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危害及预防PPT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和专业检查,及早发现问题。
建议每月自检一次,专业检查至少每年一次。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 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饮食习惯与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合理饮食有助于 平衡激素。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2.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害 3.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4. 如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5. 结论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定义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 现为乳腺腺体的增生和囊性变化。
这种病通常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育龄期女 性。
心理影响
乳腺囊性增生病可能导致女性产生焦虑和恐 惧,影响心理健康。
女性可能会担心发展为乳腺癌等更严重的疾 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害
生理影响
长期的乳腺囊性增生可能引起乳腺组织的变 化,增加乳腺癌风险。
虽然大多数囊性增生是良性的,但有些类型 可能与癌变相关。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害 生活质量
疼痛和不适可能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管理压力
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有效管理压力,保持心理 健康。
压力可能影响激素水平,通过减压可以降低风险 。
如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如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药物治疗
可使用激素类药物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减 轻症状。
具体用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手术治疗
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是由于乳腺局部肿物、结节的形成和囊性增生引起的。
这种病常常给人带来不适和痛苦,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成因不是很明确,但据科学研究发现,一些因素可能会增加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发生风险,如荷尔蒙变化、年龄、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乳房肿胀、疼痛、红肿,囊性增生病灶触感柔软、无痛而明显,腺体组织压痛明显。
诊断乳腺囊性增生症,要通过医生的诊断和化验确定,以排除其他乳腺疾病和乳腺癌的可能性。
医生通常会进行体检,乳腺超声、乳腺X线等检查,并可能抽取胸腺穿刺进行组织检查。
只有确定了这种疾病的确诊方可接着治疗。
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一般采用多种方式,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复杂、高风险和长期不愈合的病例;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口服避孕药或促进荷尔蒙分泌的药物;非手术治疗则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理疗、放射线治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为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发生,我们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减少饮酒、不吸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摆脱压力等。
此外,定期进行医学体检和自我观察,及时处理发现的肿块、结节和疼痛等症状。
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乳腺囊性增生病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 • 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
地理分布特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病率 在发达国家和城市地区较高
• 可能与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等因素有 关
02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表现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症状及体征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 理学特点
•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理学特点主要包括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 乳腺导管扩张和囊肿形成
• 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导管上皮细胞数量增多,细胞排列紊乱 • 乳腺导管扩张块
03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04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策略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保守治疗
•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 •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减轻心理压力 • 药物治疗使用激素治疗药物如黄体酮、他莫昔芬等,缓解症状 • 中医治疗采用中药治疗如逍遥散、乳癖消等,调节内分泌,缓 解症状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手 术治疗
乳腺囊性增生病诊断与治疗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概述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定义与分类
乳腺囊性增生 病是一种常见 的乳腺良性疾
病
01
• 以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为 主要特征 • 伴有乳腺导管扩张和囊肿形 成
根据乳腺囊性 增生病的病变 范围,可分为 局灶性和弥漫 性两种类型
• 手术治疗适用于局部病变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怀疑恶性变的患 者
• 乳腺区段切除术切除病变区域的乳腺组织 • 乳腺腺体切除术切除部分或全部乳腺腺体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治疗药物、抗雌激素治疗药物和中药治疗 • 激素治疗药物如黄体酮、他莫昔芬等,缓解症状 • 抗雌激素治疗药物如瑞宁得、阿罗马酶抑制剂等,降低雌激素 水平,缓解症状 • 中药治疗如逍遥散、乳癖消等,调节内分泌,缓解症状
