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溶解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溶解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溶解的基本概念溶解是指将固体、液体或者气体溶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均相的混合物。
在化学中,通常我们所说的溶解指的是固体溶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的过程。
然而,溶解也可以是液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或者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在溶解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散布至溶剂的分子或离子之中,形成均匀的溶液。
溶解的基本概念包括两个过程,即分子间的间隙增大和新溶质加入的过程。
二、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从固体或气体状态转变为溶液状态的过程。
溶解过程包括物质的分散和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
物质的分散是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得到分散,从而增大了物质的表面积,有利于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分散的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与溶剂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溶解态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需要克服固体溶质的内聚力和液体溶剂的表面张力和分子间作用力,对气体溶质来说,则还需要克服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气泡的表面张力,才能形成溶解态的过程。
三、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能够溶解最大量的溶质的量。
溶解度可以用溶质在100克溶剂中最大溶解量的克数来表示。
溶解度与溶剂的种类、温度和压强有关。
溶解度的测定可以通过溶解物质在溶剂中的量的测定、或者通过溶解物质在溶剂中的浓度的测定。
四、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在常温下,晶体溶质在液态溶剂中溶解,是一个热力学平衡过程,包括晶体溶质溶解和溶质溶解后形成活化态的过程。
晶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需要吸收热量,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吸热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完成。
晶体溶质在液态溶剂中溶解的情况,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液态溶剂中溶质的晶体在温度升高后,晶体内能的增大,分子内的正负离子间的库伦力减小,这使得晶体分子的内聚作用减小。
此外,温度升高还使液态溶剂的分子能量增大,活动度增大,从而使溶质分子向液态溶剂中扩散的能力增强。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知识点总结】本部分内容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内容,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学习时要注意抓住概念的特点,注意去理解概念的内涵,要注意对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学习,如对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对比去理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但是,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人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溶解度的含义: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温度。
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5、溶解度曲线: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其中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是我们常常接触到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溶液的浓度1. 质量分数(w%)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通常使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w% = (溶质质量 / 溶液总质量) × 100%2. 体积分数(v%)体积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同样使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v% = (溶质体积 / 溶液总体积) × 100%3. 摩尔浓度(C)摩尔浓度是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单位通常为mol/L。
计算公式:C = 溶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体积4. 常用浓度单位换算常用浓度单位包括mol/L、g/L、g/mL等,需要根据具体计算要求进行单位换算。
例如,将摩尔浓度转化为质量分数时,需要知道溶质的摩尔质量。
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1. 溶解度(S)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在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通常使用单位质量溶剂中的溶质质量表示。
计算公式:S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100%2. 饱和溶解度(S0)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在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
计算方法:将溶质不断溶解于溶剂中,直到无法继续溶解为止。
此时溶液即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即为饱和溶解度。
3. 溶解度曲线某些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通过绘制溶解度-温度曲线来研究其溶解度规律。
在溶液饱和度较低时,通常可以使用摩尔溶解度代替质量溶解度。
4. 饱和溶液的保存与制备当溶质的溶解度较低时,可以通过加热溶剂或者搅拌提高溶质的溶解度。
对于一些不稳定的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或者蒸发溶剂等方式进行保存。
总结起来,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是初中化学中的基础概念。
溶解度
溶解度【识记部分】本节课的知识点1. 固体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固体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如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表示NaCl在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
(2)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应注意四个因素:①温度:一定温度下②溶剂的量:100克溶剂中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克2. 溶解度曲线(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如K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如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意义:①可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或某一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
③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3. 气体溶解度定义(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称为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如0℃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是1,表示二氧化碳在压强为101kPa和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①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②随着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理解部分】通过例题理解知识点例1:判断题(难度:易)(1)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解析】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2)对于任何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时均可变为饱和溶液。
(×)【解析】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其不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时,由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3)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食盐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
(√)【解析】由于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降低温度时只能析出少量或不析出晶体,故采用蒸发溶剂结晶法使食盐从其溶液中分离出来。
高中化学溶解度计算的数学方法简析
高中化学溶解度计算的数学方法简析引言: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溶解度计算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计算需要运用一些数学方法,本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简析,以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溶解度的定义与计算公式溶解度是溶剂中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通常用g/L表示。
