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专题复习
凸透镜成像专题复习

巩固提高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在光屏上 、 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 ( 所成的像一定是 D ) A正立的像 B缩小的像 C放大的像 D倒立的像 正立的像 缩小的像 放大的像 倒立的像 2、一只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厘米,而它 的像 、一只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厘米 厘米, 成在凸透镜另一侧36厘米处 厘米处, 成在凸透镜另一侧 厘米处,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倒立、 .。 是 倒立、放大的实像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 则( A )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光屏上有倒立、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 .光屏上有倒立、 C. 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 D.光屏上没有像 .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联系生活
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胶 、 拍摄景物时, 片相当于 光屏 .拍摄景物时,使景物到 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调节镜头与胶片的 距离, 倒立、 像刚好成在胶上. 距离,使倒立、缩小的实 像刚好成在胶上. 2、春天我和几个朋友去游玩,小刚想学一学摄影, 、春天我和几个朋友去游玩,小刚想学一学摄影, 若将镜头焦距调为 镜头焦距调为15cm,那么被拍景物到照相机 若将镜头焦距调为 , 镜头的距离应该是: ) 镜头的距离应该是:( A A.超过 cm B。在15 cm到30 cm之间 .超过30 。 到 之间 C.正好30 cm .正好 D。正好15 cm 。正好
3、小强同学在实验过程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a、b、c、 、小强同学在实验过程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 、 、 、 d、e、f、各点则 、 、、 a 点时的成像规律应用于照相机。 点时的成像规律应用于照相机。 ( 1 )当蜡烛在 点时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 (2)在 c 点时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 )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 (3)在 d 点,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 ) 的过程中, (4)点燃的蜡烛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距 变大 , ) 像 变大 。 运动到f的过程中 (5)点燃的蜡烛从 运动到 的过程中,像距 变小 , )点燃的蜡烛从e运动到 的过程中, 像 变小 。
凸透镜成像复习

凸透镜成像复习笔记考点一:透镜的分类及其特点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老花镜、远视镜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显微镜)汇聚光线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近视镜)发散光线三条特殊光线:(也是画光路图时,定点的依据,必须掌握)穿心不变过焦平行平行过焦穿心不变过焦平行平行过焦虚像实像区分: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利用光路图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物近橡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规律:物距+相距≥四倍焦距 uv f 111+=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1)将平行光垂直射向凸透镜,在另一侧移动光屏,当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
(2)移动蜡烛和光屏,当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2.烛焰、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要求及目的: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根据像的变化调整物体或光屏的位置: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进行调整。
4.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1)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或蜡烛在一倍焦距处;(3)像的位置超出了光具座范围。
5.凸透镜被遮住一部分时对成像的影响:仍然可以看到完整的像,但是由于射到像上的光线减少,光屏上像的亮度会较暗。
6.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变化及调节方法:像逐渐向上移动,将光屏向上调节或将凸透镜、光屏同时向下调节。
7.在凸透镜和物体之间放眼镜时使像成在光屏上的调节方法:加凹透镜光线推迟会聚,保持凸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动,光屏远离凸透镜;加凸透镜光线提前会聚,保持凸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动,光屏靠近凸透镜。
8.实像与虚像的区分: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也可以用眼睛观察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观察到,观察时眼睛在透镜的另一侧正对凸透镜。
9.当光屏上成像时,去掉光屏,人眼在光屏处能否观察到像:能,凸透镜成的是实像,有实际光线会聚到人眼上。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复习.docx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复习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方向不变.(2)跟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3)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应用这三条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用作图法就可以求出发光点S的像S].如下图所示小结:一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倒,虚像正,物靠近,像远离且变大。
【典型例题】一.已知焦距和物距,确定像的性质。
例1.有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将物体放在离透镜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二.已知像距和物距,确定像的性质。
例2.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调整好光屏的高度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O他.,• 0 「•¥30 35 40 45 50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 f<v<2f 照相机u=2f V=2ff<u<2f u>2f 投影仪u二 fu<f 放大镜A 8cmB 10cmC 15cmD 20cm五.使用照相机和投影仪时,怎么根据情况调节。
