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全部

环境规划全部

2024/4/9
2
• 二、环境规划的作用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 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① 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2024/4/9
3
• 三 、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 系
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 环境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因而环境规划也与许多其他规划相容或相 关。但是,环境规划又与这些规划有着明 显的差异性,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容和体系。
1. 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2. 坚持污染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3. 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4. 建立和完善综合决策、监管和共管、环境投
人和公众参与 4项制度
2024/4/9
18
二、环境规划的类型
(一)按规划期划分 按规划期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
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 10年以上,中期
2024/4/9
10
二、环境规划的原则
• (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
的原则 •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 (五)系统原则 •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2024/4/9
7
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 一、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 (一)整体性
•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 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各要素之 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要素自身的环境问题特 征和规律则十分突出,有其相对确定的分布结构 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各自形成独立的、整体性 强和关联度高的体系。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A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B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C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

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

D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

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第一节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一、环境规划的目标(一)环境规划目标的概念环境规划的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二)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1、具有普通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环境规划目标必须有时间限定和空间约束,可以计量并能反映客观实际。

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环境规划目标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综合平衡,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可实施性主要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达性以及目标本身的时空可分解性,便于管理、监督、检查和实行。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目标应能满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保障人们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质量;同时应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1、按管理层次划分(1)宏观目标:总体上的规定(2)详细目标:具体的规定2、按规划内容划分(1)环境质量目标:依据不同的地域或者功能区而不同,其由一系列表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来实现。

(2)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主要由工业或者行业污染控制目标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构成。

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质上是以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即把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多余的部份即作为削减目标或者削减量,削减目标是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的主要组成部份和具体体现。

3、按规划目的划分(1)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在规划期内要把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包括各项质量指标和污染管理指标。

(2)生态保护目标:包括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规划目标,同时还有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规划目标。

(3)环境管理目标:包括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目标,同时还包括实施环境规划,执行各项环境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管理目标。

4、按规划时间划分(1)短期:即年度计划,目标要准确、具体、定量、可操作;(2)中期: 5〜10 年,包含具体的定量或者定性目标;(3)长期: 10 年以上,主要是战略意义的宏观要求。

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

3.1.1.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
(4)按规划时间分 与环境规划一样: 短期(年度):具体、定量、准确 中期(5-10):定量+定性 长期(>10):宏观,多定性---中短期目标的
制定依据
3.1.1.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
(5)按空间范围划分 按空间范围划分为国家、省区、县市 也有跨行政区的对特定的森林、草原、流域、
(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分析环境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保障,若资金
有问题,应做调整。P51 注意运用社会资金
3.1.1.6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2)技术力量分析 P51 环境管理技术---协调、监督、管理 污染防治技术---采用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 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是否具有环境管理、污
---直接反映环境、经济、社会现象,并描述环 境规划内容(目标、措施、管理)的指标。 ***环境调查\环境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目 标\规划实施 ---不仅仅用于规划目标.
3.1.2 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3.1.2.2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P53 整体性---完整、全面---反映整个复合生态系统和环境
应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社会上满意 应能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也只有这样才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目标制定后,规划应围绕目标进行 规划实施过程中成了环境管理的方向、目标、依据。
3.1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3.1.1环境规划的目标
3.1.1.2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
染治理技术人才
3.1.1.6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 调查核实现有削减能力 分析潜在削减能力---加强管理、增加设施 (4)其他分析

第3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

第3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 模式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技术 做到环境资源商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Biblioteka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强调持续性 体现公平性 追求协同发展 推崇人与自然和谐
可持续发展作为时代的最强音,它既要 作为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又要成为环 境规划的最终目标。对持续发展的最求, 应贯穿于环境规划的始终。
第三节
复合生态系统
一、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二、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三、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 四、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五、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 用
一、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环境问题的实质都是生态问题; 现在人们生活的环境明显不同于自然环境, 它受人类活动的太多的影响――单纯的生态 学理论不完全适用于这个人类生存的环境。 因此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1981年提出复合生 态系统理论:人类社会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 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 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经济、自然三大系统是一个整体,是 个复合生态系统。
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社会、经济、自然三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 成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自然子系统以生物结构及物理结构为主线,以生物环境的协 同共生及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支持、缓冲及净化为特征,它是 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物质基础; 社会子系统以人口为中心,包括年龄结构、智力结构和职业 结构等,通过产业系统把它们组成高效的社会组织; 经济子系统和物质的输入输出,产品的供需平衡以及资金积 累速率与利润 ,是促进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 这种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构成 了复 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它决定着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机构和发 展规律。

