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19.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科目二《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公共政策分析》,厦门大学出版社,主编:吴立明;副主编:傅慧芳二、课程纲要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概说一、知识点1.公共政策的界定2.公共政策分析的历史沿革3.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二、考点1.公共政策的界定(1)公共政策的内涵(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3)公共政策的类型2.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3.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1)政策分析的定义(2)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3)政策分析的基本类型(4)研究政策分析的现实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一、知识点1. 模型及分辨模型的有效性2. 政治学的研究途径3. 经济学的研究途径二、考点1.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2. 政治学的研究途径(1)教材中涉及到的各模型主要代表人物(2)系统模型、过程模型、团体理论、精英理论、制度理论、渐进主义等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本学科的影响。
3. 经济学的研究途径(1)教材中涉及到的各模型主要代表人物(2)传统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公共选择理论、取舍理论、福利经济学模型、新制度主义等的主要观点及简要评述。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一、知识点1. 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2. 政策系统的划分3. 政策系统的运行二、考点1. 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1)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的含义。
(2)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3)政策主体的分类,主要掌握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的分类(4)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职权(5)政策客体的立体运行层面(6)政策环境的构成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7)政策环境的特点2. 构成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含义及其内容,尤其是它们的作用。
3. 公共政策运行过程的特点第四章公共政策制定一、知识点1.政策问题2.政策议程3.政策方案规划4.政策方案合法化二、考点1.政策问题(1)政策问题的概念、种类、特征(2)美国学者帕顿和沙维奇提出的对政策问题界定过程(3)政策问题认定的分析方法2.政策议程(1)政策议程、公众议程、政府议程的涵义(2)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3)建立政策议程的策略3.政策方案规划(1)政策方案规划的概念(2)政策方案规划的特征、原则、程序(3)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4)政策方案设计的环节(5)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包括的几方面内容(6)政策方案抉择的要求与标准。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
第五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一、政策执行的理论1、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2、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3、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即(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4、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5、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6、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7、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
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二、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1、浴盆模型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
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
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三个阶段:(1)早期失效;(2)偶然失效;(3)耗损失效。
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
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实践证明,“浴盆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它提醒人们,在政策早期失效时,不要为早期失效率一时较大的现象所迷惑,而应着重于失效的质的分析。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是国家权力运行的具体体现,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式。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府与社会相互作用和互动的重要载体。
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考虑社会实际情况和民众的需求,制定出具有实际效果的方案,并通过有效的执行手段和措施来实现政策目标。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政策研究、政策规划、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这四个环节。
在政策研究阶段,政府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掌握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比较分析等方式制定出可行的政策方案。
在政策规划阶段,政府需要把政策方案转化为实际可行的行动计划,并进一步明确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并进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在政策实施阶段,政府需要负责监督和管理政策实施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确保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便调整和改进政策。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通常包括政策发布、政策解释、政策实施和政策监督四个环节。
在政策发布阶段,政府需要将政策正式发布,明确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并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政策内容。
在政策解释阶段,政府需要对政策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和政策目标。
在政策实施阶段,政府需要落实政策措施,管理政策实施的各个环节,并通过相关的措施和手段确保政策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在政策监督阶段,政府需要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估和改进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是衡量政策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
