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搭配教案人教新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之间的排列组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列举法,找出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找出简单事物之间的排列组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找出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体会符号化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如衣服、裤子、帽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物品可以搭配在一起。
2. 新课学习(1)教师出示2件上衣和3条裤子,引导学生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连线的方法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
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这些搭配,如用A1、A2表示上衣,B1、B2、B3表示裤子,那么A1B1、A1B2、A1B3、A2B1、A2B2、A2B3就是所有可能的搭配。
(2)教师出示2顶帽子和3个书包,引导学生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连线的方法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
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这些搭配,如用C1、C2表示帽子,D1、D2、D3表示书包,那么C1D1、C1D2、C1D3、C2D1、C2D2、C2D3就是所有可能的搭配。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如手套、袜子、围巾等,引导学生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连线的方法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
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这些搭配。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找出简单事物之间的排列组合,用符号表示搭配等。
教师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它们之间的搭配,用符号表示出来,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找出简单事物之间的排列组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搭配教学设计
2.选做题:
-设计一个与搭配相关的数学游戏或活动,邀请家人或朋友一起参与,体验搭配的乐趣。
-收集身边的搭配案例,如商场促销活动中的搭配优惠,分析其搭配原理,并写出心得体会。
3.探究题:
-探讨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搭配、饮食搭配等,总结搭配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搭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主要针对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的搭配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搭配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
1.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不同的搭配方式,如一一对应、循环搭配等。
2.能够运用数数、分类、排序等基本技能进行搭配活动,提高数学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品质,使他们面对问题时敢于挑战、善于思考。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特的搭配方法。
5.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上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数、分类、排序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搭配教学的内容充满好奇,但可能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此时,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直观、具体的教学方法更为敏感和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搭配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二年级数学上册 有趣的搭配教案 人教新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有趣的搭配教材分析:本次执教的“有趣的搭配”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9页的内容,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和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同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促进师生、生生知识的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
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思维训练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
再如巩固提高题中用钱买物品,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清楚大声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0、1、2、3的数字卡片、课件。
2、学具准备:每人一套0、1、2、3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8数学广角:有趣的物品配对——按功能匹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数学广角:有趣的物品配对——按功能匹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的一个有趣的课题——《有趣的物品配对——按功能匹配》。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8数学广角,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按照物品的功能进行配对。
例如,我们可以将鞋子配对,袜子配对,铅笔配对等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按功能匹配的技巧,并且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按照功能进行物品的配对。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同一功能的物品需要配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物,如鞋子、袜子、铅笔等等,以及一些配对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实物,如鞋子、袜子、铅笔等等,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接着,我给学生讲解了一些配对的例子,如鞋子配对,袜子配对,铅笔配对等等。
3.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找出同一功能的物品进行配对。
4.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按功能匹配”的,并在下面列出了几个配对的例子。
5. 作业设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们找出自己喜欢的物品,按照功能进行配对,并画出来。
六、作业设计1. 题目:请找出你喜欢的物品,按照功能进行配对,并画出来。
2. 答案:略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按功能匹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拓展延伸: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尝试寻找更多的按功能匹配的例子,如食品的配对,水果的配对等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鞋子、袜子、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同一功能的物品有哪些共同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搭配》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搭配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搭配的含义,掌握基本的搭配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搭配的含义,掌握基本的搭配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搭配的实质,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搭配图片、幻灯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个搭配的实例,如:衣服和裤子的搭配。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衣服和裤子如何搭配才能更好看?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搭配的规律。
