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部分名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名校联考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名校联考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随着考古发现不断取得新收获,关于华夏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实证。
特别是陶寺遗址、石峁遗址等大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考古实证。
这里主要就陶寺遗址的文化意义及其与华夏文明的形成谈几点意见。
②马克思认为,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开始分化,劳动分工出现,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其上层建筑即是进行社会管理的国家。
阶级及其国家的出现就是文明形态形成的标志。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普遍采用的标志是城市、文字、大型礼仪中心及青铜器的出现。
尽管格林·丹尼尔在其《最初的文明》中强调,在前三项中,只要出现了其中的两项即可视为一种文明的形成。
相对于姜寨遗址、良渚遗址、红山遗址的文化,陶寺遗址的文化稍晚,大约距今4500年到3900年。
如果从文明形成的角度来看,陶寺遗址所存留的文化信息十分重要。
这是一处大型都邑聚落遗址。
显然在这一时期,阶级分化十分明显。
其中有进行社会管理的机构——宫殿,可以证明这是一处典型的具有国家形态的遗存。
此外,陶寺遗址的观象台在世界上有极大影响,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由夯土柱组成,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塔尔山日出方位,可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
在这一时期,除了有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组织的人群外,还有掌握祭祀的上层人群。
这些人并不从事具体的体力劳动,而主要承担维护社会秩序、建立信仰的有关精神世界的工作。
而另外一些人则从事诸如耕种、制陶等劳动生产。
从考古发现来看,以宫殿为代表的政权组织对周边地区的统领也能够得到证明,最早的“国”的形态已经体现得非常典型。
阶级与国家的出现,当然证明这一时期陶寺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一种文明形态的基本品格与其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条件这些客观因素密不可分。
特定的自然条件影响并决定了特定文明孳生、形成、发展的基本形态、特点与规律。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5月名校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3浙江义乌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
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
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
世宗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
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
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
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
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
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
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
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
”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
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赠侍中。
呜呼,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
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 惟知所用尔。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改)材料二:秦观:臣读五代史,见王朴为周世宗决平边之策,然后知朴者,天下之真材也。
……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2
D.要为网络文学更好地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需要不断矫正网络文学的有关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审美尺度与健康的艺术趣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青桐鸣大联考(高三)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新中国七十多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和新时代十多年为历史线索,展示了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轨迹。
