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植物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植物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植物病原微生物概述
植物病原微生物指的是导致植物发病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
原生生物等。
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分泌毒素或感染细胞引起植物生理代谢紊乱,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研究植物病原微生物对于防控农作物疾病、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通常通过分裂来繁殖。
植物病原细菌包括革兰氏阳
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它们通常侵入植物组织,繁殖并分泌毒素,导致植物发生病变。
真菌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包括霉菌、酵母菌和子囊菌等。
植物
病原真菌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寄生或侵染,引起植物的病害。
例如,白粉病和锈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病毒
病毒是一种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病原体,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复制。
植物病原病毒
可以通过昆虫传播、接种或接种传播等方式传播,导致植物病变,如花叶病毒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等。
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原生虫和细菌体。
植物病原原生
生物侵入植物组织,通过摄食组织细胞或繁殖,导致植物发病。
例如,霉变和根结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由原生生物引起的。
综上所述,植物病原微生物是引发植物疾病的关键因素,科学防控和管理植物
病害对于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护植物健康生长。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程度上,带有人为的而未全面反映生物的系统发育。
自林奈(Linnaeus,1753)起到20世纪50年代的近两百年间,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一直沿用着,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
由于真菌不像植物那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不像动物那样以吞食和消化的形式获得营养物质,真菌是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真菌与植物还有许多其他差异。
因此,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生物仅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是不够的。
但生物究竟应该分为几个界,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除了林奈的两界系统外,先后有学者提出将生物分为三界、四界、五界和八界系统。
现简介如下。
1.两界系统自林奈(Linnaeus,1753)开始,将生物分为动物界(Animalia)和植物界(Plaiatae)两个界,真菌虽不进行光合作用,但因其固着生活,并且具有细胞壁而被归为人植物界中。
植物界则进一步分为藻菌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个门。
藻菌植物门(Thallophyta)是许多营养体无根、茎、叶分化的低等植物。
它们以裂殖、芽殖或产生孢子等形式繁殖,其中包括藻类、真菌、黏菌、放线菌和细菌等。
由于藻菌植物门中包括许多性状很不相近的低等植物,作为一个分类单元的意义不大,以后就有人主张取消藻菌植物门而将这些低等植物分为许多门。
除藻类植物外,细菌、黏菌和真菌分别列为裂殖菌门(Schizomycophyta)、黏菌门(Myxomyeophyta)和真菌门(Eumyeophyta)。
·2.三界系统黑格尔(Haekel,1866)在两界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仍属于植物界;科纳德(Conard,1939)增加了菌界(Mycetalia),真菌属于菌界;斯坦尼(Startler,1970)增加了原生生物界,真菌属于原生生物界。
3.四界系统科普兰(Copeland,1938,1956)认为,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和菌界。
植物病原学
名词解释:菌物: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有真正的细胞核、具细胞壁,多数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菌物的无性繁殖:指菌物不经过核配、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原生质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菌物的有性繁殖:指菌物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菌物的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同宗配合:交配因子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单个菌株可以分化出有性器官并完成有性生殖。
