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急性胆囊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胆囊炎的检测指标有哪些
![胆囊炎的检测指标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b54175d1ed9ad51f01df29b.png)
胆囊炎的检测指标有哪些篇一:临床常用检查指标常用检查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李艾檐Lay’s11、常见监测指标体温即您的正常体表温度,我们一般都量腋下体表温度;正常人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呈1:4关系,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均可增高;血压可良好地监测您循环是否稳定。
由麻醉医师插管还可监测中心静脉压,它们能更好地反映了您循环的状况。
2、血常规常规表明我们会经常抽血化验这些项目,因为它们反映了很重要的信息。
我们一般通过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来关注您是否贫血以及术后是否存在内出血;我们通过白细胞计数及中性或淋巴细胞分类来关注你是否存在感染或鉴别感染的类型;而血小板是反映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如果您是位肝硬化患者,那么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因为被脾脏吞噬而减少,所以您容易受感染、容易牙龈出血等。
2您需要留取中间那一段尿来作为标本常规化验,女性应注意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
我们会很关注您的24小时尿量,尿量过多或过少均可能反映肾功能受损,此时再结合尿常规的各项指标就可作出科学判断。
34、便常规您需要留取清晨大便作为标本常规化验,如果您近期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或出现胃黏膜糜烂,就会出现黑粪或者便潜血阳性,当然您应该明白口服了铁剂或铋剂潜血也可阳性,将会影响对是否出血的判断。
另外偶尔便秘不用着急,可以观察对症处理;术后一般2~4天会排气、进食后1~3天就会排便。
5、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是针对您最常规的化验指标。
它们从肝脏的合成功能、受损害程度等各方面反映肝脏功能:一般来说,白蛋白和胆碱酯酶能够反映肝脏的储备功能;而其他各项酶类是因为肝细胞损害释放入血才会升高的,谷丙转氨酶最为敏感,所以肝病早期最容易升高,但它的特异性不强,而谷草转氨酶升高代表肝细胞受到了进一步的损害;而如果肝纤维化严重或肿瘤生长阻塞胆汁分泌,黄疸水平就会升高,高黄疸持续时间过长会对全身系统及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死亡;断流术改变不了肝硬化的原发病状态,但能够缓解肝脏压力,酶类及黄疸水平可适当降低,但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鉴别术后是否存在感染、出血、血管堵塞、药物中毒等。
腹腔镜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2172226cfc789eb172dc821.png)
腹腔镜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的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间收治的51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早期急性胆囊炎病例,231例慢性胆囊炎病例,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资料。
结果:早期急性胆囊炎组和慢性胆囊炎手术组的中转开腹率分别是1.96%和1.73%,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急性胆囊炎自发病起48小时内早期施行腹腔镜,中转开腹率极低,手术安全可靠,可将腹腔镜手术治疗作为早期急性胆囊炎的常规治疗手段。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炎【中图分类号】r4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112-01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的典型表现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强烈绞痛,阵发性加重,常伴有右肩背部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等,严重时还有全身黄疸。
检查时右上腹部有压痛,常可以摸到肿大的胆囊。
查血常规发现血液中白细胞明显升高,行胆囊超声检查常会发现胆囊增大,壁增厚,胆囊内结石。
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有三点:①胆囊结石或蛔虫阻塞胆囊管。
②致病细菌侵入。
③化学刺激等。
这些因素引起胆囊管梗阻,胆囊内压升高,胆囊粘膜层充血水肿渗出增多,此时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进一步胆囊全层炎症,产生脓液,便发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如果不及时治疗胆囊壁可能会坏死穿孔,胆汁流入腹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
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
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
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
b超检查可见胆囊增大,排空功能障碍。
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病情较轻的急性胆囊炎主要进行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输液、抗生素等等。
诊疗指南 胆囊炎
![诊疗指南 胆囊炎](https://img.taocdn.com/s3/m/7edda1e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4.png)
诊疗指南胆囊炎诊疗指南:胆囊炎概述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黏膜的炎症和感染。
如果不及时治疗,胆囊炎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穿孔和胆囊癌的风险增加。
本指南旨在提供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帮助医生及时干预,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1.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常在右上腹部或中上腹部,可放射至右肩;- 恶心、呕吐、胃部胀气、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胆囊区压痛及Murphy征阳性(患者深吸气时,右上腹疼痛加剧并呼吸暂停)等体征。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肝功能和胆道酶:ALT、AST、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等指标升高;- 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增厚、积液以及胆囊结石。