单身照,则他应()C增大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缩短镜头I)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拉长镜头目标】1.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会应用成像规律解决简单问题.三.已知物距和像的性质,确定焦距的范围例3.小明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放在距透镜20cm处,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A 一定大于20cm B 一定小于8cm C 一定在10cm一20cm之间D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四.已知像距和像的性质,确定焦距的范围例4.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物体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例5.五一期间,小明和同学到泰山去游玩,当他为全体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后,又想为一位同学拍一张A保持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不变,拉长镜头B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镜头不动例6.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4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方法总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____ ,像距越 ______ ・【针对练习】1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从空中的直升机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I)倒立缩小的实像2.物体位于凸透镜前10cm处时,可以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cmB 7cmC 9cmD 11cm3.投影仪是教学时常用的仪器,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投影仪的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则正确的调节方法是()A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并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B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并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C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并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I)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并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达标测试】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处所得到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处所得到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在处能看到放大的虚像.2.在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上滴一滴小水珠,双手拿着塑料薄膜靠近报纸,透过小水珠看到报纸上的文字是()A倒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缩小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3.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B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C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4.透过圆形的鱼缸看里面的金鱼时,看到的金鱼比实际的要大,则此时:①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② 鱼缸相当于一个凹透镜③所看到的是金鱼的实像④所看到的是金鱼的虚像.其中正确的表述是()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0cmB 30cmC 20cmD 10cm6.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此时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6cm,该同学用此透镜观察较小的文字时,看到了正立较大的字,则较小文字到透镜的距离()A等于12cm B大于6cm小于12cm C小于6cm D大于12cm7.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寸的全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正确的操作是()A小明往前移动,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往前移动,并使镜头往外伸C小明往前移动,并增大光圈D小明往后移动,并使镜头往外伸8.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9.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甲A BCD 丙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10・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
凸透镜成像专题复习

二、记忆方法:>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2.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可用来测量凸透镜距简记为:两两倒等实>u>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4.u=f不成像平行光源:探照灯简记为:点上不成像5.u<f正立放大的虚像无虚像在物体同侧放大镜简记为:点内正大虚注:u大于2f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u小于2f且大于f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记忆口诀:物三像二小实倒物二像三倒大实物与像同侧正大虚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3 视觉的形成:它把来自物体光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再通过视网膜上的________传输给大脑而形成视觉。
眼睛通过________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近处物体,它________(收缩还是放松),使晶状体变________(填厚或薄);看远处物体时,它________(收缩还是放松),使晶状体变________(填厚或薄)。
4、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人类视觉上有限制,有远点、近点、等。
5、近视(1)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或晶状体曲度,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使物像模糊不清。
(2)矫正:可以配做的眼镜来矫正。
6、远视(1)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或晶状体弹性变,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使物像模糊不清,(2)矫正:可以配做的眼镜来矫正。
7、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称为。
8、近视和远视(1)近视成因:(2)远视成因:在下图近视和远视的眼球前画上合适的透镜进行矫正:矫正:矫正:1、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实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晶状体C.视网膜、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视网膜2、人眼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A 正立缩小的虚象B 正立缩小的实象C 倒立缩小的虚象D 倒立缩小的实象3、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A.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 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凋节C.瞳孔可缩小或扩大 D.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4、图5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5、【中考链接】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举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期末必考点梳理

1.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图甲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图乙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凹透镜。
4.三条特殊的光线
5.下图中凸透镜的焦距有10cm.(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6.凸透镜成像规律
技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物近像远像变大,1倍焦距内反变化。
换焦距大的透镜,物距不变时,像变大。
