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5篇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案5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案5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案5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案5篇教学工作备课是起始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

对谁讲讲什么用什么讲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同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书、言之有物、教学有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案1《桥》一、读课文,学习词语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

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出示词语: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拥戴清瘦沙哑揪出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

齐读)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板书:洪水老汉)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

(学生交流)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可你觉得是人在跳舞吗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课件出示:◆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如魔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

2023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最新5篇】

2023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最新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最新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最新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松鼠》教学目标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1)读词句[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

晃huǎng()huàng()组完词同桌订正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教案5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教案5篇

苏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课文教案5篇苏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课文教案1《冬阳•童年•骆驼队》1.生疏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生疏的字,学会多音字“嚼”。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同学把握课文内容,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宠爱,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宠爱的段落。

有爱好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课时支配:2课时单元学情分析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第一课时一、揭题,走近林海音。

1.时间静静消逝,但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奇特的回忆。

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好玩的事呢?过渡: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

一个人,一件玩具,一次玩耍,都能够唤起我们对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宝和珍藏。

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里是什么唤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呢?2.读题。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常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3.老师读题,让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消灭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画面多么布满诗情画意。

今日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在她脑海中久久难以遗忘的画面吧。

再读课题。

4.“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关于作者林海音我们已不再生疏,我们曾在上学期学过她的作品《窃读记》,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林海音。

在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们呈现什么呢?5.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够挂念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请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然后想一想,课文按什么挨次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1)学词:咀嚼渐渐地嚼倒嚼(2)沟通: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处2.读读小标题,你发觉了什么?(写的都是关于骆驼的事,看起来写的事情很多,却都是围围着骆驼队来写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优秀的语文课件是很重要的。

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

第二课时: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第一课时一、表演《雏鹰之歌》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

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5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5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5篇)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1一、教材学情分析本册课本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共安排了7个单元。

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

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

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

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读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

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继续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让显示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

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

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__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习作教材每课均包括例文、习作要点讨论和作业三部分。

例文一般根据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改写,十分贴近生活实际。

习作要点讨论的内容包括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和写作要点。

作业包括学生习作题目与要求,有的习作教材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

综合练习包括拼音识字、词句训练、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及写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二、教学目标要求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五篇模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五篇模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五篇模版)第一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课件),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出示课件),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之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出示一系列课件:《你知道吗?》1、迎客松,地处海拔1680米,树高10.1米,树龄越800多年,是黄山松中的“元老”,列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破石而生,寿逾千年,姿态苍劲,枝叶平展如盖,两大侧枝横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颔首向五湖四海的宾朋致意。

2、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枝叶侧伸,似作揖送客。

树高4.8米,树龄约450年3、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4、黄山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所以树皮的颜色和岩石的颜色很相似……5、因为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黄山松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

今天我们就走进黄山,走近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的奇!板书课题。

复习字词之妙语连珠:人们对黄山奇松()。

瞧,迎客松姿态优美,(),虽然(),却仍然(),充满生机。

陪客松如同一个(),陪同游人,送客松姿态独特,游人把它比作(),它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地与游人告别二、配乐录音,感受奇松。

1、过渡:让我们继续前进的脚步。

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哪棵奇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走进黄山这片神奇的世界。

(一)品味奇松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的成果。

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子说话:我喜欢_______,因为。

202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5篇

202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5篇

202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5篇202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5篇教学活动过程应当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独立的学习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应当在设计时强调教师教学的外部推动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202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学习。

202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

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

(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

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自学指导1、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

2、思考:苗苗与季老先生讨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6分钟后看谁学得!三、检测学情1、指名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三侠五义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滚瓜烂熟偏科指名认读。

3、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

(师板书:苗苗季羡林)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4、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通用15篇〕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通用15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由图片生发丰富的联想2.能把联想到的事情写详细3.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1.能把联想到的事情写详细2.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能在这里给大家上课感到很快乐(--板画笑脸)真的,上课之前,老师看到你们又是蹦又是跳,又是打又是闹,浑身上下无一不散发着生命的活力,看着你们这样无忧无虑地生活,真的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啊!二、由图联想1.同学们看到这张笑脸(指板画),是否想起了最近发生过的令你开心的事情啊?有人说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一个人就会有两份快乐,那么你愿不愿意让我,让其他同学来分享你的快乐呢?那么就请你看着这张笑脸,回忆一下这件令你快乐的事情,然后讲给大家听,让我们也快乐快乐。

