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在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首日抑价现象。

首日抑价是指新股上市首日价格低于发行价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对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的实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探讨首日抑价现象可能产生的原因;通过实证研究,深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的情况,并探讨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特点和发展现状中小企业板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股权融资平台,其设立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成立于2009年,并于2013年重新改革设立了新三板,促进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和市场化。

中小企业板市场以其简化的上市条件、灵活的交易机制和风险投资的参与,成为中小创业企业进行融资的首选。

随着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在该市场上市融资。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盈利能力有限、信息透明度较低等特点,这部分企业在上市初期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首日抑价现象。

二、首日抑价现象可能产生的原因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弱,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可能会对其盈利能力持怀疑态度,从而对新股赋予较低的估值。

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和透明,导致投资者对其业绩和前景缺乏信心。

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前景持有保守态度,导致他们更愿意等待股票价格稳定之后再进行投资。

新股上市首日交易的流动性可能不高,导致投资者在认购新股时采取谨慎态度。

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可能导致首日抑价现象的发生,从而给中小企业板市场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实证研究为深入了解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的情况,我们从2015年到2020年年度报告中选取了中小企业板上市的所有IPO企业样本,并对其首日抑价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创业板新股破发的影响因素研究及政策建议

创业板新股破发的影响因素研究及政策建议

创业板新股破发的影响因素研究及政策建议作者:杨雁芬来源:《商情》2014年第45期【摘要】创业板新股破发是2010年以来证券市场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文章在对新股破发现象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股破发的原因,主要是“三高现象”,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本文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新股破发的一些措施。

中国创业板诞生五周年了,从“新股无敌”到“新股首日破发的大面积出现” 动摇了“打新股”这一传统理念,不仅使市场恐慌,也倒逼政府部门出台或修改相关法案,合理引导定价发行。

【关键词】创业板新股破发 ;原因 ;发行制度 ;保荐制度一、创业板概述(一)创业板概念及特征创业板GEM (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

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

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则之中。

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创业板的进入门槛较低;我国的创业板,其运作将采取独立模式,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和监管标准。

例如,美国Nasdaq、日本的OTC Exchange、我国台湾的ROSE和法国的“新市场”等即是如此;中小板块要先于创业板块设立。

(二)创业板新股破发的出现相对于其他板块创业板是一个新的板块,成立到现在也有5年,新股破发中以创业板的破发尤为严重。

从融资看,截至2014年9月29日,共发行股票392只,融资约2万亿元,平均每个公司融资约51亿元;WIND统计数据显示,显示在2011年有151只创业板股票收盘价格低于其发行价,占比高达56.1%,截止2013年底有161家企业跌破发行价格,跌破率为60%,成了名副其实的“破发板”。

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引言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发展日益成熟,引入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方式融资,同时也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热点。

针对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这一现象,却鲜有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证分析。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的实证情况,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为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概况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市场,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板市场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更具有灵活性和包容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IPO数量逐年增加,引入的中小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但与此中小企业板市场的交易机制、市场监管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IPO首日抑价问题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的现象首日抑价,是指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发行价格远低于企业真实价值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在市场上常常出现,而在中小企业板市场上,由于投资者对于中小企业的了解程度相对低,对风险的偏好也较低,因此首日抑价现象更加常见。

具体来看,首日抑价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行价格偏低:中小企业在IPO时,通常会将发行价格定得较低,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

2. 首日涨幅较大:由于发行价格偏低,企业上市后的首日涨幅通常较大,有时甚至会出现暴涨的情况。

3. 投资者收益相对较高:由于发行价格偏低,参与IPO投资的投资者通常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

这种现象对于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日抑价会损害中小企业的利益,企业的真实价值得不到体现,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效率。

我国股票市场新股破发现象原因浅析

我国股票市场新股破发现象原因浅析

我国股票市场新股破发现象原因浅析作者:刘硕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28期◆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以近期股票市场出现的新股上市接连跌破发行价(下文称为“破发”)现象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新股破发现象的内在原因,着重探讨了机构投资者行为对新股走势的影响。

使用基于Agent的系统仿真方法在Swarm仿真平台上建立动态仿真模型来模拟机构投资者的新股投资行为,并通过改变市场监管模式的仿真实验进一步研究影响机构投资者新股投资行为特征的因素,为减少新股上市交易出现异常波动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新股破发仿真swarm我国股票市场自建立以来,股票一级市场一度被认为是不存在实际风险的安全投资地带。

申购新股,俗称“打新”是各类股票投资者的一种重要投资方式。

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新股首个交易日的涨跌幅一般不设限制,因此通常会看到新股在首个交易日大幅上涨,投资者一旦申购成功中签,就会在新股上市交易中获得非常高的收益,而与这种高额期望收益相对应的风险和成本却非常低。

