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汉代儒学的正统化
Ⅰ 秦汉时期的儒家发展 Ⅱ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及特点 Ⅲ 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ⅰ 新儒学因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而成为历代统治者
推崇的正统思想。由此,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并成为朝廷选官的标 准,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ⅱ 新儒学以天上的神权强化地上的君权,以思想的大一统来加 强政治的大一统,带有思想文化专制的色彩,为后世君主专制的高 度加强及学术文化的畸形发展埋下了伏笔
考纲 课标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Ⅰ 秦汉时期的儒家发展
ⅰ 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极力扼杀崇奉仁政的儒家的发展,虽确 立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却导致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ⅱ 汉初,吸取秦短命而亡的教训,兼战乱之后经济凋敝,故采 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与民休息,而出现“文景之治” 的盛世,但同时也导致地方势力膨胀,终酿成“七国之乱” ⅲ 汉武帝时期,通过设中朝、推恩令等措施,极力加强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顺应此情势,董仲舒吸纳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等流派 的思想,创立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而为统治 阶层尊为正统。由此,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理念呈现“外儒内 法”(霸王道杂之)的特点
Ⅰ 秦汉时期的儒家发展 Ⅱ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及特点
ⅰ 内容
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②“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德政为主”,“以刑辅德”,“三纲五常”
ⅱ 特点
①继承的一面:在强化君权的前提下又要求君主实行仁政
②发展的一面:吸收法、道、阴阳等各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神
秘化、宗教化且因与政治紧密结合而正统化
历史: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3)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答案:C
解析:A、B两项反映的是“为政以德”的思想,不符合中央集 权的要求;“为天下,非为君也”也不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D
项不正确。C项体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
2.(2007·海南)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答案:D
①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品德的养成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A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B.②③④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中的 “忠”“孝”“廉”“節”体现出宋代儒学注重人自身的道 德修养,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其中“忠”又体现宋代儒学的
模拟考场: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 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
种哲学吻合 (
A.孔孟之学 C.程朱理学 答案:D
)
B.老庄哲学 D.陆王心学
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考 技 精 讲 问答题解法(二) “结构法”:先确定题目设问所要用的结构,再按结构去找拾 取、推理、分析和综合,配制出答题要点。主要结构有:①不同 阶级代表或不同政治派别或不同集团等对象型结构。②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思想等类别型结构。③政治、经济、思想、理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
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 答案:A )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解读】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应掌握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试大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识梳理】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西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1.兴起的原因①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的教训;③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适应了汉初政策的需要。
2.盛行的时间和地位(1)盛行的时间从到即位约70年的时间;(2)是政治上的,在社会思想界居于支配地位。
3.具体内容(修身与治国)①含义:黄老之说指学说中的两派,即和的学说,包括(养生)和两个方面;②主要思想:强调“”,既尊重,反对,又主张发挥人的,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的哲学观。
4.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5.对西汉社会的影响(1)作用: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弊端: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
6.地位衰落:黄老之学由盛转衰,到汉武帝时被所取代(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1.背景:①经济恢复,国力强盛,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②黄老思想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发展需要;③新儒学的天人感应、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④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1)来源:先秦儒学并不是新儒学的唯一来源,新儒学是汉朝董仲舒以《》(宣扬大一统思想)为基础,融合家、黄老之学、思想而形成的新有思想体系。
(2)基础、主要内容:(①“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②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实行仁政)①君权神授论:人君受命于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君而伸天”。
——这种君权神授的思想迎合了当时汉武帝专制集权政治需要。
②天谴论:人君无道,天就会降灾祸(如地震、冰雹等)进行警告。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课汉代儒学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朝建立后,一些儒生借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攻击郡县制度。
2.概况秦始皇将秦以外的各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以外的私人收藏的书籍统统焚烧,后又将违犯禁令的四百六十余儒生坑杀于咸阳。
3.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二、“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需要用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2)董仲舒改造儒学,并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3.影响(1)积极:汉王朝加强了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1.概况(1)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并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
(2)汉武帝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作用(1)太学的出现,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僚富豪子弟垄断官位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4)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3.太学清议东汉太学生参与议政,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科举制的创立(1)实行时间:隋唐时代确立,一直沿用到清末。
(2)主要内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考试内容以儒学经典为主,明代以后发展为八股取士。
2.影响(1)积极:①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
②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使其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③使得知识分子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汉代思想大一统
D
D
董仲舒之儒(新儒学 新儒学) 先秦之儒 董仲舒之儒 新儒学 著作 理论基础 思想来源 与统治者 关系 论语》 《论语》 仁、礼 儒学 批判时政 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天人感应 儒学、阴阳、 儒学、阴阳、 黄老、 黄老、法家 维护专制集 权政治
假如你是汉武帝, 假如你是汉武帝,你会采取哪些 加强儒学的地位? 加强儒学的地位?