(2)讲解搭配的基本方法,如:固定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搭配。
(3)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搭配实例,并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搭配。
(2)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小组讨论(1)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
(2)搭配的规律和方法。
(3)如何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邀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搭配》2. 主要内容:(1)搭配的含义(2)搭配的规律(3)搭配的方法(4)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搭配实例,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搭配。
(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 答案:(1)略(2)见练习册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搭配的含义和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搭配的规律和方法。
《搭配》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搭配》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章节。
内容主要围绕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理解搭配问题的解题思路。
具体包括:使用两个数字或图形进行排列;利用简单的组合原理进行问题求解;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搭配的过程。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于基本的数字有了认识。
在此基础上,《搭配》章节的内容将引导学生将这些数字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如服装搭配、数字组合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同时巩固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搭配》章节,使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对给定的数字或图形进行有效排列组合,形成解题思路;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寻找解决搭配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探索搭配的新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通过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简单的图形认知等基础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数数和计数活动。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他们也对数学问题解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
2. 学生普遍对直观、有趣的学习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喜欢动手操作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
他们的学习能力在逐步提升,但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还在发展中。
在学习风格上,二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
3. 在学习《搭配》这一章节时,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可能存在难度,尤其是在抽象思维上;在解决实际搭配问题时,可能会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容易陷入思维定势;对于复杂一些的搭配问题,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
因此,教学中需要提供足够的引导和支架,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趣味数学》第三节《搭配》。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利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具体包括教材第33页的例1、例2,以及课后练习第1、2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卡片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棒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搭配实例,如衣服、鞋子的搭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例1:小明有3件上衣和2条裤子,他可以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着?(2)讲解例2:小芳有4个发夹,她每天可以选择2个不同的发夹,有多少种搭配方法?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巩固排列组合知识。
4. 小组合作(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搭配2.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华有5个不同的玩具,他要从中选出3个送给朋友,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小丽有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笔,她要用这些笔给一幅画上色,每种颜色只能用一次,这幅画有多少种不同的上色方法?2. 答案:(1)10种(2)24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排列组合的问题,如四色问题的研究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呈现方式;2. 例题讲解中,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3. 小组合作环节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难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搭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搭配》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搭配方法,能够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合理的搭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基本的搭配方法。
2. 能够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合理的搭配。
教学难点:1. 理解搭配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用于搭配活动。
2. 学生准备一些旧衣物或玩具,用于搭配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入搭配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搭配好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搭配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入搭配的方法。
三、动手操作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 每组学生从教师准备的实物或图片中选出一些进行搭配。
3. 学生在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搭配结果,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
4. 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搭配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教师布置一些搭配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搭配实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2.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搭配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搭配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搭配方法,并能够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合理的搭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搭配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搭配的概念和意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教案在备课进程中注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一言堂或填鸭式。
