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经济发展进程中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经济发展进程中带来新的健康问题1、工业化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各类企业85.7万家,从业人数440.9万人,其中乡、镇企业85.4万家,从业人数335.4万人。
许多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操作方式原始,厂房简陋,尘毒浓度大,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缺乏,工人自我防护意识差,因此,职业病、职业中毒和工伤事故屡有发生。
工业环境污染导致非职业人群患职业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环境污染。
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态破坏引起环境、空气、水源和动植物食品受到污染,带来高发病率和过早死亡的负担,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卫生保健成本。
3、城镇化进程加快。
第五次人口普查情况表明,2000年我区城镇人口达1263.95万人,占普查登记人口的28.15%。
与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分别提高16.32%和13.05个百分点。
1982年至1990年间,城镇人口比重每年增加2.04个百分点,1990年至2000年,平均每年增加1.31个百分点。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入城市,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较差,增加了城市人口拥挤和加重周边环境的恶化。
同时由于县改市、乡改镇,部分农村人口相对集中转为城镇人口,从农村家庭经济到以市场为主导的工业经济的快速转变,也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4、流动人口。
据有关资料,1995-2000年我区区内流动(暂住)人口年均83万,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的易感人群,容易感染上多种疾病,并造成流行。
而且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成为疾病预防控制的难点和盲点。
补偿机制不健全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和支撑。
卫生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为卫生事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卫生投入的绝对值逐年增加,1995年政府对卫生事业拨款额为4.89亿元,2000年为6.59亿元,增长34.76%,推动了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但广西是一个后发展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未能满足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回顾与思考
\TIB SIXTH删购NATIONS IIHimiiiHMMEiSllimf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無doi:l0.3969/j.issn.1672-5166.2021.01.02中国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回顾与思考王帅①谢学勤饥张耀光①文章编号:1672-5166(2021)01-09-07中图分类号:R-34;R197.1文献标志码:A摘要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献,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前期工作基础和历次调查的背景与主要目的、调查样本的变化、调查内容的稳定性及不同点、特定人群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的改变与完善。
从保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确保调查内容稳中有新、继续完善和优化调查系统、开展多来源数据整合研究、探索开展人群队列监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展望,以期相关科研人员与读者能够对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调查内容调查方法Review and Consider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WANG Shuai,XIE Xueqin,ZHANG Yaoguang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100810,ChinaAbstract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historical datum and pertinent literatur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 from aspects of the preliminary work basis,background,objective,the changes of survey samples,the stability and difference of the survey content,particular respondent,the changes and improvements of survey methods in detail.In terms of maintaining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the sample,ensuring the stability and inno v ation of the con t ent,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the investigation system,conducting multi-source data integration research,and exploring the population cohort monitoring research,thorough thinking and prospec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enable relevant researchers and readers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Keyword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survey content;survey method0引言卫生服务研究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的Hagerstown和医疗服务费用委员会所进行的研究⑴。
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初步报告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工作组 2004年12月
报告内容
I II III IV V VI. V
我国卫生服务调查简介:方法和质量 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及其变化 我国城乡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及其变化 我国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进展 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启示与相关政策建议
2003
城镇医保
无医保险
23
农村不同医保居民两周就诊率的变化(‰)
1993
200 193 150 140 100 50 0 159 132 109 103 190 172 161
2003
144
城镇医保
合作医疗
其他社保
商业保险
无医保险
24
城市不同医保居民住院率及变化(%)
2003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城镇医保 其他社保 商业保险 无医保险 6.2 6.0 4.2 2.0 3.7 3.0 3.3 6.3
1998
2003
合计
城市
农村
28
未治疗患者:因经济困难未治疗比例(%)
1998 50 40 30 20 10 0 城市 农村 2003
36 32
39 32
29
城乡住院患者出院原因构成(%)
城乡 合计 城市 合计 农村 合计
类别 病愈医生要求 未愈医生要求 自己要求 其中:因经济困难 其他
46.1 7.4 43.3 63.9 3.2
5
第三次调查目的与内容
定量调查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 卫生服务需要量:城乡居民 健康状况、患病与失能状况 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医疗 需求、费用、医疗系统反应 性 影响因素:社会人口学特 征、经济、环境、卫生服务 可及性、医疗保障 MDG指标、公共卫生可 及: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服 务、健康教育等情况 定性调查 --专题评估调查 城镇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 体制改革的社会学评估调 查 农村卫生发展与新型合作 医疗制度的社会学评估调 查 农村流动人口卫生问题和 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估调查 贫困和弱势人群卫生问题 和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估调 查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报告总结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报告总结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全国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解全国卫生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得以展开。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卫生服务进行调研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在全国范围内,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得到了加强。