补充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凸透镜焦距以及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做这类型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
7.凸透镜的应用
8.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9.近视眼和远视眼。
第五章凸透镜成像复习汇总

例题3.文物专家在河南安阳鉴定“曹操墓”出土文物时,要用到放大镜。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这样做( )
A.文物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文物远一些 B.文物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文物远一些
C.文物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文物近一些 D.文物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文物近一些
3.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桌面同一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的高度,使、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调节目的是为了能使烛焰能成像。
4.实验过程中,蜡烛移到某一位置,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若此时要想观察到虚像,接下来应怎样操作?。
若把光屏移到某一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物体移到距焦点5cm的地方,则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例题2。君鹏同学在玩耍放大镜时发现,当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放大镜,可以在桌面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直尺测得光斑与透镜15cm。他接着用此放大镜来观察身边的物体,下列情境中凸透镜距被观察的物体可能为40cm的是。
课题
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执笔人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专题)

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已经探究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像的情况物距(u)像距(v)放大缩小倒立正立实像虚像u > 2f 2f > v> f 缩小倒立实像u = 2f v =2f 等大倒立实像2f >u > f v > 2f 放大倒立实像u=f 不成像u < f v > u 放大正立虚像那么为什么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会出现不同的像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从光路来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
各种规律成像的光路图如下:【规律总结】1、两个分界点f和2ff 为像的正倒和虚实的分界点;2f 为像的大小的分界点2、u、v和像的大小关系当u>f时u↑v↓像↓;当u<f时u↑像↑3、实像虚像(1)实像:1、由实际光线(直射光线、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2、能用光屏承接,也可用眼睛看到3、实像都是倒立的(如小孔成像、投影仪和照相机成的像)(2)虚像1、由实际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2、成虚像的位置并不存在实际光线,因此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观察3、虚像都是正立的,并且像与物的左右相反(如用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平面镜和球面镜里所成的像)4、作图:三条特殊的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2)过焦点的光线,(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注意】做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是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自 我 检 测一 、选择题1、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潜望镜2、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A .用放大镜看指纹B .在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C .在海边看海市蜃楼D .看电影3、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A .凸镜B .凹镜C .凹透镜D .凸透镜4、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 ,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 以外 B.50mm 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5、如右图1,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6、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A .从小变大B .从大变小C .不变D .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7、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2,先后使烛焰位于a 、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使烛焰位于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使烛焰位于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 .使烛焰位于b 点时,成缩小的实像D .使烛焰位于d 点时,成放大的实像8、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A.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B.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D.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图2 f2f图19、下列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10.把高2 cm 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 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 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 、7.5 cmB .12.5 cmC .4.5 cmD . 10 cm11、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3,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12、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4,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 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B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C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D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13、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5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 、b 、c 、d 、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 .aB .bC .cD .d1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7所示。
凸透镜成像专题复习

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例题1.(14宝山二模)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保证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落在光屏的_______。
