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

合集下载

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探析

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探析

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探析概要:本文笔者将在分析儿童文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视角进行讨论。

在中国,儿童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则始于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较欧美国家相当较晚。

但由于近年来的社会快速发展,儿童及儿童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儿童读物也五花八门。

一、儿童文学概念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以图画书中的图画、及家长读给孩子听作品等等;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或成人未必专为儿童创作,但实际上已被儿童广泛接受的文学。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可以把儿童文学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

根据不同的体裁,可以把儿童文学分为: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

二、儿童文学要求通常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品必须具体符合以下要求:(一)教育性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

儿童的可塑性很大,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二)形象性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

儿童作品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的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声有色,娓娓动听。

(三)趣味性儿童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就不喜欢看,甚至不看。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

(四)故事性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

强调故事性,并不是单纯追求情节离奇,不从生活出发,不写人,只写事。

儿童文学主要是写人,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

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无生物。

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

不论写人还是写其他东西,他们的思想、性格都要着重借助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不宜多用静止的冗长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以成人为叙述人,用成人的眼光观察世界是常规的、垄断的叙述模式。

儿童,长期以来只被视为缩小了的成人而存在,儿童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之后,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儿童的发现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最伟大进步之一。

在文学史上,儿童的发现也促成了文学的进步。

这一进步包括诸多方面,如儿童文学的发展、对爱和自然的体现、童年故乡情结及乡土文学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儿童视角在作品中的运用。

儿童视角是叙述视角的一种,它按照叙述人的个体成长阶段分类,主要与成人视角相对而言。

简言之,就是以儿童作为故事叙述者,展现儿童眼中所摄取的世界,儿童的心灵所感受到的世界及儿童所理解的世界。

以儿童叙述人所摄取的世界组织成全部作品,我们可以称之为儿童视角小说。

儿童视角可以是一部作品的唯一视角,也可以与成人视角共存于一部作品中,有时在某些作品中占很小比例。

含有部分儿童视角的作品也包括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叙述学上的划分,它的全部特点即儿童眼光、情绪、思维及经验的特点。

儿童的经验世界完全是单纯稚真的,儿童思维呈现形象性和直观性。

儿童就像原始初民一样,和成人世界有一道屏障相隔,非理性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主要区别。

儿童视角的功能也就体现为儿童未经雕琢的眼光能看到成人视角所不能看到的东西。

两种视角、两个世界的对比则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效果。

在儿童眼里没有私有的观念,没有对金钱的崇拜、对权力的渴望,没有虚伪,而这一切都存在于成人文化之中。

儿童视角小说所展示的独特景观是有迹可寻的。

作家们虑取儿童眼中的部分世界集合进自己的作品,被虑取的部分被认为最能代表儿童眼光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儿童视角的功能。

被集合进作品的部分往往是如下的东西:儿童眼中的自然、儿童的死亡表述和死亡感觉、儿童的政治表情及儿童与性爱。

_朝花夕拾_中儿童视角的叙事分析

_朝花夕拾_中儿童视角的叙事分析

昆明学院学报 2009,31(5):55~58 CN 53-1211/G4 I SSN 1674-5639Journa l of Kunm i n g Un i versity【儿童文学研究】收稿日期:2009-01-12作者简介:齐童巍(1984—),男,浙江诸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研究.①本文所引用的《朝花夕拾》中的内容均来自《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版,下文不再另行注释。

《朝花夕拾》中儿童视角的叙事分析齐童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朝花夕拾》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回顾性叙述,在叙事视角上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叙述者从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的“叙述自我视角”和用“当时的经验眼光”来观察的“经验自我视角”;而“经验自我视角”在《朝花夕拾》中又具体分为儿童视角和成人以后的“我”的视角。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细致地区分和使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事,用极具文学性的文字,完成了对人生的一次自我剖析和反思。

关键词:鲁迅;朝花夕拾;儿童视角;叙事分析;叙述自我视角;经验自我视角中图分类号:I 207.8;I 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639(2009)05-0055-04Ana lyz i n g the Narra ti on fro m the V i ew of Ch ildren i n Zhaohuaxish i by L u XunQ I T ong 2wei(School of Humanities,Zhejiang Nor mal University,Zhejiang J inhua 321004,China )Abstract:Zhaohuaxishi is written in the first pers on narrating in retr os pect .The angle of narrati on is made up of t w o parts,“narrating the self angle of vie w ”of observing the past fr om the vie w of the p resent by the narrat or and “experiencing the self angle of vie w ”of ob 2serving by “the past experience vie w .The “experiencing self angle of vie w ”in Zhaohuaxishi is divided int o child ′s view and “my ”angle of view after gr own 2up.I n the book,Lu Xun divided carefully and narrated in the first pers on angle of view,in very literary words t o com 2p lete the self analysis and self exa m inati on .Key words:Lu Xun;Zhaohuaxishi;children ′s angle of view;narrative analysis;narrating self angle of vie w;experiencing self angleof vie w一“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聆听天籁 感悟童心--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

