、治疗师和分析性方法及过程起反作用的反向力量,即阻碍来访者的自由联想、妨碍来访者试图回忆和达到对顿悟的理解领会、针对来访者的合理化自我及想改变的愿望起反作用的力量。
2. 阻抗的分类:分为自我协调性阻抗和自我不协调性阻抗。
3. 阻抗的临床表现:阻抗可以各种微妙和复杂的形式发生。
可以表现为:来访者沉默;来访者总在谈论琐事;谈话中会回避特定的主题;谈话形式一成不变;迟到、失约、忘记付费;梦的缺失;厌烦情绪;付诸行动等。
4. 对阻抗的分析和处理:仁对阻抗的分析首先应该识别出阻抗:2.. 认识到阻抗接着就应该展示阻抗:3.. 想办法澄清阻抗:4.. 认识、展示和澄清阻抗的目的最终是解释阻抗。
心理学答辩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答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行为和心理过程B. 社会现象C. 物理现象D. 生物现象答案:A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一部分是潜意识的核心?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A3. 以下哪个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自我报告B. 行为观察C. 实验设计D. 神经影像技术答案:C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下哪项需求位于最底层?A. 安全需求B. 自我实现需求C. 社交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D5.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卡尔·罗杰斯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莱昂·费斯汀格D. 弗洛伊德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领域。
答案: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领域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内在激励、同理心和社会技巧。
2. 描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答案: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特点包括强调可观察的行为、反对内省法、认为行为是通过条件反射学习得到的、以及环境对行为有决定性影响。
三、论述题1. 论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这一理论强调了早期经历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并对现代心理学的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心理治疗、教育和儿童发展研究。
2. 论述认知失调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指出当个体的行为与其信念或态度不一致时,会产生心理不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通过改变信念、减少行为的重要性或增加一致性行为来减少这种不适。
例如,吸烟者可能会低估吸烟的危害以减少认知失调。
结束语:通过本次答辩试题的作答,考生不仅能够展示对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深入理解心理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在心理学的学习道路上不断进步,为人类心理的探索和理解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答案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答案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在口唇期,婴儿通过口腔获得满足感;肛门期则与控制排泄有关;性器期是性别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潜伏期是性发展相对静止的阶段;生殖期则是性成熟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时期。
2.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3.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给出一个例子。
认知失调是指当个人的行为与他们的信念或态度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例如,一个人坚信吸烟有害健康,但自己却吸烟,这时他可能会感到心理上的不适,并可能通过改变信念(认为吸烟没那么有害)或行为(戒烟)来减少这种不适。
4. 简述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领域。
情绪智力包括五个主要领域: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内在激励、同理心和社交技巧。
自我意识涉及对自身情绪的认识;自我调节是管理情绪的能力;内在激励是指以积极情绪驱动个人行为;同理心是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感受;社交技巧涉及在社交互动中有效运用情绪的能力。
5. 描述正念冥想的基本原理。
正念冥想是一种训练注意力和意识的方法,目的是在当下时刻保持清醒和非评判性的态度。
通过专注于呼吸、身体感觉或周围环境,练习者学会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情绪,而不是被它们所牵引。
这种练习有助于减少压力、提高专注力和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结束语:以上是对心理学考试中简答题部分的一些典型答案。
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简答题
1.简述对习得无助的教育措施
(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
(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4)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2.体育团体凝聚力的特征
(1)多维性(2)动态性(3)目的性(4)情感性
3.简述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反应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否认。
第二阶段是愤怒。
第三阶段是许愿。
第四阶段是抑郁。
第五阶段是承认
4.简述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门学科的异同
异: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门学科分别对应于不同研究领域,其研究目标、对象和侧重点不同。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3.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4.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三门学科的共同点:1 研究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2 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3 研究方法相同
5.简述运动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的关系
(1)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的关系呈倒U型,即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唤醒水平不利于操作,只有中等水平的唤醒有助于操作(2)完成简单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高位置;任务复杂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低的位置。
6.简述运动情绪调节的方法
(一)认知训练法(二)模拟训练法(三)表象重现法(四)表情调节法
(五)活动调节法(六)呼吸调节法
7.简述攻击性行为概念的基本特征
(一)它是有目的的行为;(二)攻击性行为包括言语活动和身体行动;(三)攻击性以外显行为为标志;(四)攻击总是指向有生命的对象;(五)攻击性行为既可以指向他人,也可以指向自己。
8.小学生的同伴交往的基本特点
(1) 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3) 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它儿童的活动;
(4) 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9.简述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1)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之间存在的是相关关系,但不能被看作因果关系。
(2)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在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
(3). 不同的锻炼项目、运动负荷及坚持年限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
(4)育活动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
(5)体育活动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
10 简述体育团体凝聚力的特征
(1).多维性(2).动态性(3).目的性(4).情感性
11.简述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角色(2)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4)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五、论述题
1.试述降低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1)为年轻的运动员提供非攻击性的角色榜(2)运动员必须形成自我控制的策略
(3)教练员的教练计划中,要强调必须消除攻击性行为, 并教会运动员控制攻击性行为的策(4)消除在比赛场上可能激起敌意性攻击的外部刺激(5)应当鼓励那些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承受得了惩罚性的打击或不予报复而继续参加比赛的运动员(6)应当鼓励教练和有关人员参加如何处理和应对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职后培训(7)教练员与运动员要学会尊重对手
2.试述心理技能训练概念、方法、类型、意义和作用
(1)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2)类型
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可分为:
行为干预方法(如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等)与认知干预方法(如表象训练、认知训练等)
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可将心理技能训练分为一般心理技能训练和专项心理技能训练
根据心理技能实施的复杂程度,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又可以分为单一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如渐进放松训练法、生物反馈法)和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如系统脱敏训练、应激接种训练等)
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可以分为长期心理技能训练(也称训练期心理技能训练,即运动员在整个训练和比赛周期的每次训练中都要进行的心理技能训练)和短期心理技能训练(也称赛期心理技能训练,即针对既定的比赛任务进行的心理技能训练)
(3)心理技能训练的意义
1.心理技能训练是竞技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心理技能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建设之一
(4)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
2.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
3.有利于掌握和改进
动作技能
4. 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
3.试述初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
初中生异常心理的主要表现有一下五种:(一)逆反心理;(二)蔑视纪律和规范:(三)反社会人格(四)人际关系困难(五)早恋
防治措施:首先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断绝不良的人际交往;
其次要加强他们的文化学习,养成良好的品德;
另外,学校、社会、家庭要积极配合,共同关心和帮助他们;尤其是教师的热情、主动的关心和帮助;对青少年早恋问题要特别注重教育的方法,避免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逆反心理
4.试述体育运动中目标设置的原则与作用
一、原则:1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 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
3 设置既有挑战性但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
4 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
5 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
6 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
7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二、目标设置的作用:1.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到体育活动任务上。
2.能够激发学生的努力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
3.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
4.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地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