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创新探究【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报告范文
![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0139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d.png)
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甚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对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期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二、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在农作物育种、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在农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农业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多种驱动力。
首先是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再次是科技人才的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四、农业科技创新的挑战尽管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研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研发投入还不够。
其次是科技人才短缺,优秀的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还比较紧缺。
再次是农民意识的转变,有效地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需要农民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转变过来。
五、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是农业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种植和养殖过程的精确管理。
其次是农业智能化的提高,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再次是生态农业的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导向进行创新,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农业科技创新的经验益处农业科技创新的经验益处在于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保障了粮食安全,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发展。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七、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包括农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等。
农业科技推广推动农民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科技推广推动农民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a93e24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4.png)
农业科技推广推动农民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业科技推广不仅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还可以促进农民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性农业科技推广是指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到农田生产中,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方式,将科技成果传递给广大农民,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益。
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农业科技推广可以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通过科技推广,农民可以学习到更科学、更高效的农业生产方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促进农民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推广不仅是将科技成果传递给农民,更重要的是激发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通过科技推广,农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研究进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的发展。
3. 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科技推广,可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科技推广的方式和途径农业科技推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技术培训。
通过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技术培训可以通过农技站、农民培训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进行,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2. 示范推广。
通过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向农民展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他们学习和模仿。
示范基地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农田进行建设,通过实地观摩和学习,让农民亲身体验到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效果,从而推动他们的科技创新。
农业农村科技创新
![农业农村科技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969c4f1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9.png)
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传统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和农村发展的需求。
因此,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农业科技创新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引进新的品种、改良传统农作物和畜禽养殖方式,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满足人民对食品的需求。
同时,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障食品安全。