外科概要 乳腺囊性增生
乳腺囊性增生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種非炎症性病變,屬於乳腺結構不良的一個晚期階段,是婦女的一種常見病。
特點:主要以乳房腫塊,經前脹痛加重,經後減輕為特徵。
好發年齡:30~40歲婦女,但青年和老年婦女亦可患此病。
臨床表現
治療
內治:
成藥驗方:
☉散結靈:每次四片,1日3次。
☉逍遙丸:每次4.5g,1日3次。
與上藥合用,可增強療效。
☉乳塊消:丹參、橘葉各15g,王不留行、川楝子、土?(ㄅㄧㄝ)蟲(廣地龍也可)、皂刺10g。
每日一劑,水煎分服。
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之功。
☉419丸:豬苦膽汁1500g,冰片18g,土元、金銀花各1000g,紅棗、家胡桃仁各500g,馬錢子200g。
先將豬苦膽汁煮沸一小時後加冰片,攪拌勻,然後把炙好的馬前子同其他藥共研細末,與膽汁混合,蜂蜜為丸。
每丸6g,每次一丸,每日2次。
外治:
宜溫經通絡、化痰散結,可用陽和解凝膏加黑退消外貼患處,7天換一次。
乳腺囊性增生病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
乳腺囊性增生病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一)概述乳腺囊性增生症也称慢性囊性乳腺病(简称乳腺病)。
是女性多发病之一,常见于25~40岁。
基本病理改变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也可为腺管内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或腺管周围囊肿形成。
(二)临床特点1.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是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突出表现。
胀痛的特点是程度不一,具有周期性,即月经前期症状加重,月经过后缓解。
肿块常为多发性,呈结节状或条索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清楚,但相互无粘连,可被推动。
肿块在月经过后有所缩小,且腋下淋巴结无肿大。
胀痛和肿块可限于一侧,也可见于双侧,可为局限性也可为整个乳房。
2.另一特点是病程长,发展慢,有时伴有乳头溢液,多为黄绿色、无色浆液或棕色血性。
本病有时与乳癌混淆,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者有发生恶变可能(约2%~3%)。
(三)处理1.教病人学会自查,在每次月经刚结束时进行;2.对怀疑有乳癌者,嘱病人每隔2~3个月到医院复查,必要时行组织活检或穿刺细胞学检查;3.耐心解释,密切随访,解除病人顾虑,不致漏诊乳癌;4.主要治疗方法有内分泌治疗、碘化钾、中药及对症处理。
四、乳房纤维腺瘤(一)临床特点与雌激素作用活跃有密切关系,好发年龄在性功能旺盛时间(18~25岁)。
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同时或不同时),无明显自觉症状,包块增大慢、质坚韧、边界清楚、易推动、表面光滑,月经周期对肿块大小无影响。
(二)处理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
五、乳癌(一)临床表现1.最多见于乳房外上象限(45%~50%),其次是乳头、乳晕(16%~20%)、内上象限(13%~16%)。
2.早期表现:静悄悄无症状的单发肿块,质硬、不光滑、与周围界限不清楚、活动度小,腋窝无或有散在的小的淋巴结。
3.进展期:乳房外形改变,皮肤凹陷(酒窝征),乳头内陷或偏向癌肿方向,进一步加重则会出现局部“桔皮样”变,癌肿凸出。
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可活动,甚至数目增多、粘连成团,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连着。
乳腺囊性增生需要手术吗
乳腺囊性增生需要手术吗文章目录*一、乳腺囊性增生需要手术吗*二、乳腺囊性增生怎么治疗*三、乳腺囊性增生的预防乳腺囊性增生需要手术吗1、乳腺囊性增生需要手术吗乳腺专家介绍:乳腺囊性增生的病症还可能和身体免疫及微量元素等有关系,如果冬至内分泌失调的话,会增加患者患病几率!此外,患者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平时经常抑郁的话,就会影响身体内的气血运行。
如果女性出现乳房疼痛、乳房硬块等反应的话,就需要警惕存在乳腺疾病了,建议患者可以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同时还应该积极进行排癌检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患者每年都要到医院复查,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这个要看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
2、乳腺囊性增生的表现2.1、肿块:乳腺内肿块常为主要症状,可发生一侧乳腺,也可发生于两侧乳腺,但以左侧乳腺较为显著。
肿块可单发,也可为多个,其形状不一,可为单一结节,亦可为多个结节状。
2.2、乳痛:本病乳痛多不明显,且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也不密切,偶有多种表现的疼痛,如隐痛、刺痛、胸背痛和上肢痛。
临床经验提示有此变化者多为良性。
若肿块增大迅速且质地坚硬者,提示恶变可能。
2.3、乳头溢液:约5%~15%的患者可有乳头溢液,多为自发性乳头排液。
常为草黄色浆液、棕色浆液、浆液血性或血性溢液。
如果溢液为浆液血性或血性时往往标志着有乳管内乳头状瘤。
3、乳腺囊性增生的发病机制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乳腺增生病,与体内内分泌平衡失调有关。
它不是炎症,更不是肿瘤,而是机体对内分泌不平衡所起的生理性反应,是乳腺正常结构的错乱。
Coormaghtigi和Amerlinck在1930年已证明切除卵巢的家鼠注射雌激素后能产生乳腺囊性病。
在人类,雌激素不仅能刺激乳腺上皮增生,也能导致腺管扩张,形成囊肿。
一般认为,神经、免疫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因素均可造成机体各种内分泌激素的失衡。
人生存的外部环境、工作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各种压力造成的神经精神因素等均可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进而使某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
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症(慢乳病)
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症(慢乳病)类别:外科或乳腺外科概述:乳房囊状增生症(普外)简称慢乳病,是与内分泌相关的非炎症、非肿瘤的腺内组织增生性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乳房胀痛,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
月经来潮前症状加重,经后症状减轻。
本病在青中年女性乳房肿块中占多数,超过肿瘤的发生率,其发生呈慢性表现。
国外医学专家认为,目前本病治疗无特效药。
症状轻的无需治疗,定期观察病情变化,病变局限症状重的患者,可手术切除。
由于本病有恶变的可能,因此,就医者日益增多。
症状表现:1.患侧乳房随月经周期疼痛。
2.一侧或两侧乳房内可触及条索样或结节样肿块,质轫,边界不清。
3.乳头有黄绿色、棕色或血性溢液。
诊断依据:1.乳房疼痛,肿块,乳头溢液。
2.针吸细胞学或活组织切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3. 乳房红外线扫描、B超、钼靶或干板X线片可协助诊断,但只有参考价值。
4。