计算溶解度的公式为:溶解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体积。
例如,某溶液中含有10g的NaCl,溶剂体积为1000mL,则该溶液的溶解度为:溶解度 = 10g / 1000mL = 10g/L。
二、溶解度计算的常见方法1. 根据溶解度表进行查找溶解度表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参考资料,其中记录了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通过查找溶解度表,我们可以得到所需物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进行计算。
例如,某溶液中含有20g的NaCl,我们需要求解其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表得知,在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0g/L,那么该溶液的溶解度为:溶解度 = 20g /1L = 20g/L。
2. 利用溶解度曲线进行估算溶解度曲线是一种图形表示方法,将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估算出特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例如,溶解度曲线显示在25℃下NaCl的溶解度为35g/L,而我们需要求解在30℃下NaCl的溶解度。
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发现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可以估算出在30℃下NaCl的溶解度应该会稍高于35g/L。
三、溶解度计算的注意事项1.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温度是溶解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会增加。
但也有少数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 溶解度的单位换算在计算溶解度时,需要注意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体积单位的一致性。
如果溶质的质量单位是g,溶剂的体积单位是mL,则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将溶剂的体积转换为L,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
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
D.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
例5.(2020·内蒙古赤峰)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例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结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蒸干水分可得HCl晶体
B.将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可得硝酸钾晶体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C.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D.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NaCl、NaOH溶于水均会放出热量
C.砂糖溶解得很快D.砂糖固体有剩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与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
B.将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5%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生活中利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3.20℃时,取下表中的四种物质各10克,分别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
(2)在一定温度下,在同种溶剂的条件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中考化学鲁教版 精练本 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练 第三单元 溶 液 重难突破 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表格
7.★(2021·南充节选)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 度曲线,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的含义是 tt1℃1℃时,时a,、ca物、质c的物溶质解的度相溶等解,度都为相2等0 g,。 (2)t2℃时,a、b、都c 三为种2物0g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a>b>b>cc。 (3)t1℃时,将 25 g a 物质加入到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恢复到原 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11∶∶55(填最简整数比)。
考向 2: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结晶
g
(3)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增大大(选填“增大”或“减小”)。 (4)将 60 ℃的 K2CO3 饱和溶液降温至 30 ℃,有有(选填“有”或“无”)晶
体析出。
考向 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5)20 ℃时 KNO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小于于(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31.6%。 考向 4:判断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 (6)K2CO3和 KNO3 溶解度相等的最小温度范围为 6600~~808℃0℃。
5.★(2022·自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 答下列问题:
(1)在 tt33 ℃时, 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t2 ℃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 M 点变为 N 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增增加加溶质溶甲质(或甲恒(温或蒸恒发温溶蒸剂发)(回答一种即可)。 (溶3)将剂t)2 ℃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 ℃,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乙 。
重难突破2 溶解度曲线 与溶解度表格
【考情分析】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是中考必备知识点,通常考查溶解度 的四个要素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通过提供的溶解度曲线,比较不同物 质的溶解度大小、判断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转化方法、分离提纯混合物等。
化学中的溶液与溶解度(化学知识点)
化学中的溶液与溶解度(化学知识点)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状态,它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在化学反应和研究中,溶液的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溶液和溶解度的相关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溶液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均匀体系,其中溶解物质称为溶质,溶解介质称为溶剂。
溶液可以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等多种类型。
溶液的形成是由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中的分子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二、溶解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溶解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摩尔分数和摩尔浓度等方式来表示。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1.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溶质和溶剂的分子运动加快,从而增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进行。
但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在升温过程中会出现异常变化,例如碳酸钠在25℃时溶解度最大,超过该温度后溶解度反而下降。
2.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对于固体和液体溶质来说,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而对于气体溶质来说,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溶质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3.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的影响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溶解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互作用力较强的溶质和溶剂能够更好地相互吸引,从而有利于溶解。
例如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往往较高,而非极性溶质则偏好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
三、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剂已经溶解了尽可能多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是恒定的,并且在一定温度下与溶质的种类无关。
相反,如果溶液中含有超过饱和度的溶质,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常常需要某种条件,例如快速冷却或加入适量的其他物质。
四、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积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溶质在单位体积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变化的曲线。
