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主要翻译
静夜郭沫若翻译
静夜郭沫若翻译静夜夜深了,一切都安静下来。
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着,月亮挂在天空,洒下一片柔和的光芒。
我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景色,心里充满了宁静。
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没有任何声音,只有清晰的月光,照耀着我的心灵。
我想起了许多过去的事情,有快乐的,也有悲伤的。
我想起了许多朋友,有的远去了,有的还在我身边。
我想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有的温暖,有的清新。
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我可以放松心情,放飞思绪,把自己放在这片宁静的夜空中,感受它的温柔。
郭沫若夜深了,一切都安静下来。
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着,月亮挂在天空,洒下一片柔和的光芒。
我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景色,心里充满了宁静。
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没有任何声音,只有清晰的月光,照耀着我的心灵。
我想起了许多过去的事情,有快乐的,也有悲伤的。
我想起了许多朋友,有的远去了,有的还在我身边。
我想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有的温暖,有的清新。
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我可以放松心情,放飞思绪,把自己放在这片宁静的夜空中,感受它的温柔。
我可以把自己放在这片宁静的夜空中,感受郭沫若的诗句:“夜深了,一切都安静下来,宁静的夜空中,洒下一片柔和的光芒。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片宁静的夜空,它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安慰,让我的思绪得到了放松。
我感受到了这片宁静的夜空,它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安慰,让我的思绪得到了放松。
夜深了,一切都安静下来,宁静的夜空中,洒下一片柔和的光芒。
我感受到了这片宁静的夜空,它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安慰,让我的思绪得到了放松。
我感受到了这片宁静的夜空,它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安慰,让我的思绪得到了放松。
夜深了,一切都安静下来,宁静的夜空中,洒下一片柔和的光芒。
云鸟曲郭沫若译原文
云鸟曲郭沫若译原文
《云鸟曲》是郭沫若翻译雪莱的一首诗,以下是诗的原文:
欢乐之灵乎!汝非禽羽族, 远自天之郊,倾泻汝胸膈, 涓涓如流泉,毫不费思索。
高飞复高飞,汝自地飞上;宛如一火云,振翮泛寥苍, 歌唱以翱翔,翱翔复歌唱。
旭日犹未升,灿云罩东曙, 金色光辉中,汝已浮驰住; 欢悦之初生,无影复无迹。
在汝之周遭,晨光融嫩紫;宛如昼时星,渺不见汝影。
汝影不可见,惟闻浏亮声。
声如晓日轮,银箭之尖锐, 曙白澄空中,烈光渐消微, 看到不分明,可感其所在。
遍地与寰空,为汝声音满,宛如夜皎洁,月自孤云泛, 皓皓舒明波,天空为汛滥。
汝名吾不知;汝竟何所似? 灿雨落虹霓,无汝声之媚, 汝歌何幽飏,散洒音之雨。
宛如一诗人,藏在智光里, 灵感自天来,旷渺颂歌起, 欢恐意外生,世人为悲喜;
宛如一闺秀,藏在金屋里,幽夜怀所欢,肠断魂难慰, 独自抚鸣琴,芳情漾幽阃; 又如金色萤,藏在露涧里, 闪闪耀幽光,散点花草上, 花草障明萤,萤身不可见;
又如玫瑰花,藏在碧叶里, 暖风破花心,沥沥清芬吐, 偷香狂封姨,神魂已陶醉。
英汉翻译——郭沫若
议贯其文,情满其篇
郭沫若笔下的散文,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古今中外优秀散 文作家的这一传统,而且他还把议论和抒情这两种表现手 段的功能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使他的散文作品达到了 写人叙事即议、写景状物即情的程度。 感情纯真而自然的流露,是郭沫若散文的又一大特色。 郭沫若的抒情散文,有的是对故乡自然风光的描绘,有的是 对祖国山河的抒情,有的是对慈母的情思,有的是对挚友的 怀念,有的是对中华优秀儿女的赞颂,有的是对战地的缅怀, 有的是对现实的感慨。郭沫若的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所谓‚绥山毓秀,沫水钟灵‛。
《路畔的蔷薇》 Wayside Roses
清晨往松林里去散步,我在林荫路畔发见了一 束被遗弃了的蔷薇。蔷薇的花色还是鲜艳的,一 朵紫红,一朵嫩红,一朵是病黄的象牙色中带着 几分血晕。 Rambling through a pine forest early in the morning, I came across a bunch of forsaken roses lying by the shady wayside. They were still fresh in color. One was purplish-red, another pink, still another a sickly ivory-yellow slightly tinged with blood-red.