第三章_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_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①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②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④坚持污染防治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 实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 ⑤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原则;
⑥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⑦坚持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6.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计算各种疾病率(死亡率)与环境质量系数之间 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 7 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 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室内模拟实验,确定模 式中的参数,建立符合评价区情况的计算模式。 8.环境预测研究 将未来工业设计数据、工业治理设计参数带人模 式。研究随工业发展和“三废”治理,环境污染 的未来变化趋势。
二、环境规划工作程序
(一)规划的编制
1、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

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代表同级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 务,提出主要要求、时间进度,下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代表 同级政府组织规划编制组,编制工作计划和规划大纲。也 可以由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务,同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 规划编制组。规划编制组一般分为领导组、协调组和技术 组,人员由通晓规划对象的专家以及有关规划、计划管理 部门的人员组成;由对规划地域或领域具有决策权和协调 能力的部门领导人担任指导。工作程序见图6—1。
②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 请他们撰 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信函调查采集信息; ⑤设立规划研究课题, 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 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数 据的测试、核算等。
③吸收与环境规划有关部门的干部和 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
(二)环境评价的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 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 (特别是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等。在自 然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完成区域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 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二版)简编版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二版)简编版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要求环境规划内涵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任务:系统协调发展,谋求系统最佳发展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在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时间、空间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基本特征:系统整体性综合交叉性区域分异性动态响应性信息集成性政策应用性基本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体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系统优化与依靠科技强化环境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规划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长远规划一般跨越10年以上,着重对长远环境目标和战略措施的制定。

⏹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便于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同步实施。

⏹年度环保计划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是分年度实施的具体部署,也可以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正和补充。

是每一个措施、工程、项目以及任务的具体安排。

⏹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种环境规划的核心。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答:(1)定义: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P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目标纲要法P23将资源,重大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综合发展的纲要。

既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生成果发展生产,又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P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4.环境预审制度P35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审批的一项政策法规型管理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P112.按规划期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P143.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P154.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

5.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P56.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P2三.判断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环境(√)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是5-10年。

(×)长远10年,中期5-10 P144.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1、环境规划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进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根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与地学原理,对其进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所做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作用▪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根据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与原则1、环境规划的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原则(是环境规划编制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体要求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是环境规划的根本目的之一)▪系统优化与依靠科技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促进可持续进展的原则第三节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与类型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①全面掌握地区经济与社会进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进展的规划纲要▪②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③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④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⑤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⑥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2、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通常跨越10年以上,着重对长远环境目标与战略措施的制定。

中期环境规划通常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通常称五年计划,便于纳入国民经济社会进展计划并同步实施。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计划体系是以五年计划为核心的计划体系,因此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类环境规划的核心)年度环保计划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是分年度实施的具体部署,也能够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正与补充。

是每一个措施、工程、项目与任务的具体安排(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进展的要求协调型: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进展环境制约型:经济进展目标建立在环境许可基础之上,受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制约。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3章: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3章: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

案例: 案例:苹果公司承认中国员工 因污染致残
IT行业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对苹果境保护、 应链职业安全、供应链环境保护、供应 链员工权益和尊严提出质疑, 链员工权益和尊严提出质疑,敦促苹果 公司公布供应链信息。2011年 15号 公司公布供应链信息。2011年2月15号, 苹果公司首次做出回应。 苹果公司首次做出回应。苹果公司公布 的这份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长达20几页, 20几页 的这份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长达20几页, 并对正己烷的使用进行说明。 并对正己烷的使用进行说明。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
政府行为 企业行为 公众行为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内容
1、从环境管理的领域来划分 要素环境管理: ( 1 ) 要素环境管理 : 管理环境要素的 环境质量 产业环境管理: ( 2 ) 产业环境管理 : 管理产业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 (3)区域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内容
2、从管理的对象来划分 (1) 对政府行为的环境管理 (2) 对企业行为的环境管理 (3) 对公众行为的环境管理
业 为
政府行为是总 的国家的管理 行为, 行为,诸如制 定政策、法律、 定政策、法律、 法令、 法令、发展规 划并组织实施 等


众 为
公众行为则是指公众在 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 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 居家休闲、 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 的行为。 的行为。
1、政府 、政府——环境管理中的主导力 环境管理中的主导力 量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内容
3、 按环境物质流动划分 、 环境物质流动划分 1) (1)自然资源环境管理 (2)产业环境管理 ) (3)废弃物环境管理 ) (4)区域环境管理 )
本章重点 理解环境管理的主体和管 理对象 了解环境管理的内容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环境规划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技能目标包括学会使用环境规划工具和技术、能够进行简单的环境规划案例分析和实践、能够撰写简单的环境规划报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环境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环境规划案例分析等。

