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20182019学年开学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试卷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 史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B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C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2.分封制对西周的稳固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汉初的分封却没有给汉朝带来预期的政治效果,反倒成为阻碍王朝发展的离心分裂力量。
这说明( ) A .分封制在汉代退出历史舞台 B .血缘政治在汉代已无存在必要 C .中央集权制取代了分封制 D .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环境 3.“南人北官,北人南官”是明初任官的基本原则,这表明( ) A .政府在任命官员时重视文化差异互补 B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至明朝基本成熟 C .明朝地方势力与官员勾结现象普遍 D .宗法关系对当时社会仍有一定影响 4.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开学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试卷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单项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书写规范;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指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4.考试时间为8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殷商尊神,祭祀是头等大事,巫师也就是职业的音乐家、舞蹈家。
西周对参加祭祀乐舞人数有明确规定,如“天子八佾,诸候六佾,卿大夫四佾”。
据此对乐舞理解正确的是A.强化了当时等级秩序B.推动了中国舞蹈发展C.是当时贵族生活需要D.与当时的政治相通2.西周中期,周夷王下堂接见诸侯,被视作周天子失礼之始;东周早期,周桓王在征讨郑庄公的战事中被郑军射伤肩膀。
史称“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
这反映了A.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B.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C.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D.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3.据《礼记·礼运》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表明“小康”之世A.阶级矛盾变尖锐B.是历史倒退的体现C.开始出现分封制D.具有浓厚血缘色彩4.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即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这一变化发生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D.开创皇帝制度6.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历史(含答案)
湛江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高一级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 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
这说明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 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 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2.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对西周制度概括的是A.分封制度,天下归帝 B.宗法制度,天下归嫡C.井田制度,天下归私 D.礼乐制度,天下归贤3.据《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周平王为缓和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于是周与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这说明A.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 B.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C.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D.郑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4.《周礼·考工记》记述了一套营建国都的规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车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此规制中“左祖右社”的布局A.体现了家国同构与家国一体 B.确立了森严的宗法等级序列C.消除了贵族世袭继承的矛盾 D.标志着王权已初具神秘色彩5.关于秦汉一统,黄仁宇认为统一的地理基础也不容忽视。
他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专辟一章“土壤·风向·雨量”,指出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
下面与他的观点相呼应的看法是A.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 B.战国诸侯以农立国、相互竞争C.气象因素无法解释民族国家形成 D.古代文明都以大河为中心,推行重农政策6.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现在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们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1-5DBCBC6-10DCCBD11-15ADAAC
16-20BBDCC21-25DCABA26-30DAACB
32.(1)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每点2分,共计6分)
(2)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每点2分,共计6分)
(3)①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每点2分,共计4分)
②特征:代议制民主;(2分)
③发展方向: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任答两点即可,共计2分)
33.(1)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大肆侵略和掠夺中国,破坏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革命活动,阻挠中国走向独立和发展的道路;在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苏俄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竭力扼杀新生的政权。
(每点2分,共计6分)
(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分),国际地位提高(2分);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分)。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以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2分);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2分)。
(3)发挥影响: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每点2分,共计4分)。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1.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统一性与集权性B .分散性与松散性C .统一性与制衡性D .独立性与落后性2.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 )。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候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莽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 .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3.唐代除开国之君李渊外有19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只有2人,由大臣拥立的5人,由宦官拥立的9人,特殊事变继位的3人。
这种情况说明唐代( ) A .统治阶级贪婪腐朽 B .君相政争异常激烈 C .阶级矛盾错综复杂 D .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4.美国学者G 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组。
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子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
”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 A .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B .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 C .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 D .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5.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名校试卷】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 .统一性与集权性B .分散性与松散性C .统一性与制衡性D .独立性与落后性2.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 )。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候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莽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 .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3.唐代除开国之君李渊外有19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只有2人,由大臣拥立的5人,由宦官拥立的9人,特殊事变继位的3人。
这种情况说明唐代( )A .统治阶级贪婪腐朽B .君相政争异常激烈C .阶级矛盾错综复杂D .宗法制度受到冲击4.美国学者G 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组。
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子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
”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A .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B .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 .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D .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5.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最新中学18—19学年下学期高一开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7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两部分,试卷共6页,共二大题,36小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内)1.徐学林《安徽建制沿革》记载,宿州源于古宿国,是西周分封的宿男国,其地在山东省东平县,与鲁国接壤为邻,春秋时为宋国的附属,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入侵宋国,宋湣公将其迁往今宿县灰石一带立国(靠近睢水)。
