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3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word教案1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word教案1

第十二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导学内容大课题两极下的竞争课型学时共 5 学时本节内容苏东的艰难探索第 3 学时课程标准(内容标准)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思考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比教学法。

尝试把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进行一些比较,以有助于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导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难点能够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导学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自主阅读——问题讨论——知识巩固教具准备有关同时期中国的资料。

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并思考: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哪个国家?(生回答后明确)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能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吗?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那么,这些苏**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出示课题,引入新课(二)学生自主阅读。

(三)学习新课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1、阅读指导师:本目标题是“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小修小补”指什么?“小修小补”的背景如何?“小修小补”的内容有哪些?“小修小补”的结果怎样?你如何评价这种“小修小补”?学生自主学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目标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卡达尔改革。

难点: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请思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是哪个?(学生回答后明确:俄国)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能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名称。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那么,这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推进新课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阅读指导:本目标题是“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小修小补”指什么?“小修小补”的背景如何?“小修小补”的内容有哪些?“小修小补”的结果怎样?你如何评价这种“小修小补”?指导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第一目,思考、整理赫鲁晓夫改革的有关内容,将整理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改革背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过程与内容、改革的结果以及对改革的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

分小组选代表将整理情况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教师投影赫鲁晓夫改革示意图,让学生与自己的整理内容进行对比,进一步修订整理记录。

在投影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明确:1.“小修小补”是对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高度概括。

改革最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是“小修小补”的做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仍然按照政治的手段搞经济,没有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仍然奉行个人崇拜,民主与法制建设滞后。

2.解释“苏东”的含义。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后的“材料阅读”,结合第一目内容思考:赫鲁晓夫的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提示:当时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东的艰难探索》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东的艰难探索》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东的艰难探索》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东的艰难探索》导学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东的艰难探索》导学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东的艰难探索》导学案PPT 课件教学设计第十二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导学内容大课题两极下的竞争课型学时共 5 学时本节内容苏东的艰难探索第 3 学时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知道东欧社执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肃,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团。

思考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改箕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摄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墙过程与方法对比教学法。

俄尝试把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枷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十一届盏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进行溪一些比较,以有助于思考苏宙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膳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钾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洗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曰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1 / 4必婿要的。

懂得社会主义发展、蘑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骋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突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耕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粕导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赫鲁讨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以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悲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淀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张,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挟以恒。

难点能够对苏联社会违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鱼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垃求是的必要性。

导学设以计意图复习导入自主阅滔读问题讨论知识巩贞固教具准备有关同时期中国筑的资料。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精品教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精品教学案 北师大版

附录: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
1、赫鲁晓夫、农业、工业
2、卡达尔、计划管理、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民主
3、欧洲: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亚洲: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二)探究交流
二、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发展变化。

当时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大道行思,让历史照亮未来。

1、经济上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的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

2、要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谋求发展;要根据经济规律办事,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把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政府工作的基点。

(三)训练反馈
1—4、C、B、A、D
5、围绕苏联控制东欧、推行霸权主义等方面作答。

辽宁省丹东七中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苏东的艰难探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2、明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括。

难点: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解法、讲叙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2、导入: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欧洲和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建设本国经济时都照搬苏联模式,后来发现苏联模式日益不能适宜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相继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呢?请学习本课!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1、经济改革(1)农业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伊始即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革,他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并扩展到政治领域。

在农业改革中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等。

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

(2)工业改革:赫鲁晓夫对工业也进行了改革,如加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投入等。

(3)评价: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2、政治改革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但赫鲁晓夫的这些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3、学生“说一说”:如何看待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4、师归纳: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早期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领导人,斯大林功绩卓著,不能因其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等而抹杀。