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及时的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
尽管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在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有限,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医疗技术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
第三,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有待改善。
在全国范围内,卫生服务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卫生服务条件较差,群众的健康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第四,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亟待推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目前全国卫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各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不够顺畅,需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卫生服务不仅仅是医疗服务,还包括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全国范围内,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卫生服务的综合管理和协调。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揭示了卫生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公平性,推进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这将是我国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参考和指导,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和总结,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
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卫生部今天公布了2003年进行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一、我国城乡公共卫生状况、居民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逐步改善。
调查显示,我国重大疾病的预防工作不断加强,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等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爱国卫生运动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自来水普及率与1998年相比有所增加,城市水冲式厕所比例与1998年相比显著增加,农村改厕的比例也达到了30%。
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前一年内做过妇科检查的农村妇女比率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大幅增加。
健康教育不断普及,城乡居民卫生知识水平逐步提高。
15岁及以上调查人口中,47.2%能自己主动获取保健知识。
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不健康的行为逐步得到改善。
城乡居民吸烟率、经常饮酒率下降。
而我国居民主动参加走、慢跑、太极拳等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
二、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增加,但医疗服务的利用明显下降。
我国城乡居民患病率随着人口老年化、城镇化持续增加,疾病负担不断加重。
排除季节性影响,据测算我国年患病人次数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但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不容忽视。
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在农村呈现明显增加。
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下降,有效需求发生转移。
调查发现,患者中自我医疗的占35.7%,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占13.1%。
三、城乡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明显,城市、农村不同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有扩大趋势。
城市、农村在利用卫生服务上存在明显差异,农民缺乏医疗保险、经济条件差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未就诊率、未住院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卫生服务调查是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定期开展卫生服务调查来了解居民卫生服务的需要、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调查报告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本次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调查旨在了解人们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以及提供改进建议。
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希望为医院提供客观的参考意见,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就诊过的患者及其家属,在医院就医过的人群。
三、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结合抽样调查和随机抽样进行样本选取。
问卷内容包括医院基本信息、医生服务质量、护士服务质量、医疗设施和环境、医疗费用、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
四、调查结果4.1 医院基本信息经过调查,参与医院服务质量调查的患者中,男性占比为50%,女性占比为50%。
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0岁至60岁之间,占总人数的70%。
其中,30岁以下的患者占比为15%,60岁以上的患者占比为15%。
4.2 医生服务质量在调查中,患者对医生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医生的沟通能力、专业知识、耐心等方面。
结果显示,59%的患者对医生的服务质量表示满意,25%的患者认为医生的服务质量较好,16%的患者对医生的服务质量不满意。
4.3 护士服务质量在护士的服务质量评价中,患者主要关注护理的及时性、技术水平和态度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56%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质量表示满意,30%的患者认为护士的服务质量较好,14%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质量不满意。
4.4 医疗设施和环境医院的设施和环境对于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在本次调查中,42%的患者对医院的设施和环境表示满意,33%的患者认为医院的设施和环境较好,25%的患者对医院的设施和环境不满意。
4.5 医疗费用医疗费用是患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48%的患者认为医疗费用合理,36%的患者觉得医疗费用较高,16%的患者认为医疗费用过于昂贵。
4.6 医院管理医院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在调查中,42%的患者对医院的管理满意,32%的患者对医院的管理较满意,26%的患者对医院的管理不满意。
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乡镇(街道)抽样操作表
____省(直辖市、自治区)_____县(市或市区)
县(市或市区)的乡镇(街道)总数:__个实际参加抽样乡镇(街道)数:__个
未参加抽样的乡镇(街道)数:__个未参加抽样的原因:__________。
请按各乡镇(街道)的人口数由小到大排序:
人口累计总数
抽样间隔=───────=____随机抽取人民币号码:______
5
抽样结果:第一乡镇(街道):编号:_____,名称:_____* 第二乡镇(街道):编号:_____,名称:_____
第三乡镇(街道):编号:_____,名称:_____*
第四乡镇(街道):编号:_____,名称:_____
第五乡镇(街道):编号:_____,名称:_____*
抽样操作者:______
抽样负责人:______
抽样日期:_____
注:1.本表由卫生局抽样并填写,应随同调查数据一同上交卫生部;2.由于突发性严重的自然灾害,使交通隔绝,调查无法实施者,可不参加抽样。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国家卫生服务进行调查及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报告。
卫生服务是国家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卫生服务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家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从而为卫生服务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3.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方法:3.1. 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层次的卫生服务对象,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卫生服务的便利性、卫生服务的质量、卫生服务费用等。
