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第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常见报端。

如山西、浙江、北京连续发生三起弑师案,铁一样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得到美的熏陶。

江泽民同志就曾经倡导我们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

1.1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萨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适时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的政治抱负豪情壮志影响许多同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苏武传》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更教育学生一定要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贞不渝。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学生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

2.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4. 促进师生有效沟通: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沟通特点,从而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5. 预防和解决学生问题行为:学生问题行为是小学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预防和解决学生问题行为。

在应用方面,教育心理学原理可以应用于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如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把“苦学”换成“乐学”;对于学生来说,应在教师教学的要求和影响下,逐步培养起“愿学”、“喜学”语文的兴趣和爱好,使学习语文的动机强度不断增加。

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并且这些心理活动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

下面就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谈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生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

它包括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以及语文学习时的注意状态等。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共同作用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影响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⒈引导学生在各种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发展兴趣。

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变或稳定兴趣的方向。

为此,要为学生创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如组织课外写作活动、语文知识竞赛、故事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一分钟发言等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途径。

⒉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探索的倾向性大。

语文教学中,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生动有趣的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难易适当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显示自己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装饰美好的挂图、文情并茂的课文、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恰倒好处的诙谐和幽默、余味无穷的结束语、扣人心弦的提问、生动形象的描述、方式多样的练习,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对于产生积极作用的兴趣要注意保护;对于起消极作用的兴趣,要善于引导和转化。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的同时 ,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 ,树立 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的 ,他们 或是 具体 、明确 ,或是间接 、潜移默化地 教育了学生 ,使学生在学习 语文的过程 中,心灵得到 了净化 ,情操得到了陶冶 ,形成了健全 的人格 。 四 、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著 名 的教育家 苏霍姆林 斯基 曾说 : “ 所有智 力方面 的工作 都要依赖 兴
趣。 ” 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务 缺乏浓厚的兴趣 ,那他的智力 的培养和发展 就 生活本身是一个 巨大的数学课堂 ,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 价值 的数学现 只能是 一句空话 ,因而 ,兴趣 的培养相当重要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 ,兴趣是 一
提高教师 自身心理撒播 阳光到别人心 中总得 自己心中有阳光 。 ”要发展
学生健康心理 ,促进 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教 师 自身拥有 良好 的态度 和健 康心理 课堂是语文教学 的主阵地。在师生 的双边活 动中,课 堂教学 占据的时间最 是前提 。课堂教学 中教师要善于调整控制 自己的心理状态 ,以健康 向上 的情趣 长。那怎样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段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呢? 一般来说 ,教材 出 带动整个课堂气氛 。从走进课堂 的那一刻起 ,就保持真诚的微笑 、友善 亲切的 现心理健康渗 透因素的时候 ,自然是最好 的契机 ,但 有时候 又不能割裂课堂教
祖 国
流扮演 司机 和乘客 ,要求乘客算 出司机所提的行程方面 的问题 才能顺 利开车 。 学生在生有趣 的活情境 中活学活用 ,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 。 ( 二) 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
教 育 科 研
生 旦箜 塑 2 Q ! 型! Q ( :
使学生真正成 为学 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 培养 健康心理

浅论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浅论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浅论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作者:章玲丽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15期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如今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全社会广泛的认可。

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教学过程是双向的,师生之间需要互相交流,除了对基本知识进行传授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能力大力培养,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本文简要分析了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实践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来,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得到提升,这样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方可以进行有效解决,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和优化,这样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目的。

[1]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对课堂学习心理环境进行优化教师要精心的组织和创设,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要对传统的观念进行革新,对师生关系重新塑造,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和学生平等相待,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

一是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学生对教师足够的尊重,这样才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足够的积极和向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平等对待学生,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需要将民主方式应用过来,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愉快的上课,传授知识,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有时甚至一个微笑,都可以促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减轻。

在课堂中,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便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

二是对学习期望进行合理的构建:在教育心理学中,明确提出,如果教师有着较高的期望,那么学生就会积极向上;如果教师只有较低的期望,那么就会对学生的进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还需要注重形成和发展学生们的情感和态度。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探究积极心理学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并将其有效融合到教学过程之中。

在开展授课与教学活动时,老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教学,通过多样化途径为学生展开知识的讲解,同时还应当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于课堂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推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一、积极心理学对于语文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分析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从积极心理学这一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师应探究积极心理学对语文教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特点与优势,来进行教学策略的探究,从而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如果自己在开展授课与教学过程之中,灵活运用积极心理学,将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1]。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仅包含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应当增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学生对学科知识真正感兴趣,让学生真正乐于学习知识,乐于探究知识。