网络文学出现这些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大众化的主体显扬,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娱乐化的文化趣味等。但从根本上看,主要还是一些基本认识上的固化与偏差,导致了一些人网络文学观念走向偏狭。在一些人看来,网络就是一个娱乐的场所、游戏的舞台,因此,把追求欲望叙事和感官刺激当成网络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还有一些看法和说法。比如,网络文学写作就是文学爱好者的自发自呜、自娱自乐,不必苛求文学高度,只需守住道德底线;网络文学的特性就是读写的互动性,读者的“粉丝”化,因而不能与严肃文学等量齐观,不好用严肃文学的标准加以衡量等等。这些看法和说法,都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局限,以某种单一想象把网络文学的特点凝固化、单项化、偏狭化。
2023届高考全国卷地区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高考全国卷地区高三年级5月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专项治理工作自2022年8月启动,2023年12月基本结束,给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农村,过去剃头酒、搬家酒、满月酒、喜事、丧事······不仅家家都要办,还会讲排场、比阔气,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沉重的负担。
经过多方治理,各地围绕移风易俗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绩。
但是也要看到,在很多地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依然甚嚣尘上。
对此,《工作方案》提出了四个治理重点,从高价彩礼陋习,宣扬低俗婚恋观,索要、炫耀高价彩礼,媒婆、婚介等怂恿抬高彩礼金额,彩礼金额普遍过高等问题,到人情攀比陋习,人情礼金名目繁多、数额过高,甚至为了敛财举办“无事酒”,农民群众“人情债”负担沉重等问题;从厚葬薄养陋习,不履行孝道义务,丧事时间过长、丧礼中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和开展低俗活动,豪华墓等问题,到铺张浪费陋习,婚丧喜庆举办宴席时间过长、规模过大,盲目攀比追求档次,造成严重浪费······抓好这四个治理重点,对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精气神积极向上,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意义重大。
2023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考试完整版(河南省推荐)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
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
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
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
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2023届河南省新未来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5月联考 语文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新未来5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答案】D(3分)【解析】“历代正史的相关志书也沿袭其律历合言的传统”理解不当,根据文意来看,“律历合言”是班固创作《汉书》诸志时开辟的传统,不是邓平等人的传统,也不是刘歆将律历合在一起的。
2.【答案】D(3分)【解析】A项,“从政治哲学向自然科学演变”前后关系颠倒;B项,引用《新语·明诫篇》中的内容是为了证明当时历法与声律的阐述中增加了天人交互感应的内容;C项,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3.【答案】C(3分)【解析】原文有“邓平等人将日法定为81分,导致太初历的回归年、朔望月长度均大于四分历数值”,并且“这就比《史记·历书》所载的历法更加偏离实际天象”,从这两点推断“远大于”这种说法错误。
4.【答案】B(3分)【解析】A项,“是用‘青绿’颜料画成的”说法缩小范围,原文说的是“最吸引人的便是‘青绿’这一设计”,但不能说《千里江山图》是用“青绿”颜料画成的;C项,“轻而易举”错误,原文“这无疑给拉曼光谱分析带来了极大挑战”;D项,“开始使用矿物颜料绘画”说法不当,当时人们是“将T具染成红色”,而不是绘画。
5.【答案】C(3分)【解析】C项,“因而用矿物颜料创作的绘画作品要比使用化学颜料创作的作品更优秀”说法无中生有。
6.【答案】①为当代画家提供更多思路,利用矿物颜料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绘画作品;②为文物修复人员研制矿物颜料提供帮助,运用矿物颜料修复有关文物;③了解更多的史实,丰富人类的认知;④更能领略古人对于色彩的浪漫追求。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7.【答案】B(3分)【解析】B项,“菲利普看中贫女”理解有错。
菲利普夸贫女漂亮,不是看中贫女,而是为了激起妻子的嫉妒之意,赶快送走贫女。
8.【答案】①横向对比:罗斯玛丽一系列举动格外热情,而苏菲不敢接受,丈夫反对她的做法,而罗斯玛丽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通过双重的横向对比,突出了罗斯玛丽的“慷慨大方”和“慈悲心肠”。
河南省普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测评(六)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普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测评(六)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中国语言学发展史,可以发现它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传统语言学阶段、西化阶段、主体自觉阶段。
传统语言学阶段一般也称语文学阶段。
学者们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方言学等“小学”方面的研究博大精深,《尔雅》《说文》《康熙字典》等泽被后世。
