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鱼诺卡氏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
菌病暴发 ,使 眼看将获得 良好效益的整 塘鱼损失殆尽 。
长 ,且生长速度往往比诺卡氏菌要快很 多 ,所 以在病原分离时一定 要杜绝杂菌
的污染 ,否 则很 难分 离到 真 正的病 原 菌 ,因为杂菌生长迅猛 ,很快就将真正 病原 的诺卡氏菌覆盖了 ,难 以被发现 。 可以用选择培养基 如 L wes i esn o nt n Jne e
最主要的一种。该细 菌不 引起败血症或
这可能与养殖密度高和鱼体免疫状况低
下有关 。
急性免疫 反应 ,但渐进性侵袭鱼类各种
细胞包括 白细胞 。有关鱼类诺卡氏菌的 微生物学 、组织化学和病理生理学信息 很少 ,这可能因为与其菌体生长缓 慢有
关。
三 、临床症状和 眼观病变
典 型的外部症状是病鱼消瘦 ,皮肤
鱼类诺卡 氏菌病是一种慢性 、病程 漫长 、危害性极大的暖水鱼类病 害 ,最 易受 感染 的养 殖鱼 类是 鲫 鱼 、大 口黑 鲈 、卵形鲳觞 、大黄 鱼和乌鳢 ( 黑鱼或 生鱼 ) 。近年 ,诺 卡氏 菌病 在我 国南方 如广东 、 福建和浙江等省大有蔓延趋势 ,
多种诺 卡氏菌存在 ,但蛳鱼诺卡 氏菌是
主要器官如肝脏 、 肾脏 、 脾脏缓慢繁殖 、 隐『 生增长 。另一方面 ,鱼体被腹腔注射
活细 菌后 2周 即 出现 死 亡。P R 检测 C
结 果 发 现 养 殖 环 境 中 的 贝类 通常 携 带 大
四、细菌学特征
细菌呈线性 、串珠状和分枝形态 。 革兰氏阳性 着染 ,抗酸染色阳性 ( 红 粉 色) 。诺卡 氏菌可以在 多种 培养基上生 长 ,但这 些培 养基也可适合其他细菌生
诺 卡 氏菌 感染 在 苗期 或初 期通 常
是隐 胜的,极不易被发现 。感染和发病
论鱼类病害的诊断及预防措施
论鱼类病害的诊断及预防措施鱼类病害的诊断及预防措施是保障鱼类健康发展和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1200字以上关于鱼类病害的诊断及预防措施的一份综述:一、鱼类病害的诊断方法鱼类病害的诊断方法可以分为临床观察法和实验室检测法两大类。
临床观察法是根据鱼类的病症以及感染部位等进行初步诊断。
常用的方法包括鱼类外观观察、行为观察、病症描述以及病死鱼的尸检等。
实验室检测法主要是通过实验室检测技术确定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存在或种类。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病原微生物DNA分子检测、寄生虫的孢子观察等。
二、鱼类病害的预防措施1.保持水质卫生:定期检测水质,并保持水质的稳定。
合理管理水质参数,控制水温、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在合适的范围内。
2.饲料管理:合理饲喂,避免过度、不足饲喂。
选择优质饲料,并根据鱼类生长的需要进行适当的配制和投喂。
3.消毒和隔离:消杀物品,消毒水族箱、器具和设施等,防止病菌和寄生虫的传播。
对新购入的鱼类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无病鱼进入养殖系统。
4.物理隔离:通过物理隔离控制病害的传播。
例如,对于感染性疾病,可以将病鱼单独隔离,避免与健康鱼接触。
5.鱼类检疫:引进鱼类之前进行全面的检疫,确保无病鱼类进入养殖系统。
检疫可以包括外观检查、生理指标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等。
6.增强鱼类的免疫力:通过饲料添加和免疫接种等方式,增强鱼类抗病能力。
常见的方法包括添加免疫增强剂、疫苗接种等。
7.定期检测和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定期检测和监测养殖水体和鱼类的健康状况。
及时查明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鱼类病害的防治策略1.针对已知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进行防治。
通过研究已知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强科学养殖管理。
合理设置养殖密度,保持底层水体通气、导水等。
定期清理底泥,预防细菌的滋生。
3.合理使用药物和化学药剂。
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蓝鳃太阳鱼诺卡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7]
细菌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及 PCR 所用的试剂购
菌ꎬ 在鱼体免疫力低下时ꎬ 很容易通过饵料、 鳃、
工生物工程( 上海) 有限公司合成ꎮ 药物敏感纸片
伤口感染ꎬ 主要症状是病鱼真皮下会形成脓疮ꎬ 有
购自杭州滨和微生物有限公司ꎮ
干酪状坏死情况ꎬ 鳃上有絮状结节ꎬ 最明显是脾脏
1 2 病原菌分离纯化
状与原感染鱼相似ꎮ 从死亡太阳鱼体内可重新分离到与 SD1810 形态特征、 生理生化指标相一致的病菌ꎮ 对分离
获得的鰤鱼诺卡氏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ꎬ 结果表明ꎬ 鰤鱼诺卡氏菌 SD1810 对红霉素、 利福平、 庆大霉素、 氯霉
素、 阿米卡星、 氟苯尼考等 10 种抗生素极其敏感ꎬ 对头孢唑啉ꎬ 诺氟沙星ꎬ 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等
[1]
ꎮ
间刺ꎬ 生长适温范围广(1 ~ 38 ℃ ) ꎬ 食性杂ꎬ 适应
