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外部性【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0章--外部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0章--外部性)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0章外部性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
在存在外部性时,市场均衡并不是有效的,均衡并没有实现整个社会总利益的最大化。
1.福利经济学:回顾图10-1表示铝市场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高度表示边际买者的支付意愿,也就是购买最后一单位铝对消费者的价值。
供给曲线的高度表示边际卖者的成本,也就是出售最后一单位铝对生产者的成本。
在没有政府干预时,铝的价格会自发调整,所示的市使铝的供求达到平衡。
如图10-1的Q市场场均衡时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在使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最大化的意义上说是有效率的。
图10-1 铝市场2.负的外部性假设铝工厂排放污染物,产生负的外部性,使得生产铝的社会成本大于铝的私人成本。
因此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之上。
一个仁慈的社会计划者会力图使该市场产生的总剩余——铝对消费者的价值减去生产铝的社会成本——最大化。
决定了社会的最适量(即Q最适),如果不考虑对除生产者之外的其他人的影响,则均衡数量为Q市场。
此时铝的均衡数量(即Q市场)大于社会的最适量(即Q最适)。
出现这种无效率是因为市场均衡仅仅反映了生产的私人成本。
在市场均衡时,边际消费者对铝的评价小于生产它的社会成本。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5章 垄 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6章 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7章 寡 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价格控制(1)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价格上限是某种物品与劳务价格法定的最高限,比如租金控制;价格下限是某种物品或劳务价格法定的最低限,比如最低工资。
(2)用供求工具分析价格控制的影响①价格上限对市场结果的两种可能影响当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当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上限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上限规定的水平,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短缺。
图6-1表示有价格上限的冰淇淋市场。
图6-1 有价格上限的冰淇淋市场②价格下限对市场结果的两种可能影响当价格下限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下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当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下限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下限规定的水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引起过剩。
图6-2表示有价格下限的冰淇淋市场。
图6-2 有价格下限的冰淇淋市场2.税收的影响政府无论是对生产者征税还是对消费者征税都会达到相同的均衡结果,税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
税收使得物品的均衡数量减少,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价格升高,而卖者从该物品得到的价格降低,政府获得了税收收入。
一般情况下,税收是由卖者和买者共同分担,但对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分摊,税收负担将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圣才出品】

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复习笔记1.物品的分类排他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物品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物品的特性;竞争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物品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物品的机会。
根据这两个特点可以把物品分为四类:(1)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例如,考虑一个冰淇淋蛋卷。
一个冰淇淋蛋卷之所以有排他性,是因为可以阻止别人吃冰淇淋——你只要不把冰淇淋蛋卷给别人就行了。
一个冰淇淋蛋卷之所以有竞争性,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吃了一个冰淇淋蛋卷,另一个人就不能吃同一个冰淇淋蛋卷。
经济中大多数物品都是像冰淇淋蛋卷这样的私人物品。
(2)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这就是说,不能排除人们使用一种公共物品,而且,一个人享用一种公共物品并不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享用。
例如,国防是一种公共物品。
一旦要保卫国家免受外国入侵,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一个人享有这种国防的好处。
而且,当一个人享受国防的好处时,他并不减少其他任何一个人的好处。
(3)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例如,海洋中的鱼是一种竞争性物品: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
但这些鱼并不是排他性物品,因为几乎不可能对渔民所捕到的鱼收费。
(4)俱乐部物品: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例如,考虑一个小镇中的消防。
要排除享用这种物品是容易的:消防部门只要袖手旁观,让房子烧下去就行了。
但消防并没有竞争性。
消防队员大部分时间在等待发生火灾,因此多保护一所房子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可以得到的保护。
换句话说,一旦该镇为消防部门付了钱,多保护一所房子的额外成本是微不足道的。
2.公共物品(1)搭便车者问题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就会出现搭便车者问题,即人们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并不为此支付。
搭便车者问题排除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况,政府只能通过征税的方式来支付公共物品的成本,使人人都可以获得享用该物品的收益。
(2)成本—收益分析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是通过分析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收益,从而确定是否提供该物品的一种研究方法。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第10章 外部性

固执:即使协议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双方也
可能不会达成协议,而是等待一个对自己更好的
交易;
协调问题:当利益各方人数众多时,协调各
方变得成本高昂、困难,甚至不可能。
内容提要
当市场交易影响第三方的福利时,会产生外部
性。如果一项活动产生了负外部性,例如污染, 市场的社会最适量将小于均衡量。如果一项活动 产生了正外部性,例如技术溢出效应,社会最适 量将大于均衡量 。
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它是以最早主张采
用这种税收的经济学家阿瑟·庇古(Arthur Pigou,1877-1959)的名字命名的;
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有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
部利益
矫正性税收与补贴
其他税收与补贴会扭曲激励,并使经济远
离社会最优数量。经济福利的减少——消费 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大于政府收入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曼昆《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0章 外部性 主讲教师:贾 甫
此文档是曼昆《经济学原理》网授课程的讲义!
