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知识点及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起源、建设背景和作用;(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激发学生兴趣;(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全面的阅读;(3)活学活用,拓展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祖国、热爱自然与人民的情感;(2)引导学生向伟大的文化传承者致敬。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1.启发探究:(教师出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还知道它们的起源和作用吗?同学们:这是长城和运河,长城是装饰的,运河是用来船运东西的。
教师:非常棒!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杰作,它起着防御外敌的作用;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它是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
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古代人民修建长城和运河呢?同学们:不知道。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阅读理解:(1)疑问解答:教师:同学们,运河的起源与历史有关,它帮助人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2)导读:教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课文,注意理解文中内容。
(3)课文理解:教师:现在,请大家读一遍课文,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有长城?2)长城有什么作用?3)运河是用什么工具建造的?4)运河有什么作用?(4)课文讲解: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解答刚才的问题:长城是为了阻挡北方的敌人入侵而建造的,可以保卫我们的家园;运河是用锄、铁锤、挖土机等工具建造的,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水上交通和输送货物。
3.拓展思维:教师:同学们,长城和运河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勤劳。
那么你们认为,如果我们现在没有了长城和运河,我们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同学们:(举手回答)教师:非常好!长城和运河的建造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方便和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困难和危险。
长城和运河教案及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案及反思一、教案概览1.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两大古代工程——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保护现状等内容,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工程的伟大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2 教学重点掌握长城和运河的建筑过程和历史意义。
1.3 教学难点理解两项建筑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1.4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等多种形式进行授课。
1.5 教学用具PPT、视频资料、纸质教材二、教学内容2.1 长城的历史背景长城始建于中国战国时期,建造的目的是为了防御来自北方的外敌入侵。
历经几百年的修建和强化,最后定型于明代。
2.2 长城的建设过程长城的建筑经历了起初的营垒墙、筑土墙、石砌城墙等多个阶段,最后定型于砖石结构的城墙。
2.3 长城的历史意义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
在历史上保卫国土安危,现在旅游业也受益于其的存在。
2.4 长城的保护现状长城经历岁月的磨损,现在需要加强保护和修缮,才能保存长城的文化价值。
2.5 运河的历史背景运河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
秦朝时已有开凿运河的雏形。
到了隋朝,河南、淮南、江南几大水系开始联接,运河渐趋完善。
2.6 运河的建设过程运河的建设经过若干波故宅的开凿,如秦始皇开凿的都江堰,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等,最终完善为京杭大运河。
2.7 运河的历史意义运河在历史上扮演着万里内河航运贯通、大面积灌溉轮作、内地农产品通向淮缘、海门枢纽贸易活动的作用。
2.8 运河的保护现状在大量外力因素的影响下,运河建筑物逐渐受损。
保护运河,是保护中国的历史文化。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涵盖了中国两大古代工程——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历史意义及保护现状和所需做的努力。
虽然课程内容较为内向,但是通过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学生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入。
然而,作为课堂教师,我还需加强对于实例分析的引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深度,让课堂更加富有内涵和热闹。
长城和运河教案及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案及反思一、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掌握长城和运河的主要特点和建设历程;•培养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历史文化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长城•长城的定义和起源;•长城的建设历程;•长城的作用和意义;•长城的保护现状和保护意义。
运河•运河的定义和起源;•运河的建设历程;•运河的作用和意义;•运河的保护现状和保护意义。
1.3 教学重点•长城和运河的建设历程和作用;•长城和运河的保护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鉴赏能力。
1.4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进行展示;•带领学生参观实地考察。
二、教学步骤2.1 导入新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展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或视频,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文化遗产,并引导他们思考长城和运河的作用和保护意义。
2.2 讲授长城的相关知识步骤1.介绍长城的起源,阐述长城的定义;2.讲解长城的建设历程,包括不同朝代的修筑和扩建;3.分析长城的作用和意义,包括边防作用和文化交流作用;4.探讨长城的保护现状和保护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3 讲授运河的相关知识步骤1.介绍运河的起源,说明运河的定义;2.讲解运河的建设历程,包括不同朝代的修筑和改建;3.分析运河的作用和意义,包括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作用;4.探讨运河的保护现状和保护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4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例如,可以选择长城和运河的比较分析、长城和运河的文化意义等。
2.5 结束反思带领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长城和运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亮点•创设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三篇篇一: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长城和运河》是首诗歌,这首诗是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诗歌有两个小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
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
诗歌从整体上描绘了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特征,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教学时,我主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领悟文中角色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以此促使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
在新课的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长城和运河雄伟奇丽的景象,在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似乎来到了长城边,运河旁,他们的情感也随之调动了起来。
作者的情感体验迅速转化成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们内心真情的表白,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
这里通过观看短片头脑中对长城和运河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再读课题,便会读出长城和运河的气势,由衷地抒发出赞美之情。
收集了资料,所以孩子们对长城和运河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上课之处就已经深深为长城和运河而感到骄傲了。
因此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着重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而是简单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资料,逐步学会寻找资料,理解资料的能力。
篇二: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苏教版国标版三下的第一课是《长城与运河》。
阅读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与运河与祖先做一次对话。
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奇迹是不朽的诗篇。
作为老师,都清楚长城与运河是用血泪筑成,这一课给予学生是一种忘却,是一种感谢,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所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运河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