溶解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溶解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溶解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 溶解的定义溶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分散并与其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并形成溶液。
溶解是一个平衡过程,溶质在溶解的同时也可能发生逆向的析出过程,而平衡时的溶质浓度称为溶解度。
2. 溶液的表示方法溶液可以使用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和表示。
其中,浓溶液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较高,稀溶液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较低,而饱和溶液则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
3. 溶解度和溶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单位物质的饱和溶解度。
而溶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
二、溶解的动力学1. 溶解过程的速率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需要克服各种障碍才能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因此,溶解过程的速率与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2. 离子溶解的动力学在离子溶解的过程中,溶质中的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是随时间变化的。
离子溶解的速率可通过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而离子溶解的速率与温度、离子浓度、电场强度等因素相关。
3. 溶解热溶解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溶解热。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关,可以通过热力学方程来描述。
三、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1.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与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大,而对气体溶解来说,随温度升高,溶解度会减小。
2.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描述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变化的曲线。
对于非电解质来说,溶解度曲线呈正比例曲线;对于一些电解质来说,溶解度曲线可能呈现出“S”型曲线。
3. 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大量溶质的溶解度,具有固定的数值。
饱和溶解度在化学反应、制备溶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四、溶解的应用1.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在各种化学反应中,溶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沉淀与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沉淀与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化学反应中的沉淀与溶解度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
1.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在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的产物中有一种或多种是不溶于溶液中的物质,从而在溶液中沉淀下来的反应过程。
这些沉淀物可以是单质、化合物或离子。
2. 沉淀物的生成条件沉淀物的生成与其溶解度有关。
如果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超过了该沉淀物的溶解度,就会生成沉淀物。
以下是沉淀物生成的条件:- 高浓度溶液:当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溶剂无法继续溶解物质,产生过饱和溶液,从而形成沉淀物。
- 温度变化:在一些反应中,溶解物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改变。
- 添加沉淀物:当沉淀物作为反应的一部分添加到溶液中时,可以促使更多的沉淀物生成。
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它是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溶解程度的比较指标。
通常用摩尔溶解度表示,单位为mol/L。
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例外情况。
例如,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压力:固体溶解度对压力变化不敏感,而气体溶解度则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与溶解度有关,极性溶剂通常可以溶解极性物质,而非极性溶剂则不易溶解极性物质。
-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分子结构和极性也会影响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例如,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5.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变化。
典型的溶解度曲线通常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递增或递减的。
在溶解度曲线上,可以找到一个特定的温度点,称为饱和温度。
在这个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与溶液中已溶质的浓度相平衡。
总结:化学反应中的沉淀与溶解度是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沉淀出不溶于溶剂的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滚动小专题(二)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解析】 t1℃时,相同质量的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 质量相等,故A错误;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降 低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大,则乙中混有少量甲 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B项错误;20 ℃ 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为易溶物质,根据图像,0 ℃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0 g,且随温度的升高,甲物质的 溶解度不断增大,所以甲属于易溶物质,故C正确; 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则在5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25 g甲,形成75 g溶液,故D项错误。
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t2℃时丙的溶解度 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故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丙大于 甲,B错误;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时甲的饱和 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C正确; 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将t3℃时三种物质的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D正确。
典例1 (2015•河北)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 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 发水的方法
【解析】 比较②③数据可知,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
错误;20 ℃ 时10 g 水最多溶解3.6 g NaCl,故B错误;
由表中数据可知,③④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
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
确;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g 100% 16.7% 2g+10g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饱和溶液的最大质量。
它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能力的物理量。
溶解度通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溶解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溶质的化学性质、溶剂的性质和环境条件等。
下面是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1.溶质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溶解度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溶解度较大的化合物通常是带有极性基团的物质,例如氢键的形成能增加极性物质的溶解度。
另外,一些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较大,因为它们会形成带电的离子在溶液中移动。
2.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和溶解力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通常来说,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极性相似,溶解度会较大。
此外,溶解度还受到溶剂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一些溶质在升高温度后溶解度会减小。
3.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一些物质在升高温度后溶解度会减小。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一般只影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常用的实验方法有过饱和溶液制备、饱和溶液制备和质量法测定等。