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只是一味展开知识讲解,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之中,那么学生往往就不会感受到积极的影响、正向的引导,就不能获得学习兴趣的培养。

而在积极心理学的帮助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往往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会结合学生的心理想法、成长阶段等来巧妙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引领学生以更加感兴趣、更加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学习。

在这一个过程之中,学生将会体会到语文知识的乐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从而增强主观能动性,乐于投入到长远的知识探究与学习过程之中。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灵活借助积极心理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性接触各学科知识的初始时期。

在这一个时期里,如果学生能够获得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强烈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未来长远的语文学习过程之中,也会有充足的动力来进行知识的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三、 尽情 宣泄 。 保持 心境 心理 健 康 的人也 有 各种 消 极 的心理 体 验 , 时 , 总有 表述 此 人 的欲 望 , 以说 “ 吐 为快 ” 所 一 。小 学生 的情 感 易外露 , 自制力 较差 , 情 绪 很不 稳定 , 易激 动和 爆发 。 遇到 高 兴 的事就 喜 形 于色 , 容 连
在 小学 语 文教 材 中 , 入 了 大量 文质 兼 美的 优秀 篇 章 , 时 选 同
也 塑造 了丰 富多彩 的人物 形 象。 有 勤奋 学 习 , 苦钻 研 , 刻 为人类 颅 , 热血 的民族 英 雄 、 铁 战 士 ; 心 地 善 良 , 于助 人 , 勤 洒 钢 有 乐 勤
因素 , 言文 学修 养 的 因素 , 有心 理健 康 教育 的 因素 。所 谓 渗 社会 的进步 作 出贡 献 的科 学 家 ; 为保 卫 祖 国 , 贞不 屈 , 头 语 也 有 忠 抛 透就 是把 心理 健 康教 育 的 因素 与各课 的教 学 内容 、教 学活 动 有 机 地 结合 起来 。 就语 文课 而 言 , 何 一 篇课 文都 是 精选 的 , 具 恳 恳的 农 民 ; 热 爱学 习 , 任 都 有 人小 志大 的红领 巾 ; 鞠躬 尽瘁 , 有 死而 有侧 重于 某一 方 面的心 理 健 康教 育 的 因素 , 它挖 掘 出来 , 可 后 已的人 民总 理等 等 , 把 就 古今 中外 , 不 包。这 是 一条极 其精 美 、 无所 以更充分 发 挥 它的教 育功 能 。关于 心理 健康 , 国的心 理 学家 认 丰 富的人 物 画廊 ,老 师 应该 让 学生 在认 识 这些 人 物 高 尚灵魂 的 我 为应具 有 以下 特征 :心 理 健 康的 人有 明确 的 自我 意 识 ,了解 自
感 知周 总理 的伟 大人 格 。在学 习课 文 的过程 中 , 师引导 学生 体 老 会 文章 字 里行 间所 蕴 涵 的人 民对 总理 的 真挚 情 谊 ,并 启发 学 生 理 解人 民 为什 么如 此 尊敬 和 爱戴 周 总理 。课 后 可 以让 学 生搜 集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摘要:小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初级阶段,心理健康关系到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而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也有重大影响。

本文探讨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而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融入相关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及健全的人格。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小学生学习基本的汉字、词语的用法及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不善于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善于应对压力等。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开始阶段,其心理健康状态将会影响其后的学习和生活。

语文作为小学时期的主要课程,除了教会小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以外,还要积极进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语文本来就是一项关乎人的发展的课程,而且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文章,小学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文章背后的道理,用来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充分挖掘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这为心理健康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这个特点来设计教学课程,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以下细节:1.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要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确立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语言能力、德育以及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不过它需要教学工作者去挖掘开发,进而把它定为教学目标之一。

比如在学习《丑小鸭》一文时,先给小学生讲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5篇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5篇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5篇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学习是一种手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自我,适应社会,奉献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冲击下,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大,未来的社会竞争与合作需要社会适应素质良好的人才,对学生的适应社会为指向的学生心理特征的培养与教育不容忽视。