大一统(核心 和罢黜百家 大一统 核心)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核心 和罢黜百家,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 “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 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 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 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 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 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黄老之学
1、什么是黄老之学? 、什么是黄老之学?
2、汉初为何实行黄老之学? 、汉初为何实行黄老之学?
汉初的经济状况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 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 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天下既定, 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 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 而将相或乘牛车。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汉书 食货志 食货志》 经济残破、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修养生息
人民版必修三 (2)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节汉代儒学姓名班级【学习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知识梳理】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朝__________政治体制建立后,一些儒生和游士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__________;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儒者主张实行分封,攻击郡县制。
2.概况:李斯建议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有__________的书籍以外的全部书籍都要焚毁,得到秦始皇的采纳;焚书后,秦始皇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
3.评价:对思想文化传播造成恶劣影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______的发展进入低潮。
二、罢黜百家1.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______________局面得到巩固,以________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并咨询治国的方略。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倡导__________,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主张“更化”。
(2)主张确立__________的地位。
他认为______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主张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
3.实施:汉武帝接受__________的建议,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开始提升。
4.评价:确立了儒学______地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三、太学的出现______创建太学,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______________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了______________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富县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学案第周第课1.创立:隋唐时代科举制开始实行。
3-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面临问题
解决之道
董仲舒 的学说
◇“春秋大一 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想 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 人合一””天人感 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 纲五常”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 力割据势 力威胁中 央集权 ▼土地兼并 严重 ▼阶级矛盾 尖锐
▲加强中央 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 兼并 ▲缓和阶级 矛盾,制 定规范限 制人民
参考答案
• 有道理。 •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 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目的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 (性质相同)。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 人感应”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 (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针对为人处事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D.大一统
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7、《史记》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 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这段史料:①反映了汉代儒家的思想观念② 留下了后人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表现了 封建史学家写史的局限性④古史对天象的记 载缺乏研究价值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理汉代思想大一统
黄帝
老子
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治身、治国两个方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 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 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 薄赋敛,毋夺民时”。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 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东汉时黄老 之学与谶纬迷信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 对原始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曾说:“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策’ 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一个巨大转变,在不声不响 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 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
儒学在武帝时备受尊崇,从此以后成为中国官方主流 思想,那么,它对以后的历史到底带来了什么呢?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主要内容: 一、焚书坑儒与黄老学说 二、董仲舒改造儒学 三、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和意义
一个王朝
一个帝王
一个读书人
西汉(前202-公元9年)
汉武帝(前156-87年)
董仲舒(前179-104年)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 是丧家狗。——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对儒学有 哪些贡献?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会成为“丧家 狗”?
