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优秀教案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正确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1. 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2. 移项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移项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移项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移项的概念和意义,解释移项在解方程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理解移项的本质是将方程中的项移到等号另一边。
3. 讲解移项的方法和步骤,例如: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左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
三、实例演示(10分钟)1. 通过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演示移项的过程和步骤。
2. 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演示,一起解题,加深对移项方法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移项操作。
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加深对移项方法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移项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反思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移项方法。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移项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和讨论,评价学生对移项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练习题。
教学建议:1. 在实例演示环节,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增加互动性。
2. 在练习与讨论环节,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移项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移项技巧。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七、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移项技巧在其他数学领域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移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力的平衡、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析等。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移项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 移项》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后,进一步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材通过移项的引入,让学生理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基础,对于后续学习更复杂方程的解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对移项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解方程的步骤不够清晰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深入理解移项的原理,并指导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移项的原理,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移项的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难点:对移项原理的理解,解方程步骤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制作好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解法。
例如: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引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并讲解移项的原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才能够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等号的同一边。
2.能够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移项的方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移项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示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两边,找出需要移动的项,并说明移动的方向和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移项的方法,是解决更复杂方程的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移项的规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熟练运用移项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正确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移项的方法。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移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灵活运用移项的方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移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优秀教案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一.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其中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三小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解方程中比拟重要的一节,既与等式的性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有关,也为后边学习解方程奠定了根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及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而本节课利用等式的性质探究移项,对学生而言是一大难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理解解方程的目标〔把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体会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cx+d〞类型的方程。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移项法则的探究。
五.教学流程〔一〕旧知回忆〔设计意图:稳固所学知识,为探究新知做铺垫〕我们已学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1.等式的性质2.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意图:本节课的重难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1.问题:有一批学生去太山庙游玩,如果每个房间住3人,则有20人没房间住;如果每个房间住4人,则有25个空床位,这批学生共有多少人?(难点)分析:设有x个房间3x+20=4x-25思考:如何解此方程〔三〕新知探究(难点)解方程〔1〕x + 7 = 26 ;〔2〕3x = 2x – 4;〔3〕3〕-5+2x=10;〔4〕-3x=-2x-5;〔5〕3x+20=4x-25观察发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四〕归纳: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五〕练习:把以下各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1〕5+2x=10〔2〕3x+2=-2x-5〔3〕-2x+5=1+3x〔六〕例1:解方程3x+20= 4x-25(重难点)思考: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七〕归纳: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八〕当堂训练1.解方程〔1〕3x+7=32-2x〔2〕1233+=-x x 2.有一人问老师,他所教的班级有多少学生,老师说:“一半学生在学数学,四分之一的学生在学音乐,七分之一的学生在学外语,还剩六位学生正在操场踢足球.〞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吗?3.以下移项正确的是〔 〕A .由2+x =8,得到x =8+2B .由5x =-8+x ,得到5x +x = -8C .由4x =2x +1,得到4x -2x =1D .由5x -3=0,得到5x =-3。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五篇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这是一节“概念加例题型”课,此种课型中的学习内容一部分是概念,一部分是运用前面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重要基础。