已知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厘米或15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16所示),当蜡烛向左移动到25厘米刻度处时,则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到_________(选填“50~60”、“60~70”、“65~80”、“大于70”、“大于80”)厘米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变式训练:1.(14虹口三模)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如图13所示。
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高度。
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点5厘米处,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大小均不同的两个像。
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________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小;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厘米。
2.(14闵行三模)小林和小沈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他们都将凸透镜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50cm处)且保持不变,如图15所示。
现有焦距为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可选择。
小林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侧,光具座68厘米刻度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厘米。
小沈先后两次将蜡烛放在距B点6厘米处,在凸透镜的(左/右)侧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
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厘米。
例题2.(14浦东二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用“图像法”突破凸透镜成像规律问题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用“图像法”突破凸透镜成像规律问题一、图像法适合记背困难的同学!①画出坐标轴:纵轴为u,横轴为υ(可颠倒);②在坐标轴上标出焦距和2倍焦距;③标出点(f,f);④若u>2f,在u轴找出大于2f的位置,连接(f,f)点,如图中红线,与υ轴的交点在f与2f 之间,说明f<υ<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向下画线为倒立,向上画线为正立,υ轴正方向为同侧实像,υ轴负方向为异侧虚像,放大缩小看交点。
下表用于对照检查:u与f关系υ与f关系υ与u关系正倒大小虚实同异侧应用u>2f f<υ<2fυ>u倒立缩小实像异侧照相机u=2fυ=2fυ=u倒立等大实像异侧二倍法测焦距f<u<2fυ>2fυ<u倒立放大实像异侧投影仪u=f不成像,获得平行光测焦距u<fυ>|u|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二、典例引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D.保持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它成的像将变大解析:①看图:物距u=15cm,像距υ=30cm,蜡烛燃烧变短→像变矮→上移;②画坐标图,虚线大括号可代表物的大小和像的大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距为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距为1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小解析: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
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解析:看图: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υ=80cm-50cm=30cm,则u=υ=2f=30cm,得f=15cm;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有u=10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
凸透镜成像必会10大题型

凸透镜成像必会10大题型考点一:高度问题1.实验前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调整到同一高度,即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应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正中央。
2.如果燃烧过程中蜡烛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偏高,若想让像重新回到先屏中央,则应: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透镜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考点二:测量焦距方法1:平行光测焦距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焦点所在位置例题1: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方法2:二倍焦距法测焦距图像特殊点u=2f例题2:如图所示,小明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与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5cm。
特殊点P:u=v=2f=10cm f=5cm方法3:解不等式确定焦距范围根据题目信息,列出u或与f之间的关系,解不等式关键信息:u、v大小关系、成像特点不等式取值原则:例题3:当光屏、透镜以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8cm<f<10cm分析:由图可知:u=20cm,v=16cm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例题4: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处移到距凸透镜18cm 处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则此时透镜的焦距9cm<f<12cmv>2f 2f >u>f由题可知:u 1=12cm ,u 2=18cm即:2f >u 1>f →2f >12>f →f <12,f >62f >u 2>f →2f >18>f →f <18,f >9考点三:透镜遮挡问题结论:透镜被遮挡一部分后,成像特点是:仍成完整的像,但像会变暗。
原因:遮住透镜只是减小了凸透镜的透光面积,并没有改变它的结构和球面性质,它的成像功能没有受到影响,所以仍可成完整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复习讲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1. 总体思路:作图法研究凸透镜成像,关键掌握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②平行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③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轴。
2. 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透镜成像光路画光路图的方法及步骤:①画凸透镜,主光轴,焦点和两倍焦点,光源。
②从光源上一点(一般是最上面或最下面的点),画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射出。
③画这个点过光心的光线,则两条光线的交点是光源上这一点的像。
光源在一倍焦距内时,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不是实际的光线,应该用虚线表示,说明是虚像。
AB垂直于主轴,取从它射出的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交点A’,由于像A′B′仍垂直于主轴,便可画出AB的像。
①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内;②物体处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③物体处于焦点以内。
注意:从A点发出的其他光线(非特殊光线),经凸透镜后也应会聚于A′点。
3. 具体实验做法:在水平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且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在光屏中间。
4.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说明:①当物距u减小时,像变大,像距变大。
像与物变化关系: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和物同方向移动。