3. 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可以进一步明确胆囊炎的程度,检查是否有胆囊穿孔或胆囊周围脓肿形成;- ERCP(经内镜胆道造影):主要用于观察胆囊管炎和胆总管结石。
治疗1. 保守治疗:- 非重症患者:休息、禁食、抗生素治疗,以及必要的止痛和抗恶心药物;- 重症患者:进一步住院观察及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
2. 手术治疗:- 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梗阻,需要行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常规的手术方式,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开腹胆囊切除:适用于特殊情况,如炎症严重、合并腹腔感染等。
3. 并发症处理:- 胆囊穿孔:早期手术治疗,彻底清除感染灶并修补胆囊壁;- 胆囊周围脓肿:引流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
随访与预防1. 随访:- 术后定期复查胆道影像学;- 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如胆总管结石形成等。
2. 预防:- 提倡健康饮食,适量摄入脂肪和胆固醇,并加强体育锻炼;- 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胆囊结石。
结论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指南提供了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便于医生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药历-普外科急性胆囊炎
![药历-普外科急性胆囊炎](https://img.taocdn.com/s3/m/f6000fd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5.png)
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为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一部分胆囊炎患者为合
并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以脆弱拟杆菌多见。胆道感染的致病菌为肠球菌较少见,但是如果出现抗感染效果不佳,并
且反复病原学培养结果为肠球菌时,应考虑有可能致病菌为肠球菌。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抗
用法用量
开嘱日期
停嘱日期
2ml 肌肉注 射 ONCE 1 支 肌肉注射 ONCE
2020-08-31 2020-08-31
2020-0831 2020-0831
0.5g ONCE 10ml ONCE
皮 试 2020-08-31 2020-0831
皮 试 2020-08-31 2020-0831
250ml 静 脉 滴 2020-08-31 2020-08-
约 95%以上的患者伴有胆囊结石,称结石性胆囊炎;5%的患者不伴有结石,称非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致病因
素有胆囊结石,胆道手术史,肿瘤,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及寄生虫感染等。在给与抗菌药物之前,应送检胆汁及血液
行病原学培养及药敏试验。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大约 60%为革兰阴性菌,最常见的 3 种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铜绿
皮 试 2020-08-31 2020-0831
临时
5%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 双 注射液
250ml 静 脉 滴 2020-08-31 2020-08-
阀 )(250ml)[250ml:12.5g
注 ONCE
31
X1 瓶/瓶]
临时
注射用间苯三酚[40mgX1 粉针剂
40mg 静 脉 滴 2020-08-31 2020-08-
3.患者肝药酶明显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上限三倍以上,需要进行治疗,医嘱中选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针进行保肝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70f5575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6.png)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肝胆疾病。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和应用。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肝胆疾病。
肝胆疾病是指影响肝脏和胆道系统的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等。
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
在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等问题。
以ALT和AST为例,它们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
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会释放ALT和AST进入血液中。
因此,如果ALT和AST水平升高,就可能意味着肝脏受到了损伤或炎症。
而TBIL则是反映胆道排泄功能的指标,当胆道阻塞或炎症时,TBIL 水平会升高。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实验室检查也可以用于诊断肝胆疾病。
例如,病毒学检查可以检测肝炎病毒等病原体的存在;免疫学检查可以检测免疫系统的反应情况;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肝脏和胆道系统的结构和形态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例如,对于患有肝炎的患者,需要进行病毒学检查以确定病毒类型;对于患有肝癌的患者,则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治疗肝胆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实验室检查方案,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的应用和发展,不断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急性胆囊炎与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胆囊炎与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045eb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8.png)
急性胆囊炎与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一、胆囊疾病概述胆囊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位于肝脏下方。
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是常见的胆囊相关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
二、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1. 临床表现及初步评估当患者出现上腹部剧烈持续性或阵发性的绞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等不适感时,应考虑急性胆囊炎的可能。