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并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
3.2. 实地访谈除了问卷调查,我们还对部分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实地访谈,与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和卫生服务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卫生服务的具体运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 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4.1. 卫生服务便利性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卫生服务的便利性表示满意。
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布较为均衡,且就近性较好,方便了人们就医和健康咨询的需求。
然而,一些偏远地区仍存在卫生服务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4.2. 卫生服务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卫生服务的质量普遍较为满意。
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得到了肯定。
然而,一些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设备更新和人员培训。
4.3. 卫生服务费用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受访者对卫生服务的费用感到不满。
尽管卫生服务费用普遍较为合理,但在一些地区和特定服务项目中仍存在价格不透明和过高的问题。
需要加强对卫生服务费用的监管,确保费用合理和透明。
5.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5.1. 增加卫生服务投入针对卫生服务不足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大对偏远地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人民在健康和医疗需求上的平等权益。
{售后服务}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精编
{售后服务}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一、我国城乡公共卫生状况、居民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逐步改善。
1、重大疾病的预防工作不断加强,计划免疫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计划免疫是控制重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本次调查现场查看了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卡或手册,城市94.7%、农村87.3%的儿童有计划免疫接种卡,通过查看计划免疫接种卡、询问家长及查看儿童身上计划免疫接种疤痕,卡介苗接种率为95.9%(城市97.7%,农村95.4%)、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88.4%(城市为93.3%,农村为87.0%)、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为89.8%(城市93.9%,农村88.6%)、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4.3%(城市96.7%,农村93.7%),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0.2%(城市93.0%,农村76.7%)。
计划免疫在部分农村地区落实不够,如有些农村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仅为82.2%。
2、爱国卫生运动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我国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比1998年提高2个百分点。
农村生活饮用水也大有改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4%,手压机井水为34%,加井盖、定期投放消毒药品的井水为9%,三者比例达到77%。
与1998年调查相比,自来水普及率提高了7.5个百分点,手压机井水提高了4个百分点。
但经济贫困的地区,不安全饮用水的住户比例较高。
与此同时,城乡改厕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与1998年相比,城市水冲式厕所由65%增加到79%;农村改厕(水冲式、粪尿分集式、三联沼气、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的比例达到30%,但农村不卫生厕所(如旱厕和深坑)比例仍比较高。
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安全饮用水、卫生厕所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改厕的任务十分艰巨。
3、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两个纲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成效显著,妇女病防治工作、孕产期保健各项指标均有较大程度提高。
在调查近4万名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中,前一年内做过妇科检查的妇女占34.5%(城市为48.9%,农村为29.8%)。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第一部分绪论一、前言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和科学决策的要求,加强卫生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实施过程的监督、监测和评价,卫生部于一九九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调查获得的信息对于了解和评价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掌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的变化,对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控卫生事业各种供求关系,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了重要作用;过去五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和供给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贯彻执行,我国卫生工作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等已经提到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议事日程,也对调查研究产生新的需求;为此,卫生部部务会决定在1998年开展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并要求此次调查在认真总结首次调查经验、保持调查连续性和可比性的基础上,围绕卫生改革和发展目标和重点,对全国城乡及不同类型地区居民健康水平、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量、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健费用、卫生服务资源及其利用效率进行深入了解和系统分析,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服务供需之间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预测今后卫生服务供需变化的趋势,为推进卫生改革和发展、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评价卫生事业第九个五年计划及二000年规划设想实施进展情况提供客观依据;根据部务会的要求,我们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以及各样本县、市卫生局相互配合,于1998年2月完成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预调查和方案论证,4-5月完成国家和样本县、市两级现场调查培训,6月底完成现场调查,10月底完成数据复核、数据录入和上报,12月底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与1993年第一次调查相比,这次调查的抽样框架、样本地区,调查时间、基本调查项目和调查人员组成要求不变,调查住户重新随机抽取,调查内容有所扩充;既保持调查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又反映当前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变化和卫生改革重点;此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组织和动员了近2000名各级卫生行政机构领导和医疗卫生单位医务工作者,他们为完成调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报告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这次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和调查结果的质量评价;第二部分是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包括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要量、需求量和利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第三部分为影响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多变量分析,包括门诊就诊概率、就诊单位选择概率、就诊费用、住院概率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为卫生机构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包括样本县、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