乳房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是否光滑、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等对肿瘤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熟练外科医师的手感比红外扫描、B超、X线等更有协助诊断价值。
证候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气滞(肝郁)、气郁、阴虚(冲任不调)、血瘀等,少有湿、热等证型。
鉴别诊断:1.乳腺癌.2.乳管内乳头状腺瘤.3.乳腺纤维瘤治疗:治疗原则1.内分泌治疗.2.定期复诊,观察其变化。
3.对症处理。
4.中药治疗。
5.怀疑恶变时,手术切除。
方法:1.症状轻者,可不治疗,应定期复诊,观察其变化。
2.症状重,痛剧者,可用内分泌治疗,或复方碘溶液,同时给维生素E,乳结平等药物治疗。
3.中药治疗有确切疗效。
常以逍遥散为基本方,临证加减。
加用内分泌治疗,疗效更佳。
每二周复查一次。
治疗二~三月后,增生的肿块大都可消失。
如肿块不减少反而增大,质地变硬,应重作活检,改变治疗方案。
消遥散组成:柴胡9 薄荷4 云苓15 白芍10 炙甘草5 当归12 白术15 生姜3[加减法] 肝郁,加青皮9 郁金12 香附10 ;B.血虚,加熟地15 ;潮热,加丹皮12 栀子10 ;头痛,加川芎12 白芷12 ;合并有肝肿大,肝区疼痛,加丹参18 鳖甲15 生牡蛎24 ;乳房肿块胀痛,则加穿山甲12 王不留行10 青皮9。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诊疗及护理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诊疗及护理
乳腺囊性增生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简称乳腺病。
本病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病症,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过多或黄体素缺乏有关,多见于25~40岁妇女,大多数患者绝经后症状缓解。
【主要表现】
(1)症状:多为育龄期妇女,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始为乳房胀痛,程度不一,具有周期性,多发生在或加重于月经前期。
心情不畅时疼痛可加重。
(2)体征:肿块局限于乳腺一部分,也可分布于整个乳房,扪之结节状、条索状、薄片状,不规则,质韧不硬,边界不清,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
肿块在月经前增大、月经过后有所缩小。
部分患者可伴乳头溢液,淡黄色、棕色水样物,少数为血性溢液。
【治疗与护理】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发病后数月或「2年后自行缓解,绝经后往往症状消失,因此如诊断明确多不需特殊治疗。
如症状明显,可酌情选择以下措施。
(1)药物治疗:5%碘化钾5毫升/次,3次/日,口服。
维生素E5毫克/次,3次/日,口服。
(2)中成药治疗:可用逍遥丸IO克/次,2次/日,口服;或乌鸡白凤丸10克/次,2次/日,口服。
(3)手术治疗:如年龄较大、病变范围广泛、有乳癌家族史者,可
行单纯乳腺切除或乳腺区域切除术。
(4)护理措施:①一般护理。
胸罩托起乳房,减轻乳房下垂,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②心理护理。
向病人介绍本病的有关基本知识,保持精神乐观、情绪开朗,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③注意观察。
如为轻度乳腺囊性增生且症状轻微,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若乳腺肿块增长明显,应随诊观察,以防癌变。
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
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乳腺良性疾病。
好发年龄在40岁前后,青春期及绝经后则少见。
典型表现是周期性乳房疼痛和触痛,在月经来潮前加重,乳腺常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或团块或仅有增厚感。
1 关于命名及分型其命名及分型未统一,文献上名称繁多,如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囊性病,乳腺腺病,乳腺纤维病,导管内乳腺头状瘤,慢性囊性乳腺炎,囊性剥脱性上皮增生,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等[1]。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就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疾病,其各型的病因均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可能是黄体素的减少与雌激素的相对增多,致使二者比例失调。
各型都存在着管泡及间质的不同程度的增生[2]。
各型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移行病理改变。
因此我们根据该病基本病理变化,以乳腺增生病命名更为合适[3]。
2 各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2.1主要临床表现应具备以下几点:2.1.1存在各种性质的不同程度的乳房间歇性疼痛,疼痛往往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在月经前开始或加重,而在月经来潮后即减轻。
可伴有乳白色或淡黄色的乳头溢液[4]。
2.1.2触诊可扪及乳腺组织增生的肿块,边界不清有触痛,质地比正常乳腺组织坚实,能滑动。
表面较光整,有的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
如果病程长,增生的乳腺组织纤维化,肿块可呈条索状。
用红外线乳腺扫描仪等辅助检查,可见乳腺组织增生的肿块影像[5]。
2.1.3要有病理学检查依据或细胞学检查排除乳腺癌。
2.2各型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2.2.1乳痛症型有一组182例患者[6],此型占9例,多发生在21~25岁,平均年龄23.1岁。
尤以未婚女子或已婚未育或虽已育而未授乳者多见。
病程较短,一般在数周至数月平均病程3个月。
突出症状为乳痛,可同时累及双侧乳腺,但多以一侧为重,在月经前期症状明显,经期第2d减轻。
检查时可发现全乳慢性结节状病变,触痛结节多在外上象限。
乳腺囊性增生病人的护理
乳腺囊性增生病人的护理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女性多发病,多见于25~45岁女性。
本病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于腺管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也有发生在小叶实质者,主要为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
一、病因本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一是体内雌、孕激素比例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量增多,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二是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突出的表现是乳房胀痛,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
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有时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