临床上也可通过压痛检查、Murphy征(按压右上腹时患者呼吸暂停)以及化验报告等来辅助诊断。
2.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初步判断和排除急性胆囊炎中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超声波可以显示胆囊壁增厚、结晶物质存在以及其他并发现象,如黏连和腹腔积液等。
3. 进一步诊断与治疗若超声波检查结果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确认,可以采用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
确定急性胆囊炎的确诊后,常规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和胆囊引流。
4. 胆囊切除术对于经过多次发作的急性胆囊炎或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切除可以通过腹腔镜手术或传统的开放手术来实施。
整个过程通常比较安全,并具有良好的预后。
三、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1. 临床表现及初步评估胆绞痛是最常见的胆结石临床表现,其特点为间歇性剧烈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绞痛。
其他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和黄疸等。
医生可以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结合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进行初步评估。
2.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是诊断胆结石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除了能明确显示胆结石的有无和数量外,超声波还可以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如胆囊壁增厚等。
对于部分不能清晰显示或需要进一步判断的情况,可采用CT扫描或MRI等检查方法。
3. 综合治疗策略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应该给予综合治疗策略。
这包括药物治疗、内镜取石术和手术治疗三种方式选择。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口服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药物如乌鸡白凤丸、消胆丸等来达到分解结石的目的。
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
![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2ab8c9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e.png)
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急性胆囊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外科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胆结石。
因此,在中外古典教科书中,它都被列为胆石症或胆石症的并发症。
临床上急性胆囊炎如果按病因分类,应包括: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根据其临床病理特征,急性胆囊炎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胆囊穿孔。
目前,临床上急性胆囊炎仍以结石性胆囊炎为主,病因明确,多数患者有胆石症或慢性胆囊炎病史。
因此,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为复发性胆囊炎。
当今,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急性胆囊炎的常见诊断方法已很容易掌握,但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我们考虑和关注的问题。
1.急性胆囊炎的时机和手术成功如果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和疗效最佳,应尽快进行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通常,手术的最佳时间是在急性发作的当天。
如果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期超过%,则由于胆囊与周围胆囊的严重粘附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但是,我们经常在临床上遇到一些患者无法确定胆囊疾病的程度,因为急性胆囊炎的病因与自然程度的差异不能简单地根据时间来判断,例如最常见的胆结石急性胆囊炎之一,胆囊梗阻或胆囊壁的结石缺血性坏死,以及结石,胆囊颈的大小和胆囊壁对应的原始组织状况,患者的年龄和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一些发作时间较长的患者中,组织粘连通常被认为是严重的,但不是很严重,但是一些患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胆囊穿孔。
应该说,我们越来越少主张在急性发作期间胆囊结石患者被迫进行急诊手术,因为急诊胆囊炎手术的并发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的并发症,而择期手术多数是保守治疗和腹腔镜手术。
技术已成为常规胆囊切除术的最佳选择。
对于有更多肝胆外科手术经验的医生来说,急诊腹腔镜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应谨慎选择。
因此,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积极和保守的治疗仍是主要手段,以控制和改善病因和症状,尽量避免急诊手术。
但是,当病情仍然恶化或症状难以控制时,应根据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情况选择手术时机。
胆囊炎病例报告分析
![胆囊炎病例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f87b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6.png)
胆囊炎病例报告分析胆囊炎是指胆囊的炎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胆道疾病。
胆囊炎常常由胆囊内结石梗阻或细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右上腹痛、恶心、呕吐等。
本次病例报告分析的是一例胆囊炎患者的病情。
患者是一名女性,57岁,主诉右上腹疼痛、恶心已有两天。
考虑到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初步怀疑是胆囊炎。
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右上腹明显压痛,并伴有肌紧张。
患者常规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血清胆固醇、胆红素等指标正常。
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急性胆囊炎。
针对该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控制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和恶心的症状。
对轻度疼痛的患者,可以给予非处方的止痛药,如布洛芬或扑热息痛。