学生爱好的是交换、互动。
教师要正确肯定活动内容,方法和时机。
可采取讨论法、发觉法、情形再现法、表演法、模拟教学法等。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X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教案1设计说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从爱好动身,主要侧重于对解决问题进程的指导和方法的提炼。
为此,本节课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创设了让学生观赏漂亮手链图片的情境。
这一情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一定常常接触,贴近生活,便于引发学生的爱好。
同时出示的手链图片也能让学生感遭到其中的规律性,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分层次教学。
在新课的讲授中,采取“分析知道——解决问题——回想反思”的顺序帮助学生解答问题。
这一进程能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依照发觉的规律知道问题、解决问题。
在最后设计的回想反思环节中能让学生逐渐学会根据问题灵活地进行验证解答对错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不同色彩的珠子教学进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漂亮的手链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手链,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手链图片,学生观赏后,教师课件出示一条断了的手链)师:同学们,小红自己也穿了一串漂亮的手链,可是不谨慎让她弄断了,掉了2颗珠子,她自己也不知道掉的是什么色彩的珠子,你们能帮她找找吗?生:能。
师: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找规律(三)]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的展开打好基础。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1.知道题意。
(课件出示教材88页例5)(1)想一想:在这道题中,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关键?(关键词语就是“按规律”)(2)说一说:小红是按什么规律来穿手链的呢?预设生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顺次重复穿出来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教案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教案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教案5篇教学是一种通过游戏和活动,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效。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教案篇1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能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出角的大小。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三角尺一个,小棒4根,两根硬纸条,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
(1)拿出四根小棒,你能围成什么平面图形?(2)拿走一根,你又能围成什么平面图形?(3)如果再拿走一根,剩下的2根小棒,又能围成什么平面图形呢?(4)谈话:仔细看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1、感知角谈话:小朋友,喜欢做手工吗?看,这两位小朋友正在做手工呢!(出示例1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的图形?引导: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谈话: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引导:三角尺中也有角,拿出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它的角(指生上台指,师指导角的指法),咱们感受一下,用手心摸摸尖尖的点有什么感觉,顺着点往这儿摸,再顺着点往这儿摸,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现在我们把这个角描下来好吗?谈话:请同学们自学角的相关内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搭配(一)》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搭配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章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用两种物品进行搭配,并能够发现搭配的规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搭配的概念、搭配的方法、搭配的规律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事物的规律。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搭配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创新性的搭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概念和方法,能够用两种物品进行简单的搭配,并发现搭配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概念和方法,能够用两种物品进行简单的搭配。
2.难点:让学生发现搭配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创新性的搭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搭配的概念和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掌握搭配的规律。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搭配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创新性的搭配。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水果、衣物等,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小物品,让学生进行搭配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穿衣服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进行搭配。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平时是如何进行搭配的,并展示给大家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搭配的概念和方法。
《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搭配》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学会有序搭配,并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顺序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教材第62页例1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你能找出这些物品的搭配方法吗?学生回答:衣服和裤子可以搭配,鞋子和袜子也可以搭配。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配。
二、探究1. 教师出示教材第62页例1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你能找出这些物品的搭配方法吗?学生回答:衣服和裤子可以搭配,鞋子和袜子也可以搭配。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并说一说自己的搭配方法。
教师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出这些物品的搭配方法?学生回答:我是先找出衣服和裤子的搭配方法,再找出鞋子和袜子的搭配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这些物品的搭配方法,很好。
3. 教师出示教材第63页“做一做”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你能找出这些物品的搭配方法吗?学生回答:围巾和手套可以搭配,帽子和口罩也可以搭配。
4. 教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并说一说自己的搭配方法。
教师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出这些物品的搭配方法?学生回答:我是先找出围巾和手套的搭配方法,再找出帽子和口罩的搭配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这些物品的搭配方法,很好。
三、巩固1. 教师出示教材第64页“练习十一”第1题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你能找出这些物品的搭配方法吗?学生回答:牛奶和面包可以搭配,鸡蛋和香肠也可以搭配。
《搭配(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搭配(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搭配。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搭配现象,理解搭配的含义。