Forsake: 抛弃,遗弃,离开。与abandon 和desert相比较,其文学色彩较重 。 ‚一朵是病黄的象牙色中带着几分血晕‛ 译为a sickly ivory-yellow slightly tinged with blood-red,其中sickly作 ‚病态的‛解。又,ivory-yellow和 blood-red的结构都是‚实物颜色词+基本 颜色词‛,为英语颜色词的常见形式。
郭沫若翻译
郭沫若翻译
郭沫若(1892-1978)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文化名人、翻译家和美术家。
他以其翻译作品的精准和翻译风格的独特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郭沫若翻译的一篇700字的作品。
《红色的娘子军》
红旗飘扬在高山上,
明媚的早晨,美丽的地方。
五彩斑斓的旗帜与红色的娘子军一起扬起,
英姿飒爽的战士们排成一排。
娘子军闪着亮丽的光芒,
像一团儿火焰在山谷中燃烧。
她们奋勇前进,毫不畏惧,
向敌人进攻,战胜黑暗。
哪怕是激烈的战争,她们也能战胜,
哪怕是战场上,她们也能生存。
她们从不退缩,永不退却,
为了自由,为了和平,为了我们的国家。
红色的娘子军,你们是光荣的,
你们是中国的希望。
勇敢地战斗,保卫祖国,
谁敢侵犯我们,就让他尝尝苦头。
祖国的花朵,你们是最美的,
勇敢的精神,你们是最纯洁的。
即使是死亡,你们也不畏惧,
为了祖国,你们愿意牺牲。
红旗飞扬在高山上,
美丽的娘子军在前进的路上。
中国的儿女都自豪地说,
“红色的娘子军,我为你自豪!”
以上是郭沫若翻译的一篇700字的作品。
他用简洁、明快、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
他的翻译兼具准确性和生动性,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情感感受。
郭沫若的翻译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对中国文学和翻译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郭沫若主要翻译思想
郭沫若 (1892—1978),四川 乐山人,原名郭开贞,中国现 代文学家、诗人、翻译家。他 也是创造社的领军人物,在文 学创作和翻译方面都为创造社、 “五四”新文学乃至中国现代 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郭沫若 翻译介绍外国文学是从 “五四” 前夕开始的。大约在1917年左 右,他就开始从英文翻译泰戈 尔、海涅等人的诗歌,这是他 翻译实践的起点。他精通日、 德、英等国文字。郭沫若不但 在翻译实践方面硕果累累,在 翻译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他 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
经 验 , 正 是 靠 着 自 己 在 西 湖 时 所 感 受 到 的 情
那 篇 小 说 改 译 出 来 , 要 多 谢 游 过 西 湖 的 那 一
译 的 《 茵 梦 湖 》 时 , 他 深 有 体 会 地 说 他 能 够
活 情 趣 对 翻 译 文 学 的 重 要 性 。 在 改 译 钱 君 胥
郭 沫 若 还 特 别 强 调 译 者 自 身 的 相 同 或 相 似 的
机 和 高 度 的 责 任 感 , 要 对 作 品 进 行 慎 重 选 择
等 , 他 认 为 在 翻 译 过 程 中 , 译 者 要 有 正 确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郭 沫 若 非 常 强 调 译 者 的 主 体 性 、 责 任 心 、 素
者 主 观 感 情 投 入 , 呼 唤 译 界 良 好 风 气 。
沫 若 注 重 译 家 责 任 , 重 视 译 者 主 体 性 , 强 调
和 语 言 的 能 力 。
平 和 广 博 的 文 学 修 养 , 才 能 具 有 驾 御 作 品 内
流 等 进 行 彻 底 考 察 , 译 者 还 要 有 高 度 的 思 想
究 , 尤 其 是 要 对 作 家 所 处 的 社 会 环 境 、 时 代
郭沫若翻译
郭沫若翻译原本翻译的是《马克·吐温历险记》,但我觉得应该叫做《马克·吐温是条狗》更为贴切。
翻译这篇作品时,郭沫若并没有事先在稿纸上写下题目,随意地就翻开书页翻开一段就一挥而就了。
他完全沉浸在故事中去,陶醉于其中。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他只对服务员说:“把昨天翻译的《马克·吐温历险记》给我吧。
”当时服务员诧异极了,疑惑地问:“您从前翻译过《马克·吐温历险记》?可是昨天您并没有说要翻译它呀!”郭沫若微笑着回答说:“马克·吐温是条狗啊!”其实,每一个初读这篇作品的人都会认为郭沫若是在胡言乱语,胡编乱造。
然而,现在的读者读到这里又有何感想呢?书中的主人公汤姆因为爱上了一位贵族小姐而被出卖,受尽侮辱和折磨。
后来,他忍无可忍,反抗了,并逃出了庄园。
汤姆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幸福而开始了新的旅程。
汤姆先是投奔了山贼,成了他们的头领,带领着众山贼和一群强盗过着流氓的生活。
紧接着,他又潜入了大财主克鲁勃斯的庄园当了门房,最终又用计谋打败了仆人杰克逊,并在财主家成功地窃取了300万美元的财产。
不管这些你们想要自由的人怎么说,我就是喜欢马克·吐温。
他确实是一条狗,或者是比别的狗还不如的东西——不错,我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
别的狗也许不认得我们的规矩。
不错,马克·吐温认得我们的字,但他更会讲我们的话。
马克·吐温是条狗,不知道我们有多少种名称,不知道我们有多少种方言。
狗的生命短暂,狗的情感专一,狗的心灵纯净。
所以,它会在茫茫大雪中等待过马车的车轮,会忠诚地跟随着小男孩,会竭力帮助那位曾经伤害过它的女孩。
它宁愿流浪,甚至死去,也不愿意被人们圈养起来。
对于这样的狗,我们应该尊敬,应该爱护。
我敢肯定,没有一只狗能像马克·吐温这样博学、幽默、机智、深刻和富有想象力。
他让人们忘记了动物原本应该有的权利——做一只宠物,过一只宠物的生活。
马克·吐温才是狗,他无论走到哪里,他永远都代表着我们中间的某一部分。
郭沫若《静夜》的全文及释义
以下是郭沫若《静夜》的全文: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释义: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淡淡的月光笼罩着村外的松林,天上团团的白云,衬托出几点疏星。
