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2讲溶液的浓度及溶液配制精讲习题
(宜宾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9单元 溶液 第1讲 溶液的形成、溶解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13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14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15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16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17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18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43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44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45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46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47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48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7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8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9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10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11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h
考点讲练
宜宾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课件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2019年中考预测 年 预计2019年 考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份 溶解度曲线的有 关应用,饱和与 溶解度、饱和与不饱和 201 的转化、根据溶解度计 2 不饱和溶液的转 选择题 5 化,饱和溶液中 8 算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的 计算,结晶的方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 201 选择题、 2、 法,有关化学方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 10、17 7 计算题 10 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程式与溶质质量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 分数的综合计算 201 选择题、 2、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 10、17 仍然是考查的热 6 计算题 10 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点
知识梳理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知识梳理
考点讲练
单元过关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2019年中考化学(宜宾专版)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2讲溶液的浓度及溶液配制精讲习题
第2讲 溶液的浓度及溶液配制知识梳理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注意:在一定温度的饱和溶液中,a %=(S100+S )×100%(a 与S 成正比,a <S )。
2.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的计算核心归纳:溶液中的“变”与“不变”的解题技巧:(1)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质量__不变__,溶剂质量__增加__,溶质质量分数__减小__。
(2)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__均不变__。
(3)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__均增大__。
(4)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再降温至原来的温度,则溶质、溶剂会按照比列减少,溶质质量分数__不变__。
(5)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后,使其恰好饱和,则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增大__。
(6)大多数固体饱和溶液升温,溶质质量__不变__,溶剂质量 __不变__ ,溶质质量分数 __不变__。
(7)大多数不饱和溶液降温到刚好饱和,溶质质量 __不变__,溶剂质量__不变__ ,溶质质量分数 __不变__。
(8)饱和溶液从高温降到低温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__减少__,溶剂质量__不变__,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2.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原因:(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水量少了);②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洒在烧杯外;③砝码生锈了(溶质质量增大)。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水量多了);②溶解时,用的烧杯内壁有水;③天平使用不正确,药品、砝码放反,且使用了游码;④药品中含有杂质;⑤固体未完全溶解。
中考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基本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考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基本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第9单元溶液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知识点的认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是这样的,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入柜.其注意事项有以下六条:1.计算时,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由于溶剂一般是水,且密度为1g/cm3,所以溶剂的体积和质量在数值是相等的.2.称量,称量包括称取溶质的质量和量取溶剂的体积;首先,用托盘天平(配用药匙)称量所需的溶质,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配用胶头滴管)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中.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质加速溶解.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5.标签上要注明溶液的名称和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放入试剂柜时,要注意标签向外.【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通过设置实验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计算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选用适当的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或者是对某一配制过程和操作图示进行探究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错误、误差等等.并且,常以实验操作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当然,笔答题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主要是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的前三步、仪器的选用、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等等;另外,有时还会考查到将配好的溶液装入什么容器,所贴的标签上都包含什么信息等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类题目,就必须熟记配制的步骤、所用仪器、有关的误差分析和上面所列的六条注意事项等等.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2.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而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3.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晶体和结晶现象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它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3.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知识点的认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就是指填写常用仪器的名称,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常用仪器,以供实验所用.相对来说,这是比较简单的.例如,称量物质时,选用托盘天平(附助器材有药匙或镊子);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选用量筒(附助器材是胶头滴管);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探究后,填写所用的仪器名称,或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合适的仪器,以供实验所用.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的能力,以及书写仪器名称、判断对错或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仪器的能力.【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示等,细心地进行填写、选用或判断对错等.特别注意的是:在填写仪器名称时,书写要规范、工整,切不可使用错别字、不规范的字,等等.4.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即溶质)和另一种物质(即溶剂)两部分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应该说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因为其中的溶剂虽然是一种,而溶质可以是多种的.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常见的溶剂'、'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以及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的区分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以及常见的溶剂,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溶液的判定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定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5.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知识点的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是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是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类推之得:溶质质量是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差,而溶剂质量是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之差.