投资者申购新股的成本则主要反映在没有中签时申购资金的机会成本上,一般可以看作是申购资金冻结期间的利息。

“打新”以几乎零风险和超低的成本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非常高的收益,因此,股票一级市场的“打新”投资一直受到各类投资者的青睐。

然而,近期出现的新股上市接连破发打破了投资者公认的这种常规。

在股市中,当股价跌破发行价时即为破发。

新股上市即遭破发是十分罕见的现象,即使在市场徘徊期也很罕见。

当前我国股市现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徘徊调整期,股票走势波动较大,投资实际收益较低,因此很多投资者包括机构都会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参与新股申购,以降低投资风险并期望获得收益。

短期内各个板块新股的接连破发使得我国股票一级市场的实际风险终于暴露在投资者面前。

对于这种比较反常的现象,很多专家学者及资深证券评论员都提出了自身的见解,这些见解大都将新股破发现象归因于股票一级市场的高定价和高市盈率发行问题,但却忽略了二级市场投资者交易活动对新股走势的影响。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破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破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逐步 回归法 “ 。 逐步回归方法 的基本思想是对全部 的 自变量x l , x 2 … . , x p , 按它们对Y贡献 的大小进行 比较 , 并通过F 检验法 , 选择 偏回归平 方和显著 的变量进入 回归方程 , 每一步只引入一个变量 , 同时建立 个偏回归方程。当一个变量被引入后 , 对原 已引入回归方程的 变量 , 逐 个检验他 们的偏 回归平方和 。如果 由于引入新的变量 而
MODE RN BUS I NE SS 现代商业
4 8
F i n a n c i a t V i e w I 金融视线
日本利 率市场化及对 中国的启 示
陈梦 笛 天 津 财经 大 学 天 津 3 0 0 2 0 2
摘要 : 本文对 日本利率 市场化 的过程 进行 了简要 的梳 理 , 分析其 改革 的 背景 、过 程及利率市 场化改革对金 融运行的 影 响。从 中得到 有益于我 国的经验 , 以期 对我 国进一 步推 进利率市场化 改革提 供借 鉴。 关键 词 : 利率 市场化 ; 利率 ; E l 本
折价率来定义破发的严重程度 , 破发折价率= a b s ( 收盘价格一 发行 价格) / 发行价格 , 也即上 市之后某 日收盘价格减去发行价格后 , 再 除以发行价格的绝对值 。这里分别取各个上市 公司的股票发行价 格以及2 0 1 2 年9 月3 0 H的收盘价格计算破 发折价率 。 在创业板上市公 司破 发折 价率 的影响因素中, 影响 因变量的 因素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为了找到多个影响因素, 可以运用S P S S 的 多元回归分析来解决这个 问题。在S P S S 中, 最主要的回归方法是
一 .
数据准备
本文选择的样本数据是从2 0 0 9 年1 0 月创业板开启以来  ̄ J 1 2 0 1 2 年9 月3 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的所有上市公司 。数据 来源于深 圳证 券交易所 网站 和锐思数据库 , 财务数据取所有创业 板公司2 0 1 2 年9 月3 0 日公布的季报上 的数据 , 股票价格则取各个上 市公司 的股票 发行价格 以及2 0 1 2 年9 月3 0 日的收盘 价格。为 了保 证数据的有效性 , 尽量消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结 果的影响 , 对原本数 据样本进行筛选 。 所谓破发, 原来是网球专用术语 , 英文叫 “ s e r v i c e b r e a k ”, 是 指面对对 手的发球局 , 取得一局 比赛 的胜利。在股市 中,“ 破发” 指的是某股票在二级市场 中的价格 , 跌破它 在一级市 场中的发行 价 。中国创业板开启以来, 创业 板上市公司破 发的形势十分严 峻, 整体情况如图1 所示: 如 图1 所示 , 截止N2 0 1 2 年9 月3 0 H, 3 5 4 支创业板上市公 司股票 中, 跌破发行价的有3 0 1 支, 占总数 的8 5 %, 未跌破发行价 的有5 3 支, 占总数的1 5 %, 形势十分严峻。 不仅破发的 比例较高 , 破发 的程度也较为严重 。具体而言 , 创 业板上市公司股票涨幅的分布情况如图 2 所示 : 如图 2 所示 , 截止 ̄ 1 J 2 0 1 2 年9 月3 0 日, 3 5 4 支创业板上市公司股 票 中, 跌破发行价在0 — 2 5 %的达到了4 3 家, 跌破发行价在2 5 — 5 0 %的

IPO发行首日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IPO发行首日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IPO发行首日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文中统称ipo)是指公司第一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普通股,ipo抑价表现为新股发行价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上市首日即能获得超额回报。

我国学者朱红军、钱友文(2010)对45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的ipo抑价率进行统计发现,中国市场的ip0抑价率居世界首位。

