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合集下载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同名1326)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同名1326)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

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

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

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以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

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②慈善行为;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5章 垄 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6章 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7章 寡 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曼昆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曼昆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菲利普斯曲线循环流量图重要概念区分实证表述/规范表述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正常物品/低档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定额税/累进税/累退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企业短期停止营业/企业退出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市场失灵的两个可能原因:外部性;市场势力(联系第7章市场效率+第10章外部性)名解: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1.科学判断的不同2.价值观的不同3.感觉与现实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 6 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看法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应老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念无穷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互相竞争的用途,以令人类的欲念获取最大限度知足的科学。

此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风光对既定资源拘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公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许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利润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同等同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就在社会成员中公正分派的特征。

它是一个历史范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一样而不一样,不存在永久的公正;它也是一个客观范围,只管在不一样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一样对其的理解不一样,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应,拥有客观性。

5.时机成本时机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余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利润。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拥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定的、在必定条件下拥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沿改动边沿改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细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惹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公司在市场上的互相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本质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能够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别人在经济利益上得益或受损的权利。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西北大学2008研;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答:道德风险指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换句话说,道德风险是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而其工作成果同时取决于代理人所做的主观努力和不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并且主观原因对委托人来说难以区别时,就会产生代理人隐瞒行动而导致对委托人利益损害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发生的一个典型领域是保险市场。

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2.代理人(agent)答:代理人指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这里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代理人的种类很多,如销售代理商、企业代理商、专利代理人、广告代理人、保险代理人、税务代理人等。

在现代微观经济学中,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被看成是所有者的代理人。

随着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交易和契约活动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的重要问题。

在公司制度中,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潜在的利益矛盾。

特别是在一些大型股份公司里,如果股权极其分散,对管理者的控制和影响就更弱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不对称信息获得相关知识的差别被称为信息不对称。

1.隐蔽性行为:委托人、代理人及道德风险(1)道德风险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代理人代表委托人完成一些工作时出现的问题即是道德风险。

代理人是指一个为另一个(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是指让另一个人(称为代理人)完成某些行为的人。

(2)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措施雇主是委托人,而工人是代理人。

道德风险问题是工人没有受到充分监督时责任心下降的诱惑。

雇主可以用各种方法对这个问题做出反应:①更好的监督。

雇用保姆的父母在自己家里安装隐蔽录像机,以便在父母外出时录下保姆的行为。

其目的是抓住不负责的行为。

②高工资。

根据效率工资理论,一些雇主会选择向其工人支付高于劳动市场供求均衡水平的工资。

赚到这种高于均衡水平工资的工人不太可能会怠工,因为如果他被抓住并被解雇,他就可能无法再找到另一份高工资工作。

③延期支付。

企业会延迟支付工人的部分报酬,因此如果工人被抓住怠工并被解雇,他就会遭受较大的惩罚。

延期报酬的一个例子是年终奖金。

类似地,一个企业可能会选择在工人生命的后期进行支付。

因此,工人的工资随着年龄而增加可能不仅仅反映经验带来的利益,也是对道德风险的一种反映。

2.隐蔽性特征:逆向选择和次品问题(1)逆向选择的含义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指从无信息一方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22章节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22章节

经济学习笔记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一、重要名词解释道德风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代理人:一个为另一个人(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让另一个人(称为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一方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发信号: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釆取的行动。

筛选:无信息的一方所采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的行动。

政治经济学: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府。

康多塞悖论: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一个数学结论,它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当的社会偏好。

中值选民定理: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选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

行为经济学:经济学中将心理学的观点考虑进来的分支学科。

二、重要摘抄1.人们在获得与相互影响相关的知识上的差别被称为信息不对称。

如果委托人不能完全监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就倾向于不会像委托人期望的那样努力,雇主可以用各种方法对这个问题做出反应:更好的监督、高工资、延期支付等。