但是,溶液的体积等于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却不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对于溶液的判断,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断,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以及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的区分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方法,以及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另外,对于溶质、溶剂的判断来说,还可以根据溶液的名称来判定其中的溶质、溶剂.如果表达溶液的名称里含有两种物质的名称时,前者就是溶质,后者则为溶剂;如果表达溶液的名称里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名称(即某某溶液)时,某某就是溶质,溶剂默认为是水(因为大多数溶液里溶剂一般都是水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溶质是不同的,所以为了区分开溶液,就把用溶质的名称来称呼溶液了).6.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知识点的认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如图所示:具体地说,乳化现象就是当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其中一种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涤剂、洗发精等)的作用下,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它与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区分方法和技巧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以及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经乳化作用形成的乳浊液,虽然稳定,且不再分层,但不是溶液.7.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它们区别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其特点除具有溶液的基本特性(即均一性、稳定性)外,还具有针对性(即它们只有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有意义;否则,就说不准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了);例如,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是针对硝酸钾来说,它是饱和溶液,而针对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来说,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是不能再溶解的;但是,加入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是能够继续溶解的.【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区分方法和技巧,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说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都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并且,要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可;否则,谈论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没有意义的.8.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如图所示:但是,还需要注意的以下4点:1.当采用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改变温度的方法,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时,是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氯化铵等)来说的.如果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如氢氧化钙等)来说,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降温度正好相反(即将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温改为降温,降温改为升温),才能实现相应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2.当需要增加溶剂的量,来实现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按照需要的量来加,切不可过多(为了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3.当需要蒸发溶剂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只是蒸发掉多余的溶剂,并且要求是恒温蒸发之.4当需要加入溶质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变时,一定要注意加入的溶质应该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保持一致,切不可加入其它的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一样的溶质.【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和技巧,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但是,一定要时刻关注'知识点的认识'中所强调的4点注意事项,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经常会考查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9.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所谓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的性质.要想弄清浓溶液和稀溶液跟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它们各自含义或概念等.其中,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多的则浓,少的则稀;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否再溶解某种溶质,能溶的为其不饱和溶液,不能溶的为其饱和溶液.例如,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所得溶液既是饱和溶液,又是较浓溶液;若将30g硝酸钾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仍为较浓溶液.再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0.00024gBaSO4,此时所得溶液显然很稀,但它却是饱和溶液;若取0.0002gBaSO4在此温度下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既是不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另外,对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物质来说,其高温时的不饱和溶液有可能比其低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而对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物质来说,其低温的不饱和溶液有可能比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由此可见,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当然,若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中,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性质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辨析、判断和相互关系,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爱心提示:如果能根据具体的实例(如'知识点的认识'中所举的)来理解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经常会考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那么就会事半功倍了.10.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一般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克(符号为g).在未注明溶剂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 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九单元溶液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九单元溶液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九单元溶液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1. 溶液l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l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n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l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n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n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n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n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n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n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n 区分溶剂和溶质u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u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u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l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l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2. 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l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l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l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l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 1)溶液的观点: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稳固性的混淆物注意: a 、溶液不必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FeSO 为浅绿色 Fe 2(SO ) 为黄色44 3b 、溶质能够是固体、 液体或气体;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 溶质是 HCl ,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 NaCl ,氧化钙溶于水溶 质为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 2SO 4,胆矾 CuSO 4·5H 2O 溶于水溶质为 CuSO 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 2H 5OH 。