聆听天籁 感悟童心--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

聆听天籁感悟童心--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
梁爱民
【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5)003
【摘要】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从角色上它可以分为角色和非角色叙事两大类,从叙述人角度又可以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际更为简单而纯朴.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烂漫的童话般的世界,而叙述视角的动态性、话语蕴藉的多维性则使小说文本更具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复调"的美学意味.它刷新了读者的审美视野,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一方乡民的温情关怀.
【总页数】5页(P82-86)
【作者】梁爱民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聆听天籁感悟生活 [J], 张科峰;
2.以质朴童心感悟人性之美--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儿童叙事视角 [J], 罗相娟
3.童心中流淌的天籁之音——论郑振铎儿童诗歌的音乐性 [J], 陈振文
4.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叙事视角研究 [J], 冀艳
5.在儿童的天籁之声中聆听《天籁》——观王崧舟老师执教《天籁》 [J], 陈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鲁迅作品童年视角的叙事方式-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浅析鲁迅作品童年视角的叙事方式-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浅析鲁迅作品童年视角的叙事方式-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鲁迅作品的价值就是在绝望中指引道路,给人以前进的方向:绝望之中又存着希望。

揭示国民本质后,他认识到,健康的灵魂与精神远比健壮体魄要重要的多。

他寻找健康的灵魂,并在儿童身上发现了希望,这正是他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找到的平衡点。

这种希望通过儿童的眼睛得以表现。

当他将眼光投射到儿童身上时,写出的作品将绝望统统抛弃,流露出的是清新愉悦的希望之感。

《呐喊自序》中,鲁迅说道:“……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1]5鲁迅愿意相信希望的存在并将希望寄予将来。

在《社戏》中,童年社戏的精彩不在于社戏本身,而在于他用童年视角营造出的整体氛围。

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不论行辈,也不会想出“犯上”这几个字来。

而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正是鲁迅希望的源头。

在儿童的世界里,没有“犯上”和“吃人”,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

在聪明双喜的带领下,几个孩子出发去看社戏。

鲁迅并没有留恋社戏,倒是那夜的罗汉豆再也没有遇见过。

和蔼的六一公公被偷吃了豆,反而笑意盈盈地请别人再吃。

小说人物刻画的笔墨并不多,但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

这就是鲁迅用儿童视角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身上有着美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戏》借儿童的眼睛描写了儿童本身的生命,将生命活力与张扬表现得淋漓尽致。

鲁迅给人以绝望的印象尤为深刻,但他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就在于在绝望之中还有希望的火苗,鼓励人们冲出铁屋。

用儿童视角进行叙述时,鲁迅摆脱了绝望情绪,将儿童的生命表现的色彩斑斓的同时也揭示了自己的希望源泉。

读鲁迅作品会发现,如果要给故事的发生描绘一个天气背景,雪花纷飞和云层厚重一定必不可少。

如,《在酒楼上》的开篇,天气是“深冬雪后,风景凄清”[1]151,《孤独者》的结尾,“我的心就轻松起来,坦然地走在潮湿的湿路上走,月光底下”[1]227,《祝福》中“灰白色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生亮光”“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1]132,故事营造的环境都是阴冷的。

天真的看深邃的思_莫言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分析_刘书勤

天真的看深邃的思_莫言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分析_刘书勤
! " #
条腿的傻子小虎的儿童的所看所感这样两种视角。 只是, 儿童 的所看所感是通过全知叙述者对儿童形象的心理透视表现出 来。 全知叙述者对儿童、 傻子的小虎的内心活动进行了充分透 视, 而对周围压迫他的他父亲、 母亲、 哥哥、 公社书记却仅有 “ 外查” , 而完全没有“ 内省” 。 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读者与小 虎的距离, 加深了读者对他的同情。而同时, 也正是通过对小 虎这一儿童形象的“ 外查” “ 内省” 、 通过一个傻子切身的所看 所感, 才更凸显了儿童与成人( 小虎与他周围的成人世界) 、 边 缘与中心 ( 以小虎父母为代表的底层边缘劳动人民与以村委 书记为代表的上层权力中心)之间紧张甚至是残酷的对抗关 系。也正是在这样的叙述里, 从儿童的边缘文化视界里, 莫言 透视到了现实生活的另一面。 莫言的这一系列儿童视角的叙述系统中,儿童的 “ 所 看” “ 所说” 的主体作用被突出, 以儿童式的语言、 思维方式 和意识流程营造着作品的叙述语调和情感风貌。我们也就 在儿童的视觉和感觉中观察到他所不理解的成人社会的人 与事, 透视到他所不具备的价值和见识; 如此, 很少经过道 德判断加工和意识形态渗透的原生态社会面貌就在儿童单 纯稚真的特殊感知世界里呈现。
!& # 因此 力地证明着‘ 好孩子不长命, 坏孩子万万岁’ 的真理。”
而换回故事中塑造的人物——一个儿童的眼光来观察事件和 其他人物时, 儿童视角就也发生了。《 透明的红萝卜》 中, 莫言 塑造了一个极有内涵的意象——黑孩。 作品中, 黑孩自始至终 都未曾说过一句话, 他只是以他超常的感觉、 心理和行动来表 达他对他所生活的世界、 他周围的人群的看法。 对外在世界的 淡漠使他独立于人群之外, 与他们保持着距离, 而丰富的内在 世界则让他能在人群之外探视人群,从至高层次上观察到人 本身, 人的生活本身。 他所幻想的世界正如他幻想中的红萝卜 金色的, 透明” 晶莹剔透” , 是一个丰富、 纯净、 美丽的梦 一样 $“ $“ 幻世界, 它反衬出外部现实世界的平庸、 肮脏、 丑陋和残暴。从 而,黑孩的这种视角帮助叙述者完成了他借对幻想世界的肯 定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的目的。某种意义上, 黑孩已不是 一个一般的人物, 已经超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 正常” 的人, “ 他 枯 只是一个符号, 一只与现实隔着一段距离的奇特的眼睛” 。《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以成人为叙述人,用成人的眼光观察世界是常规的、垄断的叙述模式。

