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论文
我国的医学发展历史论文
我国的医学发展历史论文中国医学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一些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等,这些著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医学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医学大家和医学名著。
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医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医学理论不断完善,医学技术不断提高。
宋朝时期,陆佃撰写了《脉经》,在脉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元朝著名医学家李东垣的《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知识,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清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成为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国医学也逐渐与西方医学进行了交流和融合。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医学教育不断完善,医学科研力量也日益壮大,许多医学成果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今天的中国医学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的医疗技术和医学研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不相上下。
随着国家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医学事业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的医学发展历史展现了医药学科从古代传统到现代高科技的演变过程。
古老的中医传统是中国医学的根基,其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
另一方面,现代西医学的快速发展也让中国的医学事业蓬勃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医学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包括世界首例用冻存卵子辅助生殖的成功案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成功治疗、以及抗癌新药的研发等。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对医学科研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和创新,医学技术和医疗水平日益提高。
同时,中国还注重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倡导综合医学治疗观念,使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在医学教育方面,中国也在不断改进,加强对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教育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
此外,中国也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分享医学成果和经验,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体来说,中国医学发展历史丰富多彩,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道路使得中国的医学事业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医学史论文
医学史论文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中国针灸发展过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针灸历史的发展,以史为鉴,了解针灸现状。
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着名医家,文献及其新技术,进而大致了解针灸再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
结果:大致了解了针灸学起源、发展、高潮、低谷、复兴的历史轨迹。
认识到了针灸学如今所面临的问题。
结论:从先秦针灸逐步发展以来直到明朝,针灸一直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历朝历代均有大量着作,发展迅速。
而在清朝,统治者的愚昧使针灸学陷入低谷。
新中国的成立让针灸恢复繁荣。
但在全球化中,针灸学面临着国际社会态度问题;在现代化中,遇到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
针灸学者尚需努力,从针灸所面临的困境走出。
一、针灸概述针灸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以针法和灸法为手段,减轻了许多患者的痛苦,挽救了大量患者的性命。
作为中华传统医学中的瑰宝,针灸历千年而不衰,任西医猖獗仍不调,荣辱沉浮,传承至今。
在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下,针灸必将煊赫于明天。
二、针灸的历史针灸起源于我国的原始社会,相当于考古学上的石器时代。
针灸分为针法和灸法,两者概念不同,起源不同,施治方法不同。
因此,对于两者起源分而述之。
1.针法的起源历史上任何事物皆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切科学技能的发展都与其相关的事物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关。
针法的产生是医疗实践发展至一定时期后的成果。
