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心脏性猝死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ion-channel abnormalities, valvular 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other causes
冠心病已成为西方国家人群发生SCA的主要病因
SCA的原因
Albert CM. Circulation. 2003;107:2096-2101.
SCA的发病情况(美国)
1 U.S. Census Bureau,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1. 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Inc., Surveillance Research, Cancer Facts and Figures 2001. 3 2002 Heart and Stroke Statistical Updat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4 Zheng Z. Circulation. 2001;104:2158-2163.
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于 2004年4月8日晚,由于心脏病突发在京猝死
直击猝死!(残酷的事实)
全球快餐业巨头麦当劳 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 官吉姆·坎塔卢波在2004 年4月19日凌晨猝死于家 中,最终死因为心脏病 突发,享年60岁
直击猝死!(残酷的事实)
SCA的高危因素(一)
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下
左室射血分数(LVEF)已成为评估SCA非常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
1 Myerberg RJ,Castellanos A.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Braunwald E.Heart Disease,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5th ed,Vol.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1997:chapter 24..

心脏性猝死的发病机理与治疗

心脏性猝死的发病机理与治疗
维普资讯
・ 4・
中 国综 合 临 床
20 0 2年 1 月第 E卷Fra bibliotek第 期
C ii ] d ieo hn . n2 0 . l No l l e Mei n C ia J 0 2 Vo na c E a 1
心 脏 性 猝 死 的 发病 机 理 与 治疗
而致 猝 死 。
l 13 2 获 得 性 长 Q 综 台 征 . T
多 由 电解 质 紊 乱 ( 钾 、 低 1 医
11 l 冠 心 病 .
冠 心病 为 心 脏性 猝 死 的最 常 见 病 . 检 及 临 尸
镁、 低钙 ) 抗 律失 常 药 ( 尼 丁 、 碘 酮 、 他 洛 尔 等 ) { 和 奎 胺 索 所 I 起 。心 脏性 猝 死 系 为早 期 后 除极 引 发 扭 转 型 多 形性 室 性廿 动
l .. 1 2 1 肥 厚 型 心 肌病 心 肌 肥 厚 现视 为 脏 性 猝 死 的一
变 伴 V.。T 段 持 续 措 高 , 心 脏 性 摔 死 . 能 除 外 器 质 性 心 S 并 且
上 海 市 静 安 区 中 J 院 内斟 ( 0 0 0 心医 204 )
美链 词 t 性 粹 无 j 发 病 机 理 : 洁 疗 脏 中国 分 类 号 R 5 l 文鼓 标 识 码 4 A 文 章 编 号 C 86 ‘ ! ! c 0 40 0 ∞ 、 lc c —3 3
据,
ll3 3 预 激 综合 征 室 上性 心 动 过 速 , 当其 室 率 极 度 频 速 时 . 可造 成 患 者 血 流动 力 学 的 进 一 步恶 化 ; 为心 房 颤 动 . 每 若 则心房激动 可循旁道迅速下传 至心室 . 出现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或

猝死原因分析及预防

猝死原因分析及预防

猝死原因分析及预防从不同的角度可对猝死进行不同的分类,如临床上猝死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从病理生理改变的角度可将心脏性猝死分为两种类型,即心律失常型猝死和循环衰竭型猝死。

本文仅介绍临床角度做出的猝死分型。

1.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

目前多数人接受的有关心脏性猝死的概念是:“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非预见性的自然死亡,患者即往可以患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小时之内。

”心脏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长达26年的Framingham Study大规模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

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

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

”国内文献指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6]”。

这类患者是死于急性心肌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突发的心肌缺血造成患者心脏的电活动紊乱,进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多为室颤),此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或复苏失败,就会发生猝死。

急性心肌缺血刚刚发病时最危险,急性心肌梗死第1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的概率较24小时后高25倍。

在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死于发病的第一个小时之内。

这是由于突然发生的心肌缺血使患者猝不及防,其心脏电生理活动无法适应这种突发的代谢紊乱,故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这个时间段患者往往没在医院,因此处在生死关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通过自我调整,将逐渐适应这种缺血情况,形成了新的动态平衡(心电重构),加上医学干预措施的应用等,使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逐步下降,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作者:华伟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12期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西方国家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而心脏性猝死(SCD)又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各种心脏病均可导致猝死,但以冠心病为最主要的原因,在西方国家冠心病可能占猝死原因的80%,20%~25%的冠心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

患心肌梗死者75%可发生SCD。

冠心病在美国发病率最高,美国SCD的发生率为30万~40万例/年。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低于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但因我国人口总基数大,所以发病人数实际上也很多。

公布了我国SCD流行病调查结果,第1次初步得出我国的SCD发生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年。

总的SCD人数多于美国。

此次调查还显示,在我国SCD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生率分别为44.6/10万和39.0/10万。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在西方国家,80%的SCD是由冠心病引起的,即使在冠心病发病率不高的地区和国家,仍然是猝死的主要病因,因此,充分理解冠心病与SCD的关系,在猝死发生前予以识别以及治疗干预,有助于减少猝死的发生。

