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最新10篇
高一历史第二册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二册必背知识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并背诵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顺序。
下面是高一历史第二册必背的知识点: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央政權统一全国疆土的第一个朝代,而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割据争霸的局面明显,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3. 秦朝统一中国秦朝统一中国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出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较为集中的政权,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以及修筑万里长城。
4.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刘邦在战国末年起义,建立了西汉。
由于汉朝统治者的明智政策和勤勉治理,使得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安定繁荣的时期。
5.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豪杰。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样也是一个充满了战争和英雄故事的时期。
6.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而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
7. 宋朝文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这一时期的文化非常繁荣。
在宋朝,科技、文学、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有显著的发展,许多著名文化人物和艺术家出现。
8. 元朝的建立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外族统治的朝代。
元朝奠定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基础,并且有助于蒙古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9.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后两个朝代,也是封建社会的晚期。
明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而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高一历史必修2重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2重要知识点在高一历史必修2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并提升我们的学习成绩。
一、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1. 封建制度:指的是以地主贵族和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等级制度。
地主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资源,农民则以劳动力交换生活必需品。
2. 农业经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农民以种植粮食和经营农田为主要生产方式。
二、中国古代经济制度1. 商代经济: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 周代经济:周代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典型时期,农业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
三、秦代统一中国1. 秦始皇:秦朝的第一位皇帝,统一中国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
2. 郡县制度: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多个郡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四、汉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1. 中央集权:汉朝中央实行的政治制度,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各地方官员由中央派遣,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土地制度:汉朝实行的土地制度,包括均田制和丞相制等,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土地基础。
五、罗马帝国的兴衰1. 帝制的建立:罗马帝国在共和时期逐渐演变为帝国制度,由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实行集权统治。
2. 经济与军事:罗马帝国的经济以农业和商业为基础,军事强大是其长期繁荣的重要保障。
六、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1. 分裂局面: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成多个政权,南北争斗不断,国家元气大伤。
2. 文化繁荣:尽管南北朝时期政权多变,但文化繁荣,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突厥帝国与回纥帝国1. 突厥帝国:突厥是中亚的游牧民族,建立了突厥帝国,对中亚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回纥帝国:回纥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了回纥帝国,与中国保持了一定的联系。
八、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1. 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他传播了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信仰。
2024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3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希腊城邦1.1 希腊城邦的产生和特点- 城邦的概念和特点:城邦是古希腊时期的一种政治组织形式,由城市和周围的乡村组成,具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 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希腊城邦采取的是民主政治制度,市民有参政权和选举权,但只限于男性成年公民。
- 希腊城邦的经济:城邦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手工业和海上贸易,城邦之间也进行贸易往来。
- 希腊城邦的文化:城邦是希腊文化的核心,文化上注重艺术、哲学和体育等方面的发展。
1.2 古代雅典城邦- 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雅典城邦采取的是民主政治制度,市民有政治权利和参与权,而奴隶和女性则无政治权利。
- 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雅典的民主制度包括公民大会、选举制度、陪审团等,市民可以直接参与政治决策。
- 雅典城邦的文化:雅典以文化昌盛而著名,包括戏剧、雕塑、建筑、哲学和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1.3 古代斯巴达城邦- 斯巴达城邦的政治制度:斯巴达城邦采用的是军事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
- 斯巴达城邦的社会制度:斯巴达城邦实行的是严格的贵族统治,奴隶制度盛行,普通市民没有政治权利。
- 斯巴达城邦的军事制度:斯巴达城邦以军事力量为重,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纪律,军队是国家的核心。
第二章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2.1 罗马帝国的兴起- 希腊城邦的结局:希腊城邦因内外斗争而逐渐衰落,最终被马其顿王国征服。
-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政府,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城邦。
- 罗马城邦的扩张:罗马共和国通过征服邻国扩大了领土,最终形成庞大的罗马帝国。
2.2 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 奥古斯都时期的帝国治理:奥古斯都为罗马帝国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繁荣,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
- 罗马法的发展:罗马帝国的法律制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奠定了后来欧洲大陆法律的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6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6篇)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②枢密院——负责军事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二汉字与中国书画了解汉字的演变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演变:A:演变过程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B: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了解古代中国的书法家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
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主要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楷书:具有实用价值。
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等。
王羲之(“书圣”)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篇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2)过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高一必修二历史学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历史学考知识点历史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的历史为对象,探讨人类社会发展、演变及其影响的学科。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必修二的历史学内容是他们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一必修二历史学考知识点,以便学生更好地备考。
1. 人类文明起源和早期的农业文明成立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向农业生活方式转变。
这一转变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农业文明的建立。
在中国,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养殖是农业文明的重要特征。
2. 古代东方初级文明古代东方初级文明是指早期的古代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
这些文明的建立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欧洲古代文明的发展欧洲古代文明的发展以希腊罗马文明为代表,涵盖了古代希腊城邦制、雅典民主制度等重要内容。
