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专题答答疑

合集下载

郭沫若对老子和《道德经》评价的几个问题

郭沫若对老子和《道德经》评价的几个问题
子》 《 道德 经》 等道 家经 典 。_ 1 由此 可 以看 出 , ] 早
年 郭沫 若就 对道 家 文化 发 生 了解 的兴趣 ,并较 早
从2 0 世纪 2 0年代初 至 4 0 年代 中叶 的二十 多年时 间里 , 中国 的社 会 发生 着历 史 性 巨变 , 郭 沫
若 的人 生也 在这 种惊 天 动地 的社 会变 局 中跌宕 起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8 — 1 7
作者 简 介 : 杨胜 宽 , 男, 乐 山师 范学 院教 授 。
2 5
之传 统精神 》 一文 开始 。 据 将此 文译 成 中文 的成 仿
吾在 民 国十二 年 五 月十 四 日所 写 的 “ 译 后 附识 ”
度 开放 , 是 中 国古 代 思想 史发 展 的一 个黄 金 时代 , 他 所谓 的 “ 再生 时代 ” , 即指 此而 言 。 而这 个 “ 人” 的 觉 醒与 思想 自由时代 的到来 ,多亏 了老子 这 位 勇
然而, 就在 1 9 2 3年 下 半 年 , 郭 沫若 发 表 了 与
发” 。他认 为 这是 在老 子 、 孑 L 子思 想 中体 现得 最 突 出 、最鲜 明和 最有代 表 性 的古代 中国文化 固有 的 传统 精神 。 文章 在论 述老 子思 想 内涵及 其 革命 性进 步 意
义 时指 出 :
者 如何 论述 老聃 为 “ 再 生 时代 ” 的 到来作 出了 怎样 的划 时代 贡献 ,但 至少 可 以看 出 此时 的郭 沫若 心
《 道 德经 》 在 认识 与评 价 上产 生相 应 变化 。遵循 这 种 变化 轨迹 ,我 们可 以看 出郭沫 若各 个 时期对 老 子和 《 道德 经》 评 价观 点 的不 同。

《炉中煤》本文要点及课后练习

《炉中煤》本文要点及课后练习

[本文要点]1.郭沫若于1921与郁达夫,成仿吾组成。

抗战时期写有《屈原》,《虎符》等话剧。

2一方面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另一方面,也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

诗人热恋,追求的对象。

本篇选自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3此诗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所写。

当时作者虽身在国外,但却深受国内五四运动的鼓舞,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渴望祖国的富强。

他曾满怀激情地写道:“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像我的爱人一样。

我的那篇《凤凰涅槃》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

‘眷念祖国情绪’的《炉中煤》便是对她的恋歌。

”中煤”自喻,通过向“年青的女郎”倾诉衷肠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

作品通过“年青的女郎”这个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的祖国的新认识和新期望。

“年青的女郎”这一比喻,既包涵着对封建落后的旧中国的否定和批判,又包涵着对五四后新生的祖国的肯定和赞美。

作者自比-样的心肠”,则形象地表观了作者对祖国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全诗通过炉中煤向年青女郎倾诉恋情的方式娓娓道来,将炉中煤人格化,使其具有思想、情感和鲜明的性格。

这样,诗人将祖国、民族的新生和自我的新生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自己与祖国不能相分离的密切关系,把发自内心的爱国激情抒写唱得格外动人。

反复了4 次:首尾两节又重复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这种反复手法的运用,既收到了结构上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又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炉中煤》每节行数一定,首行相同,形式相当整齐,这在诗集《女神》中是较特别的。

[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郭沫若1921年出版的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新诗集是()A、《红烛》B、《女神》C、《死水》D、《尝试集》2、 1921年,郭沫若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成立的新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B、新月社C、语丝社D、创造社3、郭沫若在《炉中煤》中,借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种修辞手法是()A、比喻、借代B、拟人、比喻c、借代、设问 D、设问、拟人4、《炉中煤》一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是()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托物言志D、隐喻手法二、多项选择题1、《炉中煤》中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有()A、托物言志B、拟人手法c、象征暗示D、对比反衬 E、侧面烘托2、《炉中煤》中的象征暗示主要体现在()A、将自身化作炉中煤,称祖国为女郎B、借向女郎倾诉爱情,体现爱国热情c、用煤重见天光,体现中华民族的新生 D、用煤的燃烧,体现无私的奉献精神E、赋予煤以灵性,代人诉说哀情3、《炉中煤》中所运用的抒情方法有()A、借景抒情B、借物抒情c、借比喻抒情 D、借典故抒情E、借比拟抒情4、《炉中煤》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有()A、比喻B、拟人c、借代 D、反复 E、设问5、下列作家中一般认为属浪漫主义的是()A、屈原B、李白 c、郭沫若 D、戴望舒 E、闻一多三、简答题1、《炉中煤》一诗是如何运用比喻手法的,其作用是什么?答:本诗中作者运用了双重比喻,第一重比喻:“五四”以后的中国比喻为“年青的女郎”;第二重比喻:诗人把自己比喻为“炉中煤”,向年青的女郎倾诉自己的爱恋之情。