大多数研究表明,SCD的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理由是:①在美国约80%的SCD是由冠心病引起的;②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容易被确认,因为它们是持续作用的,但是,导致致命的心律失常或血液动力学病理特异的危险因素是暂时的。

虽然20%~25%的冠心病患者中SCD为第一临床表现,但既往有心肌梗死者中多达75%的患者死亡是突然发生的。

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对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是一个最强的预测因子,射血分数≤30%是一个独立的SCD预测因子,但是它的特异性不高,还依赖于心律失常等其他因素。

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和出现室性早搏是主要的危险预测因子。

在心肌梗死后出现多形性室性早搏以及左室心功能不全均是最有力的独立的预测猝死的危险因子。

心肌梗死后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具有猝死的危险,当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其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先兆与应对措施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先兆与应对措施
【 摘要】 目的: 就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先兆与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 2 0 1 2年 0 6月 2 0 1 4年 0 1月所收治的 5 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猝死诱 5例( 3 0 %) 为精神因素, 8例( 1 6 %) 为风湿性心脏病, 5例( 1 0 %) 为冠心病, 2 0例( 4 0 %) 为过度劳累, 2例( 4 %) 为其他。本组中有 3 4例( 6 8 %) 患者 因: 本组心脏性猝死患者中有 1 0分钟内, 1 2例( 2 4 %) 患者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为 2小时内, 4例( 8 %) 患者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为 6小时内。本组有 1 8例( 3 6 %) 患者猝死前心电图显示心室停 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为 3 跳, 有3 2例( 6 4 %) 患者猝死前心电图显示心室颤动。结论: 务必要重视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先兆, 提前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临床先兆; 应对措施 心脏性猝死( S C D ) 多指由于心脏性原因而造成患者出现自然死亡的心血管急症疾 1 ] 2 ] 病[ , 具有意识丧失、 骤然发生的特点 [ , 急性心脏性猝死甚至会在 1小时之内让患者 3 ] 死亡 [ 。本文就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先兆与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 2 0 1 2年 0 6月 2 0 1 4年 0 1月所收治的 5 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进行回顾性 4例, 女2 6例,平均年龄 6 0 . 5岁, 最大年龄 8 0岁, 最小年龄 3 4岁。先兆症 分析, 男2 状: 患者会可出现呼吸困难、 心悸、 胸痛、 疲乏无力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这些症状都缺 乏较为明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临床上很容易被忽视, 因而耽误了他们及时就医。临 床表现: 血压测不出, 心音消失; 触不到颈动脉搏动, 颈动脉搏动现象消失; 发病初期面 色为苍白, 而后迅速呈现为发绀; 突然之间出现昏迷、 抽搐的现象或者意识丧失、 心脏骤 大小便失禁, 眼球固定, 四肢抽搐, 瞳孔散大; 逐步停止了 停, 阿 -斯综合征表现明显; 4 ] 呼吸 [ 。 2 . 结果 ( 1 ) 猝死诱因: 本组心脏性猝死患者中有 1 5例( 3 0 %) 为精神因素, 8例( 1 6 %) 为风 5例( 1 0 %) 为冠心病, 2 0例( 4 0 %) 为过度劳累, 2例( 4 %) 为其他。 湿性心脏病, 2 ) 发病到死亡的时间: 本组中有 3 4例( 6 8 %) 患者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为 3 0分钟 ( 内, 1 2例( 2 4 %) 患者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为 2小时内, 4例( 8 %) 患者发病到死亡的时间 为 6小时内。 ( 3 ) 猝死前心电图的改变: 本组有 1 8例( 3 6 %) 患者猝死前心电图显示心室停跳, 有 3 2例( 6 4 %) 患者猝死前心电图显示心室颤动。 3 . 讨论 5 ] 3 . 1心脏性猝死的机制: 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 , 心脏骤停 包括缓慢性心室自主节律、 心室停跳、 心室颤动, 它们会造成细胞膜、 蛋白质变性, 破坏 正常细胞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也会突然间让患者丧失心脏泵功能, 进而出现溶解酶破 裂、 线粒体破裂, 最终造成患者死亡。此外, 心脏性猝死患者的致死原因还包括非心率 失常、 心室颤动等, 心率失常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反应性抑制、 心肌梗塞扩展、 主动脉破 裂、 心脏破裂而引起, 造成心泵衰竭或者心搏停顿; 而心室颤动多由局部心肌缺血而造 6 ] 成, 引起心电非同步性及不稳定, 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 。 3 . 2心脏性猝死的应对措施: ( 1 ) 本组资料表明, 2 0例( 4 0 %) 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猝 死诱因为过度劳累, 所占比例最大, 这说明应该要合理休息, 正常作息, 尽量避免出现过 于劳累的情况, 这样能够大幅度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 2 ) 本组资料表明, 5例( 1 0 %) 心脏 性猝死患者的猝死诱因为冠心病, 那么应该要将肥胖、 吸烟、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等 7 ] 冠心病的易发因素根除 [ ; ( 3 ) 本组资料表明, 1 5例( 3 0 %) 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猝死诱 因为精神因素, 因此要尽量避免患者出现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 过度悲伤、 过度恐惧的情 况; ( 4 ) 本组资料表明, 8例( 1 6 %) 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猝死诱因为风湿性心脏病, 要注意 防治链球菌感染防止因呼吸道感染引起风湿活动、 加重病情, 同时要让患者注意劳逸结 5 ) 本组中有 3 4例( 6 8 %) 患者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为 3 0分钟内, 这就提醒急救人员 合; ( 务必要争分夺秒, 在第一时间内就要开展包括心脏电击、 人工呼吸等在内的心脏复苏 术。总之, 务必要重视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先兆, 提前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 1 ] 陈晓霞, 李先珍, 李作娟. 心源性猝死 1 9例诱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J ] .中国误诊学 杂志. 2 0 1 4 , 3 2 ( 0 3 ) : 1 3 4- 1 3 7 . [ 2 ] 刘业慧, 任法鑫, 杨钧国. 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 S C N 5 A的研究进展[ J ] .医学综 述. 2 0 0 4 , 2 2 ( 0 7 ) : 1 8 9- 1 9 3 . [ 3 ] S h i m i z uW, A n t z e l e v i t c hC . C e l l u l a r b a s i s f o r t h e E C G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L Q T 1 f r o mo f t h e l o n g Q T s y n d r o m e : e f f e c t s o f a d r e n e r g i c a g - o m i s t s a n da n t a g o m i s t s a n ds o d i u mc h a n n e l β- b l o c k e r s o nt r a n s m u r a l d i s p e r s i o no f r e p o l a r i z a t i o na n dt o r s a d e d e p o i n t e s [ J ] .C i r c u l a t i o n , 4 5 ( 1 1 ) : 1 3 2- 1 3 4 . . 2 0 0 8 [ 4 ] 朱宁, 俞锐敏, 夏纪田, 李国成, 林智强, 卢红艳.心脏性猝死病因分析( 附尸体解 剖病理诊断) [ J ] .中国急救医学. 2 0 1 1 , 2 2 ( 0 6 ) : 1 7 8- 1 8 3 . [ 5 ] 谢扬, 饶邦复.导致心脏性猝死的遗传性心脏疾病 ( 下) [ J ] .现代医药卫生. , 2 4 ( 1 1 ) : 1 4 5- 1 4 7 . 2 0 0 1 [ 6 ] 尹咏梅, 郑月来, 王利鸣, 邢英, 苏位贤, 刘宇明, 于安寿.心脏性猝死 1 1 5例临床 J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 0 1 2 , 2 1 ( 0 5 ) : 1 5 6- 1 6 0 . 因素分析[ [ 7 ] B a y e s d eL u n a A , C o u m e l P , L e c l e r c qJ F . A m b u l a t o r y s u d d e nc a r - d i a c d e a t h :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p r o d u c t i o no f f a t a l a r r h y t h m i a s o nt h eb a - s i s o f d a t af r o m 1 5 7 c a s e s [ J ] .A m e r i , 6 7 ( 1 1 ) : 1 7 8- 1 8 0 . c a nH e a r t J o u r n a l . 2 0 1 4