2. 学会进行简单的搭配。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搭配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搭配的意义,学会进行简单的搭配。
2. 教学难点: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故事、图片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搭配吗?2. 新课讲解- 利用实物、图片等展示搭配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搭配的含义。
- 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讲解搭配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搭配。
3. 动手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搭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结-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搭配的意义和搭配的方法。
-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内容。
5. 课堂练习-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及时纠正。
6.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搭配的乐趣。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搭配的意义,学会进行简单的搭配。
2. 学生能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发展了数学思维。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动手操作、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篇一」教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第一课时:X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1.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2. 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小天使想带我们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充满趣味的数学广角乐园。
你们想去吗?(课件显示:小天使的话)那我们就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吧!二、动作操作、探究新知1. 初步感知排列小天使还说:要想进到数学广角乐园可没那么容易,得自己想办法把大门打开才行。
看,这是一道加了密码的密码门。
我们来看看小天使给了我们什么提示呢。
(课件出示:密码是由数字1、2组成的其中的两位数)谁来猜猜,密码会是什么呢?2. 合作探究排列数学广角乐园的大门为聪明的你们而打开了。
乐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先到数字宫去看看。
在这里小天使想用一个摆数游戏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厉不厉害,能不能闯关成功,你们有信心吗?(课件显示:由1、2、3这三个数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1)请同学读题意,师指导理解题意2)提出要求,进行摆数(课件出示:合作要求)3)学生合作交流4)小结方法: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交换法考考你:老师也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用3、5、7可以摆出哪些两位数)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记录下来。
《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搭配”进行认识和描述事物。
2.能力目标(1)运用搭配模型进行相关信息的提取。
(2)能准确地描述物品间的搭配关系。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巧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搭配”,掌握搭配基本规律。
2.激发学生的观察来源,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
三、教学难点1.运用搭配模型进行相关信息的提取。
2.准确的描述物品搭配关系。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教学2. 合作学习法3. 观察讨论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知:教师介绍通过搭配可以让我们获取更多丰富生活的扮演。
出示几组图片,让同学们思考各种事物之间“搭配”的关系。
2. 观察、讨论:老师为学生呈现由数个图片组成的大合照,并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分组、列举物品的搭配方式及理由。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搭配方式进行讨论,并制作展示海报,这时可以邀请其他小组到自己的小组参观,收集评价,并向评委及观展者展示自己的搭配海报。
4. 言归正传:收获总结,让学生通过总结各自在搭配方面的收获,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巧用语言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方法1.通过小组的展示及评价来评价学生的能力。
2.通过总结课上学到的搭配知识,老师可以开展小测验来检测学生的理解水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采用合作学习法,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经验。
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分享,让学生学会沟通和协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整体协作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搭配(一)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搭配(一)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组合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组合规律。
教学难点:有序思考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搭配现象,如衣服、鞋子的搭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搭配。
2. 新课内容(1)实物搭配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衣服、鞋子、手套等,让学生进行搭配。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法。
(2)数字搭配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法。
(3)图形搭配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法。
3.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搭配的方法和规律,如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等。
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实物、数字、图形的搭配。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搭配的方法和规律。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搭配现象,并尝试进行搭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让学生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组合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七、板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搭配(一)人教版1. 实物搭配2. 数字搭配3. 图形搭配4. 搭配方法和规律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广角——搭配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发现事物的排列与顺序有关,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
2、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能应用总结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
3、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最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表格,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引导图“米奇”))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你们认识他吗?对了,他是我们的好朋友:米奇。