诗人通过描绘夜的静谧和美丽,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天河何处?暗示着诗人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向往,对于浩瀚的宇宙和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思考和想象。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句话引用了一个神话故事,鲛人传说中是半人半鱼的海洋生物,常常流着眼泪在海上唱歌。
诗人通过这个故事,表达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爱的向往。
初中语文文摘文苑郭沫若翻译浮士德
郭沫若翻译《浮士德》1927年11月,上海窦乐安路(今多伦路201弄89号),一条寻常巷陌,一座坐东朝西的二层小楼,是那种落地长窗加红漆木板的格局,环境寂静。
楼前有一棵香樟树,投下淡淡的疏影。
就在这座小楼的二楼,一个面目清癯、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一张书桌上挥笔疾书。
这个中年人,就是诗集《女神》的作者郭沫若。
对于郭沫若多伦路旧居的认定,还费了一番周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任虹口左联纪念馆副馆长的张小红请来郭沫若与日籍夫人安娜所生儿子郭博,帮助寻找这座旧居。
郭博热情地陪小红一同去多伦路,一间间房子辨认。
70多岁的郭博还保存着童年的记忆,当走到201弄89号门口处,他停了下来,指着这栋房子说:“就是这座。
”此刻,郭沫若抬起头,望了望窗外,“真静啊!”他轻轻说了一声。
因为参加南昌起义被国民党政府通缉,从烽火连天的战场撤出后,在一位农会主席的帮助下,他先去了香港,然后转道至上海,隐身于窦乐安路。
对于这段历史,在郭沫若传记与年谱中所记是一致的。
但张小红《郭沫若在虹口》一文却提出了不同的说法。
据郭博对张小红说,南昌起义失败后,父亲被敌人打散到山里转不出去,此时遇到一位认识他的流氓,万幸的是此人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崇拜郭沫若,非常仗义地一路跋山涉水,护送郭沫若到上海。
郭沫若风尘仆仆赶到虹口公共租界,到北四川路内山书店找到老板内山完造。
经内山完造介绍,租住了窦乐安路的房子,左邻右舍均为日本人,便于隐蔽。
郭沫若在此过起了半潜居的生活。
接着,又将夫人安娜和孩子们接来同住。
此时,他掸去身上的硝烟味和灰尘,怀着走上另一个战场的心情,在夫人安娜的鼓励下,从箱子翻出安娜为他保存的《浮士德》第一部(即上半卷)译稿(10年前曾花了他整整一个暑期翻译),开始整理、润色、补译。
翻译歌德这部积60年生活经验写成的皇皇大著,郭沫若是有准备的。
年轻时,他翻译过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译作出版后,他创作的题诗传诵一时:“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洁至纯……”这次是中国名诗人翻译德国大诗人的诗作,他以诗人敏锐的艺术感觉,把自己10年间经历的风雨沧桑融合进去,尽展胸中丘壑、笔底波澜,译作洋洋洒洒,文采飞扬,音乐节奏好,句子韵味足,极富表现力。
郭沫若主要翻译思
2021/3/7
6
郭沫若的翻译美学贡献——“风韵译”
在《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一文中, 他指出我们相 信理想的翻译对于原文的字句, 对于原文的意义自然不 许走转, 而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原文中的字 句应该应有尽有, 然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译, 或先或后, 或 综或析, 在不损及意义的范围之内, 为气韵起见可以自 由移易。
外国戏剧对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戏剧创作的影响很大。 郭沫若学习和采用了外国戏剧大师借一段历史表现一个时代、借 古人之口说自己的话的方法; 他从外国戏剧中汲取了象征手法; 他 在戏剧结构和悲剧艺术方面, 汲取和发展了外国戏剧的某些长处, 学习借用了某些技巧, 如开场白和抒情独白的使用等, 并创作了革 命悲剧。郭沫若博采众长, 从各国戏剧大师的作品中汲取丰富营养, 形成独具一格的剧作风格, 成为一代戏剧大师。
2021/3/7
11
总结
郭沫若是我国一代文艺宗师。他的创作和
翻译在我国“五四”新文学、翻译文学及现代 文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他的“处女媒婆” 论等曾招致了译界无数的争议与批评, 但瑕不 掩瑜, 这些并不能淹没他在翻译理论方面的突 出贡献。总体来看, 郭沫若的翻译具有鲜明的 特色。毋庸置疑,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郭 沫若为我国现代文学、现代翻译文学都做出了 巨大贡献。
2021/3/7
9
郭沫若的戏剧翻译贡献
郭沫若的戏剧译著约有十一部, 其中大多是悲剧。如: 德国歌 德的《浮士德》、席勒的《华伦斯坦》; 爱尔兰剧作家约翰·沁孤 《悲哀之戴黛儿》、《西域的健儿》等, 郭沫若是第一个把它们 介绍到中国来的。在翻译的选材上, 郭沫若非常注意作品的时代性, 总是选择与自身生活时代极为相似的作品作为折射;他总是选择那 些对社会下层人物寄予了深厚同情的作品, 借以控诉吃人的剥削社 会; 他总是选择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 而且他对作家及作品总 能做出恰当的评价, 并不是一概而论。
郭沫若的“风韵译”翻译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案 揭 秘
郭沫若是当代一位优秀的文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家和翻译家 ,他认为诗歌是可以翻译 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充分理 解原文 ,还要能够 自由地操纵本 国文
字 。在翻译诗歌方面郭沫若主张风韵
译 ,就是翻译诗歌大可不必对原诗的 每个字每个词都进行 翻译 ,应该把整
个诗看做一个整体 ,不要失去原来诗