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心脏病突发去逝
如果能早期诊断他 为SCA高危患者,结 局会是什么呢?
直击猝死!(残酷的事实)
• 2007年6月23日 下午,著名相声 演员侯耀文在北 京家中心脏病突 发猝死
如果能早期诊 断他为SCA高危患 者,结局会是什 么呢?
直击猝死!(残酷的事实)
• 2012年11月25日上午,中国歼 15舰载机项目总指挥罗阳,在 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 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在工作岗 位上殉职,享年51岁
胺碘酮在SCD 中的预防作用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amiodarone on SCD
Connolly SJ. Meta-analysis of antiarrhythmic drug trials. Am J Cardiol 1999;84:90R–3R.
胺碘酮对SCD影响的meta分析
–保持情绪稳定和生活规律,减轻工 作负荷
SCD的一级预防
• 基础疾病治疗 • 药物治疗
• ICD治疗
SCD的一级预防(2)
• 药物治疗
- 抗心律失常药物
- β受体阻滞剂 - 胺碘酮
-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 ACEI、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他汀类药物
挪威噻吗洛尔试验及β-受 体阻滞剂心脏发作试验
Spironolactone
Total Death Risk Reduction (p-value)
SCD Risk Reduction (p-value)
26% (<0.005) 16% (0.004) 8% (0.3) 12% (p=0.018) 30% (<0.001) 8% (=0.02)
38% (<0.02) 10% (NS) 7% (NS)

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一般是指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或无任何征兆的意外循环突停。

由于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的迅速发展,SCD的总死亡率有所降低,但仍然是医疗保健方面的一个大问题。

在美国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SCD。

尽管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迅速发展,但仍有近半数的冠心病患者的死亡是在没有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因而,抢救成功率很小,美国低于30%,而在许多国家接近0%。

因为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不能得到有效的快速治疗干预(如初步的紧急心肺复苏术)仅有发生在医院内或有幸经过初步抢求治疗并及时送至急诊室的心脏骤停患者,有机会得到有效治疗而幸存。