郭沫若专题题库

郭沫若专题题库

郭沫若诗歌历史剧专题题库81、泛神论是一种什么思想,对郭沫若的《女神》创作有何影响?答:所谓泛神论,是指十六、十七世纪流行于西欧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学说,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布鲁诺和荷兰的斯宾诺莎。

这种学说认为神是非人格的本原,这个神或本原不在自然界以外,而是和自然界等同,本体即神,神即自然。

郭沫若当年在《致宗白华》(《三叶集》)中说“诗人的宇宙观以Pantheism(泛神论)为最适宜”。

可以这么说,五四时期郭沫若的思想中最突出的是个性主义与泛神论,尤其是泛神论,成了他看待社会、人生的武器,也是指导他创作他最著名杰出的诗篇《女神》的思想意识。

泛神论的三种哲理直接左右了郭沫若《女神》的理想建构与情感表达:第一种哲理为“自然是神之表现”;第二种哲理是“自我也是神的表现”;第三种哲理是“人神合体”,生死等齐的乐观精神。

这三种哲理的核心就是人、神、自然一体,消泯了生命的生与死的界限。

泛神论的这三种哲理作用于《女神》,从而使《女神》中的诗消融了人、神、自然的界限。

大自然被人化,人被神化,生死一体,乐观主义精神洋溢,也使题材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传说、神话、天上、地下、历史、现实,尽纳诗中。

82、谈谈《女神》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答:《女神》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奠基之作。

《女神》收入了诗人1918年到1921年间写的诗56首,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产物,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它以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为主调,以“绝端的自主、绝端自由”的新诗形式,唱出了爱国主义的激越壮歌,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它所体现的美学原则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达到了五四时期中国新诗主潮的峰顶。

2、它结束了五四诗坛上的“胡适的时代”,五四的诗歌革命只有到了《女神》异军突起,才显出摧枯拉朽的威力,新诗阵地才有了主将,才充分体现了情感的大解放和诗体的大解放,将自由体诗的格局从胡适的“摹仿自然”阶段推向“表现自我”的阶段。

【范文】江苏高考名著《女神》阅读简答题汇编

【范文】江苏高考名著《女神》阅读简答题汇编

江苏高考名著《女神》阅读简答题汇编课件www.5y 1.郭沫若诗《凤凰涅槃》中凤凰自焚后,群鸟“哈哈”唱歌,这表现了什么?答:“群鸟歌”反衬了凤凰的崇高精神,这群鸟也是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阀、政客、野心家的象征,它们因凤凰的自焚而欣喜若狂,但凤凰很快就要再生,那些跳梁小丑的黄粱美梦很快就会化为泡影。

2.试简述《女神》的思想内容。

答:《女神》的思想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二是对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三是爱国情思的抒发。

3.彻底破坏、大胆创造是《女神》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精神特征之一。

请举例说明作品是如何表现这种精神特征的。

答:《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这种统一集中体现在郭沫若诗中反复出现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即“五四”时期人们心目中觉醒的、新生的中华民族形象。

《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是—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人。

所谓“大我”的情怀,是古老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种崭新的精神,也就是“五四”式的彻底、不妥协、战斗和雄强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还体现为对自由与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是对人的价值、尊严和创造力的充分肯定,是那种“天马行空”的心灵世界。

“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又应当理解为同时是诗人的个性与灵魂的真实袒露。

“大我”与“小我”是统一的。

从郭沫若诗中也会听到不和谐的声音,展现其骚动、矛盾的内心,在表达进取时可能又有颓唐厌世。

这也可以从“五四”时代心理情绪的复杂多样性方面去理解。

惟其如此,更真实地立体地表达了一代青年的思想情感。

4.《女神》是—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想主义的强光照亮了这—部诗集,试简要分析其风格。

答:《女神》浪漫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诗集中的许多诗具有奇特的想象,与本来形态相距极远或改形变性的极度夸张,对于自我欲求的大胆表现与肯定,充满了昂奋腾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