了浓 厚 的兴 趣 , 之 后就 开 始 了他 的文 学 创作 颇丰 , 更重要 的是始终在 自己的翻译 实践 中 作。 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 , 有时候翻译 比创 风韵译 ” 的思想 。 作还要 困难 。 创作要有生活体验 , 翻译却体验 生涯 。 作为文学家 , 他 的诗歌及其他题材的文 应用 “ 1 9 2 3 年郭沫若首次提出 “ 风韵译” , “ 风 别人所体验的生活。 ” 他 自身的翻译实践就很 学作品收获颇丰。 作为翻译家他兢兢业业, 勤
中华 书局上海编辑所所长 、 国务院古籍整理 好学 , 并对 古典 目录 学有 着深 人研 究 , 师 承 家 人员 的 一致 赞 同 , 对 图书 馆 书 目索 引 的 编辑 规划小组成员等。胡道静先生对汉字排检法 学 , 不到 2 0 岁就撰写了《 公孙龙子考》 , 并由 有着重要的贡献 。 2 0 世纪 8 O年代 以来 , 胡道 有着独到的见解 , 认为在多种排检方法中, 四 商务 印书馆印刷 , 这对 图书馆学的发展有着 静兼任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及华东师范 角号码法是最有效的 , 并主张用这种方法来 积极影响。 解放后 , 胡道静被任命为华东军政 大学 图书馆 系教授 , 他决心在其有 生之年好
郭沫若的主要翻译
总结
郭沫若在许多领域都很有天赋, 而且贡献卓著, 在翻译方面也是。郭沫若的一生与翻译结下了不 解之缘。他翻译的外国优秀文学作品, 使读者享受 到了西方的文学遗产, 了解了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和 他们的思想、 愿望, 对民族思想文化的沟通起了 极大的作用。他对翻译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翻 译本身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人类活动, 因此有关翻译 的很多理论长期争论不休。就某个翻译家而言, 错 误和缺点在所难免, 郭沫若也不例外。总之,郭沫 若的翻译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他为我国翻译事业 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
翻译创作论
创作论是郭沫若整个翻译思想的灵魂。郭沫若说: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 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甚至还可 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 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 翻译却要体验别 人所体验的生活。翻译工作者要精通本国的语文, 而 且要有很好外文基础,所以它并不比创作容易。 胡适 也认为翻译难于创作。郭沫若在翻译时, 遵循原文思 想,用自己的语言实现再创作。楼适夷说: 我们读郭沫 若的译作常常感到好像在读他自己的创作, 似乎根本 不存在两国文学界限, 因为他把原作的精神实质和艺 术风格融入自己的笔端, 进行了思想与艺术再创造。 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希望自己译出的成果成为一种 艺术品。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 翻译是种创造性的艺 术活动, 它的要求是严格的,而它的慰藉却又是甜蜜的。
在郭沫若看来译诗不必把原诗一字一字译出来应该把原诗看成一个整体不要纯粹地直译不太赞成直译只要不破坏原文的含义单词和句子的顺序都是可以移动不太赞成直译只要不破坏原文的含义单词和句子的顺序都是可以移动的
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乃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 作家,诗人和翻译家。郭沫若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对我国 的翻译事业作出了极其杰出的贡献。 他的翻译实践几乎与他 的创作同时开始。他的翻译实践从1919年翻译歌德的《浮士 德》开始,一直到1947年结束,历时约三十年的时间。
郭沫若翻译思想与作品评析
郭沫若翻译思想与作品评析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In what distant deeps or skiesBurnt the fire of thine eyes?On what wings dare he aspire?What the hand dare seize the fire?And what shoulder and what art Could twist the sinews of thy heart? And, when thy heart began to beat, What dread hand and what dread feet? What the hammer? what the chain?In what furnace was thy brain?What the anvil? what dread grasp Dare its deadly terrors clasp?When the stars threw down their spears, And watered heaven with their tears, Did He smile His work to see?Did He who made the lamb make thee? 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Dare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虎⽼虎!⽼虎!⿊夜的森林中燃烧着的煌煌的⽕光,是怎样的神⼿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你炯炯的两眼中的⽕燃烧在多远的天空或深渊?他乘着怎样的翅膀搏击?⽤怎样的⼿夺来⽕焰?⼜是怎样的膂⼒,怎样的技巧,把你的⼼脏的筋⾁捏成?当你的⼼脏开始搏动时,使⽤怎样猛的⼿腕和脚胫?是怎样的槌?怎样的链⼦?在怎样的熔炉中炼成你的脑筋?是怎样的铁砧?怎样的铁臂敢于捉着这可怖的凶神?群星投下了他们的投枪。
郭沫若简化文言文翻译
原文:《庚子北征记》节选(甲申正月,余自蜀还,遂北征。