体的淡水名贵鱼类 [2] ꎬ 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ꎮ
特征及致病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ꎬ 旨在为养殖蓝鳃
1 1 材料
诺卡氏菌( Nocardia) 是介于细菌与真菌间的
革兰氏阳性菌ꎬ 常将其归类为细菌ꎬ 属于放线菌门
诺卡氏菌科诺卡氏菌属ꎬ 以腐生为主ꎬ 是一种人兽
共患的慢性传染病ꎬ 在水产养殖方面危害极大 [3] ꎮ
鱼类诺 卡 氏 菌 病 的 致 病 菌 主 要 有 鰤 鱼 诺 卡 氏 菌
蓝鳃太阳鱼病样采自佛山市顺德区某养殖场ꎬ
体长(15 3 ± 1 1) cmꎬ 体质量(80 3 ± 5 5) gꎮ 健
康蓝鳃太阳鱼 (80 1 ± 5 3 ) g / 尾ꎬ 购自佛山市某
淡水渔业ꎬ 2020ꎬ 50(2) : 53 - 59
诺卡氏菌病的防与治
2022.11广告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病原体诺卡氏菌又称 诺卡氏菌、分枝丝状菌,培养时间长时,菌体呈长杆状或球状,产生产气菌丝;革兰氏阳性,弱抗酸性,无动力。
25℃培养4~5天出现小菌落,两周后形成疣状、致密的硬菌落,颜色由淡黄色变成橙黄色。
不产生H2S,不产生吲哚,微还原硝酸盐,石蕊牛奶中产碱、不凝固,不分解黄嘌呤、次黄嘌呤、明胶,分解淀粉、酪氨酸;生长温度12~32℃,适温25~28℃;生长盐度0~40,适宜盐度0~10;生长pH5.8~8.5,适宜pH6.5~7.0。
二、流行情况诺卡氏菌病是日本养殖五条 常见细菌性疾病,1967年发现于三重县尾鹫市,于1992年以后呈现全国性蔓延。
五条 诺卡氏菌病一般发生于6月至翌年2月,并主要见于8-11月。
诺卡氏菌病不仅见于五条 ,也见于高体 、缟鲹、牙鲆和三线矶鲈。
美国饲养的虹鳟鱼种也有患此病的报道,但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病原菌为星状诺卡氏菌。
大黄鱼诺卡氏菌病主要发生在9-11月,平均死亡率为15%,病情重的网箱养殖鱼死亡率可达60%。
研究表明,发病原因与养殖密度、养殖海区的水质环境突变、鱼体免疫力下降以及饲料鲜度有较密切关系,在台风过后以及高密度养殖网箱中,发病的概率较大。
1984年9-11月,日本在养殖牙鲆的当年鱼中发现该病。
病情发展缓慢,但长期连续死亡,累计死亡率达15%。
三、症状患病鱼症状形形色色,一般症状为体表凹凸,出现溃疡和脓疡,皮肤剥离、出血,脏器尤其是肾脏和脾脏出现很多大型结节。
有的患鱼体表基本不见症状,鳃广泛出现很多小型结节。
大黄鱼患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仅反应迟钝、食欲下降、上浮水面离群独游。
随着病情加重,部分鱼体表有溃烂、出血等症状,并在体表、鳃、脾、肾、性腺、心脏等组织出现1~3毫米大小的黄白色结节,结节内含物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短或细长杆状或分枝状菌体。
患病牙鲆体表有点状出血斑、小而隆起的脓肿,有时口唇部糜烂。
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
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下)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徐力文诺卡氏菌(奴卡氏菌)为放线菌类微生物,革兰氏阳性,弱抗酸性,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缓慢,3-7天可形成淡黄色沙粒状菌落,形态与一般鱼类病原菌差别显着,菌体为长杆或短杆或分支状。
引起鱼类病害的为星状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和鰤诺卡氏菌(),前者还可感染人类,而国内从患病鱼分离到的多为鰤鱼诺卡氏菌。
鱼类诺卡氏菌病又称结节病,可在内脏各器官形成肉眼可见直径的大量白色结节(肉芽肿),以脾脏和肾脏最为显着,相当比例的鱼还可在体表皮下脂肪和肌肉形成脓疮,呈现大小不一的鼓起软包,划破有白色或淡红色脓液流出,有的鱼还在鳃上形成白色棉絮状结节。
诺卡氏菌病主要危害6个月-2龄鱼,可导致慢性死亡,或降低成鱼商品价值,一个养殖季节死亡率约10-30%,淡水鱼和海水鱼都可以被感染,就我们检测到的有卵形鲳鰺、青斑、鮸鱼、红鱼、美国红鱼、海鲈、尖吻鲈、泥鯭、加州鲈、生鱼等,国内报道的还有大黄鱼,目前实验室保存的约有20株分离自不同海区和鱼类的诺卡氏菌株,鉴定均为鰤鱼诺卡氏菌。
危害严重的有目前养殖广泛的卵形鲳鰺及淡水养殖的加州鲈和生鱼,全年都可发病,在南方以秋季水温22-28℃时流行为甚。
诺卡氏菌本是水体条件致病菌,无处不在,但在鱼类遭受寄生虫侵染后更易患病,如海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和单殖吸虫,可通过体表和鳃的伤口入侵,我们研究显示其还可以通过肠道感染,投喂含菌饲料,金鲳可在15天左右发病死亡。
近年来该病日趋严重,应与养殖环境水质恶化和虫害猖獗有关。
通过临床症状可以基本诊断该病,也可以用常见培养基分离,但该菌生长缓慢,分离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污染,最好用选择性培养基如改良罗氏琼脂。
简便的诊断可用体表脓疱中脓液或内脏结节涂片,吉姆萨染色即可镜检到大量分支长杆状菌体。
鱼诺卡氏菌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
起 的 疖疮 ,剖开 疖 疮 流 出 白色 稍带 红 色 的 脓
液 ,内脏器官 如心脏 、脾脏 、肾脏 及鳔处 也有 白色 结节或 于鳃丝基部 形成乳 白色大结节 ,引 起 鳃循环 障碍后鳃丝呈 苍 白色 。感染 口诺 卡 氏
由于没 有乌鱼和 加州鲈对 各种抗菌 素药物
