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学导学案模子

合集下载

2013年秋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全册导学案

2013年秋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边一、新课导入1、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三角形吗?2、对于三角形,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二、学习目标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用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研读课本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研读一、认真阅读课本(P63至P64“探究”前,时间:5分钟)要求:知道三角形的定义;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角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一边阅读一边完成检测一。

研读二、认真阅读课本( P64“探究”,时间:3分钟)要求:思考“探究”中的问题,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游戏:用棍子摆三角形。

检测练习二、6、在三角形ABC中,AB+BC AC AC+BC AB AB+AC BC7、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路线。

路线最近,根据是:,于是有:(得出的结论)。

8、下列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 (2)5、6、11 (3)5、6、10研读三、认真阅读课本认真看课本( P64例题,时间:5分钟)要求:(1)、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思考(2)中为什么要分情况讨论。

(2)、对这例题的解法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3)、一边阅读例题一边完成检测练习三。

检测练习三、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要有完整的过程啊!)解:(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四、归纳小结(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五、强化训练【A】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按边分类课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有两边分别是3、5另一边可能是( )A 、1B 、2C 、3D 、43、下列长度的各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cm 、12cm 、8cmB 、6cm 、8cm 、15cm 、3cm 、5cm D 、6.3cm 、6.3cm 、12cm 【B 】组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另一边长等于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013学生导学案

2013学生导学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生用)
八年级主备教师二次备课: 2013年 10月日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生用)
八年级主备教师二次备课: 2013年 10月日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生用)
八年级主备教师学习人: 2013年10月日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生用)
八年级主备教师学习人: 2013年10月日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生用)
八年级主备教师学习人: 2013年10月日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生用)
八年级主备教师学习人: 2013年10月日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生用)
八年级主备教师学习人: 2013年10月日。

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3版全册导学案(91页)

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3版全册导学案(91页)

第七章力NO:1 第一节力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生成】1.叫做力。

物理学中力通常用字母表示。

2.我们在讨论一个力时一定存在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是。

因此力不能离开两个物体而单独存在。

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在踢球时,相对足球来说是对施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物理学中,把力的单位定为,简称,符号是。

托起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体验1N的力的大小。

)4.我们将叫做力的三要素.【新知探究】探究一一、力是什么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23【体会】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对桌子施力的同时,又受到了桌子对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在这个过程中手是物体又是物体。

同时桌子是物体又是物体。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

也就是说。

4.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探究并思考: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相互作用吗? 请举例说明。

探究二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干什么?)轻轻用力弯刻度尺,刻度尺会由直变;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用力拉皮筋,皮筋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2013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2013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数学教案——八年级下册姓名:宋群芳班次:七三班2016年9月------2017年1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施新课改。

学习“许市”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问题,并能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索。

二、学情分析本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与培养,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培养,绝大不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

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和机会,适当编排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以满足高程度学生的需要,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模式1: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3版全册导学案(81页)

模式1: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3版全册导学案(81页)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整体构思】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预习提示】1.力。

2.力的单。

位3.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

【教学流程】一、学生展示1.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力。

大量的事实表明。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改变或运动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

二、目标定向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三、学生自学1.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234【体会】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2.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力(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

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4.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都离不开力。

在物理学中,力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两个物体是否有相互作用,要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考虑。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另一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只要有一个效果出现,就表明两个物体间存在着力的作用。

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模式3: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3版全册导学案(75页)

模式3: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3版全册导学案(75页)

第七章第一节力主备教师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3.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4. 会画出物体在某一方向受力的示意图学习重点:1.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知学习与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用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3)学生看课文图7.1-1甲、乙,交流图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五、。

六、。

(4)点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

1、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结论:。

力的单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体验1N的大小: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 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2013年秋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导学案:3.1.1一元一次方程(优质)

2013年秋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导学案:3.1.1一元一次方程(优质)

3.1.1一元一次方程(2)学习目标1.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知道方程的解的含义,懂得判断某数为方程的解的方法。

重点:认识方程的解的含义,懂得判断方程的解的方法。

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使用要求:先自学教材内容,然后20分钟独立完成本学案,再小组讨论。

一、导学:1、问题: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如何理解“一元”、“一次”?2、小东年龄的2倍比小军的年龄大8岁,小东、小军的年龄和是25,小东、小军的年龄各是几岁?3、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①23-x=-3;②3a-b=3 ;③y+3=7y-9④0.32n-(3+0.02n) =0.7;⑤x2=2 ⑥11423 y y-=二、合作探究:1、想一想,x=8与方程4x=32的关系,然后填空:当x=8时,方程4x=32的左边= ,右边= ,∵左边右边,∴x=8是方程4x=32的。