(大豆疫霉)异宗配合:两个性亲和的不同交配型的菌株共同培养才能完成有性生殖。
(辣椒疫霉)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转主寄生:有些真菌则需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
多型现象:一个生命循环中两个或多个结构形态的现象。
分体产果:真菌在繁殖时营养体一部分转化繁殖体整体产果:真菌在繁殖时营养体全部转化为繁殖体。
锁状联合:担子菌在有性繁殖过程中,在双核菌丝顶端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使得顶端细胞在细胞分裂中保持 2 个不同质的核,保证有性过程顺利进行。
营养体亲和性:不同菌株间菌丝融合并生存的能力,表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营养体不亲和:不同菌株间菌丝不融合或融合后不能生存,融合结构及相间的菌丝迅速死亡(细胞凋亡?)并产生分隔的现象。
当真菌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开始进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
质粒:染色体外能独立复制的小分子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
多分体现象:多分体现象为植物病毒所特有,仅存在于+ssRNA病毒中。
多分体病毒: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并且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内。
(单个粒体不能侵染,必须是一组粒体同时存在才能全部表达遗传特性)菌物包括粘菌、卵菌和真菌三大类。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地球清洁工、医药、菌根、食用菌、工业真菌、农用真菌、遗传学研究材料、生物测定材料、生物工程菌株。
植物病理学-农学-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细菌、病毒
7、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
新设立的属,这是一类在韧皮
部中寄生危害的病原菌,以柑桔 黄龙病菌为代表,至今尚未能人 工培养,但已在电镜下观察菌体 梭形或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过 去一直称为类细菌或韧皮部难养 菌( Phloem fastidious bacteria , PFB) 。
马铃薯环腐病
9、螺原体属(Spiroplasma) 菌体的基本形态为螺旋形,繁殖时可产生分枝,分枝亦呈螺 旋形。螺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很小,煎蛋状,直径 1mm 左右,常在主菌落周围形成更小的卫星菌落。菌体无鞭 毛,但在培养液中可以做旋转运动。 传病介体:叶蝉、飞虱等。 引起柑桔僵化病、玉米矮化病等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重要类群
门及特征
薄壁菌门(有细胞壁的格 栏氏阴性细菌) (Gracilicutes) 细胞壁10~13nm,肽聚糖 含量1~3%
重要植物病原属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食酸菌属 Acidovorax 黄单胞杆菌属 Xanthomonas 伯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嗜木杆菌属 Xylophilus 拉尔氏菌属 Ralstonia 欧氏菌属 Erwinia 草螺菌属 Herbaspirillum 泛菌属 Pantoea 根瘤杆菌属 Rhizobacter 木杆菌属 Xylella 韧皮部杆菌属Liberibacter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棒型杆菌属 Clavibacter 短小杆菌属 Curtobacterium 节杆菌属 Arthrobacter 红色球菌属 Rhodococcus 鸭茅草杆菌属 Rathayibacter 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 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植物病原细菌检疫检验技术
梨火疫病 Fire blight of pear
分布:
1878年首先由burrill描述,在纽约发生, 后由Erwin命名,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植 物细菌病害。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于西 北欧,中欧、地中海、东南欧及大洋 州和亚洲也有分布。大约40多个国家。
病原菌: 学名:Erwinia amylovora(Burrill)Winslow 异名: Micrococcus amylovorus Burril Bacillus amylovorus (Burrill) Trevisan Bacterium amylovorus (Burrill) Chester
梨火疫病的地理分布
寄主: 梨火疫病菌寄主范围很广,能为害梨、苹果、山楂、木旬 子、李等40多个属220多种植物,大部分属蔷薇科
Pomoideae亚科。
危害性: 仁果类果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棵多年生的梨和苹果树 发病后可在几星期内死亡
症状:侵害花、果实、枝条和叶片。 ① 花:侵染后变深褐色,枯萎。
(2)溃疡枯萎:是指前一季越冬溃疡边缘的病菌重新 复活的结果。初症是在复活的溃疡附近的健康树皮组 织上出现窄的水渍状区,几天后,树皮内部组织出现 褐色条斑,随后病菌侵入附近繁殖枝内部并引起萎蔫 死亡。这些枝条特别是嫩枝与下面谈及的枝枯萎有明 显区别,即在萎蔫之前枝尖芽褪色(黄至桔黄色)。
