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傻问题导学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好奇心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勇于提问和探索。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尊重不同意见。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好奇心与提问的力量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主体部分:讲解好奇心的重要性,分享一些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故事,展示提问的力量。
2. 第二节:如何提出好问题导入:通过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体会提出好问题的重要性。
主体部分:教授提出好问题的技巧,如明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等。
3. 第三节:尊重不同意见导入:通过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理解尊重不同意见的意义。
主体部分:讲解如何尊重不同意见,分享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
4. 第四节:培养批判性思维导入:通过一个思维导图活动,让学生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主体部分:教授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如分析问题、提出反驳意见等。
5. 第五节:实践与反思导入:通过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好奇心、提问技巧、尊重不同意见和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应变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实践与反思:收集学生对课程实践与反思的书面材料,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思维导图模板:提供思维导图模板,方便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4. 小组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小组讨论的方向和线索。
《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常识但难以回答的问题 。 2、儿童思考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好奇心)也因 为他们渴望了解这个世界(探究心)。 3、儿童的特点:天生的科学家很好奇,爱动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三>语文>初三语文教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 1
一、教学目的 1.领会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在议论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认识到世上没有傻问题,应该永葆可贵的好奇心。 3.培养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领会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在议论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认识到世上没有傻问题,应该永葆可贵的好奇心。 难点:培养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利用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怎样更有效地组织论证过程。 2、学习作者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习利用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怎样更有效地组织论证过 程。 2、学习作者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难点:学习作者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 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 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 。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 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 林彪、江青 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燕山夜话》变 成了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起 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一九六六年 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 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 赏。 一、导入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对科 学的精辟见解使之成为唯一能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幺”的科 学家。本文节选自其着作《魔鬼出没的世界》 二、研读课文,回答问题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设计12、世上没有傻问题
④我说:“上世纪50年代真有。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 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 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 ,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现象一:高年级学生不爱提问
现象二:儿童喜欢提问
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①自身原因,②成年人讨厌问题
(2)成年人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呢?
鼓励并教给孩子思考的方法
6、整理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两种现象
然后,分析不爱提问的原因
最后,告诫人们,鼓励孩子提问,并教会他们思考的方法 。
【探究活动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过渡: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学案”中《底线》,认真思考文后的问题。
2、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讨论,推举发言人。
4、小组代表发言,共同评定答案。
5、总结议论文答题方法,规律。
【板书设计】世上没有傻问题 美 卡尔· 萨根
论点:世上没有傻问题
论证:孩子 渴望理解世界(正面)
成人 讨厌提出问题(反面)
(选自《杂文选刊》2013年第7期,有改动)
22.选文①-⑤段举开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答:引出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
一、导入新课
1.通过讲述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感知文本内容。
2.思考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三、再读文本,深入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作者对傻问题的看法是什么?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
2.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实例说明傻问题不是傻的,而是一种重要的探索精神。
3.小组讨论:你自己是否提出过“傻问题”,是否曾经因为这些问题而被人嘲笑或
质疑?你当时是什么感受?
4.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观点,并探讨其对我们的启
示。
四、拓展延伸
1.学生思考: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
2.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方面的书籍或文章,如《小