这些文明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印度教、佛教与婆罗门制度印度教和佛教是古代印度的两个重要宗教。
印度教与婆罗门制度密不可分,佛教起源于印度并对东亚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5. 民族大迁徙与封建社会的形成民族大迁徙是指古代欧洲各民族频繁迁徙的历史事件。
这些迁徙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形成,使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6.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基本形态。
它具有以皇帝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等重要特点。
7. 世界封建社会的兴衰世界封建社会的兴衰是指各国封建社会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
其中,欧洲的封建社会在中世纪达到鼎盛,并逐渐走向崩溃。
8. 世界宗教的发展和影响世界各地的宗教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的兴起和发展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社会形态和文化风貌。
9. 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出现和特点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出现标志着欧洲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重大转变。
封建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封建城市的兴起等特点是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 (2)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必修二的历史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代、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辽金时期、元朝时期、明清时期等。
下面是对必修二各个学习单元的知识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远古社会和原始文明该单元主要讲述了远古社会和原始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城市的形成、农业的兴起、手工业的发展等。
第二单元: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该单元主要讲述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形态。
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等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第三单元:先秦时期该单元主要讲述了先秦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思想。
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孔子及儒家学说、墨子及墨家学说、道家和法家等。
第四单元:秦汉时代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秦汉时代的历史事件和制度变革。
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汉王朝的政治制度、汉武帝的改革措施、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第五单元:三国时期与南北朝时期该单元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动态。
包括三国鼎立的局势、曹操、刘备和孙权的事迹、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和南朝等。
第六单元:隋唐时期该单元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文化。
包括隋文帝的统一、唐太宗的征服、唐朝政治制度的改革、唐代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等。
第七单元:宋辽金时期该单元主要讲述了宋辽金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冲突。
包括北宋和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的出现、辽朝和金朝的兴起、宋辽金三国的战争等。
第八单元:元朝时期该单元主要讲述了元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统治。
包括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元代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元朝的外交关系等。
第九单元:明清时期该单元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包括明朝和清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明清两代的经济状况、明清时期的文化和科技等。
以上是对高一历史必修二的知识总结归纳,每个单元都涵盖了常见的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二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下面是对该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1. 商周时期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出现标志着族落社会向国家制度过渡的开始。
商朝经历了三个时期:早商、中商和晚商。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它的统治者被称为王。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一个多极分立的时代。
它标志着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国家由小国向大国的发展。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学术的全盛时期,孔子、老子、墨子等众多思想家都在这个时期活动。
3.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者。
4. 秦汉之际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了汉朝。
西汉初期,实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如分封制、任用人才、废除赋税等,使得国家得到了相对稳定和繁荣。
5.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外族的入侵,导致了东汉末年的灭亡。
同时,三国时期的割据也开始了。
6.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国家分裂为魏晋南北朝,政治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与此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在此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
7.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隋炀帝统一天下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制定新的法律制度、修筑大运河等。
8.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割据的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分裂为五个朝代和十个国家。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时期。
9. 北宋时期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这个时期国家政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
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等众多重要的科技发明。
10. 金朝和南宋时期金朝和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分割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分为北方的金朝和南方的南宋两个政权。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考学问点归纳【5篇】增加内驱力,从思想上重视高中,从心理上强化高中,使战胜高考的这个关键环节过硬起来,是“志存高远”这四个字在高中的全部解释。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总结,期望能关怀到大家!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总结11、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发生(1)中心:美国和德国。
(2)其次次工业革命开头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造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方法: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展比较) 第一,科学和技术的严密结合。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很多技术制造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阅历,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学问,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其次,其次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进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进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
第三,其次次工业革命那么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制造的。
(3)其次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A.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毁灭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其次次工业革命供应了前提。
B.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根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毁灭,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立和崛起供应了充分的资金。
C.市场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根本形成,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也进一步拓宽了国内市场。