②1倍焦距分虚实:u= 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③2倍焦距分大小:u=2 f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④实像与虚像: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反之称为虚像。
实像和虚像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5. 在实验中若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有两个方面:①物体在焦点或焦点以内;②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不在同一高度。
6. 若在实验中用纸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部分,则仍然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一些。
分析:从物体同一点发出的无数成像光线(或反射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最终都相交于该物体的像点上,光路如图所示。
透镜成像专题复习

透镜成像专题复习一、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三条特殊光线(1)与主光轴平行光线折射后过焦点(2)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3)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1.成实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上下互换,左右互换。
这就意味着像和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物体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就向右移动。
所以如果屏上的像在左上角,要把像移到光屏的中央,就要让像向右下移,而要让像向右下移,蜡烛就要向相反方向:左上移动即可。
2.成虚像时,像与物的形状一样,大小不同。
实像都是倒立的,与物体在透镜两侧,在主光轴两侧。
虚像都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在主光轴同侧。
注意:这里面所说的倒立和正立是相对实物而言的。
3.一倍焦距处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即u>f成实像;u<f成虚像;u=f不成像。
一倍焦距处是正立像与倒立像分界点,即u>f成倒立像:u<f成正立像。
4.二倍焦距处是成缩小像与放大像分界点,即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放大实像;u=f成等大的实像。
5.成实像时:u减小v增大像变大;u增大v减小像变小,即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u减小v减小像变小。
总之:无论成虚像还是实像,物体离一倍焦距处越近,像越大。
6.一倍焦距处,u=f不成像。
因为光线从一倍焦距处射向凸透镜,经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无法汇聚成一点,所以无法成像。
7.成实像时,u>f,v>f。
8.成缩小的像v<u;成放大的像v>u。
9.实像与虚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可以用眼睛看到,也都可以拍照。
不同点:实像可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交点,虚像是某一点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或凸透镜上,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0.物体与像运动方向相同。
11.成实像时:u>v 倒立缩小实像;u=v 倒立等大实像;u<v 倒立放大实像。
12.在实验中,如果把凸透镜遮上一部分,那么像是完整的,只是变暗;如果把烛焰遮上一部分,那么对应部分像失去。
凸透镜成像总复习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 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这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 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且这个点在物体的异侧,形成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实验方法
03
与步骤
实验器材准备及摆放要求
凸透镜
光源
光屏
测量工具
摆放要求
。
使用平行光源或点光源 ,确保光源稳定且光线 充足。
用于接收成像的光屏, 应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 附近,且垂直于光轴。
如刻度尺、测微器等, 用于测量物距、像距及 焦距等参数。
将凸透镜、光源和光屏 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 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以确保光线能够顺利通 过凸透镜并成像在光屏 上。
凸透镜成像总复习
目 录
• 凸透镜基础知识 • 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 凸透镜成像实验方法与步骤 • 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与拓展思考
凸透镜基础知识
01
凸透镜定义与结构
凸透镜定义
凸透镜是一种具有汇聚光线作用 的透镜,其中间厚,边缘薄,至 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 面都制成球面。
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即物体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会远 离凸透镜并变大;反之,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会靠近凸透镜并变小。
光的折射与成像
凸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成像,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发生折射,使得光线汇聚于一点或形 成清晰的像。
拓展思考:凹透镜成像特点探讨
凹透镜成像原理
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调节光源
调整凸透镜
打开光源,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使光 线能够平行或近似平行地照射到凸透镜上 。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复习

• 1.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透镜、 光屏的 中心,使它们的三心在同一高度上。
• 2.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不在光屏中央,而是在光屏上方, 应该如何将像调到光屏中央? 方法有三种: ①蜡烛往______移动; ②透镜往________移动; ③光屏往_______移动。
类型三:像的性质问题
例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 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C)
A.倒立缩小 B.倒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正立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个同学拍照,底片上成一个清晰的全身像,若
要改拍半身像,则照相机应
(靠近/远离)该同学,镜头离底片
凸透镜成像规律(二)
4.两个动态规律
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所成实像变大,像距变大;
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所成的虚像变小,像距变小。
即: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越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越大 像距越大。
无论成虚像还是成实像,像都和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同。
5.如果是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以外,则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 动的速度; 如果物体放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则物体移动速度的小 于像移动的速度。
()
A.10 cm B.8 cm
C.6 cm D.4 cm
类型二:像距(物距)大小判定
如图,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 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 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 的放大像,则两次所成的像都是 倒 立的,P位于A的 右 侧,上 述过程中光屏是向 右 侧移动的,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 置在 55cm~60cm 之间.