政府需要根据相关指标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并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在政策调整阶段,政府需要对已实施的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政策措施,以便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第五章 公共政策
•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 (一)公共政策的制定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分析问 题,提出方案;评估方案,方案选优的过程。制定公共政 策必须依照规范的程序,以防止少数人草率行事、滥用职 权。制定公共政策的程序有: 1、政策问题的产生与认定 社会问题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实际状态与社会 期望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当政府决策者意识到某个社会 问题的存在,并准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时, 社会问题就变成了政策问题。 一般来说,成为公共政策问题必须有以下特点: 第一,问题是公众问题,问题的解决会产生普遍性效 果; 第二,问题是大多数人意识到的,并与大多数人的利 益有关系的; 第三,问题是决策机关认识到的,并认为是有必要采 取行动加以解决的。
•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是统治集团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这种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 从政治性看,现代世界各国的政治基本上都是政党政 治,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政党政府。公共政策必然服从并服 务于政治系统的意志、利益和目标。体现着明显的政治性 特征。 从公共性看,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必须从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制定行为准则,所以, 又体现着明显的公共性特征。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 一的一面。当政治系统中占统治地位的集团的利益与社会 公众的利益一致时,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就能很好地结 合在一起;当统治集团的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不一致、 甚至发生冲突时,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就会发生矛盾。
•
4、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在人类社会中,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 政治地位、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文化水 平的差别,造成了不同社会成员具有不同 的利益需求。而社会的实际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这就造成利 益分配上的冲突。为减轻这种冲突,化解 这种矛盾,就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通 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公平分 配社会资源。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一、名解:第一章: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第二章: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因为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并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政策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准公共政策主体:政府主体以外的公共政策主体统称为准公共政策主体,即“社会中那些为追求公共利益与服务的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之为第三部门,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等社会组织和社会主体。
准政策主体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仅处于从属性和辅助性的地位。
3、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公众(公民或选民)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力量也比较分散,但却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公众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4、政策主体能力的含义与内容: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
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二)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三)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五)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综合能力。
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及综合能力也是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1、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在组织中,决策权力的基础主要是正式的职权和非正式权力或二者的结合。
2、公共决策体制,是指担负着公共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第四章:1、决策方案的评估就是对已经设计出并且被列为选择对象的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进行深人的讨论研究和分析,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评估,为选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知识点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一节政策问题的概念、属性与分类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的含义某个群体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超出了个人的范围而呈现出集体性或社会性。
如社会上在一定时期很多人失业,造成国家或某一地区失业率的提高,那么它就转变成了公共问题或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
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在各个角度感觉到问题的存在);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及区别:①问题是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②公共问题范围最宽,包括社会问题;③公共政策问题是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公共行动以期解决的问题。
二、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作为论述题考过,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并能展开)(一)关联性与公共性。
(二)客观性与主观性。
(三)历史性与动态性。
三、政策问题的分类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结构优良、结构适中、结构不良。
根据政策问题发生领域的不同: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