2.一个男人为给他的女朋友买什么礼物而发愁。

“我知道了,我应该给她现金,这样她就可以买任何她想要的礼物了。

”于是,他被甩了。

人们通常比其他人更知道自己的偏好,因此我们可以预期每个人对现金的偏好都大于实物。

送礼的一种解释是,礼物反映了不对称信息和发信号。

他的女朋友希望通过礼物知道他是否爱她的信息,为她选择一件好礼物是他的爱的信号。

可以肯定,挑选一件礼物而不是直接给现金的行动才能成为一个适当的信号。

其代价是高昂的(需要时间),而且它的代价取决于私人信息(他多爱她)。

如果他是真的爱她,选择一件好礼物就不难,因为他时刻在想着她。

送现金的行为表明他甚至懒得去试一试。

3.尽管不对称信息可以在一些情况下要求政府有所作为,但以下三个事实使这个问题复杂化了:第一,私人市场有时可以用发信号和筛选的组合,从而依靠自己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竞争市场上 的企业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 竞争
第17章寡头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18章生产要素市 场
第20章收入不平等 与贫困
第21章消费 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 经济学前沿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心得。
目录分析
第2章像经济学家 一样思考
第1章经济学十大 原理
第3章相互依存性 与贸易的好处
第5章弹性及其应 用
第4章供给与需求 的市场力量
第6章供给、需求 与政府政策
第8章应用:赋税 的代价
第7章消费者、生 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9章应用:国际 贸易
第11章公共物品和 公共资源
第10章外部性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教材
消费者
微观经济 学
企业
习题
供给
微观经 济学
经济学
原理
第章
需求
曼昆经济 学பைடு நூலகம்
市场
经济学家
第篇
收入
应用
税制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9篇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第25章 生产与增长25.1 复习笔记25.2 课后习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详解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26.1 复习笔记26.2 课后习题详解26.3 考研真题详解第27章 基本金融工具27.1 复习笔记27.2 课后习题详解2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8章 失 业28.1 复习笔记28.2 课后习题详解2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第29章 货币制度29.1 复习笔记29.2 课后习题详解29.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30.1 复习笔记30.2 课后习题详解3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31.1 复习笔记31.2 课后习题详解[视频讲解]31.3 考研真题详解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32.1 复习笔记32.2 课后习题详解[视频讲解]3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33.1 复习笔记33.2 课后习题详解3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34.1 复习笔记34.2 课后习题详解3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35.1 复习笔记35.2 课后习题详解3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3篇 最后的思考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36.1 复习笔记36.2 课后习题详解3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在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由于-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学习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而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效率(efficient):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曲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胁做出反应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目录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1)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五、几种价格弹性与商品关系 (2)六、需求价格弹性 (2)七、政府限价对市场的影响 (3)八、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 (3)九、曼昆的市场有效(EFFICIENT) (3)十、税收的代价 (4)十一、国际贸易与关税 (4)十二、公共部门——外部性 (5)十三、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7)十四、市场结构 (7)十五、寡头与古诺模型 (8)十六、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8)十七、减少贫困的政策 (8)十八、无差异曲线与收入替代效应(斯勒茨基方程) (9)十九、博弈论 (10)二十、微观经济学前沿 (11)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①人们面临权衡的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取得它所放弃的东西。

(也就是机会成本)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选择)④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⑤贸易能使每个人都获得好处。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失灵时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力量)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实证分析是描述性的,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分析是命令性的,企业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

例子:(实证分析)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

(规范分析)政府应提高最低工资。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案例:假设中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50个烧饼或4件毛衣;英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个烧饼或2件毛衣。

烧饼毛衣名称产量机会成本产量机会成本中国50 0.08 4 12.5英国40 0.05 2 20数量价格●有弹性无弹性单位弹性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在生产烧饼和毛衣上都有绝对优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由于-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学习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而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效率(efficient):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曲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胁做出反应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西北大学2008研;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答:道德风险指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换句话说,道德风险是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而其工作成果同时取决于代理人所做的主观努力和不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并且主观原因对委托人来说难以区别时,就会产生代理人隐瞒行动而导致对委托人利益损害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发生的一个典型领域是保险市场。

