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科学家从发绿色荧光的海蜇体内获得一段DNA片段,并将其导入到小鼠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发绿色荧光的小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开始分裂与结束分裂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更低
B.该DNA片段复制时脱氧核苷酸是通过碱基配对连接的
C.小鼠体内的荧光蛋白与海蜇荧光蛋白的氨基酸顺序不同
D.该基因翻译时,多个核糖体能提高每条肤链的合成速率
2.无过氧化氢酶症和半乳糖血症是两种人类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不同个体酶活性范围(酶活性单位相同)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测定酶活性一定程度上可诊断胎儿是否患病
B.表现型正常的人的酶活性也可能会较低
C.仅通过化验酶量无法判断某个体是否为携带者
D.据表格可推知两病的遗传均表现出交叉遗传现象
3.下列关于酶和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B.酶促反应都需要ATP供能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
D.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得越高,酶变性的速率也越快
4.蛋白质分子的功能与其结构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与底物结合后,两者的形状均发生改变
B.酶在最适温度下其空间结构最稳定
C.受体与递质结合后形状不会发生改变
D.载体与被转运分子结合后发生形状改变需要消耗ATP
5.科学家发现,当神经元兴奋时神经细胞上的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
囊泡上的突触结合蛋白是游离Ca2+的受体,Ca2+和突触结合蛋白结合后,使囊泡融合蛋白与突触前膜上某种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这样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使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过程主要由①提供能量
B.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囊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位置
C.②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并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D.若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会使③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6.下表为适宜浓度的α-萘乙酸(NAA)和赤霉素(GA3)溶液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分组溶液种类(mg.mlr-1) 胚芽鞘长度(em)
甲胚芽鞘初始长度 2
乙? 4
丙GA310
丁NAA 6
戊NAA+GA314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种类不同,表中“?”处理方式为清水处理
B.若实验用的N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NAA时,胚芽鞘长度不一定减少
C.NAA与GA3可调节植物基因表达,二者混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D.NAA与GA3是由植物产生,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且具有微量而高效的特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RuBisCo普遍分布于玉米、大豆等植物的叶绿体中,它是光呼吸(细胞在有光、高O2、低CO2情况下发生的生化反应)中不可缺少的加氧酶,也是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最关键的羧化酶。
RuBisCo能以五碳化合物(RuBP)为底物,在CO2/O2值高时,使其结合CO2发生羧化,在CO2/O2值低时,使其结合O2发生氧化,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1)玉米、大豆等植物的叶片中消耗O2的场所有___________。
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看,光呼吸和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利用大豆来探究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的增产效果
①亚硫酸氢钠可通过改变二碳化合物(乙醇酸)氧化酶的___________来抑制该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光呼吸的进行。
另外,亚硫酸氢钠还能促进色素对光能的捕捉,从而促进___________的进行。
②为探究亚硫酸氢钠使大豆增产的适宜浓度,一般要先做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后,大豆单位时间内释放氧气的量较喷施前_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
8.(10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相关基因控制的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A、a,B、b和D、d为3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数时,D基因不能表达。
图乙表示基因型为aaBbDdd的3种可能的突变体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假定产生的各种配子均能正常存活)。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甲可知,正常情况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2)若让纯合橙红色植株和纯合白色植株杂交获得F1,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橙红色:黄色=12:3:1,则亲本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
从F2的白花植株中随机抽取,得到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
(3)图乙中,突变体①③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____________。
(4)为了确定基因型为aaBbDdd的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研究人员将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然后观察并统计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该突变体为突变体①,则子代中黄花:橙红花=_____;若该突变体为突变体②,则子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若该突变体为突变体③,则子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
9.(10分)玉米和小麦是我国两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不同条件下两种农作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测定结果。
请回答:
(1)结合图甲分析,如果将小麦和玉米幼苗种植在同一密闭温室(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内一段时间,可能最先死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间隙CO2浓度在C时,小麦和玉米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否相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小麦在10~12时、16~ 18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____和____。
(3)为探究高温(35° C)对小麦、玉米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请设计简要的实验思路(常温为25°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0分)苹果酒风味清爽,且具有保健养生的功效。
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的简要流程如下:
(1)过程②分离酵母菌应采用________(选择/鉴别)培养基,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方法为________。
扩大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③获得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________法,选择此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应采用________技术。
(3)工业生产中,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Ⅰ: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该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研究植物的CO2补偿点,并在生产实践中,适当增施CO2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植物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有______。
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当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
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乙植物的CO2补偿点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以黄瓜为材料进行实验发现:增施CO2时间过长,植物光合作用反而会减弱。