“砭石”是针法的前身。
《素问·异法方宜》记载“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但砭刺在于破痈排脓,针刺在于调其血气,两者存在根本区别。
其间还存在放血疗法的医疗实践过程。
在长期实践中认识到少量出血可以缓解某些疾病促进了放血疗法的发展。
《史记·仓公传》“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讲的就是放血疗法。
后来,西汉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时看到了它的弊端,提出“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
医学史论文之伊斯兰医学史简述
医学史论文之伊斯兰医学史简述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大部分都信仰伊斯兰教,如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我是一名来自新疆的学生,在当地,见到过很多所谓的“土医生”,他们是伊斯兰教徒,沿用着伊斯兰教的医学,并且对伊斯兰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伊斯兰教发展到今天,它的文明离不开伊斯兰教徒对医学的各个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其中包括了解剖学、眼科学、药理学、生理学、外科学和制药科学。
这种基于信仰的医学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也离不开它对教会人员的救助,伊斯兰医学的发展就是为了给教会成员带来健康。
伊斯兰医学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其医学理论可以自成体系。
早在唐宋时期,回族先民就开始在中国医学领域进行交流,将阿拉伯世界众多的医学著作传入到中国。
根据大量的中外文献(如阿拉伯的《科学书目》、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元秘书监志》、唐代编著的《新修本草》《本草拾遗》等国家药典等等)记载,中国大量的得到外国进贡而来的珍贵药材,其中以阿拉伯的药材居多。
这给中国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帮助,也使得伊斯兰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更加迅速。
伊斯兰医学在传入中国的时候有诸多的著作是由资深的伊斯兰教徒医师翻译的,他们在翻译著作的时候,能够从中得到一些经验,经过自己的实践,完善补充,使得这些著作传入中国后更加的完整,又一次推动了伊斯兰医学的发展。
而我国伊斯兰医学真正的迅速发展,应该是在元代,当时蒙元西征,伊斯兰医学对其有所贡献,因而元朝廷统治者对回回医学非常重视,尊重回回医学家。
因此,在统治者的支持下,伊斯兰医学有了一次腾飞,发展更加迅猛了。
元代时期,回族医生就已开始在各地行医看病,民间医生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元朝廷还特意招纳了一批医术高超的回族医师为医官,这些回族医师大都精于外科手术,而且他们的医术高超,技术娴熟,在为百姓服务的时候总是深受百姓的爱戴,而且据说当时的回族医生都已经具备了脑外科手术的水平。
伊斯兰医学遵循《古兰经》教义,因而大多数的伊斯兰医生都能得到老百姓的尊重,在9世纪中叶,一些伊斯兰国家对医生进行考核制度,通过考试的才能正式行医,并颁发行医执照。
医学史论文
对中医药起源的认识在现代的社会中,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而中医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自然而然的被人们高度重视。
但是,中医究竟是何人在何时何地首先发明的呢?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学习中医的人来说相当重要。
目前而言,对中医药起源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医源于巫。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较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人们逐步认识到许多的自然现象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联系非常紧密,希望自己能控制这些自然现象。
但是,当时的人类思维和生产力水平还较低,根本没有办法客观认识和掌控日月、雷电、疾病等现象,于是就将这些现象神化,内心升起崇拜之念,并寄予崇拜之心和一些“迷信活动”,希望能改变自己的状况。
这就是最早的宗教迷信、鬼神观念。
同时,这个历史阶段有了初步的社会分工,产生了私有财产和剥削关系,于是就出现了专管祭祀和祈祷的巫。
巫代表显贵们的利益做事,他们往往具有一些医学知识,常常承担着治病的职能。
当人们要求巫给自己治疗疾病或者解除痛苦时,巫或者施行巫术,或者用医药技术,或者医巫并用。
这样以来,有人就会认为,医学源于巫术。
其实,这种医源于巫的说法是不很客观的。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医先于巫。
我们所说的医学是对人而言的,不是对狗啊猫啊而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类就没有现在我们所称的所谓的医学。
接下来,医学是人们用来诊疗疾病的,人类自起以来,生活在茫茫混沌世界,生老病死无时不缠身扰神,人们希望解脱这种烦恼的缠绕,于是就萌生了改变不良身体状况的愿望和要求,这就是医学产生的源头。
综前所说,也即是,有了人类也就有了医。
当然,在当时,这个“医”不一定就形成一个体系了,不一定已经成为一个学科了,但是它肯定是存在的,因为,人类疾苦自生俱来,除疾安乐之心也自身俱来。
而巫,它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
因此,医不可能源于巫。
其二,巫寡众多。
巫毕竟是那么很小的一部分,是代表显贵们的利益做事情的,他们那些简单而粗陋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还远远不能满足广众疾苦的需要,巫的主要职责是专伺祈祷和祭祀而不是救死扶伤,这些零散的医药卫生知识和医疗活动,不能构成系统的医学体系。
中国古代医学史的优秀论文