国内学者近年来对国外学者关于ipo抑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检验,总的来说认为一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二级市场投机是我国ipo抑价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与欧美的成熟市场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研究我国的ipo抑价问题,不能套用西方的ipo理论,而必须结合中国ipo市场的制度背景。

我国的证券市场在近十几年来经历了审核、定价、发售等制度上的变革,这些变革必然会对ipo 市场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关于ipo发行首日收益率影响因素进行述评。

一、西方ipo理论西方ipo抑价理论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假说、市场气氛假说、投机泡沫假说和从众假说。

其中信息不对称假说中包括了赢者的诅咒的假说、承销商声誉假说、内部人持股信号假说、投资银行声誉假说、股利支付信号假说、再次发行信号假说。

rock(1986)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角度入手,把投资者分为知情投资者和非知情投资者,认为知情者比非知情知更有获取信息的优势,ipo抑价是为了对这种风险进行补偿。

beatty&ritter(1986)进一步证明,股票价值不确定性与低定价呈负相关,即股票的价值越不确定时,会可能产生更低的定价。

carter&manaster(1990)在rock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主承销商声誉模型,认为主承销商倾向于承销不确定程度较低的证券以维持其声誉,因此对非知情投资者的补偿也较小,抑价度较低。

allen&falhaber(1989)提出的股息支付假说认为,在首次发行时,公司价值大的公司倾向于采取抑价方式发行,以给投资者留下好印象便于再次发行。

上市公司IPO破发的影响因素分析.doc 修改过的

上市公司IPO破发的影响因素分析.doc  修改过的

上市公司IPO破发的影响因素分析一、IPO破发概述及其造成的影响1、IPO是首次公开发行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简称,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在上海或者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达到募集到用于公司未来发展所需资金的的目的的过程。

IPO破发指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低于其发行价的现象。

2、IPO破发的表现随着2009年和2010年询价制度的改革,“新股不败”的历史一次次被改写,IPO首日遭遇破发的股票层出不穷:2010年IPO上市股票共347只,首日遭遇破发的有26只,破发比例达7.49%;2011年IPO上市股票281只,77只股票首日遭遇破发,占27.4%,2012年IPO上市股票共155只,首日遭遇破发的有41只,占26.5%。

2、新股破发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股破发使投资者认识到新股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遏制新股上市首日遭遇爆炒的现象。

这有助于新股发行市盈率正常回归,进一步有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和谐发展。

新股的破发似乎意味着以往的高抑价现象得到纠正,新股定价的效率得到提高,另外,破发现象还说明股市是有风险的,打破了一直以来抑价现象使投资者形成的“打新股”一定会赚钱的思维模式,有助于遏制过去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即大量的资金在一级市场囤积以求获取无风险收益)。

(2)负面影响但深入分析,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可小视。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IPO 破发会损害发行公司的信誉,如果其发行的新股在上市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表现不佳,那么将会对发行公司的再融资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对于保荐人、承销商来说,他们所保荐和承销的股票的破发率越高,对它们的信誉度的影响就越大,而信誉度的降低致使他们获得的业务量减少。

(3)在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发行的背景下,广大的投资者成为了所有因破发被套牢造成的损失的最终承担者,是 IPO 破发最大的受害者。

目前,破发现象不再是小概率事件,导致了大批申购到新股的投资者利益受损等问题的产生,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且这种负面的情绪会相互传染,投资者们将不再愿意去参与新股的申购,长此以往,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使其不能健康发展。

科创板IPO破发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成大生物为例

科创板IPO破发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成大生物为例

科创板IPO破发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成大生物为例科创板IPO破发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成大生物为例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科创板成为了新的热门话题。

科创板IPO(首次公开发行)在其推出之初备受关注。

然而,很多科创板上市公司在破发后受到了经济影响,这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本文以成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公司自身因素、市场环境因素和制度因素等方面,分析科创板IPO破发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对未来市场发展的启示。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市场情况和公司概况2.1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2.2 科创板的推出2.3 成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概况第三章影响因素分析3.1 公司自身因素3.1.1 公司财务状况3.1.2 公司业务模式3.1.3 公司治理结构3.2 市场环境因素3.2.1 宏观经济环境3.2.2 行业发展趋势3.2.3 市场预期与市场风险3.3 制度因素3.3.1 发行定价机制3.3.2 监管政策3.3.3 投资者保护机制第四章成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发案例分析4.1 IPO发行情况4.2 破发原因分析4.3 经济影响第五章对未来市场发展的启示5.1 公司自身优化5.2 完善市场监管5.3 鼓励长期投资第六章结论6.1 影响因素总结6.2 存在问题和不足6.3 研究展望和建议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改革,科创板将成为培育高科技企业和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本文以成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公司自身因素、市场环境因素和制度因素等方面,对科创板IPO破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成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破发案例,总结了影响科创板IPO破发的主要因素,包括公司财务状况、业务模式、治理结构等公司自身因素;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预期等市场环境因素;发行定价机制、监管政策、投资者保护机制等制度因素。