这类课一般采用“导学导教,当堂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一般不放在概念上,要特别留意学生运用概念解题或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时,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3.情感、态度: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在移项法则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渗透化归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自学、讨论、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教学难点:移项法则的探究过程。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引例: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趣味算题,多以顺口溜的形式表达,请看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个,老头和梨分别是()A.3个老头,4个梨B.4个老头,3个梨C.5个老头,6个梨D.7个老头,8个梨设计意图:大部分同学会用算术法(答案代入法)来解答的,而这类问题我们如何用方程来解答呢?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巧妙过渡,揭示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1.2 内容(1)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 介绍移项的概念及其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 引入移项的概念,解释其在解方程中的作用。
(3) 示例演示移项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移项技巧。
(4)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移项的基本原则2.1 目的让学生掌握移项的基本原则,能够正确进行移项操作。
2.2 内容(1) 介绍移项的基本原则。
(2) 解释为什么移项时需要改变变量的符号。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 讲解移项的基本原则。
(2) 通过示例演示移项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移项技巧。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3.1 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移项技巧解一元一次方程。
3.2 内容(1) 介绍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2) 演示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1) 讲解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2) 通过示例演示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移项的拓展应用4.1 目的让学生能够将移项技巧应用到更广泛的问题中。
4.2 内容(1) 介绍移项的拓展应用。
(2) 演示如何将移项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1) 讲解移项的拓展应用。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将移项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目的总结本章节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内容(1) 总结移项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2)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字型”问题;2.能熟练的通过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进一步学习、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研讨,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并加以解决,同时进一步渗透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难点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牵线搭桥,解下列方程:(1)-5x+5=-6x;(2);(3)0.5x+0.7=1.9x;总结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方法。
引出问题即课本例3问: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数列的问题吗?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根据讲评核对、自我评价,了解掌握情况。
探究一:数字问题例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1.引导学生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①数值变化规律?②符号变化规律?结论:后面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
2.怎样求出这三个数?①设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其它两个数怎么表示?②列出方程:根据三个数的和是-1701列出方程。
③解略变式:你能设其它的数列方程解出吗?试一试。
比比较哪种设法简单。
探究二:百分比问题(习题3.2第8题)某乡改种玉米为种优质杂粮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
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多少元?①若设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x元,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那么今年的收入是_________元;②因为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所以今年的收入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元。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优秀3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白话文的我细心为您带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设计篇一一。
教学目标:1。
学问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驾驭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实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运算实力与解题思路。
3。
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沟通,体会数学的严谨,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遗忘变号。
移项法则的敏捷运用。
三。
教学方法:1。
教法:讲课结合法2。
学法: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3。
教学活动:讲授四。
课型:新授课五。
课时:第一课时六。
教学用具:彩色粉笔,小黑板,多媒体七。
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今日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小的嬉戏,这个嬉戏的名字叫:猜猜你心中的她心里想一个数将这个数+2将所得结果最终+7将所得的结果告知老师(抽一个同学,让他把他计算的`结果告知老师,由老师通过计算得到他最起先所想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同学:不知道。
老师:那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2。
探究新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 3老师:大家视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提示:视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
)(抽同学起来回答,然后再由老师概括。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同学们从这个概念中,能找出关键的字吗?能用它来推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再次强调特征:(1)只含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为1;(3)是一个整式。
(留意:这几个特征必需同时满意,缺一不行。
)3。
例题讲解:例1推断如下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推断,并分别抽同学起来回答,假如不是,要说出理由。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进一步巩固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方法
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展现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解方程
活动四
当堂检测
基础检测解下列方程:
(1)
(2)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投影,集体订正,让学生总结的易错点,总结口诀,移项要变号.
(4)本节课我们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作业:习题3.2(必做题)第3(3)(4)小题,(选做题)第5题
引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归纳一节课的内容,形成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3.2.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一、移项的概念三、例题四、练习
追问3:根据上面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移项的依据是什么?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我们要注意移项要变号。
学生活动:
下列移项正确的是()
A.从 ,得到
B.从 ,得到
C.从 ,得到
D.从 ,得到
学生口答,辨析,总结移项易错点
师生活动:完成解方程 的过程,学生一起回答,师板书:
链接中考,让学生提前感知解方程在中考中的难度,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满足学生差异性的学习需求,确保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提高
总结升华
布置作业
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做移项?移项要注意什么?