从作用范围看:国际问题、全国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地方性问题。
第二节公共问题的提出学者琼斯和马休斯从政府和私人两种主体出发,将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状况区分为四类:私人主动、政府有限介入,政府主动、私人有限介入,两者都主动,两者都不主动。
第五章-公共政策合法化
25
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各级政府的 基本的组织原则,它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高度统 一,是高度民主的基础上的高度集中。中国共产 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坚 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这是制定出正确政策 的组织保证。 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 面,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 结合。
15
政策合法化实例
国家改 革与发 展委员 会制定 计划方 案
国 务 院 审 定
全 国 人 大 审 议
国务院提出议案 人大将其列入议程 交付代表审议 确定方案
全 国 人 大 表 决
表决 通过 批准 公布
16
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政策合法化过程是与政策决策的领导体制紧 密相联的。领导体制的不同往往导致合法化过程 的不同。 首长制: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其他 成员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美国总统制就是 一种典型的首长制。一次,林肯召集七位部长讨 论问题,七位部长均反对林肯的意见,而林肯最 后宣布说:“七人反对,一人赞成,赞成者胜 利”。 委员会制:最高决策由委员会成员共同执掌,各 成员权力平等,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瑞士)
公共政策合法化
■政策合法化的概念与作用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及权限 ■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政策法律化
一、政策合法化的概念与作用
1.“合法性”与“合法化”概念 “合法性”表明某一事物具有被承认、被认 可、被接受的基础,至于具体的基础是什 么(如某种习惯、某条法律、某种主张、 某一权威),则要看实际情境而定
2
“合法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法性概念被用于讨论社会的秩 序、规范,或规范系统; 狭义的合法性概念被用于理解国家的统 治类型或政治秩序。
公共管理学第五章 公共政策_OK
5.思想库
思想库在公共决策中的主要作用是: 第一,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谋机构。 第二,提供学术思想,充当认识机构。 第三,提供政策结果信息,充当评估机构,即注重评估 政府的各种政策和计划,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社会医师”作 用。 第四,向政府机构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 备机构。 第五,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
2005年11月14日早晨5时40分,沁源县第二中学组 织全校初二、初三13个班的900多名学生来到汾屯公路 上跑操,学生们跑到汾屯公路118公里+206米处,在公 路上调头返回。前面12个班都调头返回去了,尾随其后 的初三121班转弯时,一辆车号为晋D13513的东风带挂 大货车突然碾压过来,在一片惊呼和惨叫声中,学生们 纷纷倒地。东风带挂车“扫”倒一大片学生后,撞断路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去影响或 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这些途径主要有:一是以 国家主人或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直接行使权 利;二是利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去参与公 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三是使用各种威胁性的方式去反对某 些政策,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些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 的要求,追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四是通过参加利益 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 的方式去影响政府决策;五是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 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等。
一、公共政策主体 二、公共政策过程
12
一、公共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 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立法机关、行政 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 传媒和公民(选民)等。
13
5 公共政策执行
• 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由于考虑到政策调整的成本、目标 群体的顺应程度、机构的应变与生存能力等多种因素, 政策制定者有时希望用较为模糊的政策语言来表述政策 目标和政策内容,认为这能有效延长政策本身的寿命。 但这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语言,往往会给政策对象界 定带来麻烦。 • 由于某些政策对适用范围没有做出规定,或者仅仅做了 模糊性、隐含性的规定,使政策执行主体拥有较大的自 由裁量权或者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执行失效与对象 错位。
当代中国的政策执行研究
• 20世纪90年代逐渐开始,其推动力量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实, 经济发展伴随着权力的下放,使得政策执行问题日益突出,中 国的学者开始认识到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的重要性“政 策执行是政策生命过程最重要的环节”。 • 1992年有张金马主编的《政策科学导论》出版,初步系统的介 绍了公共政策研究,其中有专门章节介绍公共政策执行,构建 出了政策执行系统的雏形。 • 1998年陈振明主编的《政策科学》发行,相对来说更加系统的 介绍了政策执行,特别是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总结。 • 2005年金太军、钱再见等著的《公共政策执行梗阻与消解》出 版,外加上丁煌等学者的研究,当代中国政策执行研究开始由 介绍政策执行系统向细致地研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的方面 发展。
2.公共政策执行的特征
1)对象的适用性
所谓对象的适用性,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定的政策 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任何政策都必须明确其适用范围。 所谓政策对象就是政策作用和影响的对象,它涉及到一 定的人和事。狭义的政策对象只指政策直接作用和影响 的对象;而广义的政策对象除了直接政策对象外,还包 括与政策执行效果有关联的间接政策对象。在执行政策 的过程中,执行者不仅要针对政策的直接对象落实政策, 而且还应该做好政策的间接对象的工作,以有利于政策 的有效执行。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_公共政策的监控
二、政策监控机构的构成
(一)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立法机关政策监控的活动及其方式主要表现为:
1、依靠法律监控公共政策。 2、听取和审议预算、决策、立项等,对公共
政策的内容、规模、方向等加以监控。
3、通过人事任免来影响和监控公共政策。 4、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监控。 5、通过视察、检查和组成针对特定问题的调
(四)政党系统对政策的监控。
1、将自己的成员选入立法机关,通过影响立法 来监控公共政策的制定。
