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虫的形态
蚕的生活史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第二章蚕的生活史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桑蚕一生中各个发育阶段的发育经过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生理意义。
掌握桑蚕卵、幼虫、蛹、成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各部附器的构造、功能,以及与生产的关系。
掌握各类卵的区分方法,中日系卵、卵壳、蚕、蛹区分的方法,雌雄蚕、蛹、蛾的区分方法。
桑蚕从卵开始到成虫交配产卵自然死亡为止,为它的一个世代。
世代中所经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就是桑蚕的生活史。
桑蚕的一个世代,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这种外形的改变,称为变态。
由于在一个世代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为完全变态昆虫。
从受精卵开始到孵化的卵期发育,相当于高等动物在母体内的胚胎发育,所以称为胚胎发育阶段。
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称为胚后发育阶段。
(一) 卵期桑蚕以卵繁殖。
受精卵产下后,在外界环境条件的配合下,经过极其复杂的变化,就在卵内逐步演变为胚胎(习惯上称为胚子),发育成幼虫而孵化。
桑蚕的卵分为越年卵和不越年卵。
越年卵的卵期长,春期或秋期卵产下后,经一星期左右,胚子就停滞发育,进入一个停滞发育的“滞育期”。
胚胎在滞育期间,形态变化很小,即使保护在适宜的温度下,也不会向前发育,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解除滞育后,才能继续发育和孵化。
在自然条件下,必须越过寒冷的冬天,到翌年春暖时,才能继续发育和孵化。
不越年卵中生种的卵期短,卵产下后,胚子不停地向前发育,只需经过十多天就孵化出来。
山东省蚕种生产上春季产卵制种一般在6月下旬左右。
根据生产需要可以即时浸酸供夏蚕期使用,卵期同生种;也可以通过冷藏浸酸供给中秋和晚秋蚕期使用;也可以保护至来年春蚕期和夏蚕期使用。
山东省秋季蚕种生产上产卵制种一般在9月下旬左右,主要供给来年春蚕期和夏蚕期使用,卵期多长?(二) 幼虫期桑蚕的幼虫,通常称为蚕儿。
从卵内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呈浓黑色或赤褐色,体表生有很多刚毛,外形很象蚂蚁,特称为蚁蚕。
三化螟
三化螟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呈三角形。
雌蛾前翅淡黄色,中央有一个黑点,腹部末端有一束黄褐色绒毛,产卵后脱落。
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斜带,中央有一个黑色点,外缘七个黑点。
卵块长椭圆形,中央稍隆起,覆盖黄褐色绒毛,卵块内卵粒,中央三层,边缘一、二层。
幼虫体为乳白色或淡黄绿色。
腹足不发达。
蛹初为黄白色,后变黄绿色,雄蛹触角长达翅长的7/8,后足伸长达第七或第八腹节。
雌蛹触角长达翅长的1/2,后足伸长达第六腹节。
发生特点:成虫口器退化,白天静居在稻丛中,黄昏开始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扑灯习性,夜间交尾和产卵。
在产卵时有选择生长嫩绿茂密的水稻产卵。
秧田卵块多产于叶尖,大田卵块多产于稻叶中、上部。
雌蛾一生可产卵1—5块,卵粒100—200多粒。
初孵幼虫叫蚁螟,蚁螟破卵壳后,以爬行或吐丝漂移分散,自找适宜的部位蛀入危害。
秧苗期蛀入较难,侵入率低。
分蘖期极易蛀入,蛀食心叶,形成枯心苗。
幼虫一生要转株数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形成枯心塘。
圆杆拔节期蚁螟侵入较难,孕穗到破口露穗期为蚁螟侵入最有利时机,也是形成白穗的原因。
幼虫转移有负苞转移习性。
幼虫老熟的第一、二代在近水面处稻茎内化蛹。
越冬幼虫在稻桩结薄茧过冬,明年4—5月在稻桩内化蛹。