(2)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的有关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它为解决更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铺垫。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一元一次方程》这章书属于“代数”的部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章节一: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会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内容:1. 引入方程的概念,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 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包括未知数的次数和系数。
3.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 b = 0。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 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归纳来理解未知数的次数和系数。
3.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让学生练习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作业与练习:1. 练习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 给出一些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识别并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章节二:移项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移项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正确进行移项操作。
教学内容:1. 引入移项的概念,解释移项的目的和作用。
2. 学习移项的基本规则和步骤。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引入移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移项的目的和作用。
2. 讲解移项的基本规则和步骤,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让学生练习进行移项操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作业与练习:1. 练习进行移项操作,给出一些简单的方程,让学生将其化简。
2. 给出一些具体的方程,让学生识别需要移项的部分,并进行移项操作。
章节三: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 理解移项在解方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学习使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 理解移项在解方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1. 讲解使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移项在解方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3. 让学生练习使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作业与练习:1. 练习使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给出一些具体的方程,让学生解出未知数的值。
2. 给出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使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进行解决。
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2.教学难点
-理解移项的数学原理,特别是为何移项时要改变符号,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在含有多个项的方程中,正确区分哪些项需要移项,哪些项保持不变。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方程,如含有绝对值、分数等,如何应用移项法则。
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理解移项的概念及其实质,掌握移项的法则,即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2.学会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包括简单方程和含有多项式的方程,如ax+b=c、ax+b=cx+d等类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移项的概念及实质:即改变等式两边同类项的符号,从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
-学会运用移项法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减,解决一元一次方程。
-能够正确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已知数和常数项,并应用移项法求解。
-通过实际例题,强化移项步骤的顺序和规范操作,如先确定移项的方向,再改变符号等。
-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移项的规律。
-通过小组讨论和同伴互助,让学生在交流中澄清疑惑,加深理解。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应用题的难度感知。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衡收支、调整物品数量等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移项法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移项法的奥秘。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优秀教案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探究并掌握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一)预习任务。
(1)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把常数项也合并。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第一步:合并同类项,得;第二步系数2251x x +=⨯+113=x 化为1,得。
311=x (二)预习自测。
(1)下列各组中,两项不能合并的是( )A .与b 3b-B .与y 6-x3C .与a 21-a D .与23-100知识点:同类项的概念。
解题过程:解:A .与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为同类项。
所b 3b -以可以合并;B .与所含字母不同,所以不是同类项,不能进行合并;C .与y 6-x 3a 21-a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为同类项,所以可以合并;D .与所有23-100的常数项也叫同类项,所以可以合并;因此选择B .思路点拨: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也叫同类项。
答案:B(2)方程两边合并后的结果是?16210+=-x x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题过程:解: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
78=x 87=x 思路点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同类项有两类,即未知数的一次项和常数项,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的形式。
a x =答案:87=x (3)方程的解是( )21022=++x x x A .20=x B .40=x C .60=x D .80=x 考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6篇)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6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一知识技能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知识回顾解下列方程:1. 3x+1=42. x-2=33. 2x+0.5x=-104. 3x-7x=2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学生尝试提问)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设计洛峪镇喜集九年制赵如意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移项1、思考:方程3x +20 = 4x -25 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 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x= 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2、观察:(1) 、上述演变过程中,方程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2) 、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3、归纳: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4、应用新知:1 )、慧眼找错:(1 )、6 + x = 8 ,移项,得x = 8+ 6(2 )、3x = 8- 2x ,移项,得3x +2x = -8(3 )、5x - 2 = 3x + 7 ,移项,得5x + 3x = 7 + 22 )、抢答:将含有未知数的项放在方程的一边,常数项放在方程的另一边,对方程进行移项变形。
(1 )、2x -3 = 6(2 )、5x = 3x -1(3)、2.4y +2 = -2y(4 )、8 - 5x = x + 23)判断改错: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1 )、从7+ x = 13.得到x=13 +7(2 )、从5x=4x +8,得到5x-4x=8(3 )、从3x +5= -2x -8 ,得到3x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说明: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学生分小组讨论。