在语言方面,也具有华赡丰美的特点,从远古神话到现代科技术语的运用,丰富了诗的词汇。

郭沫若在秦皇岛的趣闻

郭沫若在秦皇岛的趣闻
乃东西 南 北 中 的五 方 ,天 下耳 ,
盛 顿 ,苏 俄 的 圣 彼 得 堡 ,不 都 是 相 当于 帝王 的 名字 吗? ”郭 老微
微 一 笑 ,摇 摇 头 ” 这 时 郭 老 抬 头 面 向大 家 说 : “‘ 海 员 之
郭老 的游兴抢着 说 : “ 您 老 再 给
欢声笑语。 匾 词 写 好 后 ,大 家 毫 无 走 开 之 意 。 于 是 贾 靖 伍 便 乘 机 向 郭 老 另 请一 幅墨宝 。郭老 问 : “ 你 对
家’ ,这4 个 字 有3 层 涵 义 , 一 是
发 问道 : “ 她 说 得 对 吗 ? 华 盛 顿 、 圣彼 得堡 ,仅仅 是 个姓 氏 , 充 其 量 如 秦 赢 政 的 一 个 赢 字 而
已 } ”
传 统 写 匾 的 规 范 义 ;二 是 以实 为 虚 的 代 称 义 :三 是 专 用 国 际 海 员 的亲 切情 感 义 。 ” 大 家 听 了 这 言 简 意 赅 的评 述 , 顿 开 茅 塞 , 受 益
郭沫若在秦皇岛的趣闻
圃 云 杉
郭 沫若 对 秦 皇 岛情 有 独钟 。 1 9 6 3 年 秋 , 时 任 全 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副委员 长的郭沫若 偕夫 人于立群
来 此 度 假 游 览 时 ,就 颇 为 感 慨 地 说道 : “ 秦 皇 岛这个名 字就是财 富。 ” 当时 人 们 听 了很 不 理 解 ,
那 年 月 的 秦 皇 岛 ,被 形 象 地 调侃 为 “ 一 条 马 路 一 座 楼 ,一 个 警 察 看两 头 ” ,城 市 规 模 小 ,基 础 设 施 差 , 同 时 也 反 映 当 时 萧 瑟 冷 清 的 市 景 和 三 年 困 难 时 期 经 济
即指 帝王 皇 上呀 。 ” 贾 靖 伍 赶 紧

郭沫若《司马迁发愤》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学类文本

郭沫若《司马迁发愤》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学类文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司马迁发愤郭沫若那是汉武帝天汉四年的正月。

有一天司马迁正在书房里席地而坐,埋着头写着他的《史记》最后一篇《自叙传》的时候,外孙杨恽,一个十三四岁的童子,进来匐着向他报告:“任少卿先生来了。

”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回答了一句:“你把他引进来罢。

”连声音也和妇人的相仿佛。

杨恽引了一位中等身材的胖子来,有几根稀疏的胡须在嘴边画成八字,肚子挺得很高。

这胖子便是做着益州刺史的任少卿了。

司马迁立起身来迎接着他,两人拱手对揖。

“少卿你几时进京的?”“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

”“你从前是一位有长胡子的瘦子,如今你长得这样白皙而肥胖起来了,你们过着宫廷生活的人真好。

”一见面便一味唠叨着的这位任少卿,说的话句句都打中了司马迁的伤痕,司马迁对于这位本来不大喜欢的官气十足的朋友,增加了新的厌恨。

“你请坐罢,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

”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替李陵辩解,因此便触犯了皇帝的怒气,连把他也投在了天牢里。

在牢里关了半年,在第二年的正月,终于受了宫刑。

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自己的宣传工具,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却特别被皇帝看中了,便被超拔了起来,拜为“中书令”,这在当时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的很荣耀的职分。

司马迁就这样因受了宫刑而得到了大官。

在他下了狱而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

司马迁的感触却和寻常不同。

得官的重大原因是由于受宫刑已使他感觉着双重的侮辱。

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又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

这些侮辱,这些愤慨,他是很想努力把它们忘记的,然而总有些东西要时常向他把它们提起来。

任少卿一和司马迁对坐着,又好像突然想起了一样,向司马迁叩了一个头。

“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我诚心诚意地向你恭贺。

郭沫若专题试题及答案

郭沫若专题试题及答案

郭沫若专题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创造社,是五四时期最具创新精神的文学社团。

2、“五四”新文学作家大多经历过一个从“呐喊”到“彷徨”的过程,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他的呐喊,那么他在这之后出版的诗文集《星空》则可以看作是他的彷徨。

3、郭沫若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诗集《女神》为代表,第二阶段以历史剧《屈原》为代表。

4、20世纪50年代以后,郭沫若以惊世骇俗的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武则天》。

5、《女神》第一辑中的三部诗剧是《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三部历史剧,后结集为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7、《凤凰涅槃》为6章,即《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凤凰更生歌》。

8、对郭沫若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9、胡适的《尝试集》(1920)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

二、单项选择题1、郭沫若抗战初期曾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一个厅长,负责整个国统区的文化宣传工作,这就是当时著名的(C)。