D.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4)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促进生产力进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②促使产业构造新的转变:A钢铁工业大进展,导致重工业的比重上升B大量新兴产业毁灭:汽车、石油、近代化学工业等C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农业产生③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垄断组织产生:④对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A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B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走向一体化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总结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的道路▲过渡时期(1949—1956, 进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②三大改造(1953—1956)a、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展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公有制b、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式进入社会主义;③一五打算(1953—1957):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根底;▲十年探究时期(全面建立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①中共八大1956:对主要冲突、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②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社会主义建立总路线③大跃进1958: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④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超越了生产力进展水平;⑤八字方针1961a、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引起严峻的经济困难b、内容:调整、稳固、充实、提高c、意义: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进展▲时期(1966—1976)1971年、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展整顿,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进展;▲改革开放时期(1978—今)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2、经济体制改革①内容:a、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四川、安徽)b、城市:国企改革,增加企业活力1984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框架d、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3、对外开放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b、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改革开放的阶段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立进入新阶段的标志;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90年月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总结3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化(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毁灭,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社会和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农业文明、礼仪文明、玺印制度、儒家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2.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矛盾-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农业为基础、天朝上国、封建等级制度、士农工商等社会阶层、农民起义等-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君欲民望、上下阶级对立、富人与穷人的矛盾、文人与武将的矛盾等3. 周朝的兴衰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周朝的兴起和承继商代文明-封建分封制的建立和晋灭秦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危局和兼并争霸的局面4.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统一帝国的特点-秦始皇的创业和征服六国-秦统一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秦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评价5. 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权巩固-刘邦的夺权和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政权巩固和南征北战-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成就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技1. 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仁、礼、义、孔、孟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孔子、孟子、荀子等2. 道家思想和道家学派-道家思想的基本观点:道、德、无为而治等-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老子、庄子等3. 法家思想和法家学派-法家思想的基本观点:法治、权术等-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韩非子等4. 兵法和军事思想-孙子兵法的思想和影响-兵家四大家:孙子、吴起、尉缭、李牧5. 科技发展和中国古代的巨大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农桑之术:水利工程、农具和耕作方法的改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等三、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和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危机-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 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社会动荡-三国时期政权的分立和社会动荡-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的对立和社会经济的变迁3. 隋朝和唐朝的统一和繁荣-隋朝对南北政权的统一-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4. 科举制和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科举制的实行和官僚制度的建立-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文人雅集的兴盛5. 北方民族对中国的侵袭和南宋时期的抗金斗争-北方民族的侵袭和辽、金对中国的统治-南宋反金斗争和抗金英雄的兴起四、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蒙古帝国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对中国的统治和改革2.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的改革-明朝的建立和建文帝的改革-靖难之役和朱棣夺位3. 明朝中期社会和经济的变迁-明朝中期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明朝中期经济变迁和海外贸易的兴起4. 清朝的建立和封建统一-满清入主中原和清朝的建立-康雍乾盛世和中央集权的加强5. 清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洋务运动-清朝末年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对外侵略的影响五、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和国人抗争的启示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主革命的挫败3.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过程-北伐战争的胜利和矛盾的加剧4.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5. 中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六、当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1. 唐氏治国和改革开放-毛泽东时期的政治运动和唐氏治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经济改革的探索和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国经济崛起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问题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4.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地区合作-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区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5.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国家治理-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改革的难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探索。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二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 夏、商、周的建立和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兴起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法制- 汉朝的建立与中央集权-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对外交流3.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魏晋风度与士族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佛教传播4. 隋唐时期-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文化艺术的繁荣,如唐诗、唐三彩5. 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的科技与经济发展- 元朝的蒙古统治与民族融合- 明朝的海禁政策与郑和下西洋-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闭关锁国# 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觉醒- 洋务运动与自强不息的精神2.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朝的灭亡- 民国的建立与政治斗争-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与民族抗争 - 解放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4.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 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 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的曲折- 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成就5. 