公元前三世纪,荀子论述名实之辨,二世纪,许慎《说文解字》达到了那个时代世界范围文字研究的巅峰;六世纪,颜之推创校勘学蹊径;十四世纪,周德清提出正语理念;十七世纪,陈第提出了“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语言变化观;十九世纪,王念孙总结出训诂方法。
历代学者爬梳剔抉、深研精微,经两千余年沉淀,中国传统语言学在清朝达到了最高峰,建构起了世界语言学的中国体系。
但这个体系在气势恢宏、累积层叠的同时也有弊端,比如研究皆为解经释典或为取仕服务,而非纯粹的语言学研究等。
西化阶段,一般说来,以1898年《马氏文通》的出版为标志,这个时期不只是语言学在西化,整个中国的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概莫能外。
从语文学到语言学,一字之差但跃进千里,中国语言学开始融入世界体系,由此开启了学科高速发展之路;但与此同时,中国语言学也在西方中心论和西方理论的笼罩下失去了自信和自我,失去了学术的话语权和创新权。
所以,对于西学东渐,需要有辩证统一的“两个自觉”:一方面要自觉认识到其历史的进步意义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要自觉认识到西方中心论和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而带来的失声、失衡与失心。
而这些问题,就成了主体自觉阶段的历史任务。
主体自觉阶段,中国语言学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逐渐开始反思套用西方理论的正当性和必要性,这种反思,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整体实力提升带来的学术自信,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两个层面的研究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困难。
就第二个方面来说,比如汉语的话题突显,性、词类包含性、句式流水性等一系列情形就与西方以主语和谓语,名词和动词等的对立性为基础的情形不同,由此就决定了基于中文的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中文作为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必要建构自身的体系。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青桐鸣联考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青桐鸣联考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传统节日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直播、短视频、社交平台和网络游戏中,经由数字技术创新演绎,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迸发出显著的文化势能。
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数字空间里的节日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网友关注,一些国外网友还为此踊跃制作相关短视频。
可以说,借助新兴媒介技术,广阔的数字空间拥抱着也创新着传统节日文化。
(摘编自孙佳山《数字空间升维传统节日文化》)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将融媒体广泛应用于文化领域,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焕发新时代活力、彰显新时代价值,是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之举。
从前主要以纸为媒的优秀传统文化存储方法受经费、人力、物流等因素限制,存储的信息非常有限,随着融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储媒介不断得到完善。
目前,可以借助3D扫描仪对传统的纸质媒介进行扫描,获取包括形态、结构、细节等信息在内的三维模型数据,精确地记录传统文化的形态和细节,这是数字化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
比如,国家图书馆启动的数字化数据库工程“古籍库”项目,存储容量是《四库全书》的好几倍。
“传统文化+融媒体新技术”组合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现代化包装,走实景化、交互式融合存储之路。
比如,杨开慧纪念馆对融媒体技术有效运用,以智能化提升湘女文化的内容品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流行元素有机融合,使观众与红色文化主题的展示内容形成深层次精神共鸣,让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更强吸引力,实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创新存储。
应依托不断发展的融媒体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使其历久弥新,充分呈现出文化之韵、人情之味、艺术之美。
应广泛利用融媒体技术,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时融入声音、图片、文字、动画、影视等多种现代媒体元素,以突破传统技术限制和空间隔阂,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形象化呈现,更便于受众感知和理解。
2023-2024学年河南省百师联盟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省百师联盟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观众基础,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中国传统戏曲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题鲜明。
戏曲中既讲述神话传说,叙写儿女情长的故事,也记载家国天下的历史,传颂忠孝节义的典范等等。
