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学案(学生)
初中工业教案
![初中工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5a8df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4.png)
初中工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工业革命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2. 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提高对工业文明的认知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史料实证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2. 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及取得的成就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工业化进程为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的成就。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工业革命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工业革命: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3. 分析我国工业化进程:以我国工业化进程为例,讲解我国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5. 分享成果: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各自小组讨论的成果,促进课堂交流。
6. 总结课程: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文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工业化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史料实证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历史资料时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3. 解释历史现象能力:评价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和解释能力。
六、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我国工业化进程,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短文。
2. 思考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到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工业化的认识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 工业教案
![初中地理 工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65645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a.png)
初中地理工业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掌握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等。
3. 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工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 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
教学难点:1. 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综合理解。
2. 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地图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农业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工业吗?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工业的概念:工业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 阐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科技进步的主要载体。
3. 介绍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沿海地区工业发达,内陆地区工业发展较慢;东部地区工业发展较快,西部地区工业发展较慢。
2. 介绍我国主要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四、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相关地图或图片资料,介绍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及其特点。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工业知识的理解。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工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下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节工业学案
![八下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节工业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76a970f46527d3240ce0a5.png)
第二节、工业学习目标:1、知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3、知道基础工业的概念,并学会分析重要基础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重点: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学习难点:学会分析重要基础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学法指导:学习时应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运用所见所闻,结合图表讨论、分析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主要基础工业的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⑴地位及作用:国民经济的产业,提供生产资料和。
⑵科学布局:根据条件、的状况、市场因素、现有等来发展工业。
2、我国工业的发展⑴现状: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棉布、、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⑵工业体系:门类。
⑶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3、重要的工业部门⑴能源工业①第一大能源:,产量居世界第一,省产量最多。
②第二大能源:,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是。
③水力资源:集中在、长江、、澜沧江、上游。
⑵钢铁工业①东部沿海:A 、B京津唐、C 等钢铁工业基地。
②长江流域:a 、b重庆、c 、d马鞍山等基地。
③黄河流域:e 、f太原等钢铁工业基地⑶机械工业①过去:业为主,85%集中分布在沿海城市。
②现在:为主,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分布在、、北京——天津地区。
⑷纺织业①体系完整:包括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等行业,其中以工业最为重要。
②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天津、、石家庄、、西安、等地。
二、合作探究读环渤海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矿产地:A 铁矿,B 煤矿,C 油田;铁路线:D ;海港城市:E ;海洋:F 。
(2)图中①是工业基地,②是工业基地。
(3)该地区发展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四、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1、我国工业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 ) A 煤炭、钢铁、电视机B 棉布、电冰箱、化学药品 C 电视机、电冰箱、汽车制造D 钢铁、煤炭、新闻纸2、为我国第一大能源,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的是( ) A 石油 B 煤炭 C 水力 D 核电3、位于黄河流域的钢铁工业基地是( ) A 马鞍山 B 鞍山 C 兰州 D 包头4、不是全国性大型机械工业基地的地区是( )A 辽宁省B 上海——南京地区C 珠江三角洲地区D 北京——天津地区 5、上海钢铁工业发达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资源丰富B 附近地区工业发达,是一个巨大的钢铁消费市场C 靠近煤、铁产地,原料丰富D 技术人员众多,资金雄厚 6、我国位于东北地区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的是( ) A 京津唐B 鞍山本溪C 马鞍山D 攀枝花 读图 “我国三大工业基地示意图”,完成7、8题7.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分别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丙、甲8.在自然资源方面,甲图与乙图相比,甲地不占优势的是( ) A .平原广阔B .河网稠密C .煤铁丰富D .沿江靠海 9、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煤炭是我国的第一大能源,山西省的煤炭产量最大B 、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大形式C 、北方电力工业以水电为主,南方电力工业以火电为主D 、石油是我国的第二大能源10、关于我国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是陕西 ②京津唐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 ③位于黄河流域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包头、太原等 ④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发展的资源条件是靠近我国著名的铁矿产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二)综合题11、.读我国三大经济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1.中国的工业教案
![11.中国的工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72499360cba1aa811da96.png)
第32课时:区域分析法---以中国为例:11。
中国的工业(课前对照地图册预习资料)*知道哪些知识要记到图上,哪些要理解,哪些只了解*【基础知识】一、基础工业(一)煤炭工业1。
地位:最主要的能源2。
煤炭工业基地:山西、内蒙古、陕西(黄河中下游)3。
北煤南运线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京广线、焦柳线(二)石油、天然气工业1。
地位:现代工业的“血液”,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2。
分布: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大庆、吉林、辽河(化纤)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胜利(山东)中原、华北(冀)四川天然气基地新疆石油基地:克拉玛依、塔北(西气东输)、塔中(三)电力工业1。
火电:北方为主(煤主要分布在北方);是主体。
2。
水电:南方为主(南方水能资源丰富)(四)石油化学工业1。
地位: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2。
石油化工中心:大庆、吉林、沈阳、山东、兰州。
(五)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布局因素:综合考虑矿产、燃料、交通和市场等各种因素。
(降低运费为目标)如:辽宁鞍本钢铁工业基地:丰富的煤铁资源—煤铁复合体型(资源型)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交通和市场——临海型及市场型京津唐钢铁工业基地:市场型武汉钢铁工业基地:资源型(湖北大冶铁矿)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资源型太原钢铁工业基地:资源型(山西煤炭资源)二、中国工业的发展1.较高的增长速度2.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3.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①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的作用②广大内地大力建设新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哈尔滨、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工业中心;山西能源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③乡镇企业遍布各地4.迅速发展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①区位选择ⅰ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集聚,有大批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ⅱ交通便利ⅲ环境优美(“硅谷”、班加罗尔)②分布:核心区:北京、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带:珠三角,京津石,沪宁杭;中西部: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三、中国工业的发展前景(一)与国外差距: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
《工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工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b87d766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5.png)
《工业》导学案一、导入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工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无论是生产制造、交通运输还是能源供应,都离不完工业的支持。
今天我们将进修关于工业的知识,了解工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工业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工业的发展历程。