想一想,西汉初年采用什么思想治理国家?这一思想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无为无不为”,“积极无为”。 黄老学说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 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 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 或乘牛车。”——《汉书· 食货志》 “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 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汉书· 食货志》
文化史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⑶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2、内容
⑴来源 “黄”:黄帝的学说 → 治身(养生)
“老”:老子的学说 → 治国
⑵哲学观 “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
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作用.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⑶地位: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
1、“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促进社 会稳定 积极 2、“仁、义、礼、智、信”发扬了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 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带有神学迷信 色彩,属唯心主义 消极 2、“独尊儒术”属思想专制,应鼓励各种学 术思想争鸣 3、“三纲”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 制和等级制度
评 价
3、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 ) A 其“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 新儒学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 新儒学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要求 D 汉武帝对先秦儒学的不满 4、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 (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 成 ④儒学之外其它各个学派消亡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5、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理论基 础的主要是( ) A “春秋大一统”思想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思想大一统
【课程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 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 民得卖子 ,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背景
⑴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② “天人感应”(基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 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
C.性善论
D.大一统
4.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 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 其本质意图是(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学 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 6.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强调实行“仁政” B.提出“以政为德”说 C.提出“天人感应”说 D.提出“民贵君轻”论
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 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 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 (2000 年津赣 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A.人定胜天
C.君权神授
B.无为而治
D.仁政思想
3.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第一单元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背景:汉初经济残破。汉初,为了恢复 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 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汉武帝的“有为”
背景: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社会潜伏着危机。 “有为”成为时代的需要。
文化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兴起原因 2、黄老之学的内容
治身(养生),治国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兴起原因 2、黄老之学的内容 3、黄老之学的核心
“无为而无不为”
积极无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兴起原因 2、黄老之学的内容 3、黄老之学的核心 4、黄老之学的作用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 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 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 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 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 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 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聚。 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 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前179——前104年)广
川人(今河北景县人)向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主张,创立 新儒学。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2、董仲舒新儒学的构成
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 老之学、法家思想而成新的思想体系。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2、董仲舒新儒学的构成 3、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① 思想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限制君权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 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 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黄帝的养生秘籍 据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寿命达到 了人类自然寿命的高峰,活了120多 岁。其子孙也皆善养生之道而寿高百 岁。据史料记载,黄帝之子少吴活了 100多岁,少吴之子帝喾活了105岁, 帝喾的儿子尧更是享年118岁的寿星。 黄帝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呢? 他平时注意约束自己的思想,不产生 过多的欲望,心情安定而不受外界的 骚扰。因为精神专一,所以他虽然劳 动很辛苦,但并不怎么疲倦。因为, 他在物质上没有什么过度的欲望,所以生活得很开心。在饮食 方面不论是好吃的还是平淡的,他都吃得津津有味。在穿着 上,不论是粗糙的还是华丽的,他都很随便。他乐于与民同乐, 作为国家的治理者,他尽己所能为百姓造福,而绝不自以为 尊……
汉代儒学历史案例
儒学教育的官方化——汉代的官学体制
汉代官学体制
太学(中央)
郡国学(地方)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 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积 极 评 价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消 极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不 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董仲舒谋国之策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 大一统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罢黜百家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 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 独尊儒术 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
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
建统治者所沿袭。
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寇边,边境难安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加强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
道家放任无为的政策,对于大帝国组织的巩固是无益而 有损的。这种政策经文帝一朝的实验,流弊已不可掩。无论 如何,在外族窥边,豪强乱法,而国力既充,百废待举的局 面之下,“清静无为”的教训自然失却号召力。 -吕思勉《中国史纲》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讨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高罢祖黜 乃百令家民,得独卖尊子儒,术就”食对蜀、产汉生。了怎样的影响?
经统过治六 者七吸十取年秦的亡休教养训生—息—,暴到政汉武帝时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但也存在着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问题。
“罢黜百 家,独尊儒 术”对 产生 了怎样的影 响?
背景
汉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含义
代 的
衰弱
思
想
大
新儒学的诞生
一
董“罢仲黜舒百是家如,何独发尊展儒儒术家”学说的?
汉凡代米新 石儒五学千与,先人秦相儒食学,有死何者异过同半?。
社经会过环 六境七变十了年,的统休治养者生的息指,导到思汉想武是帝否时也经要济随得着到变恢?复怎发么展变,?但假也如存你在是着当王时国的对皇中帝央,的怎威么胁办问?题。
汉统兴治, 者接吸秦取之秦敝亡,教诸训侯—并—起暴,政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
影响
谢 谢 合 作
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
统社治会者 环吸境取变秦了亡,教统训治者—的—指暴导政思想是否也要随着变?怎么变?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怎么办?