纵卷叶螟危害水稻的纵卷叶螟有两种,稻卷叶螟和显纹纵卷叶螟,四川省稻纵卷叶螟五十年代零星发生,六十年代局部地区间歇发生成灾,到七十年代严重发生,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向嫩绿茂密的稻株产卵。
稻纵卷叶螟产卵分散,一处产一卵,少数一处产2—3粒,。
显纹纵卷叶螟产卵在稻叶背面,以三五粒排成鱼鳞状,散产的少。
有远距离迁区和群集特性。
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嫩叶上取叶肉,随后吐丝,纵卷单叶管状虫苞,一苞一虫,三龄后转移危害,虫龄增大,虫苞扩大,危害越为严重。
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
(显纹卷叶螟的虫苞有1—4头,多达7头。
棉铃虫幼虫各龄期特征识别指南
棉铃虫幼虫各龄期特征识别指南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对棉花及其他作物造成严重损害。
了解并能够准确识别棉铃虫幼虫各龄期的特征,对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为您提供棉铃虫幼虫各龄期特征的识别指南。
一、一龄幼虫特征- 大小:一龄幼虫体长约1-2毫米。
- 身体颜色:一龄幼虫体表呈淡黄色。
- 头部:头部较大,呈黑色。
- 身体特征:身体柔软且没有明显的斑纹。
二、二龄幼虫特征- 大小:二龄幼虫体长约4-6毫米。
- 身体颜色:二龄幼虫体表呈淡绿色或淡黄绿色。
- 头部:头部相对身体较小,呈黑色。
- 身体特征:身体上具有黑褐色斑点。
三、三龄幼虫特征- 大小:三龄幼虫体长约8-12毫米。
- 身体颜色:三龄幼虫体表呈淡绿色或淡黄绿色。
- 头部:头部相对身体较小,呈黑色。
- 身体特征:身体上具有黑色斑点和细小的黑刺。
四、四龄幼虫特征- 大小:四龄幼虫体长约15-18毫米。
- 身体颜色:四龄幼虫体表呈淡绿色或淡黄绿色。
- 头部:头部相对身体较小,呈黑色。
- 身体特征:身体上具有黑色斑点和较粗的黑刺。
五、五龄幼虫特征- 大小:五龄幼虫体长约20-30毫米。
- 身体颜色:五龄幼虫体表呈淡绿色或淡黄绿色。
- 头部:头部相对身体较小,呈黑色。
- 身体特征:身体上具有黑色斑点和粗大的黑刺。
以上是棉铃虫幼虫各龄期的主要特征。
请注意,虫体颜色可能随环境和食物类型而有一定变异。
为了准确识别棉铃虫幼虫,请综合观察以上特征并参考相关植物保护专业文献。
及时发现和识别棉铃虫幼虫可以帮助农民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保护作物健康。
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类型及特点
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类型及特点昆虫幼虫是昆虫的发育阶段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们在形态、行为和生活方式上与成虫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些昆虫幼虫的形态特殊,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变态,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变态昆虫幼虫类型及其特点。
1. 蜚蠊幼虫蜚蠊幼虫是蜚蠊科昆虫的幼虫阶段,也被称为"蟑螂宝宝"。
蜚蠊幼虫的外形呈现为白色或透明色,身体长而扁平,头部较小,有六条腿。
与成虫相比,蜚蠊幼虫缺乏翅膀,体型较小。
蜚蠊幼虫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喂食于腐烂的有机物质,如垃圾、食物残渣等。
蜚蠊幼虫通过蜕皮来完成生长发育,经历多个蜕皮阶段才能变成成虫。
2. 蚂蚁幼虫蚂蚁幼虫是蚂蚁科昆虫的幼虫阶段,也被称为"蚂蚁宝宝"。
蚂蚁幼虫的外形呈现为白色或透明色,身体呈卵形或弯曲形,没有明显的头部和腿。
蚂蚁幼虫主要以蚁巢中的食物浆液为食,通过咀嚼和吸食的方式获取营养。
蚂蚁幼虫的生长发育需要在蚁巢中得到其他成年蚂蚁的照料和保护,直到幼虫经过一系列的蜕皮和变态过程最终成长为蚂蚁。
3. 蝴蝶幼虫蝴蝶幼虫是蝴蝶科昆虫的幼虫阶段,也被称为"毛毛虫"。
蝴蝶幼虫的外形呈现为长而细长的身体,通常有明显的头部和腿,身体上覆盖着密集的绒毛。