具体来说,教材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环境规划导论第二章:环境规划原理第三章:环境规划方法第四章:环境规划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环境规划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环境规划方法和工具。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环境规划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环境规划领域的参考书籍,扩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名词解释):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施主要以为主导。

3.实质:一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内涵(简答题)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必考)环境规划的任务(目的)是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环境规划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5.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的投资获取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分:(必考)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并纳入其中;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

按环境要素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必考):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按性质划分8.例题: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环境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和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案——第三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案——第三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第一节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一、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从19世纪末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但是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纵观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古典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到1930年之间,以泰勒(FrederickW.Taylor)与法约尔(Henri Fayol)等人的思想为代表。

⏹第二阶段为中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30年到1945年之间,以梅奥(Elton Mayo)与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等人的思想为代表。

⏹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于1945年以后。

这一时期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

(一)古典的管理思想1. 泰勒的科学管理⏹泰罗理论把物看作主要的管理对象,而把人只看成是物(如机器)的附属品,其管理活动是围绕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来进行的。

也可称之为管物说。

⏹它认为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同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人-机系统,在这个人-机系统中,对各种投入的资源进行加工,转变为产品或劳务输出¡±。

管物说着重于数量研究,使管理精确化。

⏹其特点是以数学分析为基本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处理为基本手段,以最优化设计与选择为基本前提,保证人力资源和其它物力资源的合理使用,从而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法约尔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