小探索家》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傻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不是傻的,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同时,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鼓励我们勇敢地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
12 世上没有傻问题教学案
总序:44课题:世上没有傻问题【今日格言】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课型:新授课执笔:曾德刚审核:许鹏执行时间:姓名:班级组别完成情况【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阐述的观点;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使学生了解文章作者的思路;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学习作者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阐述的观点。
【学习难点】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使学生了解文章作者的思路。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预习导学1、熟读课文。
注音:疏(shū)忽瞥(piē)贬(biǎn)低脆(cuì)弱乏(fá)味呵(hē)护灌(guàn)输倾(qīng)向释义:疏忽:嘲弄:疑虑:滔滔不绝:2、了解作者。
二、高效课堂(一)导入新课你们小时候有什么和现在不一样的思想或想法?现在觉得那些想法是不是很幼稚?为什么觉得它们很幼稚?小时候的想法是不是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幼稚想法?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问题,下面我们看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想法,看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明确目标(三)学生展示预习成果(个别演练表述,集体讨论,教师点拨疑难问题)(四)自主学习(学习方法提示:阅读、搜索、理解、分析)问题提示(助学):1、内容把握:从全文看,哪些问题往往被人们视作傻问题?2、质疑探究:作者认为世上没有傻问题,你同意吗?为什么?3、联系自我: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当的自我批评之后提出来的问题”,谈谈自己对“理解这个世界”的渴望。
4、语言赏析:○1时不时的,我会非常幸运地给幼儿园或一年级的孩子讲课○2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岁的孩子面前要装作无所不知?○3承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吗?(这里为什么连用两个反问句?)5、在生活中你有哪些困惑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你将如何面对解决这些问题?(五)学生展示学期成果(个别演练表述,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三、当堂训练完成“四清导航”习题。
《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到每个人都有权利提问,提问是一种学习和探索的方式。
2. 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提问的乐趣。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提问的重要性。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提问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讲解提问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提问。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提问的价值。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提问的经历和感受。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提问的重要性和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实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提问接力赛目的: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方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提问接力赛,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提出问题,看哪个小组在一分钟内提出的问题数量最多。
注意事项:确保问题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2. 活动二:问题树绘制目的: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导图技巧。
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节课学到的内容,绘制问题树,每个节点代表一个问题,每个分支代表问题的不同方面。
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鼓励他们提出创新性问题。
七、教学评价设计1. 评价方式一:课堂参与度目的: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九年级语文《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
九年级语文《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懂得保持自己的好奇心。
2.学会像儿童那样提出问题。
3.学会对自己或别人的一些问题进行重新思考。
4.养成会提出问题、爱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辩论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作者思考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
2.树立不耻下问的精神。
3.关心儿童的身心发展,鼓励他们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讨论问题,整体感悟文章2.辩论世上没有傻问题难点1.学会观察问题的方法和培养敏锐的思维。
2.真正养成敢于提问的精神。
教学突破1.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章。
2.通过辩论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走近作者(出示图片)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又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
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
他成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是宇宙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曾连续担任研究行星的权威杂志《伊卡洛斯》的主编。
1980年,他推出长达16集的大型电视系列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
另外,他的著作《伊甸园的飞龙》、《布鲁卡的脑》、《无人曾想过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竞赛的终结》等书籍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其中《伊甸园的飞龙》还获美国普利策奖。
二、你问我答,整体感悟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读后想一想:你能结合课文提出哪些问题?(每桌发一张纸,把问题写在纸上,然后传上来,教师选择性读一些,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三、讨论交流,合作提高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组补充。
教师总结归纳.1.哪些问题往往被人们视作傻问题?2.作者针对什么现象来谈论“世上没有傻问题”的?3.作者认为高中生羞于提问的原因是什么?4从文中最后一段找出:作者为什么鼓励孩子提出这些傻瓜式的问题?作者希望人们怎样对待儿童?四、你言我语,畅所欲言1.小小辩论会:作者认为世上没有傻问题,你同意吗?为什么?正方:世上没有傻问题.反方:世上有傻问题.要求:①左右两大组各为正反方,双方选出一辩,二辩。
《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2.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提问的思考。