分析:解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向目的前进?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实现向目的的转化: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 的项,等号的两边同减4x ;为了使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20。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 ,得3x +20 -20 -4x=4x-25 -20 -4x 3x -4x = -25 -20学生分组讨论这里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和教师的讲解得出什么是移项,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方程中的项是连同它前面的符号的。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优秀教案设计
3.2.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的有关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它为解决更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铺垫。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一元一次方程》这章书属于“代数”的部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比较弱,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际生活中,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2. 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类型ax b cx d +=+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数学的化归思想.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化归思想,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2. 通过知识梳理,培养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2.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ax b cx d +=+教学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移项法则的依据.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投影设备学生:预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主要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同学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的有多少名学生?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活动一提出问题问题1:本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学生回答:学生人数和图书的本数都是固定的.追问1:我们应该怎样设未知数较好呢?学生回答:设这个班有名学生.x师生活动:学生列出方程,教师板书.追问2: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怎样解这个方程?学生回答:方程的两边都含有的项和不含字母x的常数项.教师活动:怎么样才能使它向转化?它的依据是x a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学习新知问题2: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的项,我们x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号两边同时减去4x追问1:我们要如何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呢?学生回答:还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号两边同时减去20.活动二探究新知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追问2:观察变形后的式子和原342520x x -=--式有什么规律可寻?320425x x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师板书:移项的概念: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教学设计2: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
走进中考:
若x=0是方程2002x-a=2003x+3的解,求代数式 的值(综合知识的考查:方程的解、解方程、乘方的运算,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本题更具有挑战性。)
(形式:让小组的1号回答出本题思路即可。)
五、
反
馈
评
思想和方法的点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
3.其他方面的点拨:有的同学对前面有理数的运算学的不好导致运算出错,课后再加强有理数运算的练习,在课堂上小组长检查有理数计算出错误的同学每天可进行5道有理数运算的计算,做完后小组长批阅好的加5分,差的扣掉5分。
四、
分
层
达
标,
全
面
提
升
分层练习:
策略二:尝试性例题由易到难先是探究方程一边含未知数的方程的解法如x-2=5。再探究两边都含未知数的方程的解法如2x=x+3等。
教学过程
一、
定
向
预
习
明
确
目
标
预学主题一:你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x-2=5,2x=x+3吗?
问题引领:(1)方程x-2 =5的两边都加上2,得
x=5+2
x=7
(2)你会解方程2x=x+3吗?
价,
归
纳
总
结
先让一名同学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其他同学适时补充。教师肯定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对同学的个性化问题通过结对子的帮扶办法再去解决,已达共同提高。
答案:
1、y- y=-7,(2x-6)×0.5=1
2、m=0
3、a=-3
题组二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内容:P86次方程的移项解法,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解析:本章的核心内容是“解方程”和“列方程”。
方程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移项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移项法则的依据是等工的性质1,运用移项法则可以所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一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另一边。
从而使方程向x=a的形式进行转化。
移项法则在后续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函数时经常使用。
而“列方程”在所有方程类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全章始终,从实际背景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结合这些模型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样可以自然地反映所讨论的内容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
三、教学目标:1、理解移项法则,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对于已经习惯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时还需经历思维的转换过程,从不熟悉到熟悉,在用移项法则简化方程时,对于移项变号的意识比较淡,会出现移项过程中没用变号的错误,其原因是对移项原理的忽视与不重视,同时时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同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这两种情况学生容易混淆,需要教师引导说明。
五、教学重点: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六、教学难点: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列出方程问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师生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1)题目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2)应怎样设未知数,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2、学生讨论后再根据以下表格学会分析整理题目中的数据,更好更快的找出相等关系。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优秀教案设计
练习: 1 通过移项将下列方程变 形,正确的是( )
练习 1 学生代表逐一分析,请学生说 出错误的原因
A.由5 x 7 2, 得5 x 2 7 B.由6 x 3 x 4,得3 6 x 4 x C由8 x x 5,得 x x 58 D由x 9 3x 1,得3x x 1 9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正确的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合作探究、归纳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教师活动 以下解方程中分别运用了等 式的什么基本性质?
(1)
学生活动
复备修改
x+2=1;
解:两边都减去 2,得 x+2-2=1-2 1.个体自 学(复习 引入) 合并同类项,得
设问2的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 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 “x=a”的形式.
- 5 -
设问 3 的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并 请学生代表板演,对比两种方学生尝试解 决,教师引导,得出两种方法都可以, 但是为了使未知数系数尽量为正可以灵 活移项
↓系数化为 1 x=45 2x -5x = -21
设问2:以上解方程中“移 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2)相当于把第一个方程的 5x 这一项从方程的右边变成-5x 移到方程的 左边
设问 3:移项时除了可以像上题那 样把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 项移到右边,可不可以把未知数 的项移到右边,常数项移到左 边,你可以试一试吗?