(3)枝枯萎:细菌直接侵入前 1~3叶的枝尖,然后杀 死整个枝条及支持枝。初症是枝尖萎蔫,但萎蔫前不褪 色,象拐杖状。条件适宜时,几天内可移动15~30cm, 造成整枝死亡,病枝、枝皮、叶通常变黑。潮湿时,枝 条上出现菌脓。后期,终芽前出现的枝枯萎一般不会萎 蔫,且仅在枝最上部出现坏死。随着病菌不断深入,并 侵染主干,皮层收缩,下陷,形成溃疡斑。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鉴定和诊断方法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鉴定和诊断方法植物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害问题,这些病害对植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产生着严重的影响。
因此,及时鉴定和诊断植物病害的类型和原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的鉴定和诊断方法,以帮助您更好地保护植物健康。
一、外观识别法通过观察植物叶片、茎干、根系等器官的外观,可以初步判断植物是否受到病害的影响。
不同的病害会导致植物器官出现不同的异常症状,比如叶片出现斑点、枯黄、畸形等。
通过比对已知的病害症状图片或参考相关植物病害手册,可以初步确定病害类型。
二、病原鉴定法在使用外观识别法初步判断病害类型之后,可以进一步进行病原鉴定以确定具体的病原菌或病原体。
病原鉴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细菌鉴定:通过采集病植物的病组织样品,将样品进行处理和培养,然后观察和比对细菌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生化反应等,以确定病原菌的类型。
2. 真菌鉴定:对于真菌引起的病害,可以采集病植物的病组织样品,制备玻片标本,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比对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等特征,结合真菌分类学知识,确定病原菌的种属和亚属。
3. 病毒鉴定:病毒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需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通过提取病植物的核酸,使用特定引物进行PCR扩增,再进行凝胶电泳和测序分析,最终可以得到病原病毒的DNA序列,与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病毒类型。
三、环境调查法环境因素也往往是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鉴定和诊断病害时,不仅需要对植物本身进行观察,还需要考虑生长环境。
进行环境调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土壤分析:采集植物生长土壤样品,进行土壤pH、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等方面的分析,查看是否存在土壤盐碱化、养分缺乏等问题。
2. 水质分析:如果植物生长在水域附近,可以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包括水质pH、溶氧量、重金属含量等参数,观察是否存在水污染导致的植物病害。
3. 空气检测:通过采集植物生长环境的空气样品,进行气溶胶分析、微生物检测等,判断空气中是否存在有害因素,例如细菌、真菌孢子等,这些因素可能是植物病害的来源。
植物病原细菌与病毒
引致桑萎缩病、枣疯病、苹果缩 果病、梨衰退病、水稻黄矮病、 甘薯丛枝病、泡桐丛枝病和椰子 死亡黄化病等。
三、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的过程称为传播; 而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部的过程称为移动。
1.侵入和扩展:
病毒的侵入:轻微伤口(寄主细胞膜不能破坏),只 能侵染活细胞进行繁殖。
病毒的移动:在局部薄壁组织中通过胞间连丝扩展, 扩展较慢。一旦病毒进入输导组织,在强大的代谢流带动 下,迅速扩展。因此,病毒病害多为系统型侵染病害。
5.化学防治 波尔多液、铜制剂、抗菌素
植物病毒
病毒概述
❖ 概念:病毒(virus)是无细胞结构的一种分子状态专性 寄生物,能利用寄主细胞进行遗传、繁殖并能引起寄 主病害的分子寄生物,主要是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 成的核蛋白粒体。
•R.E.F. Matthews (1991)将病毒定义为:通 常包被于保护性的蛋白(或脂蛋白)衣壳中, 只能在适宜的寄主细胞内才能完成自身复制 的一套(一个或多个) 核酸模板分子。
❖ 包含5个种和7个亚种,都是植物病原菌, 引起系统性病害,表现萎蔫、蜜穗、花叶 等症状。
❖ 模 式 种 是 密 歇 根 棒 形 杆 菌 ( C. michigenensis), 马铃薯环腐菌亚种(C. m. subsp. sepedonicum)引起马铃薯环腐 病。
无细胞壁的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菌体无细胞壁,只有一层原生质膜包围在菌体的四周。 与植物病害有关系的统称为植物菌原体,包括螺原体
工作任务2-3 园林植物细细菌、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识别
植物生长缓慢、衰弱、矮小、 色泽失常、叶片黄萎等,类似 营养不良的现象。
植株或叶片干枯扭曲、畸形、 组织干腐,形成虫瘿等。
植株根部肿大或腐烂,须根丛 生,形成根瘤或根结等。
3、线虫的传播途径
线虫的传播途径:主要借寄主植物的种子及无性繁殖 材料等作远距离传播(小麦粒线虫、甘薯茎线虫); 田间主要通过土壤、流水、人畜活动和农具传播。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方式有两种:大多数线虫在寄主 体外以口针刺进植物组织内营寄生生活。称为外寄生; 有些线虫则在寄主组织内寄生,称为内寄生;少数线 虫则是先进行了外寄生,然后进行内寄生。
4.防治:
① 植物检疫 ② 轮作、间作和施肥 ③ 种植材料处理 ④ 土壤处理:药剂处理和热处理;土壤处理剂常见的有二溴氯丙烷、