2、通过将自己的成员列入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各 部门以影响政策的监控。
3、执政党可以动用从党纪到国法的各种形式对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进行监控。
(五)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游说活动是各种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影响
决策的主要方式。游说方式主要有四种: (1)接近。 (2)信息。 (3)基层动员。 (4)提供竞选支持。 (六)公众对政策的监控。
的更新。
三、政策监控的作用
政策监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三)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四)促使政策终结。
第二节 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分析
西方政策监控机制的特点: (一)政策监控的基本依据——分权与制衡
原则。 (二பைடு நூலகம்司法审查对公共政策的有效监控。 (三)中央政府权力的扩展与政策监控手段
查委员会而对各部门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进 行监督。
(二)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1、裁定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与原则是否合法。 2、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法。 3、监督政策的执行是否合法。
(三)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1、行政管理机关的监控。 (1)中央政府对所属部门及地方政府的监控。 (2)综合部门的政策监控。 (3)主管部门对下级业务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2、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监控,即行政监察。
育明考研:2013年人大社会保障考研状元笔记
七月一日之前推出全国58所院校行政管理视频和资料,优惠价为1680元-2500元。
越早越优惠。
还赠送最后三套押题卷和公共课阅卷老师一对一的点评指导。
育明教育包揽2009-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第五章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公共政策乃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过程,所发展出来的原则、方针、策略、措施和办法。
在现代社会,公共问题层出不穷,愈加复杂,性质越来越严重,解决和处理更加艰难。
政府如何及时发现公共问题,提出行动方案,从而化解问题,以保证国泰民安,是当今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责所在。
一个有为有效的政府应当具有回应性(responsiveness)、代表性(representation)、责任性(responsibility)及可靠性(reliability)。
而此四性的实现,与政府的公共政策关系甚密。
从政府绩效的角度来看,政府政策的品质和水准,确实与政府的绩效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的绩效事实上是政策绩效的综合反映。
是故,在现今政府治理领域,公共政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政策的性质以及类型;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包括介绍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问题建构的方法以及分析政策问题诊断误差的来源;政策规划与设计的特性和原则,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公共政策的执行,包括介绍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有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和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以及影响政策执行力的因素;公共政策评估的意义、特质与功能,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和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性质一、公共政策的性质㈠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求,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
㈡公共政策的特质1、公共政策乃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的活动一般而言,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制定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其他组织对政策制定不发生影响作用。
公共政策学重点第五章
2.目标群体 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是目 标群体。 所谓目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 影响的公众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 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社会分工不同,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性质、不 同层次的利益需求。 公共政策所要调整和规范的对象就是这些 具有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利益要求的社会成员间 的关系。
一、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公共政策是人类通过自身的活动解决社会 公共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政策主体为应对来自 环境的挑战以及自身维持、存续和发展的需要, 借助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作 用于政策客体的过程。
(一)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就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 估、监控的行为者。这里的“行为者”,既 包括个人,也包括团体或组织。 尽管世界各国的政策环境不尽相同,但公 共政策主体在构成上并无根本性区别,差异 主要在于这些主体在政策系统过程中所处的 地位、作用的方式以及影响的程度。
(二)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
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政策一般环境中的不同 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因而具有多样性、变 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 政策系统的现实特征、功能与运行更多地取决 于政策系统所处的工作环境。 一国的现实国情是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它对 科学地制定公共政策,尤其是总政策与基本政策具 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公共政策主体只有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地分析一般环境中的有 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才能确定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
二、政策系统的构成
政策系统是一个由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 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政策 巨系统。 政策过程及其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 统共同完成的:一方面,它们按照各自的分工, 相对自主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它们又紧密 配合、协同一致,使公共政策系统得以正常运 转。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个人整理版)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答:对象:理论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论研究和案例研究。