最好结合课程进行学习(复制以下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ExamItem/SpecCT.aspx?id=1711d8a8-4e14479d-ba93-bc521f92d415
负担;
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这是没有效率的。
为什么经济学家倾向于矫正税收而非管制?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 矫正性税收给企业以激励,使他们减少污染,
只要减少污染的成本低于税收;
如果清洁技术可用,税收给企业去采用这种技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第10章 外部性

➢私人结果=有效率的结果
第二十九页,共34页。
情形3: ➢Jane拥有平静与安宁的权利 Dick养Spot的利益=$800 Jane承受Spot狂吠的成本=$500
➢社会有效率的结果:Dick继续养Spot
矫正性税收与补贴
➢使私人激励与社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到他们行为的外部利益与外
部成本
➢使经济向一个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第十八页,共34页。
为什么经济学家倾向于矫正税收而非管制?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的成本不同 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
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
➢减排成本低的企业会减少污染,进而降低税收负担;
汽油市场
负的外部性
社会成本 = 私人成本 + 外部成本
供给 (私人成本)
外部成本
=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1/每加仑(烟雾、温室气 体等造成的损害的价值)
10 20 30 Q
(加仑)
第八页,共34页。
P
$5 4 3 2 1 0 0
负的外部性
汽油市场
市场均衡数量
社会 (Q = 25) 成本 大于社会均衡数
➢减少污染成本低的企业可以出售他们的污染许可证
➢减少污染成本高的企业可以购买污染许可证
结果:污染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降低污染成本低的企
业。
第二十二页,共34页。
矫正性税收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像大多数需求曲线一样,企业对污染的需求也是污染
价格的减函数:
➢矫正税(确定了污染价格)税收增加了污染的价格,因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10章节

经济学习笔记第10章外部性一、重要名词解释外部性:也称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矫正税:又称庇谷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观点。
(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
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价格)的作用。
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是,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
原因主要有: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获取某种产品质量信息的成本,如产品价格、使用性和耐久性等;交易双方进行谈判的成本;交易双方履行合同的成本。
)二、重要摘抄1.由于买者与卖者在决定其需求量或供给量时忽略了他们行为的外部效应,因此在存在外部性时,市场均衡并不是有效的。
外部性的影响如果是对旁观者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
2.如果生产铝会造成环境污染,那么由于该过程会产生负外部性,生产铝对于社会的成本大于对于铝生产者的成本,因此考虑社会成本的铝的供给曲线应当左移(或者说上移)收缩,这就会导致铝的均衡数量大于社会的最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外部性10.1复习笔记1.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
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
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
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以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
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②慈善行为;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
比如交易成本可能很昂贵;各方都可能竭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谈判破裂;或者因为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太多,要协调各方利益不太可能。
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性内在化,进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3)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方法①征收庇古税(矫正税)庇古税是用于纠正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按照庇古的观点,当企业的活动具有外部性时,企业在它的生产活动中面对的是错误的价格,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补贴来矫正价格。
当企业的活动具有正外部性时,应当给它补贴;当企业的活动具有负外部性时,应当对它征税,这样可以获得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这种能导致有效资源配置的税收被称为庇古税。
在庇古税制度下,庇古税决定了污染的价格,只要税率不变,污染的价格就不变,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污染量,使污染量变化。
如图10-1所示。
图10-1庇古税的均衡图10-2污染许可证的均衡②污染许可证制度污染许可证制度指政府规定一个总的污染数量,给每个企业发放一定量排污许可证,并允许企业对许可证进行交易,这种制度能通过市场手段使经济运行有效率。
在污染许可证制度下,污染许可证的发放量决定了污染量,只要许可证的数量不变,污染量一般不会变,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污染价格,使污染价格降低。
(4)结论市场可以使市场上的卖者和买者的总剩余最大化,而且,这通常是有效率的。
但是如果市场出现了外部性,市场均衡就不能使整个社会的总收益最大化,从而市场是无效率的。
科斯定理认为,他们可以自己谈判,并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但是,如果交易成本很高,就需要政府政策来提高效率。