儿童,长期以来只被视为缩小了的成人而存在,儿童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之后,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儿童的发现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最伟大进步之一。

在文学史上,儿童的发现也促成了文学的进步。

这一进步包括诸多方面,如儿童文学的发展、对爱和自然的体现、童年故乡情结及乡土文学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儿童视角在作品中的运用。

儿童视角是叙述视角的一种,它按照叙述人的个体成长阶段分类,主要与成人视角相对而言。

简言之,就是以儿童作为故事叙述者,展现儿童眼中所摄取的世界,儿童的心灵所感受到的世界及儿童所理解的世界。

以儿童叙述人所摄取的世界组织成全部作品,我们可以称之为儿童视角小说。

儿童视角可以是一部作品的唯一视角,也可以与成人视角共存于一部作品中,有时在某些作品中占很小比例。

含有部分儿童视角的作品也包括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叙述学上的划分,它的全部特点即儿童眼光、情绪、思维及经验的特点。

儿童的经验世界完全是单纯稚真的,儿童思维呈现形象性和直观性。

儿童就像原始初民一样,和成人世界有一道屏障相隔,非理性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主要区别。

儿童视角的功能也就体现为儿童未经雕琢的眼光能看到成人视角所不能看到的东西。

两种视角、两个世界的对比则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效果。

在儿童眼里没有私有的观念,没有对金钱的崇拜、对权力的渴望,没有虚伪,而这一切都存在于成人文化之中。

儿童视角小说所展示的独特景观是有迹可寻的。

作家们虑取儿童眼中的部分世界集合进自己的作品,被虑取的部分被认为最能代表儿童眼光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儿童视角的功能。

被集合进作品的部分往往是如下的东西:儿童眼中的自然、儿童的死亡表述和死亡感觉、儿童的政治表情及儿童与性爱。

儿童视角的限知性决定了上述事物体现出的一个共同点是在儿童眼中它(他)们都是新奇的,没有明确定义化的。

谈谈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

谈谈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

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
懂、喜欢看的作品来。”(陈伯吹《关于
儿童文学创作的几个问题》,上海《文艺学报》
1956年6月号)陈伯吹在这里说的实际上正 是他积数十年创作经验所得出的一条 定律:真正为儿童写作就必须选择与 坚持“儿童视角”。
为儿童写作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更是一门检验作家儿童观与写作立场的艺术。 英国作家格尔姆在《怎样为孩子写书》中认为: “想开采这个矿脉的诸君,必须留心的是,绝对 不可以认为是小孩的东西嘛,随便写写就可以 了,或者以为有诚意写作,就会获得儿童的感 激,这种自我陶醉或随便的想法是很严重的错 误。如果你想成功,必须有相反的态度,也就是 放弃命令的姿态,准备一切服从小孩,因为小孩 是在支配你的写作。”(保尔·亚哲尔《书·儿童·成 人》,台湾富春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准备一切 服从小孩”,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为儿童写作 必须转变角色与立场,必须从“成人中心”转变 到“儿童本位”,“回归”到童年状态。儿童对 现实生活有自己的感悟,唯有与他们平等对话才

童视角”,首先必须使自己来一番角

色转换,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状

态,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

叙事策略和语言句式,去重新诠释和

表现对象世界。对此,陈伯吹曾有过
非常形象的表述:“一个有成就的作

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

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
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
47
能真正传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笔下的世界才能 成为真正的儿童世界,或者说儿童憧憬的世界。 如果忽视或轻视儿童的感情、感悟,或想当然地 以成人的经验取代儿童的经验,那么作家创造出 的世界只能是成人的儿童世界,而不是儿童的儿 童世界。