同时,戏曲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深沉的精神追求。
戏曲舞台虚实相生、以形写神的大写意,表演程式化美学的规范技巧,钟情“大团圆”结局的写作构思等,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和合共美的追求。
从戏曲的戏文唱词中,我们能体察到戏曲主人公的爱国情怀、传统美德,感受到作者惩恶扬善、褒忠贬奸的鲜明爱憎,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气神。
中国戏曲又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创作艺术,它广泛汲取其他艺术的精华,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角色类型和表演风格。
在中华艺术发展的长廊中,戏曲塑造了生、旦、净、末、丑各行当中多彩的人物形象。
比如,《定军山》中威武的黄忠、《穆桂英挂帅》中英姿飒爽的穆桂英、《连环套》中粗豪侠义的窦尔敦等,这些形象无不家喻户晓,让人经久难忘。
然而,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艺术,传统戏曲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无形中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生存压力、事业危机造成了许多人紧张、浮躁的心态,使得人们难以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这门缓慢古老的艺术。
另外,各种娱乐方式也在冲击着传统戏曲,“瓜分”着本已为数不多的观众。
爱听中国戏曲的大部分是老戏迷,这可能与他们难以接受其他娱乐方式有关。
另一方面,不仅是外部生存环境恶劣,戏曲自身也存在诸多亟须改进之处。
就形式而言,戏曲唱腔缓慢,还保留了大量方言,这导致许多观众难以听懂。
舞台设施也受限;在表现内容上,总体说来则是创新不够,优秀的戏曲作品不多。
河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短视频具有明显的社交属性,是人们信息分享、情绪宣泄、消费娱乐的重要介质,是社群成员日常生活、社会关系、价值追求甚至精神文化的重要投射。
短视频在传播逻辑和体验设计上形成新的场景规则,强化了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黏性,并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短视频平台的社群联结。
在“社区+电商”的模式下,流量成为短视频平台、内容生产者和广告商通用的具有交换功能的等价物,是内容生产者完成变现的重要途径,也直接导致主体参与短视频生产的思维方式从以作品为中心转向以消费为中心。
场景构建是短视频内容生产的重要表征。
场景可以赋予内容更多的信息,增强社群成员的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替代语言进行表意,以此来增强与信息接收者情感的互通,社群成员进入虚拟场景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处虚拟社区的认同。
当下短视频内容生产依然遵循着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模式,当生产的内容受到一定数量的“粉丝”关注时便会产生经济效益,以此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虚拟社区的构建。
场景不仅是短视频内容生产的空间形态,还是进行产品营销的重要方式。
场景营销是针对社群成员特定的消费需求制定的一种营销策略,通过营销信息的推送激发社群成员的消费意愿,短视频场景营销更是一种喧嚣的具有明显引导倾向的场景体验。
场景构建与社会的媒介化和消费转型紧密相关,后现代社会的视觉文化和消费主义已经渗透至社会实践的各个角落,并改变了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界限被彻底打破,大众已经适应了信息场景与日常生活的交织与重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新的信息接收习惯和消费模式,并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河南省2022_2023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高考预测联考试题pdf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速度、情感与审美-加速时代的情感焦虑及其反思》) l.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速逻辑“ 对经济与城市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对人们的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影响是负面的。 B.网络媒介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促使众多年轻人依赖千线上的 "屏社交 ",而线下社交全被隔离。 C. "996""007”等超时工作制反映出相关从业者的生存状态,也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D.为了反抗速度生存社会,都市人在精神与情感层面表现出对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的追求。, 2. 下列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网络消费、个体交往、日常工作三个方面论述加速时代现代人普遍存在的情感焦虑。 B. 文章中“买买买”“断舍离”“屏社交”“996”等大量网络新词的运用,使文章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C. 文章以“慢综艺”节目受到广泛关注为例,论证 "慢速生活”的价值观逐渐得到都市人认可。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展开论证,分析问题部分在逻辑上呈逐层递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焦虑感是一种可能引发严重心理病症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已逐渐发展为典型的时代症候。 B. 网购模式带来冲动消费和购物成瘾,而在“买买买"的消费激情退去后,人们又势必会“ 断舍离”。 C.“气球式“社交是用气球易胀易缩和一戳就破的 特点,来比喻迅速熟络又迅速冷淡的社交关系。 D."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 ” 都寻求当下与过去和未来的连结和平衡,而非单纯回归传统和减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乐府诗的地域性质是复杂的,表现在不同的层面。