目的:管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
任务:①推动公共事业向前发展②实现国家部门职能③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和调整价值分配④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估计不能考) 答:产生的标志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与勒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政策科学构想》《政策科学进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70年代,分析范式产生,重心向执行和评估研究转移,理论基础从政治学向经济学;80年代加强了伦理研究,比较研究;90年以来重视宏观分析,政府改革和绩效评估成为热点。
3.我国政策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答: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二是研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三是政府官员缺乏应有认识;四是政策科学的教学案例不足。
对策:充分认识理论和实践意义。
把引进的西方理论本土化。
研究者应当深入政策过程。
第二章政策模型4.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理性模型分为绝对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两种,两者共同的优点是如能满足各类前臵条件,信息掌握量大、问题分析全面,将至少形成满意甚至是最佳决策方案。
但是绝对理性模型在现实中难以适用,有限理性模型要求问题既定,分析受时间费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受决策者个人价值观影响严重。
渐进模型的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对理论的需求②只掌握因素间的关联即可,不用考虑到所有变故③减少了待考虑因素④允许试验,实现自我校正的效果⑤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系列相关标准,为另一个渐进模型的形成打下基础。
缺点是偏于保守,不适用战争或重大社会问题,在需要改革时会阻碍发展。
5.试用系统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是如何从政治系统产出的?(估计不能考)答:系统模型设计环境、输入、输出和政治系统。
公共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公共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2,新公共管理简答论述:1,公共管理的性质2,公共管理学的性质3,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超级重点)4,新公共管理的特征、要点5,现时代对公共管理的挑战(超级重点)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者简答论述:1,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2,公共管理者的技能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4,面向未来具有前瞻力的公共管理者第三章:公共部门的角色名词解释:1,公共部门2,政府失灵简答论述:1,从经济角度说明公共部门存在的意义2,政府治理工具的类型及其选择3,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超级重点)4,政府失灵的类型及其原因(超级重点)5,公共物品、服务的提供方式第四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名词解释:1,战略管理简答论述: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正面效果及问题第五章: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和评估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2,政策规划简答论述:1,公共政策的类型2,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来源3,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4,影响政策执行力的因素5,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第六章:公共组织理论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狭义和广义2,学习型组织3,组织学习简答论述:1,传统科层组织的特点、弊端及其失效的原因(超级重点)2,公共组织的特性3,弹性化组织及其类型4,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第七章:公共组织中的领导名词解释:1,领导2,转换型领导简答论述:1,领导的影响方式2,领导方式的两种划分3,领导权力的类型4,转换型领导的构成要素5,转换型领导的特质第八章: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管理2,工作生活质量简答论述: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超级重点)2,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超级重点)第九章: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2,设计计划预算制度3,政府会计简答论述:1,政府预算的功能2,几种预算制度的优缺点3,公共预算的原则,包括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原则以及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4,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5,政府采购的一般原则6,政府采购的方式第十章: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名词解释:1,电子化政府2,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简答论述:1,中国电子化政府存在的发展、问题与前景(超级重点)第十一章: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名词解释:1,绩效管理2,标杆管理简答论述:1,绩效管理的三个基本功能活动2,公共部门服务的绩效标准3,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限制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成功的条件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名词解释:1,非营利组织2,全面质量管理3,目标管理简答论述:1,民营化的类型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点、限制3,非营利组织的功能4,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5,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步骤6,顾客导向带来的公共管理形态变革第十三章: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简答论述:1,行政责任的内涵2,维持公共管理责任的困难3,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内容4,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实现途径5,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作用和途径第十四章: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名词解释:1,政府再造2,企业型政府3,公共企业家简答论述:1,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特征2,公共企业家的基本特征3,中国政府再造的缺陷4,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超级重点)。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民需求和达成国家目标以及最优化资源分配方面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将决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章将系统分析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传达、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四个环节。
