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三维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以及五言诗的特点。
2、通过诵读品味,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一、课前自学关于《古诗十九首》【知识链接】:《古诗十九首》是南朝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刘勰说它是“五言诗之冠冕”。
钟嵘称它“一字千金”。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3.诵读感知:为《涉江采芙蓉》全诗标注诵读节奏。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描摹意境,体会感情: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意并总结主题。
(5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1.“芙蓉”“芳草”“兰泽”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歌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背诵全文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和以乐景衬哀情等反衬手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老师提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鉴赏本诗。
2.理解本诗的表现技巧,并在具体练习中准确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二).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
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3结合提示自由朗读全诗,并完成练习。
•提示: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采用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时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材为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文学概论》中的《诗三首》之一《涉江采芙蓉》。
该诗是唐代诗人杨玉环所作,以山水间的自然景致和心情抒发为主题,形成了自然、感性和意境的完美结合。
本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1. 学生能够理解唐诗艺术的特点和意蕴2. 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各类修辞手法3.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注释《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和意义二、教学设计1. 预习:在学生阅读之前,老师要求学生预习杨玉环的生平背景,了解她与唐玄宗的故事以及杨玉环的文学成就。
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诗词中的几个重要句子,了解具体表现和意义。
2. 精读:老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涉江采芙蓉》,注意把握韵律规则和修辞语言,特别注意由杨玉环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
学生在朗读时,既要体会意境也要品味诗词的韵味。
3. 解读: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表达的深刻内涵。
如“采”、“摘”、“折”是反复使用的修辞,通过对花的简单动作描述传递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追求自然之美,颂扬大自然。
4. 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如抒发情感、颂扬景色、融汇自然、和谐相处等。
学生简述自己的理解,写出对学习的感悟以及对诗词的评论。
同时开放化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进行探究,并且通过问题、答案展开讨论。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样例的引导和分析启发孩子的思维,同时开放化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拓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诗词中的情感、意境。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小诗或者题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然,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其他经典诗歌,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总体认识。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生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新授课)【学习主题】积累重点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
(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语言积累与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请给加点词语注音。
采之欲遗.谁()还.顾望旧乡()2.积累有关文学常识:1.萧统。
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世称“昭明太子”。
2.《文选》。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3.《古诗十九首》。
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
4.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课中学习任务一:(指向学习目标1.2.3)梳理全诗。
1.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2.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3.“同心”为何“离居”,诗人想借以表达何种情感?3.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编写: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抓住诗中意象,从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3、背诵并默写该诗。
【知识链接】走近作品《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非一人所作。
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大多表现游子矢志无成和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废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风貌。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文题解说《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第六首。
文题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但综观全诗知道是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
古人常以花赠亲朋,表达思念,祝愿之情。
【课堂导学】1、结合注解,朗读诗歌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芙蓉()()遗()...2、听诗歌朗读,纠正字音。
3、根据提示自由朗读全诗,并结合注解,疏通诗歌大意。
提示: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采用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时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个人读、齐读)。
【课堂探究】自己读诗歌后,先独立思考以下问题,再小组讨论。
1、读完这首诗歌,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句诗中主要的意象是什么3、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4、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巩固达标】背诵并默写诗歌。
【我的收获】【拓展延伸】长歌行(青青园中葵)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涉江采芙蓉》学案
《涉江采芙蓉》学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涉江采芙蓉》学案《涉江采芙蓉》学案(精选16篇)《涉江采芙蓉》学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1)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2)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3)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理解诗歌委婉的传情达意之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
2、难点: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积累有关文学常识:《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
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钟嵘在《诗品》中称:“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甄嬛传》片段二、检查文学常识预习情况。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录音2、标音释义:芙蓉():泽:欲遗谁():3、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节奏和情感。
用斜线将节奏标出。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用自己的话复述下本诗的大致情节。
诗歌意象鉴赏—《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诗歌意象鉴赏—《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的诗句,了解“柳”、“梅”、“梧桐”、“月亮”“红豆”“羌笛”、“东篱”等诗歌的意象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理解并通过揣摩意象,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以《涉江采芙蓉》为例。
3、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增强答题能力。
自主学习·成长自我一、预习检测1、每个同学把自己找相关意象的一首诗歌抄写下来并大声朗读。
2、熟读《涉江采芙蓉》并翻译。
合作探究·智慧分享二、讨论交流,得出结果.1、各小组内交流,找出诗歌中写意象的诗句,(抄写下来),并交流诗歌意思。
2、展示:C层同学上黑板写小组找出相关意象的诗句,B层同学通过想象描绘三句诗句画面,A层的同学归纳这类意象一般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10分钟)其他组的同学可质疑。
(3分钟)3、归类诗歌意象的类型。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二、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三、愁苦类意象(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梧桐四、思乡类意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羌笛七、闲适类意象(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表达对隐居的向往)东篱鉴赏《涉江采芙蓉》(20分钟)要求:大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通过诗歌意象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把握意境。
体会情感。
(各小组抢占先机,先举手先发言)1、描绘画面:“涉江采芙蓉,兰洋多芳草”2、“芳草”和“兰泽”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主人公借“芙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中写“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
营造清幽、高洁的氛围,抒写了主人公的纯洁和美好的爱情。