2.生考虑发言谈令自己快乐的事(适时指导学生讲述语言、思路)师过渡:我发现这位同学在讲的时候一直面露微笑,就像这张笑脸,可见这真是一件令你快乐的事情。

同时,我还发现有的同学在听时候都笑得合不拢嘴啦,就像这样(--板画大笑脸)但是,要知道我们生活中不光有快乐,有时我们也会这样--板画怒脸与哀脸还有人说,一个他担你的痛苦,你的痛苦就会减轻一分,在这里,杨老师很愿意分担你的痛苦,你愿不愿意把你曾经经历的令你愤怒或伤心的事说给我听呢?3.生考虑发言谈令自己愤怒或伤心的事(适时指导学生讲述语言、思路)师过渡:老师真的很为你难过(或气愤),不过不要再伤心了(或生气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或汲取这次教训,以后再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心地面对生活不是吗?小结:经过同学们刚刚的讲述,相信你对这四幅表情一定有了别样的体会。

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四个表情中选择一个,看着它回忆曾经历过的一件事,以“令我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一、第一单元:寓言故事1. 教学目标: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揠苗助长》、《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龙点睛》等寓言故事。

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和道理。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意义。

二、第二单元:民间故事1. 教学目标: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民间故事中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等民间故事。

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民间故事的情节和传统价值观。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

三、第三单元:古典文学1. 教学目标:了解古典文学的特点,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古典文学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

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古典文学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典文学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四、第四单元:现代小说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小说的特点,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现代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草原》、《小兵张嘎》、《草房子》等现代小说。

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现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小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五、第五单元:散文阅读1. 教学目标:了解散文的特点,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草原》等散文作品。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备课教案范文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聚着教师备课的血汗,多一份课前准备,就多一份掌控。

不仅要对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课”认真备课,而且要把自己曾经讲授过的“旧课”当作新课来准备,常教常新。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备课教案1《学会看病》教学目标:1、认识课后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知道“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培养学生锤炼自我,自立自强,能感受爱,回报爱。

教学进程:一、观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沐浴着父母的爱长大,父亲是你的阳光,母亲是你的月亮,你是父母的期望;我们滋润着人间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地泪花畅想未来。

父母的爱是慈爱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

请看大屏幕,一同观赏一组画面。

(播放课件) 师:观赏了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三名学生谈感受)师:是啊,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妈妈的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妈妈的爱是最无私的、伟大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做过量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生谈看法)我们就一起走进20课《学会看病》去了解这位母亲。

(生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

师:请看自读提示。

(指名读提示)(生按自读提示自读自划,师巡查,了解自读情形)三、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谛。

师:找到描写母亲心理句子的同学请举手,你找到什么句子,母亲当时的心情怎样?四、拓展总结师: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呢?(生逐一回答。

) 师:是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不论是“杰出极了”的鼓励夸奖,还是“糟糕透了”的鞭策批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谆谆教诲,还是言辞锋利的警告警告,其实这都是对我们的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范文(23篇)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范文(23篇)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范文(2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范文(23篇)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进行细化和调整。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同步教案五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同步教案五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同步教案五篇教案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断地认真探究物理学本身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情景摘录一师:(出示图片)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城市广场,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感受到了什么?生:图上有很多条路通往罗马广场。

生:有很多条大路都可以到达罗马城。

生:我的感受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师:“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最好的注释。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齐读课题。

观察反思开课,徐老师没有情节的渲染,没有绚丽的自白,而是别出心裁、直截了当由图导入新课使学生获得初步印象:“条条大路通罗马”。

这一设计产生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很快沟通了与作者、教师的情感体验,同学们情绪高涨,产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强烈欲望。

教学情景摘录二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并说说课文中作者几次遇到困难,分别怎样克服的。

(5分钟完成。

)(学生按老师要求自学)学生自学完后,老师着重检查了六个生字词“星罗棋布”“心灵手巧”“大喜过望”“垂头丧气”“源源不断”“络绎不绝”,要求学生把对词语的理解送入朗读中。