适值甲申之变,余不得志于南,遂寄迹于北。
)简化翻译:(公元1914年正月,我从四川回来,于是向北出发。
正逢甲申年(1914年)的变革,我在南方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于是就在北方安身立命。
)原文:《炉中煤》(炉中煤,一旦赴烈火,终成钢铁身。
)简化翻译:(炉中的煤,一旦投入熊熊烈火,终将成为坚硬的钢铁。
)原文:《女神》节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简化翻译:(我本是楚地的狂人,手持绿玉杖,唱着凤歌,笑着嘲笑孔子。
今天早上,我告别了黄鹤楼。
)原文:《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一生奋斗,笔耕不辍。
言辞犀利,锐不可当。
)简化翻译:(鲁迅先生,一生都在奋斗,笔耕不辍。
他的言辞犀利,锐不可当。
)原文:《屈原》节选(余既死,魂魄为日精所蚀。
吾将化而为鸟,以寄托余之哀思。
)简化翻译:(我死后,我的魂魄被太阳的光芒所侵蚀。
我将化身为鸟,以此来寄托我的哀思。
)原文:《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简化翻译:(孔雀向东南方向飞翔,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
)通过以上简化翻译,我们可以看到,郭沫若的文言文作品在表达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他的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
这些作品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郭沫若主要翻译思想
郭沫若在翻译上自然侧重于文学翻译 ,他 他 先后为我国读者译介了德、 先后为我国读者译介了德、英、法、美、俄 印度、 、日、印度、波斯等国几十位作家的作品 , 其译介范围之广 ,时间持续之长 ,所涉流派 时间持续之长 所涉流派 在现代翻译文学史上都是少见的。 之多 ,在现代翻译文学史上都是少见的。郭 在现代翻译文学史上都是少见的 沫若对翻译理论也比较重视 ,他对翻译的意 他对翻译的意 义、作用和地位 ,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翻译 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翻译 家的修养等方面的问题均有较为深刻的论述 ,其中不少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其中不少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其中不少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翻译动机论
郭沫若认为, 郭沫若认为,文学研究不论研究作家或研究作 都属于研究者的个人自由;而文学的介绍, 品,都属于研究者的个人自由;而文学的介绍, 当然比个人介绍多出三个因子来:文学作品, 当然比个人介绍多出三个因子来:文学作品,介 绍家和读者。 绍家和读者。介绍者是三个因子中最重要的一个 他对文学作品有选择之权, ,他对文学作品有选择之权,对读者有指导之责 。郭沫若还就介绍家即翻译家的态度论述了翻译 的动机。 的动机。他认为如果翻译家对于自己要译的作品 能涌起创造的精神、 能涌起创造的精神、有精深的研究和正确的理解 能充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和内涵, ,能充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和内涵,能把自己的创 作精神融入原作中并进行移译, 作精神融入原作中并进行移译,那么他的译品必 然会能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 然会能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必然能产生极大的 效果。 效果。
浅谈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 浅谈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
纵观郭沫若的翻译言论,发现他的翻译思想立论新颖,值 纵观郭沫若的翻译言论,发现他的翻译思想立论新颖, 得我们研究。本文试从译者伦理观、翻译动机论、 得我们研究。本文试从译者伦理观、翻译动机论、翻译创 作论三个方面对他的翻译思想进行简单的讨论。 作论三个方面对他的翻译思想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译者伦理观 理想的翻译之我见》一文中, 在《理想的翻译之我见》一文中,郭沫若认为理想的翻译 对于原文的字句,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 对于原文的字句,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而对于原 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 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这样的译法取决于以下先决条件 译者的语学知识要丰富,对于原书要有理解, :译者的语学知识要丰富,对于原书要有理解,对于作者 要有研究,对于本国文字要有自由操纵的能力。 要有研究,对于本国文字要有自由操纵的能力。这说明他 强调翻译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强调翻译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从事翻译工作要有严 肃的态度。译者应该唤醒译书家的责任心。 肃的态度。译者应该唤醒译书家的责任心。读者应该从教 育着手,劝知识未备的青年先从事基础知识的储积, 育着手,劝知识未备的青年先从事基础知识的储积,多培 养直接读外籍的人材; 养直接读外籍的人材;望国内各大书坊多采办海外的名著 。
郭沫若《白发》的英语翻译
白发郭沫若许久储蓄在心里的诗料①,今晨在理发店里又浮上了心来了。
——你年青的,年青的,远隔河山的②姑娘哟,你的名姓我不曾知道,你恕我只能这样叫你了。
那回是春天的晚上吧? 你替我剪了发,替我刮了面,替我盥洗了③,又替我涂了香膏。
你最后替我分头的时候,我在镜中看见你替我拔去了一根白发④。
