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策略
三年级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推理与归纳推理与归纳是数学中常用的思考方法,对于解决许多实际问题非常有效。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简单的推理和归纳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观察一组数据的规律,学生可以归纳出一种模式,然后利用这种模式进行推理,预测下一个数据点。
二、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策略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学生需要学会分解问题,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整合这些信息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三年级,学生将通过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来锻炼这种策略。
三、列表与图示列表与图示是帮助学生整理和表达信息的重要策略。
通过列表,学生可以将相关的数据或信息组织在一起,以便于比较和识别模式。
图示则可以将复杂的问题或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三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表格和图形来表达和解决问题。
四、排除与猜测排除与猜测是另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问题复杂或信息不完全时,学生可以使用排除法缩小可能性范围,或者通过猜测提出假设,然后进行验证。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答案,或者至少确定问题的范围。
五、转化与替代转化与替代策略在数学中经常用到。
转化是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的形式,使它更容易解决;替代则是用已知的或简单的元素代替未知的或复杂的元素,简化问题。
在三年级,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或将未知量用已知量表示。
六、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对现实世界问题的抽象和概括。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它。
在三年级,学生将开始接触简单的数学模型,如方程和不等式,并学习如何使用它们解决问题。
七、观察与实验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也可以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数据或现象中的模式;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收集数据或测试假设。
在三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实验来解决问题。
八、枚举与尝试枚举与尝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直接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如何从问题的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解决方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独立思考并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一策略。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案例材料、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将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你有10元钱,你打算怎么花?”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从给定的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练习:在讲解完案例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并解决。
我会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这一策略。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PPT进行板书设计,将关键的步骤和策略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解,我设计了一道作业题:“如果你的朋友生日快到了,你打算送他什么礼物?请列出你的选择和理由。
”这道题目将要求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策略,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后,我鼓励学生们多进行类似的思考和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排除多余条件寻找解题捷径学而思解题捷径
排除多余条件寻找解题捷径学而思解题捷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应用题一般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
在现行的数学教材应用题中,在学生获取生活信息时,往往出现多余的条件。
含有多余的条件有以下两情况:一种是解题时使用不上的绝对多余条件;一种是解题时可用可不用的相对多余条件。
而且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这样不但加大了解题难度,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和挖掘含有多余条件,尤其是含有相对多余条件问题所蕴涵的内在潜力,启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寻找解题捷径。
以提升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有效排除多余条件,是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很重要的环节之一。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运用多种方法分析应用题的条件。
找出多余条件,并予以排除。
一般来说,一道应用题中,多余的条件分为两种:一种是间接的,一种是直接的。
间接多余条件是隐含在应用题中,需要认真审题分析才可以发现的,学生解题时可用可不用的,正确使用此条件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如:客车从甲地到乙地需10小时,货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时间是客车需要时间的1倍,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相遇时客车距离乙地还有1924米。
求两地之间距离多少米?这是一道分数应用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到题意中已知数量1924米所对应的分率。
我们可以先假定甲乙两地全长为单位“1”,相遇所用的时间为1÷(+)=6(小时),显然,货车所走1924米是货车的速度和时间的积。
也就是说1924米所相应的分率是(6某),这样就不难解答这道题了。
若把已知条件中“客车从甲地到乙地需10小时”改为未知,其它不变,有些同学会觉得缺少条件无法解答,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从“货货车用时是客车的1倍入手分析,如果货车和客车走相同时间的话,客车所走的路程应是货车所走的1倍,根据题意,已知货车在相遇时所走距离为1924米,而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走时间相同,因此,客车所走路程应为1924某1,所以两车相遇时,两车走的路程也就是两地距离则为1924+1924某1=4810(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主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所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第三单元的3.3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让学生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2. 培养学生运用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问题的条件,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给学生呈现一个典型的例题,如:“一个篮子里有苹果和橘子共20个,苹果的数量是橘子的2倍,问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和橘子?”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讲解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运用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4. 随堂练习(5分钟)给学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板书解答过程:条件:1. 小明有3个苹果2. 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解答步骤:1. 根据条件2,小红的苹果数量 = 小明的苹果数量× 22. 将条件1代入步骤1的公式,小红的苹果数量= 3 × 23. 计算得出,小红的苹果数量 = 6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篮子里有苹果和橘子共20个,苹果的数量是橘子的2倍,问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和橘子?2. 一个班上有男生和女生共40人,男生的数量是女生的3倍,问班上有多少男生和女生?作业答案:1. 篮子里有12个苹果和8个橘子。
解决多余条件的问题(例5)