(二)体征一侧或双侧乳腺有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的单个或多个结节,可有触痛,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与皮肤无粘连,也可为弥漫性增厚。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呈黄绿色或血性,偶为无色浆液。
三、辅助检查钼靶X线和超声检查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四、处理原则(一)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定期观察和药物对症治疗。
症状严重者可用中药调理,如口服中药逍遥散。
也可选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和维生素类药物联合治疗。
若肿块变软、缩小或消退,则可予以观察并继续中药治疗:若肿块无明显消退,或观察过程中对局部病灶有恶变可疑者,应切除并做快速病理检查。
(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有不典型上皮增生,则可结合其他因素决定手术。
五、护理措施(一)减轻疼痛1.心理护理解释疼痛发生的原因,消除病人的顾虑,保持心情舒畅。
2.局部托起用乳罩托起乳房,但不宜过紧。
3用药护理遵医嘱服用中药或其他对症治疗药物。
(二)定期检查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易与乳腺癌混淆,且可能与其并存,应嘱病人经常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局限性增生者在月经后1周至10日内复查,每隔2~3个月到医院复诊,有对侧乳腺癌或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密切随访,以便及时发现恶变。
乳腺囊性增生病-11页精选文档
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发病年龄一般开始于30~34岁;40~49岁为发病高峰青年女性少见,绝经后发病率迅速下降。
其发病率在成年妇女为5%~9%。
乳腺囊性增生病 - 病因该病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的刺激有关。
Coormaghtigi和Amerlinck在1930年已证明切除卵巢的家鼠注射雌激素后能产生乳腺囊性病。
在人类,雌激素不仅能刺激乳腺上皮增生也能导致腺管扩张,形成囊肿。
新近研究说明高泌乳素血症是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重要原因,国外学者报道绝经后妇女患乳腺囊性增生症常是不恰当的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结果。
乳腺囊性增生病 - 发病机制乳腺囊性增生病图2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理改变特点为:1.大体形态一侧或双侧乳腺组织内有大小不等,软硬不均的囊性结节或肿块。
囊肿大小不一,大囊肿直径可达1~5cm呈灰白色或蓝色又称蓝色圆顶囊或蓝顶囊肿(图1)小囊肿多见于大囊周围,直径仅2mm,甚至肉眼见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可见。
切开大囊肿可见囊肿内容物为清亮无色、浆液性或棕黄色液体,有时为血性液体。
其中含有蛋白质、激素(泌乳素、雌激素、雄激素、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类生长激素、卵泡刺激激素、黄体化激素等)、糖类、矿物质及胆固醇。
切面似蜂窝状,囊壁较厚失去光泽可有颗粒状或乳头状瘤样物向囊腔内突出。
2.组织学形态可见5种不同的病变(1)囊肿:末端导管和腺泡增生,小导管扩张和伸展、末端导管囊肿形成。
末端导管上皮异常增殖形成多层从管壁向管腔作乳头状生长,占据管腔大部分,以致管腔受阻,分泌物潴留而扩张,而形成囊肿(图2)。
囊肿可分为单纯性囊肿只有囊性扩张,而无上皮增生;另一种为乳头状囊肿,囊肿上皮增生呈乳头状。
(2)乳管上皮增生:扩张的导管及囊肿内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轻者上皮层次增多,重者呈乳头状突起,或彼此相连呈网状或筛状、实体状、腺样。
若囊肿上皮增生活跃,常见不典型增生或间变,有可能发展为癌。
(3)乳头状瘤病:即在乳头状囊肿的囊性扩张基础上,囊壁上皮细胞多处呈乳头状增生形成乳头状瘤病根据乳头状瘤病受累范围乳头密度及上皮细胞增生程度,可把乳头状瘤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临床上有实用意义。
乳腺囊性增生症危害及预防
谢谢观看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重视乳腺健康
乳腺囊性增生症虽然常见,但不可忽视,定期检 查和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女性对乳腺健康的认识。
总结与展望
未来研究
未来研究应聚焦于乳腺囊性增生的病因及防治措 施,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加强多学科合作,推动更全面的健康管理。
总结与展望
倡导健康生活
通过健康教育和社区活动,鼓励女性关注自身健 康,提升生活质量。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危害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危害
健康影响
长期的乳腺囊性增生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尤其在有家族史的女性中。
定期检查和早期发现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 。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危害
心理影响
乳腺囊性增生症状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了解病情和寻求心理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心 理状态。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危害
生活质量
病症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动,造成身 体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
改善生活方式和寻求医疗建议有助于提高生 活质量。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症?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症?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 菜和全谷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荷尔蒙平衡。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乳腺肿块、疼痛、压痛等,月经周 期变化可能加重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 症状。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病因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荷 尔蒙水平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影响有关。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可能在发病中起到一定作 用。
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
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作者:张俊美李本澄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4期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乳腺良性疾病。