A、第一厅B、第二厅C、第三厅D、第四厅2、郭沫若《女神》中的作品,大多发表在上海一家著名的报纸副刊上,这个副刊就是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的(C)。

A、《民国日报·觉悟》B、《京报副刊》C、《时事新报·学灯》D、《晨报副刊》3、郭沫若在40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是根据他自己早年的同名诗剧改编的,这部诗剧是(A)。

A、《棠棣之花》B、《聂嫈》C、《凤凰涅槃》D、《屈原》4、《凤凰涅槃》中的《凤凰更生歌》是全诗的高潮,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鸡鸣”,第二部分是(C)。

A、凤凰同鸣B、凤鸣C、凤凰和鸣D、凰鸣三、多项选择题:1、《女神》具有不可重复之美,我们在理解当年《女神》热的原因时,以下哪些观点是正确的(ABD)?A、《女神》激发了“五四”读者的情感和想象力B、在“公共空间”的传播运作中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完成C、读者在批判《女神》的过程中重塑了《女神》的公众形象D、《女神》热是《女神》与“五四”式的阅读风气的结合。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郭沫若)【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郭沫若)【圣才出品】

第5章郭沫若一、填空题1.郭沫若的诗作________中运用了古天方国有关凤凰死而复生的神话。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凤凰涅槃【解析】《凤凰涅槃》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所收录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抒情现代诗。

这首诗中的凤凰还有群鸟,都带有现实的象征意义,凤凰的涅槃主要是代表新的社会,新的世界的到来。

新生的凤凰就是新世界的代表,而群鸟则表现的是在现实中所出现的那些与新思想,新社会的准则所背道而驰的人。

2.《女神》是郭沫若在________创作的诗集。

【答案】五四时期【解析】《女神》是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集,是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奠基作。

它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及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二、简答题1.郭沫若《凤凰涅槃》的思想艺术特色。

(武汉大学2010年研)答:(1)《凤凰涅槃》的思想内容特色《凤凰涅槃》是一首庄严的时代颂歌,充满彻底反叛的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

《凤凰涅槃》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五四时代精神。

《凤凰涅架》中的凤凰,象征民族的新生。

诗中“凤歌”与“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生动、自由、净朗、华美的民族振兴新时期的到来。

(2)《凤凰涅槃》的艺术形式特色①《凤凰涅槃》实现了“诗体大解放”,郭沫若仿照民间自由体诗,学习惠特曼的自由体诗,借鉴日本诗坛废除俳谐和歌格调采取自由诗律的经验,大多数诗歌都去严格的格律而代之以自由的内在韵律。

②《凤凰涅槃》在艺术方面也存在缺陷,常用呼喊的方式,不善于用侧笔和暗示,通过具体意象透露,显得单调浅露,缺乏丰富的形象和深邃的意境,且大量夹用外语词汇,仍存在欧化的倾向。

总之,《凤凰涅槃》突破了传统政治与道德观念对社会批判的限制,在现实的否定中建立社会与自我的一种统一性,顺应并反映了五四时期“狂飚突进”的精神。

闪耀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光辉—重读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

闪耀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光辉—重读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

的典 型 文 风 ; 八 股 是 中 国 资 产 阶 级 的典 型 文 风 ; 洋 同这 两 种 文 风 有 着 血 缘 关 系 的 党 八 股 ,则 是 我 们 党 内“ ” 倾 机会 主义 者 的 文风 : “ 锐 、 辣 、 左 右 而 尖 泼 鲜 明 ” “ 动 活 泼 、 鲜 有 力 的 马 克 思 列 宁 主 义 的 ,生 新
来 是 阶 级 斗 争 和 路 线 斗 争 的 重 要 侧 面 。 抗 日战 争 时 期 延 安 整 风 时 , 主 席 写 了 《 对 党 八 股 》 三 毛 反 等
《 沫 若 全 集 ・ 学 编 》 十 七 卷 《 鸡 集 》 郭 文 第 雄 。
篇 文 章 作 为 整 风 的 基 本 文 件 。 毛 主 席 号 召 : 反 对 “
主观 主义 以 整 顿 学 风 , 对 宗 派 主 义 以 整 顿 党 风 , 反 反 对 党 八 股 以 整 顿 文 风 。” 主 席 列 举 了 “ 八 股 ” 毛 党 的 “ 大 罪 状 ”, 聋 发 聩 , 人 深 思 ; 尖 锐 指 出 : 八 振 发 并 “ 风 和 文 风 也 都 是 党 的 作 风 ” “ 们 要 完 成 打 倒 学 ,我 无 产 阶 级 文 风 的 具 体 表 现 ,就 是 毛 主 席 所 说 的 , 文 章 “ 当具 有 这 样 的 三 种 性 质 : 确 性 、 写 应 准 鲜
敌 人 的 任 务 ,必 须 完 成 这 个 整 顿 党 的 作 风 的 任
务 。”解 放 后 , 主席 也多 次 强调 要 端正 文 风 , ① 毛 树
文 风 是 指 文 章 或 讲 话 的 作 风 。它 是 人 们 思 想 、 作 风 、 养 的反 映 , 学 风 和 党 风 的 表 现 形 式 。 文 修 是