解决多余条件的问题〔例5〕冶丽娟一、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经历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三、教学准备:学生:圆片、小棒四、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五:德育渗透: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理解题意并解答:“13个同学在玩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了几个人?〞师:春天来了,同学们最喜欢在一起玩了,看看他们在玩什么呢。
师:对啦,他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通过文字信息我们看到,有13个同学在玩捉迷藏,那这里已经有6个人了,藏起来多少人呢?同学们你们会做吗?13个圆片代表13个人,总的13人减去这里的6个人,那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
列式:13-6=7〔人〕。
〔二〕新授例5。
1、让学生读题,找数学信息。
师:在公园里面还有一些同学在那里踢足球,来看看这副图我们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来说一说吧。
师:刚刚同学们都说到了,有16人来踢球,还知道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也就是说其中有一个队踢进了4个,那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求的就是还有几人没来。
这是我们看到这幅图知道的信息,那怎么解答了?2、动手操作。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小棒或圆片摆题上的信息,并在练习本上画出摆的过程。
〔时长3分钟〕3、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还有几人没来〞这是跟人有关系的,让我们看跟人有关系的条件是“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求“还有几人没来〞跟一个队踢进去几个球有关系吗?所以说“我们队踢进了四个〞,这个条件是多余的条件。
既然是多余的信息,我们在做题时就不用看它了,划去这个条件再读题,那这时题目就变成了“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那么这个就比拟容易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三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个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引入一个实践情景,比如小明买书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一步步解决问题。
接着我会给出一个例题,详细讲解如何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问题和解答步骤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他们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看看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的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现在,让我们开始上课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是实践情景的引入。
我选择了小明买书的问题,这个问题生活化,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这个环节,我会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然后是随堂练习环节。
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策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巩固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问题和解答步骤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我会用流程图或者步骤图的形式,将问题的解决过程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注重了语言语调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出发》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出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出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从条件出发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运用条件解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不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直接进行计算,缺乏对问题条件的分析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条件解题的意识和习惯。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条件解题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条件,并引导学生运用条件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法: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
3.课堂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条件解题,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意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从条件想起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让他们学会如何从已知条件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让他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从条件想起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含多余条件解决问题教案
含多余条件解决问题教案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含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讨论画图对比练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创设情境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正话反说”的游戏。
同学们真是耳聪目明、眼疾手快。
2、复习导入一共有几个数字?8 9 4 1 7名师精编优秀教案3 0 c 5师:从题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是怎样解决的?怎样想的?(为什么不是9)板书:含多余条件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知道了什么。
(1)同学们认真观察,知道了什么?板书条件:①一共13个。
②黄色4个。
③小刚5个。
(2)学生找出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小英折了几个?(3)学生读条件和问题,筛选有用的条件。
同时教师说明“多余条件”并划掉。
想一想:()是多余的条件。
13是()和()的总数;13还是()和()的总数。
(4)根据筛选读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并思考如何解答。
2、教师引导,怎样解答。
(1)引导学生画图同学们还记得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解决问题时经常用的方法吗?那你们想不想也当小老师到前面来个大家讲一讲呢?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学生尝试画图,画一画:有用条件与问题的关系。
(3)同桌之间说一说(4)指明画图当小老师(5)指明列式3、检验。
(1)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检验(2)指名回答(3)教师再次明确方法4、口答教师将如何答,学生试答。
三、总结解决问题方法1、说一说: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去掉多余的条件。
3、画一画:有用条件与问题的关系。
4、算一算:列算式。
四、巩固练习。
课本22页第2、4题。
学生读题,在小组内完成,集体订正。
巧用“多余条件”进行思维训练例谈_
巧用“多余条件”进行思维训练例谈_解答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应用题中,含有多余的条件有以下两情况:一种是解题时使用不上的绝对多余条件;一种是解题时可用可不用的相对多余条件。
教师要善于利用和挖掘含有多余条件,尤其是含有相对多余条件问题所蕴涵的内在潜力,启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以提升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的能力,是充分发挥现行教材智能价值和育人功能的有效方式与平台。
例1.(图文式应用题)每次取两个(面值各为5分、1角、5角、1元的硬币图),取出的钱共有几种情况?请写出来。
(旁边画一小朋友,说“我取出了6角”)(2003.6.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7页第7题)这道图文结合题渗透排列组合思想,取出的钱有六种情况。
但当一小朋友“取出了6角”时,其中的5分、1元硬币便是用不上的多余条件,它在这里起干扰学生思维的误导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和选择能力。
例2.(1)红星玩具厂的一个生产小组生产一批玩具。
原计划每天生产45件,4天做完,实际3天就完成了任务。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做多少件玩具?(2002.12.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71页第12题)(2)儿童玩具厂原来计划4天做9060件玩具。
现在要多做120件,同样要求4天完成。
这样平均每天要比原来多做多少件玩具?(2002.12.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22页第14题)按常规思路解,把全部条件都用上,算式分别是:(1)45x4÷3-45=15(件),(2)(9060+120)÷4-9060÷4=30(件)。