蝴蝶幼虫以植物的叶片为食,通过咀嚼和吸食的方式获取营养。
蝴蝶幼虫的生长发育需要经历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后体型会逐渐增大,最后蜕皮成为蝶蛹,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变成成虫。
4. 蜜蜂幼虫蜜蜂幼虫是蜜蜂科昆虫的幼虫阶段,也被称为"蜜蜂宝宝"。
蜜蜂幼虫的外形呈现为白色或透明色,呈弯曲状,没有明显的头部和腿。
蜜蜂幼虫以蜜蜂工蜂分泌的蜂王浆为食,蜂王浆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幼虫的生长发育。
蜜蜂幼虫的生长发育需要在蜂巢中得到其他工蜂的照料和保护,直到幼虫发育成熟并封闭在蜂巢的蜂房中,最后变成成虫。
这些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在形态和生活方式上与成虫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三节:旱作害虫
玉米螟的食性很杂,寄主有40科,131属 200种以上;国内主要有72种,如玉米、高 粱、谷子、大麻、芦苇、甘蔗、姜,以及 杂草等。此外,也为害棉花,玉米螟偶尔 也为害小麦、水稻、向日葵、苹果等。 玉米螟一代幼虫有集中为害玉米心叶的习 性,以后又为害雄穗及雌花丝。再转移到 茎中为害。为害心叶造成排孔状。 二、三代幼虫多为害茎杆和穗,在茎杆中 的虫数占全株虫数的70%-85%,穗部占 15%一30%。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头棕褐色,前 胸背板及臀板黑褐色,体淡褐黄色,体背 有淡紫色纵线4条(2条亚背线,2条气门线), 夏型幼虫体线不明显,冬型幼虫体线明显。 多数体节背面有6个赤褐色毛片,其中前缘 4个,中间的两个较大,圆形,后缘两个长 圆形。腹部背面中央的4个毛片排列成正方 形。
卵: 馒头圆形,表面有正六角形纹,直径约 0.5mm,黄白色有光泽,近孵化时变成灰黑 色;常有数十或百余卵粒相聚成块,分为2、 3行排行在叶片的尖端纵褶缝里。
幼虫: 初孵化的幼虫淡绿色,第一对腹足较短, 爬行如尺蛾, 4龄后,腹足发育正常;体 长35-40毫米;头部正中央有一个黑色 “八”字形纹,两侧各有黑色网纹;体色 随环境多变,有淡绿色、灰黑色、浓黑色、 黑褐略带绿色等;背线灰白色,内缘有黑 色细线,背中央两侧各有二条深褐色纵纹, 近背面较宽,两纵线间均有灰白色纵行细 纹。
8、9月间是三代发生期,严重为害玉米。 大发生的原因是本地发生的三代幼虫,混 合由东北地区向南回迁的二代成虫在山东 所发生的幼虫。 九月中旬后,发生成虫,向南迁移。 粘虫在北纬33度以北的华北、东北等地 区,粘虫不能以任何虫态越冬,在此界线 以南各地,粘虫可以越冬。
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小麦拔节 后、枯萎的植株中,下部叶片尖端纵褶缝 处。玉米上的卵块则多在下部脚叶尖端略 干枯处。 每雌产卵1000-2000粒,最多3000粒,一 般由20-30粒卵排成一个卵块,一块最多 达300粒以上。 根据其产卵习性,可采用稻草、谷草、干 叶等诱卵防治。 卵期6—15天。
家蝇三龄幼虫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 中图分类号】 R 8 . 文献标识码】 A 【 3 42 【 文章编号】 1o — 7 5 2 0 )1o 2 一 3 00 2 1 (0 7 O - 0 0 O
The m o phoo i a ha a t r o e o y e n t e m u c m e tc ar a r l g c lc r c e fh m c t si h s a do sia l v
湿度 2 %~ 5 5 3 %。
1 . 标本制 作 .2 2
【 日期】 2 0 - 12 收稿 07 0 - 0
[ b t c]Obet e T bev ehmoye sadm sc rao e3Iis r yGe s' s iig. to s A s at r jci oo sr t e et o muc o etal v f £ nt i a tnn Meh d v eh sf i a h t l ab m s a
晏 容 , 启惠 , 万 刘 晖 , 流 , 刘 张 曦