原因是:一方面是淀粉积累会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是有限的氮素营养被优先分配到淀粉的分解代谢中,因此造成光合作用所需的______(至少答出两种)等含氮化合物合成不足。
另外研究表明:提高温度能够明显促进淀粉的分解,可能是因为适当升温提高了植物的细胞呼吸。
请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对解决“长时间增施CO2抑制光合作用”这一问题,提出两项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答案解析】
1、分裂间期开始时,细胞体积略微增大,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该DNA片段复制时子链上的脱氧核苷酸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
3、不同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故同一个基因,在不同生物体内表达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4、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这样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肽链。
【题目详解】
A、在细胞分裂间期时细胞体积增大,分裂结束后子细胞体积变小,相对表面积增大,细胞物质运输效率增加,A正确;
B、DNA片段复制时脱氧核苷酸单链通过磷酸二酯键联接,两条链之间是通过碱基配对连接的,B错误;
C、小鼠体内的荧光蛋白与海蜇荧光蛋白是由同一个基因控制形成的,氨基酸序列相同,C错误;
D、一个核糖体只能形成一条肽链,故多个核糖体不能提高每条肤链的合成速率,D错误。
故选A。
2、D
【答案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无过氧化氢酶症和半乳糖血症患者不能产生该酶,酶活性为0或极低,携带者由于一个基因表达酶活性降低,而正常人为显性纯合体,两个基因均表达,酶的活性最高。
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X连锁致病基因必然来自母亲,以后又必定传给女儿,这种遗传方式称交叉遗传。
【题目详解】
A、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活性为0~4时是半乳糖血症患者,过氧化氢酶活性为0时是无过氧化氢酶症患者,所以通过测定相关酶活性能准确诊断胎儿是否患无过氧化氢酶症或半乳糖血症,A正确;
B、表现型正常的人的酶活性也可能会较低,如半乳糖血症的正常人酶活性在25~30,B正确;
C、由于携带者的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活性为9~30,纯合子的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活性为25~30,所以通过测定相关酶活性不能准确判断胎儿是否为半乳糖血症携带者,C正确;
D、据表格无法推知两病的遗传为伴性遗传,因此无法推出表现出交叉遗传现象,D错误。
故选D。
3、D
【答案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有:(1)高效性:与无极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反应的进行;(3)需要温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和pH值。
高温、过酸或者过碱都会导致酶因变性而失活,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
【题目详解】
A、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糖核苷酸,A错误;
B、有些酶促反应需要ATP供能,有些不需要,如蛋白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的水解反应,B错误;
C、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反应的进行,C错误;
D、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得越高,酶变性的速率越快,D正确。
故选D。
4、A
【答案解析】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包括: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
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题目详解】
A、酶与底物结合后,酶和底物的形状均会发生改变,A正确;
B、最适宜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高,但是稳定性较低,而较低温度下酶的结构较稳定,B错误;
C、受体与递质结合后形状会发生改变,C错误;
D、载体与被转运分子结合后发生形状改变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A。
5、C
【答案解析】
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题目详解】
A、乙酰胆碱和受体的结合不需要能量,A错误;
B、神经元内的基因和其他细胞的基因相同,所以决定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位置的基因并不是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特有的基因,B错误;
C、②是突触前膜,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促进递质的释放,并在此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C正确;
D、若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被抑制,Ca2+不能内流,使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阻碍了兴奋的传递,不能使突触后膜③的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
【答案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结合题干中“Ca2+”的作用进行解答。
6、D
【答案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适宜浓度的α-萘乙酸(NAA)和赤霉素(GA3)溶液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因变量是胚芽鞘的长度,乙组作为空白对照组,戊组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共同使用后胚芽鞘的长度明显大于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据此答题。
【题目详解】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种类不同,需要一个空白对照组,故表中“?”处理方式为清水处理,A正确;
B、若实验用的N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NAA时,有可能更接近最适浓度,故胚芽鞘长度可能增加,B 正确;
C、由丙丁戊三组实验结果可知,NAA与GA3混合处理要比它们单独处理促进作用更强,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C 正确;
D、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D错误。
故选D。
【答案点睛】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探究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属于理解应用层次,有一定的难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光呼吸消耗ATP(能量),有氧呼吸产生ATP(能量)空间结构光反应(光合作用)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盲目开展实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增多光能利用增加,水的光解加快;亚硫酸氢钠通过抑制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了光呼吸进行
【答案解析】
由题意可知,RuBisCo既可以催化二氧化碳的固定,又可以催化光呼吸过程。
【题目详解】
(1)玉米、大豆等植物通过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场所是线粒体,通过光呼吸消耗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由图可知,光呼吸消耗ATP,故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看,光呼吸和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光呼吸消耗ATP,有氧呼吸产生ATP。
(2)①二碳化合物氧化酶在光呼吸中发挥作用,亚硫酸氢钠可通过改变二碳化合物氧化酶的空间结构来抑制该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光呼吸的进行。
另外,亚硫酸氢钠还能促进色素对光能的捕捉,进而通过促进光反应的进行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②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条件,还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后,光能利用增加,水的光解加快;亚硫酸氢钠通过抑制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了光呼吸进行,故大豆单位时间内释放氧气的量较喷施前增多。
【答案点睛】
光反应阶段产生ATP,暗反应和光呼吸消耗ATP;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产生ATP。
8、6 AABBdd 1/6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重复或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变异(或染色体畸变)1:1 黄花:橙红花=3:1,黄花:橙红花=5:1
【答案解析】
1.由题意“3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可知:该二倍体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已知A基因对B
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所以正常情况下,橙红色为aaB_D_,黄色为aaB_dd,其余情况均为白色。