材料表明“宿州”名称由来源于制度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宗法制D.皇帝制度2.监察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一项重要内容,下表是有关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相关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的监察官吏地位很高B.秦汉时期的监察防止了宰相的独大C.秦汉时期的监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D.秦汉时期的监察体系十分完备3.下图是意大利学者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的《民法大全选译:物与物权》中的部分内容,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罗马帝国注意保护境内居民的私有财产B.罗马法有意谋求疆域内诸民族有序共处C.“万民法上之物”主要限制外邦人使用D.罗马公共场所都有“不适用共享”性质4.苏格拉底深刻地讽刺雅典民主的某一方式:“没有人愿意用□□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A.命令B.投票C.抽签D.高薪5.有学者评论某个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进步方式,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
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
随之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
这个国家采取的“和平变革方式”是A.光荣革命B.一票共和C.召开制宪会议D.国王主动退位6.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认为:“北美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考试时间:70分钟(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结盟国D.联姻国2、李斯说“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的建议,其治国策略的实质是( )A.推行郡县制实现国家统一B.重赏功臣以缓解内部矛盾C.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D.平衡诸子之间的权力之争3、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
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西汉的大部分地区未实行郡县制B.中央政府已经为王国势力所控制C.多数人口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4、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5、古代雅典学者曾言:“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的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此判断()A、戏剧公演成为了雅典人生活的一部分B、戏剧公演有助于雅典人形成身份认同C、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成年男性的民主D、观戏津贴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热情6、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
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检测试题高一年级(实验、普通班)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2.分封制对西周的稳固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汉初的分封却没有给汉朝带来预期的政治效果,反倒成为阻碍王朝发展的离心分裂力量。
这说明A.分封制在汉代退出历史舞台B.血缘政治在汉代已无存在必要C.中央集权制取代了分封制D.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环境3.“南人北官,北人南官”是明初任官的基本原则,这表明A.政府在任命官员时重视文化差异互补B.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至明朝基本成熟C.明朝地方势力与官员勾结现象普遍D.宗法关系对当时社会仍有一定影响4.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以下各项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B.指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C.肯定了秦朝郡县制的作用D.指出了秦灭亡的根源所在5.唐太宗时期往往给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一类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也算宰相。
后来,逐渐固定为带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头衔的始为真宰相,三省长官先后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为荣誉职。
这主要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行政体制尚未成熟C.以小驭大加强君权D.注重发挥臣下才智6.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制科》写道,“御史张现兄弟八人,其七人告皆进士(科)出身,一人制科据第,亲故集会,兄弟连榻,令制科者别坐.谓之杂色以为笑乐。
”材料可以论证A.进土科在科举中地位尊贵B.制科考中者穿着异于他人C.唐代的科举考试尚不完善D.科举考试具有形式化特征7.“隋朝统一以后……把州、郡并做一级。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9032201162
2018~2019学年度开学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试卷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单项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书写规范;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指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4.考试时间为8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殷商尊神,祭祀是头等大事,巫师也就是职业的音乐家、舞蹈家。
西周对参加祭祀乐舞人数有明确规定,如“天子八佾,诸候六佾,卿大夫四佾”。
据此对乐舞理解正确的是A.强化了当时等级秩序 B.推动了中国舞蹈发展C.是当时贵族生活需要 D.与当时的政治相通2.西周中期,周夷王下堂接见诸侯,被视作周天子失礼之始;东周早期,周桓王在征讨郑庄公的战事中被郑军射伤肩膀。
史称“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
这反映了A.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 B.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C.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 D.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3.据《礼记·礼运》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表明“小康”之世A.阶级矛盾变尖锐 B.是历史倒退的体现C.开始出现分封制 D.具有浓厚血缘色彩4.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即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这一变化发生于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D.开创皇帝制度6.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河南省封丘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2.《荀子》记载:“(周公)监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B.同姓亲族是分封制的主体C.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D.周公就是周天子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 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4.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反映了( )A.世官制的沿革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C.察举制的弊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5.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着均有弊无利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6.“斯巴达作为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材料主要反映了( )A.城邦以独立的政治单位立于希腊世界B.城邦小国寡民的突出特点C.城邦王权衰落,实行较民主的政治D.城邦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7.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8.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段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9.《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以下三幅地图解读有误的是A.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时期依次为西周、秦朝、元朝B.图1的实行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C.图2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D.图3推行行省制,行省官员可更改赋税征收制度2.春秋初期曾发生过“周郑交质”事件,郑庄公姬嘉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
这反映出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C.同姓诸侯国格守分封的义务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的道德3.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
材料中的“这一项根本决定”应是A.设立皇帝称号 B.规定王位世袭C.分封子弟为王 D.推行郡县制度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
其“优秀”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6.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 B.郡守 C.刺史 D.知州7.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府加强社会流动的重要创造。
以下可以证实这一功能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8.唐代设水部郎中,管理天下河渠、运漕等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开学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试卷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单项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书写规范;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指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4.考试时间为8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殷商尊神,祭祀是头等大事,巫师也就是职业的音乐家、舞蹈家。