的药物代 谢动 力学资料 ,所 以 ,难 以确定准确 的用药 剂量和制 定科学 的给 药程序 。现在我 国 渔用 抗 菌素 药物 连续 使用 时 间为 3 天一 5 天 ,实 践证 明这 样 的用药 程序难 以彻底治愈 诺卡 氏菌 病 的。
节。
重 。该 病 的特 点 是潜 伏 期 长 ,其 病情 发 展 缓 慢 ,但是发 病率 和死亡率都较 高 。 自然发病率
可达到 l 5 %一 3 0 %,严 重的达 到6 0 %以上 。养殖
乌鱼 、加 州鲈 患诺卡 氏菌病 后的死亡 率可高达
8 0 %以上 。因此 ,一旦 发现 养殖 鱼类有 诺卡 氏
病鱼有 时 出现拖 底症状 ,造 成鱼体腹部 和
尾部受 损溃烂 ,无 法吃食 ,瘦死 严重 ,解 剖可
菌病发生 ,应及 时治疗 ,治疗越 早 ,感 染数量 越少 ,治 愈率越 高 ,给养殖 生产所造 成的经济 损失也就会越小 。
鱼诺卡 氏菌病 的症状
发现各 脏器均存在 白点 ,肝肠 出现 白点一般认 为是 诺卡 氏菌病 ,发病 后期 主要症状表现 为鱼
C HO NGQ I NG F I S HE RY
鱼诺卡氏菌病的病 因症状及防治
鱼诺 卡 氏菌病的流行与危害
结节病变 ,初期容 易于分枝杆菌 ( 鱼结核 病 )
鱼诺卡 氏菌病是一种 传染病 ,是一种 典型 危 害严重 的慢 性细菌病 ,多发于 海水鱼和 淡水
淡水鱼诺卡氏菌病防治方法
淡水鱼诺卡氏菌病防治方法
淡水鱼诺卡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疾病,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清理饲养环境,保持水质清洁、透明,并保持一定的水温和PH值。
同时,应注意饲料的选择和投喂方式,避免过度投喂和浪费。
2. 保持生态平衡。
应控制鱼塘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饵料和鱼类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以保持鱼塘生态平衡,减少病害的发生。
3. 使用药物防治。
在发现病害初期,可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防治,如磺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但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4. 引入天敌控制病害。
可引入一些天敌物种,如虾、蟹等,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但在引入时应注意天敌的数量和种类,避免引起新的生态问题。
5. 加强病害监测。
应定期对鱼塘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应加强病害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养殖人员的防治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淡水鱼诺卡氏菌病的发生。
- 1 -。
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
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下)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徐力文诺卡氏菌(奴卡氏菌)为放线菌类微生物,革兰氏阳性,弱抗酸性,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缓慢,3-7天可形成淡黄色沙粒状菌落,形态与一般鱼类病原菌差别显着,菌体为长杆或短杆或分支状。
引起鱼类病害的为星状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和鰤诺卡氏菌(N.seriolae),前者还可感染人类,而国内从患病鱼分离到的多为鰤鱼诺卡氏菌。
鱼类诺卡氏菌病又称结节病,可在内脏各器官形成肉眼可见直径0.5-3mm的大量白色结节(肉芽肿),以脾脏和肾脏最为显着,相当比例的鱼还可在体表皮下脂肪和肌肉形成脓疮,呈现大小不一的鼓起软包,划破有白色或淡红色脓液流出,有的鱼还在鳃上形成白色棉絮状结节。
诺卡氏菌病主要危害6个月-2龄鱼,可导致慢性死亡,或降低成鱼商品价值,一个养殖季节死亡率约10-30%,淡水鱼和海水鱼都可以被感染,就我们检测到的有卵形鲳鰺、青斑、鮸鱼、红鱼、美国红鱼、海鲈、尖吻鲈、泥鯭、加州鲈、生鱼等,国内报道的还有大黄鱼,目前实验室保存的约有20株分离自不同海区和鱼类的诺卡氏菌株,鉴定均为鰤鱼诺卡氏菌。
危害严重的有目前养殖广泛的卵形鲳鰺及淡水养殖的加州鲈和生鱼,全年都可发病,在南方以秋季水温22-28℃时流行为甚。
诺卡氏菌本是水体条件致病菌,无处不在,但在鱼类遭受寄生虫侵染后更易患病,如海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和单殖吸虫,可通过体表和鳃的伤口入侵,我们研究显示其还可以通过肠道感染,投喂含菌饲料,金鲳可在15天左右发病死亡。
近年来该病日趋严重,应与养殖环境水质恶化和虫害猖獗有关。
通过临床症状可以基本诊断该病,也可以用常见培养基分离,但该菌生长缓慢,分离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污染,最好用选择性培养基如改良罗氏琼脂。
简便的诊断可用体表脓疱中脓液或内脏结节涂片,吉姆萨染色即可镜检到大量分支长杆状菌体。