中国古代医学史的优秀论文推荐文章对中国古代史的看法论文优秀范文热度:中国古代文化大学生毕业论文热度:中国古代艺术大学生毕业论文热度: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大学生毕业论文热度: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热度:医学是伴随着人类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活动而逐步产生并发展的,而中国古代医学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时期。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史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中国古代医学史论文篇一中国古代医学源流述要【摘要】医学是伴随着人类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活动而逐步产生并发展的。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时期,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战国、两汉时期,此后,顺源而下,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继承发展的洪流中,既有冲破束缚的开拓创新,有时也难以避免地有停滞徘徊的局面,但至今仍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中国医学史;起源;发展1 起源中医学的起源,首先与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之“三皇”有关。
他们所处的时代,距今约1万年至5 000年,是原始蒙昧向文明肇端的转型期,中华古文明的诸多源头发乎于此,而中医学之滥觞亦可追溯于此。
传说八卦出于伏羲的创制。
由此生发出来的八卦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蔚为一片神秘哲学的原野,而作为八卦学说基点的阴阳学说,则居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地位。
神农曾遍尝诸多植物,进而发现了治病之药,并教人治病。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1],活画出医药启蒙时代原始先民们艰辛求索的曲折历程。
在文明起源的传说中,神农更大的功绩是创制了农具,教民农业生产,使中国原始时代由伏羲时的采集渔猎进步到了农业,而药物知识的积累与应用也是与种植农业的进步息息相关的。
传说中的黄帝被奉为中国黄河流域各族的共同祖先,而他与中医学的关系尤为特殊。
黄帝对医药颇感兴趣,在他的周围,汇集了一批精通医药的臣僚,古代史书中仅有名姓记载的就有七、八人之多。
其中最著名的是岐伯,相传他是黄帝的侍医,被尊称为天师,黄帝经常向他请教医药方面的问题,现存《黄帝内经》中就记载有他们相互问答的内容。
【医学史论文大学语文与医古文论文】唐太医署与宋太医局功能的传承演变略考
唐太医署与宋太医局功能的传承演变略考导言有关中国唐太医署、宋太医局的研究已多,但散见于医学通史、医政史、医学教育史等论著中,检阅不便。
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作出整理,单独对比分析唐代太医署与宋代太医局之间的传承与演变,方便参考。
传承与改进1专注医学教育,不再兼有医政功能。
唐代太医署隶属于太常寺,由行政、医疗教育这两部分人员组成。
唐代太医署主要作为医学教育机构存在,也兼有医疗和医政管理功能,但其医疗功能并不明显,宫中医疗基本由尚药局负责,“凡医药,不过尚药奉御。
”1,而太医署发挥着掌管公共卫生的职能“(太医署)岁给药以除民疾。
”2宋朝太医局专主医学教育,医政管理方面则专设翰林医官院。
2医学分科更加细致合理。
唐代太医署将医、药分开授业。
而宋朝太医局专主医学教育,不再设药学。
关于医学分科的对比:1唐代医学分科1新唐书,志第三十五,选举志下,中华书局,P11742新唐书,志第三十八,百官三,中华书局,P1244唐代医学教育确立了医、针、按摩、咒禁四科的教学体制。
各科均设博士统管本科教学,医、针两科还设助教辅助教学。
四科均设师、工,“医师、医正、医工疗病,书其全之多少为考课。
”1,掌管医疗实习工作。
针(1)1 1 10 20 20 52(2) 1 1 10 20 20 52按(1)1 — 4 16 15 36摩(2)1 — 4 56 15 76咒(1)1 — 2 8 10 21禁(2)1 — 2 8 10 21合(1)4 2 36 144 85 271计(2)4 2 36 184 85 311医科在四科之中组织结构最大、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占重要地位。
医博士“掌教诸生以本草、甲乙、脉经,分而为业:一曰体疗(内科),二曰疮肿(外科),三曰少小(儿科),四曰耳目口齿,五曰角法”2。
各专科学生修业年限也有所不同。
体疗(内科)学生修业七年,疮肿(外科)、少小(儿科)学生均修业五年,耳目口齿科学生修业三年。
加上协助医疗实习的医正(8人),医科的师生比例达到了3.3:1,可见唐代医学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当强大。
医学史论文
医学史论文
【摘要】中医衰落的最根本原因是快时代横行
【关键词】中医衰落西医疗效快快时代
为什么中医在近现代有衰落之势
近年来,中医正迅速走向衰落,在许多地区,除市级中医院的业务相对稳定之外,区级医院及街道卫生院的中医业务大都十分冷落。
赢利者寥寥无几,亏损或濒于亏损者为数众多。
【1】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中医药,为什么还有人对她将信将疑,甚至还有人横加指责。
?:1,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误入歧途的开始?2,中药剂型落后是制约中医发展的关键因素?3、中医教学质量低下导致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4、中医管理机制僵化导致中医举步维艰?5、医药相依、唇寒齿亡、废医存药、好运难长?6、中医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部分人学术信念动摇?西方国家入侵中国后,带来了机器时代,也带来了快时代。
农耕文明被打破,日子不再悠闲,取而代之的是紧张的经济飞涨的日子。
人们每天都要为生活而奔波劳碌,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愿意花长时间去接受中医治疗的人剧降。
中医疗效慢,耗时长,它很难适应随着经济飞涨的快时代。