在实际应用中,溶解度的知识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妆品、冶金等领域。
例如,药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药物溶解度的研究对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溶解度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溶解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溶质的化学性质、溶剂的性质和环境条件等。
深入了解溶解度的规律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应用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溶解知识点全套总结
化学溶解知识点全套总结第一节溶解的基本概念1. 溶解的定义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液体中成为一种均匀的混合物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微观粒子逐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
2. 溶解的特点(1)均匀性:溶液中溶质的微观粒子与溶剂的分子混合均匀,没有明显的分层或沉淀。
(2)不可逆性:溶质一旦溶解在溶剂中,很难再将其完全分离出来。
(3)热效应: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放热或吸热现象。
(4)摩尔体积增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微观粒子更多地占据了溶剂的空间,使得溶液的体积通常比纯溶剂的体积要大。
3. 溶解速度溶解速度受到溶质的种类、溶剂的性质、温度、搅拌和溶质颗粒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溶质颗粒越细小、溶剂和溶质的相互作用力越大,溶解速度也会越快。
4. 溶解的浓度溶解的浓度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浓度的单位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体积分数适用于气体溶液和液体溶液,摩尔浓度适用于溶质为分子或离子的溶液。
第二节溶解过程的热效应1. 溶解过程的热效应(1)放热反应:在溶解过程中释放热量的现象称为放热反应,通常发生在溶质与溶剂之间有较强的化学作用力的情况下。
(2)吸热反应:在溶解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现象称为吸热反应,通常发生在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化学作用力较弱或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物理吸附的情况下。
2. 热溶解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钾硫酸盐溶解于水中,测量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从而得到放热或吸热的热效应。
第三节溶解过程的动力学1. 溶解速度与溶解度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可以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溶解度时,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称为饱和溶解。
溶解速度与溶解度有一定的关系,通常来说,溶解度较高的溶质,其溶解速度也较快。
2. 溶解速度与溶解过程(1)固体溶解过程:固体溶解过程通常可以用溶解度、溶解速度和溶解平衡来描述。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制溶液**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
结晶的方法:(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24讲 溶解度]讲义(学生版)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第 1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 注意事项: (1)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2)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第 9页
A.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为 20g B.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C.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的丙 D.t2℃时,将 70 克甲放入 100 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溶液为饱和溶液,且
溶液的总质量为 150 克
第 10页
第 11页
练习 2.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 中可行
的是( )
①加入 CaO A.②③
②加入 Ca(OH)2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知识点二:溶解度 1.溶解度(符号为 S) (1)固体物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
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涉及到溶解度的相关计算,一定要转化到 100g 溶剂(通常是水)。 (3)气体物质溶解度:气体溶解度指该气体在压强为 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 1 体积
第 3页
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的体积。 2.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物质本身的性质 (2)溶剂的种类 (3)温度
B.不饱和溶液 D.无法确定
第 2页
练习 1.向某一饱和的 CuSO4 溶液中加入无水 CuSO4 粉末 ag,若温度保持不变,其结 果( ) A.无水 CuSO4 不再溶解,固体质量仍为 ag B.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 ag C.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 ag D.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其质量仍为 ag
溶解度曲线解读
10、右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
(2)在t2℃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或“小”)。
(2)在40℃,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
析出晶休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21、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B是的溶解度曲线。
⑵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 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g。
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填一种方法)。
30、【2009・河南】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30℃时,50 g水可以溶解g甲物质;
(2)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
方法是(只填一种);
(3)将20℃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
度升高到30℃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4、(1)如图9 - 56所示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可知:在T3℃ 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g;在℃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50%的葡萄糖溶液可作为注射营养液.若用10 g葡萄糖配制10%的葡萄糖溶液,加入水g.
5、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3)从Y的饱和溶液中提取Y,应采用的方法是(填“冷却结晶”或“蒸发溶剂”)。
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知识点归纳:一、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例:根据图所示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1)当温度高于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 ;(2)P点表示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A、B、C的溶解度为B>A>C的温度范围是t1<t<t2 ;(4)Q点表示t2℃时在100 克水中已溶解A物质m 克,此时的溶液是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针对性练习:一、选择题1.图82-2为NH4Cl溶解度曲线,则70℃时NH4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33.3% (B)37.5% (C)50% (D)60%2.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82-3所示,在40℃时将75克物质放入150克水中,则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28.6% (B)33.3% (C)40.0% (D)50.0%3.如图82-4所示,配制33.33%的NH4Cl饱和溶液的最低温度是( )(A)0℃(B)30℃(C)50℃(D)70℃4.如图82-5所示,m克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则在此变化过程中,纵坐标溶液的质量分数(a%)与横坐标时间(t)的变化关系是 ( )5.图82-6为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X、Y的混合溶液在100℃时都达到饱和,高温时降低到70℃时,得到的固体成分是 ( )(A)纯净的X(B)纯净的Y(C)等量的X和Y(D)大量的X和少量的Y二、填空题1.如图82-7所示:(1)在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近年来,以溶解度曲线为切入点的题目已成为中考、竞赛命题的一个热点。
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1、 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溶解度/g t/℃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