对诺卡氏菌病的预防应以增强鱼类体质和防范寄生虫侵害为主,秋冬季流行季节要密切注意鱼群动态,平时对体弱游边的应多解剖检查,有诺卡氏菌病症状要及时用药,就我们分离的菌株大部分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红霉素、新霉素等还是比较敏感,但该菌主要侵染鱼类吞噬细胞,且可在该细胞内持久生存,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用药至少10天以上,且经常效果不佳。
鱼鱼常见病诊断及治疗办法详解
鱼鱼常见病诊断及治疗办法详解细菌性疾病细菌引起的疾病在鱼的疾病中属于种类最多的,常见的有:烂腮病、细菌性肠炎、白皮病、竖鳞病、出血性腐败症、打印病、疖疮病、白头白嘴病等好几种。
都是属于较高发的观赏鱼类疾病,而且发病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凶险。
疾病名称烂腮病病原体鱼害粘球菌症状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
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逐渐腐烂最后整个腮部全部腐烂鱼儿也因此失去呼吸功能而死治疗方法1、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2、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每天不断至病鱼痊愈。
同时用百万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所有的用具及水族箱以消毒避免鱼儿再次感染。
疾病名称细菌性肠炎病因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或是吃的过饱、肠道饱胀、排泄受阻,导致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病原体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症状病鱼停于水族箱角落不动、不进食。
腹部膨胀有红斑肛门突出。
肌肉会短时间发出抽搐,粪便白色。
如果实行解剖。
会发现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
严重时肠子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的粘液和浓血。
治疗方法内服主要是鱼服康、磺胺胍、纳克菌等药浴的话就要用到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
内服药必须溶解后混合到牛新汉堡或者是其它的混合饵料当中投喂。
如果鱼儿已经无法吃食的话,就只有药浴了(也有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的)。
疾病名称白皮病(又称白尾病)病因水族箱内不洁净尤其是鱼的粪便没及时清理掉,或是捕捞和运输的时候操作不慎使鱼受伤导致病源菌感染(可见外伤的危害)。
病原体白皮极毛杆菌的格兰氏阴性杆菌症状背鳍或尾鳍也可能是背鳍加尾鳍的基部(也就是鱼背部和尾柄)出现小白点。
白点迅速扩大只至尾鳍全部发白、烂掉,病鱼的游动能力明显降低。
平衡失控会竖起来上下垂直游动。
2-3天死亡。
死亡率极高。
5-8月流行此病。
治疗方法百万分之二十五的(25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天。
简单几点让你的鱼塘远离诺卡氏菌病
“ 增氧解毒底净” + “ 二氧化氯 ” 进行改底抑菌抑虫。 水 质 指标 定期 检 测 , 做好 调水 工作 , 可用 “ 增 氧 解 毒
底净 ” + “ 粤海 3 0 1 ” + “ 亚硝速降 ” 来降低水体 氨氮 ,
控 制亚 硝酸 盐 。
4 . 3做 好 鱼 体 强 化 工 作
炎 的危 害 。
1 病 原 和传 播途 径
一
脑炎 , 以蚊蝇为传播媒介 , 是 由流行性 乙型脑炎病
毒引起 的一 种急性 、人畜共 患的 自然疫源性传染 病 ,也是 目前一些规模养猪场较为普遍 的一种疫
病 。据 对 一些 发 生过 猪 乙型脑 炎 的养 猪场 调 查 , 虽 然 养 猪 全年 均 有 发生 猪 乙 型脑 炎病 例 的可 能 , 但 调
◆ - i , 、 : ■: t
诺 卡 氏茼 为革 兰 氏 阳性 菌 , 好气 , 抗 酸 或 部 分 抗酸 ; 潜 伏 时问 长 , 生命 力强 , 爆 发过诺 卡 氏菌病 的 鱼塘 , 其 水源 、 底 部 土壤 叶 1 的诺 卡 氏菌 残 留时 问 , 遇 到合 适 条 件 又会 重新 爆 发 ; 对 鱼类 传染 主 要通 过
【 收 稿 日期1 2 1  ̄ 1 7 - 8 — 1
・
头批 值 人 为加料 意 愿强 , 位 体 内脏 长期 处 于超
48 -
广东饲料 第 2 6 卷第 8 划
2 0 1 7 年 8门
规模 养猪 场秋 季 应谨 防猪 乙型脑 炎
夏道伦
( 湖北省襄 阳市襄州 区畜牧兽医局 , 湖北 襄 阳 4 4 1 1 0 4 )
又感 染 预防 措 施 没做 好 , 发病 的 死 鱼 , 带 菌 的 水源 没有 做好 隔 离防护 , 直 接污 染鱼 塘 。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诊断与防控措施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诊断与防控措施水产养殖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疾病威胁。
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养殖效益下降,还有可能引发全面死亡事件,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控水产养殖中的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一、疾病诊断1. 观察症状在开展疾病诊断之前,养殖户可以通过观察症状来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例如,鱼类出现明显腹胀、体表出现红斑的情况,可能是细菌感染或寄生虫引起的;而异常活泼、食欲下降可能是病毒感染的表现。