3、诗人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吗?明确:不是。
并不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而是“所思”时刻在心头。
美好之物无人共赏,知心人在远方,表现凄凉寂寞,伤心失望之情。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内容:《涉江采芙蓉》第一课时【课前学习】一、字词积累1、字音采之欲遗谁遗():2、字形辨识兰zé()选zé()翻yì()铃duó()二、预习积累有关文学常识:1、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世称“昭明太子”。
2、《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3、《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
4、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尝试学习】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这四句诗歌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自主探究学案高一语文必修二内容:《涉江采芙蓉》课时安排:1编写人:艾晶洁编号:1【课堂学习】第一课时【导语】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经》一路走来,我们读过屈原的《离骚》,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并没有真正停止了屈原的生命,借着《离骚》中芬芳馥郁的诗句,仿佛还能触摸到他的那颗滚烫的跳动的心。
于是,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都有了丰沛而清洁的源头。
我们还需感谢汉武帝,他设置了一个大规模的音乐机构——乐府,也许他只为了娱乐,了解施政效果,但客观上却起了保存民歌的作用,为后世留存了一个宝库。
时间流驶,我们来到东汉末年,有一群文人,文化素养较高,他们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大量的风格独特,艺术成就很高的五言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班级: 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预习案、,、、/-八匕、t—r一、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非一人所作。
《古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大多表现游子矢志无成和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废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风貌。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 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张晓风: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二、诵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三、自主检测采之欲遗.谁()还.顾望旧乡()探究案一、引导鉴赏1、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帮辅:芙蓉代表的是美好和纯洁,在古代诗文中也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常和人美好的品质联系在一起。
在本诗中,它体现了主人公所表达的感情的美好和纯洁,以及主人公人格的高洁。
也使意境更加优美,淡雅。
2、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3、“同心”为何“离居”,诗人想借以表达何种情感?二、问题探究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 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在这首诗歌中“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也体现出来这种手法,结合全诗谈一谈你的理解。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生版
高一语文《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2、认真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1、《古诗十九首》简介《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是东汉末年文人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
内容大多表现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与人生苦短、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和及时行乐等思想,充满了感伤低沉的情调。
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课前预习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遗.谁()还.顾()⑵解释下列词语。
还顾:漫浩浩:同心:终老: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2、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3、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五、六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5、最后两句诗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四、【课堂检测】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五、【课堂小结】相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销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感觉距离产生美。
本诗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心情。
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jgh」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过程与方法: 相互探讨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提升对诗歌之美的感受能力与欣赏水平。
预习积累有关文学常识:1、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世称“昭明太子”。
2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3、《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
4、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
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ﻫ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严谨,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一、自主学习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评价《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2、背景资料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离乡背井,外出游学或游宦。
他们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郡,请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半职。
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自然要产生沉重的乡愁。
外有游子,内有思妇。
因此,《古诗十九首》中有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
这类作品虽然社会意义不大,但所描写的游子、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并且基本上是健康的,在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
《涉江采芙蓉》就反映了游子思乡的痛苦。
3、反复诵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二、预习检测字音过关:采之欲遗()谁解释加点字:采之欲遗.谁还顾..望旧乡三、诵读诗歌——读懂诗歌大意,揣摩诗歌情感及意境。
四、合作探究1、简要回答诗人为何忧伤?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3、试概括本诗的主旨。
(不超过50字)4、关于《涉江采芙蓉》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版《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理解诗歌。
(知识能力)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过程方法)3.通过诵读、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描绘出采莲思人的画面感。
2.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思乡怀人的“哀伤”和“美丽”。
【教学方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中和小学已经学过很多中国古典诗歌,古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也善于用丰富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远的如《诗经》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近的唐诗有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宋词有李之仪的“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元曲有徐再思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吟读、译读、背读、阅读。
1、吟读:体会情味(方式:听录音、尝试读出情味)要求:a)声音要有起伏。
b)节奏比较自由。
c)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
教学过程:(1)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正音。
(2)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按照要求吟读一遍。
朗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3)全班齐读。
2、译读:理解内容(方式:师生探讨、学生分享)要求:a)将古诗译为现代散文b)尽量做到字句优美c)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解释,即将有的字解释一下,把有的意思扩展一下,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画面和情感的词语。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6篇)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6篇)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诗。
2、能力方面(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
(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
二、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导赏析(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
(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
是“思”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吗?可否举例?明确:是采摘芙蓉。
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
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含答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作者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2.能够熟练背诵作品,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作品的主要内容。