另外,这一课还给着学生一种期待,那就是在飞机上看长城、看运河,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虽然课本上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提供了两幅非常美的图片,但那空中拍摄其实也给学生一种期待。
(三年级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教案及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案及反思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2、生齐读课题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2) 感知主要内容的.(2) 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读这些词语.(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2 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2.讲读.3 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5 自己的话说一说.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 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8“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9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0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11.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12、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13、指名读, 生评议.14 、齐读.五.布置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知识点及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知识点及教案及教学反思【知识点】字:航、谱、绸词:驾驶、景象、蜿蜒、不朽、奇迹、驾驶、诗篇、奇迹、连绵起伏重点句子: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2、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3、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主要内容:《长城和运河》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2、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3、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的教学反思
教学文档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的教学反思
1、长城和运河
在上(长城和运河)时,我事先安排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课文资料,当展示(长城和运河)时,发觉不少孩子都能按我的要求搜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许多家长也参与学生的活动中,从中增进学生的见识,也拉动家长的参与,从而带动家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培养,到达教育目的。
而对(长城和运河)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
开始学生朗读出现〔地方言语的影响〕拖音现象,为改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言语和学生搜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
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缺乏:因为“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所以依据课文要求,我想让学生课后通过图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结合自己学习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写一段话,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根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慨。
本想让孩子们能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
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许多学生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下一节要及时补上。
.。
长城和运河教案及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夯土筑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理解长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意义;3.了解运河的历史、意义及对交通发展的影响;4.掌握长城和运河的区别和联系。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长城和运河的概念、原理、历史和意义。
教学难点:运河和长城的联系和区别。
3.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时间:45分钟内容:1.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长城和运河的实物,激发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兴趣;2.讲解夯土筑墙的原理和方法;3.讲解长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意义。
第二课时时间:45分钟内容:1.回顾第一节课学习的内容;2.讲解运河的历史、意义及对交通发展的影响;3.探究运河和长城的联系和区别。
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观察、探究等教学方法。
5. 教具与材料1. 教具:PPT、投影仪、视频资料、长城和运河实物模型。
2. 材料:1.认识夯土筑墙的实用技术;2.长城与万里长城;3.中国古代运河。
6. 教学反馈与评价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方式,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评价:通过个人总结、小组展示、课堂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反思1.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中,采用了讲授、观察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而且,在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尽可能选择和学生有关联的内容,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出了不够认真的态度,导致他们无法真正理解本课的内容。
因此,需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反思中出现的问题,我决定采用以下措施加以改进:1.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教学比赛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2.在教学前清晰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3.对于那些表现不够认真的学生,采取一对一指导或者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4篇)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精选4篇)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精选4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收集的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当我和同学们朗诵起《长城和运河》的时候,作为教师———中华民族的儿女,一种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升。
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迹,绵长秀丽的京杭大运河创造了中华民族交通运输历史的辉煌。
听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我怎能不感到心潮澎湃。
也许我的这种体会触动了在座的学生的心,他们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微笑。
不言而喻,这首诗的朗诵,学生一定表达出了较高的水平。
带着激情品位文字,带着激情体会诗意,教学的目的完成的确实较为顺利,一看,离下课还有短短的两分钟。
那就再来丰富一下孩子的阅历,了解一下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吧!于是,我顺势诱导:同学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多么的勤劳,多么的富有智慧啊。
他们不但筑起了雄伟的万里长城,还开挖了浩大的大运河工程,你们还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哪些伟大的历史工程?”刚脱口。
我就暗自思忖:问题可能有点难度,学生会不会答复不出来谁知道,一只只高高举起的手出乎我意料,接下来的答复更让我瞠目结舌。
什么故宫、圆明园、墩煌莫高窟……有关的典型例子应有尽有,个别同学还把“埃及金字塔”等外国古代建筑和“东方明珠”、“润扬大桥”等中国的现代建筑也搬进了今天的课堂。
我本想简单否认,但转念一想,这不是个拓展课外知识的极佳时机吗?接着,我就耐给学生讲明了各类建筑的区别,并又补充介绍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始皇兵马俑”等诸多中华民族历史建筑奇迹,学生们一个个听得啧啧称赞……虽然最终稍微有点拖了课堂,可与原先的设计比起来,我对这个意外的完毕设计感觉更满意。
