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诺卡氏菌病的诊治(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鳢诺卡氏菌病的诊治(一)

摘要近年来,由于国内乌鳢高密度大规模养殖,导致乌鳢诺卡氏菌病的频繁发生,根据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总结了实际工作中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供养殖者参考。

关键词乌鳢诺卡氏菌;病原;流行特点;诊断;治疗

乌鳢,俗称黑鱼、生鱼,隶属鲈形目鳢科,是我国广泛分布的肉食性淡水经济鱼类。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人工养殖已从少量混养发展到大规模集中饲养,人工养殖乌鳢饵料有冰鲜、活鱼和饲料等。随着苗种和饵料问题的解决,国内乌鳢高密度养殖病害增多,尤其是近年来乌鳢诺卡氏菌病高发。乌鳢诺卡氏菌病目前在全国多个养殖区域发病,已在安徽蚌埠、江西樟树发现该病。近两年,在浙江杭州及绍兴一带,频现一种养殖乌鳢大规模死亡的暴发性疾病1]。患病对象以2龄鱼为主,流行季节在6—8月。平均发病率35%,发病死亡率高达100%,经济损失严重,现已证实乌鳢大规模死亡系鲕鱼诺卡氏菌引起。因鱼病防治人员不认识该病、使用药物不当,导致诺卡氏菌病病害危险损失严重。

1诺卡氏菌病病原

诺卡氏菌属于放线菌目,诺卡氏菌科,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活性污泥、水、动植物和人的组织中,以腐生为主,尤其在腐烂的冰鲜中多,因此投喂冰鲜的养殖品种多发2]。鱼类诺卡氏菌病病原体包括2种诺卡氏菌,即当初分离自淡水鱼类的星状诺卡氏菌和分离自海水鱼类的鰤诺卡氏菌。淡水乌鳢诺卡氏菌病病原是星状诺卡氏菌。

诺卡氏菌在海水中的含量不高。该病菌是人和动物的条件致病菌,当养殖动物在自然情况下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养殖区域水质恶化等环境胁迫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乌鳢经过多代人工繁育造成种质退化;加上流行季节水温适宜病原菌繁殖,致使诺卡氏菌可通过水体或者饵料侵入机体引起致病。该菌感染方式是从鱼体损伤部位、消化道或通过鳃进鱼体感染。在水产动物中,首例报道诺卡氏菌病的是虹彩脂鱼,以后陆续发生在虹鳟、五条鰤、斑鳢、红鲑鱼、太平洋牡蛎、大口鲈和海鲈等水产养殖动物中报道,诺卡氏菌曾是日本鲫鱼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也是太平洋牡蛎养殖的主要病原菌之一3]。

2流行特点

多见于投喂冰鲜的养殖品种,尤其是投喂海水冰鲜的养殖品种,如乌鳢、海鲈、小黄鱼等品种;流行区域为全国发生,浙江养殖的乌鳢大量发生,广东番禺地区养殖的乌鳢高发;诺卡氏菌生长较慢,造成病情不剧烈,在发病前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但病情持续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危害往往是灾难性的。因鱼病防治人员不认识该病,没有合理用药,导致发病鱼大量死亡;该病潜伏期长,从鱼类感染至发病死亡需要15~20d,要求在发病季节定期进行预防;水温在15~32℃时都可流行,以水温在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也较高;4—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安徽地区为5—9月;发病前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潜伏时间长,发生死亡时,已感染多时;病情持续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投喂量很大、生长速度很快的养殖池,更容易出现该病。越是投喂饲料多的乌

鳢池塘越容易发病,发病后投喂饲料多的鱼越容易死亡;环境变化后尤其在雨后,鱼开始发生暴发式死亡,类似于鱼类急性中毒似的死亡;野外捕捞的鱼种的发病率也比人工繁殖获得的鱼种的发病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