尽管如此,现已出现了一些苗头可望提高心脏性猝死的生还率。

举例来说,对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猝死,有创性电生理检查十分有助于发现高危患者,在它的指导下采用预防性治疗措施,诸如针对室性心动过速(室速,VT)和心室颤动(室颤,VF)选择有效或显著减少心律失常事件(包括持续性室速、室颤和/或猝死)的发生率。

一些无创性技术如信号平均心动图(检查持续性室速,VLP)、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电图监测)发现的复杂室性早搏,已被证实对预测心律失常高危患者有较肯定的价值,而把这三项或其中两项无创性检查技术结合使用,则预测准确率较高。

第一节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仅有在规模较小的人群中进行的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不足以代表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全貌。

有一些资料可作参考,例如,近年来美国每年有35万~40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德国有8万~10万。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发生猝死,绝大多数发生在医院外。

猝死患者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是冠心病,尤其心肌梗死(MI)后一年内。

我国冠心病发生率低于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但人口总数大得多,虽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估计心脏性猝死的绝对数字不小。

猝死的发生率呈双峰的年龄分布。

第一个峰在出生后6个月(婴儿猝死综合征,不在此讨论),而第二个峰在45~75岁之间,与冠心病的年龄分布相吻合。

心源性猝死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策略

心源性猝死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策略

心源性猝死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策略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由于心脏的突发性停止跳动而导致的一种紧急情况,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死亡原因。

本文将探讨心源性猝死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应的预防策略。

一、猝死的定义与病因心源性猝死指的是由心脏因发生室颤或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而导致的突然死亡。

造成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炎症等。

一些遗传性疾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也与心源性猝死有关。

二、猝死的流行病学特征1. 高发人群: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在中年及老年人群,男性发生猝死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

2. 季节分布: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存在季节性差异,冬季和早春季节是猝死的高发季节。

3. 地域差异:各地区猝死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但普遍来说,发达国家的猝死率相对较高。

4. 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以及吸烟等危险因素与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

三、猝死的预防策略1. 早期检测与诊断:通过心电图检查、核磁共振等技术,对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及时治疗。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3. 疾病管理: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积极进行管理和治疗,控制相关风险因素。

4. 高危人群预防:对于已诊断为心脏结构异常或有遗传性心脏病等高危人群,可采取药物治疗、植入心脏除颤器等措施进行预防。

5. 紧急救援培训:提高公众的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的意识和技能,及时救助猝死患者,可大大提高生存率。

结论心源性猝死作为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防控策略,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防心源性猝死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工程,需要个人的健康管理、社会的宣传教育以及医疗机构的相关支持,才能够有效地减少猝死的发生,保护公众的生命健康。

三步“叫停”心脏性猝死,让恐慌止步——访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良华

三步“叫停”心脏性猝死,让恐慌止步——访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良华
生率 。
说 明 患者 可 能 患 有 隐 匿 性心 脏 病 。 所 谓 隐 匿 性 ,是 指 患 者 没 有 主 观 症 状 ,但 客 观 检 查 时 可 发 现 。 隐 匿 性心 脏 病 中最 受 关 注 的是 隐 匿 性 冠心 病 , 隐 匿 性 冠 心 病 患 者 并 无 冠 心 病 的 一
烟 、血 脂 异 常和 糖 尿 病 等 。 所 以 ,与
这 些 危 险 因素 长 期 ‘ 存 ’的 人 应 作 共 适 当的 检 查 ,以确 诊 冠 心 病 。 检 查 包
括 心 电 图 ( 规 心 电 图 、运 动 试 验 、 常
第 二 步 :重 视
( 惕) 警
高 危 人 群 + 预 警 信 号 + 隐 匿 性 隐 忧
上 ,如不 能 进 行 有 效 的心 脏按 压 ,脑
死亡将不 可避免 。
动 态 心 电 图 ) 超 声 心 动 图 、 同位 素 、
占 80% , 这 时 心 脏 失 去 了 有 效 的 收 缩 ,射 血 功 能 中 断 , 医 学上 称 之 为心 脏 骤 停 。 室颤 可 以发 生 在 已 有 器 质 性 心 脏病甚 至是心 脏正 常的患者身 上。 当 然 这 里 说 的 正 常 只 是 大 体 结 构 正 常 ,但 往 往 有 心 脏 细 胞 膜 离 子 通 道 的
异 常 , 需 要 一 些 特 殊 的 方 法 才 能 检
出。
病 。请 问 ,这 又 是 怎 么 一 回 事? ”记
者 疑 惑 地 问 道 。 陈 主 任 回答 说 :“ 这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合 并 晕 厥 等 严 重 症
状 者 应 安 装 永 久 性起 搏 器 。⑧ 心 脏 复
“ 发 生 心 脏 性 猝 死 的 高 危 人 群 易 有 哪些 ? 他 们 在 发 生 心 脏 性 猝 死 前 是 否 有一 定 的预 兆 呢? ” 在 弄 清心 脏 性 猝 死发 生 的原 因之 后 ,记 者 接 着 又 提 出 了这 两个 问题 。 对 此 ,陈 主任 回答 道 : “ 心 梗 、 心 肌 病 等 导 致 的 心 衰 有 病史 ,或者 发 生过 心 脏 性 晕 厥 、有 猝 死 家族 史者 均 为心 脏 性猝 死 的高 危 人 群 。 多数 的心 脏 性 猝 死 患 者 没 有 明 显 的预 兆 ;部 分 患者 可 能 会 出现 原 有心 脏 病 症 状 的加 重 。 总体 来 看 ,心 脏 性 猝 死 的 主 要 表 现 包 括 意 识 突 然 丧 失 (晕厥 ) 、大 动脉 (如 颈动 脉 )搏 动 消 失 、心 音 消 失 。普 通 人 的 第 一 感 觉就 是 ,患 者 突然 摔 倒 。或 不 省 人 事 。呼 之 不 应 ,有 的 还 伴 有 抽 搐 。 ” “ 数 据 显 示 ,一 些 发 生 心 脏 性 有 猝 死 的患 者 根 本 不 知道 自 己患 有 心 脏