2、再想一想:x=2与方程1700+150x=2000的关系,填空:当x=2时,方程1700+150x=2000的左边= ,右边= ,∵左边右边,∴x=2是方程1700+150x=2000的。

归纳: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

三、练一练: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1433+=+xx的解。

解:当x=2时,左边= = ,右边= = ,∵左边右边(填=或≠)∴x=2 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当x=3-时,左边= = ,右边= = ,∵左边右边(填=或≠)∴x= 3-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四、课堂检测:1、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1+xx的解。

1-(2=2、n=3是方程()的解()。

A.3n=6 B.n-3=0 C.n(n-2)=4 D.n+3=03、下列说法:①等式是方程;②x=-3是方程5x+20=0的解;③x=-4和x=4都是方程12-x=16的解.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填序号)4、若x=0是关于x的方程2x-3n=3的解,则n=_______。

2013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稿

2013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稿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013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13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13年大树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导学案第1学时内容: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

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三、练习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2, 0.6, +13, 0,—3.1415, 200,—754200,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A组为必做题)A组 1.任意写出5个正数: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5个负数:_______________.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3.已知下列各数:51-,43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向东为正,那么 -50m 表示的意义是………………………( ) A .向东行进50m C .向北行进50m B .向南行进50m D .向西行进50m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C .0是最大的负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6.给出下列各数:-3,0,+5,213-,+3.1,21-,2004,+2008. 其中是负数的有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B 组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组1.写出比O 小4的数,比4小2的数,比-4小2的数.2.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第2学时内容:正数和负数(2) 学习目标: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3、通过探究,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学习重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 问题1:“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 二.探究理解 解决问题问题2:(教科书第4页例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例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9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2)六个国家200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美国-6.4%, 德国1.3%,法国-2.4%, 英国-3.5%,意大利0.2%, 中国7.5%.三、巩固练习从0表示一个也没有,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在学生的讨论中简单介绍分类的数学思想先不要给出有理数的概念.在例题中,让学生通过阅读题中的含义,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决定哪个用正数表示,哪个用负数表示.通过问题(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四、阅读思考(教科书第8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问题:1.直径为30.032mm和直径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2.你知道还有那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五、小结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六、应用与拓展必做题:教科书5页习题4、5、:6、7、8题选做题1、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酷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是 .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3、吐鲁番的海拔是-155m,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m ,它们之间相差多少米?4、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从起点先走+40米,再走-60米到达终点,问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多少米?应怎样表示?一共走过的路程是多少米?5、10筐橘子,以每筐15㎏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2013年春数学导学案(120页)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2013年春数学导学案(120页)

集体备课导学案学段初中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单元第5单元课题 5.1相交线课型新授主备学校初审人终审人主备人合作团队课标依据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教学难点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导学环节课堂流程时间任务驱动问题导学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呈现目标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诵读自主学习温故知新2阅读课本P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角的表示方法角的计算互补的理解互助释疑51.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2.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动手操作探究出招151.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例如:(1)∠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2)∠AOC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自学探究小组合作_O_D_C_B_A集体备课导学案1.如图,若∠1=60°,那么∠2=_______、∠3=_______、∠4=_______2.改变上图中∠1的大小,若∠1=90°,请画出这种图形,并求出此时∠2、∠3、∠4的大小。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3 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教案( 新人教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整体构想】1.认识杠杆。

2.会画力臂。

3.经过研究,认识杠杆的均衡条件。

4.理解杠杆的均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观点、特色及应用。

【预习提示】1.杠杆。

2. 杠杆的因素。

3. 杠杆均衡条件。

3. 杠杆的分类。

【教课流程】一、学生展现1.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转动的硬棒(能够是曲折的)叫做杠杆,这个固定点叫。

的力叫动力,的力叫阻力,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

2.杠杆的均衡条件是:,用公式可表示为。

动力臂 L1 是阻力臂L2 的几倍,动力 F1,就是阻力 F2 的。

3.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类杠杆,省了,费了。

(2)费劲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类杠杆,费了,省了。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劲。

二、目标定向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以前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挪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三、学生自学认识杠杆察看教材及下面所示的几种工具并亲身做一下。

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色?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2.五因素支点指。

动力是。

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是到的距离。

阻力臂是到的距离。

(简记: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警告:无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3.画力臂 ( 如图甲、乙 )步骤:(1)找准支点。

(2)沿力的方向作卖力的作用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标卖力臂。

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 _____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均衡时,动力 _______阻力。

2.等臂杠杆:动力臂 _____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均衡时,动力 _______阻力。

3.费劲杠杆:动力臂 _____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均衡时,动力 _______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