工作效率、效果分析;第五部分为调查结果的总体估算、主要发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包括对调查结果的基本评价,通过样本对全国居民健康和卫生服务主要指标的估算,分析变化的趋势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并提示当前卫生服务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和政策建议;二、调查目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基本目的是提供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量、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效率的资料,为制定政策和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具体目的如下:⑴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各类疾病患病率、伤残率、疾病严重程度及其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等健康状况的调查,掌握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居民和特殊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以及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分析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⑵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资源拥有量的调查,探讨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向需求转化的程度、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卫生服务资源利用的效率,发现卫生资源配置、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客观依据;⑶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保健费用的调查,了解城乡和不同类型地区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展、各种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居民医疗保健负担能力和负担水平,以及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影响等,为建立健全我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国家卫生筹资政策提供有关信息;⑷分析和研究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及卫生服务资源之间的联系,探讨卫生服务供需的平衡关系,为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调查方法和内容1、被调查者与调查时间家庭健康询问全国城乡被抽中样本户的全部实际人口凡居住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和其他人,或单身居住、生活的,均作为一个住户;卫生机构调查被抽中样本县市或市区、样本乡镇街道、样本村居委会的卫生机构和基层卫生组织;1998年6月为现场调查时间,10月底初步完成了资料复核,数据录入和上报,12月底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抽样设计1993年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遵循经济而有效的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实践证明,抽取的样本对全国及不同类型地区有较好的代表性;第二次调查抽样设计时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资料的可比性;二是对第一次抽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过去五年中不同类型地区之间的差异加剧,但同类地区之间的差异变化不明显,原有抽样框架仍具有代表性;表1-1: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样本容量和抽样概率单位名称全国总数抽样样本数抽样概率县/市区2450 95 1:26乡镇/街道71250 475 1:150村/居委会1045000 950 1:1100户0 56000 1:5000因此,“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沿用了第一次调查的样本地区,除住户在样本村重新随机抽取外,样本县市区、样本乡镇街道和样本村居委会基本不变;此外,由于过去的五年中,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如重庆直辖市的成立,这次调查时增加了3个样本县、市;调查样本地区包括:95个县市区、475个乡镇街道、950个村居委会;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最终的抽样单位是户,在每个样本村居委会中随机抽取60户,全国共抽取56,000 户21万多人口;全国平均每户被抽取的概率约为 1:5000;3、调查内容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由两个组成部分,即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和卫生机构调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家庭成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教育、就业等;②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可得性及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制度等;③调查前两周内患病、调查前半年慢性病患病名称、频次、持续时间,因病伤活动受限及丧失劳动能力情况残疾和失能;④调查前两周内因病伤就诊人次数、就诊费用、就诊机构种类,患者未就诊原因、采取自我医疗的方法和药品来源;⑤调查前一年因病伤住院的人次数、住院日数、住院机构种类、住院费用、需要住院未能住院的原因等;⑥1996-1997年孕产妇和婴儿保健情况,包括生育史、最后一次妊娠的结局、分娩的地点、接生方式及接生者、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婴儿出生体重、母乳喂养、健康状况、接受系统保健等情况;与1993年第一次调查相比,减去了单列的5岁以下儿童保健和60岁老年人调查表;卫生机构调查内容与1993年第一次调查基本一致,包括:①全县市或市区自然条件、人口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②全县市或市区卫生资源配置,包括机构、人力、床位、卫生经费等;③县及县以上医院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站等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情况;④样本乡镇街道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情况;⑤样本村居委会卫生组织形式、卫生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情况;由于预防保健服务对于居民而言大多是被动的,因而在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站、乡镇街道卫生院和村卫生组织的调查表中,增加了一些预防保健服务需要量指标;4、调查方法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派调查员入户询问调查方式;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对调查户进行摸底调查后,深入住户按调查表项目对该户所有的成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卫生机构调查采用文件抄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常规报告、报表和工作记录已有的指标,可根据调查表具体的要求抄录;需要调查的指标由样本县市或市区卫生局、被调查卫生机构的统计人员在有关人员配合下进行实地调查;1调查人员: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设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调查员负责入户调查;调查员均选择当地的医务人员承担,在农村主要挑选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防保人员,并由所调查村的乡村医生配合;在城市挑选街道和地段医院医生;非医务人员由于他们在疾病诊断方面存在困难,不予考虑;一般一个样本乡镇街道组织两个调查组,一个调查组有2名调查员,具体负责一个样本村的调查;调查指导员负责调查的组织、指导、检查、及调查问卷的验收复查工作;调查指导员均为县市区卫生局指定乡镇卫生院负责人担任;此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组织和动员了近2000名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的领导和医疗卫生单位医务工作者,他们为完成调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2资料收集的工具: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调查表,具体调查表包括:①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②孕产妇和婴儿健康调查表;③两周病伤调查表;④调查前一年住院调查表;卫生机构调查采用:①全县市或市区基本情况调查表;②乡镇街道卫生机构调查表;③村级居委会卫生组织情况调查表;④医院县及县以上医院、中医院情况调查表;⑤卫生防疫机构情况调查表;⑥妇幼保健机构情况调查表;四、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和调查质量评价1、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调查顺利展开和调查质量,对每一个环节实行了严格质量控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⑴调查方案设计、论证和试调查:在总结第一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调查指标、保证指标解释清晰、标准统一,召开两次专家论证会,并在天津市蓟县进行了试调查,检验调查设计的合理性及可行性;⑵调查人员培训:按统一计划、教材进行了两级培训,卫生部负责培训省级调查管理人员和样本县、市负责人及师资,省督促各样本县、市市区直接培训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要求每一个调查员必须明确调查目的意义,了解调查设计原则,掌握调查询问方法和调查表填写内容,保证调查质量;培训结束后,对每个调查员进行考查,合格后方可参加正式调查;根据各调查点调查人员统计:95% 