科技越来越发达,医疗器械也越来越先进,有了机器的协助,西医的发展的更是如日中天,医者更愿意接触明明白白的西医而远离玄乎的中医,患者更愿意接受疗效快的西医。
其次,中医尚未能完全的用科学去解析,这就让很多人认为中医是巫术一类的旁门左道。
【3】但是中医确实保佑中国人的健康几千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称中医是伪科学,那么一个伪科学怎么可能在一个保持高度文明达几千年的民族中盛行始终呢?。
医学史论文 针灸发展简史
针灸发展简史针灸起源中国,具有悠久而漫长的历史。
史载针灸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被应用了,先有伏羲氏“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又有“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针道生焉”等。
又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块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如今在我国各地挖出的历史文物考证,针刺疗法真正产生的时间应该是“砭石”应用以后一个漫长的时期,大约是新石器时代。
“砭石”是针具的雏形或前身,它是远古时代人们在生活、劳动等实践中经验积累的产物,从无意中发现石块按压或刺破体表可以治病到对石块加工形成砭石而专用于治疗疾病,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曾在内蒙古多伦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一根4.5cm长的砭石,一端扁平有弧形刃,可用来切开脓疡,另一端为四棱锥形,可用来放血。
在山东省日照市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墓葬里,还发现过两根殉葬的砭石,长度分别为8.3cm~9.1cm,尖端为三棱锥形和圆锥形,可用它们放血,调和经气。
砭石实物的发现,为针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记载:“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而嗜咸……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说明了砭石治病与当时人类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
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出现了精治的石针。
其后出现了骨针、陶针、竹针等。
人类发明冶金术后,针具又逐步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至现代的不锈钢针。
灸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
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认识到身体某一部位发生病痛时,受到火的烘烤会感到舒适或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就形成了炙法。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芮。
故灸芮者,亦从北方来。
”说明灸法的发明与寒冷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医学史论文-针灸学
讓歷史告訴未來針灸學,是中國醫學中的重要學科之一,是中華民族在與疾病鬥爭中創造出來的極為合理的醫療方法。
它的發展歷史可以折射出中國對世界影響的變化。
它發源於中國,現在正在向國外流傳,當前已經成為世界醫學的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灸術,是由“針”和“灸”兩種治法組成的。
它是通過針刺和艾灸調整經絡臟腑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針灸這門科學是一門高深的學科。
它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
針灸醫學最早見於二千年多前的《黃帝內經》一書。
《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並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
兩千多年來針灸療法一直在中國流行,並傳播到了世界。
而針灸的出現,則更早。
遠古時期,人們偶然被一些尖硬物體,如石頭、荊棘等碰撞了身體表面的某個部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疼痛被減輕的現象。
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或人為地刺破身體使之出血,以減輕疼痛。
古書上曾多次提到針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針,稱為砭石。
這種砭石大約出現於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相當於氏族公社制度的後期,人們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術,能夠製作出一些比較精緻的、適合於刺入身體以治療疾病的石器,這種石器就是最古老的醫療工具砭石。
人們就用“砭石”刺入身體的某一部位治療疾病。
砭石在當時還更常用於外科化膿性感染的切開排膿,所以又被稱為針石或石。
《山海經》說:“有石如玉,可以為針”,是關於石針的早期記載。
中國在考古中曾發現過砭石實物。
可以說,砭石是後世刀針工具的基礎和前身。
至秦漢時期,針具已由石針、骨針、竹針而逐步發展成為金屬針。
金屬針具發展到現在,經歷了銅、鐵、銀、合金及不銹鋼針具等階段。
針具的改革,擴大了針刺治療範圍,提高了治療效果,促進了針灸術的發展。
灸法產生於火的發現和使用之後。
在用火的過程中,人們發現身體某部位的病痛經火的燒灼、烘烤而得以緩解或解除,繼而學會用獸皮或樹皮包裹燒熱的石塊、砂土進行局部熱熨,逐步發展以點燃樹枝或乾草烘烤來治療疾病。
2023年学医学史跟医疗进步走征文满分3篇
2023年学医学史跟医疗进步走征文满分3篇引言本文将探讨2023年学医学史跟医疗进步的关系,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话题:医学史的重要性、2023年的医疗进步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析这些话题,可以更好地了解医学史对医疗进步的影响和作用。