他邀请我们一起去米奇妙妙屋,你们想去吗?那这节课就跟我一起进入奇妙的米奇妙妙屋游玩吧!看,米奇他们在做什么?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提问:小朋友们从给出的提示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预设:生①:我们知道了数字是1、2、3,要组成两位数。
生②: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生③:因为要组成两位数,所以每次要从1、2、3这三个数中选2个数字。
2.动手操作活动要求:①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用卡片摆数字,一人记录。
②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3.汇报交流引导提问:怎样才能把数摆完,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预设:按规律摆一摆。
方法一:固定十位法。
先把1固定在十位上,把2和3分别摆在个位上,可以组成12和13;再把2固定在十位上,把1和3分别摆在个位上,可以组成21和23;最后把3固定在十位上,把1和2分别摆在个位上,可以组成31和32,一共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
方法二:固定个位法。
先把1固定在个位上,把2和3分别摆在十位上,可以组成21和31;再把2固定在个位上,把1和3分别摆在十位上,可以组成12和32;最后把3固定在个位上,分别把1和2分别摆在十位上,可以组成13和23,一共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
方法三:交换数字的位置。
1和2可以组成12,交换位置后是21,1和2交换位置后可以组成两个不同的两位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教案最新
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搭配》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搭配的概念、搭配的方法以及简单的搭配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4.1 搭配的定义与意义;4.2 搭配的方法;4.3 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搭配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搭配的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将搭配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搭配实例。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搭配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1)展示图片:衣服、鞋子、帽子等搭配实例。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搭配问题吗?搭配有什么作用?2. 基本概念:讲解搭配的定义和意义。
(1)搭配:根据一定的规律或标准,将两个或多个事物组合在一起。
(2)搭配的意义:使事物更加美观、协调,提高效率。
3. 方法学习:介绍搭配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讲解。
(1)方法一:一一对应法。
(2)方法二:固定元素法。
(3)方法三:排列组合法。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1)练习题:根据给定的颜色、形状等,完成搭配任务。
(2)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提示和指导。
5. 应用拓展:将搭配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举例:如何搭配衣服、鞋子、帽子等。
(2)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搭配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搭配2. 内容:(1)搭配的定义与意义(2)搭配的方法:一一对应法、固定元素法、排列组合法(3)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生活中的三个搭配实例,并说明搭配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有趣的搭配》优秀教案
二年级数学《有趣的搭配》优秀教案二年级数学《有趣的搭配》优秀教案片段一:解密码聪聪说:“这个密码是由1、2、3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
”(课件)师:你猜有几种可能?学生的思维很活跃:生1:3种,生2:4种,生3:5种,生4:6种。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没人举手)那么到底是几种呢?请大家拿出表格1,把可能的密码都写出来:(有困难的可以摆数字卡片来帮忙)数字123可能的密码学生独立操作。
师:谁来告诉大家?(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生1:12,23,21,13,32,31,6种可能。
师(故作惊讶地):哦,原来有6种可能呀!大家都同意吗?生2:老师,我写的顺序跟他不一样。
(师示意:请说)12,21,13,31,23,32。
生3:我写的顺序是:12,13,21,23,31,32。
师:还有谁想说吗?(我知道还有同学写的顺序不一样,但估计他们已经意识到同学说过的这些是好方法,所以就没人举起手了。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谁来汇报?生1:我喜欢第2种方法,它有规律:两个数,一个小,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大。
生2:这里还有一个规律:把12里的1与2位置换了一下,正好变成了21;把13里的1与3位置换了一下,正好变成了31;把23里的2与3位置换了一下,正好变成了32。
师:你们发现了吗?(全班同学点头)这样想,就能够写出一个数想到另一个数。
在这里,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交换以后,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数,代表另外一个密码;可见密码与两个数字的前后顺序是有关的。
(板书:顺序,有关)生3:我还是喜欢我自己的第3种方法。
(还有一些学生也说喜欢)我先写十位是1的有12,13;再写十位是2的有21,23;十位是3的有31,32。
师:谁听明白了他说的规律?你听懂了什么?学生说,教师用红粉笔标记十位上的1、2、3。
师:大家都发现了吗?像这种方法是先定高位的。
(板书:先定高位)看来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有顺序地进行搭配,我们就能够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把所有答案又对又快地找出来!(课件演示第3种方法,强化有序思考)师:到底哪个才是它的密码呢,怎样做就知道啦?(课件:一个一个地试密码)23,祝贺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神秘的大门打开了!(学生欢呼)片段二:选场所师:你看见了什么?(课件展示)学生欢呼:有游乐场!有动物园!有超市!还有打乒乓球的地方呢!师:由于时间关系,每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两项进行参观游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有趣的搭配教材分析:本次执教的“有趣的搭配”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9页的内容,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和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同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促进师生、生生知识的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
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思维训练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
再如巩固提高题中用钱买物品,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清楚大声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0、1、2、3的数字卡片、课件。
2、学具准备:每人一套0、1、2、3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作为中国文明城市的株洲市,每天都吸引不少的外地游客,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名小客人——琪琪,作为株洲的小主人可要招呼好客人。
(教师说课件播放株洲美景)二、合作探究,建结构。
(一)探究排列数搭配衣服1、师:哗,株洲好漂亮耶,我得回去换套漂亮的衣服,好好逛逛株洲的各个景点。
2、师:琪琪回到卧室,请同学们当形象设计师帮她设计一下穿那套衣服。
首先请看这里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3、猜一猜: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注意: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指名学生回答4、同桌之间操作验证。
学生活动,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6、颜老师是数学老师不喜欢写汉字,喜欢写数字或画图形。
那可以怎么表示呢?7、除了用符号来代替衣服,还有其它的方法吗?8、师:这么多的方法,她们都有什么好处呢?(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顺序全面)师小结:所以我们思考问题时也要像这样有顺序、全面才会不重复,不遗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搭配。
(板书:有趣的搭配)(教学设计意图:兴趣既是儿童注意力产生的重要源泉,也是儿童主动探究知识的心理基础。