实验中的几个典型问题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大总结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大总结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规律列表2.成像原理图三、显微镜和望远镜四、提醒强调1.凸透镜成实像知识要点①物距大,物体比像大,υ物>υ像②像距大,像比物体大,υ像>υ物③物距小,物体比像小,υ物<υ像④像距小,像比物体小,υ像<υ物2.凸透镜物像间移动规律——物像同侧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距着向左移动;物体向右移动,像跟着向右移动)物像之间的距离和:u +υ≥4f3.凸透镜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焦距越大,会聚能力越弱。
4.同一次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五、重难点突破题型1.利用物距、相距判断成像原理,确定焦距范围例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是7cmB.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再次出现清晰的像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6cmB.将凸透镜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C.将蜡烛和光屏分别远离凸透镜适当距离,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D.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仍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右移动例3.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υ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当u=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题型2.变换焦距后,为了成清晰像,如何移动物体、透镜、光屏例1.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未画出)。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复习总结

(1)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2)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3)当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4)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当u=f时,凸透镜不能成像。
规律1、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像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像都是正立的。
2、如果透镜被挡住一半,光屏上仍然成完整的像,只是较暗3、物体向透镜靠近,蜡烛远离透镜,像逐渐增大4、2f是成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f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例1. 凸透镜的焦距f=10cm,蜡烛原来放置在离凸透镜25cm的地方,当逐渐靠近12cm时,像距如何变化,以及像是怎么变化的?点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25cm>2f,此时成缩小的像,像在1f-----2f之间2f>12cm>f,此时成放大的像,像在2f之外。
所以当从25cm向12cm靠近时,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例2.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 放大的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点拨: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u<2f,即f<30cm <2f,由此可判断焦距的范围是15cm<f<30cm。
当物距为45cm时,物距肯定大于焦距,但由于焦距f 在15cm和30cm之间变化,所以三种情况就都有可能。
答案:D例6.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点拨:判断物体所成的像,只需要判定物体的物距就可以了(因为物距变化时,像也变化)此时题中告诉了凸透镜的焦距为f=15cm,而此时的物距为u=20cm所以此时的物距在1f----2f之间,所成像为放大倒立的实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记忆方法: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2.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距简记为:两两倒等实3、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4.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简记为:点上不成像5.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无 虚像在物体同侧 放大镜简记为:点内正大虚注:u 大于2f 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u 小于2f 且大于f 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记忆口诀: 物三像二 小实倒 物二像三 倒大实 物与像同侧 正大虚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3 视觉的形成:它把来自物体光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体 、 的 像,再通过视网膜上的________传输给大脑而形成视觉。
眼睛通过________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瞧近处物体,它________(收缩还就是放松?),使晶状体变________(填厚或薄);瞧远处物体时,它________(收缩还就是放松?),使晶状体变________(填厚或薄)。
4、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人类视觉上有限制,有远点、近点、 等。
5、近视(1)原因:主要就是眼球的前后径 或晶状体曲度 ,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2)矫正:可以配 做的眼镜来矫正。
6、远视(1)原因:主要就是眼球的前后径过 或晶状体弹性变 ,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 使物像模糊不清,(2)矫正:可以配 做的眼镜来矫正。
7、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称为 。
8、近视与远视(1)近视 成因: (2)远视 成因:在下图近视与远视的眼球前画上合适的透镜进行矫正:矫正: 矫正: 1、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实像与视觉的部位分别就是( )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晶状体C.视网膜、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视网膜2、人眼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就是( )A 正立缩小的虚象B 正立缩小的实象C 倒立缩小的虚象D 倒立缩小的实象3、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就是因为 ( )A.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凋节C.瞳孔可缩小或扩大D.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4、 图5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与矫正做法的就是(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5、【中考链接】近视眼就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近视眼究竟就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举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如图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
(1)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改变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如何移动光屏能使像又变得清晰。
(2)观察眼球结构图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①您猜想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
②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瞧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③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就是凹透镜,其作用就是___ ___。
6、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厘米、14厘米与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与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应:( )A、10cm>f>6cmB、10cm>f>7cm;C、14cm>f>10cm;D、20cm>f>14cm。
