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教案
教学目标
1、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本单元我们学习的都是古体诗,如《诗经》—古体诗(《氓》—卫风、《采薇》—小雅),《离骚》—楚辞,《孔雀东南飞》—乐府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汉魏晋的五言诗,也属于古体诗。
二、预习检测
1、谈谈《古诗十九首》。
2、谈谈你对《涉江采芙蓉》的理解:字词句、内容、情感等。
3、运用想象,描绘诗歌画面。
简介《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萧统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诗歌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为题目。大多是抒情诗。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刘勰《文心雕龙》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三、合作探究
1、《涉江采芙蓉》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忧伤之情,痛苦惆怅之情。
(提示:方式是采摘荷花,目的是赠送给远方的感情深厚的人。)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
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2、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3、荣:犹"花"。4、致:送达。
译文:
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3、诗歌描写“采芙蓉”在“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兰草,又名兰花,是中国的特产,因此又名“中国兰”,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
4、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转变为黯然销魂做铺垫。
5、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开门见山地把她写出,诗歌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6、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中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7、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8、这首诗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1)意境高洁清幽(2)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9、《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环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请做具体分析。
两种解释均有道理。
(1)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是写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涉江”者是男子,“环顾”者就是“涉江”者,他离乡远行,时时在想念他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思”的也是他,写出了一位身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妻子的深深的爱意以及对两个相爱的人此生不能相聚相守的深深的担忧。
(2)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是思妇思念远方游子的。“环顾”者就是“所思”,不是“涉江”者,却还是“旧乡”的男子。这样,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在诗中,“远道”与“旧乡”对立,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调也是“闺怨”的情调。另外,把“环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与下文“同心”吻合,“同心而离居”两句就是在男女双方的心境对比之后所作的总结,更能写出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担忧。
四、拓展延伸
1、背诵默写。
2、做资料上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