服装搭配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也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逐步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的意识。
)排数游戏师:琪琪谢谢各位形象设计师帮她搭配的服装,最后她选了一套蓝色的衣服出门了。
首先她来到了神龙公园,在公园门口圣诞老人要琪琪回答他的问题才能进去。
作为琪琪的小导游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琪琪解决的问题。
1、课件出示要求:用数字1、2、3三个数字排数,选其中的两个数组成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男生读问题)2、在这段文字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些词?(两个和两位数)(设计意图:让学生读题并找关键字或词语,重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和审题的意识。
)3、猜一猜。
小朋友猜猜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指名学生猜。
4、操作验证。
学生活动,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女生读要求)(1)自己独立用数字卡片摆一摆,摆一个记一个。
(2)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摆出这些数的。
(3)小组内的同学比一比谁的方法好?为什么?5、小组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师:你们组摆出了哪些两位数?(小组汇报)(2)学生评价,并得出结论:有序写出好一些。
(3)再指名说说:刚才这个同学是怎么按顺序写的?(先写1开头的两位数,再写2开头的,最后写3开头的两位数)师:还可以怎么按顺序写?(1和2可以写出12,21;1和3可以写出13,31;2和3可以写出23,32.……)(教学设计意图:既然是数学活动课就该让学生充分地摆,充分地说,以“摆”来帮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6、如果把数字1换成数字0,又能摆成几个两位数呢?猜一猜?摆一摆,是多少呢?为什么同样是用两个数摆两位数,而摆出的个数却不一样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把1换成0,用0、2、3两个数字又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比较分析中明白:摆数时,0不能放在整数的最高位。
)师:他们都是怎样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有顺序、全面)合影留念1、师:琪琪来到神龙公园,看见思雨、贝贝在照相,她也想和株洲的小朋友合影留念。
2、课件出示要求:琪琪、思雨和贝贝合影留念,三个人排成一排,有几种排法?(1、2组读题)3、猜有几种排法?4、你有什么好方法呢?赶快写一写,说一说。
5、学生写,教师行间巡视。
6、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再分别介绍她们的方法?(二)探究组合数-----握手1、他们三人照完相,握手告别。
这次又有什么要求呢?2、课件出示要求:每两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几次手?(3、4组读题)4、学生猜。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握手,组长数握手的次数。
6、汇报: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7、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学生,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123数字排列问题与顺序有关;而握手是组合问题,与顺序无关。
)(教学设计意图:模拟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最后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三)引导回顾,加深认识。
1、通过刚才的数学游戏,你有什么收获?赶紧和小组内的伙伴说一说吧!2、汇报。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用结构。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
)(一)怎样付钱1、师:琪琪和新朋友分手道别后,来到了神龙公园的小买部。
2、课件出示题目。
问:你从图上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2、买一个拼音本,可以怎样付钱呢?你能有序的找出每一种付钱的方法吗?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之间交流,讨论如何有序的找出每一种付钱的方法。
3、汇报。
(练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应用有序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应用中明白:先考虑大数目的钱数,再考虑小数目的钱数;或者先考虑小数目的钱数,再考虑大数目的钱数都是有序的思考方法。
)(二)打球师:琪琪从神龙公园出来,来到了株洲市体育中心。
(课件出示情境)瞧、这里有人在打乒乓球呢!如果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几场?(全班读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再汇报。
)如果琪琪也参加进去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练习设计意图:这个设计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运用,让优生能“吃得饱”。
同时,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所回味,起到课后延伸与发展的作用。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收获。
总结:今天我们学了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做起事来,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设计意图: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讲出学到什么知识,只要学生对今天的课有所体会,不管这个体会是高兴的还是难受的,是有关知识点的,还是情感体验的,只要学生有所收获,这节课就是成功的。
)拓展延伸:将1、2、3填入□□-□的算式中,可以组成几道减法算式?你能把算式全都写出来吗?试试看!教学反思:一、总体自评——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用新基的“纲”指导生本的“教”。
本节课的教学始终以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改变了重教师“讲”知识、轻学生“构”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用新基的“纲”指导生本的“教”,在课堂上力求带领孩子们“建结构”探究数学思考方法,灵活“用结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生活趣味性强的教学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熟知的生活情境中,凸现了数学学习的生活化。
2、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整个教学过程我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创设了搭配衣服、摆数游戏、合影留念、握手、付钱、打球等活动情境,使得学生始终在玩中感受数学,在玩中体会排列和组合的区别,通过生生、师生的双边活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使学生完全在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在思维体操中轻松获得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
同时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全体参与,探索新知。
就学生学习而言,学生能积极围绕主要问题进行有效地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在交流、探讨中学生之间能得到互相补充和质疑,学习活动具有实质性。
同时,学生对学习过程有一定得理解和反思。
4、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以每个例题和练习为载体,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向学生渗透一些常用的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方法,如列举法(可以符号化、数字化)、连线法等。
1、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
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
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
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总之,这节课注重把数学和生活相沟通,让学生在知识的活动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使思维得到提升,生命之花得以绽放!教学效果良好。
二、问题反思——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对教材的解读不到位。
这节课,我总体思路是这样的:通过服装搭配想让学生初步感知有序和排列时方法的多样化;三个数的排列时加深学生用有顺序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握手”来感知组合;最后是比较排列和组合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