同时,本文也对未来市场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公司自身需要优化、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鼓励长期投资等方面。

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板IPO市场出现了抑价现象,即新上市公司的股价首日表现较为疲软。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中小企业板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

抑价现象对企业和投资者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研究显示,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还可能导致投资者信心的下降,影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问题,探究其原因和影响,寻求解决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抑价原因,探讨其对企业及投资者的影响,并提出缓解对策,以期为解决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可以为深入了解中小企业板市场抑价现象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研究人员和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通过对抑价原因的探究和抑价对企业及投资者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助于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和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抑价现象缓解对策和案例分析,有助于为中小企业上市提供更为合理的定价机制,提高企业的上市成功率和市场表现,增强市场流动性和市场透明度。

结合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未来研究展望,可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更为全面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方向,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2. 正文2.1 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现象分析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现象是指新股发行上市首日价格低于发行价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中小企业板市场中较为普遍,引起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投资者来说,抑价意味着他们可能错失了部分收益机会;对于公司来说,抑价则可能会影响其融资能力和市场声誉。

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现象可能是由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造成的。

新闻报道影响IPO首日表现的实证研究

新闻报道影响IPO首日表现的实证研究

新闻报道影响IPO首日表现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新闻报道对IPO首日表现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分析了新闻报道对IPO首日表现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结果。

接着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和市场反应分析展示了新闻报道的确实对IPO首日表现产生影响。

最后总结了对新闻报道影响IPO首日表现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投资者提供了对IPO投资的参考,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IPO首日表现, 新闻报道, 实证研究, 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结果, 相关案例分析, 市场反应分析, 启示, 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闻报道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对IPO首日表现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报道对股市的影响日益突出。

在IPO上市首日表现方面,新闻报道往往在引导投资者的决策和预期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报道可以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和评价。

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投资者可以了解到公司的业务情况、前景展望以及面临的挑战,从而决定是否参与该公司的股票交易。

新闻报道还可以引发市场情绪的波动。

一则利好消息可以促使投资者入市,推高股价;反之,一则不利消息则可能导致投资者恐慌性抛售,造成股价下跌。

研究新闻报道对IPO首日表现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新闻对股市的影响机制,为投资者提供更科学的投资建议。

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1.2 研究意义新闻报道对IPO首日表现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新闻报道对IPO首日表现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投资者更准确地评估IPO项目的风险和收益。

新闻报道往往能够引起市场的关注和情绪波动,影响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从而影响其股票的表现。

深入研究新闻报道对IPO首日表现的影响,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新股“破发潮”对发行制度改革的启示

新股“破发潮”对发行制度改革的启示

新股“破发潮”对发行制度改革的启示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2年第3期文/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中国政法大学博士曾斌当人们回顾2011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时,在股市“熊霸全球”的悲凉境地下,一阵阵新股“破发潮”在2011年的股市上显得尤为刺眼。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6日,2011年上市的285只新股中,77只上市首日即破发,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的共有224只,占比达78.6%,包括15只公司股价跌幅超过50%。

其中上市以来跌幅最大的庞大集团,从2011年4月上市发行价45元跌到了2012年1月6日最新收盘价5.64元,跌幅之大,令人咋舌,“破发潮”正在倒逼股市制度改革。

“市场化”改革之惑大量“破发”背后必是发行定价效率的缺失。

“市场化”改革一直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目标,也有部分研究提出应遵循“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三个基本原则,其中监管层多次明确提出要以市场化思路进行创新。

在发行制度的历次改革中,在发行定价上对于市盈率的管制问题是最大的争议,也成为了改革的重点。

1993年以前市场建立之初,主要的发行价格都是由政府直接规定的。

而在以后的十余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采取市盈率管制的发行方式,其中在1994?1995年以及2000?2001年曾两度试行了放开市盈率管制的市场化发行方式,一直到了2005年1月1日才正式确立了新股发行的询价机制。

而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仓促的市场化定价方式,最终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正面的效应,特别是在相应的配套环境没有完善的前提下,市场化定价并不能给市场带来预想的效果。

实际上,早在2000年放开市盈率管制进行询价试验的阶段,就已经出现过与创业板开通时产生的“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募集资金”相同的“三高”现象,严重扭曲了市场激励,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投资风险。

上市前是通过包装粉饰,层层寻租闯关获得上市机会,高发行价缺乏实际的创新和业绩支撑;上市后则一泻千里,乱象层出,价格“从天花板到地板”,最终损失则由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买单。

中国股市新股破发的原因——基于随机成本边界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市新股破发的原因——基于随机成本边界模型的实证研究
信不对称使得发行企业在新股发行定价中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超额募集资金的冲动加上长期以来中国股市中新股零风险套利的刺激所以发行企业具备强烈的以高价收稿日期
第2 6卷 第 3 期
2 0 1 3年 5 月
西 安财 经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Ec o n o mi c s
Vo I . 2 6 NO . 3
Ma y 201 3
中国股市新股破发 的原 因