江苏省高考语文十部名著简答题《女神》精品素材

江苏省高考语文十部名著简答题《女神》精品素材

江苏省高考语文十部名著简答题《女神》精品素材江苏省高考语文十部名著简答题《女神》精品素材郭沫若1、《女神》最充分地体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

〔2〕抒写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

〔3〕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4〕歌颂劳动和工农群众。

2、以《凤凰涅盘》为例,分析郭沫若诗歌的主要特点。

答:充满了彻底的反叛精神和创造精神;表现出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出一种雄浑深厚、奔放自如的浪漫主义诗风.3、分析《凤凰涅盘》的浪漫主义特色。

答:《凤凰涅盘》的浪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为强调表现自我,注重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追求美妙的想象,展现革命的理想。

一、以火山爆发式的革命诗情,和大胆绮丽的想象,来表现革命的理想。

二、以神话传说为题材,使诗作的构思富有浓烈的幻想色彩,便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4、《凤凰涅盘》的自由体形式及意义。

答:《凤凰涅盘》不但在内容上燃烧着“五四〞精神,而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彻底的革命。

它冲破了一切旧格律的束缚,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

郭沫若“主张绝端的自由〞,做到形式自由奔放;诗的划分、诗行的长短,都服从思想感情的自然流泻,没有固定的行数和字数;押韵自由,没有固定的规律,做到“大体押韵〞;诗作还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叠句和对偶的手法;诗作采用了诗剧的形式。

意义:《凤凰涅盘》采用自由体的形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使全篇感情汹涌澎湃,起伏回荡,节奏明快流畅;句法活泼多变,层次清楚分明。

为新诗奠定了基础,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5、分析凤凰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答:凤凰形象壮美而崇高.凤凰形象的特点和意义在于:①她们大胆否定旧现实的一切,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的新世界,体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彻底破坏旧事物创造光明的社会理想.在它身上,鲜明地表现了大胆的叛逆精神、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破旧立新的进取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乐观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第一次答疑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第一次答疑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第一次答疑问题
1、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哪些?哪些是学习重点?为什麽说他们
是重点?(必答)答“本课程共学习十个专题,重点章节
是五四小说、现代话剧、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三四
十年代的诗歌,其中五四小说和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是重中之中,后期考试以上都会考到,所以要认证学习。

2、2本课程重点阅读作品有哪些?你准备读哪些?怎样阅
读?(必答)答:重点阅读作品有:《阿Q正传》、《狂人日
记》、《在酒楼上》、《铸剑》、《沉沦》等,鲁迅、闻一多、
郁达夫、郭沫若等作家的作品,时间充足的话我会全部都
拜读,我准备在网上在线阅读或者是下载到电子书中在工
作之余,欣赏。

3、你如何在较少的时间里挤时间参加本课程的学习活动?你
是否知晓网上答疑的时间与交作业的具体时间,及内容?
(必答)
答:由于在单位上的是行政班,早上8点到晚上7点都在上班,所以很少有时间上课完全部的2节课程,我会私下挤出时间去学习该门课程。

也会积极抽出时间去上老师的课。

网上答疑两次,分别是9月29日和11月24日晚;作业分别在10月19日、11
月21日、12月14日(暂定)交。

考研,消防,资格考试,等资料请百度搜索-学资学习网。

现代汉语专题网上答疑集锦

现代汉语专题网上答疑集锦

现代汉语专题网上答疑集锦问:本课程教学重点内容有哪些?答:本课程教学重点内容如下:第一章要注意普通话的内涵解释和汉语拼音方案的运用。

第二章要注意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把握。

第三章要注意的内容是语素的分类、合成词的分析。

第四章重点要注意短语的结构类别、层次分析和句子分析。

第五章要注意汉字的结构和规范分析。

第六章特邀注意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范分析。

问:本课程教学难点有哪些?答:本课程使用的教材《现代汉语专题》,已经是第三次更换教材,本课程第一次使用的教材是《现代汉字学纲要》,第二次使用的教材是《现代汉语专题教程》,两本教材都是北京大学教授编的,内容质量不用说,水平肯定高,但是不适合电大教学需要,因而遭到了很多批评。

现在这本教材是完美自己组织学者编写的,内容充分考虑到了电大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求,同时也接受了前两部教材的教训,因而现在的教材,教学内容比较浅显,特别适合自学。