生:有滋有味地读词语。

(“大喜过望”“垂头丧气”重轻变化明师:有时我们朗读时声音的高低变化就能表现对语句的理解。

生:抑扬顿挫齐读词语。

师:说说课文中作者几次遇到困难,分别怎样克服的?生:课文讲了作者两次遇到困难。

第一次作者接到40件衣服的定单无法完成,请了20个会编织的妇女共同完成。

第二次作者的工人被挖走,无法按时举行成衣展,结果举行未成衣展,受到好评。

师:你们很会读书,概括的不错。

可以归纳为:(板书:童年教诲—人生两次印证—启示受用不尽)。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经典课程教案5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经典课程教案5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经典课程教案5篇苏教版五班级语文经典课程教案1《迟到》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对父亲的感谢之情。

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把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详细事例,从中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谢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常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肯定能受到启发。

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

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

老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老师留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觉等。

4.质疑问难: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老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2021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优质教案模板五篇

2021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优质教案模板五篇

2021年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优质教案模板五篇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是教师不时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迟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齐读课题)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参考教案(三篇)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参考教案(三篇)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参考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望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示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示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四、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二)初读课文,拂拭字词障碍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

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者人体轮廓剪纸成形。

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思量: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人锁絮幽欠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光点()凝望()惊奇()封闭()4、抄词: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人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云絮呵欠(五)学习第一段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子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3、学生细读课文,思量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5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经典课程教案1《迟到》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领悟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

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

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

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

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

运用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质疑问难。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评价。

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

《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1.细读解疑。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

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子)‚我挨打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经典课程教案2《冬阳•童年•骆驼队》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学会多音字“嚼”。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单元学情分析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第一课时一、揭题,走近林海音。

1.时光悄悄流逝,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过渡: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

一个人,一件玩具,一次游戏,都能够唤起我们对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

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里是什么唤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呢?2.读题。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3.老师读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画面多么充满诗情画意。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在她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的画面吧。

再读课题。

4.“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关于作者林海音我们已不再陌生,我们曾在上学期学过她的作品《窃读记》,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林海音。

在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们展示什么呢?5.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请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然后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1)学词:咀嚼慢慢地嚼倒嚼(2)交流: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处2.读读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写的都是关于骆驼的事,看起来写的事情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

骆驼队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借助骆驼队来表现自己童年的生活。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悟童年。

1.看图,说说这是作者童年时看到的哪个情景?(看骆驼咀嚼)请找到这一段,大声地读一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2.指名读这一段,谈谈读了这段后的印象。

预设:(1)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一想,你小时候有没有看东西看呆的时候呢?你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神情吗?一个“呆”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再指名读这句话。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这个排比句让我们感觉骆驼的脸真的很丑,它的牙真的很长,它的态度真的很安静。

师朗读,读出对骆驼的厌恶之情,说说,这样读对不对?(3)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指名读,从朗读中,我们不但感觉到了骆驼是在慢慢地嚼,还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3.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像骆驼一样,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慢慢地体会,这也叫咀嚼。

让我们也像骆驼一样咀嚼一下课文。

请三位同学分句朗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作者观察仔细,写得条理清楚,读起来显得格外自然、亲切,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地感觉。

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应做到这样。

4.齐读这段话。

背一背。

5.同学们,这是发生在作者五岁时的事情。

请你想一想,当她长大时,还会不会再去学骆驼咀嚼呢?正如文章结尾所写(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四、作业: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仿照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一、复习。

课文回忆了哪几个片断?背背第四自然段。

二. 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童年过去了,但童年时的一个个画面却在作者的脑海中经常浮现。

我们来看其他三个片断,请你仔细咀嚼,再在书上写下你读后的体会。

读后交流:你觉得哪儿有趣?预设:(1)谈铃铛A.“充满”让我们体会到童年时的林海音特别好奇。

B.读这个片断,说说这对话与平时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分角色说说爸爸和我对驼铃不同的想法。

C.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D.爸爸当时听了我的想法,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你知道,爸爸在笑什么?E.回顾“夏天过去,……我也不会再做了。

”(2)想剪毛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3)问去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对话分角色朗读。

三、再忆往事,体会真情。

1.当作者人到中年,当她身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

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自己学骆驼咀嚼的情景,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写话。

3.交流:说说你在写这段文字时,当时的心情。

(体会淡淡的感伤及深深的怀念。

)4.师生合作读这一段。

5.1990年, 72岁高龄的林海音终于重回北京,时间已经过去了42年,当她看到北京的一切时,她又会想起什么呢?(冬阳童年骆驼队)是的,这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头,此时此景,怎能不让她怀念?怎能不让她感伤?让我们一起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我的心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