氯化苦、呋喃丹、二氯硝基苯等。
⑤ 生物防治:捕食性和寄生性真菌或肉食性线虫、病毒、原生动物和
细菌等寄生生物
根结线虫病
松 墨 天 牛
寄 主
传病介体
松材线虫病
菊花叶枯线虫病
㈡桑寄生科:
⑴常绿小灌木,多分布在热带和 亚热带地区 ⑵半寄生,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 作用,无根其导管与寄主导管相 连称为半寄生。
槲 寄 生
桑寄生在树 体上寄生状
槲 寄 生
寄 主 枝 干 槲寄生 木质部 寄主 木质部
槲寄生
桑寄生
阔叶树 槲寄生
南洋楹 槲寄生
(三)寄生性种子植物的防治方法
彻底清除寄生性种子植物和植株
药剂防治:五氯酚钠、鲁保一号 砍除被害枝
是芯子,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
核酸中。
病毒基本粒子形态
病毒一般性状
① 非细胞微生物, 专性寄生物 ② 核酸和蛋白质组 成 ③ 形状各异
几种常用植物病原细菌分子检测方法
专论与综述R evie ws收稿日期: 20060220 修订日期: 20060418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970481);国家“863”计划项目(2001AA249021)3通讯作者E 2mail :jhguo @几种常用植物病原细菌分子检测方法尹燕妮, 黄艳霞, 葛芸英, 郭坚华3(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95)摘要 植物病原细菌(phytobacteria )是植物上一类重要的病原菌,这些细菌能引起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花卉、树木及牧草上的病害。
它的快速检测是病害防治、预测预报及植物检疫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其中,以PCR 为基础的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使植物病原细菌的检测更快速、灵敏和可靠。
本文对近年来植物病原细菌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介绍,尤其是应用广泛的ITS 2PCR (intergenic transcribed space 2PCR )、ARDRA (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 2tion analysis 2PCR )、rep 2PCR (repetitive DNA 2PCR )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2time quantitative PCR )技术,旨在促进我国植物病原细菌研究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植物病原细菌; 分子检测; PCR 中图分类号 S 432.42Molecular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several commonly used phytobacteriaY in Yanni , Huang Yanxia , Ge Yunying , Guo Jianhua(Key L aboratory of Monitoring and M anagement of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M inist ry of A g riculture ,N anj ing A g ricultural Universit y ,N anj ing 210095,Chi na )Abstract Phytobacteria are widespread and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s.These bacteria cause severe diseases on many important plants such as field crop s ,economically important crops ,flowers ,trees ,and pasture.Rapid detection of phytobacteria provides a better f ramework for addressing important plant disease problems related to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diseases ,and ultimate management of disease risks.The technology 2driven advances in PCR 2based methods make the detection of bacterial pathogens more rapid ,sensitive and reliable.In this paper ,the molecular diagnostic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 ,especially ITS 2PCR ,ARDRA ,rep 2PCR and real 2time quantitative PCR techniques.It was aimed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of phytobacteria in China.K ey w ords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 molecular detection ; PCR 传统病原细菌检测方法主要是依据症状、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和血清学等方法。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植物也会受到各种病原物的侵害。