12《苏东的艰难探索》

12《苏东的艰难探索》

拓展延伸
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 国的改革历程中,你得出哪些认识?
(提示:可从实事求是、重视民生等 方面考虑)
(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 影响两方面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砸 毁 斯 大 林 铜 像
全盘否定斯大林
对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评价
进步意义:
赫鲁晓夫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消极影响:
但未能找到问题 的真正根源,最终重 蹈覆辙。
——匈牙利改革
♣ 如何改革?(措施)
(1)经济上— 把国家的计划管 理和商品生产、 市场调节有机结 合起来。 (2)政治上— 发扬社会主义 民主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九年级下册讲义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教学目标】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 东欧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 动。
四、教学过程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 阅读课文,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和内
容。
2.结合课本P75材料阅读,思考赫鲁晓夫的
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
斯大林
农业改革
♪ 措施
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 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
苏 联 城 市 青 年 出 发 参 加 垦 荒
政治改革 ♪ 措施
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 林的个人迷信; 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 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
3 .通过讨论,评价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
苏 联 赫第 鲁三 晓任 夫领 导 人
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
♣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

九年级历史下册 12 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12 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

《苏东的艰难探索》【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取得显著成效。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史鉴今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比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和改革后的中国进行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2.明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导入: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欧洲和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建设本国经济时都照搬苏联模式,后来发现苏联模式日益不能适宜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相继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二、学习新课(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1、经济改革◆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1)农业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伊始即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革,他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并扩展到政治领域。

在农业改革中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等。

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

(2)工业改革:赫鲁晓夫对工业也进行了改革,如加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投入等。

(3)评价: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2、政治改革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初中历史初三历史下册《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三历史下册《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教学设计
5.观看一部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相关的纪录片,如《苏联解体二十年祭》、《1989:东欧剧变》等,并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6.组织一次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家族中经历过苏联和东欧剧变的长辈们的亲身经历,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受。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苏联解体或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做好记录。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进行提问、补充。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苏联领导人的改革措施,评价其改革成败。
3.对比分析东欧各国在剧变前后的政治、经济状况,探讨其转型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以下总结:
4.通过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分析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历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针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进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的改革措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升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难点: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背后的历史规律,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归纳总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如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等。
3.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4.提醒学生关注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体和东欧剧变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分析。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东欧国家,深入了解其在剧变过程中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民族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制作成PPT并进行课堂分享。
6.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让学生思考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并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答题思路、观点表达和知识运用,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查阅资料、开展讨论,提高作业质量。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过程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设计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导读下的自主阅读整理法。

在教师提问导读下,通过读书、思考、整理、质疑,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

对比教学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进行一些比较,以有助于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

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是否得以真正落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要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教学难点:能够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一)学前指导示目标1、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请思考,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哪个国家?(生回答后明确:1917年,俄国)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能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吗?(欧洲: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亚洲: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那么,这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引入新课)2、学习目标:(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第3课时)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第3课时)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知识与能力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比教学法。

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进行一些比较,以有助于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