基 于 随机 成本 边 界模 型 的实证 研 究
史欣 向 , 钟 伟 , 万 自强
5 1 0 6 4 1 )
( 1 . 中山大学 管理学 院,广东 广州
5 1 0 2 7 5 ; 2 .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 广东 广州
然而 自 2 0 1 0年 起 为何 突 然 集 中出现 破 发 现象 ?这 个 问题引发 了我 们 浓 厚 的兴 趣 。事 实 上 , 媒 体 和专
第二 , 发 行 制度 有 待 完善 。信 息 不 对 称 使 得 发 行 企
业 在新 股发 行定 价 中掌握 了绝 对 的 “ 话语权” , 超 额
“ 三高 ” ( 高发 行价 、 高市 盈率 、 高 募集 资金 ) 的恶 果 ; 另一 方面 , 股 市持 续低迷 , 投 资者信 心 严重 不足 也是 新股 破发 的重要 因素 。由于 高市盈 率 和高 募集 资金 的根 源就 是 高发 行价 , 故根 据实务 界 的观 点 , 新 股破
中图分类号 : F 8 3 0 . 9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2 8 1 7 ( 2 0 1 3 ) O 3 一O o 1 5 一O 6

新股破发的原因探究

新股破发的原因探究

新股破发的原因探究【摘要】新股破发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2011年初至今,破发率竟达到了26.55%。

很多追求“打新”的投资者都被套牢,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探索新股破发的原因,寻找新股破发的根源,自然就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初步探索公司自身、市场环境对新股破发的影响。

新股市场上的“三高”现象确实对新股的破发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新股破发;高市盈率;高发行价一、引言十二月初至今,在发行上市的12只新股中,华宏科技与雪人股份,在发行日当天就跌破了发行价格,华昌达、百圆裤业、永高股份和凤凰传媒更是在上市五日后就跌破发行价。

这样的接连破发,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新股的不败神话,难道已是过去?在国外,无论是发达股市,或是新兴股市,新股上市首日的破发现象都是存在的,不同的只在于首日破发的比例不同。

在2006年到2009年,这一期间中,巴西和印度,这两国的股市的新股破发比例均超过了40%。

英国的股市新股破发了要比较低,大约10%左右,香港的新股首日破发率超过20%,美国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比例大约30%。

这么多的国家都出现了新股的破发,新股破发的原因是什么?本文结合对新股抑价的研究方法,间接研究新股破发的原因。

通过建立简单的实证模型来检验市场的三高对新股破发的具体影响。

国内外对研究ipo股票的抑价率的理论有传统的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

所以,结合研究投资者的行为因素,投资者心理因素就是行为金融方面的相关内容来研究三高现象对新股破发的具体影响。

二、实证分析考察新股破发与发行的各指标的影响,首先考虑新股破发的抑价率与发行价格的关系。

新股破发是上市首日的收盘价低于其发行价格。

通过以往学者的大量研究,ipo抑价率的影响因素有:(1)企业自身因素,如财务状况、股本结构、所属的行业;(2)新股发行变量,如发行价格、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和上市时间间隔等;(3)市场因素,如换手率、股票价格指数等;(4)政策性变量,如监管部门对发行价格和额度的控制,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的变动等。

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原因实证研究

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原因实证研究

第26卷 第1期2 0 1 2年1月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26,No.1Jan.2 0 1 2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原因实证研究*蔡艳萍,何燕花(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摘 要]无论是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是新兴的资本市场,IPO首日超额收益现象普遍存在。

界定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原因为一级市场的发行折价和二级市场的交易溢价,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和投机泡沫是解释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溢价[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12)01—0071—06China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IPO Abnormal InitialReturn Emprical StudyCAI Yan-ping,HE Yan-hua(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Regardless of being the mature capital market or the emerging capital market,abnormal ini-tial return of IPO is very commom.Defining the AIR phenomenon due to the underpricing on primary mar-ket and evaluating on secondary market,and construct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n empirical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induce the AIR.The empirical result thought that the main reasons of AIR on GEMare irrational investing behavior and speculative bubbles on secondary market Key words:GEM;IPO;Abnormal Initial Return(AIR);Overvaluation一 引 言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新股破发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新股破发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Classified Index: CODE:10075 U.D.C: NO:20090105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EconomicsA Study on Causes Effect andCountermeasures of IPO BreakCandidate: Wu weiSupervisor: Prof. Zhang yu mei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EconomicsSpecialty: Finance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June, 2012摘要2009年6月,暂停了八个月的IPO大幕被重新拉开,随之而来的新股破发潮也不断涌现。

一定程度的破发是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的体现,但是像中国这样如此大规模的集体破发也许就不是简简单单能用市场化来解释的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从以前的“打新必赚”到现在的“打新必被套”正是文章所要研究的重点。