1.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础。
政府或相关部门根据问题需求和政策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制定可行的政策方案,并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2.政策传达:政策传达是确保政策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环节。
政策传达需要将政策内容清晰地传达给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民众。
这个过程需要广泛宣传,加强沟通,确保政策传达到位,避免信息不对称。
3.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4.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衡量政策执行效果的过程。
政府需要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政策评估需要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客观的数据支持,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公共政策的执行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政策设计、机构能力、资源配置和社会环境等。
1.政策设计:政策设计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础。
一个好的政策设计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管机制,能够解决具体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并具备可操作性。
2.机构能力:机构能力是政策执行的关键。
政府部门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确保政策能够得到顺利执行。
同时,政府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进行多元化的参与和合作。
3.资源配置:资源是政策执行的保障。
政策执行需要充足的财政、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
政府应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确保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
MPA公务员必修课《公共政策》课件第5章 政策执行
福州市政府规制电动车的政策项目:
公安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因电动自行车造成的 事故的比例不到全部事故数量的3%; 因目前并无确切的数据能证实电动自行车电池会 造成多大的污染,没有确切数据证明电动自行车对环 境的污染程度与汽车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到底是怎样一 个关系,此项无法评估。
2.检验政策成效
政策对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政策对象只 指政策直接作用和影响的对象; 广义的政策对象除了直接政策对象外,还包括与 政策执行效果有关联的间接政策对象。
1、对象的适用性(续)
关键:在政策中准确表达其适用范围(时间、 空间及人)。 政策目标不清晰、不确定会对政策执行对象的 适应性构成障碍。
“第二套房”、“消费者”、“高考加分”等
政策执行的过 程也就是政策效果产生的过程。 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能取得政策结果,才能 对此进行分析和评价,才可以根据实际发展状 况修正和完善政策,以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有 效性。
3、为后继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也称为政策执行的反馈功能。 一项政策的执行过程不论好坏,不论是否达 到预期的政策目标,都会在社会上造成深远 的影响或不可逆转的后果。 我们面临的社会现状就是过去无数政策和现 行政策实际发挥影响所形成的结果。
防止超阶段执行行为。
[案例10]
三亚国土局“掠夺”私人土地 高价拍卖 (2007/12/10 南海网)
杨女士拥有的这片地早几天被当地政府拍卖了
[案例10]
三亚国土局“掠夺”私人土地 高价拍卖 (2007/12/10 南海网)
杨化临女士在三亚海棠湾合法拥有一宗面积约为 242亩农业用地,《土地房屋使用权证》上法定有效期 为2048年7月20日止。 2007年12月5日,三亚市国土局在未征杨女士同意 并取得一致意见时,协同有关部门以公开拍卖形式将 这宗地其中的60多亩,以每亩数百万的落槌价卖出。 国土局领导人表示,因为时间紧迫,只好先收回其 土地使用权后再进行补偿。行由一系列活动构成,它是一个思想和 行为需要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过程。 一方面,政策方案无论制定得多么好,都不可 能与复杂多变的客观现实完全一致;
新时代下国家公共政策的管理与执行
新时代下国家公共政策的管理与执行第一章介绍新时代下,国家公共政策的管理与执行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如何精准地制定政策,如何高效地执行政策,是当今社会亟待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等多个方面分析新时代下国家公共政策的管理与执行。
第二章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政策执行的基础。
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调研、分析,制定合适的方案和措施,并充分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
在制定政策时,应首先明确政策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目标应当明确、具体,并可实现性强。
同时,应充分评估政策实施的可能影响和风险。
其次,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政策的可行性。
政策应符合国情、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考虑到政策的实施成本、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
最后,政策制定还应注重社会各方面的参与。
政府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准确了解社会反映,形成科学的决策。
第三章政策执行政策执行是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
政策执行需要充分的准备、有效的计划、规范的流程和高效的执行力。
在执行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执行环境和条件。
政府部门应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拥有足够的资源、财力和人力,确保政策得到有力执行。
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建立规范化的执行过程和程序。
确保法制化、透明化、公正公平,加强政府自身的监督和约束。
第四章监督与评估政策的监督与评估是政策管理和执行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发现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政策的监督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和评估机制。
政策监督需要及时、准确反映政策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政府还应对政策实施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改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第五章结论在新时代下,国家公共政策管理与执行变得更加重要。
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调研、分析,制定合适的方案和措施,并充分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