医学史的重要性医学史作为对医学发展的记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医学史能够向我们展示医学的起源和演变,让我们了解人类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变化。
其次,医学史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的医学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过去的医学经验,我们可以不断改进现代医疗技术和方法,提高医疗水平。
因此,研究和了解医学史是必不可少的。
2023年的医疗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
在2023年,医疗进步将在多个领域展现出来。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基因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其次,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医疗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生物技术在疫苗和药物研发领域也将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综上所述,2023年将有更多的医疗进步和创新,为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希望。
医学史与医疗进步的联系医学史与医疗进步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首先,医学史记录了医学发展的过程,为医疗进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其次,通过研究医学史,我们可以发现医学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从而把握医疗进步的方向和趋势。
此外,医学史还可以激发医学从业者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更好地应对现实医疗问题。
因此,医学史对于医疗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结论医学史对于医疗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医学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医学的发展和演变,从而为医疗进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2023年,我们预计会有更多的医疗进步和创新出现,这将为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遇。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医学史的研究和学习,并将其与医疗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医学的发展。
学习中国医学史的体会 - 论文
学习中国医学史的体会- 论文关键字:学习发展同时许多历史中医名医医德医学史学习《中国医学史》有感中医之所以延续至今,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支独立的医学,就是因为有历史的传承。
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中医才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可以说,身为中医人,首先必学医学史。
学了医学史,你会为中医的高尚医德所感动,为中医的高超医术而自豪,为成为一名中医人士而兴奋不已。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医学史就是中医人的立业之本,有了本就不会怀疑,就会沿着中医的道路坚定的走下去。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身为中医人,却用西医的理论来行医,就是谄媚。
这种人肯定没有学好中国医学史。
所以说,学好了中国医学史,才能做一名地道的中医大夫,才能坚定的走中医之路。
中医发展历史悠久,中华文明多少年,中医就有多少年。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名医大家。
读毕医学史,我发现,但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医德高尚。
《内经》十分强调医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明确指出医学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人治病,为子孙后代造福。
反复申明医生不得“遗人夭秧”、“绝人长命”,对那些违背医德,利用医术达到个人目的者,则严厉地责之为“天道行私,必得夭秧”。
现在主流思想的一些内容实在有失偏颇,“善恶报应”暂且不论其是否有科学道理,起码医生心中有些忌讳,便不敢胆大妄为。
扁鹊医德高尚,为人谦虚,从不自我炫耀。
当他治愈了一些被认为是“死症”的危重病人,人们称颂他能够“活死人”时,他则实事求是的说:“越人非能生死人,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科学态度,深为后世医家崇敬。
现在一些人有了一点成就便自称神医,甚至大张旗鼓地宣传,若能了解扁鹊的为人,心中一定羞愧不已。
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非常尊重原著。
他用“朱”笔写《神农本草经》,用“墨”笔写《名医副品》,使《神农本草经》的原文能够保存下来。
读罢此处,我对古人实事求是的态度钦佩不已,同时又对当今剽窃成风的现象痛恨不已。
医学史论文之伊斯兰医学史简述
医学史论文之伊斯兰医学史简述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大部分都信仰伊斯兰教,如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我是一名来自新疆的学生,在当地,见到过很多所谓的“土医生”,他们是伊斯兰教徒,沿用着伊斯兰教的医学,并且对伊斯兰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伊斯兰教发展到今天,它的文明离不开伊斯兰教徒对医学的各个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其中包括了解剖学、眼科学、药理学、生理学、外科学和制药科学。