庇古税和污染许可证制度优于命令—控制政策,因为它们以较低的成本减少污染,从而增加了清洁环境的需求量。
10.2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外部性(externality)(西北大学2003研;北京师范大学2004、2010研)答: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支付相应的成本和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外部性。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2.外部性内在化(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答:外部性内在化指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当某种物品或劳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厂商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为此,政府通常采取两类措施:矫正性的税收和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前者意在对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通过对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劳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将其私人边际成本提高至同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以此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后者意在对私人边际效益的调整,通过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劳务的消费者发放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效益大小的财政补贴,将其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以此实现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3.矫正税(corrective tax)答:矫正税是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
这个方法最初是由庇古在其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以又称庇谷税。
理想的矫正税应该等于负的外部性的活动引起的外部成本。
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
实际上,矫正税规定了污染的价格,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企业。
与大多数其他税不同,矫正税改变了激励,使其考虑到外部性的存在,从而使资源配置向社会最适水平移动,因此,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提高了经济效率。
4.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西北大学2004研;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6研;深圳大学2010研)答: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
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但科斯本人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体现在从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分析中。
科斯定理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解释科斯的基本思想时概括出来的,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科斯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解释。
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是,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
原因主要有: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5.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答:交易成本指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它包括:①获取某种产品质量信息的成本,如产品价格、使用性和耐久性等;②交易双方进行谈判的成本;③交易双方履行合同的成本。
交易成本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点:①在一段时期内某一时点的交易数量;②在一段时期内某一时点成交的货物数量;③每次交易中参与者的数目;④每次交易的货物数量。
二、复习题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汽车废气有负外部性,因为它产生了使其他人不得不呼吸的烟雾。
由于这种外部性,空气往往要受到严重污染。
联邦政府努力通过规定汽车的排放废气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
联邦政府还对汽油征税,以减少人们开车的次数。
正外部性的例子:修复历史建筑具有正外部性,因为那些在这种建筑物附近散步或骑车的人会享受到这些建筑的美丽,并感受到这种建筑物的历史沧桑。
建筑物的所有者得不到修复的全部利益,因此,他们往往很快就遗弃了这些建筑物。
许多地方政府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是对拆毁历史建筑物实行管制,并向修复这些建筑物的所有者提供税收减免。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答:生产中的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即社会资源配置的失当。
如图10-3所示,图中水平直线D=MR是某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MC则为其边际成本曲线。
由于存在着生产上的负外部性(例如生产造成的污染),社会的边际成本高于私人的边际成本,从而社会边际成本曲线位于(私人)边际成本曲线的上方,它由虚线(MC+ME)表示。
虚线(MC+ME)与私人边际成本曲线MC的垂直距离,亦即ME,可以看成所谓边际外部不经济,即由于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所引起的社会其他人所增加的成本。
竞争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量定在价格(亦即其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处,即为X*;但使社会利益达到最大的产量应当使社会的边际收益(可以看成为价格)等于社会的边际成本,即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