《长城和运河》是首诗歌,这首诗是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诗歌有两个小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知识点及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知识点及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知识点字:航、谱、绸词:驾驶、景象、蜿蜒、不朽、奇迹、驾驶、诗篇、奇迹、连绵起伏重点句子: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2、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3、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主要内容:《长城和运河》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2、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3、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2篇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2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2篇(长城和运河课文教案),以供参考。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四篇)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长城和运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们的伟大。
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长城由东向西,撇出凝重雄伟的阳刚一笔,运河自北到南,划出恬静平和的阴柔一捺。
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我们平凡而又伟大的祖先。
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思维能力怎能不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说明很多家长都能配合老师完成资料的收集。
由于事先都收集了资料,所以孩子们对长城和运河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上课之处就已经深深为长城和运河而感到骄傲了。
因此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着重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而是简单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资料,逐步学会寻找资料,理解资料。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
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
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最后我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唱的歌的曲调来唱一唱《长城和运河》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歌,学生的尽头可大了,这样一来学生就轻轻送送地背完了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便水到渠成。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二)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
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
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2024年长城和运河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3篇)
2024年长城和运河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3篇)长城和运河课堂教学反思篇1这课学生预习工作做得比较好,因此在教学第一课时很轻松,能把练习题都完成一部分。
本学期的好习惯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通过这堂课,我越发觉得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有多么的重要,以后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
今天进行了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雄伟与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从“奇异”入手,观察插图,结合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等词语。
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很不爽,对于我的提问,学生有的回答不出,有的想象贫乏,有的用词不够正确,课堂死气沉沉。
造成这样的情况,我也做了一点反思:学生回答不出,首先是性格使然,班级学生很多都不爱表达,包括在音乐课等副科上也是只注意倾听,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下阶段要蹲下来看学生,拉近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你,喜欢表达。
其次,学生不喜欢表达,大概问题有点难,之所以难,有两种原因:一是可能我没有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让学生无所适从;二是学生对于我的问题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
是的,虽然课前让学生搜集了相关资料,然而只是皮毛,这课涉及到的内容不仅仅是长城和运河,还有历史的、地理的、建筑的……不要说学生,自己的知识也不够丰富,我深深感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作为语文老师,得不断地学习、反思。
在感受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时候,我请学生结合书上的插图展开丰富的联想。
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说两岸长得绿油油的麦苗,我就引导学生:那说明有了运河的浇灌,庄稼丰收了;有的说看到了很多房子,我又引导这可以看出两岸繁华的城市;还有的说看到了很多船只,我就引导从中可以感受到运河上运输的繁忙……学生充分体会到运河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中感觉到它不仅是人间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和运河课堂教学反思篇2这是一首诗歌,而我对于这种文体的教学方法一直有些困惑,所以每次上这个课都很头疼。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5篇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5篇《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今天,我接受学校领导安排,开设《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接受区教育局教研室常规调研。
“读书贵入境,入境始与亲。
”课上我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领悟文中角色的情感,体会__的意境,以此促使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
在新课的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长城和运河雄伟奇丽的景象,在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似乎来到了长城边,运河旁,他们的情感也随之调动了起来。
作者的情感体验迅速转化成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们内心真情的表白,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
这里通过观看短片头脑中对长城和运河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再读课题,便会读出长城和运河的气势,由衷地抒发出赞美之情。
诗歌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希望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朗读这首诗歌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要引导学生按诗歌的节奏进行。
第二,要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给人以起伏感,这样才能突显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雄伟气势。
可喜的是学生对此篇课文兴趣浓厚,在指导朗读时师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动、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良好。
整堂课从激情导入到识字教学,从读通诗句到语言实践,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紧扣,有机穿插,彼此衔接,自然流畅。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说明很多家长都能配合老师完成资料的收集。
由于事先都收集了资料,所以孩子们对长城和运河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上课之处就已经深深为长城和运河而感到骄傲了。
因此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着重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而是简单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资料,逐步学会寻找资料,理解资料。
当初阅读这篇__设计教案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与运河与祖先做一次对话。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5篇《长城和运河》是首诗歌,这首诗是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下面我们来看看《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借鉴。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苏教版国标版三下的第一课是《长城与运河》。
阅读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与运河与祖先做一次对话。
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奇迹是不朽的诗篇。
作为老师,都清楚长城与运河是用血泪筑成,这一课给予学生是一种忘却,是一种感谢,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所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运河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
另外,这一课还给着学生一种期待,那就是在飞机上看长城、看运河,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虽然课本上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提供了两幅非常美的图片,但那空中拍摄其实也给学生一种期待。
