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简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即为森林经理学(Forest Management),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其目的也就是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具体来说就是: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永续利用。

任务:1、调查森林资源状况(森林资源调查)2、森林资源的分析与评价3、森林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规划4、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2、辨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林业、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永续利用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按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中科院牛元文认为此种提法只考虑代际之间,没有考虑区域之间,故定义中应包含:既满足某区域的需要又不对其它区域的发展构成危害,即某区域的发展不损害其它区域的发展。

可持续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林业。

或:特定区域内不危害和削弱当代人和后代人满足对森林多资源需求的林业。

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后代需要的森林经营。

概念
森林永续利用:对森林利用有两种形式:直接与间接利用,即有形、无形产品利用。

现代林业对森林永续利用的理解为:(教材第3页)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这一概念强调几点:
①概念中包含了三大效益;
②经营活动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森林资源的扩大再生产;
③需要一定的空间范围,这一范围不是指全国、省,而是指基层林业生产单位,即林业局、林场等。

3、你认为我国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应采取哪些主要对策或途径?
①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实施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施,必须从分类经营入手
③大力造林育林,推行区域性大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④规范经营行为,完善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⑤注重公众参与,建立和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⑥依靠现代技术,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体系
4、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有哪些?
1、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森林资源条件)
(1)林地条件
①林地数量:一定数量的林地是最基本的条件,它关系到森林经营的规模、生产成本、森林结构与优化、设备及人员配置、管理效率等。

需要多少林地面积,主要取决于森林作业法、经营水平、林木条件、木材生产任务等。

通常,以林场作为森林永续利用的经营管理单位。

②林地质量:海拔、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影响林地质量的高低,林地质量的高低是影响森林生产力大小的主导因素。

评定林地质量高低的方法:
一是以环境因子评定。

如:数量化地位指数表
二是以林木生长量评定。

如:地位级、地位指数
(2)林木条件:指林木的结构、生长状况等,主要包括树种结构、年龄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生长量等。

①年龄结构: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故要实现永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年龄结构就是最重要的因子之一。

对于同龄林,要求年龄结构基本或完全均匀,而对于异龄林林分,要求林分内株数或径级的分布呈反“J”型分布。

②蓄积结构:与年龄(径级)结构密切相关。

如:异龄林林分不同大小林木的蓄积比为:小:中:大=2:3:5。

③生长量条件:一般条件下,收获量<生长量;采伐量与蓄积量比一般为1:40-50。

另外,树种也很重要,目的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不能盲目大面积营造纯林,提倡多树种、多材种等。

2、森林永续利用的外部条件:外部条件就是除内部条件之外影响永续利用的条件,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政策法规、文化和管理水平等。

(1)经济条件
①与森林集约经营密切相关。

②与经营成本有关。

如:经济条件好,林道密度大,经营成本低,有利于防治病虫害等。

③与管理水平有关。

如:经济条件好,易吸引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④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成正相关。

(2)政策法规:规范人的行为,明确森林的地位以及所有权、经营权等产权问题,便于管理。

(林业不能完全按市场经济经营)
(3)社会、文化:包括人对森林的认识水平,文化水平(教育程度)
(4)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高,有利于森林永续利用的实现。

5、简述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

1、思想类型:尽管两者提出的历史年代不同,但都是人类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思想或理论。

2、目标:总目标是一致的,但FSY完全是由林业人提出和发展的,正是由于这一点,某些方面出现“就林业而论林业”的倾向,缺少与社会整体协调、相沟通的情况;可持续发展最初是环境人士提出的,FSM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总战略结合林业的具体情况和森林经营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森林经营领域的战略。

3、内容和判别标准
FSM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而FSY未涉及或未标准。

评价尺度:FSY主要是法正林,而FSM以森林生态系统结
构-功能-效用三者协调统一。

价值取向:FSY还是主要强调使用价值,FSM强调森林的
全部价值。

第二章
1、森林与森林资源有何区别?
森林:从植物群落角度看,森林是“由密集生长在一起的乔木和其它木本植物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从生态角度看,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

从地域角度看,森林是“一块为生产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而经营的或为间接效益而保持有木本植物的地区”。

从土地利用角度看,森林是“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条例公布为森林的一定面积的土地”。

综合起来,我们可把森林理解为: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基因库、碳贮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持整
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2)森林资源
狭义的理解:就是指林地资源和林木资源。

林地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直接或间接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无论目前是有林还是无林,统称林地。

广义的理解: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即包括林地、林木及其空间生长的一切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其环境因素(土壤、气候、景观等)。

2、按我国森林资源调查规定,林地划分为哪几大类型?
1、有林地:连续面积大于1亩、郁闭度0.20(含0.20,下同)以上、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2、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组成,连续面积大于1亩、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