其次,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农民就业的增加,推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二、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我国在农作物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转基因技术和杂交育种技术,我国培育出了多个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其次,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我国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推广。
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节约劳动力,并且减少了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最后,在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方面,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设立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资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农业科技创新。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上的投入还相对较少。
其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虽然我国在农业科技研发上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很难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造成了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脱节。
最后,农民对科技创新的接受程度不高。
由于农民的科技意识相对较低,很多科技创新成果无法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4fa9317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5.png)
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创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生产的压力不断加大。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满足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科技创新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本篇文章将从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创新出发,介绍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应用、发展和前景。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世界各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但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种植过程中,可以运用新型化肥、生物肥料、高科技种植模式、精细土壤管理技术等,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保证农产品安全的目标。
而在畜牧业中,可以运用分子生物学、现代动态监测技术、药物快速诊断技术等,实现畜禽养殖的高生产、高品质、低消耗目标。
因此,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又叫基因剪切技术,是指利用特定的酵素,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定点剪切,以实现对特定基因进行编辑或改变的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
中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经过长期的拼搏和努力,成功地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改变小麦病害的性状,使得育种研究的工作更加具有“高效、准确、精细”的品质,使得小麦育种的效率大大提高。
(二)新型肥料过去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肥料种类单一、成分简单、能量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通过科技创新,新型肥料如微生物肥料、有机酸肥料等逐渐成为新的选择。
微生物肥料家簇型的菌群数量、种类、功效互补,形成了一种集成化的生态系统,能为农作物提供I-III+级营养,能实现化肥的强化及增效,进而减少化肥施用量,实现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新型种植技术为了降低作物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新型种植技术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点之一。
例如无土栽培技术,采用异质条件下的多层系统种植草本植物或果蔬株,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和环境空间,还能实现对肥料、水分的精准控制,降低污染、提高产量的效果。
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https://img.taocdn.com/s3/m/ca3aa4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1.png)
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农业的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和方法、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推广应用,使得种植、养殖和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精细化,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另外,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解决农业产出不平衡、产业结构瓶颈、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推动农业向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
二、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和方法农业技术推广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有多种方式和方法。
首先是传统的人工推广方法,通过农业技术员、农业技术专家等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
这种方式虽然效果确实,但是受到人力物力资源的限制,推广范围有限。
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逐渐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手机移动应用,通过在线视频教学、远程培训等方式更加便捷高效。
再次,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借助于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组织进行,通过组织农户共同学习和实践,推广农业技术。
总之,农业技术推广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三、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引进高效机械设备、科学种植管理技术和高产优质新品种等手段,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收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农业经济收入。