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童视⾓的叙事策略及其对教学的启⽰2019-04-27⼉童视⾓是⼀种“借助于⼉童的眼光或⼝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童思维特征,⼩说的叙述调⼦姿态结构及⼼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童的叙事⾓度的表达策略”①。

它并不等同于⼉童⽂学,⼉童⽂学是⼀种⽂学类别,⼉童视⾓则是⼀种叙事策略,⼉童⽂学并不都以⼉童视⾓进⾏创作,⽐如沈⽯溪的动物⼩说⼤都采⽤成⼈视⾓或者动物视⾓叙述故事,⽽以⼉童视⾓创作的⽂学作品也不⼀定都是⼉童⽂学,⽐如鲁迅的《孔⼄⼰》中主⼈公孔⼄⼰的遭遇通过咸亨酒店⾥⼩伙计的描述来表现,但这篇⽂章折射的却是旧中国⼴⼤下层知识分⼦不幸的命运和封建社会冷漠的社会环境。

鲁迅写于1911年冬天的⼩说《怀旧》是“中国第⼀篇现代意义上的⼉童视⾓⼩说”②,它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全知成⼈视⾓模式,以⼀个九岁的学童“吾”的⼝吻来讲述发⽣的故事。

这种叙事⼿法的出现以五四时期“以⼉童为本位”的现代⼉童观的形成为背景,标志着中国新⽂学完成了“从传统⼩说到现代⼩说的转变过程”③,开启了此后⽂本叙事的新思路,鲁迅的《故乡》、萧红的《呼兰河传》等都是运⽤⼉童视⾓进⾏创作的现代⽂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

出现在⼈教版初中语⽂教材中的作品有相当⼀部分涉及了⼉童视⾓的命题,如《⾛⼀步,再⾛⼀步》《盲孩⼦和他的影⼦》《⼼声》等。

其中不全是⼩说或童话这类叙事性的⽂学作品,也包括抒情性较强的散⽂,⽐如在《春酒》中,作者以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的追忆与思念,其中浙江乡下喝春酒吃会酒的场景明显是以童年的⾃⼰的⼝吻来描述的。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在后半段回忆⼉时打鸭蛋络⼦、吃鸭蛋、做蛋灯的事情时⼝吻完全⼉童化了,“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别说鸭蛋都是⼀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蠢,有的秀⽓。

”“什么时候孩⼦⼀⾼兴,就把络⼦⾥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萤⽕⾍在鸭蛋壳⾥⼀闪⼀闪的亮,好看极了!”完全不同于前半部分⽂⽩夹杂的叙述风格,反⽽浅显化、童稚化了。

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叙事分析

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叙事分析

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叙事分析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叙事分析内容摘要:“五四”后随着人的个性解放,“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得以建构成型。

在此基础上,儿童的形象逐渐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儿童视角叙事也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文学中迅速成长起来。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就是以儿童视角来进行叙事,此后也在小说中也多次运用儿童视角叙事,不论是回溯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还是假定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鲁迅在创作中都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价值。

关键词:儿童叙事分析鲁迅小说一.儿童的发现——“以儿童为本位”儿童观的建构自古以来,儿童一直被视为成人的附属而存在,无视儿童的独立性是占据西方社会和古代中国长期以来的儿童观。

一直到十九世纪,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性质才逐渐被西方认可。

而在中国,直到“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人民身上封建的精神枷锁才被彻底打破,“人”才被真正发现,实现了人的个性解放。

而作为“人”个体生命重要阶段的儿童也获得了同样的肯定与尊重,儿童得以“被发现”,在此基础上,“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得以建构成型。

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由人性的全面发展延伸到对儿童和妇女“发现”问题的探讨,并提出“祖先为子孙而生存”这一观点,随后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在文中鲁迅进一步提出了“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

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

”这很明显是对中国长期以来的“长者本位”的父母子女观提出了质疑,并进而从进化论的角度对新生命的价值和可贵进行了肯定和赞扬,肯定了“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观。

而使“以儿童为本位”儿童观的最终得以建构成型的是周作人所做的题为《儿童的文学》的演讲,其中详细的将儿童作为“完全的个人”根据年龄进行了分期,认为“儿童有独立的生活,就是说他们内面的生活与大人不同,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他们,并加以相当的尊重。

_朝花夕拾_中儿童视角的叙事分析

_朝花夕拾_中儿童视角的叙事分析

昆明学院学报 2009,31(5):55~58 CN 53-1211/G4 I SSN 1674-5639Journa l of Kunm i n g Un i versity【儿童文学研究】收稿日期:2009-01-12作者简介:齐童巍(1984—),男,浙江诸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研究.①本文所引用的《朝花夕拾》中的内容均来自《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版,下文不再另行注释。