3. 理解工业的特点和影响。
三、进修内容1. 工业的定义和分类- 工业是指通过劳动力和机器设备将原材料转化为商品的生产活动。
根据不同的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工业可以分为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等不同分类。
2. 工业的发展历程- 工业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随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化经过加快,出现了大规模工业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现象。
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的摩登化经过。
3. 工业的特点和影响- 工业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规模化生产,能够大规模生产商品,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工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工业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化经过,形成了大城市和城市群。
四、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工业的定义和分类。
2. 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工业的发展历程。
3. 讨论工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思考如何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五、教室练习1. 请列举几种不同类型的工业。
2. 你知道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吗?3. 工业化经过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六、拓展延伸1. 参观当地的工业园区或工厂,了解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
2.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工业化经过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进修《工业》这一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工业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认识到工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发。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积极思考,做一个有遥见的学生。
中国的工业学案
![中国的工业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1b122e192e45361066f54c.png)
C.资金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3.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A.该产业向生产条件比较优越的国家转移
B.①国家出现经济衰退
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
D.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4.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
合作探究
四大工业基地今后的发展方向。
检测与拓展
1.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的转移方向)。回答2~3题。
2.该产业部门属于()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填出下列资源产地名称:
E.___________煤矿F.___________铁矿
K.___________油田K.___________油田
P.___________盐场M.___________海
(3)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是我国__________工业基地;图中内容反映出本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__________________
。
(4)该工业区的工业部门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人教版初中地理 工业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 工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d50e5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8.png)
人教版初中地理工业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数据的能力,以便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教学重点:1. 工业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2. 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工业布局的优化。
2. 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工业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农业知识,从而引出工业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工业产品有哪些吗?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了解工业的分类,包括重工业、轻工业和混合工业。
2. 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业会有这样的分类?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工业的意义,包括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的创造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了解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挑选几份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优化工业布局?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例,提出优化工业布局的措施。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业的概念、分类、意义和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拓展延伸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工业的基本知识和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地图和数据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初中地理工业教案
![初中地理工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76495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b.png)
初中地理工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掌握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等;(3)了解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部门分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地图和图表,掌握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工业发展关系的认识;(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关注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工业的概念与分类:生产规模、产品用途等;2. 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等;3.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部门分布: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4. 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产业升级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工业领域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以及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详细讲解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4. 地图分析:让学生观察我国工业基地和工业部门分布图,分析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6.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工业发展案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发展等,让学生分析工业发展背后的地理因素。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我国工业发展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业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工业分布的认识;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初中地理工业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工业地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92a9c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1.png)
教案:初中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观察和分析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2. 理解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并进行技术处理,将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标注出来,以便学生更清晰地观察。
2.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拍摄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照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是由哪个部门提供的?2. 学生回答:工业部门。
3. 教师总结: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产品。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工业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情况。
2. 学生观察并回答: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河、沿铁路线地区。
3. 教师介绍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情况。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讨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照片,讨论工业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 学生理解工业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和分析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 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所在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我国工业的分布》图,使学生了解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了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培养了学生对工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中图版初中工业教案
![中图版初中工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6ccd7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f.png)
中图版初中工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生产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3)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自信心;(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工业生产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3)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2)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哪些产品是工业生产的?(2)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生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生产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