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不同类型的病原物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疾病,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物类型:真菌真菌是造成植物疾病的最主要的病原物之一。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分生孢子等方式扩散,侵入植物的叶子、茎、果实等组织,引起植物的腐烂、枯死、生长迟缓等症状。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粉病、黑霉病、灰霉病等。
细菌细菌是另一类常见的植物病原物。
细菌主要通过伤口、气孔等途径侵入植物组织,引起植物组织坏死、溃疡等症状。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包括溃疡病、疮痂病等。
病毒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病原体,它依赖于寄主细胞进行繁殖。
病毒通过昆虫传播、接种、接种器、刀具、接种施肥机、污染种子等方式侵入植物,导致叶片变形、叶片失色、疮痂病等症状。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花叶病毒病、斑驳花叶病毒病等。
线虫线虫是一种微小的线形动物,它通过土壤或昆虫传播侵入植物根系,破坏植物的根部组织,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死亡等现象。
常见的线虫性病害有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等。
真菌类病原物真菌类病原物是植物病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真菌类病原物包括霉菌、毛霉菌、子囊菌等,它们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不同,引起的病害也各有不同。
总的来说,植物病原物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的病原物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种植和管理植物过程中,及时识别和控制不同类型的病原物对于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上述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植物病害的了解,有效预防和控制植物疾病的发生,保障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病原细菌学
(2)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菌体短杆状或略弯,单生, 0.5-1×1.5-5.0μ m , 单生,鞭毛极生1-4根或更多。 如:丁香假单胞菌
丁香假单孢菌菜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phaseolicola)
丁香假单孢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3、遗传 子细胞和母细胞所含染色体DNA一致。 质粒:细菌体内具有的一种可自我复制的环状双 链DNA,常带有抗药性、致病性等基因。 4、变异 (1)突变:DNA上个别碱基发生改变。 (2)类有性作用:
接合:一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可以部分进入另一个细胞, 裂殖时两种遗传物质结合。 转化:一个细胞的遗传物质进入另一有亲和力同种或 近似种,作为后者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转导:噬菌体
三、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
植物病原细菌属于细菌界中的普罗特斯门、 厚壁菌门、放线菌门。 (一)普罗特斯门 1、特征: 球形、卵圆形、短杆状、丝状或螺旋状; 细胞壁主要由脂多糖构成,肽聚糖含量少, 革兰氏染色阴性,多数厌氧。
2、重要属 (1)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土壤习居菌、菌体杆状,单生或双生,鞭毛1~4根, 周生。 如:根癌土壤杆菌(A. tumefaciens),又叫根癌农 杆菌,引起多种果树的根癌病。
细菌内部结构示意图
1、鞭毛 2、荚膜 4、细胞壁 4、原生质膜 5、气泡 6、核糖体 7、核质 8、内含体 9、中心体
• 革兰氏染色反应: • 染色步骤:结晶紫草酸铵对细菌染色,经 酒精脱色后再用番红复染:
–革兰氏阳性:G+,显示紫色,菌壁以肽聚糖为 主,菌壁厚; –革兰氏阴性:G-,显示红色,菌壁以脂多糖、 脂蛋白为主,菌壁薄。
植物病原细菌
四)侵染起源
病害旳发生一定程度取决于接种体旳 数量,因为病原细菌繁殖速率极快,少许旳 细菌很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病害旳大流行。植 物病原细菌不产生休眠孢子,但能够在种子、 土壤、数年生寄主植物、植物残体、昆虫等 上存活。
数年生木本植物:病原细菌在枝条或树 干上越冬,成为下年初侵染起源。
一年生草本植物:
❖ 最初目旳 未经染色之细菌,因为其与周围环境折 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染色后细 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细菌旳 形态、排列及某些构造特征。
❖ 还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不被酒精脱色而保存紫 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复染成 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ˉ)。 用以分类鉴定 阳性 耐盐 不易被降解 对碱性染料敏感 阴性 细胞壁不光滑 营养简朴
土壤杆菌属* 嗜酸菌属 劳尔氏菌属* 欧文氏菌属* 韧皮部杆菌属* 泛生菌属* 假单胞菌属* 根杆菌属 根单胞菌属 黄单胞菌属* 木质部小菌属* 嗜木质菌属