7、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与透镜相距24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就是( )A.小于12cmB.等于12cmC.大于12cmD.无法判断8、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为( )A.2cm<f<4cmB.4cm<f<5cmC.5cm<f<8cmD.无法确定9、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7所示。
她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就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10、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瞧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就是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16(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16(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就是图16(丙)中的哪一个?[ ]1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 cm时,像成在距凸透镜20cm另一侧的光屏上,瞧到的就是____、____的____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 cm.12、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就是( )A.10 cmB.20 cmC.12 cmD.以上都不对13、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与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有一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A、变成了小虫的像.B、像的中间没有了.C、大小不变,亮度比原来暗了.D、大小与亮度与原来一样.15、在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B 端在二倍焦距之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就是( )A、B端变大,A端变小B、B端变小,A端变大C、两端都变大D、两端都变小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当蜡焰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烛焰所成的像( )A.只可能就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只可能就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只可能就是正立放大的像D.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都可能17、如图9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18、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她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选填:“大”或“小”);(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17(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与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就是图17(丙)中的(填数字序号)19已知凸透镜的焦距就是f,要想得到把物体的高放大4倍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的条件就是[ ]A.u>4f.B.2f>u>f.C.u<f。
D.u=4f.20、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生成一实像.如果在屏上所生成的像再大些,并保持清晰.应[ ]A.把凸透镜适当向屏移动,其她不动.B.使屏适当远离透镜,其她不动.C.把凸透镜向烛焰适当移近,并适当减少屏与凸透镜间距离.D.把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并适当增大屏与凸透镜间距离.21、.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点就是凸透镜的中心,A、B、C、D四个点中有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且AB=BC=CD=DO,根据成像情况可知,______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22、甲、乙、丙、丁就是同一架可调焦距照相机的四种不同的使用情况,如图(a)所示.用它们对着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一张照片,如图(b)所示A、B、C、D.我们可以判定:甲拍______,乙拍______,丙拍_______,丁拍_______.23、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的该生再拍一张半身像,则摄影师应( )A.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B.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C.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D.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24、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C.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与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图1所示就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就是( )2. 把发光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了该发光体倒立、放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就是( )A. 5cm B、10cm C、18cm D、20cm3、投影仪就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2所示就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与平面镜后,可在屏幕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就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4、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
这种“傻瓜”照相机的镜头应选用( )A. 焦距较大的凸透镜B、焦距较小的凸透镜C、焦距较大的凹透镜D、焦距较小的凹透镜5、下列知识框架不正确的就是( )6、有甲、乙二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f甲、f乙,将它们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做蜡烛成像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若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都相等,则( )A. f甲>f乙B、f甲=f乙C、f甲<f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一发光物体“b”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外,则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就是( )8. 市场上出售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着一支人参,您瞧到浸在瓶中的参就是( )A. 实物B、等大实像C、放大虚像D、放大实像9. 如图4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一种现象,AB代表物体,A‟B…代表物体的像,这种现象可用作( )A. 照相机拍摄照片B、投影仪放映投影片C、幻灯机放映画面D、放大镜观察物体10、在离焦距就是15厘米的凸透镜的正前方100厘米处,一物体以12厘米/秒的速度向凸透镜靠拢,运动8秒钟时物体所成的像就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11.如图5就是常见的视力缺陷成像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 甲图表示的就是近视眼,乙图表示就是远视眼B、甲图表示的就是远视眼,乙图表示就是近视眼C、甲、乙两图都表示就是近视眼D、甲、乙两图都表示就是远视眼1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6,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60 cmB、45 cmC、30 cmD、15 cm二、填空题:13、将表格填写完整:14、小明的金鱼缸就是圆形的,当她从侧面观察鱼时与正上方观察同一条金鱼时比较,发现从侧面瞧到的金鱼比正上方瞧到的要____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这就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所瞧到的“金鱼”就是鱼的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