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2.代理人(agent)答:代理人指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这里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代理人的种类很多,如销售代理商、企业代理商、专利代理人、广告代理人、保险代理人、税务代理人等。

在现代微观经济学中,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被看成是所有者的代理人。

随着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交易和契约活动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的重要问题。

在公司制度中,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潜在的利益矛盾。

特别是在一些大型股份公司里,如果股权极其分散,对管理者的控制和影响就更弱了。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流动性偏好理论〔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答:流动性偏好理论是解释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的理论。

流动性偏好是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

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M·Keynes〕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它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

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呈负相关。

该理论假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格水平P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

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较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2.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练习的详细讲解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资源的供给相对于人的需求总是不足的,即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在面临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做出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经济总量。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实践和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分配的特征。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根据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而变化,没有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

虽然它的内涵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所不同,对它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但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做出系统而有目的的努力的人。

他是经济研究中假定的经济活动的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的理性行为。

7.边际变化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动机是促使一个人做某事的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和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它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他们交易的物品的所有权,即人们在贸易活动中为经济利益而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完整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

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

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第二章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υ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劳动的需求(1)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①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②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值就是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

对一个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这条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企业选择劳动量的决策原则是使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

(4)影响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①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上升增加边际产量值,所以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②技术变革。

技术进步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所以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技术变革也可能减少劳动的需求,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这种情况称之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变革。

③其他要素的供给。

生产中与劳动同时使用的要素供给的增加提高了劳动的边际产量,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2.劳动的供给(1)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反映了工人如何根据机会成本的变动做出劳动—闲暇权衡取舍的决策。

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意味着,工资上升使工人增加他们供给的劳动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经济学1.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即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主流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2.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1.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不对称信息获得相关知识的差别被称为信息不对称。

1.隐蔽性行为:委托人、代理人及道德风险(1)道德风险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代理人代表委托人完成一些工作时出现的问题即是道德风险。

代理人是指一个为另一个(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是指让另一个人(称为代理人)完成某些行为的人。

(2)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措施雇主是委托人,而工人是代理人。

道德风险问题是工人没有受到充分监督时责任心下降的诱惑。

雇主可以用各种方法对这个问题做出反应:①更好的监督。

雇用保姆的父母在自己家里安装隐蔽录像机,以便在父母外出时录下保姆的行为。

其目的是抓住不负责的行为。

②高工资。

根据效率工资理论,一些雇主会选择向其工人支付高于劳动市场供求均衡水平的工资。

赚到这种高于均衡水平工资的工人不太可能会怠工,因为如果他被抓住并被解雇,他就可能无法再找到另一份高工资工作。

③延期支付。

企业会延迟支付工人的部分报酬,因此如果工人被抓住怠工并被解雇,他就会遭受较大的惩罚。

延期报酬的一个例子是年终奖金。

类似地,一个企业可能会选择在工人生命的后期进行支付。

因此,工人的工资随着年龄而增加可能不仅仅反映经验带来的利益,也是对道德风险的一种反映。

2.隐蔽性特征:逆向选择和次品问题(1)逆向选择的含义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指从无信息一方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逆向选择是在卖者对所出售物品的特征了解得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买者要承担物品质量低的风险。

即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所出售物品的“选择”可能是“逆向的”。

(2)逆向选择的例子①逆向选择的经典例子是二手车市场。

二手车的卖者知道自己汽车的缺陷,而买者通常并不知道。

由于最破旧的二手车的车主比那些拥有最好的二手车的车主更可能出售自己的车,买者就担心得到一个“次品”。

结果,许多人都不去二手车市场上买车。

这个次品问题可以解释为什么只使用了几周的二手车比同一种型号的新车卖得低几千美元这个现象。

②逆向选择的第二个例子出现在劳动市场上。

根据另一种效率工资理论,工人的能力有差别,而且,他们比雇用自己的企业更了解自己的能力。

当企业降低其支付的工资时,能力较强的工人就会离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能找到其他更好的工作。