节杆菌属 芽孢杆菌属 棒形杆菌属* 短小杆菌属* 红球菌属 链丝菌属
螺原体属 植原体属*
A. tumefacians A. avenae R. cepacia E. amylovora L. asiaticum P. a n a n a s P. syrin g a e R. daucus R. suberifaciens X. campestris X. fastidiosa X. ampelinus A. ilicis B. megaterium C. michiganese D. flaccumfaciens R. fascians S. scabies S. citri P. a u ra n tifo lia
门 薄壁菌门
厚壁菌门 无壁菌门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植物病原细菌是引起植物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对植物健康生长和农作物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植物病害,了解和鉴定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的基本知识。
一、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植物病原细菌按照形态、生理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革兰氏阳性细菌:这类细菌的细胞壁含有厚重的胞壁,染色时会呈现出紫色或蓝色。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有红单胞菌、普通炭疽菌等。
2. 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类细菌的细胞壁较薄,染色时会呈现出红色或粉红色。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普通立枯病菌、普通溶藻菌等。
3. 袋状杆菌属:这类细菌的细胞形态呈现出袋状或棒状,常见的有普通炭疽杆菌、普通溶藻杆菌等。
4. 黄单胞菌属:这类细菌的细胞形态为杆状,呈现出黄色。
常见的黄单胞菌有黄单胞菌、黄病单胞菌等。
二、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鉴定植物病原细菌的方法主要包括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1. 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态、大小、颜色等。
形态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
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对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试,如对不同营养源的利用能力、产酶能力、氧气需求等进行检测。
这些特性的差异可以帮助鉴定细菌的种属。
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DNA测序等技术进行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通过比对细菌的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已知的基因序列,可以准确鉴定细菌的种属和亚种。
以上是鉴定植物病原细菌常用的方法,不同方法的组合使用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是植物病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病原细菌的特性和致病机制,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加强对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研究,对于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病害及病原分类(按科属系统分类)
Pantoea stewartii
玉米枯萎病
三、致病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
病毒是一种由核酸和蛋白质两种主要成分组成的极微小颗粒,比细菌还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高度放大后才能看到。能通过昆虫、植物的各种繁殖方式进行传染。得病后,叶子或花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斑驳、皱缩、黄化、局部坏死、叶子皱缩、节间变短、植物矮小、丛生、生长畸形等。植物病毒共分为9个科(或亚科),47个病毒属,729个种或可能种。其中DNA病毒只有1个科,5个属;RNA病毒有8个科,42个属,624种,占病毒总数的85.60%。根据核酸的类型和链数,可将植物病毒分为五大类群:第一类群是双链DNA病毒,有2个病毒属,31个种;第二类群为单链DNA病毒,1个科,3个病毒亚组,74个种;第三类群为双链RNA病毒,2个科,5个病毒属,41个种;第四类群为负单链RNA病毒,包括2个科,4个病毒属,25个种。第五类群为正单链RNA病毒,涉达5个科,33个病毒属,558种。
密执棒形杆菌种
马铃薯环腐亚种
侵染为害五种茄属植物,马铃薯环腐病
诡谲亚种
花叶亚种
内布拉斯加亚种
密执安亚种
韧皮部杆菌属(2个种)
柑橘黄龙病菌
柑橘黄龙病(类菌质体引起)
柑橘青果病菌
柑橘青果病(黄枯病、黄少病)
链霉菌属
马铃薯接产疥疮病菌
马铃薯疥疮病、马铃薯疮痂病
劳尔氏菌属(Ralstonia)
劳尔氏菌
可危害30余科100多种植物,特别是茄科植物,能引起多种作物青枯病
座囊菌目
球腔菌属
引起山茶、月季等多种花木叶斑病
伯克利球腔菌:花生黑斑病
落花生球腔菌:花生褐斑病
球座菌属
浆果球座菌
葡萄房枯病
葡萄球座菌
植物病原细菌鉴定实验指导
植物病原细菌鉴定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与鉴定方法,掌握分离、纯化、鉴定菌种方法,培养技术和生化鉴定技术。