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难点:能够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问题导读下的自主阅读整理法、对比教学法。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请思考,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哪个国家?(生回答后明确:1917年,俄国)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能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吗?(欧洲: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亚洲: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那么,这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出示课题,引入新课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阅读指导师:本目标题是“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小修小补”指什么?“小修小补”的背景如何?“小修小补”的内容有哪些?“小修小补”的结果怎样?你如何评价这种“小修小补”?指导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第一目,思考、整理赫鲁晓夫改革的有关内容,将整理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改革背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过程与内容,改革的结果,对改革的评价。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导学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导学案北师大版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1、下列选项中对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不正确评价是()
A.改革有成效,但总体上说是失败了
B.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改革不彻底,对体制只进行小修小补
C.改革的重心放在发展重工业上,使军事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导致计划经济体制活力减退
D.改革缺乏正确理论、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2、20世纪50、60年代,东欧各国变革的共同要求是()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学习
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3、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学习
重难点
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
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B.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合作
C.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D.纠正照搬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错误
3、20世纪70年代,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B.匈牙利C.苏联D.南斯拉夫
4、观察右图:
(1)这是致力于推行改革的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
(2)他领导的这场改革结果如何?
2、工业方面也实行了“手术”。
政治改革1、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的个人迷信。
2、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评价: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实质上的突破。
2、“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
背景:东欧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时间:1968年领导:卡达尔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名师教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名师教学案 北师大版
三、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学习,学习过程分为如下三步:①独立学习;②组内交流:在组长带领下交流、讨论;③教师提问,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一、赫鲁晓夫晓夫的小修小补:赫鲁晓夫改革:改革原因、时间、措施、评价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的改革:改革时间、人物、目的、内容:影响
三、“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改革)时间、结果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B、“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模式?有什么特点?
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D、怎样看待、评价这一模式?
二、展示目标
1.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的经济政治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卡达尔领导的匈牙利改革的成效。
课题: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的改革,
2.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教学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括
教学难点: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组抢答、教师点评。)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A、改革是在斯大林模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的B改革中曾大规模开垦荒地
C、改革开始时曾提出反对个人崇拜D、改革摆脱了斯大林模式
5、赫鲁晓夫改革受挫的根本原因是()
A、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他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
C、他被迫于1964年下台,没有时间完成改革
D、他的改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初中历史初三历史下册《苏东的艰难探索》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初三历史下册《苏东的艰难探索》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历程中,我将采用丰富的历史情景创设方法。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其次,运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和政策措施融入生动的故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亲身体验历史决策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情境创设与历史体验: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故事化的叙述,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角色扮演等活动更是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共鸣和理解。
3.小组合作与互动交流: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历史问题。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4.反思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不足,学习他人优点。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及时、全面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本案例不仅关注历史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通过分析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进行了哪些探索?这些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3.创设情境,播放相关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艰难探索,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背景和影响,分析其成败得失。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word教案 (3)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word教案 (3)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012苏东的艰难探索一、教学目标: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二、教学重难点:赫鲁晓夫以及匈牙利改革的措施以及认识。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课型)1.导入:由课文标题导入:苏东指什么?有何相同国情?为什么这一时期开始改革?2.引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改革势在必行。

3.出示:本课学习目标4.检测:学生预习目标达成检测(《学习手册》内容)5.补充:利用本课图片、材料对预习内容简单的重复,加深学生印象。

6.小结:结合预习内容概括构建本课知识结构7.方法:总结介绍学习目标的记忆方法(板书记忆法)8.巩固:学生把知识点背诵3分钟(多媒体展示)9.探究: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利用各类史料尽量把设计的问题简单化,对相关知识点的解释通俗易懂,语言精练,贯穿情感渗透。

①漫画反映苏联经济发展出现什么问题?引入赫鲁晓夫改革突破点——农业。

结合课本材料阅读认识农业滞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学生理解改革必须以农业为突破点。

②借助图片,结合我们生活,思考怎样促进农业的发展,以此理解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措施;根据课本小字扩展内容,带领学生认识赫鲁晓夫农业改革虽有所成就但效果不明显的原因;结合政治改革以及小字扩展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③借助卡达尔改革措施,对比中国改革开放,学生理解匈牙利成为“欧洲消费者天堂的原因”。