因此,企业会选择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以此吸引更好的工人组合。

③逆向选择的第三个例子出现在保险市场上。

例如,购买医疗保险的人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己的健康问题。

由于有较多隐蔽性健康问题的人比其他人更可能购买医疗保险,因此,医疗保险的价格反映的是病人的成本而不是普通人的成本。

结果,高价格可能会阻止正常、健康的人购买医疗保险。

当市场受逆向选择困扰时,看不见的手就不一定能发挥其魔力。

在二手车市场上,好的二手车的车主可能选择留下这些车,而不是以持怀疑态度的买者愿意支付的低价格出售;在劳动市场上,工资会处于使供求平衡的水平之上,这就会引起失业;在保险市场上,低风险的买者可能选择不买保险,因为向他们提供的保险单没有反映他们的真实特征。

支持政府提供医疗保险的人有时把逆向选择问题作为不相信私人市场能自行提供合适医疗保险数量的一个原因。

3.为传递私人信息发信号(1)发信号的含义市场以多种方式对不对称信息问题做出反应,发信号就是其中之一。

发信号(signaling)是指有信息的一方仅仅为了获得信任而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2)有效信号的条件①成本必然是很高昂的。

如果信号是免费的,任何人就都可以使用它,它也就传递不了信息。

②对有高质量产品的人来说,信号必须是成本更低或是更有利的。

否则,每一个人都有使用信号的同样激励,信号也就不能说明什么了。

(3)广告与教育广告、教育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有信息的一方(企业、学生)都用信号让无信息的一方(客户、雇主)相信有信息的一方正在提供高质量的东西。

①企业会花钱做广告,向潜在客户发出它们有高质量产品的信号。

有好产品的企业从广告中得到了更大的利益,因为尝试过一次这种产品的客户更可能成为经常性客户。

因此,有好产品的企业为信号(广告)付费是理性的,而且,客户把信号作为一条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也是理性的。

②学生通过获得大学学历向潜在雇主发出他们能力强的信号。

有能力的人会比没有能力的人更容易从学校毕业。

因此,有能力的人为信号(教育)付费是理性的,而且,雇主把信号作为一条有关个人能力的信息也是理性的。

4.引起信息披露的筛选筛选(screening)是指无信息的一方采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私人信息的行动。

(1)例一:一个买二手车的人会要求这辆车在出售之前经过汽车技师的检验。

拒绝这个要求的卖者披露了他的车是次品的私人信息。

买者会决定出一个低价或去寻找另一辆车。

(2)例二:一个出售汽车保险的企业想向安全驾驶的司机收取较低的保险费,而向爱冒险的司机收取较高的保险费。

但司机知道他们自己是习惯安全驾驶的还是爱冒险的,但爱冒险的司机不会承认这一点。

虽然司机的历史记录是一种(保险公司实际上在使用的)信息,但由于汽车事故固有的随机性,历史记录是预期未来风险的一种不完全的指标。

保险公司通过提供能使他们自行甄别的不同保险单来区分两类司机。

一种保单保险费较高,但补偿所发生的任何一次事故的全部费用;另一种保单保险费较低,但要扣除1000美元(就是说,司机要对事故的第一个1000美元负责,而保险公司只补偿剩余的风险)。

这样,对于爱冒险的司机,有免赔条款的保单会带来更大的负担,因为他们更可能发生事故。

在免赔额足够大时,含有免赔条款的低保险费保单将吸引安全驾驶的司机,而没有免赔条款的高保险费保单将吸引爱冒险的司机。

面对这两种保单,两类司机就会通过选择不同的保险单而披露自己的私人信息。

5.不对称信息与公共政策不对称信息同样会引起市场失灵。

当一些人知道的比另一些人多时,市场也不能使资源得到最好的利用。

由于买者担心买到次品,那些拥有高质量二手车的人会在卖车时遇到麻烦。

由于保险公司把那些很少生病的人与那些有大病(但隐瞒起来了)的人放在一起,前者将很难得到低成本医疗保险。

尽管不对称信息可以在一些情况下要求政府有所作为,但以下三个事实使这个问题复杂化了:(1)私人市场有时可以用发信号和筛选组合,从而依靠自己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