其次,科技创新可以改善农产品质量。
通过科学种植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性,满足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
农业科技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农业科技创新网络特性分析…
![农业科技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农业科技创新网络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ddbe56dd3383c4ba4cd2bd.png)
农业科技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2、农业科技创新网络特性分析3、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分析及防范探究4、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特点与形成原因5、档案管理工作农业科技论文全文总字数:16082 字篇一: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简单来讲是把新知识、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合理有效地应用资源并将最新农业知识和技术与生产要素转变成农产品的长期增值,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它是关系农业科学技术面向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如今,科学技术早已成为农业领域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靠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推广来实现。
该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涉及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高低、品质优劣以及转化环境条件的好坏,譬如政策体制、管理水平、农业经济状况、农民喜好程度、市场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以及它们之间能否协同配套的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就农业领域而言,每年通过技术鉴定、审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有6000多项,而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仅为30%~40%,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2010年的一项农业科技成果供需调查也指出:仅从科研机构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1%,与“十五”期间相比,虽然提高了10个百分点,但是仍然有大量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滞留在计算机、实验室、试验田、展览馆或档案库中,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距遥远。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可能已经突破50%,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较大。
因此,转化率低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现状。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a7b680f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6.png)
农业科技创新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质量和产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保障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方式之一。
农业科技创新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机装备和信息技术等。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应用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通过研发新的品种和改良传统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
2. 保护环境和资源。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通过研发环保农机装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利用先进的耕作、灌溉和施肥技术,节约水资源和化肥使用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3. 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品质。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4. 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提高农业产业链的完善程度,实现农业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科技创新的应用农业科技创新在实践中有多种应用形式,包括种植技术创新、养殖技术创新、农机装备创新和信息技术创新等。
1. 种植技术创新。
种植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培育新品种、改良种植模式和研发高效农药等。
通过培育适应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良种植模式,如精准农业、有机农业等,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2. 养殖技术创新。
养殖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改进饲料配方、疾病防治和环境控制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提高动物的饲养效益;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场的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
3. 农机装备创新。
农机装备创新主要包括研发高效节能的农机设备和智能化农机控制系统等。
通过改进农机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推动农业生产向工业化方向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8a9b4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7.png)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研究自古以来,农业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1.农业技术推广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目前,全国形成了以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农技推广体系为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元化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格局。
农业技术推广内容涵盖了农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业环境保护、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个方面。