西周对参加祭祀乐舞人数有明确规定,如“天子八佾,诸候六佾,卿大夫四佾”。
据此对乐舞理解正确的是A.强化了当时等级秩序 B.推动了中国舞蹈发展C.是当时贵族生活需要 D.与当时的政治相通2.西周中期,周夷王下堂接见诸侯,被视作周天子失礼之始;东周早期,周桓王在征讨郑庄公的战事中被郑军射伤肩膀。
史称“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
这反映了A.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 B.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C.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 D.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3.据《礼记·礼运》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表明“小康”之世A.阶级矛盾变尖锐 B.是历史倒退的体现C.开始出现分封制 D.具有浓厚血缘色彩4.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即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这一变化发生于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D.开创皇帝制度6.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
他的功绩不包括A.灭六国,统一天下 B.统一文字、货币 C.开始推行郡县制 D.修长城,抵匈奴7.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有利于秦朝的强大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B.有利于国家统一C.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D.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8.《全球通史》:“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中的“官员”包括①丞相②郡守③县令④太尉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9.“陛”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后来,“陛下”代指皇帝。
“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10.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据此推测,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清朝 B.宋朝 C.西周 D.秦朝11.宋初设置参知政事以协助宰相处理事务,参知政事往往要看宰相的眼色行事,而王安石担任此职时却权倾一时。
这说明A.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 B.政务部门间矛盾尖锐C.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D.王安石极善于专权12.下列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A.始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C.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后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13.崇祯年间的内阁大学士黄景昉在《馆阁旧事》中写道:“文渊阁为禁中深严之地,门榜圣旨,闲杂莫敢窥者。
跟随班从,至阁门止,惟一、二书写仆得从入,各给牌为验。
”文渊阁“禁中深严”主要是因为内阁A.是处理政务的场所 B.为丞相办公场所C.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D.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品级高14.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B.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C.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D.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15.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
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 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16.下图所示的青铜猪首,原为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饰物,但在近代被西方列强劫掠,劫掠者是A.英法联军 B.日俄列强 C.德美列强 D.八国联军17.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内容是A.领事裁判权 B.割占香港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协定关税18.《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侵略要求的条款是A.割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赔款白银二亿两C.增开通商口岸及内河新航线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19.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反割台斗争 C.黄海海战 D.南京保卫战20.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B.全面赞扬与肯定 C.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D.否定其排外主义21.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自A.朴素的爱国热情 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C.知识分子的宣传 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22.下面是晚清时期一首歌谣,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23.梁启超说:“事件之起,根于历史上遗传之两种心理:其一则是排外的心理……无意识且无彻底的排外,形成国民性之一部。
其二则迷信的心理。
”梁启超口中的“事件”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24.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据此,判断梁启超会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军队装备先进,中国军队装备落后 B.日本加入列强行列,中国实行闭关政策C.日本实现了近代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D.日本是君主立宪国,中国是封建专制国25.从1937年到1944年,东北煤产量增长了84.4%,生铁增长了57.1%,电力增长了175.9%,但轻工业是负增长,有的产品还大量减产。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东北工业畸形发展 B.日本试图以战养战C.东北重工业基础较好 D.日本轻工业生产发达26.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一度被困在日军占领下的香港,在那里他反复阅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由此可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书的主题是A.民族矛盾 B.阶级矛盾 C.思想冲突 D.文化冲突27.七七事变以后,国内戏剧空前繁荣,到1938年底,全国共发表剧本142个,涌现出了如《最后的胜利》、《难民曲》等精品。
戏剧在这一时期获得极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适宜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 B.适宜动员民众支持抗日C.剧本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 D.直面抗日战事人民生活28.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和驻印军会师芒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开展滇西战役,战役历时一年半,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这一战役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B.促进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C.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D.振奋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精神29.1944年,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
”该规定A.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 B.有利于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 D.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平性30.抗战期间,许多外国人纷纷涌进中国西北,来到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的抗日大本营延安,特别是美国人是这一时期最多的,有数十人。
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中共领袖人物独具个人魅力 B.中共抗日主张得到普遍认可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国际友人同情 D.中共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益重要31.曾国藩幕僚赵烈文曾这样评论某书:“……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该是A.《天演论》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海国图志》32.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去天京,封他为外交大臣。
然而罗孝全在宫廷被喝令下跪,无人邀他就坐,洪秀全邀他就餐,陪同的却是王爷而非天王本人。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对天主教毫无敬意 B.主张平等外交通商C.反对洋人传教游历 D.封建等级思想严重3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是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C.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4.有人说:“如果没有天京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
”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是A.仅看到现象而没有抓住本质问题B.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D.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35.下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36.“近代化”从政治方面讲,是追求民主政治。
下列哪些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①维新变法②辛亥革命③太平天国运动④义和团运动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37.史学界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主要的依据是A.以反帝反封建为斗争目标 B.是资产阶级挽救中国的首次探索C.首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D.辛亥革命取得民主革命的重大成果38.(题文)“往者,忧世之士亦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
”民国建立后,他们认为“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