3. 课堂讲解(1)讲解工业生产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讲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3)阐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工业生产对生活的影响;(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工业生产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5. 案例分析(1)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7. 课后作业(1)绘制我国工业分布图;(2)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工业发展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学案0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学案02](https://img.taocdn.com/s3/m/7aa7e2c4dd3383c4ba4cd235.png)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学案一、中考考点: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二、难点概念解析:民族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下,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没有太多联系,资本相较于官僚资产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势力较弱的一类资产阶级团体官僚资产阶级: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里,勾结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势力,掌握国家政权,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的买办性的资产阶级.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三、知识框架:(一)状元实业家 1.创办实业的背景:《 》签订后,外国人在中国 、 利用中国廉价的 和 ,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2.目的:3.口号:“ ”4.实践:创办 厂、 等5.结果: 期间,大生纱厂等企业 ,一战后被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 从( )运动到清朝末年 ( )期间 ( )后至( )前夕 特征 出现( ),且艰难发展进入“ ” 再度( ),没能得到( )【凋谢萎缩】原因①( )刺激民族工业的产生②受外商企业刺激,( )后出现( )浪潮,初步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①( )冲击了封建制度(内因);②使用国货,抵制洋货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③( )中,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 )(外因);①一战后( )经济卷土重来,特别是( )侵略 ②抗战胜利后,( )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四、跟踪练习:1.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
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 .鸦片战争爆发 B .《马关条约》签订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 .《辛丑条约》签订2. 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B .民族工业的实力 C .“实业救国”思潮D .第一次世界大战3.下列企业中,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A 福州船政局 B 汉阳铁厂 C 大生纱厂 D 湖北织布局4.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中国的工业 教案
![中国的工业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474b83b84ae45c3a358c38.png)
教学建议
课前安排好学习任务。
课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资料,并通过对资料分析是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地图分析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开展条件。
课后安排学生完成?固学案?。
课前
准备
老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指导学生进展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技能运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过关,可以下讲台进展相关的抽查。同时对局部的题进展适当的点拨 。
抢答的方式与探究讨论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忆导学案上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互相交流。
探究二【探究点拨】
1.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开发重点不同。
2. 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受科技、交通和优美的环境的影响。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互相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
PPT课件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பைடு நூலகம்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构造性预习,到达料想的预习效果。
环节二
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一【探究点拨】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四大工业基地开展的有利条件要从资源、交通、市场、技术、政策、工业根底等方面分析。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学案(教师用)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学案(教师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2d4e29af45b307e8719748.png)
第六部分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学案考纲浏览:1、中国的农业类型、农业区域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中国工业布局变化及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3、结合资料分析我国农业、工业分布、发展的区位条件。
热点提示:本部分内容以中国地图(包括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考查学生对我国工业、农业分布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自主学习和探究:第一部分:农业一、我国农业概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1、种植业:影响的自然条件:①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②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
分布: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1)基本情况:(2)重要农作物的分布(a)主要粮食作物:①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
集中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
春小麦——长城以北,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
以黑龙江产量最多。
冬小麦——长城以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②水稻:性喜温湿。
秦岭——淮河以南则是水稻的集中分布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台西平原。
③玉米:性喜暖湿,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至云贵高原的东北----西南向的长形地带。
④大豆:喜温作物。
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
主要在松辽平原和黄淮平原。
大豆是粮、油兼用作物。
(b)主要经济作物:①棉花:喜温好光作物。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②花生:原产热带,对热量要求较高。
主要分布在东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山东产量最多,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
产量居世界第一。
③油菜:喜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
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出现“北移南迁”——北到黑龙江、辽宁,南到华南地区。
初中地理工业第一课时教案
![初中地理工业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5da59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6.png)
初中地理工业第一课时教案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学会分析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2. 教学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哪些产品是工业产品?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工业的概念。
2. 自主学习教师分发《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四大工业基地分别位于哪些地区?(3)工业基地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工业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通过讲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使学生掌握工业的空间分布规律。
4. 案例分析教师可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发展案例,如某地区的工业发展历程,让学生分析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我国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各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共同探讨我国工业发展的前景。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工业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工业分布图,标明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
2. 调查家乡的工业发展情况,分析家乡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ea81ba451e79b896902261e.png)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习目标]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1)形式: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2)产品:产品及原料大都自给,产品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
2.田庄手工业(1)背景: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
(2)特点: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思维点拨] 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
二、“工官”和“匠户” 1.“工官”制度(1)形成: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由政府垄断。
(2)目的: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3)特点:产品不投放市场,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工人数量多,生产规模大。
(4)弊端①是朝廷财政的一大支出,“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②技术传承封闭,往往导致失传。
2.匠户制度(1)定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做“匠户”。
(2)特点: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3)影响: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
[思维点拨] 官营手工业具有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和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误区警示] 中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最能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
三、纺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2.商周时期(1)商代:甲骨文中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2)周朝:纺织工与王公、士大夫等并列,称做“国有六职”。
第3课工业教案
![第3课工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23713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e.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3课工业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工业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了解矿产资源与工业的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吗?工业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有哪些重要作用?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工业》。
二、工业与农业和矿产资源的关系:
师:课件出示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和矿产资源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说一说,农业与工业有什么关系?矿产资源与工业的关系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大家说的真好,说明你们是有观察能力的孩子!