以上的调查员是具有医士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医学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⑶明确调查人员工作职责:建立了“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调查人员职责及现场工作准则”,要求每一个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必须按照工作准则进行调查;4建立调查质量的核查制度:包括:①现场调查中,在每户询问并记录完毕后,调查员都要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有疑问应重新询问核实,如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有遗漏项目要及时补填;②每个乡镇街道的调查指导员要对每户的调查表进行核查验收,从正式调查开始后的当晚检查调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错漏项时,要求调查员应在第二天重新询问予以补充更正,认真核实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③每个县市区设立质量考核小组在调查过程中抽查调查质量,调查完成后进行复查考核,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复查考核应在已完成户数中随机抽取5%,观察复核调查与调查结果的符合率;机构卫生服务调查的复核应与有关报表如人员、财务、工作报表等核对,考查其符合率;④卫生部组织有关省成立质量检查组,分赴一些地区进行质量考核;5 调查的质量要求:从各省5%的质量抽查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质量要求;①一致性百分比,用来衡量调查人员调查技术的一致性,要求经过培训后,调查人员调查技术的一致性达到 100%;②符合率:复查考核中,同户复查与调查结果的符合率除了两周患病情况有所差异以外,其他项目符合率均在97%以上;③调查完成率:在出现了三次上门无法调查而放弃该户时,应从候补户数中按顺序递补;因个别地区自然灾害等情况,全国调查完成率为%;④本人回答率:回答应以本人为主,成年本人回答率在70%左右,本人不在场时应由熟悉其情况的人代替回答,婴幼儿由直接抚养者回答,育龄妇女基本是本人回答,农村地区此比例略高一些;2、调查数据质量与代表性的检验与评价调查资料的质量还可以通过调查数据内部的逻辑关系加以判断,并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照比较,进一步对调查资料进行评价;如调查的人口年龄别与全国总体比较的一致性检验Myer's Index和Test of Goodness for fit、某些人口学指标如家庭人口规模、结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等与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一致性检验 Delta Missimilarity Index 和Gini Concentration Ratio;⑴玛叶指数MYER'S INDEX玛叶指数是判断调查质量的一种方法,它先假设在一个不存在任何数据偏好的人口中,以0-9中的任何一个数字结尾的年龄别人口数,应该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实际人口年龄分布与理论分布差数的绝对值之和,称为玛叶指数;玛叶指数取值范围为0-99,0表示实现数据严格符合理论分布,没有任何堆积现象,99表示该人口年龄都是同一个数字结尾;一般情况下,由于各年龄组均存在死亡、迁移等现象,而且各年龄组死亡概率、迁移率均不一致,实际人口年龄分布与理论分布有偏差,但玛叶系数不能大于60,大于60可以肯定该调查人口数据存在严重的年龄偏好即堆积现象;此次调查计算的玛叶指数为,说明调查质量较好;表1-2 : 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调查人口玛叶指数计算表年龄10-49 岁区间20-59 岁区间占累计与结尾数字⑴混合人口⑵权重系数⑶⑵⑶⑷混合人口⑸权重系数⑹⑵⑶⑺⑷+⑺⑻人口的百分比⑼10%的离差⑽0 15996 1 15996 14026 9 126234 1422301 141242 28248 11819 8 90048 1182962 13193 3 39579 11256 7 82082 1216613 137294 54916 11726 6 69222 1241384 135745 67870 11537 5 59125 1269955 135286 81168 11825 4 44240 1254086 12857 7 89999 11060 3 33246 1232457 12897 8 103176 11082 2 22634 1258108 13218 9 118962 11317 1 11071 1300339 13249 10 132490 11071 0 0 1324901270306⑵拟合度检验Test of Goodness for Fit比较调查数据是否与其他调查数据相吻合,我们将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作为理论数并假设其分布是正态分布,把这次调查的数据作为抽本数据,观察样本数据的分布与理论频数分布的拟合程度,也就是把样本分布与正态分布相比较,作为判断调查质量的一个方法;表1-3: 调查人口年龄构成与总体参数的拟合度检验顺号年龄分组全国人口构成Pi样本人口构成SiSi-Pi^2Pi1 0-42 5-143 15-244 25-345 35-446 45-547 55-648 65及+9 合计1卡方值表1-3是这次调查人口年龄结构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的拟合度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过去的八年,不论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肯定要比1990年要偏老年化,在没有近年全国人口结构的情况下,与1990年人口结构相比,如果是偏老年化,没有显着性差异,也可以表明调查的质量和代表性;检验结果在自由度为K-1-2=5;卡方值为,小于95%n=5=,P值大于,说明样本年龄结构指标的分布与总体分布的差异无显着性;⑶ DELTA不相似系数与GINI集中比DELTA不相似系数和GINI集中比均是反映样本指标的分布与总体分布的一致性的大小;它们不仅能判断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同时也能反映抽样调查数据质量;表1-4是样本地区实际调查的住户人口分布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住户人口总体分布的DELTA不相似系数和GINI集中比,第⑹栏|⑶-⑸|的合计被2除是DELTA不相似系数,第⑺栏合计数与第⑻栏合计数差的绝对值是 GINI 集中比;这两个指标越接近0,表示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一致性越好;表1-4: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住户规模构成与总体参数有关指标的计算表每户人数大小⑴全国构成%⑵户数累计Pi⑶样本构成%⑷户数累计Si⑸|⑶-⑸|⑹PiSi+1⑺Pi+1Si⑻12345678910+ -- --合计指数△= GINI=表1-4的结果显示,DELTA不相似系数等于和GINI集中比为,样本与总体的差异非常小,也可以理解样本住户人口分布与总体分布相差%或%;通过上述方法的检验和判断,我们认为这次调查样本对全国的代表性较好;。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报告总结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报告总结近年来,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调查工作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绩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全面展示我国卫生服务调查的进展和发展方向。
一、调查工作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应运而生。
调查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了解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和满意度,还可以为卫生服务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工作主要内容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卫生服务需求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期望和满意度。
调查内容涵盖就医便利性、医疗费用、医疗技术水平、医患关系等多个方面,旨在为改进卫生服务提供参考。
2.卫生服务资源调查: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质量、分布等进行全面调查。
通过了解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情况和服务能力,可以为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3.卫生服务质量调查: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通过调查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可以为提升卫生服务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4.卫生服务政策评估:对卫生服务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调查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政策的知晓程度和满意度,可以为政策的优化和调整提供参考。
三、取得的成绩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1.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
通过调查工作,我们了解到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医疗资源的分布和服务质量有着更高的期望。
2.优化卫生服务资源配置。
通过调查和评估,我们发现一些地区的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地区医疗资源过剩,而一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3.提升卫生服务质量。
社会卫生状况.