通过细致观察,养殖户可以初步了解疾病的症状,为进一步诊断提供参考。
2. 实验室检测疾病的确诊需要依赖专业的实验室检测。
养殖户可以将病死鱼类或患病鱼体的样本送往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如细菌培养、PCR等技术分析,以明确疾病的病原体类型和数量。
另外,还可以通过采集鱼体的血液、组织等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疾病的具体病变情况。
3. 专业鉴定对于疾病诊断结果存在疑问的情况,可以请专业的兽医师或水产专家进行鉴定。
他们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从更深入的角度出发,对疾病的诊断结果进行确认。
通过专业的鉴定,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危害程度,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疾病防控措施1. 加强养殖管理良好的养殖管理是预防水产养殖疾病的关键。
养殖户应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控制,维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和有害物质的积累。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特性和环境要求,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和空间,增强其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2. 广谱消毒定期进行养殖场和设备的消毒是防控水产疾病的重要手段。
养殖户可选用有效的消毒剂,如过氧化物、次氯酸钠等,对鱼塘、笼网、养殖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正确使用方法,以避免对水产生不良影响。
3. 营养调理合理的饲养和饲料管理也是预防水产疾病的重要环节。
养殖户应根据鱼类的需求量和生长发育阶段,科学配制饲料,并控制好喂养量和喂养频次。
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陈海新1,朱宇嘉3,董碧莲2,朱志东3,蔡廷渠2,宋健平1,朱盛山2(1.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05;2.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开发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3.广州市普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3)诺卡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源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引起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细菌主要有星形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 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和杀鲑诺卡氏菌(No-cardia salmonicida)。
鱼类诺卡氏菌病在每年的4-11月皆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10月,在水温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
该病潜伏期长,从感染到发病一般需要15~20天,一旦鱼发病预后极差,采用抗生素疗效一般,死亡率高,疾病频发,给我国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如何防治鱼类诺卡氏菌病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体征和病理表现Kim JD等(2018)在感染 鱼诺卡氏菌的鳗鱼身上观察到有胸鳍出血、局灶性皮肤溃疡、鳃丝出血坏死、肛周出血和肌肉坏死等体征,解剖后在心、脾、肝和肾等脏器表面观察到有散在结节,结节在切片镜下显示为肉芽肿结构,中央有大量细菌集落、坏死细胞和吞噬细胞。
Brosnah-an CL等(2017)在一个鲑鱼养殖场中观察到部分鲑鱼出现皮肤损伤,部分鲑鱼体表有隆起的圆形肿块,直径最大达4厘米;解剖后在鱼鳃、肝脏和肾脏表面观察到大量结节,镜下显示为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伴坏死,肉芽肿紧紧围绕在诺卡氏菌的周围;抗酸染色后,在肉芽肿内明显可见抗酸菌丝;对该菌进行16S rRNA测序后确定该菌是 鱼诺卡氏菌。
Vu-Khac H等(2016)报道自然感染 鱼诺卡氏菌的鲳鱼出现腹部肿胀、皮肤溃疡等体征,解剖后在脾脏、肝脏和肾脏表面可见1~26毫米的白色结节。
王文基等(2019)对乌斑杂交鳢接种 鱼诺卡氏菌,乌斑杂交鳢在第2天出现厌食、游泳迟缓等症状;解剖所有刚死亡不久的乌斑杂交鳢后,观察到鱼的膨胀腹部有大量腹水,肝脏、肾脏、脾脏等脏器和肌肉表面可见明显的白色结节,白色结节在镜下显示中心有干酪样坏死,外部有中性粒细胞等细胞浸润,最外层还有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形成的胞膜。