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 如 NH 4NO 3 溶解 溶解放热: 如 NaOH溶解、浓 H 2SO 4 溶解 溶解没有显然热现象:如NaCl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观点:在必定温度下,向必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持续溶解时,所获取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可以持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持续加入该溶质,看可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①增添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必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 Ca(OH)2 随和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降低②最靠谱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必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 不必定 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 在必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 必定 要 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 在必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因素 :①条件: 必定温度②标准: 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 ℃时 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 克NaCl或在 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可溶 物质的溶解度 1g —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 — 1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 。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 溶液1.溶液(1)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形成:宏观上是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微观上是溶质粒子在溶剂分子作用下分散在溶剂中。
(3)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无水时,量多的液体为溶剂。
(4)溶液的读法:(溶质)的(溶剂)溶液,若溶剂为水,则可省去溶剂。
如: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可简化为氯化钠溶液)。
(5)物质溶解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温度等。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6)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NaOH )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NH 4NO 3)溶于水时吸热。
2.乳浊液(1)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3)乳化:洗涤剂(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乳化后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仪器易被洗净。
汽油除油污是由于油污溶解于汽油形成溶液,与乳化没有关系。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有固体存在,且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则表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若溶液中没有固体存在,则可以继续向溶液中加少量的该溶质,若所加固体不溶解,则表明溶液是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4)结晶:①结晶是指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结晶分为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提纯缓升型固体溶质)和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一般用于提纯陡升型固体溶质)。
4.固体溶解度(用S 表示,单位是g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人教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溶液》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看法: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牢固的混杂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液的基本特色:均一性、牢固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一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牢固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注意: a、溶液是混杂物;溶液不用然是液体。
b、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用然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 4溶液为浅绿色Fe 2(SO4) 3溶液为黄色c、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实验 9-2)d、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隔)e、溶质的质量是指分别到液体中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够算在内。
溶质能够是一种,也能够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f、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g、不相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相同。
一般来说,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由离子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拥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快,制造某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能够缩短生产周期。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取的养料必定以溶液形式存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
名称:溶质在前,溶剂在后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4、浊液分悬浊液和乳浊液(实验9-4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杂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别到液体里形成的混杂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污浊状态,静置后都分为两层。
5、乳化现象(1)乳化剂: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牢固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复习九年级第九单元溶液
第九单元 溶液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错误!链接无效。
为蓝色 FeSO 4错误!链接无效。
为浅绿色 Fe 2(SO 4)3错误!链接无效。
为黄色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 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宜宾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
第九单元 溶液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近五年宜宾中考考情分析 2019年中考预测年份 考点 题型题号 分值 预计2019年溶解度曲线的有关应用,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晶的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仍然是考查的热点xx溶解度、饱和与不饱和的转化、根据溶解度计算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择题 52xx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选择题、计算题 10、172、10 xx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选择题、计算题 10、172、10 xx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选择题、计算题 9、172、10 xx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选择题、计算题9、172、10第1讲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知识梳理溶液的形成1.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均一__的、__稳定__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意: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等纯净物也不是溶液。
(2)组成:溶液是由__溶质__和__溶剂__组成的。
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②溶剂:__能溶解其他物质__的物质。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__汽油__、酒精也可以作溶剂。
注意:如果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Cu 2+的溶液颜色为蓝色,Fe 3+的溶液颜色为黄色,Fe 2+的溶液颜色为浅绿色。
(3)特征:__均一__性和__稳定__性。
①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②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溶于水后放出热量,使溶液__温度升高__的有:NaOH 、浓硫酸;溶于水后吸收热量,使溶液__温度降低__的有:NH 4NO 3;大多数物质溶于水温度没有较大的变化。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Q为蓝色FeSQ为浅绿色Fe 2(SQ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工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一一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I,石灰水溶质为Ca(QH)2, 食盐水溶质为NaCI,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Q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C4,胆矶CuSQ・ 5H2Q溶于水溶质为CuSQ,医用酒精中溶质为GHQH「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Y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I 「有水,水为溶剂Y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NQ溶解溶解放热:如NaQH 溶解、浓HSQ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I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 )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__ __ ―不饱和溶液(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 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Q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 )溶解度的含义:20 C时NaCI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I或在20C时,NaCI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0 C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溶液的浓度及溶液配制知识梳理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注意:在一定温度的饱和溶液中,a%=(S100+S)×100%(a与S成正比,a<S)。