好发年龄在40岁前后,青春期及绝经后则少见。
典型表现是周期性乳房疼痛和触痛,在月经来潮前加重,乳腺常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或团块或仅有增厚感。
1 关于命名及分型其命名及分型未统一,文献上名称繁多,如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囊性病,乳腺腺病,乳腺纤维病,导管内乳腺头状瘤,慢性囊性乳腺炎,囊性剥脱性上皮增生,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等[1]。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就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疾病,其各型的病因均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可能是黄体素的减少与雌激素的相对增多,致使二者比例失调。
各型都存在着管泡及间质的不同程度的增生[2]。
各型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移行病理改变。
因此我们根据该病基本病理变化,以乳腺增生病命名更为合适[3]。
2 各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2.1主要临床表现应具备以下几点:2.1.1存在各种性质的不同程度的乳房间歇性疼痛,疼痛往往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在月经前开始或加重,而在月经来潮后即减轻。
可伴有乳白色或淡黄色的乳头溢液[4]。
2.1.2触诊可扪及乳腺组织增生的肿块,边界不清有触痛,质地比正常乳腺组织坚实,能滑动。
表面较光整,有的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
如果病程长,增生的乳腺组织纤维化,肿块可呈条索状。
用红外线乳腺扫描仪等辅助检查,可见乳腺组织增生的肿块影像[5]。
2.1.3要有病理学检查依据或细胞学检查排除乳腺癌。
2.2各型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2.2.1乳痛症型有一组182例患者[6],此型占9例,多发生在21~25岁,平均年龄23.1岁。
尤以未婚女子或已婚未育或虽已育而未授乳者多见。
病程较短,一般在数周至数月平均病程3个月。
突出症状为乳痛,可同时累及双侧乳腺,但多以一侧为重,在月经前期症状明显,经期第2d减轻。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因有哪些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因有哪些
一、概述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属于心胸外科的病症,一般而言,出现这样的病症的患者大多数都是上了三十岁之后的女性。
到了中年之后这样的病症发生的概率还会更大。
患者在出现这样的病症的时候会有乳腺增生的情况共存。
这样的病症在出现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及时治疗是关键。
如果要是治疗的不及时或者是没有及时控制病症的话,对于患者的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步骤/方法:
1、常见的导致患者出现这样的病症的原因就是乳房存在囊性结节导致的。
如果要是乳房的单侧或者是双侧出现不同大小的结节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如果要是检查的话就会有有内容物。
2、组织学上认为这样的病症的出现和患者本身的末端导管以及腺泡是有关系的。
如果要是因为上皮异常的话,很容易就会导致管腔受阻,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患者的分泌物滞留在管腔之内,形成乳腺囊性增生症。
3、这样的病症在出现的时候的首先会有的症状就是肿块。
这样的情况可以是单侧的也可以是双侧的。
之后的话会有不同程度的胀痛情况,特别是在月经周期的一段的时间,甚至还有背部疼痛的症状。
三、注意事项:
这样的病症如果要是治疗的话首先可以选择药物治疗的方式,主
要的药物就是激素类的。
之后的话如果没有好的治疗效果的话,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的方式。
乳腺囊性增生症
生活习惯的影响
饮食:高脂肪、 高糖、高盐饮 食可能导致乳 腺囊性增生症
作息:长期熬 夜、作息不规 律可能导致乳 腺囊性增生症
情绪:长期紧 张、焦虑、抑 郁等负面情绪 可能导致乳腺
囊性增生症
运动:缺乏运 动、久坐不动 可能导致乳腺
囊性增生症
其他因素
内分泌失调:如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异常 精神压力: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饮食等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乳腺囊性增生症病史
手术效果:手术可以缓解症状但 复发率较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手术方法:乳腺肿块切除术、乳 腺肿块切除+乳腺导管切除术、乳 腺肿块切除+乳腺导管切除+乳腺 切除术
手术风险:手术可能导致乳腺损 伤、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其他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如口服避孕药、抗 雌激素药物等
手术治疗:如乳腺切除术、乳 腺囊肿切除术等
06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预防与保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保持适当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乳腺疾病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早期发现乳腺疾病及时治疗 检查频率: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检查 检查方法:包括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等 检查注意事项:选择正规医院听从医生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 合理饮食等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及时发现并治 疗乳腺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保持心 情愉快
乳房囊性增生病
乳房囊性增生病【概述】是妇女如常见的乳腺疾病。
本病的命名学很混乱,又名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等。
以往曾称为慢性囊性乳腺炎,实际上本病无炎症性改变,因而不宜应用。
本病的特点是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故称为囊性增生病或乳腺结构不良症。
【治疗措施】囊性增生病绝大部份可以用非手术治疗,用乳罩托起乳房,中药疏肝理气及调和等方法可缓解疼痛。
绝经前期疼痛明显时,可在月经来潮前服用甲基睾丸素,1日3次,每次5mg;亦可口服孕酮,每日5~10mg,在月经前服7~10天。
近年来应用维生素E治疗,亦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对病灶局限于乳房一部份,月经后仍有明显肿块者也可应用手术治疗。
【病因学】本病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月经周期内乳腺同样亦有周期性的变化,当体内激素比例失去平衡,雌激素水平升高与黄体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增生后复旧不全,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病理改变】切除标本常呈黄白色,质韧,无包膜。