④根据赫鲁晓夫改革和卡达尔改革,学生获取有利于我们国家发展的的经验教训。

10.小结:对本课知识内容的小结和情感的升华。

11.巩固: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本课学生所学。

四、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开城市前去垦荒的人们 鲁晓夫在苏联的一个农场
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就是来信中所描写的情景。由于赫鲁晓夫推广种植玉米,因此获得““玉米”的雅号。
【设计问题】
(1)在这封信中,“我们国家的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指的是什么?
(2)假如你就是1953年就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面对苏联当时的社会状况,你改革的突破点会选择哪一产业?
北师大《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导学案12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山东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初级中学 田兆伟
邮箱:wgdtzw@联系电话:15853813150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难点突破:
课时:1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1、回顾复习《俄国向何处去》《苏联的崛起》基础知识。查阅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相关史书、网络、影视等,收集与中国改革开放有关的史实。
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在突破上采取,学习组长引导,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展示、补充回答的方式。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内交流后,学生展示、补充回答上述问题。
(三)名人眼中的赫鲁晓夫
【展示材料】1964年10月12日,苏联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议,议程只有一项,撤去赫鲁晓大的一切职务。赫鲁晓夫下台了,他所领导的改革也戛然而止。他的改革也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面我们走进名人眼中的赫鲁晓夫。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中间存在的外号现象,引申到赫鲁晓夫的雅号“玉米”,提高大家对课堂的兴趣。
【学生活动】朗读目标,标画目标。
二、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第一篇章赫鲁晓夫改革忙
(一)一封边疆来信
下面我收藏了一封苏联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在边疆垦荒的小伙子的来信,如今这位小伙子已是耄耋老人。翻译成汉语如下,在听这封信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
教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大家以有过绰号或者雅号吗?在苏联历史上有位总统获得了一个很标致的雅号——“玉米”。这样雅号是怎样来的,这位总统又有何作为,对他的所做我们又有何评价,让我们一起走进“玉米”总统——赫鲁晓夫(出示“赫鲁晓夫的图片”)
今天我们这堂课主要学习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请位同学读一下学习目标,其他同学标画一下学习目标中的关键词。(出示目标)
1、丘吉尔、尼克松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A、阻止赫鲁晓夫的改革B、赞扬赫鲁晓夫大无畏的改革精神了赫鲁晓夫的什么性格?(自高自大、随心所欲、鲁莽草率,)
(3)“玉米”让苏联创造出奇迹了吗?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说明不顾自然条件,盲目改革,不会取得实效)
【设计意图】通过假设的历史情境,用一封边疆来信,描述当时的历史现实,信是假的,内容也是编纂的,但是当时的历史和图片却是真的。我们无法还原历史,只能去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真相。选择题“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的设计,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清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本质。选项C,很具有迷惑性,这是主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展示材料】“亲爱的谢列夫斯基,我的朋友你好。分别后,我们各自奔向祖国的边疆。我来带这里已经10年了。10年前,我们国家的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伟大的赫鲁晓夫总统号召我们解决粮食问题。我们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城市来到边疆奉献青春。我们一百余人一来到寒冷的边疆,就饱含热情的投入到垦荒的伟大事业中去,开辟了成千上万亩土地。虽然我么这里寒冷更适合种小麦,我们伟大的总统特别热衷于玉米的种植,曾说道:“玉米能够让我们创造出奇迹”,“我是玉米的热烈拥护者”,于是我们都种了玉米。一望无际的玉米让人感到幸福。这里一到了收获的季节,就是金色的海洋。最让我们骄傲的是——我们伟大的总统也来到我们的农庄参观(附上照片一张)。……我会继续坚持下去……
2、匈牙利改革
(1)领导人;时间年;
(2)内容:
经济上:
政治上:
(3)成效:
课前预习知识储备由各学习小组组长课前负责检查和督促整改,学生修改时必须用红笔。
【设计意图】
1、通过回顾复习,了解俄国的十月革命、苏联的建立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探索的基础知识,为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和东欧国家改革提供历史背景。
2、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本课的基本历史线索和基本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依据所学,请回答:
(1)赫鲁晓夫改革在政治上有哪些方面?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后果是什么?
(2)谈谈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
【设计意图】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评价人物要客观、全面、一分为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将历史人物还原到他所处的历史年代。在评价中,要把握好一个标准“是否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做到“论从史出”,不能只有结论没有史实。
2、学生预习知识储备:
赫鲁晓夫改革:
(1)年,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把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的发展农业的措施。
(2)内容:
经济改革:
政治措施:
(3)评价:
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
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二战后,和等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照搬,其弊端日渐暴露出来。
材料一:“赫鲁晓夫先生,你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1956年赫鲁晓夫访问英国期间丘吉尔的话
材料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尼克松
请思考以下问题:
【学生活动】观察历史图片、分析边疆来信所含的历史信息,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位领导人性格自高自大、随心所欲、鲁莽草率,对个人来说是一个悲剧,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则是灾难。苏联这艘航母在政治上究竟何去何从,我们看一份《秘密报告》
(二)一份秘密报告
【展示材料】1956年,苏联共产党召开了“二十大”。在大会闭幕日的深夜,赫鲁晓夫突然召集内部会议,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即“秘密报告” 。这份报告错误地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报告虽然揭露和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其根源仅仅归结为斯大林的品质问题,而 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