对于疼痛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吗啡或盐酸哌替啶等强效镇痛药。
其次是抗生素治疗。
对于感染明显的患者,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的扩散。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等青霉素类药物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可以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最后是手术治疗。
对于胆囊结石梗阻引起的胆囊炎,需要考虑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切除术可以通过腹腔镜手术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
在手术后,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
同时,要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过多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刺激胆囊。
总结而言,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对本例患者的分析,可以看出适时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对于提高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是十分重要的。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82f99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1.png)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 建议4: • 在手术时间长、患者全身状况不稳定、术中解剖困难
或胆管损伤风险较高的情况下,需果断中转开腹。
• 建议5: • 对于胆囊萎缩、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胆囊黏膜有可疑
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术中应送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 以免漏诊胆囊癌。
• 抗菌药物及全身支持治疗有效且手术风险为高风险
(CCI≥6和(或)ASA分级≥Ⅲ级)暂时选择继续 保守治疗。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 重度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 强调积极的抗菌药物及全身支持治疗,保护作用器官
功能,维持循环稳定。若患者满足以下条件,可考虑 及时行胆囊切除术。 • CCI≤3和(或)ASA分级≤Ⅱ级。 • 无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 有良好的重症监护设施和能胜任复杂胆道外科手术的医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
• GradeⅢ(重度) • 急性胆囊炎合并以下≥1个器官功能不全 • 肾功能障碍:少尿,血肌酐>176.8umoL/L。 • 肝功能障碍:PT-INR>1.5。 • 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计数<100×109/L。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
• 建议2: • 评估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的同时亦需要评估患者的
全身状况和并发症,可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 的患者体质分级标准联合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 共同评估。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f82c8ef580216fc700afddc.png)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一、定义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是胆囊发生的急性化学性和(或)细菌性炎症,多数合并有胆囊结石,称结石性胆囊炎, 女性多于男性。
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称非结石性胆囊炎。
二、诊断1 •临床表现1)病史:多在饱餐、进油腻食物后发作,既往可有胆囊结石病史。
2)症状:(1)腹痫:突发性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2)发热:常轻度发热,如出现寒战、高热预示胆囊坏疽、穿孔。
(3)其他:多数病人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约有10%〜25%病人有轻度黄疸。
3)体征:右上腹可有程度、范围不同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
部分病人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
当炎性渗岀较多或胆囊穿孔时,全腹可有压痛和反跳痛。
肝区或背部有叩击痛。
2.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可有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血清胆红素升高。
2)影像学检查(1)B超为首选检查方法,胆囊胀大、胆囊壁增厚、胆汁透声差,密度不均匀,可发现结石强光团伴声影,胆囊周围可有渗液。
(2)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X线:少数产气杆菌感染者或胆囊肠道内痿形成时在腹部x线平片上可见胆囊壁和胆囊腔内有气体存在。
3.鉴别诊断1)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十二指肠周围炎:多有长期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具有典型的周期性,予以抑酸治疗有效。
2)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起病急,疼痛剧烈,呈刀割样;有典型的腹膜炎体征;腹部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3)急性胰腺炎:详见第三章第一节。
4)肠梗阻:具有典型的腹痛、腹胀、停止排气、呕吐四联征,腹部平片可见典型改变。
5)肝癌自发破裂出血。
三、分型1.按是否合并结石分1)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2.按病理改变分1)急性单纯性胆囊炎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坏疽性胆囊炎。
四、治疗1.非手术治疗禁食、解痉镇痫、抗生素应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及全身支持治疗。
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
![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dbcc86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a.png)
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复杂。
下面将介绍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对该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一、临床症状。