猝死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猝死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猝死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猝死,又称心源性猝死,是当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没有及时及效的抢救措施,可能导致死亡的突发疾病。

猝死是一种重大的健康危险,特别是在高危人群中。

为了减少猝死的发生,国家、社会和企业,都制定了各自的应急预案,以保证对突发的猝死及时有效的处理。

一、猝死的应急预案1、国家的应急预案为了减少猝死的发生率,国家实施了一套综合性的应急预案,旨在完善社会的紧急医疗救护体系,提高医学抢救的紧急救援水平,在确诊猝死后,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

具体来说,在联合国家卫生部门实施的“突发致死性疾病应急防控措施”中,明确地表示,必须建立急救救护服务体系,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实施有效抢救措施。

另外,要实施多层次紧急处置机制,及时报告猝死情况,并开展重症救护。

2、社会的应急预案在社会层面,要进一步加强群众的心脏疾病的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防治意识,增强群众的心理应激能力,预防猝死的发生。

要建立健康体检制度,及早发现猝死的危险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另外,要加强社会层面的医学教育,提高急救知识和技能。

3、企业的应急预案在企业的应急预案中,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及时发现猝死的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猝死的发生。

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急救应急预案,在发生猝死的情况下,及时实施有效急救措施。

二、猝死处理流程1、及时实施急救措施猝死的紧急处理一般包括多重抢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心脏电击和药物治疗等。

具体而言,要及时给猝死者足够的氧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尽快报告急救中心,并及时开展抢救工作。

2、及时医学救护在发现猝死后,要立即报告紧急救护中心,及时实施有效急救措施,尽快将猝死患者送往医院,由医学专业人员进行继续的救护和治疗,尽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3、及时经济救援猝死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受害者家庭的生活,因此要尽快向受害者家庭发放紧急救助款,以减轻受害者家庭的经济压力,及时帮助家属完成身份证明、死亡证明和殡葬事宜等。

院外猝死的临床分析

院外猝死的临床分析

疼痛 、 心肌梗死基础上所致死亡 ”且往往 发生在 貌似健康 人的 ,
身 上。猝死来得极其 突然 , 多发生 在院外 , 尤其是 老年群 体…。
表 2 不 同年龄段 男女发病率 比较
例( %)
由于猝死 的病死率高 , 目前我 国院前 的猝 死复苏 成功率 与国 且
外发达 国家相 比存在较 大差 距。 因此 , 注重猝 死 的院外 急救 , 探讨院外猝死的特点 及有 效 防治措施 , 提高 院外急 救水 平 , 具
括窦性 心动过缓 、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 交界性心律 。 25 发病至急救人员 开始救治时 间 . 全部病 例均在接 到急救
电话 5mn内出车 , i 车辆 到达现场平均反应时 间 1 .5mn接 到 3 2 i,
8 O岁的患者发病率最高 。见表 1 。如果 以 4 为界将猝 死 0岁
23 猝死诱因及前驱症状 有诱因可记录者 1 例, 71 . 9 占1.%,
其 中情绪激动 9 、 累 4 、 餐 3 、 例 劳 例 饱 例 排便 1 、 例 饮酒 2 例。
等, 总结猝死 的特点 。
13 统计 学分 析 .
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前驱症状主要是胸闷、 胸痛 、 呼吸困难、 头痛、 心悸、 腹痛、 牙痛, 发作时表现为晕倒 、 突然意识丧失、 全身抽搐、 发绀、 面色苍 白、
注 : 男 比 较 , P <0.5 与 0
有极为重要 的医学价 值和社 会意 义。本文 回顾分 析 了我院 9 8 例 院外猝死病例 , 总结 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22 猝 死 的病 因特点 .
猝死 的原发 病 中, 以心血管疾 病发病
最高 , 中又以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 ( 心病 ) 其 危 发病率 占 首位 。冠心病 5 例 (2 , 1 5 %)高血压病 1 例 ( 13 , 1 1 .%) 其他心脏

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对院外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影响

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对院外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影响

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对院外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影响[摘要] 目的分析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并综合干预措施对院外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东莞市厚街地区抢救的63例ohcsd患者为观察组,参与抢救人员经专业化培训;同时,选取2007年12月~2011年12月抢救的60例ohcsd患者为对照组,参与抢救人员未经专业化培训;均采用cpr 联合aed技术以及高级生命支持措施抢救。