2.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培育了一大批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节水等新品种;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取得突破,转基因技术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物质装备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
二、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推广节水、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推广农业新技术,可以帮助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通过推广农业新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创新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b5dfd1ad51f01dc281f1d9.png)
户, 疫病诊疗、 防疫药品 及技术跟踪服务费用
5 元/ 合作社对寄 养户的培训和实 1统一供种. 、 本着 自愿、 自主的原则, 合作 补助 10 户。
猪提取 3 头仔猪,寄养 l 0 10 头5 —0 斤优质母 社可为农户统一提供优良母猪品种, 各养殖户 习( 一周) 补助 10 户。 5 元/ 补助资金的严重短 农户 猪提取4头仔猪, 寄养 I 10以上优质母猪 提前约定需要购买的母猪数量和品种规格等, 缺一方面影响了农户和合作社的积极性, 头 0 养殖户可以 务工补助平均一天不足 2 元,还不及农民外 o 提取 5头仔猪,寄养 1 头妊娠优质母猪提取 6 价格一般都会低于当地市场价格。 / 5( 头仔猪) 母猪无偿归养殖户所有。 在寄养期间, 在合作社进行“ 母猪寄养”也可以自 , 行购买种 出务工工资的 1 目前农民工的日工资大概 但必须是合作社统一的品种( 杂母猪) 在 10元左右)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当然不高; - 。 2 , 合作社为寄养户提供圈舍的修建、 改造, 猪, 配种, 品种 另一方面政府补贴资金不足, 农户也不愿意花 科学饲养管理, 疫病预防等技术服务, 寄养户 合作社统一组织在会员中购买育肥仔猪, 的母猪、 仔猪和育肥猪出现疫病后, 合作社提 为三杂仔猪。 供免费诊疗服务,寄养户 自己承担药物成本。
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创新研 究
口文 / 张 林
并认为这两类组织可以 高, 提要 本文 主要分析惠 农生猪养殖专业 的演变过程和优缺点, 饲养难度大, 个体养殖户可以采用传统的 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农业投资和农地资 养殖办法来维持, 饲养难度小, 从而有效地保 合作社通过引进 BX O 模式而 创新的 “ 母猪寄 互补, 减弱农地家庭承包经营的 缺陷。 护了能繁母猪, 加速养猪产业化进程。 养 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研究结果认为该创新 源配置优化,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科技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337e3f6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5.png)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农业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农业科技创新是指通过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等方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可以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作物和畜禽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
通过引入新的品种、新的种植模式和新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增加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
再者,农业科技创新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缺乏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投入较少,大部分科研项目依靠政府拨款和企业支持,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其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短缺。
由于乡村人才流失和乡村条件相对偏远,很多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倾向于留在城市从事科研工作,乡村缺乏科技创新人才。
再者,农民对农业科技创新接受度不高。
由于农民传统农业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持保留态度,缺乏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认同和理解。
为了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农业科技创新,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政府应当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基金体系,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水平。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优秀科技人才回乡创新,提高乡村的科技人才水平。
再者,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宣传和教育力度,普及新技术、新品种的知识,提高农民对科技创新的认同和接受度,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c3fdc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5.png)
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其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1.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研发往往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人才、设备、资金等,但目前农业科技研发投入相对较低,且更多倾向于基础研究,忽视了应用研究和推广应用。
2. 创新成果转化难度大。
目前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存在较大的难度,尤其是对于涉及到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的成果。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需要经过一定的试验和验证期才能得出确定的效果,这导致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周期较长。
3.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缺乏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和市场销售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缺乏市场导向,缺少市场需求的反馈机制。
二、对策研究1. 增加农业科技研发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培养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经费来源。