Research on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An Analysis Report of the Second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 in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Ministry oh Health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4.8② 7.1 6.2 5.2 6.8 9.6 5.7 5.9 4.2 13.9 7.3 8.4 3.8 0.7
2.1③ 1.6 9.2 1.7 15.0 21.7 2.0 10.0 6.8 20.5 6.3 14.8 3.3 1.0
注:①世界银行估计数;②卫生总费用占 GDP%; ③系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 年世界发展指标》 。
3.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是指个人为了满足各种 生理、社会需求和达到特定的目的等所表现的 特定行为模式。 4.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一般是指人们的物质、 文化消费方式。
二、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一)人口统计指标 出生率(粗出生率);死亡率(粗死亡 率);年龄别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敏感、综合指标 平均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可 以直接比较,是常用综合性指标,综合了 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对寿命的影响。
补充资料:解放前孕产妇死亡率为 150/万
(二)疾病统计指标:
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残疾率等 (三)身体发育统计指标:
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
年龄别性别低身高百分比
二、个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个体健康通常是指一个人身心发育正常,没有病 痛,具有充分的劳动能力,而且长寿。 (一)生理学指标 1.生长发育指标 (体格指标)
生长指体格的增长、发育是指功能的成熟
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疾病分类---编码表
081.肾盂炎
082.泌尿系统结石
083.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084.前列腺增生
085.其他男性生殖器官疾病
086.乳房疾病
087.输卵管炎和卵巢炎
088.子宫阴道脱垂
089.其他女性生殖器官疾病
O.妊娠,分娩病及产褥期病发症小计
090.自然流产
091. *人工流产
092.妊娠和分娩出血
093.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094. *正常分娩
095.梗阻性分娩
096.产褥期病发症
097.其他妊娠分娩病及产褥期并发症
P.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小计
098.痈和疖
099.皮炎
100.其他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Q.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小计
101.类风湿性关节炎
102.椎间盘疾病
103.骨髓炎
104.其他运动系病
051.其他耳和乳突疾病
K.循环系统疾病小计
052.急性风湿热
053.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054.高血压性心脏病
055.急性心肌梗塞
056.其他冠心病
057.肺源性心脏病
058.其他心脏病
059.高血压病(除高心病)
060.脑血管病
061.下肢静脉曲张
062.其他循环系统疾病
L.呼吸系统疾病小计
063.急性鼻咽炎(普通感冒)
⑵在疾病分类中,不可能把所有疾病名称均列上,如果没有某病名称,按此病是属于哪类疾病中的‘其他··系病’编码填写,如卵巢恶性肿瘤,填写恶性肿瘤类中的‘其他恶性肿瘤’,编码是027。对于疾病症状、体征不明确而不能作出疾病诊断的疾病填写999.
G.精神病小计
039.老年,老年前期器质性精神病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 总结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总结
根据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总结:
1. 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普遍较广:调查显示,大多数地区都有相对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居民可以方便地获得医疗和健康服务。
2.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尽管卫生服务网络覆盖范围广,但一些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包括资源配置、医疗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素质等方面。
3. 基本医疗服务稳定提供: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可以在就近的医疗机构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如常见疾病的治疗、诊断和康复等。
4. 高端医疗资源不平衡:调查显示,高端医疗资源在一些地区集中,这导致了在一些偏远地区居民难以获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5. 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调查发现,一些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医生态度不友好、医疗技术不到位、医疗费用高等问题。
因此,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生职业素养培养,控制医疗费用成为改进的重点。
综上所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了卫生服务网络的普及情况、基层卫生服务的改进空间、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以及医疗
服务质量的问题。
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改善卫生服务的政策和措施。
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报告
针对需求和期望调查结果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 充分了解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合理配置服务资源 •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卫生服务 • 加强卫生服务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居民对卫生服务的认识和满意度
建议
• 建立卫生服务需求与期望监测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 加强卫生服务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卫生服务水平 • 加强对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确保卫生服务质量
• 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 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态度 • 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和环境
结果分析
• 分析服务质量调查结果,评估卫生服务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 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 • 促进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卫生服务调查的需求和期望调查结果分析
需求和期望调查结果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卫生服务调查如何助力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
助力途径
• 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 发现卫生服务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卫生服务改进提供方向 • 促进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展望
• 卫生服务调查将成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的重要支撑 • 卫生服务调查将助力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 卫生服务调查将为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共同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 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 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 •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卫生服务调查的目标和期望成果
目标
• 全面了解卫生服务现状 • 发现卫生服务中的问题和不足 • 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期望成果
• 形成卫生服务调查报告 •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 为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的初步报告