啊,你年青的,年青的,远隔河山的姑娘哟,飘泊者自从那回离开你后又飘泊了三年,但是你的慧心⑤替我把青春留住了。
The White HairGuo MoruoMy long pent-up poetic emotion emerged again this morning at a hairdresser’s.O young lady,you young lady of the distant land! Excuse me for addressing you as “young lady”,for your name is still unknown to me.It was probably on a spring evening.You cut my hair,shaved my face,gave me a shampoo and applied some vanishing cream.Finally,in the mirror I saw you plucking out a white hair from my head while parting my hair.O young lady,you young lady of the distant land,I have been leading a wandering life for another three years since I saw you last,but it is your feeling heart that has been the cause of my sustained youth.注释《白发》是郭沫若的早期小品,热情奔放,玲珑而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郭沫若《静夜》的全文及释义
郭沫若《静夜》的全文及释义《静夜》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所写的一篇散文,全文如下:月下,幽静的庭院里,静修道者的宁静之处,静听梦者的微语之闲。
——这是暮春时节,清凉的夜色,多情的心情,暂时放下心事,放空双眸,一步一步地踏着月光,也一步一步地走近心灵的春天。
轻声走过,在落花繁盛时歇下脚步,独立在花丛中,如同一个向月而生的梦幻姑娘,流着诱人的韵味,微微地侧着脸,轻轻地目视着天边的流云,仿佛是一幅极美的素描。
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与嘈杂,用心感受,只有轻微的蝉鸣,更多的凉意,回归寂静,用心聆听,更多的是沉思与思考。
在这个静夜里,我们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对峙,与自己的内心深深地相遇。
没有了浮躁的人群与外界的压力,用心感受,只有内心的欢愉与愉悦,更多的是感动与感悟。
在这个静夜里,我们愿意用心去体味这片安详,愿意用心去品味这份自在。
借用一句古诗“静夜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静夜深沉,仿佛在思绪万千中体味了人生的所思所想,所怨所悔。
此时,心境虽感慨于世事的无常,但却不因此而改变宁静与平和。
最终,随着一阵微风,心灵也逐渐地释放着压抑与紧绷,仿佛离开尘世一般,这个静夜给了我们抛开尘世的片刻,给了我们内心的韵律和节奏。
释义:《静夜》是一篇富有意境和哲理的散文,通过对夜晚的渲染,使人产生心灵共鸣,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深层思考。
全文以一种超越凡尘的情感,贯穿了夜晚的安详与柔美,体现了一种对自我内心的深入认识与寻找。
其中,夜晚的静谧和纯净使人干净放空,倾听到心灵的悸动;用心感受、用心聆听,让人们从烦恼、压力中解脱出来;结合了诗、画元素,通过对落花、月影、星空的描绘,使人们静心体味美感,进而产生人生的思考。
总之,这篇文章以对自我的审视,对世界的思考,呈现了一种美妙的心灵体验。
天上的街市原文郭沫若翻译注释
天上的街市原文郭沫若翻译注释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朝代】现代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作品注释:1.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定然:必定,表示肯定。
3.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4.珍奇:稀有而珍贵。
5.甚:很。
6.流星:划过夜空的天体形成的亮光。
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全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瑰丽的想象来探索人生真谛,追求美好的未来。
这种幻美的追求与人生的思索曾激起过同时代人的深切共鸣。
巧妙的联想,奇特的想象,优美的意境,是这首诗的特色,也是它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的原因。
题目本身就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色彩,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一个想象的绮丽的境界。
第一节“明星”与“街灯”的视角相同,为全诗奠定了想象的基调由现实生活中的街市,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街灯”与“明星”互喻,天上地下的美景相映生辉。
第二节写想象中的街市,与人间街市一样有店有物,但又比人间的“珍奇”,且富足无比。
以“美丽”、“陈列”二词略加点染,衬托出天上仙境繁华迷蒙的背景,并用“缥缈”的似有若无,时隐时现来进一步唤起人们的想象。
三、四节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如此“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如果成为一系列静物陈设在那里,而没有人物在其间活动,则其妙不足。
此二节中,诗人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绘,由“天河”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才女朱令翻译的《大麦歌》VS 郭沫若译作
才女朱令翻译的《大麦歌》VS 郭沫若译作
天妒红颜~才女朱令
才女朱令翻译的《大麦歌》对比一下郭沫若的译作,便可知朱令的才气!