切面有时见有很多散的小囊,实际上是囊状扩张的大小导管,囊壁大多平滑,内有黄绿色或棕色粘稠液体。
有时有黄白色乳酪样的物质自管口溢出。
如为弥漫性囊性病,则称schimmelbusche病。
单个张力较大的青色囊肿称蓝顶囊肿。
【流行病学】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尚不明确。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囊性增生病患者以后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为正常人群的2~4倍。
囊性增生病本身是否会恶变与其导管上皮增生程度有关。
单纯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有恶变,如果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者,则恶变的可能较大,属于癌前期病变。
【临床表现】病人常有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轻者如针刺样,可累及到肩部、上肢或胸背部。
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明显,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
检查时乳房内有散在的圆形结节,大小不等,质韧,有时有触痛。
结节与周围乳腺组织的界限不清,不与皮肤或胸肌粘连,有时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增厚区。
病灶位于乳房外上方较多,也可影响到整个乳房。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科普知识
目录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主要症状和体征 病因与风险因素 如何诊断 管理与治疗 注意事项与预防 结语
什么是乳腺 囊性增生症?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概述: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一种常见 的乳腺疾病,主要影响以及不适感 。
主要症状和 体征
主要症状和体征
乳房肿胀和胀痛 囊肿形成和触摸感
主要症状和体征
乳房结节 疼痛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
病因与风险 因素
病因与风险因素
激素变化:荷尔蒙水平波动可能是导致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原因之一。 年龄和性别:女性在生育年龄段更容易 患上此症。
病因与风险因素
家族史:有家族乳腺疾病史的人风 险较高。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注意事项与 预防
注意事项与预防
定期乳房自检:早期发现变化,及时就 医。 高风险人群:有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乳 腺健康检查。
注意事项与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当的体 重,定期锻炼,限制酒精摄入 。
结语
结语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一种常见但通常是良 性的乳腺疾病。
注意观察症状变化,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定期就医是管理的关键。
如何诊断
如何诊断
体检和病史:医生会询问症状并进行乳 房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波可帮助确认囊肿的存 在和特征。
如何诊断
钼靶摄影:用于排除其他乳腺 问题。
管理与治疗
管理与治疗
舒缓疼痛:穿着合适的内衣,应用温暖 敷料可减轻不适。 饮食与生活方式:减少咖啡因摄入,保 持健康饮食。
管理与治疗
医学治疗: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医 生可能开处方药物以减轻疼痛和不 适。
乳腺囊性增生严重吗
乳腺囊性增生严重吗文章目录*一、乳腺囊性增生严重吗1. 乳腺囊性增生严重吗2. 乳腺囊性增生有什么危害3. 乳腺囊性增生有什么症状*二、乳腺囊性增生的发病原因*三、乳腺囊性增生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严重吗1、乳腺囊性增生严重吗乳腺囊性增生虽然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很大几率的恶变风险。
本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5~45岁女性,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
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良性乳腺结构不良”。
本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
2、乳腺囊性增生有什么危害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随喜怒消失,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节结,肿块多为绿豆大步节结,或成粗条索状。
质韧不坚硬,按之可动,不与深部组织粘连,境介不清,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
乳房有肿块,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经行后减轻或消失,经期多后延,经痛不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日久失治者,少数可发生癌变。
患了乳腺囊性增生,患者们常常就会有明显的情绪改变,如生气、紧张、发怒、焦虑、抑郁等,此外,生活规律也会被迫颠倒错乱,身体免疫机能会因劳累而每况愈下,乳房局部会因情绪变化而痛得心烦。
乳腺增生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一般常于月经前期加重,行经后减轻。
由于乳腺增生病重的一小部分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性,这也是不少人认为乳腺增生最大的危害。
3、乳腺囊性增生有什么症状 3.1、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
病程为2个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
必须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诊治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诊治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女性乳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病因目前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其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在月经周期中,卵巢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乳腺腺体增生和囊腺扩张,这种病理变化在月经结束后逐渐减轻,但是在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中,这种变化可能会更加明显。
此外,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功能异常等也是导致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可能因素。
临床表现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乳房疼痛和肿块。