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的初步报告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年(卷),期】1999(000)001
【总页数】9页(P4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1
【相关文献】
1.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居民主要疾病患病情况变化与分析 [J], 蔡敏;饶克勤;钱军程;高军;徐玲
2.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J], 国家卫生部
3.我国居民慢性病变化趋势分析——基于国家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报告 [J], 江丽姣;于倩倩;尹文强;黄冬梅;孙葵;尹呈良
4.中部省份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分析报告讨论会在武汉召开 [J],
5.卫生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时期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比较及作用
供应体系, 实现人人享有均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 生改革与发展政策为目标, 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 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使全体人民 病有所医 目标 为核心。主要目的 是对前五年卫生工作进行 回顾和总
际发展署 ( DFID) 的支持和援助, 世界卫生组织 ( WHO)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等国际组织、有关专家给予 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这次调查结束后最重要的是国家 出台了建立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政府 加大对公 共卫生和农村卫生投入的政策。
第四次国 家卫生服务调查 在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
21
第三次 定量研究 、定性研 究、 小规模的社会学评估
同上
扩大了西部贫困地区的调 查规模
增 加了公共 卫生服务 需求和服 务 方面的指标、居民对卫生系统反应 性的指标、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 健康评价方面的指标; 不同社会阶 层、卫生事业管理机构、医疗卫生 机构对卫生改革的看法和评价; 贫 困 人口及流 动人口的 卫生服务 需 求、利用及医疗保障情况等。
世界卫生组织每 年都会在调查 的基础上发表 一份
四、小结
卫生报告, 主要目的是向各国、国家组织和其他机构提 供卫生信息, 帮助他们决策, 或确立来年的国际卫生工 作的主题或重点。2008 年,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题为 初 级卫生保健 过去重要, 现在更重要 的报告 [5]。这份 报告与 30 年前提出的 初级卫生保健 实现人人享有 基本健康的权利 有异曲同工之处, 都建立在事实调查 研究基础上, 都重视初级卫生保健, 预防重于治疗。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第一部分绪论一、前言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和科学决策的要求,加强卫生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实施过程的监督、监测和评价,卫生部于一九九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
调查获得的信息对于了解和评价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掌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的变化,对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控卫生事业各种供求关系,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了重要作用。
过去五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和供给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随着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贯彻执行,我国卫生工作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等已经提到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议事日程,也对调查研究产生新的需求。
为此,卫生部部务会决定在1998年开展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并要求此次调查在认真总结首次调查经验、保持调查连续性和可比性的基础上,围绕卫生改革和发展目标和重点,对全国城乡及不同类型地区居民健康水平、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量、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健费用、卫生服务资源及其利用效率进行深入了解和系统分析,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服务供需之间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预测今后卫生服务供需变化的趋势,为推进卫生改革和发展、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评价《卫生事业第九个五年计划及二000年规划设想》实施进展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根据部务会的要求,我们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以及各样本县、市卫生局相互配合,于1998年2月完成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预调查和方案论证,4-5月完成国家和样本县、市两级现场调查培训,6月底完成现场调查,10月底完成数据复核、数据录入和上报,12月底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
与1993年第一次调查相比,这次调查的抽样框架、样本地区,调查时间、基本调查项目和调查人员组成要求不变,调查住户重新随机抽取,调查内容有所扩充。
既保持调查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又反映当前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变化和卫生改革重点。
此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组织和动员了近2000名各级卫生行政机构领导和医疗卫生单位医务工作者,他们为完成调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报告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这次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和调查结果的质量评价;第二部分是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包括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要量、需求量和利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第三部分为影响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多变量分析,包括门诊就诊概率、就诊单位选择概率、就诊费用、住院概率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为卫生机构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包括样本县、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工作效率、效果分析;第五部分为调查结果的总体估算、主要发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包括对调查结果的基本评价,通过样本对全国居民健康和卫生服务主要指标的估算,分析变化的趋势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并提示当前卫生服务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二、调查目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基本目的是提供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量、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效率的资料,为制定政策和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具体目的如下:⑴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各类疾病患病率、伤残率、疾病严重程度及其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等健康状况的调查,掌握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居民和特殊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以及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分析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⑵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资源拥有量的调查,探讨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向需求转化的程度、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卫生服务资源利用的效率,发现卫生资源配置、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客观依据;⑶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保健费用的调查,了解城乡和不同类型地区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展、各种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居民医疗保健负担能力和负担水平,以及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影响等,为建立健全我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国家卫生筹资政策提供有关信息;⑷分析和研究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及卫生服务资源之间的联系,探讨卫生服务供需的平衡关系,为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调查方法和内容1、被调查者与调查时间家庭健康询问全国城乡被抽中样本户的全部实际人口(凡居住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和其他人,或单身居住、生活的,均作为一个住户)。