2. 教学主体:介绍提问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4. 总结:强调提问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提问的重要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提问的价值。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
4.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故事材料:准备一个有趣的故事,用于引发学生对提问的思考。
2. 讨论题目: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讨论题目,以便于分组讨论。
3.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环节的积极性。
2. 问题质量:评估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具有思考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看法和建议,以促进教学改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如爱因斯坦小时候提问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提问的思考。
2. 讲解提问的重要性:阐述提问对个人成长、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问的价值。
3. 学习提问方法:介绍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使用“5W1H”(是什么、为什么、在哪里、谁、什么时候、怎样)方法。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寻找答案。
5. 分享与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分享给全班同学,进行讨论。
6. 总结提问技巧: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强调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培养提问习惯。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世上没有傻问题 教案1
《世界上没有傻问题》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2.过程与方法:要永葆好奇心,对生活和学习的各种问题寻根究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话题的针对性。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题目的含义。
2.难点: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方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二、导入大家一起听一首歌,师生共同回忆曾经的傻问题。
作者简介卡尔•萨根,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之成为“唯一能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
本文节选自其著作《魔鬼出没的世界》四、我问你答,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讨论归纳:世上只要称得上是问题的,都表明对理解世界的渴望,都有探索的价值,不管提问的是成年人还是孩子。
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什么是作者所谓的“傻问题”?(或者指出所谓的“傻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术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当的自我批判之后提出来的问题。
3.“傻问题”为何不傻?应如何对待这些“傻问题”?明确:(1)是爱动脑筋、好奇的孩子提出的,表明他们了解世界的渴望。
这些问题能引起思考,有洞察力。
很多是科学领域的深奥问题,有些尚未得到解决。
(2)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
鼓励孩子去查提供进行思考的工具4.论证结构、思路提出问题(1):我们为何不去想“傻问题”?分析问题(2--6):分析孩子和高中生的不同表现,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此最后得出结论--“世上没有傻问题”。
解决问题(7):正确对待“傻问题”。
五、深思探究1.作者是针对哪些现象来谈论这一话题的?作者对这个问题有怎样的感情和态度?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那么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呢?六、讨论交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启发我们正确对待儿童提出的问题,指导他们思考和找到问题的答案七、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完成讲练测八、板书设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世上没有傻问题卡尔·萨根[学海导航]“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创造的翅膀。
美国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写的《世上没有傻问题》一文,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人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没有儿童有好奇心进行了议论和猜测,论述了孩子们提出的被成年人认为是“傻瓜式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傻问题,从而提出了鼓励孩子提问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的问题,让人们懂得保持自己的好奇心的重要。
学习这篇文章,理解并积累字词,体会叙议结合的议论文的写法,学会像儿童那样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保持一颗好奇心,敢于发问。
[精彩视点]1、萨根——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和科普专家。
卡尔·萨根(1934-1996)博士,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同时,他又是世界着名的科普专家。
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
他成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
卡尔·萨根一生研究成果惊人。
他的研究重点为金星上的温室效应、火星上的季节变化、原子战争所造成的长期环境影响、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外星智能生命探索等。
他是宇宙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
他在美国航空天局的“航海者”“海盗”“旅行者”和“伽利略”宇航探险计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此,他荣获美国航空航天局颁发的特别科学成就奖,两次荣获杰出公共服务奖和航空航天局颁发的阿波罗成就奖。
他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获得美国青少年的尊重和喜爱。
他的知名度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领导人。
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名字列居榜首。
2、本文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论点。
本文是一篇思想丰富的议论性散文或散文化议论文,文章的题目表明了论点,即“世上没有傻问题”。
这一论点的正面论据是“每一个问题都表明他们渴望理解这个世界”。
其反面论据是“孩子怕提出所谓的傻问题是我们成人造成的。
”这一论点有一个推论,即“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提问,并教会他们思考”。
推论的正面论据是“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更好了突出了中心论点。
[典例精析]1、中考经典思维激活。
(2004.浙江)①兴趣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先决条件。
无论做什么事,想要做得好,获得最高的效率,一定得先对该事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全神贯注,努力以赴。
有人说:“兴趣是工作成功的钥匙。
”一点不假。
②你看小孩子堆积木,在你看来无聊得很,可是他坍了又堆,堆好了又坍下去,往往堆上千百回,可以耗上大半天得时间,也不觉得疲倦。