对比两组发病至救治时间及抢救后患者的存活率、死亡率以及整体抢救效果。

结果观察组发病距离救治时间平均(9.3±1.7)min比对照组平均(14.2±2.3)min相对更短(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排除癌症晚期患者;妊娠、哺乳期患者;慢性心衰患者;严重创伤患者[2]。

1.3 抢救方法1.3.1 观察组(1)综合干预:抢救措施主要包括cpr(标准心肺复苏技术)、aed技术以及提升高级生命支持措施。

所有参与抢救的人员均经专业培训,中心医院抢救人员接受专门培训和学习,并同时对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标准心肺复苏技术的专业化培训,培训人员主要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医疗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社区消防员、警察、保安等,均行标准的心肺复苏培训,培训内容含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并在培训中用心肺复苏模拟人进行练习和考核,学习以及考核的总计时间不低于6 h,每隔6个月重新进行培训。

(2)抢救方式:救护车到达抢救现场前,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实施标准心肺复苏技术,救护车到达抢救现场后继续采用cpr方式进行抢救,同时予以采用气囊面罩法和气管插管法通气;本组63例患者中,47例采用气囊面罩法,另外16例采用气管插管方式。

在保证患者脱离缺血状态的情况下,对患者采用aed 技术除颤;并在除颤基础上,给予患者其他相关的高级生命支持,均由抢救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实施,在分工明确基础上,使用救治药物以及呼吸器等抢救物品协调对症开展抢救;同时,对患者做好严密的心电监护。

心脏性猝死指南解

心脏性猝死指南解

• 3、镁制剂在AMI时的使用是否有益存在争 议。 • 4、强心药物: • 充血性心衰患者应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 氨力农、米力农增加因SCD的死亡率; • DIG研究:地高辛虽然减少患者因心衰恶化 住院的次数,但是对总死亡率的影响为中 性结果。
• 5、钠通道拮抗剂(ⅠA、ⅠB、 ⅠC)对心梗后 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有害无益。 • 6、ß受体阻滞剂(包括卡维地洛)能改善心梗和 心衰患者的预后,比不用药者减少SCD43-51%。 建议AMI和心梗后、心衰患者预防性使用。 • 7、胺碘酮:具有多种电生理作用,可降低心梗和 心衰患者SCD的发生率,但对总死亡率无影响。 对于有症状的非持续性室速和房颤甚至伴有充血 性心衰患者应用胺碘酮是安全的,但对于改善预 后并非首选。
• 心梗后的自主神经指标是不依赖于EF值、 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危险因子。 • 心梗后的患者如同时出现迷走神经功能和 EF值均降低,提示患者SCD高危,使用胺 碘酮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 心率漂移是另一个提示迷走神经功能的指 标,是心脏性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 7、复极参数: • QT离散度——与心梗后SCD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目前因缺乏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公认的正常值, 预测价值受到限制。 • T波电交替——是预测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危险的独立、有意义的指标。在预测室性心律失 常上和电生理检查有同等价值(敏感性93%,阴 性预测价值98%,阳性预测价值28%)。与心室 晚电位结合,可达到最高的阳性预测价值。
第二节、心梗和心衰患者SCD的 危险分层和防治
• 一、危险分层: • 1、人口统计学参数:[Ⅰ A] • 年龄、性别、吸烟史、心梗史、高血压病 史、心绞痛史、糖尿病史、收缩压、心率、 心功能分级等。溶栓前时代应用较多。 • 2828例心梗后伴EF<40%或频发室早者的 荟萃分析,这些参数仍是心律失常(包括 SCD)有意义的预测指标。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8月26日,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ESC颁布了《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新版指南对诊断和管理部分进行了全面更新,以促进其在日常临床决策中使用。

在诊断方面,新版指南增加了药物激发试验、基因检测以及原发性心电疾病先证者和亲属的系统检查等相关建议。

新版指南为5种常见的临床情况提供了综合流程图和建议,用于没有已知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次就诊时的诊断评估。

新版指南提出了优化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实用建议,以管理经常发生广泛复杂性室性心动过速和电风暴的患者。

心肺复苏术和AED亟待普及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多达600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其中幸存者不到10%。

如何预测和预防心脏骤停仍然需要大量研究,而生存的直接获益将来自公众。

指南建议在商场、体院场馆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配备更多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同时在学校和社区等进行基本生命支持的培训对于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指南工作组主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教授表示,公众是我们对抗社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盟友,每个人,包括学童,都应该学习如何进行心肺复苏(CPR)和使用AED,以挽救更多生命。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OHCA),建议旁观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I)。

冠状动脉疾病在西方,75%-80%的心脏性猝死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

可以通过养成有助于心脏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降低猝死风险,例如不吸烟、营养饮食、减重、锻炼以及减轻压力,这些措施有助于避免冠脉中的斑块积聚和血栓形成。

对于心梗患者,血运重建可以开通阻塞冠脉,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风险,还有助于通过恢复心肌的正常血供来保持心脏功能。

在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GB)实现血运重建后,与心脏性猝死发生相关的最重要因素是左心室的剩余功能。