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另一内容是他首先把管理活动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管理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第三章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第三章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例:《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一、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
有利于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优化农业 生产力布局
有利于构建区域主导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 济基础
有利于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满足市场多样化 需求
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广泛参与国际竞争。将 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出口竞争优势
区域规划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一)区域规划的方法 1、系统法 2、传统综合法 3、比较法 4、数学模型法
(二)区域规划的程序
1、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2、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3、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 4、规划方案设计 5、规划方案评估△ 6、报批定案 7、实施阶段
第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规划的步骤与内容、生态评价、生态
适宜性分析、生态关系规划与调控、区域 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规划、生态住宅区环 境要素分析、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设计原 则、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设计内容 。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是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而提出的新课题。在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 规划已经成为保证城市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对城市的现状和历史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可 进行10项研究。
研究区域产业结构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
一是各产业之间数量比例关系
二是各产业之间关联方式
(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轻工业化——重工业化——深加工化——技术集约化
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演变 科技发展推动产业结构演变 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引起产业结构演变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特性
中部和西部
我国区域规划工作的努力方向:
1、加强规划立法,使区域规划走向法制轨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了实行总量控制而采用的
一系列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为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
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而设的支持性、保证性指标。
相关性指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选出的
和环境规划密切相关的指标。
特别注意:区别环境质量指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通过评价,可以:
(1)了解区域环境特点和环境承载力; (2)找出环境中现存的问题; (3)确定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
(一)环境调查与环境信息采集
① 先前的环境规划、 计划及其基础资料
②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包 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③ 有关部门的规划和 背景资料
1、环境信息采集
环境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贯 穿规划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 是规划的重要支持系统之一。
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2、常用预测方法选择
(1)定性预测技术 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专家调查法、历史回顾法和列表定性直观预测等。 这类技术方法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分析复杂、交叉和宏观问题十分有 效。
(2)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技术 以运筹学、系统论、控制论、系统动态仿真和统计学为基础,对于定量分析环境演变,描述 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关关系比较有效。 常用方法有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等。
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下限值; 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上限值; 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是预测的主要类型,也是规划决策的主要
依据。
(四)环境预测的内容
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3、环境污染预测 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5、生态环境预测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第二节
一、环境评价
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是环境规 划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 全面了解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状 况,弄清环境现状,了解区域 环境特征、环境容量和环境承 载力,给区域环境质量作出合 理的评价并发现主要环境问题。 同时,需要通过评价确定各环 境问题的重要性和造成环境污 染的主要污染源。
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的规划、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标准来预测区域环境容量的 变化,预测区域内各类资源的开采量、储备量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
3、环境污染预测
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各类污染物 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总量、浓度及分布,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种 类和数量。环境质量预测的要点是确定排放源与汇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
4、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方式
o 定量确定:有具体的数量指标值描述。在中短期规划中应用较多。
o 定性确定:经验判断,概要语言描述。能在较高视角表达目标,常用于中长期规划中。
便于指导定量目标的确定,但不具操作性。
o 半定量确定:介于定性与定量间描述。适于一些模糊目标的确定。
5、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制定目标后,还要对规划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及时反馈,对目标进行修改完善。
(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分析环境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保障,若资金有问题,应做调整。
注意运用社会资金
(2)技术力量分析 环境管理技术——协调、监督、管理 污染防治技术——采用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 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是否具有环境管理、污染治理技术人才
⑦为规划编制或 专门进行的实地 考察、测试所得 的资料等
④环境科研部门保管的文 献资料(包括环境调查、科 研成果等)
⑥ 专家系统提 供的信息情报
⑤ 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资料 和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书
2、环境信息采集方法
①查阅和收集公开发表的上述文献资料;
②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 请他们撰 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信函调查采集信息;
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
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其他要素因时因地确定。经济发展预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 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同时对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和其他重大经济建 设项目作必要的预测与分析。
经济发展预测要注重选用社会和经济部门(特别是计划部门)的资料和结论。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总体发展战略和
环境预测 ②规划区环境质 主要依据
发展目标、交通 运输等资料
量评价是环境预
测的基础工作和
依据;
③规划区内经济
开发和社会发展
规划中各水平年
的发展目标是主
要依据;
(二)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经济社会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 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
和变化规律。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3、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环境特征性质: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容量决定污染排放目标 -环境功能:根据环境功能决定环境质量目标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规划目标应高于人们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规划目标应高于生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 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定量化并作时空分解 -尽量定量化,目标应能时空分解 -方便管理、监督、检查和执行
染的未来变化趋势。
二、环境预测
(一)环境预测的依据
环境预测——
是指根据人类过去 和现已掌握的信息、 资料、经验和规律,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手段和方法,对未 来的环境状况和环 境发展趋势及其主 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的动态变化进行描 述和分析。
①规划区社会经
济发展规划(发
展目标)作为主 要依据;
④村镇城市建设 发展规划、城镇
4、环境治理与投资预测
预测各类污染物的治理技术、装置、措施、方案以及污染治理的投资和效果; 预测规划期内的环境保护总投资、投资比例、投资重点、投资期限和投资效益等。
5、生态环境预测
预测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按原始运行(或无有力措施)的状况,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 再根据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然后综合分析各种状况可能引起的生 态环境变化,为编制生态环境规划,调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 调查核实现有削减能力 分析潜在削减能力——加强管理、增加设施
(4)其他分析 公民素质分析——环保意识高则规划容易实现 法规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法不依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1、概念——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是直接反 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 征值。
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时间性、空间性、计量性、客观性 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社会经济决定型、环境目标决定型、协调型) 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和先进性
2、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
按管理层次分:宏观目标、详细目标 按规划内容分: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按规划目的分: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环境管理目标 按规划时间分:短期(年度)、中期(5~10年)、长期(10年以上) 按空间范围分:国家、省区、县市各级环境目标
③吸收与环境规划有关部门的干部和 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
④依靠当地环境保护委 员会或上级协调部门 疏通信息渠道,取得 有关文献和资料;
⑤设立规划研究课题, 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 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 数据的测试、核算等。
(二)环境评价的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 区及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等。在自然环境现状调 查基础上,完成区域自然环境质量评价。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 和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第二节 环境评价和预测 第三节 环境功能区划 第四节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 第五节 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环境规划目标
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国家、城市、工业区等)
环境评价和预测
(一)环境调查 1、环境信息采集 2、环境信息采集方法
环境评价工作是在全面、可靠的调查 基础上进行的。
(二)环境评价 1、自然环境评价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3、污染评价
环境评价(Environmental Assessment)是在环
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 、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 信息、数据和资料。 环境评价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基础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情况,城市绿地面积及环境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及城市发展趋势 等。
(五)预测方法的选择
1、基本思路
环境预测是在环境调查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规划,通过综合分析或一 定的数学模拟手段,推求未来的环境状况。
其技术关键是: (1)把握影响环境的主要经济社会因素,并获取充足的信息 。 (2)寻求合适的表征环境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式和(或)了解预测对象的专家系统。 (3)对预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点取决于规划人员的素质和综合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表示规划指标的内涵和所属范围的部分,即规划指标的名称; 二表示规划指标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数值,即经过调查登记、汇总整理而得到的
数据。
2、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u 整体性原则:环境、经济、社会指标; u 科学性原则:通过科学方法如Delphi法建立; u 规范性原则:涵义、范围、量纲和计算方法; u 可行性原则:根据具体要求、具体内容设置; u 适应性原则:既适应环境规划要求,也适应环境统计工作要求; u 选择性原则:选择现实性、独立性和必要性指标,并注意代表性和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