郭的译文:"象大麦那样在海滨的低地,在强劲的风中不断地低吟,摇曳。
象大麦那样吹倒又起来,我也要不屈不挠地把苦痛抛开。
我也要柔韧地,不问昼夜多长,要把我的悲哀变成为歌唱。
"
朱令此诗译作:
大麦俯身偃,海滨有低地,巨风动地来,放歌殊未已;
大麦俯身偃,既偃且复起,颠仆不能折,昂扬伤痛里;
我生也柔弱,日夜逝如此,直把千古愁,化作灵风曲。
译作的神润,超出原著。
比郭沫若的译作,高出一筹。
朱令如此完美的才华,光芒掩盖了其他所有女生。
现在明白了,当年在朱令当年身边的那些同班小女生,很容易自惭形愧,易生妒嫉。
朱令的译作,超越了原诗意境。
中国文字,比英文更丰富。
中国古诗的意境,比英(美)国诗句更加优美。
朱令面相灵动,淳朴憨厚。
当时一高中生的年纪,所表现出的个性,其文字水平,思想境界就达到这个境界,真乃天才啊!假如当时没有遭遇投毒案。
今天她当会如何???
叹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沫若的翻译思想
翻译者的素质 译者的动机 译诗须像诗 翻译创作论
翻 译
郭沫若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实践, 郭沫若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实践 因此他的翻译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提炼 出来的。郭沫若在《理想翻译之我见》 出来的。郭沫若在《理想翻译之我见》 一文中, 提出了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先决 一文中 条件:一 译者的语言知识要丰富; 条件 一、 译者的语言知识要丰富 二、 对于原书要有理解; 对于原书要有理解 三、 对于作者要 有研究; 有研究 四、 对于本国文字要有自由 操纵能力。在翻译时,不仅要能深刻理 操纵能力。在翻译时 不仅要能深刻理 解原文, 对本国文字也要游刃有余, 解原文 对本国文字也要游刃有余 这 是郭沫若的切身体会, 是郭沫若的切身体会 也是他期望翻译 工作者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工作者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总结
郭沫若在许多领域都很有天赋, 而且贡献卓著, 郭沫若在许多领域都很有天赋 而且贡献卓著 在翻译方面也是。 在翻译方面也是。郭沫若的一生与翻译结下了不 解之缘。他翻译的外国优秀文学作品, 解之缘。他翻译的外国优秀文学作品 使读者享受 到了西方的文学遗产, 到了西方的文学遗产 了解了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和 他们的思想、 愿望, 他们的思想、 愿望 对民族思想文化的沟通起了 极大的作用。他对翻译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 极大的作用。他对翻译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翻 译本身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人类活动, 译本身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人类活动 因此有关翻译 的很多理论长期争论不休。就某个翻译家而言, 的很多理论长期争论不休。就某个翻译家而言 错 误和缺点在所难免, 郭沫若也不例外。总之,郭沫 误和缺点在所难免 郭沫若也不例外。总之 郭沫 若的翻译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若的翻译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他为我国翻译事业 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 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
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乃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 作家,诗人和翻译家。郭沫若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对我国 的翻译事业作出了极其杰出的贡献。 他的翻译实践几乎与他 的创作同时开始。他的翻译实践从1919年翻译歌德的《浮士 德》开始,一直到1947年结束,历时约三十年的时间。 在翻译理论方面,郭沫若信奉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 雅),但他 更强调“雅”。就“直译”和“意译”的划分而 言,他倾向“意译”。郭沫若“意 译”倾向和对“雅”的强 调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翻译实践中。另外,他在译诗理 论方 面坚持“诗人译诗,以诗译诗”的观点,并提出了“风韵译” 的诗歌翻译方 法。对于非诗人的诗歌译者,他建议使用“两 道手”的翻译方法,即先由对译语 熟悉的人将原诗翻译过来, 然后再请译入语的诗人对其进行润泽。
翻译创作论