预防与治疗鱼类菌性疾病
预防与治疗鱼类菌性疾病
接吻鱼
菌性疾病,顾名思义就是鱼的体内或体外或多或少受到细菌的损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发炎。
好比人伤口感染,扁桃体发炎等等。
一、症状
烂鳃、烂皮、竖鳞、肛门红肿(肠炎)等
二、治疗方法
既然是发炎,当然应该以消炎为主,建议用一些比较温和的药物,比如盐、黄粉等,对鱼伤害很小,而对于个别比较严重的鱼应该选用相对鱼病的渔药治疗(比如肠炎就用肠炎灵等)。
三、防治方法
细菌和病毒不一样,相对容易治疗也相对容易防止,好像小时候上学有流行病了一样,老师就喷洒消毒水,教室里放醋等等。
而细菌性病毒的防止只要把握好这个道理就好了。
使用盐、黄粉等等。
消毒杀菌,为鱼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是养好观赏鱼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诺卡氏病毒治疗
肉食性鱼类诺卡氏菌病(烂身内脏白点病)的治疗近两年来,我国加州鲈养殖区的广东、江苏、四川相发生加州鲈鱼以烂身、内脏白点为主要特征的病害,发病时长,累积死亡量高。
经过检测和实际治疗效果比对,发现该病为诺卡氏菌病。
一、病原的一些情况诺卡氏菌,革兰氏阳性菌,G+。
诺卡氏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活性污泥、水、动植物和人的组织中,以腐生为主,一些菌株是人和动物的机会致病菌。
引起淡水加州鲈死亡的主要是星状诺卡氏菌,该菌能引起人及多种动物感染发生相应的诺卡氏菌病。
在水产养殖中,首例报道诺卡氏菌病的是虹彩脂鱼,以后陆续发生在虹鳟、黄尾、乌鳢、大西洋牡蛎、大口鲈和海鲈等水产养殖动物中,该病给水产养殖造成了巨大损失。
诺卡氏菌曾是日本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也是大西洋牡蛎养殖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对我国台湾水产养殖业影响较大。
二、如何简单判断加州鲈诺卡氏菌病加州鲈发病后,根据病鱼的特征和病原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简单判断病因。
1.病鱼在池塘表面慢游,患病个体反应迟钝,游泳不活泼,离群独游,食欲下降,体色(尤其是背部)明显变黑。
2.病鱼烂身。
病鱼体表有损伤并溃烂出血,病灶在背鳍起始位置后侧的区域多见,烂身时从表皮向肌肉腐烂,呈现漏斗状腐烂,病灶常呈红色。
尾鳍有时也有溃烂出血。
3.部分鱼鳃上有白色结节。
4.肝、脾、肾常有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直径0.1~0.3厘米。
肝脏受损、出血,胆变色、萎缩。
因内脏有结节,有些地区认为是内脏孢子虫。
肝脏等内脏中观察到小的“肉芽肿”、结节。
这些结节形成的原因是:诺卡氏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各靶器官,然后在各组织器官中固着,逐渐繁殖而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结节。
5.该病主要对造血系统(肝、脾、肾等)进行破坏,肝脏上常有弥散状出血。
6.腹腔肌肉有时有结节。
发病后期,在腹腔肌肉或粘膜上可见结节。
7.部分发病鱼眼球突出。
8.部分鱼随着病情加重,体表出现创伤,溃烂出血,鳍条有充血现象,伴有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膨大的腹腔内有少量透明或淡黄色液体。
简单几点,让你的鱼塘远离诺卡氏菌病
简单几点,让你的鱼塘远离诺卡氏菌病伍德斌【期刊名称】《广东饲料》【年(卷),期】2017(026)008【总页数】2页(P48-49)【作者】伍德斌【作者单位】江门粤海饲料有限公司,广东江门5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2炎炎八月,海鲈头批鱼陆续上市,养殖户在头批鱼投喂方面更是热情高涨,加料意愿强烈。
而随着头批鱼价格略有波动,高温期常见病菌对鱼塘的侵袭,更是令不少养户心急如焚。
通过粤海一线团队塘头走访,发现今年鱼塘高温期病菌主要以诺卡氏菌为主,对鱼塘正常生产和投喂影响最大。
诺卡氏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好气,抗酸或部分抗酸;潜伏时间长,生命力强,爆发过诺卡氏菌病的鱼塘,其水源、底部土壤中的诺卡氏菌残留时间长,遇到合适条件又会重新爆发;对鱼类传染主要通过口腔、鳃部、体表伤口等进行感染,特别是寄生虫咬伤鳃部后容易受到继发感染;治疗时间长,见效慢,诺卡氏菌在海水鱼身上其特有的胞囊起到保护作用,阻碍抗生素的直接杀灭。
病鱼主要表现出体表出血,真皮下形成脓疮,肾,脾脏出现白芽粒结节。
发病初期病鱼离群,缓游水面,体表无明显异常,偶见出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少量死鱼且持续不断,解剖鱼体会发现脾、肝、肾起白点,并伴有其他的细菌感染。
3.1 外源性高温天气,特别是24~30℃水温有利于诺卡氏菌的繁殖。
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长期处于超标状态,底部恶化,为诺卡氏菌的繁殖提供温床。
交叉感染预防措施没做好,发病的死鱼,带菌的水源没有做好隔离防护,直接污染鱼塘。
3.2 内源性头批鱼人为加料意愿强,鱼体内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容易出现损伤,造成免疫力下降,让诺卡氏菌趁虚而入。
尾批鱼人为控料,一天一餐或两天一餐,鱼体正常生长所需营养得不到补充,机体抵抗力弱,容易受到诺卡氏菌的侵袭。