在你看来是毫无意义得事,他却心神专注,玩得兴致淋漓,自得其乐。
这没有别的理由,因为有兴趣,兴趣引他入胜而已。
③儿童玩积木要有兴趣,我们要做成一件事也少不得兴趣。
做一件事,智慧和才能固然不可少,如果没有兴趣,勉强去做,毅力和信心得不到热情的支持,一旦遇到困难,便会心灰意冷而一败涂地;相反的,如果有浓厚的兴趣,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够鼓起热情,由热情而支持信心,由信心产生勇气和毅力,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凭勇气和以来来克服,到达成功的彼岸。
1、节选的这三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是什么?2、第③段以“如果没有……;相反的,……如果有”来说理,有什么好处?3、议论文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特点,请你从第①段中找出一个词语,并以此为例加以说明。
4、请以你的亲身经历,为第③段文字补写一个恰当的事例。
(50字左右)答案:1、兴趣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先决条件。
或:要做成一件事也少不得兴趣。
“兴趣很重要。
”2、从正反两方面对比阐述,突出兴趣对做成一件事的意义。
3、如:用“一切加以限制,强调了范围。
又如:用“无论”加以限制,强调了即使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再如:用“一定”加以限制,强调了它的必然性。
4、略。
解析:这篇议论文所设计的题型,比较全面地考查议论文阅读段的特点。
第1题考查论点的提出,它在文章的开头。
第2题涉及论据及其作用,重点是对比论证的作用。
第3题考查的是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这一题型较典型。
第4题考查补充论据,看似简单,实是平日积累的结果。
温馨提示: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学会分析,平时多分类积累论据。
2、诱思探究思维激活。
(2004.哈尔滨)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
许多学生绞尽脑汗,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
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
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科学巨匠牛顿说,他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
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
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
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
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
”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
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
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
“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
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
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
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1.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文中第4段为什么说“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3.文中第5段“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应如何理解?4.文中第6段举诺贝尔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5.结合实际,试举一例来谈谈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80字左右)答案:1.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2.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3.不被知识束缚,在头脑中留有创造的空间4.善于记录灵感,才有利于激发创造5.举例恰当,有见解,表述清楚举例恰当,有见解,表述较清楚举例比较恰当,有见解,表述不够清楚举例比较恰当,见解不明确,表述不够清楚。
解析:第1、4题紧扣议论文阅读段的特点来拟的,着重考查了把握论点、论据及其作用。
第2、3题重点针对句子的理解来设计的。
第5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要紧扣论点进行阐发。
温馨提示:论据的作用应紧扣论点或分论点去阐发。
3、创新应用思维激活。
(2004年永州)①据最近的各方媒体披露,北京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竟然“成功”地改编了《西游记),且已交付某大出版社正式出版;而深圳一个父母均为打工者的儿童,竟把自己由两岁到六岁的“经历”以日记体写就一篇长篇巨着;南京一个儿童即将出版的着作也长达百万字;而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的某个女孩就更是了得,她小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出版了一部专门研究美洲玛雅文化的专着……文坛如此童星闪烁,俨然已呈现出“小鬼当家”的格局。
②忘了是谁的名言,说是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好诗。
然而在中国神奇的土地上,却历来不乏此类“出笼”,由此而成就的“神童”更是多如牛毛。
诸如四岁能诗,五岁善棋,六七岁能与财主奸商斗智,八九岁可与文人雅士掰腕等等,传说虽然玄乎,但却又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
就是这些神乎其神的“神童”,最终大多难逃“泯然众人”的结局。
其实,许多有成就的伟人,其童年反而显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由华罗庚到陈景润,他们小时候都不是什么“神童”。
爱迪生甚至被视为大脑迟钝的低能儿,仅上了三个月小学就被请出校门。
一个人一辈子有没有作为,有多大的作为,还真与其童年的神与不神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惟一关系重大的是其后天的努力如何,后天发愤怎样。
③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天分和聪明.既不能抹煞天资聪明的孩子的存在,更应该对其采取科学的态度。
试想,方仲永的父亲若能正确对待“五岁能诗”的儿子,为其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四处炫耀,以名换钱,方仲永或许会成为一个栋梁之才,起码不至于落个“泯然众人”的结局。
当然,“揠苗助长”的愚蠢之举也同样是我们扼杀天才的最常见手法。
一个孩子刚刚显露出一点写作天才,众多出版社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大肆炒作。
其实谁都清楚,写作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行当,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竞根据自身的经历写小说,一个十来岁的小学生竟然出版远古文化专着,如此学术根底搞出的所谓作品,究竟能有多大的价值④青少年尤其是懵懵的童年阶段,正是其打基础、长知识的关口。
若此时不但不很好地帮助其吸收知识的营养,反而是千方百计令其释放体内本就不多的能量,那瓜不熟蒂便落的悲惨结局就在所难免了。
(作者周士君)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本文在举例论证中,既举了方仲永之例,又举了牛顿、爱因斯坦、华罗庚、陈景润等事例,这种论证方法又称,都是为了证明3.①第③段中划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②第④段中“瓜不熟蒂便落”比喻的是。
答案:1.实实在在地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吸收知识的营养。
(大意如此即可)2.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人有无作为与其童年的神与不神没有太大关系,人的有作为主要是后天的努力。
3.承上启下没有取得多大成就就成为普通人(或没有取得多大成就就“泯然众人”)解析:这篇议论文设计的题型较全面。
第1题考查论点的概括能力。
第2题训练对比论证的作用。
第3题对承上启下句子作用的分析和修辞方法的运用的解析。
温馨提示:论点的概括要准确。
对比论证的作用要学会分析,特别注意承上启下句、段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