—汉—初《 经史济记残·破陆,贾百列废传待》兴
天董下仲既 舒定是,如民何亡发盖展臧儒,家自学天说子的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 汉陆初贾经) 济: 残破“,居百马废上待得兴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
圣社,会陛 环下境安变得了而,有统之治?者的”指导思想是否也要随着变?怎么变?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怎么办?
社“会罢环 黜境百变家了,,独统尊治儒者术的”指对导产思生想了是怎否样也的要影随响着?变?怎么变?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怎么办?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汉代儒学
〖第2课汉代儒学〗之小船创作[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01儒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家经典批评时政,攻击郡县制度。
2.表现(1)焚书:除秦国官定史书《秦记》,博士官管理的文献,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之外,其他各国史书,民间私藏《诗》《书》、百家语等通通烧毁。
(2)坑儒:秦始皇疑心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坑杀四百六十余人。
3.评价(1)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2)文化成为□02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03思想文化传播造成恶劣(3)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对□影响。
思维点拨“焚书坑儒”是秦朝专制政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这一措施自汉代开始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罢黜百家1.背景01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1)汉武帝时,中国“□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4)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
2.董仲舒的新儒学(1)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当政策应当“更化”的时候就必须“更化”。
(2)“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提出应当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
(4)“大一统”思想: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而文化的“一统”又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
3.汉武帝尊儒的措施02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
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4.独尊儒术的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思维点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彻底否定儒家思想以外的诸子百家的学说,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同时还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2单元 第6讲 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史料中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与“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省略号前后两句话分别反映了“大一统”思想提出的 原因及思想统一后的效果。“邪辟之说”指的是儒家 之外的学说。 问题 依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儒学思想的特 征。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C 【解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 成,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秦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儒家著作 收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被发现,这些文献被称作古文经。古文经与汉初由老儒 背诵的、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并由其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儒 家著作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别,故汉代对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的真伪争议较大, 故没有将其列在“五经”之中。“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 发孔子的儒学思想而作,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 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 远的
解读 史料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注意“开 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对整段史料的引领作用,也说明了董仲舒新儒学与先 秦儒学相比具有最鲜明的特征,给儒学披上了神学的 外衣。 问题 上述史料是如何分析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
【答案】董仲舒将儒学 神学化、宗教化,应了 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 权的需要,使儒学成为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 舒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征:
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 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 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主要内容
⑴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加 强君权的需要
⑶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 民力”。——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D.朱熹
(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 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 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013年重庆文综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 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 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 应该是( )
⑷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稳定统治秩序的 需要
思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反映了政治上怎样的变化?
汉武帝确立儒学正统地位采取的措施?
4、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
史论互证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高考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
解题要旨:审题干,
识记人物主张
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 提供了“天命攸(所)归”
识记人物:我国古 代一位学者
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 是
识记主张: “天人 合一”的理论,为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014上海单科)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
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材料二:“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 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 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 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 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目标:掌握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汉武帝推广儒学的措施,认识儒家思想在 顺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的同时,也在 不断地自我调整,从而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重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难点
理解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涵及其 历史价值
考点突破 1、代表作:《春秋繁露》
统治提供了“天命 攸(所)归”的神 学依据
解题要旨: (2013·高考重庆文综卷)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 析选项,判断人物主张
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 提供了“天命攸(所)归” 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 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战 家 主 央 张 题 符 董 “ 一 人 题 合 吻 确战 家 主 提 轻 干 B南 表 立 系 主 主 论 不代国 张 集 法 干 , 仲 天 ” 感 干 一 合 。错代 主国张出思宋人了,张张吻正表时加权治主舒人、应“”,A误错表张时仁民想理物理其与不合确人期强,,张提合“”天理C。误正人不期政贵与学,学思题符,。物法中主与不出人论天与。物符儒,君题代建体想干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