本文试图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对我国新股的破发进行研究。

首先,从破发的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对破发的阶段性研究,指出我国新股破发正处于历史高位。

其次,从股票的供给与投资者的需求两方面阐述造成新股破发的具体原因,供给方面主要是受到新股发行的价格和新股发行的数量的影响;需求方面的原因则主要包括货币政策的变动、二级市场的走势、上市公司自身质量和投资者心理等四个方面。

再次,简要介绍了新股破发给证券市场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的负面影响。

最后,在对破发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参照行业市盈率,采取美式招标,扩大询价对象范围来抑制新股发行价格和上市价格过高的现象,对保荐机构和上市公司也要加强监管,从而约束利益相关方的逐利行为。

通过完善审核制度、退市制度和分红制度等给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且要加强投资者的教育和保护,减少其投机行为。

辩证看待新股破发,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发行机制

辩证看待新股破发,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发行机制

辩证看待新股破发,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发行机制作者:杨爽来源:《经济师》2011年第10期摘要:新股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带来投资者期望的结果。

新股发行一方面成为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的盛宴,另一方面则变成了市场与投资者的梦魇。

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发行成为新股发行市场的毒瘤。

新股破发、中止发行使证券市场赖以生存的投资和融资功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成为了投资者的最大期盼。

关键词:“三高”发行新股破发中止发行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089-022009年证监会启动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淡化了窗口指导。

大力推进市场化发行新股。

2011年10月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并推出了进一步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充实网下机构投资者;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等四大措施。

投资者寄予厚望的新股市场化改革就此拉开序幕,新股定价不再通过行政部门的审核,而是由询价机构通过报价的方式来确定。

然而新股发行却并没有带来投资者期望的结果。

新股发行一方面成为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的盛宴,另一方面则变成了市场与投资者的梦魇。

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发行大行其道,成为新股发行市场的毒瘤。

“三高”发行带来的结果是失面积的新股破发,继而出现八菱科技中止发行事件的发生。

至此,证券市场赖以生存的投资和融资功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成为了投资者的最大期盼。

一、新股破发和新股中止发行是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和必需的过程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股申购神话,在今年上半年,彻底摘下了稳赚不赔的光环。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在今年挂牌的144只新股中,陷入破发困境的多达116只,破发比率超过八成。

如此高的破发比率,动辄打对折的股价,让新股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限制首日涨跌幅情况下的新股发行上市后的累计涨幅研究

限制首日涨跌幅情况下的新股发行上市后的累计涨幅研究

限制首日涨跌幅情况下的新股发行上市后的累计涨幅研究限制首日涨跌幅情况下的新股发行上市后的累计涨幅研究摘要:2021年随着关于标准新股上市规定的出台,新股上市后出现了疯狂的“涨停潮〞,本文通过选取2021年6月至10月发行上市的55只新股,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手段,探究影响新股上市后累计涨幅的因素,并对新股发行及交易制度进行进一步讨论,以期能不断完善我们的证券交易市场。

关键词:新股;涨跌幅限制;改革一、背景介绍新股抑价理论新股抑价是指首次公开发行定价明显低于上市初始的市场价格。

由于新股发行流通比例较低,新股发行体制存在缺陷,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市场投机气氛较浓等诸多因素,我国资本市场的新股发行在大局部时间都存在着明显的抑价发行的情况。

而研究影响新股价格意义重大,一方面它可以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投资者的心理变化。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2021年新规未实施之前,我国证券市场实行新股上市首日不限制涨跌幅的制度,这就导致了新股上市首日动辄200%左右的疯狂涨幅。

为了遏制新股上市首日爆炒的情况,2021年6月上交所与深交所相继公布了?完善股票上市首日交易机制的有关事项通知?,该通知的主要革新之处在于限制了新股首日的申报价格与波动价格,并且将新股首日最高涨幅限制在了44%。

这就导致了随后发行的一批新股出现了上市后连续“一字板〞涨停的现象,例如兰石重装上市后14个“一字板〞涨停,最高累计涨幅竟达1314.36%。

所以新规是否在真正意义上遏制了炒新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了?通知?公布以来上市至今翻开“一字板〞涨停的55只沪深及创业板个股作为研究对象,期望能够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二、累计涨幅及影响新股累计涨幅的因素翻开“一字板〞涨停前的累计涨幅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指标完全是相对于改革前新股首日不设涨跌幅设置的情况的比照,用来衡量新股的抑价发行。

中签率由于申购新股的资金一般大大超出新上市公司方案募集的资金,所以需要通过随机的方式在所有申购的资金中分配股份,以保证申购的公平性。

上市首日“破发”股票长期表现更差吗?