这种基于信仰的医学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也离不开它对教会人员的救助,伊斯兰医学的发展就是为了给教会成员带来健康。
伊斯兰医学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其医学理论可以自成体系。
早在唐宋时期,回族先民就开始在中国医学领域进行交流,将阿拉伯世界众多的医学著作传入到中国。
根据大量的中外文献(如阿拉伯的《科学书目》、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元秘书监志》、唐代编著的《新修本草》《本草拾遗》等国家药典等等)记载,中国大量的得到外国进贡而来的珍贵药材,其中以阿拉伯的药材居多。
这给中国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帮助,也使得伊斯兰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更加迅速。
伊斯兰医学在传入中国的时候有诸多的著作是由资深的伊斯兰教徒医师翻译的,他们在翻译著作的时候,能够从中得到一些经验,经过自己的实践,完善补充,使得这些著作传入中国后更加的完整,又一次推动了伊斯兰医学的发展。
而我国伊斯兰医学真正的迅速发展,应该是在元代,当时蒙元西征,伊斯兰医学对其有所贡献,因而元朝廷统治者对回回医学非常重视,尊重回回医学家。
因此,在统治者的支持下,伊斯兰医学有了一次腾飞,发展更加迅猛了。
元代时期,回族医生就已开始在各地行医看病,民间医生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元朝廷还特意招纳了一批医术高超的回族医师为医官,这些回族医师大都精于外科手术,而且他们的医术高超,技术娴熟,在为百姓服务的时候总是深受百姓的爱戴,而且据说当时的回族医生都已经具备了脑外科手术的水平。
伊斯兰医学遵循《古兰经》教义,因而大多数的伊斯兰医生都能得到老百姓的尊重,在9世纪中叶,一些伊斯兰国家对医生进行考核制度,通过考试的才能正式行医,并颁发行医执照。
医学史论文
医学发展的人文审视丁利娟3110103805摘要:医学源于本能,又高于本能。
在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过程中,医学无疑扮演着上帝的角色。
大多数分类系统把医学归为自然科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医学仅仅是一种技术。
从医学人文的发展来看,医学也是一门艺术。
医学不止修复病患肉体的创伤,同时,它也照顾人类的感受和心灵。
在医学人文的发展上,我国的工作做得明显不如西方国家。
面对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致力于医学人文学的兴起。
关键词:医学发展,人文,医学人文学Abstract:Medicine arouses from instincts and it is above instincts.On the course of pursuing health,there is no doubt that medicine plays the role of God.A lot of classification systems put medicine into science,which does not mean medicine is a pure technique.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Humanities,medicine is absolutely a sort of art.Medicine not merely restores traumas,at the same time,it cares about people’s hearts and their feelings.We should admit that western countries did a far better job on Medical Humanities. We should bare the responsibility to learn from them,hammering at the rise of Medical Humanities and making up for the loss of humanistic spirits.Key words: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humanities,Medical Humanities人类自群居以来,就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且永不止息的抗争运动,即与疾病的抗争。
医学史论文
从医学模式的角度谈谈中西方医学特点专业: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班级:口腔2班姓名:孙佳栋学号:10397008医学是预防与治疗疾病的艺术和科学。
医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同样的,医学模式同样在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以及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
随着人类对健康与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也随之演化,先后出现了一下几种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医学模式都在发生着阶段性的变化。
西方医学的发展自人类出现以来,人们在与灾害、猛兽、疾病的斗争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而产生了早期的医学。
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由于人类的生产力和认识能力低下,对于许多自然形象以及生理、病理现象都感到无法理解,把他们同妖魔鬼怪联系起来,产生了崇拜鬼神的迷信思想,出现了宗教和巫医。
医学被巫术所奴役的现象从原始社会一直持续到奴隶社会末期。
这便是神灵医学模式的盛行时期,这其中包括古希腊对神灵的崇拜、古罗马的为新思想等等。