2.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建立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加快优秀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速度。
3.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与农业生产企业的紧密联系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市场销售人员的协作,加强市场导向的科技研发,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中形成闭环。
4.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需要有足够的宣传推广,通过组织科技成果展览、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向农业生产者和市场销售人员介绍优秀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其认知和接受度。
5. 鼓励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多元化。
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包括政府、企业、农民等,增加创新的潜力和可能性。
政府可以鼓励农业领域的创业投资,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科技创新及转化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科技创新及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30dbacc6a1c7aa00b52acbab.png)
研 成果 有效 供 给不足 。突 出表现 在 : 大量 科研 成果 脱 1 . 科技资源分散 , 整体效率低下 离 实 际无法 转化 , 产过 程 中亟 需 的适宜 性农 业 技术 生 经过 5 余年的发展 ,我 国已建立了世界上规模 供给短缺 ; 0 科研 目 标单一、 结构不合理 ; 科研主要集中 最 大 的农 业 科研 和 推广 体 系 , 步形 成 了 以农 业 院 校 在产 中阶段 , 初 忽视 产 后 科 研 , 产 品多 用 途利 用 开发 农
源整合与农业科技传播来提高技术推广效果 , 在农业 2 . 没有形成稳定 的科技投入机制 , 科技投人严重 科技 创新 及转化 中发挥 着十分 重要 的作用 。 文 旨在 不 足 本 探 究农 民专 业 合 作社 与 农业 科 技创 新 及 转 化 的 内 在 科技 投入是开 展农业 科技 活动 的物质基础 ,是农 机理 , 以期进 一 步发挥 农 民专 业合 作社 在 建设 社 会 主 业 科技事业 发展 的基本保证 。由于农业科 技投入具 有 义新农 村 和谐社 会 中的作用 。 高社会效益 、 低经济 回报 、 高投资风险等特点 , 这就决
收 稿 日期 :0 9 0 - 7 2 0 — 10 -
作者简介 : 红卫 (9 1 )河南洛阳人 , 梁 17一 , 洛阳理工学 院副教授 ,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博士生 , 研究方 向: 管理学 。
6 9
以及储存保险 、 工增值方面的科技严重滞后 , 加 成果 机构通过农 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化经营中转 化其技 匮乏 ; 复性 研 究 过 多 , 重 同水 平 甚 至低 水 平 重 复 现象 术 成果 , 得科 研 的市 场 效益 ; 一 方面 , 户 通过 合 获 另 农 比较 普遍 。 作 社 掌握 了科 技成 果 并得 到 实用 技术 服 务 咨询 , 科 在 4 . 农户对农业科技高度认同, 但有效需求不足 学技术 向生产力的转化中获得经济效益 。 农民专业合 据中国农业 大学 “ 中国农业科技 的供求 、 传播与 作社在技术引进和使用过程中, 将各种农技力量在产 应 用 状 况研究 ” 目组 对 9 2户农 户户 主 的调 查 问卷 业链上整合起来 , 项 0 打破 了原有科技资源的隶属系统和 结 果 显示 , 为 科 学技 术对 致 富奔 小康 有作 用 和十 分 行政 区域 的界 限 , 现 了产 、 、 紧 密结 合 和技 术要 认 实 学 研 有用 的户主 占 7 . 认 为有 点作 用 的 占 2 .%, 者 素 的优化 配 置 。 37 %, 03 两 2 . 提高农户科技需求 , 缓解科研与推广经费短缺 相加 达到 了 9 % 。 明科 学 技术 的作用 已经 被 农 民所 4 说 广泛 认 知 ,农 民对 科 学 技术 的作 用 普 遍 持 认 同的 态 困境 目前 , 国农 业 科技 成果 之 所 以不 能 有效 地 满足 我 度。 而 , 然 与此 形成 鲜 明对 比的 , 民对 科技 的有效 需 农 而农 户 对农 业 科技 的需 求又 不 能得 求 却 明显 不 足 。在 决 定 是否 采 用农 业 新 技 术 的 问题 农 户 的有 效 需求 , 到有 效 的表达 和供 给 , 原 因在 于两 者 之 间缺 乏一 个 其 上 , 动采用 者 仅 为 2.%。t|规模 的分散 经 营 、 主 97 3, j, / 脆 小 弱 的抗 风 险 能力 、 下 的农业 比较 效 益 、 薄 的 经 济 有效 的 双 向交流 与传 递 的 中介 组织 。一方 面 , 规模 低 微 单薄的经济实力以及其它一些客观条件 收入 , 制 了农 户 对科 技 成果 的有 效 需 求 , 碍 了农 的分散经营 、 抑 阻 的 限制 ,使 单 个农 民很 难 以直 接 参 与 科 技 市 场 的交 业新 技 术 的推 广 和应用 。 换 , 一 部 分 “ 技 如 渴 ” 农 民往 往 只 能 “ 梅 止 使 求 的 望 5科 技转 化 率低 , . 对农 业 的贡献 不高 ; 科 农 业 技 术 推 广是 农 业科 技 创 新 及 转 化 的桥 梁 和 渴 ”另一 方 面 , 研 单位 拥 有 的一 些适 应 市场 需 求 和 具 有 良好经 济 和社 会 效 益 的农 业 科 技 难 以转化 为现 纽带 , 是实 施 科技 兴 农 的关键 环节 。但 由于 农 业推 广 无法获得市场 回报 。 由于缺少合作平台, 导 部 门职 能不 清 、 制 不顺 、 体 机制 不 活 、 质 不 高 、 障 实生产力 , 素 保 不 力嗍 因素 , 等 致使 我 国每 年取得 的 约 60 0 0多 项农 业 致 双 方 的 目标 都无 法 实 现 。农 民专 业 合作 社 的成 立 , 提高 了农 民的组织化程度 , 使科技成果 的转化有 了完 科 技成 果 , 用 到生 产 、 到及 时转 化 的 却 只有 4 % 应 得 0 左右 , 对农 业 的农 业 科技 贡 献 率 只有 4 % , 发达 国 整 的受体 ,架 起 了农 户 与科 研 机构 沟通 合 作 的桥 梁 。 9 与 农 民专业 合作 社具 有 高素 质 的 经 营管 理人 员 , 为全 较 家相 应 的 6 %一 0 0 8 %相 比差距甚 大 。翻 面的信息搜索系统和要素价格 比较能力 , 具有 比单个 农 户 更 大 的 承 担风 险和 提 供 农 业 科 技 转 化 费 用 的能 二 、 民专业 合作社 是促进农业科 技 农 力 。合
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
![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539755312b3169a451a495.png)
1 问题 的提 出
现 代 农业 是 相对 传 统 农 业 而 言 的 , 主要 区别 表 其 现 在科 学 技 术 的应 用 上 。如 果 传 统农 业 是 指 “ 全 以 完
限, 实现 了产 、 、 紧 密结合 和技 术要 素 的优 化配 学 研 置 。 以湖南 省 双 峰县 双 峰 农 村 科 技 合 作 社 为 例 , 该合 作 社 成 立 以后 , 挥 其 整 合 科 技 资 源 的优 势 , 后 与 发 先
湖 南 农 业 大学 、湖 南 省 农 科 院水 稻 研 究 所 、亚 华 种 业、 隆平 种 业 等 高 校 、 研 院 所 、 业 建 立 了 长 期 合 科 企
效果 、 快科技 创新 步伐 、 高农业 产业化 水平 、 加 提 营造科技 支撑现代 农业 的 良好 环境等 方 面。 合我 国农 民 专业合作社 的发展 , 结 文 章提 出完善政 策 法规 、 推动合 作社做 大做 强 、 鼓励 以合作社 为载体 形成 产业技 术创新 战略联 盟 、 强合作社教 育等 方 面的对策 。 加
第2 9卷 第 5期 21 0 0年 l 月 0
农 业 科 技 管 理
Ma a e n o r u t r l ce c a d n g me t f Ag i l a S i n e n Te h o o y c u c n lg
v 12 No 5 o . 9, .