教师若引导学生转换角度思考:(1)从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特殊关系上(原计划每天的生产件数平分由3天完成,即为所求)可得到简便解法“45÷3=15(件)”,而“4天做完”是相对多余条件;(2)从要做的零件数有变化而天数不变的特殊关系上分析,把要多做的120件玩具平分在4天里去做,就得平均每天比原来多做的件数,即120÷4=30(件)。
解决多余条件教案
解决多余条件教案教案标题:解决多余条件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多余条件以及其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2. 学会识别和消除多余条件。
3. 运用解决多余条件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多余条件的定义和示例。
2. 多余条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3. 解决多余条件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 引入多余条件的概念,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有时会遇到一些与问题无关的条件,这些条件被称为多余条件。
2.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多余条件的概念和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探究(20分钟):1. 提供一些包含多余条件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识别和消除多余条件。
3.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并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讲解(15分钟):1. 讲解解决多余条件的策略和方法,例如:a. 仔细阅读问题,确定问题的核心要素。
b. 分析问题中的条件,判断哪些是与问题解决无关的多余条件。
c. 去除多余条件,简化问题的表达。
d. 重新思考和解决问题。
实践(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解决多余条件的策略来解决。
2. 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展示解决过程和答案。
3.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总结(10分钟):1.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识别和消除多余条件的重要性。
2. 强调解决多余条件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问题解决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扩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多包含多余条件的问题,让他们继续练习解决。
2. 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换,并互相挑战解决。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解决问题过程和策略。
2. 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识别和消除多余条件的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展示解决过程中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教学资源:1. 多余条件问题示例。
2. 学生练习题和解答。
3. 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教案二
本篇文章将介绍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教案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1.教师引入:教师介绍重点词汇,学生们跟读重点词汇。
2.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3.辅助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和指导。
4.学生展示: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讲解总结:教师对学生展示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此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1.交互式授课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
2.讲解法: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教学步骤1.引入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2.自主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3.辅助指导遇到问题时,教师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
4.学生展示让学生们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讲解总结教师对学生展示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此进行讲解。
教学重点1.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2.如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发展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更加善于解决数学问题,更加自信地面对数学学习。
对于解决多余条件问题
对于解决多余条件问题,发现学生掌握得不好。
教学中采取的做法:
1、你可以给学生一些问题(只是问题),让他们考虑求这样的问题你会想知道哪些条件?
还可以多给几个条件,如四个条件能两两组成一个问题的;也可以是三个条件只能用两个的,慢慢的过渡到复杂一些的。
经过有层次的练习,学生就能独当一面了。
2、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用数学中的分析法来帮助学生找有关的必要条件:从问题出
入手,要解决题目的问题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原题目中是否已知。
这样使学生就能较好的分清原题中的条件是必要的还是多余的了
3、多进行补充条件,提问题等练习。
让学生多进行编应用题的练习。
这是难点,一部分会就不错了,
全班都会最好,但不容易。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这个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出现在我们教材的第五章第二节。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们如何从问题的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答案的过程。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掌握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自主地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个问题解决的策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入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同学们感受到这个问题解决的策略的重要性。
然后,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这个问题,从问题的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和思考,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个策略。
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同学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将问题的条件和推导过程展示出来,以便同学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我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掌握从条件想起的问题解决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我也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讲解这个问题解决的策略,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实际问题情境:在教学的开始,我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这个问题情境是关键,因为它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问题解决的策略的重要性。
例如,我可能会提出一个关于分配资源的问题,比如“有10个苹果,需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得到3个苹果,请问怎么分?”这个问题情境能够引起同学们的思考,让他们意识到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分配方法。
2. 分析问题的过程:在引入实际问题后,我会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这个问题。
这个过程是重点,因为通过分析问题,我们可以从问题的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的条件是什么,我们需要满足什么要求,以及如何从这些条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小学三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小学三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问题的重要性是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实际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有5颗苹果,每个朋友都想要2颗,你需要准备多少颗苹果?”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一旦学生产生了对问题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问题进行分解,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比如,在上述问题中,学生可以将问题分解为:每个朋友需要2颗苹果,一共有多少个朋友,需要多少颗苹果。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确定问题的解决步骤,比如用加法或乘法进行计算。