3、灌木林地:
4、未成林地:指已进行过人工造林或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尚未达到有林地或灌木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5、苗圃地:经过有关部门规划、设施配套,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
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
施用地。

6、无立木林地
(1)采伐迹地:采伐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有林地、疏林
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2)火烧迹地:火灾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有林地、疏林
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7、宜林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标准,适宜林木生长,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目前呈荒芜状态。

包括以下3 类:
(1)宜林荒山荒地: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滩、荒沟、荒地等,也包括各类工程建设临时占用的林地。

(2)宜林沙荒地:造林可以成活,规划为林地的固定或流动沙地(丘)、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等。

(3)其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其它土地,如已规划为退耕还林对象但尚未造林的坡耕地、抛荒地等。

8、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
套设施用地和其它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包括:
(1)培育、生产种子、苗木的设施用地;
(2)贮存种子、苗木、木材和其它生产资料的设施用地;
(3)集材道、运材道;
(4)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
(5)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
木材检疫设施用地;
(6)供水、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
(7)其它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

3、如何划分龄组?
具体划分方法如下:以森林成熟龄或主伐年龄为依据,森林成熟龄或主伐年龄的龄级加上更高一个龄级为成熟林;所有超过成熟林龄组的各龄级都划为过熟林;距成熟林最近的一个龄级为近熟林;在近熟林以下,如果有偶数个龄级,则幼龄和中龄各占一半,如果有奇
数个龄级,则幼龄林比中龄林多一个龄级。

4、我国森林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1、资源类型多
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3、分布不均
4、森林结构不合理
5、林地生产力低
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5、何谓森林旅游资源和自然保护区?
以森林为基础,能够使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实现旅游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

概念:自然保护区是将典型的或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自然遗迹地域划分出的保护地域总称。

第四章
1、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分哪几类?试述各类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和精度落实范围。

森林资源调查的种类多种多样,调查对象不同,其方法、内容、目的等不同,在我国,根据调查的目的、范围将森林调查分为3类:
1、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
对象:全国、大区域、省。

目的:为及时掌握全国(大区域或省)森林资源总的状况及其消长动态,为制定林业方针、政策及建设计划等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方法:采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布设样地(点),建立固定样
地。

定期对固定样地进行样地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面积、蓄积量,各林种及各类森林的比例及生长、枯损、更新、采伐等。

精度落实范围:保证调查总体的精度(全国、大区域或省)。

不能保证或落实到县一级的调查精度。

2、森林经理调查(二类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对象:基层林业生产单位(林业局、林场)。

目的:为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或县级林业区划、规划、基地造林规划等的需要。

方法:布设样地,进行样地调查以控制总体的精度。

然后通过小班调查,把资源数据落实到具体的山头地块。

调查内容:除一类调查的外,还要进行林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有关专业的调查。

精度落实范围:要求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落实到小班
3、作业调查(三类调查)
对象:需要进行作业的局部地段,如需采伐的小班、需造林的小班等。

目的:满足基层单位编制作业设计的需要。

方法:不同的作业设计其方法不尽相同,应根据具体的作业要求来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比二类调查具体,不同的作业设计其调查的主要内容不同。

精度落实范围:不同作业设计的主要调查因子有不同精度要求。

2、小班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测定小班蓄积量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各种方法的步骤涉及的计算公式或所用到的数表。

1、目测调查法
一是标准表法,此法目测平均高,用角规测每公顷断面积(G测),然后根据平均高查标准表可得每公顷标准蓄积(M标)、标准断面积(G测),再采用下式计算小班每公顷蓄积量(M测):
M测= M标×G测/ G标
小班蓄积量= M测×小班面积(公顷)
二是实验形数法,同样,此法目测平均高(Ĥ),用角规测每公顷断面积(G测),采用下式计算小班每公顷蓄积量(M测):
M测= G测(Ĥ+3)×f (f为实验形数)
小班蓄积量= M测×小班面积(公顷)
2、样地或标准地调查法
在小班内按数理统计的要求布设一定数量的样地,或在小班内选设一定数量的标准地,进行每木检尺,查一元材积表计算样地的蓄积量。

然后根据样地蓄积量推算小班蓄积量。

3、角规调查法
在林分透视条件好,调查人员有角规测树经验,可采用此
法。

根据角规计算蓄积量公式计算。

4、目(实)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此法对各小班进行目测调查,为了控制小班目测精度,采用抽样调查控制总体。