(2)政府也并不比私人各方有更多信息。

即使市场的资源配置不是最优的,但它可能是次优的。

这就是说,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决策者会发现这很难改善市场所普遍承认的不完美结果。

(3)政府本身也是一种不完善的制度。

二、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也称为公共选择学科,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如何运作。

1.康多塞投票悖论(1)投票与政府政策大多数先进的社会依靠民主原则来决定政府政策。

有一种简单的选择方法:多数获胜。

但是,对大多数政策问题来说,可能的结果往往会超过两个,民主在试图选出最好的结果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表22-1 康多塞悖论例如,假设某市的投票有三种可能的结果,分别记为A、B和C,而且有三类具有表22-1所示偏好的选民。

市长想把这些个人偏好整合为整个社会的偏好。

首先试着用一种两两投票的方式。

在B和C的选择中,类型1和类型2选民将投B的票,B得到了多数票;在A和B的选择中,类型1和类型3选民将投A的票,A得到了多数票。

这样A击败了B,B击败了C之后,如果偏好具有传递性的话可以得出A优于C的结论。

但在A和C的选择中,类型2和类型3选民将投C的票,C得到多数票。

也就是A击败了B,B击败了C,而C又击败了A。

(2)康多塞悖论康多塞悖论(Condorcet paradox)是指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康多塞悖论的一个含义是,投票的顺序会影响结果。

如果市长建议先在A和B中选择,然后将赢家与C相比较,该市最终会选择C。

但是,如果选民先在B和C之间选择,然后将赢家与A相比较,该市最终会选择A。

而且,如果选民先在A和C之间选择,然后将赢家与B相比较,该市最终会选择B。

从康多塞悖论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①狭义的结论是,当有两种以上的选择时,确定议程(也就是决定对事项进行投票的顺序)会对民主选举结果有重大影响。

②广义的结论是,多数投票通过本身并没有告诉社会真正想要什么结果。

2.阿罗不可能性定理(1)含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是一个数学结论,它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一个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

(2)阿罗投票方案的假定阿罗假设,社会中的个人对各种可能的结果A、B、C等都有偏好,社会想设计出一种能在这些结果中选出满足以下几个特征的结果的投票方案:①确定性:如果每个人对A的偏好都大于B,那么,A就击败了B。

②传递性:如果A击败了B,B击败了C,那么,A一定击败C 。

③其他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任何两个结果A和B之间的排序不应取决于是否还可以得到某个第三种结果C。

④没有独裁者:无论其他每个人的偏好如何,没有一个人总能获胜。

(3)结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认为,无论社会在把其成员的偏好加总时采用哪一种方案,作为社会选择机制它在某些方面都是有缺陷的。

3.中值选民说了算中值选民定理(median voter theorem)是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选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

(1)中值选民定理的一个含义是,如果两个政党各自努力使自己当选的机会最大化,它们就要使自己的立场接近中值选民。

这种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两党制下各党是相互类似的,因为它们都向中值选民靠近。

(2)中值选民定理的另一种含义是,少数人的观点不会被过多重视。

4.政治家也是人当经济学家研究卷入政治活动的人时,他们往往假设政治领导人总是追求整个社会的福利,即他们的目标是效率与平等的最优结合。

这也许是最好的,但并不现实。

利已是政治活动者的强大动机,正如它是消费者和企业所有者的动机一样。

一些政治家的动机是想再次当选,并在加强他们的选民基础时愿意牺牲国家利益。

另一些政治家的动机只是贪婪,看看世界上的穷国,在这些国家,政府官员的腐败普遍制约了经济发展。

在考虑经济政策时要记住,这种政策并不是由仁慈的国王制定的,而是由具有所有人类欲望的真实的人所制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