现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 社会问题与环境保护的挑战- 科技创新与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三、世界历史部分1. 古代文明-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发展2.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与教会的统治-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兴起3. 近现代世界-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重建4. 冷战与全球化- 冷战时期的政治对立与经济竞争- 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趋势与国际合作5. 当代世界问题-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 国际政治经济的新格局与挑战这份总结提供了高一必修二历史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起对历史发展脉络的基本理解。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古代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西汉的耦犁、耧车,隋唐的曲辕犁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垄作法、代田法等耕作方法的进步;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等灌溉工具的演变。
商业贸易: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形成了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朝时期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唐代的夜市繁盛,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明清时期,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手工业:纺织业是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原料使用先后顺序为麻葛丝棉,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是主要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三、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提出,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一五”计划:1953年到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年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形势,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以上仅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至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在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重要的历史知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和归纳。
1. 中国古代初期社会的变迁: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初期的社会变迁和农业文明的形成。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我们了解了中国农业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的社会变迁和氏族社会的演变。
2.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我们学习了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的实行。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我们了解了周朝的王室建立了一个名为王国的地方政权系统,并通过分封制度将土地和财富分配给王室的亲属和功臣。
3.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说: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我们了解了孔子、墨子、老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了解了他们的影响和对后世的贡献。
4.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我们学习了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我们了解了秦始皇对中国进行的统一和改革,包括修建长城、统一汉字和度量衡等。
5. 刘邦和汉朝的兴起:我们学习了刘邦和汉朝的兴起。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我们了解了刘邦如何终结了秦朝的统治,并创立了汉朝。
我们也了解了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经济衰败和文化繁荣。
7. 隋朝和唐朝的统一和繁盛:我们学习了隋朝和唐朝的统一和繁盛。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我们了解了隋朝的统一和隋文帝的改革,以及唐朝的盛世和唐太宗的政治和经济成就。
8.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我们学习了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我们了解了唐朝的政治压力、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以及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发展。
9. 北宋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我们学习了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我们了解了北宋时期的统治者和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
10.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我们学习了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新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背
新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背历史必修二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新高一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必背的重要内容。
一、近现代国际关系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近代战争史上的重要事件,使中国深受其害,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契机。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革命运动。
4. 中共成立:中共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前身,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开端。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1.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了不断壮大和发展,为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革命。
3. 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成为解放军对抗国民党的重要战术。
4. 《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重要著作,讲述了持久战的战略原则和实施方法,对中国革命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三、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1. 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国家政权,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
2. 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对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改造。
3.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的一场重大政治运动,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
4.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放对外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阶段。
四、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是指建设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新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新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 山脉与河流的作用:山脉分割了地形,形成了不同的地理区域;河流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和交通便利。
b.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和渔业发展。
c. 地质地貌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
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 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改变:大量开垦农田、大规模工业建设和城市化导致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b.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善了水资源的供应,但也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c.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产生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
二、现代世界的形成1. 商业革命与海上贸易a. 商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商业革命标志着由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的重要阶段。
b.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的丝绸之路使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更加畅通,推动了经济发展。
c. 哥伦布和地理大发现: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开辟了美洲新大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2.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a.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文艺复兴是一场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审美感受和个性发展。