卫生机构调查被抽中样本县(市或市区)、样本乡镇(街道)、样本村(居委会)的卫生机构和基层卫生组织。
1998年6月为现场调查时间,10月底初步完成了资料复核,数据录入和上报,12月底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
2、抽样设计1993年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遵循经济而有效的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
实践证明,抽取的样本对全国及不同类型地区有较好的代表性。
第二次调查抽样设计时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资料的可比性;二是对第一次抽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过去五年中不同类型地区之间的差异加剧,但同类地区之间的差异变化不明显,原有抽样框架仍具有代表性。
表1-1: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样本容量和抽样概率单位名称全国总数抽样样抽样概本数率县/市区2450951:26乡镇/街道71250 4751:150村/居委会1045000 9501:1100户0560001:5000因此,“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沿用了第一次调查的样本地区,除住户在样本村重新随机抽取外,样本县(市区)、样本乡镇(街道)和样本村(居委会)基本不变。
此外,由于过去的五年中,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如重庆直辖市的成立,这次调查时增加了3个样本县、市。
调查样本地区包括:95个县(市区)、475个乡镇(街道)、950个村(居委会)。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最终的抽样单位是户,在每个样本村(居委会)中随机抽取60户,全国共抽取56,000 户(21万多人口)。
全国平均每户被抽取的概率约为 1:5000。
3、调查内容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由两个组成部分,即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和卫生机构调查。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家庭成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教育、就业等;②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可得性及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制度等;③调查前两周内患病、调查前半年慢性病患病名称、频次、持续时间,因病伤活动受限及丧失劳动能力情况(残疾和失能);④调查前两周内因病伤就诊人次数、就诊费用、就诊机构种类,患者未就诊原因、采取自我医疗的方法和药品来源;⑤调查前一年因病伤住院的人次数、住院日数、住院机构种类、住院费用、需要住院未能住院的原因等;⑥1996-1997年孕产妇和婴儿保健情况,包括生育史、最后一次妊娠的结局、分娩的地点、接生方式及接生者、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婴儿出生体重、母乳喂养、健康状况、接受系统保健等情况。
与1993年第一次调查相比,减去了单列的5岁以下儿童保健和60岁老年人调查表。
卫生机构调查内容与1993年第一次调查基本一致,包括:①全县(市或市区)自然条件、人口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②全县(市或市区)卫生资源配置,包括机构、人力、床位、卫生经费等;③县及县以上医院(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站等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情况;④样本乡镇(街道)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情况;⑤样本村(居委会)卫生组织形式、卫生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情况;由于预防保健服务对于居民而言大多是被动的,因而在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站、乡镇(街道)卫生院和村卫生组织的调查表中,增加了一些预防保健服务需要量指标。
4、调查方法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派调查员入户询问调查方式。
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对调查户进行摸底调查后,深入住户按调查表项目对该户所有的成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
卫生机构调查采用文件抄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常规报告、报表和工作记录已有的指标,可根据调查表具体的要求抄录;需要调查的指标由样本县(市或市区)卫生局、被调查卫生机构的统计人员在有关人员配合下进行实地调查。
(1)调查人员: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设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
调查员负责入户调查。
调查员均选择当地的医务人员承担,在农村主要挑选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防保人员,并由所调查村的乡村医生配合;在城市挑选街道和地段医院医生。
非医务人员由于他们在疾病诊断方面存在困难,不予考虑。
一般一个样本乡镇(街道)组织两个调查组,一个调查组有2名调查员,具体负责一个样本村的调查。
调查指导员负责调查的组织、指导、检查、及调查问卷的验收复查工作。
调查指导员均为县(市区)卫生局指定乡镇卫生院负责人担任。
此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组织和动员了近2000名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的领导和医疗卫生单位医务工作者,他们为完成调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2)资料收集的工具: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调查表,具体调查表包括:①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②孕产妇和婴儿健康调查表;③两周病伤调查表;④调查前一年住院调查表。
卫生机构调查采用:①全县(市或市区)基本情况调查表;②乡镇(街道)卫生机构调查表;③村级(居委会)卫生组织情况调查表;④医院(县及县以上医院、中医院)情况调查表;⑤卫生防疫机构情况调查表;⑥妇幼保健机构情况调查表。
四、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和调查质量评价1、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调查顺利展开和调查质量,对每一个环节实行了严格质量控制。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⑴调查方案设计、论证和试调查:在总结第一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调查指标、保证指标解释清晰、标准统一,召开两次专家论证会,并在天津市蓟县进行了试调查,检验调查设计的合理性及可行性;⑵调查人员培训:按统一计划、教材进行了两级培训,卫生部负责培训省级调查管理人员和样本县、市负责人及师资,省督促各样本县、市(市区)直接培训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
要求每一个调查员必须明确调查目的意义,了解调查设计原则,掌握调查询问方法和调查表填写内容,保证调查质量。
培训结束后,对每个调查员进行考查,合格后方可参加正式调查。
根据各调查点调查人员统计:95% 以上的调查员是具有医士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医学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⑶明确调查人员工作职责:建立了“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调查人员职责及现场工作准则”,要求每一个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必须按照工作准则进行调查;(4)建立调查质量的核查制度:包括:①现场调查中,在每户询问并记录完毕后,调查员都要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有疑问应重新询问核实,如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有遗漏项目要及时补填;②每个乡镇(街道)的调查指导员要对每户的调查表进行核查验收,从正式调查开始后的当晚检查调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错漏项时,要求调查员应在第二天重新询问予以补充更正,认真核实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③每个县(市区)设立质量考核小组在调查过程中抽查调查质量,调查完成后进行复查考核,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复查考核应在已完成户数中随机抽取5%,观察复核调查与调查结果的符合率;机构卫生服务调查的复核应与有关报表如人员、财务、工作报表等核对,考查其符合率;④卫生部组织有关省成立质量检查组,分赴一些地区进行质量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