它们的音乐来自民间地方音乐的收集和改造,带有原生地的民间特性。
汉乐府的文学形式不同程度地显示着地域特色,如楚辞体就明显地属于楚国的文学样式,从秦汉时期的文献来看,五言和杂言的诗歌,主要流行于北方。
汉乐府诗在本原上都萌发于一些地方文化,而汉王朝又在乐府制度和乐府制作中采其所用,杂而和之,专门的人员参与创作,渐渐混淆和瓦解它们的地方性。
但是另一方面,汉代的政治文化区域也不平衡,而汉乐府诗的发展和流传运用是要依靠朝廷的礼乐活动、社会民间的娱乐环境,这样,它们又形成了新的地域性特色。
乐府诗歌艺术的源头是民歌,而民歌则是极具地域差异的一种文化现象。
汉代的乐歌从其发生的本源上来看,是极其广博的。
《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乐府诗歌遍布吴、楚、齐、郑、关陇、河朔的广大的范围。
但是,这些丰富的地方性音乐资源在其自然状态下的发展是缓慢而又有局限性的,其发展和推广往往要经过一种政治手段的选择和统治者个人好尚的提倡。
西汉初年,政治制度延承秦制,统治思想废刑名而重黄老,不兴不作,于民休息。
朝廷和社会对音乐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所以,在秦旧乐的格局上,配合少量的楚风,就可以满足。
这种状况到汉武帝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武帝时任用儒生和方士,大兴郊祀之礼,与此相应,音乐之事也受到极大的重视。
原来掌管雅乐的机构——乐府,在职能上得以扩大和调整。
张骞通西域得胡乐,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为武乐。
武帝本人又经常游猎宴享,乐府在掌管郊祀之乐以外,也为皇家的娱乐服务。
此外,音乐的性质也有所变化,以秦、赵、代之音为中心的北方音乐和以楚乐为中心的南方音乐为主要成分,又参酌其他域外曲调的汉代音乐体系在渐渐地形成。
河南省许昌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测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史前聚落在区域范围内分为主体聚落和其他聚落,它们具有一定秩序、组织和等级,聚落规模是其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表现。
史前聚落规模研究为史前社会分化、聚落形态演变及文化迁移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对史前聚落规模及聚落群时空演变进行研究,分析区域聚落群形态及演变规律,可为探究区域文明进程和史前人地关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目前,对史前聚落规模的研究,主要根据聚落分布面积来划分聚落规模的等级,聚落分布面积越大,规模越大,聚落等级越高。
由于聚落分布面积具有不确定性,学者们在基于聚落面积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层厚度、重要的遗迹和遗物等因素,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来划分聚落规模等级。
然而对于聚落规模划分,仍以聚落面积作为主要的依据。
聚落群是聚落和聚落、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组织形态,是区域内聚落因地缘或血缘关系聚集而形成的,是具有一定组织关系的聚落群聚形态。
分析史前不同文化时期聚落群的形成和演变,对探讨聚落等级、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对史前聚落群,有学者根据行政区或河流来划分,也有学者通过分析聚落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地形、水系等影响因素,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来划分。
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洞庭湖区史前聚落以大型和中小型规模聚落为主,特大型聚落具有城址的性质。
大型和特大型规模聚落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北部和西北部,小型、中小型和中型规模聚落集中于洞庭湖中部腹地,各类型规模聚落向南迁移的趋势明显。
聚落规模壮大、人口增长、聚落遗址数量增加,使得已有的自然区域得以充分开发,但是也导致人均生存空间减小、生存压力增大。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AI是科学家为了游戏捣鼓出来的:市场需求才是高科技第一推动力刘远举现在中国也开始有了商业航天。
商业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航天商业化早已不稀罕。
2001年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支付了2000万美元,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了8天,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自掏腰包的私人游客。
进入2020年,商业化航空开始逐渐增多。
2021年7月11日,维珍银河的太空船搭载该公司创始人布兰森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商业旅游;7月20日,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号火箭,将贝索斯等4名乘客送到距地面100公里左右的高度。
2021年9月,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用旗下的“龙”飞船,将4名普通美国公民送入太空,开始绕地球轨道3天的太空旅行。