Tfelt-Hansen教授指出,尽管进行了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仍有左心室功能严重下降和心力衰竭症状的心梗或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需要使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住院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应急预案

住院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应急预案

住院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猝死在病房或走廊、厕所内,应立即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请其他人协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其他人员到达后,根据患者情况,依据本科室的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措施。

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加压给氧、气管插管后机器通气、心电监护等心脏复苏抢救措施,将患者搬到床上时,不可间断抢救。

3.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抢救药物。

4.采取脑复苏,头部置冰袋、冰帽。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做好抢救记录。

6.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

7.及时准确记录抢救过程及病情变化,应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完成。

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急救知识认知水平调查及干预对策

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急救知识认知水平调查及干预对策

第4)卷第3期2019年3月宜春学院学报Joornai of YOhun UniversityVoe041,No03Man204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急救知识认知水平调查及干预对策邓丽莹4龙会荣4(1.宜春学院医学院;2.宜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宜春336200)摘要:目的:调查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对相关疾病急救知识的认知水平,探讨干预对策。

方法:选取14例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针对两组患者家属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家属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

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急救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结论:系统化的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患者家属对心脏性猝死相关急救知识的认识水平及急救能力,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急救知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71-380X(2210)93-9965-93Investioation on The Cognitive Levei of Firsi Aid Knowlenge O Familiet of Patient:with High RisU of Sudden Cardau Deeth and The Intervention StrdtedietDENG Li-yOg1,LONG Hui-ung4(1.Medicinc Collefc c/"Yichuu UnaersPa;2Defartment Caraiolofy,Thc Peopled Hospital o/"YYhuu Cgy,Yichun336200,Chinn) Abstrr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phtOe O u-of familp members of high-UP patieols with suUdeo car­diac death on the CnowmOye of tot aid for relateh diseases and explore the inteueodon measures.Methods: Choose10cases of familp members o f patieols a-high UP of suUdeo cardiac death as the research odjecl,de­signeP the questionnaire,in view of the too y/ops of patieots families taping diOereol inteueo/ons,compare too groops of patieots families before and aPer the inteueotion for suUdeo carhiac death relateh CnowmOye and first aid shill to master.Restlts:After the inteueation;-he CnowmOye of the expeUmeotal g/op i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i y/hp,and the shills of first aid were signi/cantly imp/veh.Conclusion:Systematic inte/eo-tOn measure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h the CnowmOye level and atittp of familp members on ema/acy treatoeal relateh to suUdea carhiac death,which is of yuiding signi/canca to clinical word.Key words:suUdea c arhiac depth;high UP;familp members of the patieol;first aid ChowlePye;inteueation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意外自然死亡。