三、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与高新产业的发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农业和矿产资源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师: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想一想,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分布情况如何?我国高新产业的发展企情况又如何?
生:结合课文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中国的主要产业复习学案
![中国的主要产业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c0865f80eb6294dc886c5a.png)
中国的主要产业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了解我国牧区的分布及优良品种。
2、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3、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重点难点)4、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
二、知识梳理:考点一:中国的农业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2、广义的农业包括种、、、及副业五大类。
狭义的农业指。
3、我国农业的差异:①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西部以为主②南北差异——界线:秦岭——淮河(耕地类型、熟制、主要农作物)4、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中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1)读中国小麦和水稻分布区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2)读中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填写表格内容经济作物种类代表作物分布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热带作物5、我国7大商品粮基地6、我国的四大牧区是指_______牧区(代表畜种_____马、______牛)、______牧区(代表畜种______羊、_______马)、______牧区_______牧区(代表畜种都是______)。
考点二:中国的工业1、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2、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3、中国工业的分布(1)能源工业:①我国第一大能源是_____,占总量的。
我国主要的产煤区是_ ,查阅地图回忆我国主要煤矿的分布。
②______是我国第二大能源,我国目前最大的石油基地是_____,大、中型油田主要分布在、、③水力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中国水力发电主要集中在水能资源丰富的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游。
(2)钢铁工业分布:我国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有:①东部沿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部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西部地区的____、_______。
《工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工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fe448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1.png)
《工业》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工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并能够分析工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让学生讨论一下他们身边有哪些工业产品,这些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二、进修内容1. 工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什么是工业?工业是指以机器为中心,以人工劳动为基础,通过生产和加工原材料来制造商品的经济活动。
- 工业的发展历程:从手工业到机器工业,再到摩登工业的发展过程。
2. 工业的特点和分类- 工业的特点:大规模生产、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生产、自动化生产等。
- 工业的分类:重工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3. 工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工业对社会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城市化经过,增进科技创新等。
- 工业对经济的影响:增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缘,增进国际贸易等。
- 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污染环境、消耗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等。
三、示例分析1. 以中国的制造业为例,分析中国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2. 以某个工业企业为例,分析其生产过程、产品特点和市场竞争力。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工业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同时也认识到工业在增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环境和社会问题。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识到工业的重要性,关注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贡献。
五、作业1. 阅读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工业的知识。
2.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一个工业企业的经理,你将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环保问题?六、拓展延伸1. 考察当地的工业发展情况,了解内地区的主要工业产业和发展趋势。
2. 参观当地的工业企业,亲身体验工业生产的过程和环境。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工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工业的重要性和影响,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工业
一、知识结构:
二、工业相关知识回顾
1.定义:工业是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
对农产品及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生产部门。
2.工业区位:指工业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_____________的联系。
3.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_______、__ _____和_____ __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区位因素。
(表1) 4.工业分类
(1)根据产品的性质:重工业和轻工业
① :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
如:
采矿、冶金、机械、电力、化学等。
② :主要生产生活资料(或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
总称。
如:纺织、食品、造纸、家电等。
(2)按各投入要素比重
①资源密集型:最主要投入要素是 ,布局在 ,如:
采掘工业。
② 密集型: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 ,布局在劳动力
丰富的地区,如:纺织业。
③资金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 ,常与资源密集型工业在一起往往形成大规模工业区。
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④ 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 ,
布局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
4. 按不同工业部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不同,即工业指向类型划分:
三、我国工业的分布
沿线,形成了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四、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
六、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七、我国三大工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