在宗教和巫医盛行的时候,随着人类对于自然和哲学的进一步认识,人类逐渐摆脱了神学观念的束缚,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出现了。
不管是希波克拉底医学的四体液病理学说、疾病诊治和预防还是盖伦医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都是在朴素唯物的自然哲学观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较客观,较浅显的认识。
与此同时,我们也无法忽视此种模式的局限性,只注重经验的积累而无实验研究的错误观念。
黑暗的中世纪的医学“已经退到原始医学的时代”。
宗教神学的思想又一次占据了主流。
医学的发展早到了严重的阻碍,进入了一个衰落的时期。
直到进入了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自然科学的进步重新唤起了医学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医学模式的演化,由自然哲学模式逐步向机械论医学模式的方向转变。
把人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而疾病是机器出现故障和失灵,因此需要修补与完善,使得医学带有浓厚的机械论色彩。
医学史论文完整版
医学史论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中国针灸发展过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针灸历史的发展,以史为鉴,了解针灸现状。
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着名医家,文献及其新技术,进而大致了解针灸再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
结果:大致了解了针灸学起源、发展、高潮、低谷、复兴的历史轨迹。
认识到了针灸学如今所面临的问题。
结论:从先秦针灸逐步发展以来直到明朝,针灸一直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历朝历代均有大量着作,发展迅速。
而在清朝,统治者的愚昧使针灸学陷入低谷。
新中国的成立让针灸恢复繁荣。
但在全球化中,针灸学面临着国际社会态度问题;在现代化中,遇到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
针灸学者尚需努力,从针灸所面临的困境走出。
一、针灸概述针灸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以针法和灸法为手段,减轻了许多患者的痛苦,挽救了大量患者的性命。
作为中华传统医学中的瑰宝,针灸历千年而不衰,任西医猖獗仍不调,荣辱沉浮,传承至今。
在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下,针灸必将煊赫于明天。
二、针灸的历史针灸起源于我国的原始社会,相当于考古学上的石器时代。
针灸分为针法和灸法,两者概念不同,起源不同,施治方法不同。
因此,对于两者起源分而述之。
1.针法的起源历史上任何事物皆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切科学技能的发展都与其相关的事物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关。
针法的产生是医疗实践发展至一定时期后的成果。
“砭石”是针法的前身。
《素问·异法方宜》记载“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但砭刺在于破痈排脓,针刺在于调其血气,两者存在根本区别。
其间还存在放血疗法的医疗实践过程。
在长期实践中认识到少量出血可以缓解某些疾病促进了放血疗法的发展。
《史记·仓公传》“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讲的就是放血疗法。
后来,西汉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时看到了它的弊端,提出“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
在科学发展至能制造“微针”时,又提出“微针导脉”,针法这才算步入正轨。
中医理论发展史论文(1)
中医理论的发展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与创新的不同的阶段。
由于中医理论内容广泛,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思想,因此发展与创新往往交替进行。
总的来说,中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
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
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
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已经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显著发展,学术思想日益活跃。
在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形势下,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该书据说是时人托黄帝之名写的,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和治疗经验,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基础。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位名医,就是被世人传为神话的神医扁鹊,他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最终作成《难经》一书,《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成书于汉之前,相传系秦越人所著。
医学史论文医疗社会的历史省思
圖片來源緳市緳川
圖片來源緳緳政宏
圖片來源緳加緳緳生
圖片來源緳市緳川市野川教授的著作
後,從德國傳來的舶來概
念。
如果回歸真正的傳
統,會發現日本早有對往
生者進行「召靈」的儀式,
這又與西方的身心二元論類似。
於是,在市野川的抽絲剝繭下,我們會發現把東西切割為
透過異文化的比較,從各自的
耍會歷程中去理解。
以腦死來說,市野川把它放在器官移植的耍會脈絡中,認