4.1 做好鱼塘清淤消毒工作空塘清淤或塘底翻推后要做好消毒工作,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塘底消毒,以减少诺卡氏菌的数量,降低其爆发机率。
养殖鱼类诺卡氏菌病及其防治
养殖鱼类诺卡氏菌病及其防治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1页(P88)【作者】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作者单位】河南新乡市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河南新乡 453700;河南新乡市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河南新乡 45370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诺卡氏菌等诺卡氏菌属的细菌能导致人工养殖的乌鳢、斑鳢、纹鳢、虹鳟、五条和卵形鲳鲹等多种养殖鱼类发生诺卡氏菌病。
诺卡氏菌属的细菌属于需氧菌,也是土壤和淤泥中的常见腐生菌,不属于鱼体和人体内的正常菌群。
在普通培养基经1周左右培养,可见白色或黄色或橙褐色的颗粒状菌落,表面干燥有褶或光滑呈蜡样。
细菌形态类似于放线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对鱼类致病的主要是星形诺卡氏菌和诺卡氏菌等。
诺卡氏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活性污泥、水体中(在水体中的含量并不高)。
当养殖鱼类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时,通过摄食饵料而感染。
由于病原诺卡氏菌生长比较缓慢,因此,受感染的鱼类在发病初期通常未出现外部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但是,病情持续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早期阶段很难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从患病鱼器官来看,发病最严重的器官都是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器官。
病原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各器官并固着于各器官组织,逐渐生成菌丝体导致出现结节。
在自然条件下,发病后的鱼体开始仅反应迟钝,食欲下降,上浮于水面。
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病鱼体表出现创伤,溃烂出血,鳍条有充血现象。
大多伴有肛门红肿、腹部膨大,少数病鱼还出现眼球突出。
解剖后观察可以发现膨大的腹腔内有少量透明或淡黄色液体,在肝、脾、肾等内脏组织中出现乳白色或淡黄色结节。
为了验证药物在野外治疗乌鳢诺卡氏菌病的效果,分别选择显示出较好抑菌效果的氨苄青霉素、硫氰酸红霉素、交沙霉素等3种药物,在江苏省射阳黄沙港和浙江菱湖等地区进行了药物治疗乌鳢诺卡氏菌病的试验。
1.对射阳人工养殖中患病乌鳢的治疗(1)射阳黄沙港庞先生的养殖池塘:选用氨苄青霉素治疗,用药量为22.0毫克/千克鱼体重,拌和在饵料鱼中并阴干后投喂,每天投喂1次药物饵料鱼,连续投喂6天。
养殖鱼类诺卡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治
养殖鱼类诺卡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治
李思源;王国良;徐益军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随着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鱼类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虹鳟、牙鲆、大黄鱼、乌鳢、黑鲷、东方魨等名贵鱼类养殖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随着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过程中的疾病也日趋严重,“诺卡氏菌病”就是近几年在我国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染病。
【总页数】1页(P52)
【作者】李思源;王国良;徐益军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315211;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315211;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3152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养殖鱼类诺卡氏菌病及其防治 [J], 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
2.乌鳢诺卡氏菌病诊疗和防治技术 [J], 刘德建
3.鱼诺卡氏菌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 [J], ;
4.夏季海水鱼诺卡氏菌病的防治 [J], ;
5.一例流水槽养殖加州鲈诺卡氏菌病的防治与思考 [J], 陈文华;赵俊胜;周晓东;张茂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菌性疾病导致的鱼塘死亡量巨大,如何诊断鱼类细菌性疾病?又该如何防治呢?