当各小班目(实)测调查的蓄积量之和落在抽样估计区间时,说明小班调查的精度达到要求,小班调查的数据有效。

小班蓄积量的计算方法可采用以上的方法,而抽样调查蓄积量的计算方法因不同的抽样方式而不同
5、回归调查用其他方法的测定值(X)与小班实测值(Y)建立回归:
Y=A+BX
此法对所有的小班进行目测调查或小班判读,然后在这些小班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小班进行实测(整个小班每木检尺,或设立一定数量的小样方进行每木检尺来推算小班实测蓄积量),目测值与实测值建立回归,计算出参数A、B。

然后,对所有小班的目测值采用回归方程进行修正,得出的蓄积量作为实测蓄积量。

4、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有何不同?
林相图:是以基本图为底图,分别不同地类、不同优势树种、不同龄组分别小班着绘不同的颜色而形成的图面材料
基本图是进行森林调查规划地区的森林区划图,它是以航空象片平面图或地形图为基图绘制而成。

森林分布图是反映林业局(县)或林场森林分布状况的图面材料,以总体为单位绘制,是以林相图为基础缩成,森林分布图一般以优势树种进行着色,比例尺多为1:5万或1:10万。

第三章
1、何谓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林业区划:是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施。

森林区划:是针对森林调查规划、森林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以及林业生产措施而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

林业区划具有相对稳定性,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森林区划是在林业区划的指导下具体地域上的落实;林业区划一般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而森林区划一般与行政区划是一致的。

2、何谓林班与小班,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小班:是根据经营的要求和林学特点,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段称为小班。

林分:是内部特征相同并与四周邻接部分有明显区别的小块森林。

小班属于经营上的概念,而林分属于林学上的概念,两都有区别。

林分是根据生物特性相近似划分出来的森林小区,而小班是根据一定条件,从经营观点出发划分出来的小区。

林分是划分小班的基础。

3、划分小班的的依据有哪些?
4、何谓森林经营类型?组织经营类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经营类型的概念
就是在林种区内,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的林学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二)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1、树种的不同2、立地质量的不同3、森林起源的不同4、经营目的不同
5、小班经营法与龄级法有何区别?
1、概念
小班经营法就是按小班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即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在地域上必须相连,且经营目的和措施是一致的)为单位来组织。

2、特点
(1)区划成固定的经营小班;
(2)作业法、经营措施的设计和执行单位是经营小班;
(3)定期地进行生长量的检查,按连年生长量确定采伐量;
(4)作业法是以集约择伐作业为主。

(三)经营小班区划的条件
经营小班的面积不宜过大,国外一般3-10公顷,其区划条件:
1、经营目的、经营利用方式相同,作业条件基本一致;
2、土壤和肥力等级基本一致;
3、同一立地类型或林型,坡向、坡度、坡位基本相似;
4、小班最小面积在0.5公顷以上。

龄级法是在林种区内将经营目的相同,可以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而且有相同的经营技术要素的许多不同林龄的小班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经营整体――经营类型,在经营类型内按龄级设计各种经营利用措施并分别以小班为单位实施。

这种在经营类型内按龄级设计经营措施,并按龄级分小班实施的经理方法称为龄级法。

综上所述,小班经营法与龄级法的主要不同在于:
①森林经营措施设计单位:小班经营法以经营小班,龄级法以经营类型。

②计算采伐量的方法:小班经营法按小班连年生长量计算,龄级法按龄级平均生长量。

③采伐方式:小班经营法主要是集约择伐,而龄级法是伐区式皆伐。

④采伐的木材产品种类:前者以大径材为主,后者大、中、小径材。

⑤每立方米成本:前者比后者的稍高。

⑥管理费用:前者比后者的稍高。

⑦土地利用程度:前者比后都利用完全。

⑧每公顷森林经理成本:前者比后者的高。

第六章
1、简述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分类经营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森林分类经营:根据森林的类型和功能特征、森林所处地理区域特征、林地质量和地利条件的差异、经营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对森林的分类(商品林和公益林两大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各类森林的自然特点、经营目的要求组织科学的经营管理,称为森林分类经营。

林业分类经营:在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上,对两类林建立其经营体系、经营管理体制、制定与类型相应的经营机制、投资渠道、经济政策、管理措施等,称为林业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分类经营的关系:森林分类经营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森林分类经营
既有政府行为,又有企业行为,但主要是企业行为;而林业分类经营主要是宏观决策,属政府行为,如公益林建设属社会公益事业,采取政府为主,属事业管理,公益林的生态补偿是公益林建设的关键。

而商品林是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以向社会提供木材及林副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可依法承包、转让、抵押等,属企业管理。

2、近自然林业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所谓回归自然林业理论,即在经营中要遵循自然规律,使地区群落的主要乡土树种得到明显表现,而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经营过程(如森林的建立、抚育、采伐方式等)同潜在的天然森林植被的自然关系相接近;使林分能够接近生态的自然发生,达到森林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维持林分健康。

