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夜雨寄北赏析

合集下载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译文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译文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译文|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这是诗人李商隐给对方的复信。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夜雨寄北》原文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及注释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思_李商隐古诗文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思_李商隐古诗文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思_李商隐古诗文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翻译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夜雨寄北注解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夜雨寄北创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时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

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

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

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

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夜雨寄北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夜雨寄北古诗原文及翻译

夜雨寄北古诗原文及翻译

夜雨寄北古诗原文及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好词好句、文案短句、作文大全、读后感、观后感、诗词歌赋、语文知识、文言知识、名言警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pywriting short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poetry, song and fu, Chinese knowledge, classical Chinese knowledge, famous aphorism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夜雨寄北古诗原文及翻译李商隐夜雨寄北古诗原文及翻译《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一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您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现在我告诉您,我也不明白何年何月才能回家。

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

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截了当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

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如此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周围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受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因此,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

如此,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或写给友人)。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特别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

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①,巴山②夜雨涨秋池③。

何当④共剪西窗烛⑤,却⑥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期:期限。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池:水池。

④何当:何时能够。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还,再。

【写作背景】: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翻译】: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翻译二】: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简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赏析】: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

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

(牛,牛僧孺;李,李德裕。

朋党,官僚集团。

)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

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

《夜雨寄北》注释

《夜雨寄北》注释

《夜雨寄北》注释
《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
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汉文学的概称,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是也已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二: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译文三: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赏析】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

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

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

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

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

通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

《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

《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

《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河南泌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或妻子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②:泛指巴蜀之地。

③:再。

诗的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定回来的日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雨涨满水池。

什么时候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体裁是七言绝句注解 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3、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泛指巴蜀之地)4、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5、共剪西窗烛:指在西窗下伴着烛光(促膝倾谈)。

6、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7、却:副词。

还,且。

表示轻微的转折作者的介绍:李商隐(813年—858年),男,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

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注释、译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注释、译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注释、译文
作品简介:
这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给他妻子王氏的一首诗,以诗代柬。

原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2)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3)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1)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2)〔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3)〔却〕再。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定。

此时此刻,巴山的夜雨正在下,秋池上空已经下起了雨。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在烛光下长谈,在今夜的夜雨中互相倾诉心中的思念?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日期还不确定。

此刻,巴山夜雨淅淅沥沥,雨满秋池。

我什么时候可以回老家,我们可以在西窗下剪蜡烛的时候谈心?那我今晚在巴山做客听绵绵细雨的时候就告诉你我有多想你!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但我不能确定回家的日期!此时我唯一能告诉你的是,这无尽的晚雨,满是秋池。

如果有一天,我们会坐在家里的西窗下,一起剪蜡烛花,在今夜的夜雨里,互相倾诉思念。

参考资料:完善1、王一川.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9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描写,说明了对妻子孤独的感情和深深的思念。

最后两句想象未来重逢的喜悦,对比今晚的落寞。

这首诗是即兴创作的,瞬间展现了诗人感情的曲折。

语言简洁,在遣词造句上没有任何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歌相比,它们华丽的修辞,精致的典故,不同的象征和暗示风格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简介: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复信。

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原文: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1: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2: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1、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2、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3、却:还,再。

4、何当:何时能够。

5、池:水池。

6、期:期限。

7、君:指作者的妻子。

8、巴山:指四川的山。

9、秋池:秋天的池塘。

10、何当:哪一天?11、却话:回溯。

赏析1:《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

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

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

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

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1夜雨寄北原文欣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注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四川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夜雨寄北原文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

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复信。

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一: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二: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词语解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四川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赏析一:《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相关推荐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简介: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复信。

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原文: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1: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2: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词语解释:1、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2、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3、却:还,再。

4、何当:何时能够。

5、池:水池。

6、期:期限。

7、君:指作者的妻子。

8、巴山:指四川的山。

9、秋池:秋天的池塘。

10、何当:哪一天?11、却话:回溯。

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文注释与赏析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文注释与赏析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文注释与赏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文注释与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这是诗人李商隐给对方的复信。

下面就和儿童网店铺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唐代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唐文宗年号)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他处在晚唐时期,朝廷内外的大官僚展开了激烈的纷争,形成了所谓“牛党”和“李党”两个集团。

李商隐因受牛李党争的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有巨大影响的大诗人,擅长律诗和绝句。

他的诗构思精巧,委婉含蓄,语言精炼,富有文采。

著有《李义山诗集》。

[注释]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诗题一作《夜雨寄内》。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指作者的妻子。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

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诗、诗意]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赏析]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1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①,巴山②夜雨涨秋池③。

何当④共剪西窗烛⑤,却⑥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期:期限。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池:水池。

④何当:何时能够。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还,再。

【写作背景】: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翻译】: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翻译二】: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简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赏析】: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

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

(牛,牛僧孺;李,李德裕。

朋党,官僚集团。

)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

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

“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原文作者: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译文三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夜雨寄北译文二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夜雨寄北译文及注释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赏析三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夜雨寄北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

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

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

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

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

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

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

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

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

“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

“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

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

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霍松林)。

夜雨寄北赏析四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

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

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

这在李商隐的诗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词采“华艳”着称。

这首诗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

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一般说来,近体诗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复的。

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却好像刻意地重复着“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而巴山夜雨,也确实成为全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意象。

这一意象在诗里出现两次,但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

巴山,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隐时代,还是未被开发的“凄凉地”,唐代的另一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

行笔至此,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纸背,寒入骨髓。

然而,诗人此时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

而此处的“巴山夜雨”,是在想象中,拉远成一个淡淡的记忆——那迷蒙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畔的喁喁私语伴奏。

同样的巴山夜雨,瞬间变得如此温情脉脉,令人怀念。

幸福也许就是这样,它需要对比、需要映照,在与过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现时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吧?用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忆苦思甜”。

而在李商隐这里,就是与爱妻共剪西窗烛时,依偎一起遥望巴山夜雨。

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象着、憧憬着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

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诗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

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

有人考证,认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时作。

那时诗人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也有人认为此诗是诗人寄给长安友人而非妻子。

但李商隐入梓州,与其妻去世,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去世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这样的推测成立,那么这首《夜雨寄北》,实在是一首伤心之作。

诗人在巴山夜雨中对幸福的遥望,如果终究没能在现实里落脚,那它又是以怎样的伤痛结束?这一切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知道,只是,当我们今天再读这首诗时,会不会感动于那样一种遥望?一边是天人永隔,一边还在浑然不知地深情遥望。

在那音讯难通的时代,在那生离犹如死别的日子,他们的思念比之现代的情侣,是不是更深挚,更真切?诗人是否得到他遥望的幸福,我们不得而知,他也再无交代,但是,他的诗歌至少描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使在巴山夜雨那样的愁苦中,幸福,也是可以遥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