上市首日“破发”股票长期表现更差吗?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江 苏 省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青 年 项 目 !&#*-2%%'#'南 京 农 业 大 学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经 费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探 索 项 目 !6\(6$%&'%$$# 作 者 简 介 ! 王 ! 睿 !&>"&* #"男 "江 苏 南 京 人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金 融 学 院 副 教 授 "硕 士 生 导 师 "博 士 后 "研 究 方 向 +产 业 组 织 投 融 资 行 为 &
!&:南京农业大学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A.$: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A#"
摘!要以$%%>年'月至$%&$年A月间上市发行股票 为 样 本采 用 随 机 前 沿 模 型 进 行 定 价 分 析以 新 股发行定价类型首日发行抑价率正负进行分类选取折价发行且上市首日破发即首日收盘价低于 发 行 价公司样本将其与溢价发行且上市首日未破发公司样本按照行业J收入规模标准进行样本配 对计 算两组公司上市后&!A年买入与持有收益L).,并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新股上 市 后 前 三 年 均 表 现不佳折价发行且首日破发的股票在上市后前 两 年 表 现 更 差这 为 新 股 定 价 与 长 期 表 现 相 关 研 究 提 供 了新的实证
2(的分布假设 不 同 带 来 的 影 响"因 为 不 同 分 布 假 设 下其效率估计结果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异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经论坛
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张 波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摘 要]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对于热爱投资新股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打击,也会影响投资者以后投资的热情和IPO筹资 的效率。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2011年1月1日到4月7日前上市的新股作为样本,对新股破发的原因进行了量化 研究及实证的分析,以寻求新股破发的原因所在,也给对热爱投资新股的投资者提供一个投资的参考。
样本类别
样本个数 占总样本总数比例 破发样本数
该类破发率
1
7
0.07
6
0.86
2
7
0.07
0
0
3
25
0.27
0
0
4
30
0.32
0
0
5
25
0.27
24
0.96
合计
94
1
30
0.32
由表1可以看出破发集中在第一和第五类,第一类全部破发,
第五类仅一只未破发,第3,4类没有破发股票,第二类破发一只。
148 《商场现代化》2011年4月(中旬刊)总第644期
净资产等财务指标及市盈率和换手率等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平均市盈率最高的类别在第二类,而该类别并
未出现破发情况,可见,投资者并非非常畏惧高市盈。例如,发
行市盈率在80以上的样本为21个,而仅有3个破发,这与大多数常
规的分析结果有所不同。而换手率指标却综合反应了投资者的投
资意愿,信息内涵量较大。
四、结论
本文先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找到了今年以来上市新股上
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 毕彦祯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 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增长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当前我国劳动力人数增长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劳动力人数增长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呈反比关系,我国的 大部分生产部门对新劳动力投入的吸纳度较小,有的部门甚至不需 要新劳动力的投入。在此情况下,投入劳动力越多,劳动生产率提高 速度越慢,越不利于经济增长。劳动力的供给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阻 碍了我国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现代产业结 构转轨,从而很难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至 于制约经济增长的质量。最后,闲置劳动力不仅是劳动力资源的巨 大浪费,而且还要别人来抚养,从而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更为甚之, 一部分劳动力因没有工作收入而沦为盲流,引发违法犯罪活动,扰乱 社会秩序,从而破坏了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2.人口增长对就业的影响 面临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我国现在存在的失业问题是由于劳 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的增长同人口的密度密切相 关,人口迅速增长在经过15年左右的间隔之后,劳动力也随之大规 模增加,远远超过了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机会从而引起了严重而持 久的失业问题。我国人口到21世纪初已基本超过13亿,近期每年 新增劳动力达1500—2000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劳动力600万人,产 业结构的变动还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地区转移。体制转 轨的深入又使传统体制下包容的国有企业冗员显现出来。但在劳动 力需求方面,随着经济技术结构的推进,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 力不断下降,因而当人口大幅度增长,导致就业压力增大,这将是 当前和未来半个世纪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困扰的问题。 3.人口增长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国民经济的生产规模及综合实力派 的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 和提供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 总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净增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加,但是我 国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占有水平提高慢,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 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随着我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实 施,我国人口控制现有了卓越的成效,已经步入惯性增长时期, 加上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将保 持适度增长阶段,这样,人口因素对于各项人均占有水平提高的快 慢已经没有前几次人口增长高峰时期的作用大,但影响还将持续下 去,继续控制好人口增长速度,人均占有GDP就有较大提高,全国 达到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有可能提前实现。
热点分析
破发与未破发的群体区分较为明显。
计算得各类别的每个指标均值如下表2(其中市盈率通过发行
价格和每股收益求得):
表2 各类别的主要指标均值
类别
每股未分 每股净资 发行市盈 换手率
收盘价 发行价格 每股收益
配利润