该理论首先要求根据当地的原始森林群落组成选择树种,认为只有乡土树种才能保证建成森林群落与外部环境达到最和谐的统一,才能有最强的生活力和稳定性
3、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内涵及其与传统永续经营的区别。

4、法正林应具备哪些条件?如何正确评价法正林?
概念: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称为法正林(即能够实现严格永续作业的森林)。

法正林的对象不是指一个林分,而是指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相同的多个林分的集合体,即经营类型或作业级的森林。

法正林属于同龄林的经营类型,还应有一个树种、轮伐期和作业法。

(1)法正龄级分配
具备1年生到轮伐期(u)年生的林分,并且各龄级的面积相等,这样可保持龄级结构不变。

(2)法正林分排列
要求幼林到老龄林的排列方向与主风方向相同,也就是采伐方向与主风方向相同。

3)法正生长量
各林分有与年龄相应的正常生长量,法正生长量为各林分的生长量之和。

假设各林分生长量分别为Z1、Z2、…….Zu,各林分的蓄积量分别为m1、m2、……mu,则有:
Z1=m1
Z2=m2-m1
Z3=m3-m2
Zu-1=m u-1-m u-2
Zu=m u-m u-1
假设各林分的生长量均为Z,则法正生长量:
(4)法正蓄积量
各林分有与年龄相应的正常蓄积量,各林分的蓄积量等于生长量之和,而法正蓄积量为各林分的蓄积量之和。

即:
通常,把采伐量与蓄积量之比称为利用率,这样,把法正年伐量对法正蓄积量的百分率叫做法正利用率:
优点:
(1)法正林的基本原理对森林经营、特别是用材林有指导意义。

如:生长量控制采伐量。

(2)用法正林4个条件去检查、衡量现实林距永续利用或理想状态有多远、差距多大,具有现实意义。

特别是法正龄级分配是森林调整的首要条件。

(3)法正林分排列不仅利于更新及采运、保护等,现在看来,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国土保护还有积极意义。

(4)法正林理论简单易懂,易被林业工作者所理解
缺点:(1)法正林在现实林中很少见到,在短期内不容易实现,要求条件比较苛刻。

(2)法正林是一种简单再生产方式,同现在提倡的扩大再生产不符。

正是由于这一点,若用它去评价经营的好坏,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3)法正林只从森林内部条件出发考虑它的永续利用,显然没有考虑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检查法有哪些基本要求,其与龄级法有何区别。

检查法基本要求
(1)区划单位稳定:固定(经营)小班
(2)定期调查森林
(3)每木检尺
(4)确定采伐木:根据调查结果,以保持林分高生产力为目的,林分各径级之间蓄积保持一定比例,以获取目的材种最大生长量,根据长期试验,毕奥莱提出不同径级组的蓄积比为:
小径级(20-30cm): 中径级(35-50cm): 大径级(55cm以上)=2:3:5
择伐量:
式中:M1、M2分别为期末、期初的蓄积量;C为间隔期内的择伐量;a为调查间隔期的年数。

第七章
1、数量成熟龄与工艺成熟龄的异同点有哪些?怎样确定数量成熟和工艺成熟?
工艺成熟: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

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林分或树木的数量成熟,达到此状态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

(二)工艺成熟与数量成熟的关系
1、共同点:都是衡量成熟的数量指标,工艺成熟可看成是数
量成熟的一个特例,即有一定材种规格要求的“数量成熟”。

2、区别:①工艺成熟不仅有数量指标,还有质量指标,有材
种规格要求;②工艺成熟对立地条件有要求,要在一定的
立地条件下才能达到某一材种的工艺成熟。

数量成熟龄确定方法:1、生长过程表法:在生长过程表中查出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时的时间即可。

2、标准地法:选择并设立标准地(考虑各龄级、起源、立地条件、疏密度等)、标准地伐倒求积、计算总材积和材积平均生长量、找出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的年份。

3、解析木法分别起源、立地条件等,在有代表性的林分中伐取平均木、径阶平均木,做树干解析,用图解法或数学模型计算数量成熟。

2、何谓经济成熟?试述净现值法和林地期望价法确定经济成熟龄的方法(公式)和特点。

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称
为经济成熟,此时的年龄称为经济成熟龄。

可用于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中。

3、森林成熟龄、主伐年龄、轮伐期、择伐周期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主伐年龄:作业级(森林经营类型)的林分内,可以进行正常主伐的最低年龄。

轮伐期是表示林木经过正常的生长发育到达可以采伐利用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换句话说,是指林分以更新、培育、生长到符合所需材种,可以进行再次采伐的时间定义: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至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称为择伐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