细菌性疾病导致的鱼塘死亡量巨大,如何诊断鱼类细菌性疾病?又该如何防治呢?作者:一气贯长空水产养殖中鱼易诱发多种疾病,尤其是高密度养殖的塘口,一旦发病,治疗起来相对困难,只能通过全池用药来防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增加了养殖成本,因此鱼病对水产养殖业的威胁不容小觑,做好鱼病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诊断方法Part 01细菌性烂鳃鳃丝粘液增多,肿胀,附着物增多,严重的腐烂露出鳃丝软骨,鳃盖“开天窗”,鳍基充血,鳞片脱落。
Part 02赤皮病病鱼表皮腐烂或鳍条蛀断,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
Part 03 打印病此病由外部烂入。
病鱼尾柄或腹部两侧出现圆形、卵形或椭圆形红斑,严重时肌肉腐烂成小洞,可见骨骼或内脏。
Part 04疥疮病此病由内部烂出。
病鱼背部两侧有浮肿脓疮,用手触摸有浮肿感觉。
剪开病鱼表皮,肌肉呈脓血状。
Part 05竖鳞病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多半在尾部)向外张开像松球,形成竖鳞,鳞下聚集透明液体。
病鱼有时伴有眼球突出、腹部膨胀、鳍基附近皮下充血等症状。
Part 06细菌性肠炎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鱼体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摄食。
剖开鱼腹和肠管,肉眼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壁的弹性较差,肠内没有食物,而有很多淡黄色黏液,肛门红肿,流血水。
Part 07其他细菌引起的鱼类常见疾病还有很多,如白皮、细菌性败血症、出血病等,因多类细菌性疾病发病原理和防治方法其他种类都有相同之处,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述。
防治措施①苗种的选择:选购抗病抗逆力强的纯系品种或其他优良品种养殖,尽量规避近亲繁殖或“毛毛鱼”繁殖子代苗种,从苗种入手防控鱼病发生;同时要注意投喂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增强鱼苗自身的免疫力。
②养殖环境管理:养殖场所水源要充足并且适合所养殖鱼类习性;放养前清整池塘,以消灭病原体;加强增氧,促进代谢,维持良好的平衡条件;调水育藻,培菌控病,用有益菌吞噬与压制有害病菌;改底消毒,稳定藻相,创造健康养殖的环境;科学放养、提高鱼体抗病力、控制病原和施用药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鱼诺卡氏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太阳鱼(Lepomisgibbosus),属鲈形目、太阳鱼科的淡水鱼类。
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在南方省份尝试养殖,2000年在广东推广,目前养殖主要分布在顺德、南海、新会和斗门等地区,以顺德勒流养殖最为集中,目前养殖规模在3000亩以上。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太阳鱼的病害也越来也严重,死亡率也越来越高。
今年4月份以来,太阳鱼养殖池塘的发病率高,死亡严重,4月27日,笔者对勒流的太阳鱼养殖池塘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发病症状
病鱼上浮水面,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眼球突出,体表有损伤并溃烂出血(图1),严重者鳞片脱落,溃烂并形成较大的脓肿(图2)。
解剖见有的鱼鳃上有白色结节(图3),腹腔有少量腹水,肝脏、脾脏有白色结节(图4、图5)。
图1 病鱼体表有损伤并溃烂出血
图2 病鱼鳞片脱落、溃烂并形成较大的脓肿
图3 病鱼鳃上有白色结节
图4 病鱼肝脏有白色结节
图5 病鱼脾脏有白色结节
二、病院检查
1、寄生虫检查
分别取少量鱼体表粘液及鳃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水展开后用显微镜进行镜检,未见寄生虫感染。
2、细菌的分离鉴定
分别从病鱼的肝脏、脾脏以及脓包的浓汁接种TSA培养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25℃培养72小时,肝脏和脾脏接种在培养皿上长出淡黄色、不规则、形似沙粒的菌落(图6、图7),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诺卡氏菌(Nacardia)。
浓汁接种培养皿长出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图7),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图6 分离菌在培养皿上的菌落形态
图7 内脏和浓汁中分离菌
3、病毒检测
取病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用95%保存带回实验室进行鲈形目种类鱼的敏感病毒虹彩病毒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未感染虹彩病毒。
通过对病鱼的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鉴定,确诊太阳鱼为诺卡氏菌感染,严重者继发感染维氏气单胞菌。
三、发病原因分析
1、养殖密度过高
发病池塘普遍存在放养密度过大的现象,有的放养密度都在1.5万尾/亩,密度大的养殖池塘,更容易出现诺卡氏菌病。
2、养殖水质恶化
太阳鱼养殖都是投喂膨化料,投喂量大,氨氮、亚硝酸盐高,养殖户一般也不换水,水质严重恶化,导致致病菌大量滋生。
3、品种性状退化
养殖的太阳鱼大多是养殖户自行繁殖,没经过选优,近亲繁殖导致种质有退化趋势。
四、防治措施
诺卡氏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的慢性病,诺卡氏菌感染,病程长,一般不会造成大量死亡,在养殖过程中,适当降低养殖密度,科学投喂,科学管理,就能很好的控制该病的发生。
1、诺卡氏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活性淤泥、水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水质恶化(如氨氮、亚硝酸盐过高),鱼体自身免疫力下降,就会感染发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一些水质及底质改良剂,调控底质,改善水质,保持水体稳定。
2、科学投喂,控制投喂量,尤其在发病期,减少投喂量。
3、适当降低养殖密度。
4、防止缺氧,水中氧不足,容易导致鱼抵抗力下降。
5、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增强体质。
6、发病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一些抗生素,外用一些刺激性小的消毒剂,预防其他细菌继发感染,防止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