政策执行需要充分的准备、有效的计划、规范的流程和高效的执行力。
政策监督需要及时、准确反映政策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 通 范 围
•禁
•止
•走边缘、不出线,用足用活用好政策
•政策 界限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二)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 (三)利用各种执行手段 v ①思想教育手段 v ②经济刺激手段 v ③行政调控手段 v ④法律规范手段 (四)重视成本效益分析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五)胜任的政策执行队伍
1.执行人员的素质要求 政治素质: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品德素质:廉洁奉公、尽职尽责 知识素质:直接/间接知识、学历水平/内行专家、 资历/上 进心、合理的知识结构 能力素质:应变、管理、沟通、创新、表达 心理素质:抑制力、临危不乱、心理承受能力 身体素质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3.4 处理好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与 灵活性总结
v 第一、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 就是要把政策精神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既要 把握政策界限,又要创造性地实施政策。
v 第二、灵活性是在原则允许的范围内的灵活, 不是违反政策的随心所欲,不是对政策原则 的蔑视和践踏。
v 第三、政策目标是灵魂,政策灵活性是手段 与方法,政策原则是基础和界限 。
遇到的问题 问题:
1、在这项公共政策的执行中,较为突出的是 哪种政策执行模型? 2、好政策为什么不受欢迎,问题的症结在什 么地方?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v 案例5-2孙志刚事件"背后的公共政策过程分 析
v 问题: v 1、结合本案例,简要说明公共政策过程分
析模型的主要内容,你对此有何评价。 v 2、试举出与你利益相关的一项政策,并选
v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质量和 水平,减少政策漏洞和缺陷。
v 第三、处理好局部与全局、整体的关系,维护中央 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分散主 义和部门利益取代国家利益。只要处理好局部和全 局的关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失去了立足 之地。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v 第四、加强法治,加强监督,依法行政,从严 治政,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监督体系。要使各 项政策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落实,首先必须进 一步加强检查监督工作;其次必须建立和健全 相对独立的监督体系;最后必须实行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监督原则 。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2020/12/11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本章要点
•1
•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
•2
•政策执行的基本内容
•3
•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4
政策执行模型
•5
中国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1.1 政策执行研究兴起的背景 (1)政策科学早期的认识
虽然拉斯韦尔等早期政策科学家把政策执 行看成了政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是政 策执行并没有引起政策科学学者的足够重 视。
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 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 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成的 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 目标的活动过程。
第五章公共政政策目标的明确性 v 政策范围的限定性 v 政策执行影响的广泛性 v 政策执行的动态性
择适当的模式对其进行分析。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和 手段
v 2.1政策执行的诸环节 v (一)政策宣传 v (二)政策分解 v (三)物质准备 v (四)组织准备 v (五)政策实验 v (六)全面实施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2.2政策执行的两个层次
v (一)行政自由裁量 v 从宣布执行开始,政策执行就已包含了参与政策
v (三)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 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 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v (四)思想诱导手段
v 思想诱导手段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方 法,它通过运用非强制性手段,诱使政策执行者和 政策对象自觉自愿地去贯彻执行政策,而不从事与 政策相违背的活动。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四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v 4.1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v (一)政策本身 v (二)机构因素 v (三)人的因素 v (四)政策外的因素
如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环境条件,社 会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与政策相关的技术 水平等 。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4.2政策有效执行应具备的条件
v 一、必要的政策资源
v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二、顺从的目标群体 (一)政策方案对政策对象的规定 (二)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程度 (三)政策执行成本对目标群体的影响 三、正确的执行策略 (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原则性和灵活性辩证统一的一种思 路
•政
•政 策 灵 活
•策
•政策提倡
给各地“因地制宜”变通执行政策留有余地。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危害
v 第一、破坏政策的完整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导 致各类违法违规层出不穷。
v 第二、曲解、扭曲政策,导致政策走样、失效, 甚至使政策走向反面,影响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
v 第三、肢解架空政策,任意取舍、阳奉阴违,使 政策落空。
v 个性互补:气质与性格互补,需要磨合期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六)有效沟通沟通是成功的法宝
执行中的沟通主要是指执行机构之间、执行机构与有关 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执行人员之间、执行人员与目 标群体之间为实现政策目标所进行的信息交换 。在政 策执行中,存在着沟通障碍有:
v (1)语言方面的障碍 :语意差异 v (2)知识经验差距过大:对牛弹琴、阳春白雪 v (3)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幅度过宽、信息失真 v (4)曲解造成的障碍 v (5)沟通技能方面的障碍 :“谈判专家”“鸡同鸭讲” v (6)心理因素的障碍:知觉选择性/个性冲突/情绪影响/ 否定逆言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本节案例
v 案例5-3反贫困———— 政府重要的公共 政策
问题: 1、为什么政府要承担反贫困的主要责任? 2、在反贫困问题上,政府主要使用了哪些政策 执行手段?