一.教育心理学是什么从以学习者得角度为中心的角度来看,教育心理学时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试图探明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特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的,教育心理学时尤其关注那些促进人类认知过程和知识结构建立的各种策略的科学研究,作为一门科学,教育心理学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者知识与行为方面的一些改变)教学时指教师为学生创造的环境,以促进学习者的知识与行为的改善。

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导致的学习者知识的变化,总之,教学与学习是具有必然联系的两个过程,涉及到如何促进学习者发生变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

我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

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向的问题,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益彰。

浅谈心理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心理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渗透
荷 叶 圆圆》课 件展现 在 学生面前 时 , 有 自己的思想 ,真 正在课 堂上 实现情 感与情 感 的交流 ,生 具体形 象 。当我把 《 多 美呀 !” “ 太 美 了 !” 命 与生命 的对话 。这 种和 谐平等 的师生关 系 ,有助 于学生 教 室里 响起 一 片赞 叹 之 声 : “ 学会 关心 他人 ,理解 他人 ,尊 重他 人 。
小组对 抗赛 ” “ 小能手 … ‘ 夺 红旗 比赛 ” 。这 些活 学生将 来 的学 习与发展 具有 不可 估量 的作用 。一年 级 的孩 赛 ” “ 动 在不 知不觉 中不 断地激 发 了学生参 与 的兴趣 ,鼓舞着 他 子 以当上 了小学 生为 荣 ,老 师是 他们最 亲近 的人 ,追求 老 师 的爱 ,将 成 为他们 学 习生活 中的主要 动机 和迫 切需要 。
是要到拼 音 王 国中与字 母娃娃 交朋 友 ;区分 声母 、韵母 、
面 ,有感 情地 朗读 。学生们 情绪 高涨 ,好像 身临其 境般 , 充分 感受 到 自然 之美 ,热 爱大 自然 的情 感油 然而 生。 3 . 组 织有 趣 的课外 实践 活动 。专 家认 为 : “ 语 文学 习

创设轻松平等的氛围,培养学生 的心理素养
1 . 建 立和 谐平 等 的师生 关系 ,诱 发学 习兴 趣 。亲密 无
间 的师 生 关 系 是学 生 学 习 生活 中重 要 的 因素 ,对 一 年 级
不 厌 。 学生 喜 欢 你 追我 赶 的 心理 尤 为 突 出 ,教 赛 活 动 , 开展 “ 男 女对 抗
性和 健 全 的人 格 ” 。
【 关键词 】心理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 农 村 山区 的孩 子见 识少 ,知识 面狭 窄 ,绝大 多数孩 子
怎样 做人 ,怎样 关心 他人 ,怎样 服务 社会 。 三、采取丰 富多样 的教学方法,深化心理积淀 1 . 开展 多样 的教 学活 动 。小学 生上课 自控 能 力较差 ,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什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提倡把个体看作是独特而有价值的,是个体意识的主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目标,而学习是一种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

因此,教育者应该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小学教育的应用小学教育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也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

1. 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主动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教师应该清楚目标是什么,并让学生知道他们要学什么。

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包括为实现这个目标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成就,从而更有动力地学习语文知识。

2. 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不应该仅仅关注学习成绩,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制定评价标准,包括学习成绩和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

评价不应该只看重成绩,还要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自信、毅力和独立思考等,这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心理素质。

3.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取得更好的成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有利于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的环境。

通过合作、交流和辩论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

4.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对自己的学习有着高度的控制欲,应该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 引言1.1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指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2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面临各种教学困难和挑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情感因素影响学习效果等问题时常出现。

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情感因素和认知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供了许多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差异化教学策略等。

研究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熟度和发展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字词时采用分级教学法,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语文能力。

教育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投入学习活动。

浅析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

浅析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

浅析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
魏爱青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我们首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心理学的发展给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多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效运用心理学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兴趣的激发.
【总页数】1页(P25)
【作者】魏爱青
【作者单位】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小学一分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J], 郭永会
2.浅析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兴趣 [J], 王清娥;
3.多样方法教学运用——浅谈小学语文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J], 陈玉霞
4.有效运用心理学方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J], 王芳珍
5.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J], 郭永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十分广泛而又特别实用的科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适时,巧妙地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不仅能让老师与学生心灵相通更有利于教育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语文;教学;发展;作用心理学是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对语文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师要搞好教学,就必须了解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无论是组织编排教材,还是选择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正是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依据。

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就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它是每个人在正常状态下头脑中所进行的反映活动。