因此,我们认为本课程的难点问题并不是很多。

需要特别注意的难点问题主要有:第二章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分析描写,第三章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分析,第四章短语结构层次分析。

当然,具体到每一个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存在的难点问题可能会有差别,我们欢迎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来交流研讨,我们一起解决。

难点内容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对于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来说,本课程可能就没有难点问题,特别是本课程新编教材在内容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电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表述上也便于自学,对于相关名词概念有解析,对于理论问题则是条分缕析,便于把握理解。

但是对于基础不太好,特别适合专科属于非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那么自学就要困难一些,难点问题也会多一些,这就需要多下功夫。

问:本课程有哪些热点问题?本课程直接涉及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运用与规范问题,直接涉及到到当前语言文字很多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都值得讨论。

1.推广普通话问题,这里涉及到推普与方言的关系问题,还要不要保留方言的生存发展空间?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看待?2.保护方言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在我们越来越强调文化多样性的今天,方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什么样的关系?3.影视剧表演是否应该使用方言?4.译制片可否使用方言?有无使用方言表达的自由?5.还有哪些异形词需要进一步规范?有没有必要规范?6.汉字微调,有没有必要?是不是还需要进一步微调汉字?第一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意义有哪些?答:第一,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这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郭沫若专题基础知识

郭沫若专题基础知识

郭沫若专题基础知识第一篇:郭沫若专题基础知识郭沫若(2006.简论郭沫若的诗学主张及其意义、2001.简述《女神》的思想特征、2000.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成就、简述《女神》的思想内容特征、1999.比较胡适《尝试集》和郭沫若《女神》)作品:a.《女神》:剧曲诗歌集,郭沫若的第一本新诗集。

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主要作品有《鹭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棠棣之花》(戏剧)《女神之再生》(诗剧)《湘累》(诗剧)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b.《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是郭沫若诗歌的又一代表作,在艺术上是属于另一种风格的作品。

1923年10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主要作品有《天上的市街》《星空》《黄河与扬子江对话》《孤竹君之二子》(诗剧)等。

《星空》中多数诗篇是“五四”退潮后,郭沫若苦闷寂寞但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的反映。

c.其它诗集:《瓶》《前茅》《恢复》《战声集》《蜩螗集》d.历史剧本:《屈原》《南冠草》《武则天》《虎符》《卓文君》《聂嫈》《棠棣之花》《王昭君》《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e.郭沫若早期的诗学主张:郭沫若《论诗三扎》: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艺术是“灵魂与自然的结合”,“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民众的文艺”。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a.《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b.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创造,成为《女神》思想艺术的主要追求。

c.《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_ 郭沫若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_ 郭沫若
——郭沫若
二、体会青春之“力”的情感
惠特曼对郭沫若的影响 (一)打破等级和压迫,争取平等和自由。
(二)对自我精神的张扬,对自我的歌唱 , 对自我意识的重视。
诗歌中巨人的形象可以视作是诗人在想象力之下放 大了的巨大的自我。
二、体会青春之“力”的情感
小结: 作者通过热情歌颂毁坏和创造之“力”,表达 了五四时期青年人摧毁旧世界、创造新 世界 的理想,以及对自我精神的张扬。
——郭沫若《我的作诗经过》
总结
这首新诗充满了破旧立新的青春之力,相较旧体诗,一是 内容新奇,意象☑大,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二是情感新 颖,意在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充分张扬了个性,显现出 青年人的青春理想与豪迈之气,反映了五四狂飙突进的精神; 三是形式新异,语言上犹如洪钟大吕,豪放而又粗暴,句式随 情感的变化而自由变化。
三、理解青春之“力”的形式
“狂”既是作者的一种激情澎湃的精神状态,也是诗歌形式的体现。 (一)句式自由,节奏鲜明。 (二)运用叠词、反复手法。
(三)运用排比的句式。
三、理解青春之“力”的形式
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 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 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
二、体会青春之“力”的情感
创作高峰:受惠特曼《草叶集》的影响。
沃尔特·惠特曼 (图片来自网络)
《草叶集》 (图片来自网络)
二、体会青春之“力”的情感
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 “五四”运动发动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 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 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
三、理解青春之“力”的形式
“狂”既是作者的一种激 情澎湃的精神状态,也是诗 歌形式的体现。

郭沫若诗两首之天上的街市阅读及答案

郭沫若诗两首之天上的街市阅读及答案

郭沫若诗两首之天上的街市阅读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郭沫若诗两首之天上的街市阅读及答案郭沫若诗两首之天上的街市阅读及答案郭沫若诗两首之天上的街市阅读及答案,需要同学们阅读天上的街市这首郭沫若的诗歌,并掌握诗歌的写作特点、主题、写作手法、表达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沫若专题答答疑2003年3月13日李平问:郭沫若与鲁迅算是同时代的人吗?答:鲁迅生于1881年,郭沫若生于1892年,虽然比鲁迅小11岁,但是,他们不仅在人生的道路上,而且在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活跃着许多后来都声名显赫的“海归派”人士,其中,主要有以周氏兄弟(鲁迅和周作人)为代表的“东洋派”,和以胡适、徐志摩为代表的“西洋派”。