v 案例5-4营口市委贯彻执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v 思考:1、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该案例是如何体现这些环节的?
执行的个人裁量。从法律观点而言,行政裁量是 指行政机关在法律积极明示的授权或消极默示许 可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目的,自行斟酌,选择认 为正确的行为,而不受法院的审查。也有人认为, 裁量是裁度推量之意,是人类对事物考虑的内在 心理意识的过程。裁量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其依 据和目标的,裁量具有积极性,以追求“正确性” 为目的,不过,这种“正确性”不能客观地加以 确定,而是主观斟酌的。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1.6公共政策执行模型
v 史密斯执行过程模型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麦克拉夫林相互调试模型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霍恩和米特系统模型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循环模型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综合模型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本节案例
案例5-1 好政策为什么不受欢迎? 案例5-1.doc宁夏西海固地区种草政策中
完整性、稳定性、连续性、配套性、严肃性、权威性, 政策多变,政出多门,弹性过大,朝令夕改, v 第三、相互抵触。 v 第四、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 驱使,扭曲、截留、肢解、转变政策,以土政策、小政 策取代大政策。 v 第五、法治不健全,对政策执行监控不力。缺乏有效的 监控机制,搞形式、走过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v 第六、 各地情况复杂、差异大,政策难以整齐划一,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三节 创造性执行政策的问题
v 3.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v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 原则。政策作为指导和规范人们正确行动的依据和 准则,它本身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施过 程中,具有高度的原则性。这种原则性是由政策的 本质决定的,如果原则性被破坏,政策的性质就会 改变,政策的积极作用和实施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执行者在实施政策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政策 本身所规定的特定调控对象和作用范围去落实政策。 没有政策实施的原则性,就失去了政策的严肃性和 权威性,就会纵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 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恶劣现象。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2.3政策执行的手段
v (一)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 示、规定及规章制度等行政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 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
v (二)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 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 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2.执行队伍的互补:取长补短,木桶理论
v 知识互补:知识在交流中增值——多学科、 多层次、知识内容综合、专业门类齐全
v 能力互补:思想家、指挥员、笔杆子、宣传 员、战术家
v 年龄互补:老中青合理搭配、以中青年为主、 梯型年龄结构
v 性别互补:赖斯、希拉里、吴仪——“男女搭 配、干活不累”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本节案例
v 案例5-5 被扭曲的城市房屋拆迁
v 案例思考: v 1、结合本节知识,该政策为什么会执行失败? v 2、结合案例,试论在政策的实施中,如何处理好政
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v 案例5-6 武汉市的“麻木”难题是如何破 解的
v 案例思考: v 1、武汉的“禁麻”政策为何能够成功? v 2、案例中,如何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v 1、“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 v 2、“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 v 3、“软拖硬抗,拒不顺从”——象征性执行。 v 4、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