这一反映活动是一种统一的、有系统的、不断变化的活动。

人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认识。

一定的认识不但产生一定的情感,而且指导人们的行动。

人们根据事物的认识而确定行动的目的,并且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各种困难。

人有各种心理过程,还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集中地表现在一个人的气质、能力、性格和比较稳定的动机与兴趣等方面。

比如:有的人喜欢数学,有的人喜欢语文;有的人能歌善舞,有的人能写会画;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孤独爱静;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懦弱。

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每个人的心理过程都带有个性特征,个人的心理特征又都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由此可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发展的规律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语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在学生已有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书面语言,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来培养言语能力,涉及到整个心理过程的发展,包括从感知、记忆、想象到思维诸环节。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袭来,课程“三开”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在我们学校开展。

面对目前部分学生家长外出,单亲家庭的出现,留守儿童的增多等情况,学生的心理缺陷不断涌现出来;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相对较多。

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

为此,我在小学中段确立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与假说课题的界定:《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因素问题和非智力因素进行随机辅导,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

课题的假说1、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必然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使学校初步形成全面渗透、重点突出的教育教学体系,明确科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探索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3、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然会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教师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良好心理素质;预防、调节、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调查、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找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的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

2、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从心理学角度谈对语文的有效性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谈对语文的有效性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谈对语文的有效性学习作者:马锐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4年第09期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研究成果不能应用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学效率低下,出现了低效高耗的教学现状。

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改革现在的教育教学现状,通过对学习的心理学的重新认识,帮助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困境,从而进行有效主动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心理暗示;趣味教学;有效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52-001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获得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怎样获得知识,怎样应用知识,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特别是自我学习的素质。

这些强烈要求教育过程科学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思想创新化。

目前心理学研究快速发展,而我们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实际,教学过程囿于传统的经验的教学。

教学过程中经验的继承多,科学的思考少;学习活动中依赖自然过程的多,探索有效学习的少。

心理学研究成果不能应用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学效率低下,出现了低效高耗的教学现状。

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改革现在的教育教学现状,通过对学习的心理学的重新认识,帮助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困境,从而进行有效主动的语文学习。

一、注重积极暗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罗扎诺夫说,学习有三个主要的障碍:1.批评性的逻辑的障碍(“学习是不简单的,所以怎么可能有趣而轻松地学习呢”);2.本能的情绪性的障碍(“我很笨,所以我无法去做它”);3.批评的道德的障碍(“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所以我最好埋头苦学”)。

了解一个学生“属于哪一种情况”,我们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迅速而顺利地消除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身的阻力。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对此应有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对学生有一个正向的作用,都能为消除这三种障碍提供抓手。

消除这些暗示的一个好办法是想象。

一般的教师可能会说:“不要忘了努力学习,否则在下次考试中,你可能考砸了。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
1. 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章、故事等,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 写作教学:可以通过情感写作、日记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有助于学生发泄负面情绪,调整情感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3. 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可以采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例如情绪调节、情感共鸣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促进情感沟通,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 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题,例如家庭、友谊、人生道路、情感经历等,让学生思考和探讨自己的内心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含有情感因素的学科,可以通过对语文阅读、写作、课堂教学等环节的渗透,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心理学效应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学效应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学效应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新课改更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和情感体验,聚焦学生的个性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掌握科学的心理学效应知识,关注学生的尊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去组织课堂教学,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教师根据自己的小学语文实际教学经验,对心理学效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学效应;优化课堂一、前言心理学效应是指师生相互交往的心理互动对课堂教学活动与效果的影响和作用,它是一种规律性的心理现象。

心理科学告诉我们,心理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面对机遇和挑战,有意识地按照心理学效应的启示来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学习,是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

二、语文教师善于运用心理学效应,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在课堂上,而且要上好语文课,仅凭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懂得心理学,充分利用好心理学效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才能促进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巧用“共生效应”,让合作更有效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心理学界把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受“共生效应”的启示,我引导学生在“共生”中学习,在合作中“共生”,从而营造有利于学习潜能开发的心理环境和精神氛围,达到语文水平整体优化的效果,因此,建立语文学习的“共生圈”(合作小组)是极为有效的途径。

我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15个学习小组,4人一组,建立“学习共生圈”。

在“共生圈”的合作互动中,完成相关任务,让优秀生充分发挥帮、带作用,使后进生燃起学习欲望,克服畏难心理、除去羞涩感,彼此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从而促使学生群体在“共生圈”内得到共同发展。