此次飞行,“龙”飞船的高度远远超出了前两次,而且,这是一次没有任何专业宇航员陪护的“全平民团队太空轨道游”,创造了历史。
支付处理公司Shift4 Pay-ments的创始人、38岁的亿万富翁艾萨克受以大约2.2亿美元的价格从S pace X公司购买了此次“龙”飞船航班上的所有4个座位。
到了2022年,太空旅行进一步升级。
4月8日,“龙”飞船搭乘“猎鹰9”号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这是美国首个由私营公司组织的全私人宇航团队前往国际空间站。
此次太空旅行,也被美国NASA形容为航天飞行商业化的里程碑。
此次飞行一个座位的价格高达5500万美元。
火箭可回收,发射低成本,是太空旅行得以实现的前提。
虽然目前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太空旅行仍只是超级富豪们的游戏。
但马斯克的SpaceX走的就是低成本的路线,沿着这条路径,会进一步降低成本,最终使得普通人的蜜月旅行能上太空。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2024学年郑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晚清至五四时期的文化潮汐隐含了古典社会与现代性之间的激烈冲突。
一系列观念的剧烈震荡造就初具规模的现代文化,包括现代“文学”概念的建构与完成。
先秦至晚清,尽管诗、词、文、赋、传奇、小说、杂剧陆续登场,但是,概括性的总称迟迟未曾出现——古代汉语的“文学”一词泛指各种博杂的人文知识,而不是描述某个独立的学科。
置身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新闻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文学”的诞生来自复杂的理论运作,现代知识的重组、教育体系的改变与新型传媒体系的崛起构成不可或缺的文化条件。
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叙事文类进入文化舞台中心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均是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无论是现代“文学”概念的确立还是文学形式的转型,这种状况不仅呼应了美学意识的急剧裂变,同时为未来的美学意识敞开广阔的空间。
如果说,儒、释、道的各种观念曾经在中国古典美学意识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那么,如同许多人指出的那样,启蒙与革命促成了现代“文学”美学意识的重大转折。
从梁启超对于小说寄予的厚望,从陈独秀、胡适发起的“文学革命”,从鲁迅“铁屋子”里的“呐喊”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系列革命文学主张,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迥异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意识愈来愈强大。
古典美学意识对于审美愉悦的关注完整地传承至五四新文学。
不论是孔子的“兴、观、群、怨”之说、《毛诗序》的“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还是梁启超阐述小说与“群治”关系时提出的“熏”“浸”“刺”“提”,中国古代思想家曾经从不同的维度描述审美愉悦的意义。
河南省新未来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新未来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河南省新未来2022-2023学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5月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以前,历法是君主颁布四时政令的主要依据,体现的是政治的权威性和指导功能;声律则是教化民众的工具,体现的是政治的道德意义。
历法、声律各自与政治发生关联,彼此之间却是独立分列的。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历法的神秘性与权威性逐渐式微,演变成可为大众掌握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也就是说,从战国早期起,普通大众已经可以摆脱观象授时的限制,自行推演出相应的朔闰干支,当原本仅有上层贵族才掌握的历法逐渐为大众所熟知时,它的政治色彩也开始消解。
为了继续保持君主政治的神圣性,历法与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阴阳学说结合在一起,不再以满足民众生产生活需要为主要目的,从“时政”发展为“德政”,出现了以“敬授民时”“阴阳刑德”为主要内容的四时观念,增加了天人互动的内涵,历法和声律也在此时因阴阳五行理论而实现了某种融合。
但在此结构下,历法与声律尚未完全糅合在一起,只是形成了较为简单的对应关系。
至战国晚期,《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周家台秦简》等出土材料中的历谱都显示,历法的数理演算已为当时一般民众所熟知;同时期的声律也由五声演变成十二律。
这使得二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进一步融合的基础。
《吕氏春秋·十二纪》表明当时人已以十二律搭配十二月,《吕氏春秋·大乐》在阴阳之外又设置了“太一”作为律、历的共同起源。
至此,历法与声律的融合更具系统性。
战国时代虽已出现了历法与声律的初步融合,但与之密切关联的天人互动关系还构建得不够完善。
进入秦汉以后,人们通过总结春秋时期的灾异现象,整饬出一套天人双向互动的世界观和宇宙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河南省部分名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文学美基于语言美”,严格地说应是“文学美基于文学语言的美”。
因为文学语言既不同于日常语言,也不同于科学语言,它有自身的审美功能特点。
不妨通过三者的比较,进一步弄清文学语言的审美特质。
对语言功能类型的区分,始于黑格尔而大兴于现代形式主义文评。