乳房疼痛乳房疼痛通常是周期性的,出现在月经前一周到月经来潮后几天,一般疼痛程度较轻,但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
肿块肿块是指在乳房组织中出现的囊性、结节性小肿块,多数情况下病变区域较小,直径不超过2cm,质地柔软。
肿块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但也有部分位于腋下乳房组织区域。
肿块通常随着月经周期出现和减轻,但也有极少数病例肿块不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
其他症状乳腺囊性增生病还可能会引起其他症状,如乳头疼痛、不适和触痛等。
诊断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乳腺检查和经验性治疗来确定。
其中乳腺检查包括触诊、彩超、乳腺磁共振等。
在确诊乳腺囊性增生病后,需要排除其他乳腺肿瘤,并进行恰当的分级和观察。
治疗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方法多数是以缓解症状为主。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以促进激素平衡为主,包括口服避孕药、口服黄体酮、抗雌激素药以及中药等。
这些药物能够减轻患者的乳房疼痛和缩小肿块。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以肿块的大小和病理类型为基础,包括肿块的切除、腋窝淋巴结的活检、乳房的部分切除、全乳房切除等。
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肿块较大,或者肿块形态疑似肿瘤等情况。
预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预后通常较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后乳腺的复查以及长期的随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发病年龄一般开始于30~34岁;40~49岁为发病高峰青年女性少见,绝经后发病率迅速下降。
其发病率在成年妇女为5%~9%。
乳腺囊性增生病- 病因该病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的刺激有关。
Coormaghtigi和Amerlinck 在1930年已证明切除卵巢的家鼠注射雌激素后能产生乳腺囊性病。
在人类,雌激素不仅能刺激乳腺上皮增生也能导致腺管扩张,形成囊肿。
新近研究说明高泌乳素血症是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重要原因,国外学者报道绝经后妇女患乳腺囊性增生症常是不恰当的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结果。
乳腺囊性增生病 - 发病机制乳腺囊性增生病图2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理改变特点为:1.大体形态一侧或双侧乳腺组织内有大小不等,软硬不均的囊性结节或肿块。
囊肿大小不一,大囊肿直径可达1~5cm呈灰白色或蓝色又称蓝色圆顶囊或蓝顶囊肿(图1)小囊肿多见于大囊周围,直径仅2mm,甚至肉眼见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可见。
切开大囊肿可见囊肿内容物为清亮无色、浆液性或棕黄色液体,有时为血性液体。
其中含有蛋白质、激素(泌乳素、雌激素、雄激素、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类生长激素、卵泡刺激激素、黄体化激素等)、糖类、矿物质及胆固醇。
切面似蜂窝状,囊壁较厚失去光泽可有颗粒状或乳头状瘤样物向囊腔内突出。
2.组织学形态可见5种不同的病变(1)囊肿:末端导管和腺泡增生,小导管扩张和伸展、末端导管囊肿形成。
末端导管上皮异常增殖形成多层从管壁向管腔作乳头状生长,占据管腔大部分,以致管腔受阻,分泌物潴留而扩张,而形成囊肿(图2)。
囊肿可分为单纯性囊肿只有囊性扩张,而无上皮增生;另一种为乳头状囊肿,囊肿上皮增生呈乳头状。
(2)乳管上皮增生:扩张的导管及囊肿内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轻者上皮层次增多,重者呈乳头状突起,或彼此相连呈网状或筛状、实体状、腺样。
若囊肿上皮增生活跃,常见不典型增生或间变,有可能发展为癌。
(3)乳头状瘤病:即在乳头状囊肿的囊性扩张基础上,囊壁上皮细胞多处呈乳头状增生形成乳头状瘤病根据乳头状瘤病受累范围乳头密度及上皮细胞增生程度,可把乳头状瘤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临床上有实用意义。
(4)腺管型腺病:小叶导管或腺泡导管化生并增生,增生的上皮细胞呈实性团块,纤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而导管扩张及囊肿形成不明显,称为腺病形成。
(5)大汗腺样化生:囊肿壁被覆上皮化生呈高柱状,胞浆丰富,其中有嗜酸性颗粒,似大汗腺细胞,此种细胞的出现,常是良性标志。
此外囊壁、导管、腺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纤维条索挤压周围导管产生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再引起导管扭曲或扩张(图3)3.病理诊断标准乳腺囊性增生病具以上5种病变,它们并不同时存在其中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和囊肿是主要病变。
各种病变的出现率与组织取材的部位、取材量的多少有关如果切片中能见到5种病变中的3种,或3种主要病变的2种,即可诊断。
在5种病变中囊肿性乳管上皮增生,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所致的不典型增生,易导致癌变。
乳腺囊性增生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多发生在30-50岁的妇女中。
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乳腺囊性增生病常可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轻者如针刺样,可波及到肩部、上肢或胸背部。
一般月经来潮前,疼痛更加明显。
而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
抚摸乳房内有散在的圆形结节,大小木等,质韧,有时触之疼痛。
结节与周围的乳腺组织界限不清,不与皮肤或胸肌粘连在一起。
有时并模不清是结节状,而呈一块增厚的组织。
结节多位于乳房外上方,也可以影响整个乳房。
少数病人可出现乳头溢液,多为棕色、浆液性或血液性液体。
病程可以很长,绝经后往往可以自动消失。
乳腺囊性增生病绝大部分不用手术切除,只用乳罩托起乳房,服用疏肝理气的中药可缓解疼痛。
绝经期前疼痛明显时可在月经来潮前服用甲基睾丸素,每次5毫克,每日3次;或服用孕酮,每日5-10毫克,共7-10天。
维生素E也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常用来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如结节局限在乳房内的某一部分,月经后仍有明显肿块,也可以进行手术,将其切掉。
特别是经病理检查囊性增生又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
而且较重,转成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属于癌前期病变,更应早期手术切除之。
腺囊性增生病 - 临床表现乳腺囊性增生病图31.肿块乳腺内肿块常为主要症状,可发生一侧乳腺,也可发生于两侧乳腺,但以左侧乳腺较为显著。
肿块可单发也可为多个,其形状不一,可为单一结节,亦可为多个结节状单一结节常呈球形、边界不甚清楚,可自由推动,有囊性感;多个结节常累及双乳或全乳,结节大小不等,囊肿活动往往受限,硬度中等有韧性,其中较大的囊肿位于近表面时常可触及囊性感;尚有呈条索状沿乳管分布结节或条索状直径多在0.5~3cm。
根据肿块分布的范围可分为弥漫型,即肿块分布于整个乳腺内;或混合型,即几种不同形态的肿块,如片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散在于全乳。