浅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

浅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

浅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目标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为教学和学生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在小学阶段,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制定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了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

第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需要了解这些个体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心理学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测验、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动机等因素,为教师量身定制教学策略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第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学业成功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价值观等因素,帮助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场景和情境,设计有挑战性和意义的任务,提供适当的奖励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第三,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

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如测验、观察和访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在优势,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优势。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四,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认知技能。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策略和认知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法。

通过教授学习技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目标的设定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贵港市平南县同和中心小学李小艺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

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把“苦学”换成“乐学”;对于学生来说,应在教师教学的要求和影响下,逐步培养起“愿学”、“喜学”语文的兴趣和爱好,使学习语文的动机强度不断增加。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并且这些心理活动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

下面就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谈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在各种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发展兴趣。

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变或稳定兴趣的方向。

为此,要为学生创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如组织课外写作活动、语文知识竞赛、故事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一分钟发言等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途径。

2、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探索的倾向性大。

语文教学中,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生动有趣的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难易适当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显示自己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装饰美好的挂图、文情并茂的课文、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恰倒好处的诙谐和幽默、余味无穷的结束语、扣人心弦的提问、生动形象的描述、方式多样的练习,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可将学生喜欢游戏或听故事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电视、读小说、绘画、文艺表演等特点,把这些兴趣往语文学习上迁移。

这种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作法,对差生的教育有着特殊的实际的意义。

4、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赞许优于责备,而责备又优于既不赞许也不责备,因为赞许和责备都是一种评价,评价可以激发兴趣。

因此,学生整洁地完成一次作业,说清楚一句话,较正确地回答一个问题,读通顺一篇课文,较正确地归纳一个段的段意或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好作文中的某一部分或一个片断,都是一种成功,要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鼓励,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5、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与旧知识经验相联系的新知识最能引起学习兴趣。

因此学习时,我利用学生能理解的图画帮助学生掌握字义,以熟带生、同音归类、比较认读、基本字带字帮助掌握字音和利用笔画、偏旁部首、独体字、形近字比较教字形等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
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教师要更新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

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运用好激励性语言,在对教材的学习、理解、分析之中,帮助学生揭示心育内容,感受心育滋润,接近心育目标。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
需要。

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

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诚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2、建立适当合理的学习期望。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

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只有当教师采取的方法合适,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赞扬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语言,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你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作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语言表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

实际上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心理辅导的内容和素材,而且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教育的情境。

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挖掘本学科心育内容。

例如:教师通过选择典型课文,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像能力;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悟,对所营造出的教学情境的深入体会,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通过课文对人物语言、动作、品格的描写,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善加利用,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收到心育的实效。

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反复渗透、耐心诱导和细心培养。

可结合多媒体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设计“激发——探索——总结——探索”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

教师要多尝试进行开放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不仅可以给学生以乐趣,更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心理素质教育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合教学内容,巧设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1、品味感悟,榜样激励。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英雄的文章。

教师可在“读中感悟”环境,抓住描写他们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使学生油然而生钦佩之情,向英雄学习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勇敢坚定、机智敏锐等心理品质。

2、.结合事例,恰当评价。

如小语教材中《晏子使楚》一文主要体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教师可结合当时晏子身处的环境、面对的人物,加入“评一评”的环节,带领学生挖掘出晏子勇敢面对挑战、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从而受到教育。

3、创设情境,扮演角色。

为了更好地矫治和预防学生攀比心理,学会与人合作,在《美丽的公鸡》一课,可设计“看一看”“选一选”“小组讨论”等情境扮演角色,谈感受,让学生自省自悟。

最后学生总结出:“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心灵。


4、设身处地,探究实践。

教学《守株待兔》时,为了让学生明晓“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课末教师可设计一个让学生“劝农夫重新拿起锄头”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想像、表演中受到教育。

5、精选方法,自感自悟。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如教学《一群光头男孩儿》时可采用体验的方法渗透爱心教育;《农夫和他的儿子》可用实践的方法渗透合作意识;《小猫咪穿鞋子》可用课本剧表演的方法让孩子明白不要盲目模仿的道理等等。

五、合理评价,激励学生健康地成长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

在评价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几点:
1、保护学生的自尊。

2、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3、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诊断问题和不足,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通过评价找出学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

综上所述,健康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创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愉快地适应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绩。

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现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运用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和更灵活的教育手段,科学应对学生心理,帮助学生在成长中纠正偏失,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得到更好的指引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