韦勒克明确把语言分为三种,他在讨论“文学的本质”时写道:语言是文学的材料,要阐明文学的本质,“必须弄清文学的、日常的和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事实上,一种民族语言为全民族共有而非文学家独有,文学反映的内容又包含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种情态,因此这三种用法在作家笔下无疑存在着许多混合的形式和微妙的转折变化。
不过,三种用法由于功能目的的不同,确又存在各自的特点。
日常语言不是单独的概念,它包含口头语、商业语、官方语、教师用语和学生用语等十分广泛的变体。
尽管如此,突出实用性,实现当下语境中实际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是日常语言的共同特点。
日常语言大多是面对面的交流,虽然它有时也追求科学语言的精确性和文学语言的生动性,但在许多地方可能是非理性、非逻辑的,在特定语境中允许民族语言特有的种种变化。
科学语言来源于日常语言。
钱锺书说:“‘书名’之名,常语也;‘正名’之名,术语也。
……专家著作取常语而损益其意义,俾成术语……”从常语到术语是科学语言形成的普遍规律。
科学语言也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包含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后者中又包含侧重于人文的文、史、哲和侧重于科学的经、政、法等。
尽管有种种区分,但科学语言以准确传播科学知识为目的,精确性是科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它不允许日常语言中非理性、非逻辑现象的存在。
理想的科学语言纯然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
文学语言同样源于日常语言,但又是日常语言的升华;它是以生动的形象外观和丰富的情感色彩体现作品审美意蕴并唤起读者审美注意的意象性语言。
日常语言突出实用性,科学语言强调精确性,文学语言则追求审美性。
别林斯基说:“诗歌用流畅的人类语言来表达,这语言既是音响,又是图画,又是明确、清楚地说出的概念……”韦勒克则指出:“文学语言远非仅仅用来指称或说明什么,它还有表现情意的一面……文学和科学的语言之间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区别,即文学语言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
”如果说别林斯基特别强调文学语言的音乐性和形象性,那么韦勒克除此之外,充分阐述了文学语言的多义性和表情性。
综上所述,文学语言作为一种意象性语言,其审美特性主要有四大特点,即形象美、意义美、情感美和音乐美。
文学美基于语言美。
因此,上述四大特点既是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之所在,也是文学美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文学美的欣赏,始于对语言美的品味。
那么文学语言的四重审美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呢?帕克《美学原理》认为:“一个词是有声音的和吐发出来的,是有意义的,是表现感情的,并且能唤起形象的。
”换言之,每一个语词都包含四个要素,即声音、意义、感情、形象。
与日常交谈和科学表述相比,文学创作特别重视语词本身的审美表现力。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多义性、抒情性和音乐性审美特点,正是语言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对语词的表象、表义、传情和声音四要素加以审美强化和审美升华的结晶。
(摘编自陈文忠《论汉语文学的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常语言存在诸多应用广泛的变体,它着眼于实用性,但有时也追求科学语言的精确性和文学语言的生动性。
B.科学语言与日常语言一样,是个集合概念,它的基本特点是精确性,其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必须契合无间。
C.文学语言是一种意象性语言,具有形象美、意义美、情感美和音乐美等审美特性,它是日常语言的升华。
D.文学美的独特魅力在于文学语言的四大审美特点,而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形成,来自语言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逐层深入的思路,通过对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三者的比较,解说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B.文章第四段区别了“常语”和“术语”两个概念,论证科学语言的目的是准确传播科学知识,思路清晰。
C.文章第五段分别引用别林斯基和韦勒克的话,将两者的观点进行对比,论证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
D.文章末段阐述了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四大特点,指出文学美欣赏的起始之处以及文学语言四重审美特点形成的机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所反映的生活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因此语言的三种用法在作家笔下往往呈现混合的形式与复杂的变化。
B.科学语言摒弃日常语言的非理性、非逻辑,如《宇宙的未来》等;文学语言强调语言的审美性,如《红楼梦》等。
C.相较于日常交谈和科学表述,文学创作尤其关注语词本身的审美表现力,这与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有关。
D.不同的功能目的,决定了日常语言、科学语言、文学语言的不同特性,因此这三者之间是各自独立、相互排斥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摘自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粉丝”群体思想观念调查报告:他们的热爱与关注》)材料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年的生理需求、社交需求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这时,青年的需求就到达了第四个阶段,即尊重需求。