《朝花夕拾》中儿童视角的叙事分析齐童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朝花夕拾》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回顾性叙述,在叙事视角上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叙述者从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的“叙述自我视角”和用“当时的经验眼光”来观察的“经验自我视角”;而“经验自我视角”在《朝花夕拾》中又具体分为儿童视角和成人以后的“我”的视角。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细致地区分和使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事,用极具文学性的文字,完成了对人生的一次自我剖析和反思。

关键词:鲁迅;朝花夕拾;儿童视角;叙事分析;叙述自我视角;经验自我视角中图分类号:I 207.8;I 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639(2009)05-0055-04Ana lyz i n g the Narra ti on fro m the V i ew of Ch ildren i n Zhaohuaxish i by L u XunQ I T ong 2wei(School of Humanities,Zhejiang Nor mal University,Zhejiang J inhua 321004,China )Abstract:Zhaohuaxishi is written in the first pers on narrating in retr os pect .The angle of narrati on is made up of t w o parts,“narrating the self angle of vie w ”of observing the past fr om the vie w of the p resent by the narrat or and “experiencing the self angle of vie w ”of ob 2serving by “the past experience vie w .The “experiencing self angle of vie w ”in Zhaohuaxishi is divided int o child ′s view and “my ”angle of view after gr own 2up.I n the book,Lu Xun divided carefully and narrated in the first pers on angle of view,in very literary words t o com 2p lete the self analysis and self exa m inati on .Key words:Lu Xun;Zhaohuaxishi;children ′s angle of view;narrative analysis;narrating self angle of vie w;experiencing self angleof vie w一“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作者:张璇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4年第02期儿童视角是一种“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的表达策略”①。

它并不等同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一种文学类别,儿童视角则是一种叙事策略,儿童文学并不都以儿童视角进行创作,比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大都采用成人视角或者动物视角叙述故事,而以儿童视角创作的文学作品也不一定都是儿童文学,比如鲁迅的《孔乙己》中主人公孔乙己的遭遇通过咸亨酒店里小伙计的描述来表现,但这篇文章折射的却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的命运和封建社会冷漠的社会环境。

鲁迅写于1911年冬天的小说《怀旧》是“中国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儿童视角小说”②,它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全知成人视角模式,以一个九岁的学童“吾”的口吻来讲述发生的故事。

这种叙事手法的出现以五四时期“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形成为背景,标志着中国新文学完成了“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转变过程”③,开启了此后文本叙事的新思路,鲁迅的《故乡》、萧红的《呼兰河传》等都是运用儿童视角进行创作的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

出现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涉及了儿童视角的命题,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心声》等。

其中不全是小说或童话这类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抒情性较强的散文,比如在《春酒》中,作者以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的追忆与思念,其中浙江乡下喝春酒吃会酒的场景明显是以童年的自己的口吻来描述的。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在后半段回忆儿时打鸭蛋络子、吃鸭蛋、做蛋灯的事情时口吻完全儿童化了,“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的亮,好看极了!”完全不同于前半部分文白夹杂的叙述风格,反而浅显化、童稚化了。

试论文学叙述方式中的童年视角

试论文学叙述方式中的童年视角

试论文学叙述方式中的童年视角有些评论家认为:叙事观点是创作小说的基本方法。

帕西·路伯克说:“小说写作技巧中最复杂的问题,在于对叙事观点——即叙事者与故事的关系——的运用。

”他在《小说技巧论》一书中就以自己的天才和卓见仔细地论述了各种叙事观点问题。

他说,小说家既能以公正的或带偏见的旁观者的身份从外部来刻画人物,也可以提出无所不知者的架势从内部去描绘他们;既可以把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而对其余人物动机一无所知,也可采取别的折衷态度处理。

当作家以一个孩子的身份进入文学创作,把自己的童年经验揉进文学创作,结果就是作品所呈现的童年视角。

以儿童作为故事的叙事者,以儿童的眼睛来审察世界,会带给读者不一般的感受,现当代作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它的重要。

在文学世界里,童年视角始终是作家眺望世界的一扇独特的窗,它的运用,使作品呈现独特的美学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视角的运用并不是文学作品的主客观叙述与人称划分机械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也不能把童年视角与作品的叙述对象是儿童混为一谈。

文学作品的叙述者的人称是否儿童并不重要,只要该文学作品在最大程度上是以儿童的心灵来描述,儿童的内在心理和外在处境成为它的表现中心,那么这就是该文学作品运用了童年视角的最重要素质。