因此,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老师要用这两种期待来引导学生读,引导学生诵,因为学生的期待,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大脑寻找、研究、珍藏祖先的奇迹。
拥有这种期待的凭借就是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
比对引导学生与古老的长城对话,他们就能够发现长城的“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能够知道万里长城的“万里”是何意,要述说中,就能够明白祖先创造这个奇迹的过程。
飞上蓝天,看到那美丽的“绸带”,你不想拥有它吗?你不想把它放在自己的心中?学生想了,那肯定就会有着亲切的交流,就会产生那动人的诗篇,理解那人间奇迹。
大声朗读、高声背诵,让学生用心与长城、运河对话,他们就会自动产生一种自豪。
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是非常人文性的。
它与自然形成的奇迹不同,因为大自然的创造与人的创造那是不同的美。
对话之中,其实也是让学生感受这种不同。
这一课还有着写的任务,就是看图写话,把图变文,这也是对话成功与否的反映。
这篇文章只是为学生列出我们祖先创造的两个人间奇迹,其实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非常多,课后的第5题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去寻找,去积累,当然也是引导学生续着这首诗写着寻找的灵感。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第一课时:本课时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预习反馈,根据预习单进行检测。
主要有:朗读词语、理解词语、搭配词语、辨析词语、朗读全诗等练习。
第二板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和形式。
根据学习单进行自主阅读:默读全诗,你发现两个小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读读每个小节的3——6行诗,说说主要写了什么?3.用曲线画出赞美长城和运河的句子。
第三板块书写生字。
重点教学“蜒”和“谱”,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关系。
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理解词语“不朽”时,首先让学生查“朽”字,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义项“腐烂”。
可是,从字面上理解的.话,“不朽”指“不会腐烂的诗篇”,其实是理解不通的。
于是我向学生提出这个疑问,请他们深入思考:“不会腐烂的诗篇”其实是说……有学生回答:是指诗篇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
至此,我们总结出:“不朽”在文中的真正含义是指“永存”。
接着,我引导学生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说(英雄的牺牲精神、爱国精神)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最后我总结:别看一个小小的词语,它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意思呢。
这个教学细节给我的感受是:在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时,不能停留于字词的表面,有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剥茧抽丝,层层剖析,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
这就是所谓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吧。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2《长城和运河》作为本书的第一篇课文,他以儿童诗的形象出现,本身就是对这本书做出一个良好的开端。
诗虽然不长,却在字里行间都表现了中华的伟大和富强,并显现出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最大热爱,最大忠诚。
上学期为了赶教学进度,已经上过了这一课,但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息,估计有些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今天的语文课上非常有必要再复习。
但,俗话说“温故而知新”,今天的复习难道仅仅是复习吗?课一开始,我就请了几位学生朗读课文,毕竟是学过的课文,学生朗读时能做到了读正确,存在问题较大的是,因为有些学生已经能背诵,再加上诗文琅琅上口的节奏感,齐读课文时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唱读”现象,看着孩子们兴奋地读得摇头晃脑样,我真不忍心打断他们,但……“孩子们,老师真佩服大家,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了很长时间了,但大家朗读得还是这么流利,真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知识点及教案及教
学反思
字:航、谱、绸
词:驾驶、景象、蜿蜒、不朽、奇迹、驾驶、诗篇、奇迹、连绵
起伏
重点句子:
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
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2、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
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3、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主要内容:
《长城和运河》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
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
中华民族的骄傲。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使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理解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使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持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
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使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
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
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有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
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
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
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绝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绝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
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长城和运河》是首诗歌,这首诗是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
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诗歌有两个小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
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
诗歌从整体上描
绘了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特征,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才干。
在教学时,我主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设身处地
地去领悟文中角色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以此促使学生有滋有味
地朗读。
在新课的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长城和运河雄伟奇丽的
景象,在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似乎来到了长城边,运河旁,他们的情感也随之调动了起来。
作者的情感体验迅速转化成了学
生的情感体验,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们内心真情的表白,朗读时的
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
外化。
这里通过观看短片头脑中对长城和运河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
以再读课题,便会读出长城和运河的气势,由衷地抒发出赞美之情。
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引导让学生诵读,让
长城、运河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
于是在我的课堂上出现了
反复读四句重点句的场面。
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
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朗读这首诗歌时,我要求学生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要引导学生按诗歌的节奏实行。
第二,要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给人以起伏感,这样才能突显万
里长城和大运河的雄伟气势。
可喜的是学生对此篇课文兴趣浓厚,在指导朗读时师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动、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也能很快背诵课文了。
今天我上《长城和运河》,有很多学生课前都预习课文,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但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说明很多家长都能配合老师完成资料的收集。
因为事先都
收集了资料,所以孩子们对长城和运河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上课之处就已经深深为长城和运河而感到骄傲了。
所以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着重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而是简单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协助他们梳理资料,逐步学会寻找资料,理解资料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