我们知道,新文学中与“文学研究会”并驾齐驱的创造社,就是郭沫若和郁达夫等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的。

因此,他们也应该属于“东洋派”。

鲁迅是1902年到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是1914年到日本留学的,虽然他到日本的时间比鲁迅晚了12年,但是,那时他22岁,与鲁迅一样,大概也是在20刚出头的青年。

而且,在科学救国思想影响下,鲁迅到日本是为了学习医学,郭沫若一样也是学医。

因此,他们都经历了一个“弃医从文”的过程。

虽然,郭沫若是从1916年开始文学创作的,而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创作于1911年,郭沫若开始创作的时间则比鲁迅要晚5年,但是,他们在新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时间则相差无几。

鲁迅的成名作应该算是他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而郭沫若的成名作则应该算是他发表的第一部诗集《女神》第二辑中的代表性作品,如《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这些作品是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得知“五四”的消息之后,进入自己创作的第一个“爆发期”,并于1920年初开始在国内(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陆续发表的。

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因为里边有好几部“诗剧”形式的作品,当时称为“剧曲诗歌集”)1921年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比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还早2年。

更为重要的是,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而郭沫若则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人”。

在一般情况下,相差十岁可以算是两代人,但由于他们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造就出来的“时代英雄”,因此,应该算是同时代的人。

问: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在当时是有名的报刊吗?答:《时事新报·学灯》与《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一起,被称为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

问:鲁迅有一部小说集叫《彷徨》,郭沫若也有一组诗叫《彷徨》,这是为什么?答:问得好!我们知道,鲁迅一共有三部小说集,前两部《呐喊》和《彷徨》是关于现实题材的,后一部《故事新编》是关于历史题材的。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的作品大多创作于1922年以前,取名“呐喊”,意思很明显,就是说作者自己受到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作品,大多创作于1924-1925年,取名“彷徨”,意思也很明显,那是因为1923年以后,五四运动就进入了低潮期,革命的中心南移,新文化阵营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正如鲁迅自己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

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

”后来鲁迅还专门写了一首《题〈彷徨〉》的小诗,对自己当时的心境作了注释:“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郭沫若在创作《凤凰涅槃》、《天狗》等作品时,正值五四运动的高潮期,所以他的诗情就如“爆发的火山”。

正如他自己所说:“在1919年的下半年和1920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

”当时,郭沫若在日本,海这边的祖国在他的想象中就如“一个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可是,当他于1923年回国后,看到的却是“满目都是骷髅,满街都是灵枢”,再加上“五四”的落潮,于是,他也写下了《彷徨》(十首)和《天上的街市》等与《女神》风格完全不同的低沉而优美的作品,这些作品后结集为《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出版。

其实,不仅仅是鲁迅和郭沫若,当时新文化运动中先锋们大多经历了一个由呐喊到彷徨的过程。

问:创造社主要还有谁?他们的主要刊物有什么?答:除郭沫若外,还有小说家兼散文家郁达夫、文学理论家成仿吾、小说家张资平、戏剧家田汉等。

主要刊物有1922年创办第一份刊物《创造季刊》和后来陆续创办的《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的副刊)和《创造月报》、《文化批判》等。

问:成名之后,郭沫若与鲁迅所走道路有什么不同?答:起码在两个方面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首先,郭沫若与日本的联系比鲁迅要多得多。

1923年,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与日本妻子安娜和三个孩子回国,1924年4月再赴日本,同年11月回国。

此后又多次返回日本,而鲁迅则从此没有再回过日本。

其次,郭沫若几乎一直活跃在文艺和政治两个大舞台上,而鲁迅在辞去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科的官职后,再也没有担任过任何官职。

郭沫若也在大学里呆过,1925年,他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科学长,这期间创作有《聂嫈》等3部历史剧。

但这之后,几乎一直周旋于社会舞台上。

1926年弃文从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七人主席团成员、总政治部主任与宣传委员会主席,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上海、日本。

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参加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并出版有《前茅》、《恢复》两部诗集。

1937年从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出版有诗集《战声集》。

1940年第三厅解散,另建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创作有《屈原》等6部历史剧。

1949年后,任文联主席等行政职务,并创作有《武则天》和《蔡文姬》两部历史剧和《百花齐放》等诗集。

问:郭沫若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郭沫若一生著述甚丰,作为一个文化名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文学、历史学和考古学三个方面,而在文学上则主要以诗歌和戏剧著称,此外,也创作过一些有影响的小说。