通过童年视角,读者在作家的文学作品里,以儿童的心理,进行着一次次具有强烈真实感的精神旅程。

一、童年视角的运用,会为作者带来自然生动、独特新鲜的语言文学语言是现实生活中被人类遗忘的、普遍的象征语言,它受到社会意识层的正常(日常)语言的压抑和影响。

语言与审美体验的疏离,常常使作家感到言不尽意,感到“语言的痛苦”。

他们想寻找一种更贴近人的心灵、能够丰富地表达作家的审美体验的语言,一种带着生命原初的新鲜汁液的语言,一种具有最高的朴素而蕴含无限的语言。

而日常生活中儿童的语言,往往具有文学的意义,如两岁的幼儿会把衣服上圆圆的扣子称作太阳,而并不理会这个扣子的颜色、大小等物理形态,会把绿颜色称为“苹果的颜色”,而不把它称为“绿色”等等。

论叶广芩儿童小说的童年叙事

论叶广芩儿童小说的童年叙事

论叶广芩儿童小说的童年叙事论叶广芩儿童小说的童年叙事叶广芩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位,其创作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儿童文学。

她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风格,为读者们带来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在她的儿童小说中,童年的叙事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她通过多样化的叙事技巧,描绘了童年的酸甜苦辣,使读者回味无穷。

首先,叶广芩的儿童小说通常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示童年的叙事。

她以小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在《草房子里的春天》中,主人公小隆在农村长大,他以一个孩子的眼睛观察和记录着家庭、村庄以及与人相处的点滴。

小隆的视角带给读者们一种纯真而真实的感受,使人们更好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其次,叶广芩利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细节,使得童年的叙事充满了复杂而真实的情感。

她巧妙地将读者带入故事中,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比如,在《人人都爱按摩》中,主人公小霞和她的好朋友小芽经历了各种成长的烦恼和友情的考验。

叶广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读者们也能感同身受,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种种感受和经历。

此外,叶广芩在童年叙事中还经常加入了许多幽默和喜剧的元素,使故事更加生动活泼。

她善于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手法来描绘童年的趣事和搞笑场景。

例如,在《猜谜令》中,主人公小龙因机智和趣味而被同学们喜爱。

叶广芩通过幽默的对话和情节,娓娓道出了小龙和他的小伙伴们之间的有趣对话和互动,让读者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总的来说,叶广芩的儿童小说中的童年叙事是多样而丰富的。

她通过主人公的视角、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细节,以及幽默和喜剧的元素,将童年的酸甜苦辣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们在阅读她的作品时,不仅能够享受到故事中所呈现的精彩情节,更能够在童年的回忆中找到共鸣。

叶广芩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作品,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综上所述,叶广芩以其出色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风格,成功地将童年的回忆呈现给读者。

她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细节和复杂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验和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鲁迅作品儿童视角的切入与叙述

鲁迅作品儿童视角的切入与叙述

鲁迅作品儿童视角的切入与叙述第一篇:鲁迅作品儿童视角的切入与叙述鲁迅作品儿童视角的切入与叙述从20世纪20年代初起,鲁迅作品就开始进入语文课本。

此后,几乎各套语文课本都选入相当数量的鲁迅作品,其中涉及的作品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风筝》《阿长与》《故乡》《孔乙己》等,这些作品多采用儿童作为叙述者,展现儿童视野里的世态人情,因此,以儿童视角为切入点来考察鲁迅作品,对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无裨益。

一、儿童视觉的介入与旁观这里的儿童视角是指以儿童或者成人转换而成的儿童作为叙述者,以儿童的口吻客观的呈现儿童的印象和感觉,做出符合儿童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审美评价。

从第一篇小说《怀旧》起,鲁迅自始至终对儿童怀有一种持久的关注,‚他的胸中燃着少年之火,精神上,他是一个孩子‛,其不少经典作品都是以儿童视角来展开叙述和思考的。

1.诗意的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成人的沧桑口吻开头,一提起承载着许多记忆和温馨的儿时乐园,叙事者顿时转换为翻砖扒墙的顽童,看‚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园竟是一方妙趣横生的乐土,甚至蜈蚣和美女蛇也并不十分可怕可憎。

‚记忆中的一切都罩上了一层诗意的光芒,使逝去的一切在无知儿童的眼睛过滤中恍恍惚惚多层美感,在这层美感的烛照下,三味书屋也从封建礼教的象征中解放出来,附丽了特有的情趣‛;溜出去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描绣像,都饶有兴趣;先生是和蔼而博学的,即便他不知道‚怪哉‛,而那拗头诵读的形象,已经成了我们记忆中不逝的风景。