2.乳痛本病乳痛多不明显,且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也不密切,偶有多种表现的疼痛如隐痛、刺痛、胸背痛和上肢痛。
有的患者在愁闷、忧伤心情不畅,以及劳累、天气不好时,肿块变大、变硬、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或情绪好转后肿块变软、变小。
临床经验提示有此变化者多为良性。
若肿块增大迅速且质地坚硬者提示恶变可能。
3.乳头溢液约5%~15%的患者可有乳头溢液,多为自发性乳头排液。
常为草黄色浆液棕色浆液、浆液血性或血性溢液。
如果溢液为浆液血性或血性时往往标志着有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囊性增生病 -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所见,一般能做出临床诊断如有疑问时可行有关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乳腺囊性增生病 - 鉴别诊断乳腺囊性增生病图41.乳痛症多见于20~30岁年轻妇女,大龄未婚或已婚未育发育差的小乳房双侧乳腺周期性胀痛。
乳腺内肿块多不明显或仅局限性增厚或呈细颗粒状,又称细颗粒状小乳腺。
2.乳腺腺病多见于30~35岁女性。
乳痛及肿块多呈周期性,肿块多呈结节状多个散在,大小较一致无囊性感,一般无乳头溢液。
3.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为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
肿块境界明显,移动良好无触痛但有时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与纤维腺瘤并存不易区别。
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上常见乳头单孔溢液,肿块常位于乳晕部,压之有溢液流出。
X线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充盈缺损,常可确诊。
5.乳腺癌常见于中、老年妇女,乳腺内常为单一无痛性肿块。
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多能找到癌细胞。
有时乳腺囊性增生病伴有不典型增生、癌变时,常不易区别。
需病理活检确诊。
乳腺囊性增生病 - 检查乳腺囊性增生病图5实验室检查:1.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乳腺囊性增生病肿物多呈两侧性多肿块性,各肿块病变的进展情况不一。
采取多点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常能全面反映各肿块的病变情况或性质。
特别疑为癌的病例,能提供早期诊断意见。
有时最后确诊还应取决于病理活检。
2.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少数病人有乳头溢液,肉眼所见多为浆液性、浆液血性血性。
涂片镜检可见导管上皮泡沫细胞、红细胞,少许炎症细胞及脂肪蛋白质等无形物。
其它辅助检查:1.钼靶X线摄影钼靶X线片上显示病变部位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状结缔组织穿越其间伴有囊性时,可见不规则增强阴影中有圆形透亮阴影。
乳腺囊性增生病肿块,需和乳腺癌的肿块鉴别,前者无血运增加,皮肤增厚和毛刺等恶性征象;若有钙化也多散在,不像乳腺癌那样密集(图4)。
2.B超检查B超诊断技术发展很快诊断率不断提高。
对本病检查时常显示增生部位呈不均匀低回声区和无肿块的回声囊肿区(图5)。
3.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本病在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屏幕上显示为散在点、片状灰影或条索状、云雾状灰影,血管增多、增粗,呈网状、树枝状等改变基础上常见蜂窝状不均匀透光区。
4.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典型的MRI表现为乳腺导管扩张,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扩张导管的信号强度在Tl加权像上低于正常腺体组织;病变局限于某一区也可弥漫分布于整个区域或在整个乳腺(图6)。
本病的MRI像特点通常为对称性改变。
[1]乳腺囊性增生病 - 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图61.药物治疗(1)中药治疗:对疼痛明显,增生弥漫者,可服中药治疗。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化结。
如乳癖消片、乳结消颗粒、乳康片等(2)激素治疗: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激素治疗,通过激素水平的调整,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有黄体酮5~10mg/d,月经来潮5~10天服用;丹他唑200~400mg/d,服2~6个月;溴隐亭5mg /d,疗程3个月;以增生腺体检测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口服他莫昔芬(三苯氧胺)20mg/d,2~3个月,激素疗法不宜长期应用,以免造成月经失调等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1)手术目的:明确诊断避免乳癌漏诊和延误诊断。
(2)适应证: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疗效不明显,肿块增多、增大质地坚实者;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见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并有不典型增生者;年龄在40岁以上,有乳癌家族史者,宜选择手术治疗。
(3)手术方案选择:根据病变范围大小,肿块多少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①肿块切除:肿块类或属于癌高发家庭成员,肿块直径<3cm者,可行包括部分正常组织在内的肿块切除。
②乳腺区段切除术:病变仅限于某局部病理结果示有上皮细胞高度增生、间变,年龄在40岁以上者,可行乳腺区段切除。
③经皮下乳腺单纯切除术:有高度上皮细胞增生,且家族中有同类病史,尤其是一级亲属有乳腺癌者,年龄在45岁以上应行乳腺单纯切除术。
④乳腺根治术:35岁以下的不同类型的中等硬度的孤立肿块,长期治疗时好时坏,应行多点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者应行乳腺根治术。
阴性者可行肿块切除送病理,根据病理结果追加手术范围。
治疗此类疾病所采取的方法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治愈减轻患者的痛苦呢?人们最终没有得到康复的真正原因就是体液是酸化的,酸性体液不改变,病变细胞也就不会死亡,这就是因为做了手术和其它治疗后还是会复发的原因,要治疗乳腺增生,还得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多吃碱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常见的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1.强酸性食品:蛋黄、奶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
4.弱碱性食品: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5.中碱性食品:萝卜干、大豆、红萝卜、蕃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6.强碱性食品:恰玛古、葡萄、茶叶、海带、芽海带、柠檬等。
乳腺囊性增生病- 预后预防-------------预后: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多方探讨各种癌前病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