Oc , 2 0 t 01
重要 方 向 , 对 科技 农 业 发 展 中 的社 会 环境 支 撑 系统 并 进 行 了 分 析 ; 超 从 现 代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角 度 对 徐 科 技 支 撑 系统 进 行 了研 究 【; 光 霁 则 对 哈 尔 滨 市 农 佟 业 科 技 支撑 体 系 建 设 进 行 了研究 l 7 J 。
论农村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论农村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ff0a66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7.png)
论农村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发展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在农业发展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以下十个方面,探讨农村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村科技创新通过引入新的农业科技和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例如,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田的耕作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从而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
二、保障粮食安全农村科技创新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育高产稳产的新品种、推广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研发优质高效的农药和肥料等,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三、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科技创新能够开发出新的农产品,拓展农业产业链。
通过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村旅游等,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农村科技创新还能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实现就业和增收。
四、提升农村农民素质农村科技创新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农村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创新意识。
通过科技创新普及与推广,农民能够学会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自己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
五、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科技创新还可以提供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六、推动乡村振兴农村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加快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七、促进农村一体化发展农村科技创新有助于促进农村一体化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破解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八、提高农村农民的社会地位农村科技创新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给予农民,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通过农村科技创新,农民能够参与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获得感。
九、促进农城融合发展农村科技创新能够促进农城融合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0832c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6.png)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过去,农民们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和手工劳动进行耕种,生产效率低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通过卫星定位、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了对农田的精准监测和管理,能够准确地了解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从而进行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大大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浪费和环境污染。
农业科技创新还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
大型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如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环节可以实现无人操作,如温室大棚的自动控制、农产品加工生产线的自动化等,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学家们通过基因编辑、杂交育种等技术手段,培育出了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例如,超级稻的培育成功,使得我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科技创新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温饱,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和多样化。
科技创新使得农业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
比如,一些地区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要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
农业合作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农业合作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c56e84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9.png)
农业合作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组织形式,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论述农业合作社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一、农业合作社的意义与作用农业合作社是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一种,由农民自愿参与组建,共同经营,共同分享收益。
农业合作社在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同时,也具备了集体经济的优势,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协调农业科技创新的活动。
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以下作用:1. 资金集中:农业合作社能够通过集资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科技设施的建设、科研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等方面。
2. 人力资源整合:农业合作社能够动员组织成员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人力资源的集中和共享,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3. 信息共享:农业合作社内部成员可以通过合作社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包括相关政策、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成果等,从而促进合作社内部的科技创新和技术交流。
二、农业合作社加强科技创新的实践探索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践案例:1. 构建科技创新团队:农业合作社可以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共同研发适合当地农业的技术方案。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各自的优势互相学习和讨论,形成创新思路。
2. 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农业合作社可以与科研院所或高校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基地。
通过引进优质农业科技资源,提供技术培训和示范,帮助合作社成员掌握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技术。
3. 加强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农业合作社可以建立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的计划、实施和评估,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转化。
同时,合作社可以与国内外的农业科技创新机构合作,引进更多的科技项目。
4. 推进示范推广:农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开展示范推广活动,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科技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