《社戏》展现的是一群儿童月明之夜的浪漫之旅。

作为旁观者的‚我‛在京看戏的郁闷经历被删去,课文是以一个十一二岁少年的身份来开始这次精神还乡的。

小说写到和小伙伴们撑船去赵庄看戏时,叙述者动用了他所有的感觉器官,用诗意盎然的文字,写月夜里四处弥漫的豆麦水草的清香,朦胧的月光下婉转悠扬的笛声,渺如仙境的野外戏台远景,儿童们偷豆、煮豆的欢快场面,字里行间仿佛朦胧着江南水乡的暖暖夜气,欢腾着双喜阿发们的晏晏言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两代人对话、对比的视角
儿童文学实质上是两代人进行精神对话和文 化传递的途径之一,因而两代人进行对话和对比 也是儿童文学中常见的叙事视角。两代人之间, 由于生活兴趣和人生经历的不同,常常会出现观 念上的不一致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代
沟”,儿童文学特别是少年文学就成为沟通“代 沟”的最好途径。如陈丹燕的小说《上锁的抽 屉》,写的就是因为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我” 锁上了自己的日记本而和母亲发生的“冲突”, 小说以“我”和母亲的和解而结束。又如刘心武 的小说《我可不怕十三岁》、秦文君的长篇小说 《男生贾里》的某些篇章也属于这种视角。这种 视角还常常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相对照,在对 照中写出童心的美和成人的某种丑。这种创作模 式与“童心崇拜”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一 致。它主要用于儿童小说和少年小说中。曹文轩 的早期小说就充满着这样的对比:《红枣儿》中 小婷婷的诚实、善良与“叔叔”的狡诈、欺骗; 《静静的水,清清的水》中鸭宝的纯洁、率直和 卖假药的“爸爸”的龌龊、卑鄙。
49
成儿童文学的唯一属性,过分追求道义灌输与宣 教功能,乃至不适当地移用教育学的原则与方法 来取代儿童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那么,儿童读 者生长、变化着的审美意识和阅读经验,就有可 能被挤压到褊狭的角落,甚至遭到蔑视与排斥, 作为儿童文学创作主体的成人作家的主体意识、 审美理想、艺术个性、才气、禀赋、追求等,也 有可能被教化的使命感规范而冷冻。这种倾向如 果推向极致,儿童文学的思维空间与审美空间必 然会受到严重局限,安徒生那样的天才就会在 “主题先行”“重大题材”面前束手无策。新时 期儿童文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儿童文学的本质 特征与价值功能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文化反思与美 学审视。不满足和不满意于儿童文学单一的教化 功能,已经成为新时期儿童文学界的一种普遍认 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警惕另一种“矫枉 过正”的现象,即一味张扬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 与快乐原则,甚至容忍庸俗、恶搞、粗劣,价值 观混乱,是非不清,制造文字泡沫,误导小读 者。郭沫若认为:“文学于人性之熏陶,本有宏 伟的效力,而儿童文学尤能于不识不知之间,导 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这一观点见于 郭沫若1922年发表的《儿童文学之管见》一文, 虽然距今已经快一个世纪了,但对帮助我们全面 理解与把握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功能,依然具有 现实意义。
利·詹姆斯作为小说批评的一个概念
提出来,之后引起了小说理论家的重
视。珀西·卢鲍克在其《小说写作技
巧》里,把叙事视角看做在错综复杂


的小说写作技巧中起支配作用的一个


问题,认为只有在持什么叙事视角的


基础上,叙事者才得以发展他们的故
文 学
事。一般认为小说叙事视角的选择和

运用也会影响到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
第一,向少年儿童传达作为过来人的人生经 验和生命感受,强调文学作品要“告诉儿童真的 世界和真的生活”,表现出成人社会现实尘世的 沉重和丰富驳杂,并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 化。这类儿童文学创作总是和特定时代的社会思 潮与成人文学流脉趋于一致。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崛起 的文学研究会作家群,他们高举“为人生”的 旗帜,强调作品“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茅盾 语)。这一艺术特征在叶圣陶的短篇童话集《稻 草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稻草人》被认为是 中国现代童话现实主义精神的开篇之作。作家站
灵去体会吹《关于
儿童文学创作的几个问题》,上海《文艺学报》
1956年6月号)陈伯吹在这里说的实际上正 是他积数十年创作经验所得出的一条 定律:真正为儿童写作就必须选择与 坚持“儿童视角”。
为儿童写作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更是一门检验作家儿童观与写作立场的艺术。 英国作家格尔姆在《怎样为孩子写书》中认为: “想开采这个矿脉的诸君,必须留心的是,绝对 不可以认为是小孩的东西嘛,随便写写就可以 了,或者以为有诚意写作,就会获得儿童的感 激,这种自我陶醉或随便的想法是很严重的错 误。如果你想成功,必须有相反的态度,也就是 放弃命令的姿态,准备一切服从小孩,因为小孩 是在支配你的写作。”(保尔·亚哲尔《书·儿童·成 人》,台湾富春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准备一切 服从小孩”,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为儿童写作 必须转变角色与立场,必须从“成人中心”转变 到“儿童本位”,“回归”到童年状态。儿童对 现实生活有自己的感悟,唯有与他们平等对话才
童文学观密切相关,又与创作技巧和艺术趣味不
可分离。叙事视角的运用集中体现在少儿小说、
童话、少儿散文等叙事性文学中。
1
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叙事视角。选择