2.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的计算方法计算依据溶液的稀释①加水稀释①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②加稀溶液稀释②稀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的浓缩①增加溶质①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②蒸发溶剂②蒸发溶剂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③加入浓溶液③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浓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核心归纳:溶液中的“变”与“不变”的解题技巧:(1)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质量__不变__,溶剂质量__增加__,溶质质量分数__减小__。
(2)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__均不变__。
(3)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__均增大__。
(4)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再降温至原来的温度,则溶质、溶剂会按照比列减少,溶质质量分数__不变__。
(5)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后,使其恰好饱和,则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增大__。
(6)大多数固体饱和溶液升温,溶质质量__不变__,溶剂质量 __不变__ ,溶质质量分数 __不变__。
(7)大多数不饱和溶液降温到刚好饱和,溶质质量 __不变__,溶剂质量__不变__ ,溶质质量分数 __不变__。
(8)饱和溶液从高温降到低温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__减少__,溶剂质量__不变__,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2.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原因:(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水量少了);②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洒在烧杯外;③砝码生锈了(溶质质量增大)。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水量多了);②溶解时,用的烧杯内壁有水;③天平使用不正确,药品、砝码放反,且使用了游码;④药品中含有杂质;⑤固体未完全溶解。
有关化学方程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解这类综合计算时,需注意以下问题:(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时,往往是溶质发生反应,反应前后溶质的种类和质量,溶液质量也会随之改变,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写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并对溶质的种类及质量作出准确的判断。
(2)化学反应前后,一般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①溶液组成法:反应后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②质量守恒法应后溶液质量=反应物总质量-沉淀(或不溶物)质量-气体质量。
(通常用此法解题)考点讲练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例1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
下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
(2)图①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水的密度为1.0 g/mL,需要量取水38 ml,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_(填“10”“50”或“100”)mL的量筒来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4)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⑤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解析】根据所学仪器的使用可知:(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③,天平称量物体时要左物右码;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按照取药品、称量固体、转移药品固体、量取液体、溶解等步骤,故为⑤③④②①;(2)图①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速度;(3)配制时应选择50 mL的量筒来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因为选择量筒量液体时要选择一次量取且量程最小的量筒。
(4)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1.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
现配制50 g 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5__ g。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__玻璃棒__。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D__(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2.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有以下操作:(1)已知:水的密度为 1.0 g/mL。
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__2.5__g,需要量取水__47.5__mL。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C__B__D__E__A__(填字母)。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①②③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有关化学方程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例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00 g 该溶液于烧杯中,滴入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物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1)所取100 g混合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2)实验结束后,将过滤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1)由图示可知,开始滴入10 g碳酸钠溶液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是与盐酸发生反应.故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0 g×21.2%=2.12 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混合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
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就可计算出混合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2)由题意可知,将过滤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即生成的NaCl的质量与未反应完的碳酸钠的质量。
根据图示可知,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0 g,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
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
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可计算出未反应完的碳酸钠的质量。
将二者相加,即可得到蒸干溶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
3.某品牌碳酸钠试剂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为测定试剂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2 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54.4 g水充分溶解,再逐滴滴入7.3%的盐酸溶液,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解:(1)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100 g×7.3%=7.3 g ,设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 ,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z 。
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106 73 117 44 x 7.3 g y z 106x =737.3 g =117y =44zx =10.6 g y =11.7 g z =4.4 g(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 g 12 g×100%=88.3%(3)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 g +12 g -10.6 g12 g +154.4 g +100 g -4.4 g×100%=5%答:(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4.4 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3%;(3)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
单元过关1.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D ),A.氯化钠放在右盘) ,B.氯化钠洒出),C.俯视读数)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2.在室温条件下,对100 mL 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甲__。
(2)乙溶液在加50 mL 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__②④__。
①溶解度②溶质质量分数③溶剂的质量④溶液的密度3.实验室有一瓶由氯化钾和硝酸钾组成的化肥,但标注的质量分数慌慌已模糊不清,小明想通过实验重新标注,以下是他进行的实验步骤:①取10 g 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溶解,配制成60 g 溶液; ②在配制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③将上述混合液过滤,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14.35 g 。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 +AgNO 3===AgCl ↓+KNO 3) (1)在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烧杯、漏斗和玻璃棒__。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列式计算) 解:设样品中氯化钾质量为x ,生成硝酸钾质量为y 。
KCl +AgNO 3===AgCl ↓+KNO 3 74.5 143.5 101 x 14.35 g y 74.5x =143.514.35 g =101y 解得:x =7.45 g ,y =10.1 g ∴样品中KCl 的质量分数为7.45 g10 g×100%=74.5%。
(3)完全反应后,混合液中的硝酸钾质量是多少克?解:完全反应后,混合液中的硝酸钾质量为10 g -7.45 g +10.1 g =12.65 g 。
(4)为了回收硝酸钾,小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称量,发现所得的晶体质量小于计算得出的理论值。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BC__。
(填字母)A .晶体没有干燥B .蒸发时液体飞溅C .硝酸钾残留在玻璃棒上4.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1)生成氢气__0.2__ g 。
(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35%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