人们开始有余力追求精神生活,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足,他们开始渴望获得自我和社会的肯定以及赞赏。
此时,他们会将这种尊重的需要与社会上所获得的名声和威望等同起来。
但由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这种需求,他们就会开始崇拜具有他们所渴望的特质的偶像。
每个人对尊重的意义的不同理解,也就造成了偶像崇拜和偶像选择的多元化。
在这之后,人们的需求就发展到了最高层次的需求,此时除了要满足尊重的需求,还产生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即对社会做出贡献的需要。
青年开始寻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融合,为了更快地实现这个目标,青年会开始慎重选择参照物(偶像),这也就造成偶像崇拜具有了积极自我导向的特点。
(摘编自黄雪梅、赵雷《改革开放40年青年偶像崇拜的演变与启示》)材料三:近些年,文娱产业风生水起,“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现象亦成为热点症结。
据报道、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明星诉网友侵害名誉权案件中,七成被告为30岁以下的青少年,案件多因“粉丝骂战”引起,背后牵扯的是明星们巨大的流量利益。
青少年“粉丝”为偶像明星在网上“玩火”,平台及资本却忙着在背后收割利益,最后是这些热血满怀的青少年成了“跑偏”“粉丝经济”中的棋子。
年轻人迷恋偶像无须认定为原罪。
偶像是理想化的自己、能照出梦想的影子。
策马扬鞭的侠客、古道热肠的英雄,即便是美国篮球巨星科比那句“没有人见过洛杉矶早上四点钟的样子,我见过”,也曾激励无数青年人。
岁月流转,时过境迁、今日的大众明星有了产业化的“人设制造”,还有媒体的舆情话题适时“加料”,因而更能迎合青少年的情感与审美。
加之资本对“粉丝经济”的浸润与把控,“粉丝文化”一直处在高光的“春天里”。
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早不是当年那些为一盘磁带、一幅海报而痴迷的“追星族”。
网络的自主性、互动性、便捷性,极大地消除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时空阻隔。
明星和“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关系重构,也助推了“饭圈文化”勃兴发展。
当前青少年“粉丝”群体具有鲜明的三重特征:一是创造着新的青年亚文化。
他们是文化消费者和媒介受众,也是消费文化和传统价值的“搅局人”。
二是成为高黏性的兴趣与情感共同体。
“粉丝”之间不断分享信息,交流情感,逐渐成为互相认同、彼此欣赏的兴趣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
三是商业文化介入并主导。
“粉丝文化”进一步催生了“粉丝经济”,产生经营性收益,催生相关从业者。
比如打着“应援”旗号的各色集资行为等,往往裹挟着青少年“粉丝”的言论及财产权益。
“粉丝文化”乱象不容小觑。
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构建合规守法的“粉丝经济”,亟待破题。
从职业上看,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
因此,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与价值方向。
(摘编自邓海建《“粉丝文化”要流量更要有底线》)(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年龄层的人在偶像选择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一定差异;随着受访者年龄的增长,崇拜政经界偶像的比例逐渐增加。
B.偶像崇拜特质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最为看重的三项特质为敬业精神、价值观念和公共意识,形象气质则排在后面。
C.偶像对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生涯规划、形象管理等,而偶像对个人影响最大的是深层次的精神——“价值观念”。
D.文化演艺界明星成为绝大多数年龄段“粉丝”最普遍崇拜的偶像,这表明日渐成熟的文化领域商业化和娱乐化模式是孕育演艺明星的温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指出“粉丝”偶像崇拜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以及偶像对“粉丝”个人不同方面的影响,材料二指出青年偶像崇拜演变的外在原因。
B.材料三先引用报告印证“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现象,然后论说青少年“粉丝”群体的特征,最后分析治理失范问题的成效。
C.青年具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偶像崇拜具有积极的自我导向价值,因此对于青年“粉丝”的追星行为不可一概打压,而应科学引导。
D.材料二援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阐述青年偶像崇拜的本质,说理深刻;材料三用“玩火”“跑偏”等流行语,给评论增添了文采。
(3)怎样应对“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现象?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横祸[俄国]安•巴•契诃夫摘自里果夫斯科•切尔烈傅斯基银行的大事记“我困了!”我在银行里坐着,暗想,“那我就回家去,躺下睡觉吧。
”“多么快活啊!”我草草吃过饭。
站在我的床前,小声说,“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真是好啊,好得很!”我不住地微笑,伸懒腰,在床上躺着舒舒服服,好像晒太阳的猫。
我闭上眼睛,开始睡觉。
我闭着的眼睛里仿佛有些蚂蚁爬来爬去。
我的头脑里有一团雾在旋转,有些翅膀在扇动,一些白毛从我脑袋里飞出去,腾上天空……天上有些棉花降下来,钻进我的脑袋……一切都那么大,那么软,毛茸茸,雾蒙蒙的。
那团雾里有些小人东奔西跑。
他们跑一阵,转来转去,隐到雾的后面,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