![科技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64310d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1.png)
科技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利器,科技创新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农业中,科技创新的应用也在逐渐展现出其强大的作用。
从精准农业到现代化温室,从人工智能到区块链技术,这些新兴技术正在助力农业创新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在不断挑战人们对于农业的认知。
本文将就科技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精准农业随着小麦等传统农产品的现代化种植工艺和机械化设备的普及,精准农业成了新的研究热点。
精准农业是指将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气象技术、农业智能化技术等有机结合,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精细化管理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在精准农业中,各种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被广泛应用,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比如,在种植业中,精准制种、精准施肥、精准收割等技术被广泛使用,既提高了农作物的精细化管理,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而在畜牧业中,精准管理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步普及,通过对动物的智能化监测管理,提高了畜禽养殖、运输和屠宰的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为人们提供着更加安全、健康的肉类产品。
二、现代化温室温室是一种建筑,用于种植春夏秋季无法生长的植物,以及冬季生长的植物,常年保持一定温度、湿度和照明条件。
但传统的温室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管理和维护,成本高且效率低下。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被应用到温室中,现代化温室的建设也得到极大的促进。
现代化温室一般由智能化的气象监测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照明系统等组成,它们可以自动控制底部气流、滴灌、除草、喷水、施肥和插秧等工作,避免人和自然环境对于温室的影响。
自然光线会在人的视网膜上会造成视觉疲劳,而LED 光源作为一种可定制的光源,可以对温室内的光照进行定制,不但可以提高幼苗生长的效率,还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植物提供最适合的生长光谱。
三、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并带来了很多的优势。
农业科技与农村农民合作社
![农业科技与农村农民合作社](https://img.taocdn.com/s3/m/a110a1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5.png)
农业科技与农村农民合作社近年来,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村农民合作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业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本文将探讨农业科技与农村农民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一、农业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在最近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种植业和养殖业都得到了新的突破。
例如,先进的种植技术包括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系统的改进。
另外,智能化养殖设备和优质饲料的使用也显著提高了养殖业的效率和产量。
所有这些农业科技的应用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粮食和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二、农村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农村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成的合作经济组织,旨在共同经营农田、种植作物、养殖动物等。
通过合作社的运作,农民可以集中力量、共享资源和信息、减轻农业生产和销售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合作社中,从而更好地发展农业经济。
三、农业科技与农村农民合作社的关系农业科技与农村农民合作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
首先,农业科技为农民提供了新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使得合作社的生产更加高效和稳定。
其次,农村农民合作社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合作社的成员互相交流和分享种植和养殖经验,以及应用农业科技的成果。
这种合作和交流的模式在农业科技的传播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农业科技与农村农民合作社带来的益处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农村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和农业经济带来了许多益处。
首先,农民可以通过应用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农村农民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可以减轻农民个体经营的风险,提高农民的收入稳定性。
此外,农村农民合作社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科技与农村农民合作社面临的挑战尽管农业科技与农村农民合作社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科技的应用需要农民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对一些传统的农业生产习惯产生了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创新探究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创新涵义
本研究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业科技创新,主要是指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等的应用、转化与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受资金、人员、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太可能成为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环节的主要承担者,但其在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等的应用、转化与推广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农民是创新科技的最终使用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农户的集合体,不仅可以作为平台完成技术孵化和商品中试,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反馈生产实际的技术需要,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在生产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创新经验
北美、欧洲、日韩等地区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里主要就以上典型的国家对农民专业组织人才培养、成员教育和政府的支持政策进行探讨。
2.1注重人才培养,建立科技人才培训体系
农业发达国家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人才的培训体系,通过高校、培训基地和示范区培养人才。
加拿大属于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之一,政府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建立了高效实用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加拿大政府财政投入向农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保证其科研经费充足,教师待遇优厚,教育手段先进,教育环境优良,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从事农业专业学习。
日本和韩国农协也非常注重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及农业教育。
在日本,农业教育非常重视产学研相结合,通常农业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要先到农场进行实践劳动,等有了切实的体会,再回到学校学习相关的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又再到农场进行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既能掌握生产技术又懂得经营管理知识。
在韩国,农协大学、中央教育院和6家从事专门培训的教育院共同构成农协教育的核心,其中,农协大学和中央教育院分别培养农协工作人员和各级农协领导者。
据统计,韩国农协工作人员每年都有机会接受提升职业能力的相关培训。
2.2重视成员教育,区分培训对象
国外农业发展水平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较高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