二、作品简介:《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等。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三、文本解读: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因此,有人认为“涉江采芙蓉”者是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
所以,“涉江采芙蓉”的人当为思妇。
“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有很多的兰花、蕙草,发出阵阵幽香。
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也暗示了兰泽有很多美女。
这与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离故乡。
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之人。
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
这里,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接着两句空间发生了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写自己,而写身在“远道”的丈夫:“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
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思夫的时候,诗歌就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这样的写法就是一种“悬想”的方法,即不写此处写彼处。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浅层次了解《古诗十九首》2.学会朗读五言诗,运用想象和联想能力描摹诗歌画面;3.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难点】多角度解读诗歌【学法指导】吟诵、字句赏析、对比阅读【教学想法】初步培养高中生应该具备的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预习积累有关文学常识:1、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世称“昭明太子”。
2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3、《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
4、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一、导语,引入课题关于芙蓉: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为课文划分节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采摘芙蓉的目的是——4、采摘的芙蓉生长在什么地方?为何是“兰泽”而非“沼泽”有何艺术作用?5、试着复述诗文。
6、在全诗中,哪句是直抒胸臆?这两句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三、关于《古诗十九首》1、《涉江采芙蓉》选自。
2、《古诗十九首》有诗歌十九首,选自(朝代、谁)编辑..的(书名)之二十九卷——《杂诗》。
四、再读课文,结合提示,分小组讨论,说说本诗的艺术特色。
提示一:本诗选择哪些事物来传情。
提示二:本诗本诗由叙事到抒情是如何转化的。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doc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编制人:审核:高一语文组【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诗歌贵在诵读,通过初读、反复朗读、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诗歌人意,完成预习案。
2.认真限时思考、参与探讨,积累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木方法,及时更止补充学案,做到书写规范,保证学习质量。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成长自我】1.走近《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朵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它们并非一人一时Z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冃,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
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清代沈徳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Z辞,一吋Z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了他乡,死生新故Z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Z思,惊险Z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Z 高,而后世也多冇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了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厚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岀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2走近诗歌《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屮的“庭屮有奇树” 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 yw-G1-B2 (语文-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七课)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编写人:敖杰审核人:高一备课组编写时间:2016.11.30 班级: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目标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诗歌吟诵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课时】
1课时
一、知识链接
1、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作品。
原非一时一人所作,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把它们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
它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古诗十九首》内容上大多表现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与人生苦短,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和及时行乐等思想,充满感伤低沉的情调。
艺术上将抒情,议论,叙事,写景融为一体,达到高度的自然和谐。
刘勰推崇它为“五言诗之冠冕”。
钟嵘《诗品》称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背景介绍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篡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
中下层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沉重的乡愁。
因此,《古诗十九首》中有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的痛苦。
《涉江采芙蓉》就是反映这一内容的作品,感情真挚,语言清新。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链接故事:萧统为后人所敬佩的原因,一是因为他身居太子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却勤政爱民,政绩突出,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二是因为他不但外貌出众、风流倜傥,而且还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所主编的《文选》,对后世影响较大,是后人研究魏晋的重要资料,是个难得的全才“官二代”。
他为后人所铭记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的男主角。
有同学能背诵王维的《红豆》对吧。
红豆——<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传说有一次他去江阴顾山,一为躲避宫廷的斗争,二为安心编著《文选》。
一日,太子下山来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视察民情。
偶见一个长相十分秀丽的尼姑,法号叫慧如。
二人便谈起了佛家的经义。
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便跟踪到了草庵。
二人又就佛家经义深谈而不舍。
从此以后,萧统便多次去草庵找慧如。
但可惜,两人身份太过悬殊,一个是皇太
子,一个是出家人,根本没有可能结成连理。
后来《文选》编著完成,萧统受皇帝的诏命回宫。
可是慧如却因此相思成疾,忧郁而亡。
当萧统听说之后,日夜兼程的赶来,面对的只有一抔黄土。
他含泪地种下了一颗红豆,并把慧如住过的草庵题名为“红豆庵”,以为纪念。
萧统回去之后过了几个月,便也病死了。
后来,他种下的这颗红豆长成了树,红豆树因此被称为“相思树”。
萧统与慧如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所以,后人便常常用红豆代表相思。
当然,红豆代表相思的原因这只是其中一个说法,以后有时间再为同学们讲述其他的几个故事。
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点,古人爱用花草等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在本诗中也得到了体现。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是( )
2给加点字注音
芙蓉()采之欲遗()谁
3.同心:古义( )今义( )
二、诗歌鉴赏品味
(一)学习吟咏诗歌
1、播放录音,学生聆听,感受诗歌意蕴和感情。
2、学生集体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然后个别同学展示朗诵。
(二)鉴赏诗歌
采花折柳,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既传达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又寄托了对亲朋好友的祝福。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诗歌一、二句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艺术作用?
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借试图采摘芙蓉来表达感情,其目的是什么?
4、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5、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6、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7、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三)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归纳小结】
对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种方法:
1 、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3、寻找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当堂检测】
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
2.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3.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4分)
四、高考衔接(高考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
(一)思乡怀人诗的特点
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抒写情感的方式或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如何表达: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望月、大雁、羌笛、柳、关山、客居、佳节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参考答案
1.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2.D
3.诗歌写思妇采芳草赠所思而不得,游子望旧乡而路漫漫,可见其是一位漂泊异地失意之人(1分),“同心”形容的是夫妻生活的和谐美好,“离居”展现的是现实的凄苦处境(1分),两句话表现了诗人对同心人的深厚情感和思念之情(1分),同时也表现了他坎坷失意漂泊无为的愁苦心境(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