(%)
1
60.52 66.23
1.01
2.29
5.76
71.77 28.69
2
73.26 59.59
市首日收盘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样本
股票明显区分开来,最终确定影响新上市股票破发的主要因素
在于换手率低,每股净资产较低和发行市盈率较高几个方面。因
此,给投资者的建议是,对新股进行投资时多关注上市公司的每
股净资产,每股收益和每股未分配利润等财务目标和决定投资量的大小。
以下5个有效解释变量:发行价(fx),每股收益(gy),上市当日 换手率(hs),每股净资产(jz)和每股未分配利润(wf)。得到如下回归 模型:
3.回归模型的检验
由回归模型可以看到有效的解释变量对收盘价的影响与预期
基本一致,且参数的t值和F值均通过了检验,参数解释功能显著,
,拟合优度较好。另外,从下面回归结果的拟合图中可以看出不
二、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技术进步与人口数量并无必然的关系。特 定人群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制度对创新的鼓励程度和人群的文 化知识水平。与技术进步紧密相关的是人口素质大过于人口数量。 因此,中国的人口问题,不仅在于人口数量的庞大,更在于人口素质的 低下。大量的低素质人口的增长,不仅不能促进技术进步,反而会成 为社会进步的负担。由于人口急速增长导致了劳动力的资本投资降
情况较好。也为下一步进行聚类分析打下了基础。
三、聚类分析
这部分以上文得到的五个指标作为依据,用Spss软件对94个
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五类,求出每个类别的破发概率,然
后分析出破发概率较高的类别特征,最终得出破发的原因所在。
利用系统聚类法将样本分为5类,将结果统计在下表1中:
表1 各类别破发数量及概率统计
《商场现代化》2011年4月(中旬刊)总第644期 149
[关键词] 新股 破发 多元统计 聚类
一、引言
截止2011年4月7日,2011年两市(沪市和深市)共有94只新 股上市交易,其中,上市首日即破发的已经达到了30只,占比高 达32%。新股破发是指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在上市当日的收盘价 低于发行价格。新股破发的现象反映出证券市场对新发行股票的 发行价格的不认可,即认为发行价格过高。新股破发会打击申购 新股的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必然会影响到IPO筹资的效率,甚至 会对整个证券市场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那么,致使新股破发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破发的新股又有哪些群体特征?本文利用多元 回归与聚类的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4月7日期间上市的94只股 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新股破发的的因素和破发概率高的 群体的特征做了研究。最后,依据研究结果给投资者提供一些投 资建议。
存在明显的异方差与多重共线性问题。
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主要受到发行
价(fx),每股收益(gy),上市当日换手率(hs),每股净资产(jz)
和每股未分配利润(wf)等五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每股收益,每股未
分配利润和每股净资产是重要的财务指标,上市当日的换手率反
映了股票成交的活跃度。拟合优度为0.96,总体看来,模型拟合
参考文献: [1] 郝硕硕、李圆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IPO抑价影响的研究 [J].中国市场,2011(1):33-34 [2] 罗立宇.上市企业盈利能力的主成分聚类分析[J].湖南工业大 学学报,2010,24(6):63-66. [3] 汪升涛、李岸. A股市场IPO高抑价现象----基于行为金融 理论的解释[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3):32-37. [4] 马健 .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A股市场IPO定价实证分析[D].湖 南: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0.69
1.74
6.70
91.54 82.47
3
32.62 30.04
0.48
1.55
3.64
68.17 67.64
4
31.21 24.37
0.45
1.26
3.14
58.28 83.26
5
29.38 31.00
0.52
1.42
3.16
61.89 25.28
可以看出第一和第五类最明显的特征是换手率偏低。除此之
外,第一类别市盈率较高,每股未分配利润过多,虽然其每股收
益较高,但由于其发行价格过高,相应的风险就提高了,致使其
破发概率大为增加,另外,研究发现第一类别样本的公司总股本
量也较大,可能也影响了投资者对其每股收益指标的看法。第五
类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较低。第2、3、4类则各个指标都较好。
由此来看,影响股票上市首日破发的因素还在于每股收益,每股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变量的的初步选取 这部分内容以94只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作为被解释变量, 对解释变量的选取在着重考虑了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上市 当日沪深两市综合指数的走势和样本上市当日的成交情况等因素 后,初步选择了以下14个: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每股收益, 每股未分配利润,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 现金流量,市净率,营业利润率,上市当日沪深综合指数涨跌 幅,发行量,发行量占总股本的比例,上市当日换手率。上市公 司的行业也应该是考虑的因素,但由于样本中行业的区分并不明 显,本文暂未选取。 数据来源: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上市当日换手率和收盘 价数据来源于金融界网站;每股未分配利润,流动比率,速动比 率,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主营业务利润率,上市 当日沪深综合指数涨跌幅和发行量数据来源于大智慧股票交易软 件;发行量占总股本的比例,每股收益和市净率通过已知数据求 得。 2.变量的确定及回归模型的建立 利用Eviews软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结合变量的经济意 义利用逐步保留变量的方法,多次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