為日本重視群體,把內外之別視為耍會的基本價值。
因此,家族成員間的活體器官移植十分普遍,因為割股療親式的想法符合他們的思維。
圖片來源緳市緳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医学模式的角度谈谈中西方医学特点
专业: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班级:口腔2班
姓名:孙佳栋学号:10397008
医学是预防与治疗疾病的艺术和科学。
医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同样的,医学模式同样在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以及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
随着人类对健康与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也随之演化,先后出现了一下几种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医学模式都在发生着阶段性的变化。
西方医学的发展
自人类出现以来,人们在与灾害、猛兽、疾病的斗争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而产生了早期的医学。
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由于人类的生产力和认识能力低下,对于许多自然形象以及生理、病理现象都感到无法理解,把他们同妖魔鬼怪联系起来,产生了崇拜鬼神的迷信思想,出现了宗教和巫医。
医学被巫术所奴役的现象从原始社会一直持续到奴隶社会末期。
这便是神灵医学模式的盛行时期,这其中包括古希腊对神灵的崇拜、古罗马的为新思想等等。
在宗教和巫医盛行的时候,随着人类对于自然和哲学的进一步认识,人类逐渐摆脱了神学观念的束缚,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出现了。
不管是希波克拉底医学的四体液病理学说、疾病诊治和预防还是盖伦医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都是在朴素唯物的自然哲学观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较客观,较浅显的认识。
与此同时,我们也无法
忽视此种模式的局限性,只注重经验的积累而无实验研究的错误观念。
黑暗的中世纪的医学“已经退到原始医学的时代”。
宗教神学的思想又一次占据了主流。
医学的发展早到了严重的阻碍,进入了一个衰落的时期。
直到进入了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自然科学的进步重新唤起了医学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医学模式的演化,由自然哲学模式逐步向机械论医学模式的方向转变。
把人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而疾病是机器出现故障和失灵,因此需要修补与完善,使得医学带有浓厚的机械论色彩。
在这种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发现了血液循环、提出了细胞病理学说,医学分科在19世纪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这种医学模式忽视了人类机体的生物复杂性以及社会复杂性,产生了对人体观察的片面性和机械性。
同时生物医学模式也在此时期奠定了基础。
东方的医学发展
与西方的医学发展模式相比,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东方医学也深受宗教和巫术的影响。
而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古埃及的神学观念、“阴阳五行”、“六气致病说”、养生思想等得到了发展。
同时,《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国医学的奠基著作也在朴素自然哲学的影响下问世。
在宋金元时期,医学分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此时期,同样也是经验医学占据主要地位。
17世纪到19世纪的东方却不同于西方对医学的细微式研究,仍然延续着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医学主要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总结。
但在药学、外科、传染病和学温病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一时期的医学书籍的编纂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今医统大全》、《普济方》、《古今医书集成•医部全录》、《四库全书•医家类》都是很有成效的医学著作。
由于闭关锁国的影响,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基本没有受到西方趋于科技化的医学模式的影响。
即使这样,东方医学也同样收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东西方医学在医学模式演变上的特点
总结起来,西方医学在原始社会到中世纪和17世纪到19世纪这两个时间段内,先后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和机械论医学模式,经历了由主观到客观,由整体到微观,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由经验主义到科学研究的过程。
而东方的发展却稍显简单,以自然哲学贯穿了整个时期,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到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转变,到后来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落后,中西方的医学产生了较大的分化,医学模式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不管东西方医学各自又怎样的发展特点,都是在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都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