2.依据图乙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明辨突变体①、②、③的变异类型(依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若只考虑D和d基因,则突变体①减数分裂可产生D、dd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突变体②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突变体③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2:1:2。
【题目详解】
(1)依题意和分析图甲可知:正常情况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2)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橙红色植株(aaBBDD)杂交,所得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白色:橙红色:黄色=12:3:1(为9:3:9: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是AaBBDd,进而推知该亲本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dd;F2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BB--,可见,从F2的白花植株中随机抽取,得到纯合子的概率是1/3AA×1/2(DD+dd)=1/6。
(3)图乙中,突变体①中的两个d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此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突变体③中的D和d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有3条,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4)已知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
让突变体aaBbDdd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
若为突变体①,则其减数分裂可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D:aBdd:abD:abdd=1:1:1:1,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d=1:1:1:1,所以子代中黄花:橙红花=1:1;若为突变体②,则其减数分裂可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D:aBdd:aBDd:aBd:abD:abdd:abDd:abd=1:1:1:1:1:1:1:1,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DD:aaBBDdd:aaBBDDd:aaBBDd:aaBbDD:aaBbDdd:aaBbDDd:aaBbDd=1:1:1:1:1:1:1:1,所以子代中黄花:橙红花=3:1;若为突变体③,则其减数分裂可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D:aBdd:aBDd:aBd:abD:abdd:abDd:abd=1:1:2:2:1:1:2:2,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DD:aaBBDdd:aaBBDDd:aaBBDd:aaBbDD:aaBbDdd:aaBbDDd:aaBbDd=1:1:2:2:1:1:2:2,所以子代中黄花:橙红花=5:1。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即染色体畸变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从题中提取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9、小麦小麦固定低浓度CO2的能力较差,需要较高浓度的CO2不一定相等,净光合速率相等,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或不相等,净光合速率相等,呼吸速率不相等)CO2摄入不足光照强度减弱将小麦、玉米都分别置于25℃,35℃,而其他条件一致的条件中;并分别比较它们在不同温度下CO2吸收速率(或O2的释放速率)【答案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B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C点表示玉米和小麦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图乙中玉米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且在中午没有出现“午休现象。
【题目详解】
(1)结合图甲分析,图甲中玉米的二氧化碳补偿点低于小麦,说明则玉米固定CO2的能力高于小麦,如果将小麦和玉米幼苗种植在同一密闭温室(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内一段时间,可能最先死亡的是小麦,原因是小麦固定低浓度CO2的能力较差,需要较高浓度的CO2;细胞间隙CO2浓度在C时,小麦和玉米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不一定相等,因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二者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
(2)乙图中小麦在10~12时的光合作用出现“午休现象”,是因为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O2摄入不足,暗反应速率下降;16~ 18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3)为探究高温(35° C)对小麦、玉米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可将小麦、玉米都分别置于常温25℃、35℃下,而其他条件一致的条件中;并分别比较它们在不同温度下CO2吸收速率(或O2的释放速率)即可。
【答案点睛】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C3植物和C4植物的特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选择高压蒸汽灭菌增加目的菌(酵母菌)的浓度包埋法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固定化酶技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使胶体聚沉
【答案解析】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题目详解】
(1)过程②分离酵母菌应使用选择培养基,保证从众多的菌体中选择出酵母菌,配制好的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通过扩大培养可以使目的菌的数量增多,这里是为了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2)过程③获得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包埋法,如果希望反复使用这些固定化酵母细胞,一定要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选择此方法的原因是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
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可以使用化学方法结合的酶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即一般采用固定化酶技术。
(3)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其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该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使胶体聚沉,从而形成凝胶珠。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了无菌技术和固定化酶技术。
熟知相关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把握实验步骤中的关键点时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小于变大原CO2补偿点是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因此适当降低光照强
度后,光合速率下降,需要提高环境中CO2浓度才能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抑制ATP/ADP/[H]/酶/NADPH 等适当升温、控制增施CO2的时间/间断供给CO2、加强对植物氮素营养的补充
【答案解析】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色素、酶等。
【题目详解】
(1)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由于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当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即达到CO2光补偿点时,甲种植物还未达到CO2补偿点,此时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
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不变,由于原CO2补偿点是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因此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后,光合速率下降,需要提高环境中CO2浓度才能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故乙植物的CO2补偿点将变大。
(2)增施CO2时间过长,一方面淀粉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是有限的氮素营养被优先分配到淀粉的分解代谢中,因此造成光合作用所需的ATP、酶等含氮化合物合成不足,进而会造成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另外研究表明:提高温度能够明显促进淀粉的分解,可能是因为适当升温提高了植物的细胞呼吸。
由以上分析可知,为了避免长时间增施CO2抑制光合作用,可以适当提高温度或加强对植物氮素的补充。
【答案点睛】
本题的难点在于(2),需要考生首先分析出增施CO2时间过长,植物光合作用反而会减弱的原因,再根据原因提出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