儿童视角的叙事者——成人作家,由于

身心的变化与人生经历的复杂,实际

上已不可能复归到纯真的儿童状态。

成人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中选取“儿
任何叙事都是为了产生影响——说
服、劝诫、告知、控制,或感染受众。
为了取得预期的影响效果,作家作为
文本故事的叙事者,必然会选择特定的
立场、语气、语言、结构等进行叙事,
这就是叙事视角,也称叙事观点、叙事
角。叙事视角在现代叙事学中被表述为
一个聚焦问题,即“我们通过谁的眼光
来观察故事事件”。
叙事视角最早由美国小说家亨
47
能真正传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笔下的世界才能 成为真正的儿童世界,或者说儿童憧憬的世界。 如果忽视或轻视儿童的感情、感悟,或想当然地 以成人的经验取代儿童的经验,那么作家创造出 的世界只能是成人的儿童世界,而不是儿童的儿 童世界。
儿童文学作家大多是人生经历丰富的成年 人,这就要求作家应该沉潜于儿童的心灵世界 中,同儿童的精神息息相通。儿童世界和成人世 界有不一样的判断尺度,也少有成人社会中的功 利主义色彩,因而更能表现出人性真实的一面。 儿童文学作家要表现的是儿童“绝假存真”的生 命本真,而不是只对儿童的稚态童真作表面的叙 写。自从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出现以 来,所有经典的、传世的儿童文学作品无不包含 着作家对儿童独特精神状态的认识和把握,我们 常说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童心”也即此意。因 此,以儿童视角创作的作品常常以“卫护童年” 的主题出现。一般说来,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作 家从儿童自身生活层面与儿童经验世界入手直接 描写儿童生活的、关注儿童心灵的作品,大多属 于儿童视角。还有不少作品直接以第一人称切 入,主人公以儿童“代言人”的身份出场 。
第三,作家站在教育主义的立场,在文学 作品中极力张扬文学对儿童的教化功能。文学具 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调适心理等多种功 能。教育是永远需要的,尤其对于少年儿童。我 们不能想象,要是人人都按照“法廉美修道院” (拉伯雷《巨人传》中描写的乌托邦)的院规“干你所愿 干的事”来进行社会活动,那世界将会怎样。教 育的重要性在成年人心目中是如此牢不可破,因 此,教育主义也就自然成了儿童文学创作实践中 历时最长、势力甚大的一种倾向。一方面,它 谆谆告诫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应该遵循怎样的 规则,怎样形成社会群体的共识;另一方面, 它又随时提醒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不应该怎样。然 而,正如许多具体的事物一样,文学作品是一个 整体,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 一。文学的功能是多质的、综合的。文学当然具 有教育作用,排拒了教育作用的文学自然是不完 善的文学。但是,文学并非只有教育作用,这是 常识。如果我们把教育性强调到绝对化的程度, 乃至推向一元独尊的地位,如果我们把教育性看
5 yL wRn jiSn shF 2010.










访











48









在成人立场,选取观察社会、批判社会的视角, 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 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上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 的人间百态与破产农民的艰难生存,抒发了作家 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与对下层民众的同情,体现了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解民于倒悬”的社会良知和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精神痛苦,从而引领小读者关 心现实人生,在社会历练中长大成人。这种叙事 策略在以现实主义创作思潮为主导的中国现当代 儿童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的儿童文学创作 有着大体一致的风格和特色,这就是:坚持儿童 文学直面人生、反映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形态发 展变化的特点,始终高扬现实主义的旗帜,直接 把人间百态引入创作视野,使儿童文学与时代脉 搏和现代人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直接或间接地 揭示出中国社会“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茅盾 语);一般而言,他们笔下的文学世界表现为写 实多于幻想,思考多于抒怀,凝重多于灵动,脚 踏当下世俗生活,甚少神游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天 国。但由于强调表现社会人生,有的作品对儿童 的生活经验与理解能力把握不准,存在着偏重作 家主体意识而忽视小读者接受心理的“成人化” 气息。
的叙事与童年经验往往紧密相连,而童年情结则 是构成童年经验的重要基础与表现。童年是人生 中重要的发展阶段,童年经验是人生今后知识积 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这类题材的作家通常 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童年的生活情景成为他们 创作的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因而带有明显的自 传体色彩,常常见于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 拾》中的若干篇章、冰心《寄小读者》、巴金 《我的幼年》等。有时作家还会把这类作品的主 旨强调到极致,以至于形成“童心崇拜”的创作 倾向。这类作家把童心作为逃避丑恶的成人世界 的“净土”,把回到童心本真作为解决社会问题 的“良方”。如丰子恺的散文及印度大诗人泰戈 尔的散文和诗歌就有明显的“童心崇拜”的创作 倾向。

童视角”,首先必须使自己来一番角

色转换,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状

态,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

叙事策略和语言句式,去重新诠释和

表现对象世界。对此,陈伯吹曾有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