二、实验原理细菌的鉴定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一般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如生长形态、荧光特性、大小观感、颜色、质地等特征对细菌种属的鉴定非常重要;生理生化鉴定主要通过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代谢途径等指标;分子生物学鉴定主要通过PCR扩增等手段,对细菌基因组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和比对,建立物种特异性的DNA指纹。
三、实验步骤1、样品收集和处理收集可能感染病原细菌的植物样品,如叶片、茎、根等,通常选择表现症状明显的植株或部位作为样品。
将植物样品取出,进行表面消毒处理,可使用0.1%次氯酸钠、70%乙醇等消毒液对样品进行表面消毒,去除植物表面微生物的影响。
2、分离与纯化将消毒后的植物样品移植到适宜的培养基中,如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选用相应的富营养培养基有利于分离病原菌。
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通常选用28℃,相对湿度为60%左右为适宜。
在植物样品污染细菌生长后,从单个菌落中分离纯化,将纯化后的菌株进行保存或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工作。
3、形态学鉴定观察细菌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对细菌形态特征的精细观察非常重要。
如分泌物、粘质或胞外多糖的分泌,以及生物质塑性、溶胶的形成等细节观察是形态学鉴定的重要参考标准。
4、生理生化鉴定通过生理生化鉴定,了解细菌的生长特性和代谢途径,选用不同的培养基和筛选方法可以判断病原菌的代谢类型。
如选择碳水化合物代谢及活性酶的测定等手段,增加了进一步分类和鉴定细菌的能力。
5、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PCR技术,对从植物样品中提取到的细菌DNA进行扩增,基于特异性PCR产物筛选与目的DNA序列的核苷酸序列比对,可以非常准确地测定细菌所属属种。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要保持清洁,保证实验环境卫生。
2、植物样品取自已知病害株,避免误判。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门 革兰氏 阴 性菌
表 3—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属和代表种 属名 病原菌代表种 Agrobacterium 土壤杆菌属* A. tumefacians 蔷嶶科根癌病 Acidovorax 嗜酸菌属 A.avenae 燕麦条纹病 Burkholderia 布克氏菌属* A.cepacia 洋葱腐烂病 Erwinia 欧文氏菌属* E.amylovora 梨火疫病 Liberobacter 韧皮部杆菌属* ticum 柑桔黄龙病 Pantoea 泛生菌属* P.ananas 菠萝腐烂病 Pseudomonas 假单胞菌属* P.syringae 丁香疫病 Rhizobzcter 根杆菌属 R.daucus 胡萝卜瘿瘤病 Xanthomonas 黄单胞菌属* X.campestris 甘蓝黑腐病 Xylella 木质部小菌属* X.fastidiosa 葡萄皮尔斯病 Xylophilus 嗜木质菌属 X.ampelinus 葡萄溃疡病 Arthrobacter 节杆菌属 Bacillus 芽孢杆菌属 Clavibacter 棒形杆菌属* Curtobacterium 短小杆菌属* Rhodococxcus 红球菌属 Streptomyces 链丝菌属 Spiroplasma 螺原体属 Pyhtoplasma 植原体属* A.ilicis 冬青叶疫病 B.megaterium 小麦白叶条斑病 C.michiganese 番茄溃疡病 D.flaccumfaciens 菜豆萎蔫病 R.fascians 香豌豆带化病 S.citri 马铃薯疮痂病 S.citri 柑桔僵化病 P.aurantifolia 柑桔从枝病
2.欧文氏杆菌属(Erwinia)
属薄壁菌门。菌体短杆状,周生多根鞭毛。 菌落灰白色,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主要引 致腐烂,如大白菜软腐病。 胡萝卜欧文氏菌(E.carotovora)俗称大白菜 软腐病菌,寄生范围很广,包括十字花科、 禾本科、茄科等20多科的数百种果蔬和大田 作物,大多由伤口侵染,或介体动物传带侵 染,引起肉汁或多汁的组织软腐,尤其是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植物病原细菌是导致植物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它们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非常重要。
植物病原细菌根据形态、生理特征、生态习性和病原性等特征,可分为多个属和种。
常见的植物病原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枯草杆菌属、细菌性斑点病菌属、炭疽菌属、霜霉菌属等。
这些细菌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病原性,因此需要通过鉴定来确定其种属和亚种属。
鉴定方法包括传统的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两种。
生化鉴定主要通过细菌的生化反应和代谢产物来确定其分类和亚种属。
而分子鉴定则是利用细菌的DNA序列进行鉴定,可以直接比对细菌的基因型进行分类和亚种属的确定。
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鉴定已经成为植物病原细菌分类和鉴定的主要方法。
综上所述,对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非常重要,可以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