创作论是郭沫若整个翻译思想的灵魂。郭沫若说 创作论是郭沫若整个翻译思想的灵魂。郭沫若说: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 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 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甚至还可 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 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 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 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 翻译却要体验别 人所体验的生活。翻译工作者要精通本国的语文, 人所体验的生活。翻译工作者要精通本国的语文 而 且要有很好外文基础,所以它并不比创作容易 所以它并不比创作容易。 且要有很好外文基础 所以它并不比创作容易。 胡适 也认为翻译难于创作。郭沫若在翻译时, 也认为翻译难于创作。郭沫若在翻译时 遵循原文思 用自己的语言实现再创作。 想,用自己的语言实现再创作。楼适夷说 我们读郭沫 用自己的语言实现再创作 楼适夷说: 若的译作常常感到好像在读他自己的创作, 若的译作常常感到好像在读他自己的创作 似乎根本 不存在两国文学界限, 不存在两国文学界限 因为他把原作的精神实质和艺 术风格融入自己的笔端, 进行了思想与艺术再创造。 术风格融入自己的笔端 进行了思想与艺术再创造。 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希望自己译出的成果成为一种 艺术品。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 艺术品。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 翻译是种创造性的艺 术活动, 它的要求是严格的,而它的慰藉却又是甜蜜的 术活动 它的要求是严格的 而它的慰藉却又是甜蜜的。
译诗须像诗
郭沫若在诗歌翻译方面的造诣很高。他认为诗歌是可以翻译的,提 郭沫若在诗歌翻译方面的造诣很高。他认为诗歌是可以翻译的 提 出: 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在郭沫若看来,译诗不必把原诗一字一字译出来 诗人译诗 以诗译诗。在郭沫若看来 译诗不必把原诗一字一字译出来, 以诗译诗 译诗不必把原诗一字一字译出来 应该把原诗看成一个整体, 不要纯粹地直译、 硬译,要不失原作风韵。他 应该把原诗看成一个整体 不要纯粹地直译、 硬译 要不失原作风韵。 要不失原作风韵 不太赞成直译,只要不破坏原文的含义 单词和句子的顺序都是可以移动 不太赞成直译 只要不破坏原文的含义,单词和句子的顺序都是可以移动 只要不破坏原文的含义 的。诗是有一定的格调、 一定的韵律、 一定的诗的成分。郭沫若在译 诗是有一定的格调、 一定的韵律、 一定的诗的成分。 诗方面很讲究韵律, 他用半格律体再现原诗的神韵,把诗味传出来了。如 诗方面很讲究韵律 他用半格律体再现原诗的神韵 把诗味传出来了。 把诗味传出来了 他 1922年所译的雪莱的诗《那不勒斯湾畔悼伤书怀 》第一节, 发表于 年所译的雪莱的诗《 第一节 年所译的雪莱的诗 《创造》季刊上。郭沫若尽力使译文气韵与原文相符, 译文简洁明快,把 创造》季刊上。郭沫若尽力使译文气韵与原文相符 译文简洁明快 把 原诗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使译诗富有诗意, 他还提出过两道手 原诗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使译诗富有诗意 的译法, 让精通原诗语言的人将诗译成汉语, 再请诗人重新修改译文并加 的译法 让精通原诗语言的人将诗译成汉语 以润色。郭沫若本人既是翻译家,又是诗人 所以他自己就可以完成翻译 以润色。郭沫若本人既是翻译家 又是诗人,所以他自己就可以完成翻译 又是诗人 的两道工序。在诗歌翻译方面,郭沫若认为除了直译与意译外 还有一种 的两道工序。在诗歌翻译方面 郭沫若认为除了直译与意译外,还有一种 郭沫若认为除了直译与意译外 译法叫 风韵译。这种译法与傅雷的“神似”、林语堂的“传神”是一 风韵译。这种译法与傅雷的“神似” 林语堂的“传神” 脉相连的。 脉相连的。
者 的 素 质
译者的动机
郭沫若非常重视翻译的动机,反对文艺的功利主义 郭沫若非常重视翻译的动机 反对文艺的功利主义, 认为 反对文艺的功利主义 它是艺术和文学的堕落。郭沫若认为这样限制了译者的自由。 它是艺术和文学的堕落。郭沫若认为这样限制了译者的自由。 翻译家在他的译品里面, 如果寄寓创作精神; 他于翻译之前, 翻译家在他的译品里面 如果寄寓创作精神 他于翻译之前 如果对于所译的作品下过精深研究, 有了正确的理解; 如果对于所译的作品下过精深研究 有了正确的理解 并且 在他译述之时,感受过迫不得已的冲动 那他所产生出来的译 在他译述之时 感受过迫不得已的冲动; 感受过迫不得已的冲动 当然能生出效果, 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品, 当然能生出效果 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郭沫若特别强调 译者涌动的创作冲动和激情。译者要与原作者有心灵感应。 译者涌动的创作冲动和激情。译者要与原作者有心灵感再现原著的思 想, 而不是歪曲原意。他还强调译者应该为他的翻译错误向 而不是歪曲原意。 总而言之, 读者和评论者道歉 。总而言之 郭沫若强调不能借翻译出名 或牟利, 应当尊重原著。 或牟利 应当尊重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