1. 典型症状,急性胆囊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2. 体征,患者可出现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等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可升高。
3. 肝功能检查,ALT、AST、碱性磷酸酶等肝功能指标可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 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胆囊积液等表现。
2. CT检查,对于复杂病例或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腹部疼痛评分,可通过疼痛评分来帮助诊断。
2. 胆囊穿刺,对于疑难病例可行胆囊穿刺术,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在诊断过程中,应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应与其他疾病鉴别,避免误诊。
希望本文对临床医生在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中有所帮助。
急性胆囊炎首选的检查方法
![急性胆囊炎首选的检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bb108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e.png)
急性胆囊炎首选的检查方法一、概述急性胆囊炎是消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性疾病。
大部分急性胆囊炎患者会伴发胆囊结石。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
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胆囊以及胆囊管结石所引起的但只在胆囊内郁积,浓缩的胆盐会刺激胆囊粘膜进而引起炎症。
2.常见的大肠杆菌等所引起的细菌感染;3、再就是过酸的饮食刺激。
如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容易患有胆囊结石以及急性胆囊炎。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发作的右上腹疼痛,甚至是向右肩放射。
按压胆囊部位会加重疼痛,腹部肌肉紧张。
不喜欢油腻的食物,会因为高脂饮食而诱发疼痛。
病情轻的患者可选用药物治疗,建议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二、步骤/方法:1、急性胆囊炎发生的原因。
研究者认为大多数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均发现有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导致胆汁滞留;再就是胆囊管本身的畸形,或异常血管炎症粘连等多会造成梗阻和胆汁滞留。
此外,就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
还有一些患者是与自身的体质因素有关系的。
2、突发性右上腹疼痛是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的典型变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向右肩放射的症状,腹胀,食欲较差,恶心呕吐,少数患者还会出现黄疸。
吃油腻的食物容易诱发胆囊炎,按压右上腹,患者会明显疼痛,医生会感觉腹肌紧张,并出现反跳痛,这一系列反应被称为莫菲征阳性。
3、急性胆囊炎患者应该进行以下几项相关检查。
1、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2、血清总胆红素主要是反映患者有无黄疸如果血、尿淀粉酶含量亦增高,要考虑是否发生了急性胰腺炎。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B超是急性胆囊炎快速简便的非创伤检查手段,X线检可以发现一部分患者急性胆囊结石。
再就是CT检查可以增强显影效果。
三、注意事项: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或者尽量不吃油腻和炸以及烧烤食物。
多吃香蕉以及蜂蜜;还有纤维丰富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畅通。
急性胆囊炎首选的检查方法_1
![急性胆囊炎首选的检查方法_1](https://img.taocdn.com/s3/m/a8ad10c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7.png)
急性胆囊炎首选的检查方法
一、概述
急性胆囊炎这疾病是一种消化系统的疾病,急性胆囊炎的病人会出现肚子痛,严重的病人会晕过去,感觉疼的往肩那里去,感觉肩也痛,还感觉吃不下去想吐,还十分的恶心,这时候不能吃东西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了。
还会发烧,体温会非常的高,这时候应该去正规的医院就诊。
严重的病人会有肚子按下去反跳痛,还会觉得很冷,发烧,提示已经穿孔了,这时候要尽早手术。
二、步骤/方法:
1、急性胆囊炎检查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方法是b超的检查,还要用抽血来检查身体内的各各指标,来判断是否,身体里有严重,或者出血,还要用
B超检查胆囊的形态。
医生让病人躺平,给病人做检查,让病人深呼吸,触摸肿大的胆囊,严重的病人还要进行手术的治疗。
2、患病的病人要卧床休息减轻疼痛,不能吃油腻的东西,要吃的清淡一些,多吃水果,要手术的病人不能吃东西,不能喝开水,遵医嘱用一些药物,不能自己乱增减药物,要按时吃药。
3、腹痛还没有确诊的病人,不能吃东西喝和水,不然会加重病情,给医生也会加大难度,要加强观察、一旦有什么情况就要汇报医生,有发烧的病人更加要注意,怕胆囊到时候穿孔了,要一旦穿孔,立即手术。
三、注意事项:
有家族史的,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平常不能吃太油腻的东西。
要吃的清淡,肥胖的人群更加要限制食物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能乱喝酒,要戒烟,一旦有腹痛,不能乱吃止痛药。
要去医院就诊。
查胆囊炎需做哪些检查
![查胆囊炎需做哪些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bb5bca3a5f0e7cd184253672.png)
查胆囊炎需做哪些检查胆囊炎是一种消化疾病,在医院的消化内科,患胆囊炎的病人居多,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发病率也很高。
当胆囊炎发作时,常伴有隐痛、这是较为轻微的症状。
严重的时候会恶心、呕吐、冒冷汗、全身发抖、浑身无力。
我们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一般治疗有B超、CT检查、血常规等等,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每项检查的情况。
★(1)血常规: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如白细胞计数超过20×109/L,并有核左移和中毒性颗粒,则可能是胆囊坏死或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2)B超:B超是胆囊炎的首选检查,90%以上的胆囊结石都可被B超发现,由于B超是无创而且可重复性,很受医生及患者的欢迎。
胆囊炎症会引起胆囊的大小和囊壁的改变。
急性胆囊炎时B 超可见胆囊增大、囊壁弥漫性增厚;慢性胆囊炎时,现胆囊胀大或萎缩、囊壁增厚、边缘粗糙。
★(3)1. 腹部X线平片有利于诊断。
2. 口服法胆囊造影。
3. 静脉法胆道造影。
4.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5. 纤维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6. 术中胆道造影。