- 6 -
3 x 1 2 解 : 移项,得 ( 2) x 3 3 x x 1 3 2 合并同类项,得 1 x4 2 系数化为1,得 x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的有关概念、等式的基本
性质及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且
它为解决更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铺垫。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一元一次方程》这章书属于“代数”的部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比较弱,学生已
经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掌握
了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际生活中,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的重要性.
2. 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类型
ax b cx d +=+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数学的化
归思想.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
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化归思想,掌
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 通过知识梳理,培养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1.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
的转化思想.2.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
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ax b cx d +=+教学难点
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移项法则的依据.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投影设备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主要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同学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
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的
有多少名学生?
以学生身边的实
际问题展开讨
论,营造一种轻
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继续学
习的愿望.
活动一提
出
问
题
问题1:本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学生回答:学生人数和图书的本数都是固定的.
追问1:我们应该怎样设未知数较好呢?
学生回答:设这个班有名学生.
x
师生活动:学生列出方程,教师板书.
追问2: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怎样
解这个方程?
学生回答:方程的两边都含有的项和不含字母
x
的常数项.
教师活动:怎么样才能使它向转化?它的依据是
x a
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情
况,逐步放手,
培养学生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
究
学习新知
问题2: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的项,我们
x
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号两边同时减去4x
追问1:我们要如何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呢?
学生回答:还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号两边同时减去20.
活动二探
究
新
知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追问2:观察变形后的式子和原342520x x -=--式有什么规律可寻?
320425x x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
论,得出结论.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师板
书:移项的概念: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追问3:根据上面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移项的依据是什么?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我们要
注意移项要变号。
学生活动:
下列移项正确的是( )
A .从,得到
1226x -=-1262x -= B .从,得到8452x x -+=--8542
x x +=--C .从,得到
5342x x +=+5243x x -=-D .从,得到3428x x --=-8723x x
-=-学生口答,辨析,总结移项易错点
师生活动:完成解方程的过程,
320425x x +=-学生一起回答,师板书:
解:移项,得342520
x x -=-- 合并同类项,得45
x -=- 系数化为1,得
45
x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讨论,认识“移项”变形,得出移项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移项的原理.
概念辨析,让学生总结的易错点,总结口诀,移项要变号.
结合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思考移项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化归的
思想.
追问4: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整理:通
过移项,可以简化方程,使含有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
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的形
x a =式,师板书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追问5:回顾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一个
什么基本的相等关系?
学生回答: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
师总结: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
项”,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
是合“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学生观看有关“对
消”和“还原”短视频
回答教材本节最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重视移项的作用,同时感受数学知识悠久的历史.活
动
三例题讲
解例1解下列方程:
(1)37322x x +=-(2)3312x x -=
+师生活动: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规范思
路、格式.例2 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还多200t ,,如用新工艺,则废水量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t ,新、旧工
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
多少?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
程.
进一步巩固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展现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解方程基础检测 解下列方程:
(1)6745
x x -=-(2)13624x x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投影,集体订正,
学生动手,动脑进一步巩固利用移项、合并同类
项解方程的方
让学生总结的易错点,总结口诀,移项要变号.法、步骤
学以致用王芳和李丽同时采摘樱桃,王芳平均每小时采摘8kg,李丽平均每小时采摘7kg,采摘结束后王芳从她采摘的樱桃中取出0.25kg给了李丽,这时两人的樱桃一样多,她们采摘用了多少时间?加深难度,深化新知识的应用
活动四当
堂
检
测
链接中考(2016 柳州)
已知是方程的解,
3
x=
9
5235
2
.
ax ax
-=-
求代数式的值.
1
410
3
()
a-
链接中考,让学
生提前感知解方
程在中考中的难
度,既丰富了课
程内容,又满足
学生差异性的学
习需求,确保不
同的学生在数学
上有不同的提高
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做移项?移项要注意什么?
(2)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是什
么?
(4)本节课我们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作业:习题3.2 (必做题)第3(3)(4)小题,
(选做题)第5题
引导学生归纳一
节课的内容,形
成科学的数学知
识体系.
板书设计
3.2.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一、移项的概念三、例题四、练习
二、步骤五、小结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