b. 科学革命的影响与意义: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从迷信和权威主义中解放出来,推动了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近代世界的动荡与发展1.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a. 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工业革命是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b.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近代殖民主义是西方国家实施军事、政治和经济控制的手段,对殖民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c.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以私人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推动了工业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2.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曲折与变革a.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危机:鸦片战争是中国传统社会遭受外国侵略的导火索,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有:
1.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 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
- 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
-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2.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 封建土地制度和农民的地位
- 封建等级制度和社会等级的划分
- 封建宗法制度和家族社会的特点
3. 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 唐朝的对外交往和边疆政策
- 唐朝的科技文化成就:唐诗宋词、古代科技的发展
4. 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 宋太祖的建立和政治改革
- 宋朝的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
- 宋朝的科技文化成就:孙中山的艺术、古代科技的发展
5.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出现的民主思想
- 辽金的兴起和和平共处
- 明朝的政治改革和延续封建制度
- 民主思想的出现和影响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历史必修二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较为重要。
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
建议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和联系不同知识点,举一反三,以提升对历史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封建社会与农业文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中,农业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文明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1. 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封建社会中,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原始的耕种方式逐渐向农具助力的方式转变,农民开始使用犁、耙等工具进行耕作,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和产量。
2.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也对农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水利工程的兴建可以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改善了农田的生产条件。
同时,农民还开始使用畜力来驱动耕作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
3. 农业技术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这对农业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开始使用肥料来提高土地的肥沃度,选用更适应当地气候和土质的作物,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 农耕文化的形成农业文明的发展还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形成。
人们根据农事的需要制定了各种农事节气,形成了一系列与农耕相关的习俗和风俗,丰富了农村的文化内涵。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兴盛与交流中国古代文化的兴盛与交流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文化的兴盛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成为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同时,佛教、道教等宗教也在中国广泛传播,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2.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古代文化的兴盛还得益于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相渗透和交流,希腊、罗马等西方文明的影响开始进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古代文明。
3. 文化的传承与演进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演进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崛起与衰落,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唐代的开放与繁荣,宋代的科技进步,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的变革与历史进程封建社会的变革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包括了封建社会从衰落到废除的过程。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重点总结【五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重点总结【五篇】历史必修二是高中历史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历史内容,包括从夏朝到清朝的封建王朝、明清两朝对外关系、历史事件的影响等。
下面,我们将重点总结历史必修二中的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20多个封建王朝。
其中,周朝是最长久的一个王朝,在此期间,奠定了中华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基础。
另外,春秋和战国之际,出现了一些诸侯国,它们兴起、发展和灭亡,对后世的诸多政治制度和文化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明清两朝对外关系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
在对外关系方面,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实施“靖难之策”,即以武力克服外患,确立了一种以“自守自强”为主要特征的对外政策。
而在清朝时期,有“马政”、“关市”、“海禁”等一系列外交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富强。
三、历史事件的影响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相当深远和广泛的。
比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黄河四水灾、秦始皇焚书坑儒、三国时期的兵乱以及唐朝的安史之乱等事件,它们的发生与演变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上就是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对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我们的历史和现实。
四、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也是历史必修二较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古代,农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而手工业和商业则是继而发展起来的两个支柱。
在文化方面,中国古代也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例如诗词、绘画、书法、礼制、考试制度等,这些文化产物在今天仍然能够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思考。
五、近代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是指从清末到1949年国共两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战争、侵略、革命、建设的复杂过程,历经磨难和痛苦。
在这段时间里,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土地改革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一、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
根本特征:至高无上。
本质:君主专制。
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
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丞相的职责:(略)根源:制度本身。
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3、汉代:中外朝的形成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
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
4、唐代: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完善于唐。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5、宋代: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
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监察制度: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
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唐朝:御史台;宋朝:提点刑狱司。
元朝:御史台。
2、评价: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
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
三、选官制度: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
选官依据:血缘和出身。
世袭。
2、察举制:开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汉;衰落于东汉。