7.. 腹腔镜检查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有很大意义,同时还可作有关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4)一般情况下首先考虑为单纯性胆囊炎,胆囊壁毛糙欠光滑系胆囊壁的组织因炎性反应而结构破坏,纤维化及疤痕增生所致,而胆囊内透声无异常,说明没有胆囊结石,息肉等病变,为单纯性炎症.(5)急性胆囊炎主要检查血象、血清总胆红素、腹部B超等。
依据临床表现、Murphy征阳性、B超检查可确诊。
对有右上腹突发性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体检右上腹压痛和肌卫,Murphy征阳性,白细胞计数增高,B超示胆囊壁水肿,即可确诊为本病,如以往有胆绞痛病史,则可有助于确诊。
(6)查一下腹部的多普勒彩超比较好,对于胆囊,肝脏应该重点排查一下,还有就是肝功能的检查,注意饮食的合理性,清淡很重要,多吃蔬菜少吃肉,多运动。
(7)胆囊部位经常隐痛,这种情况多考虑是胆囊炎,做肝胆彩超就可以确诊。
胆囊炎怎么检查有效
![胆囊炎怎么检查有效](https://img.taocdn.com/s3/m/2318ac93960590c69ec37666.png)
胆囊炎怎么检查有效
胆囊炎患者在检查问题上包括很多的内容,其中有病史的提问,如是否经常会出现右上腹以及中上腹部的疼痛,或者是有其他胆绞痛的病史,还有就是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
★一、病史提问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多发生在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并向右肩胛下区放射。
腹痛常发生于餐后,但亦可于饮食无关,疼痛常呈持续性。
可伴有反射性恶心,少有呕吐及发热、黄疸等症状。
可伴有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并于进油腻食物后加重。
在急性发作或结石嵌顿在胆管时可有急性胆囊炎或胆绞痛的典型症状。
问诊时应询问既往有无反复发作胆绞痛的病史、起病急缓、疼痛的部位、性质特点、放射方向、时间及伴随症状。
★二、体检发现右上腹部压痛,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胆囊炎
的表现。
部分病人可无阳性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胆囊炎的实验室检查相同,无急性发作时可无异常改变。
B超检查可探知胆囊的大小、壁厚薄、有无结石等。
口服胆囊造影检查可观察胆囊收缩功能是否存在、胆囊内有无结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急性胆囊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由化学刺激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症。
临床表现有发热、右上腹疼痛,可有轻度黄疸和血白细胞(WBC)增多等。
X线摄片、胆管造影、B超、CT检查等有诊断价值。
(1)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DC)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均可轻度升高,如明显升高应考虑可能为胆囊坏死或积脓。
(2)血清淀粉酶(AMY)测定:血清淀粉酶常可轻度升高,并发急性胰腺炎时则显著升高。
(3)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可有轻度升高。
急性胆囊炎检查项:
1、白细胞(WBC或LEU)
2、白细胞分类(DC)
3、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4、淀粉酶(AMY)
5、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
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②减少。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
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
②减少。
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L):①增多。
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
②减少。
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j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M):①增高。
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
②减少。
无临床意义。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
【正常值】
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0.50~0.70(50%~70%)。
【临床意义】
(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
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
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
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淀粉酶(AMY)(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单位/升(U/L)
【正常值】
PNP法:<90单位/升;碘-淀粉比色法:800~1800单位/升;BMD法:成人,25~125单位/升,>70岁,20~160单位/升。
【临床意义】
(1)增高: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腹痛8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开始下降,3~5日恢复正常。
增高还见于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肠梗阻、胃溃疡穿孔、流行性腮腺炎、腹膜炎、胆管疾病、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肾功能衰竭或肾功能不全、输卵管炎、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肺炎、肺癌、急性酒精中毒、吗啡注射后等。
(2)减低:见于肝硬化、肝炎、肝癌、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等。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单位/升(U/L)
【正常值】
速率法:5~40单位/升;比色法:8~28单位/升。
【临床意义】
显著增高,见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后、急性肝炎、药物性肝细胞坏死等;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等;轻度增高,见于肾病、胸膜炎、肺炎、多发性肌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单位/升(U/L)
【正常值】
速率法(酶法):为5~40单位/升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急性与慢性肝炎、酒精性或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炎、胆管疾病等。
原文地址:/jibing/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