心脏性猝死发病现状及其防治动向

心脏性猝死发病现状及其防治动向

心脏性猝死发病现状及其防治动向
张来虎;李凯;凌贤才
【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
【年(卷),期】2003(023)003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猝死定义:不能预测的突然性内因性死亡(sudden and unexpected natural death),通常死亡时间为瞬间或24 h以内[1].有关猝死时间,各家规定不一,WHO(1976年)规定在6 h,Gold stein(1982年)建议在症状起始后1 h以内死亡称猝死,我国采用WHO规定在6 h以内[2].随着急救医疗的进步,近年认为也包含48 h以内死亡.一般死亡不含交通事故、外伤、中毒、他杀、自杀、其它事故等.猝死病因中循环系约占2/3,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约占40%,80%~90%于发病后1 h死亡.
【总页数】2页(P166-167)
【作者】张来虎;李凯;凌贤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连疗养院,11601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连疗养院,11601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连疗养院,116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军队人员牙周疾病发病现状和防治策略 [J], 闫舰飞;陈活良;郭静
2.军队人员第三磨牙阻生相关疾病发病现状和防治策略 [J], 闫舰飞;李刚;陈活良;
郭静;王胜朝
3.老年人心脏猝死发病现状及其防治动向 [J], 张来虎;苏海燕;凌贤才
4.老年人心脏猝死发病现状及其防治动向 [J], 张来虎; 苏海燕; 凌贤才
5.外军第三磨牙相关疾病的发病现状与防治方法 [J], 常蓓;李卉;蔡兴伟;王瑞;李广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
我国
SCD人数
35万/年
180万/年
平均死亡频度 1人/min
3.4人/min
生存率
12%~14%
<1%
构建区域性“家庭-社区-医院- 120” 保健、急救网络平台
? 远程生命信息监测系统 ? 高危人群及市民普及CPR技术 ? 体外自动除颤器(AED)进入家庭 ? 完善急救医疗救护体系(EMSS)
企业家为什么相继猝死?
2008年7月 同仁堂股份董事长张生瑜心脏病猝死, 39岁; 2007年4月,绿野木业董事长许伟林心肌梗塞猝死, 42岁; 2006年1月,中发电气董事长南民急性脑血栓去世, 37岁; 2005年9月,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猝死, 38岁; 2004年, 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大中电器胡凯、 2004 年4月,54岁的爱立信 (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连
? 体外神经元培养、诱 导损伤及MSC的干预作 用
? 大鼠脑复苏模型建立 ? MSC移植及疗效判定 ? MSC移植后活体示踪
复苏后心功能不全
? 具体机制尚未清楚。 我们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干预治疗。我 们的研究:从代谢调节与线粒体保护方 面的考虑。
教师 猝死
2007,6,11, 39岁的女语文教师何小容在课堂上制止 几名男生打牌时,遭一名男生恶毒辱骂。何气愤难当, 在结束两节任课后疑突发心肌梗塞猝死在学校。
2009,5,16坚守校山村小学34年, 54岁的藏族优秀教师桑 培猝死讲台
2008.7.14下午3点半,西安某高校老师猝死在办公室, 年龄45岁,
院外心脏性猝死的综合防治
“家庭-社区-医院- 120” 保健、急救网络平台的构建
猝死
猝死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发病到死亡非常快; 二、是猝死常发生在看似健康的人身上; 三、是猝死通常不可预测。
? 目前的情况
我国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很低,与欧美等西方发
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2007,8,22,乌鲁木齐42岁老师谌伟猝死讲台上 三千学子 挥泪相送。
2006,10,13,上午9时,海南文昌中学数学科高级教 师冯推炽因突发心脏病,猝死在讲台上。
2006,11,6,黄克聪,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28年, 在给学生上 课的时候突然猝死 ,51岁 ,优秀教师。
2005年6月3日青年教师徐宏杰27岁的生命,因心脏病突 发,在工作岗位上不幸去世。
火车司机猝死
2009,2,27济南铁路局济西机务段青 岛运用车间一指导司机添乘中猝死。2月份 添乘18趟,夜班9趟,过度疲劳猝死。享年 39岁。
“旅客火车上发病猝死”引网友热议
飞行员猝死一例报告
临床资料 某飞行学院一初教机飞行教员,男,30岁,已飞1000h, 平素身体健康,每年大小体检心电图及各项指标均正常,患 者发病1周前疗养时各项体检结果未见异常.由于劳累,休息 不好,曾对家人自诉有时胸闷不适,未加注意.于1996年11 月某日晨6:30时许,家人突听叫喊一声,随即发现此病人四 肢抽搐、面色苍白、张口呼吸、意识不清,迅速将其送往医 院,约15分钟至医院时,患者心跳、呼吸均已停止,心电图呈 直线,立即经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注射肾上腺素等一 系列心肺复苏抢救1小时,心跳、呼吸仍无恢复,此时其已面 色发青,口张很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医院抢救无效, 宣布死亡.
日超负荷的工作猝死;爱立信中国杨迈; 2001年7月,“拼命三郎”青岛啤酒集团老总彭作义猝死; 1999年5月,“中国火腿肠大王”春都集团董事长高凤来,在 实现了春都 A股上市交易并从股市募集了 4个亿的现金后,心脏 突然停止了跳动;
中国企业家“过劳死”现象越来越多。一个个曾经显赫的 名字在他们生命的黄金时期离我们而去,让我们感叹生命的脆 弱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脑复苏 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 通过基因转染方式转染外源基因等优化干细 胞移植治疗
? 通过MRI对移植干细胞活体示踪的可行性
? MSC原代培养、鉴定 ? 体外诱导MSC向神经元
样细胞分化 ? 通过腺病毒载体转染
MSC ? 体外顺磁性标记MSC ? 大鼠脑核磁成像
王尧等 中国疗养医学 2001 10(6)
飞行员猝死 乘客驾机迫降
在飞机驾驶员因心脏病发作猝死后,依 靠无 线电指挥成功地将飞机进行了迫降。
这名上演空中救急的“英雄乘客”名叫孔松希,他与 另外两 名 乘客当天上午乘坐一架 6座单引擎飞机从中部的阿 克兰省飞往首都 马尼拉。飞行途中,机上 59岁的驾驶员马 格林特突然心脏病发作 ,他在发出求救信号后便不省人事。 正在附近空域飞行的一架民 航飞机的驾驶员恰好收到了这 一求救信号,并将这一紧急情况通 告了马尼拉机场控制塔。 于是这架民航飞机驾驶员和机场控制人 员便通过无线电对 讲机对毫无驾驶经验的孔松希进行“紧急迫降 指 导”。最 终,孔松希奇迹般地将飞机成功迫降在马尼拉南部 100多 公 里的一片海滩上。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
心脑功能的修复
? 关于低温治疗
?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有效、快速的降温措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 主要作用在于脑保护,对已形成的损害作用不大。
? 关于干细胞治疗
? 可能具有应用前景。我们的研究:优化干细胞治疗,探 讨将其应用与临床的可行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心脑损伤
将区域性院外心脏性猝死生存率从不到1% 提高到 10%以上
白领十大危险生活方式
28岁的浙江卫视女主播梁薇的猝死事件, 我们特别为职场上的白领们列举十大危险生 活方式,希望大家能重视自己、爱护自己。
十大危险生活方式:极度缺乏锻炼;有 病不求医;缺乏主动体检;不吃早餐;与家 人缺乏交流;长时间吹空调;常坐不动;不 能保证睡眠;面对电脑过久;饮食无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