在美国,由联邦政府
农业部的农业合作推广局直接负责合作社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为合作社编制培训资料,并提供各种培训机会。
在荷兰,每个年轻农场主都必须经过初等农业教育训练;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几乎覆盖了整个农村。
加拿大采用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多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式,让有需要的人依据个人的自身情况做出选择。
在日本,农协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向成员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服务。
农协会对成员生产技术、农业经营和日常生活方面开展全面的指导与培训。
韩国农协依据《农协法》规定的农协的责任与义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专业培训,主要由农村振兴厅承担;农协成员农户的生产经营知识、技术培训及经验交流,则由农协负责。
韩国6家从事专门培训的教育院主要培训农民,包括3~5d的短期培训,内容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营销,全部费用农民只承担不足10%的生活费,农协支付其余的培训费用。
2.3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
各国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均采取了立法、税收、财政等多种措施对其发展加以引导、支持、监督,使其健康发展[5]。
德国的合作社虽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它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德国政府为它提供的立法和相关的优
惠政策。
比如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5年内可享受创业资助,包括人工费用、办公设备和咨询费;为农业企业提供咨询、农机出租等服务的合作社免交法人税(25%)等。
在日本,与农协相关的法律《农业协同组合法》最早是在1947年颁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该法也不断地被修整和完善,使农协的一切活动都有可靠的法律依据。
日本农协是政府和农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大多也是通过农协完成的。
韩国于1957年发布《农协法》。
此后,该法曾于1961年、1980年、1987年、1994年、1999年、2004年先后进行过几次大的修订。
韩国《农协法》在第一章总则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制订《农协法》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通过农业人的独立的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人的经济社会地位,确保国家经济的均衡发展”。
3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创新经验
国内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技术集成的基地、技术展示的窗口,一方面它联系着广大农户,要促进技术的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结合,让科技惠及广大小生产者;另一方面它联系着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要将农户生产中的实际科技需求与以上各单位的科技资源结合起来,让市场成为科技需求导向。
3.1开展教育培训,培养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起人多为当地“能人”或“大户”,包括种养、加工、运销等多方面人才,他们熟悉当地情况,了解每户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和需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农民培训的主要抓手,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及农时特点开展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的培训,主要目的是解决成员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教育培训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渐开始培养自己的乡土科技人员,这些人既掌握一定的生产和管理知识技能,又了解如何结合本地情况进行实际操作。
如天津市静海县台头镇民发西瓜种植合作社开展西瓜技术服务和科技咨询,组织本地农业科技专家、科技致富能手和外聘专家教授授课、典型讲解和田间指导为成员提供技术指导。
3.2加强科技与农民的结合,加快了科技传播速度
技术咨询与培训功能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创新活动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一是通过试验示范进行技术推广服务。
北京营坊昆利果品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行间生草技术、林下套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行
间造景及铺设园艺地布等多项技术示范,使合作社的生产过程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牌形象逐渐提升。
农民通过实地观摩,切实感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实惠,普遍愿意尝试新技术,充分体现了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
二是通过教育培训进行推广服务。
青岛双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推广大棚生产技术和葡萄栽培技术,由合作社组织成员聚会和开展科技讲座,并向合作社成员发送印有葡萄生产与管理技术要点的年历和挂历,合作社利用平时的点滴机会开展各项强化技术信息的服务。
三是通过统一服务管理进行推广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生产标准化制度,进行技术统一、市场统一、管理统一等服务管理,引导合作社的成员按照标准化要求使用农资进行农业生产,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效率。
天津市静海县广发蔬菜种植合作社发挥其整合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势,先后与天津市蔬菜所、天津市农业图书馆、黄瓜研究所、县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合作社为平台,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推广蔬菜种植新技术,现场解答蔬菜育苗、栽植、田间治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同时还向农户传授反季节蔬菜的生长调控技术,实现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3.3注重产学研结合,产生了大量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相对于单个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平台,可以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开展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孵化与商品中试,反馈新科技成果在实践生产中的细化建议。
也有农民专业组织开展产学研结合活动,不少农作社作为参加单位或主体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民专业合作组也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
施峰勇调研了杭州市7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2005—2007年期间承担的项目数量,结果显示,73家合作社总共承担了49项区(市、县)以上科技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3项,星火奖1项,丰收奖6项,其他科技奖3项,科技先进集体和个人奖励21项。
河北省冀州市护农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2014年先后取得2项涉及农机技术的国家专利,由该合作社研制开发的膜下喷药式多功能棉花播种机已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开发线状喷雾结构喷头,被冀州市人民政府授予2014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湖北省枣阳市林丰果业专业合作社所创新的“第一年种桃树,第二年收桃子”的“三新三高一快”桃树种植新技术,得到了国家肯定;截至2014年6月,该技术已辐射6省20多个县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
4启示和借鉴
近两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数量上迅速增加,但其规范化运行、引导作用的发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
特别是其科技创新潜力的发挥一是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适度的扶持;二是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支持合作社开展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三是要着力产学研结合,鼓励合作社开展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等科技活动;四是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内部培养与引进、外聘相结合的模式培养科技人才队伍;五是要加强舆论宣传,大力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