三、提供多样化的解决途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使用多样化的解决途径,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解决策略。
例如,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学生可以使用连加法、连乘法或列式运算等多种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鼓励学生交流和合作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解题思路,帮助他们互相学习和成长。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五、注重问题解决的实践应用数学问题解决不应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注重实践应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到超市购买食物,在计算和支付过程中运用之前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评估和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教师应该定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实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何根据条件列出算式,以及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策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础运算,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注重计算结果,忽略了对题目条件的分析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题目条件,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检验答案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等,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引出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新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题目条件,提醒学生列出算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呈现的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解答问题。
并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解答中的优点和不足。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加深对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解答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具体来说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9页的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问题的条件,二是从条件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条件,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2. 学生能够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讲解如何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条件,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3. 练习: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板书解答过程:从条件出发,先写出小明的苹果数量,再写出小红的苹果数量,将两个数量相加得到答案。
七、作业设计a. 小明有2个篮球,小华有3个篮球,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篮球?b. 小红买了3本书,小蓝买了5本书,他们一共买了多少本书?2. 作业答案:a. 小明有2个篮球,小华有3个篮球,他们一共有2+3=5个篮球。
b. 小红买了3本书,小蓝买了5本书,他们一共买了3+5=8本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将所学的策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教案中提到的“导入”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入手》(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入手》(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入手》(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围绕教材第五章第三节,主要学习了如何从问题的条件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数学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PPT以及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案例。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一个实际的数学问题为例,引导学生从条件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会提出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们思考,并尝试解答。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从条件入手,分析问题。
我会问学生们:“我们知道这个问题中有哪些条件?这些条件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中的条件是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我们需要将这些条件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尝试解答问题。
我会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从条件入手,找到解答。
我会进行讲解,给出解答的过程和方法。
我会强调,从条件入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并写下解答的过程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华有2个橙子,小明有3个橙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橙子?答案:他们一共有5个橙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除了课堂学习,我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进行类似的数学问题的练习,加深对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还可以让学生们尝试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学习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策略
我认为多余条件就是一个条件,只不过是在原来已经求出了某些量之后又加上另外一个或几个新的未知数,使得结果变得更复杂,更难以理解。
比如:在数学中多余条件就可以表示成2x- x-5=0,在语文中则会用 x+1-2x-4来表示,当然也可以写成 x+3-( x-2)+2x-6等等,我想应该有更多种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判断多余条件呢?对于三年级来说要注意观察。
例如:一共有8个人排队做操,小华排第7,从左往右依次是:张明、李军、王艳和小红。
再把第二名看作单位“1”,所以前面的人与最后一名组成了2,而且两者相差1,则第七名等于张明减去他自己减去1所以2-1=1。
对于两人分别都是多少岁,这类的计算题大家不妨试着这样思考一下,如果没有看到题目或题目的答案你们也许永远也猜不出答案,但只要换一种角度想一下就会找到答案,例如:甲和乙同时走进商店,恰好服务员给他俩每人发一个篮子,结果总价一样,一共买了20元东西,每个篮子值1元,请问每个篮子卖了多少钱?本题的关键点是什么?先看甲、乙各带了多少钱,假设为10元,接下来分析剩余多少,即乙的需求=50-10=40(元)。
因此每个篮子售出2.4元。
其实这类问题还有很多的,因此解决起来就比较麻烦了,现在我们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了,虽然是平时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问题,但是它也是有规律性的,因此也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做到一半没有纸,到处借纸,没有纸就读书,这道题属于中等偏上的题型,解决这类问题首先可以用去掉多余条件的办法,让其返回到原始情况中,既正常
情况下;若还是无法满足题干要求,可以选择适合的代替物品或添加事物,由已知推导出题目的条件,反过来列式,若仍未达到题干要求,则根据代替物品及添加物体分类讨论并列式,直至达到题干要求。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很灵活,稍微粗心便会造成失误,所以一定要细致哦!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
”这一定是有道理的,多练习就会提高的,所以要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同学们快来尝试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