选官依据:品行和才能。
(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方式: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的制度。
途径:征召、举荐等。
特点: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开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统一一、秦朝的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者是秦国的国君秦穆公。
秦穆公在位期间,通过改革军队制度,加强国家力量,打败了侵扰秦国的外族,确立了作为霸主的地位。
秦穆公死后,他的儿子继位,称秦戎公。
秦戎公在位期间,继续推进军事改革,进一步加强了秦国的实力。
二、秦始皇的统一秦始皇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他在统一中国之前先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改革。
首先,秦始皇废除了封建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推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其次,他进行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最终统一了中国的六国。
最后,秦始皇还修筑了万里长城和连接各地的大型道路,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地位。
第二章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一、中央集权制度秦朝采用了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总揽全国的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和中央政府手中。
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行政区划,设立了县、郡和国,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对不遵守法律的人进行惩罚。
二、儒家思想的影响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对政治、伦理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重视儒家思想,他聘请了著名的儒家学者李斯担任宰相,并采用儒家的仁爱之道来规范社会秩序。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教育改革,实行选才任用的制度,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儒家思想的官员。
第三章秦朝对少数民族的统治秦朝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将少数民族的领地并入中国,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
第二阶段是秦朝后期,秦朝开始大规模征服和统治北方的少数民族,扩大了秦朝的版图。
秦朝对少数民族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关卡和巩固边境防线,向少数民族派驻军队进行镇压,推行汉化政策等。
第四章秦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一、农业经济秦朝时期,农业经济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秦朝实行了农田制度改革,将土地统一归秦国所有,并按军功进行分配。
此外,秦朝还推行农业技术改革,提倡水利建设和土地整理,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最新10篇明清文化篇一1、民族性秦汉文化日东升,承先启后多特征。
统一多样巧结合,秦汉一统文化新。
各族文化齐发展,统一文化多风情。
2、开放性中外文化交流频,文化外传亦引进。
中外交通大发展,文化交流促强盛。
3、先进性中华文化时先进,领先世界多发明。
天文算术造纸术,东亚文化为中心。
4、壮观性秦汉文化面貌新,气势恢弘惊世人。
长城史记兵马俑,令人观止到如今。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知道都江堰、翻车、筒车;知道古代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4课)(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2)水利灌溉: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人们还创制和改进了农业灌溉工具,如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
(3)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列举纺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课)(1)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
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2)冶金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的钢铁技术世界,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3)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
明清时期,青花器、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②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③长期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地区,广受赞誉。
观念转变,早作准备篇三学习历史,我们得首先弄清楚什么叫历史?历史的概念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如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二是指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也就是经过人的思维研究和加工而成的主体化历史,如《史记》《汉书》就是其中的化表;最后历史是一门学科或专业,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本的文化课知识。
高一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篇四一、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直接:土耳其扩张阻隔了传统商路。
根本(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2)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3)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会考要求迪亚士、哥伦布的知识即可)①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②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③达伽马直通印度;④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时间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方向最终到达地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向东好望角1497年达。
伽马葡萄牙葡萄牙印度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向西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西班牙西班牙环球航行(4)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的影响①引起了“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和“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
它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主要影响)②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④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⑤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二、殖民扩张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2)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3)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4)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结果: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国家的矛盾和冲突战争背景结果1.英西战争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2.英荷战争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英法崛起导火线:英颁布《航海条例》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3.英法战争法国插足印度、北美;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锐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3.殖民主义的罪恶1.野蛮的掠夺2.残酷的屠杀3.强盗的贸易罪恶的三角贸易4.★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提示:破坏性、建设性对殖民国家而言(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对殖民地而言(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
(直接原因)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形成过程:世界市场进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途径初具雏形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最终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开始的标志)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7.二战后,德、日四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会考只要求掌握德、日两国)(1)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这个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恢复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2)日本从战后初期的“统制经济体制”到50年代中期以后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这个模式使得日本在短短25年内赶超英、法、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国家进行社会,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2)过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概况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职能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4.特点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三、议会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