郭沫若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五四”时期。

比较重要的诗集有5部:最重要的是《女神》。

这部诗集共分3辑。

第1辑为三部诗剧《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

第2辑为爆发期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具有“五四”时代精神的作品;第3辑为“五四”前后的作品。

此外,还有《星空》和《瓶》两部“彷徨”时期的作品和《恢复》和《前茅》两部“革命”时期的作品。

虽然,郭沫若的诗歌诗歌伴随着他多彩的一生,但他在“五四”之后,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诗歌创作,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荣誉,反而有损于他的英名。

郭沫若戏剧创作的历史几乎是同他的诗歌创作同时开始的,因为他最早的诗剧同时具有诗歌和戏剧的特点。

《女神》中的《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凤凰涅槃》,以及《星空》中的《孤竹君之二子》等,都是以诗剧形式出现的。

而郭沫若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则体现在历史剧的创作中:在20年代有3部:《聂嫈》、《王昭君》、《卓文君》,后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40年代有6部,其中,4部以“战国”为题材:《屈原》、《棠棣之花》(根据20年代的同名诗剧改编)、《虎符》、《高渐离》;2部以“元末”和“明末”为题材:《孔雀胆》、《南冠草》;50年代有2部:《蔡文姬》、《武则天》。

创造社作家在小说方面的创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如郁达夫的《沉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及创造社作家在抒情体小说方面的贡献等。

在创造社作家中,郭沫若的小说不如郁达夫的成就大,但也具有典型的创造社小说的特点,在自叙小说方面:主要有《漂流三部曲》等;在寄托小说方面主要有《牧羊哀话》等。

所谓“自叙小说”,其实就是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一种自传体小说,又称“身边小说”。

所谓“寄托小说”,则是借古代和外国的人物和事件,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性小说。

郭沫若的寄托小说在精神上与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虽然郭沫若的创作表现出诗歌、戏剧和小说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创作方法和美学理想上,却是三位一体的,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问:应该如何看待《女神》的文学史地位与人们现在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答:我们知道,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女神》奠定的,而《女神》的文学史地位一直是大家公认的:是最能体现“五四”的时代特色,标志着新诗初期创作最高成就的现代诗歌经典。

人们现在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出现了一个“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普通读者评价不高,另一方面文学史家却评价很高,在教材中称为“两极阅读现象”。

问:在郭沫若诗歌的学习中,为什么会出现“两极阅读现象”?答:出现这种“两极阅读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时代的隔膜”,不同时代的文化语境对人们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时代的隔膜”的产生,除了读者常常不能做到“回到历史现场”的原因外,主要还在于不能做到“知人论事”,将自己对郭沫若以文化名流的角色从事政治和社会活动以后的种种表现的不满情绪,特别是对他的“多变”与“趋时”的反感,带入了阅读之中。

也就是说,由于“时代的隔膜”,对诗人所作所为无法理解,更难以宽容。

二是由于“诗歌审美潮流的变迁”,人们对经典文学作品存在着两种的不同读法,即“专业读法”(文学史读法)和“非专业读法”(欣赏性读法)。

所谓“诗歌审美潮流的变迁”,实际上也是“时代的隔膜”在审美领域里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现象其实不仅存在于大家对郭沫若隔膜,还普遍存在于对历史经典的隔膜之中。

其主要原因则主要在于缺乏“历史的眼光”,或者说就是只偏重于自己的欣赏感觉,不太顾及“历史的链条”。

问:怎样才能在学习中克服“两极阅读现象”?答:这也是学习“郭沫若专题”的另一个难点。

我个人以为,可能借助“三步阅读法”。

而在做到很好地借助“三步阅读法”,首先,要了解所谓“三步阅读法”的含义,将直观感受、设身处地与名理分析这“三步阅读”的方法结合起来;其次,注意总结每一步阅读时对读“经典”的不同感受;第三,以自己对“《女神》在‘五四’时期成为经典的原因”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为基础,重点阅读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天狗》、《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晨安》等。

向大家推荐这几乎作品,一是因为它们在《女神》中最具代表作,二是因为有在教材和“作品选”中选录了这些作品。

问:对于郭沫若研究的主要情况,重点应掌握什么?答:在20-40年代,重点了解三个内容,一是闻一多发表在《创造周报》上的两篇论文:《〈女神〉的时代精神》和《〈女神〉的地方色彩》,二是蒲风的《论郭沫若的诗》,三是周扬的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带有“历史定位”性质的《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在50-60年代,重点了解两个内容,一是楼栖的专著《论郭沫若的诗》,二是张光年的论文《论郭沫若的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