( 医学院 寄生虫学教研室 , 遵义 贵州 遵义 5 30 ) 603 【 要】 目的 通过姬 氏染色法以便 观察 家蝇三龄幼虫的各种血细胞形态 。方 法 取家蝇 三龄幼虫血淋巴制作血 摘效果 良 , 好 家蝇三龄幼虫 的各种血细胞结构清晰。 可分为原血胞、 浆血胞 、 粒血胞 、 珠血胞 、 类绛血胞 5 。其 中浆血胞可分为大核浆血胞 和小核浆血胞 两种 。结论 家蝇三龄幼虫血细胞分为 种
d me t a l ra o e 3 h i s ri d vd d i t v p s. o s c v ft t n t i e o f et e i a h a s i n i y
昆虫的变态及其类型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昆虫的变态及其类型
目录
一 昆虫的变态 二 昆虫的不完全变态 三三 昆虫的完全变态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昆虫的变态
昆虫从卵中孵化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 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现象称为变态。由于昆虫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随着成虫期和幼 虫期的分化,以及幼虫期对生活环境的特殊适应,因而有不同的变态类型。最常见的 类型主要包括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渐变态(稻绿蝽的变态): 若虫
卵
成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不完全变态---渐变态(棉蝗的变态):
若虫 卵
成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不完全变态---半变态(蜻蜓的变态):
卵
稚虫
成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不 完 全 变 态
----
过
渐 变
卵
态
( 蓟
1龄若虫 “前蛹期”
马
的
变
态
)
:
“蛹期”
成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三、昆虫的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幼虫与成虫 在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生活习性和活动行为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属于此类的 昆虫占大多数,主要有鞘翅目(如金龟子)、鳞翅目(如蛾、蝶类)、膜翅目 (如梨大叶蜂)、双翅目(如蝇、蚊)等昆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第这2种,第现3象,第称4为龄复过幼变渐虫态变,态:。在全变态昆虫中,某些幼虫营寄生生活的昆虫幼虫各龄间形态、生活
不过完渐全 变变态态:-其方--半幼式变虫等态在(转明蜻变显蜓为不的成变虫同态前(见)有:1下个不图食),不动比的一类般似蛹全的变时态期,昆是虫昆的虫从变不态完复全变杂态得向多完全,变因态而演化特的称过其渡类为型复。
白条天牛属Batocera三个常见种的幼虫鉴别
半 园 简形 颗 粒
颗 拉排 成九 排
t
o c e r a
格 八 星 白 条 天 牛 后 背褶 上 颗 粗 排 成 五 一 六 排
e r a
白 条天 牛 属 B a
N
a m
是 天牛科 C
。
负b y
c
id
a e
,
沟 胫 天牛 亚利
,
,
iin a
e
中一 个 重 要 的 类 群
该 属 昆 虫 具 有较 大 的 经 济 危 害 性
。
下 唇舌宽 大
,
端半
部 密具短 刚 毛 ( 图 节
,
3
a
)
,
下 唇须 二
。
褐色
,
左 右远 离
1
.
,
第 一节 长约
) b
一
为第 二 节的
1
、
5一 2 倍 ( 图 3
3
C
下
颗须三节 ( 图
2
、
)
,
,一
褐 色
,
长度
3
节 渐烦
下罢 卿于 端半部
密 布短 刚 毛 ( 图 习 ) 触 角 三 节 ( 图
4
)
D
( Ii o
e
y
n
r o
l le
榕 八 星 白 条灭 牛 B
十 分 相似 较难 区 分
。
r u
bu
:
e a u s
) 这 三 个 种 的 成 虫外 部 形
{嚼要昏 :
秘路 )
; 较 易 鉴 别 但 其 主 要 危 害 虫 态 一一 幼 虫 的 形 态 特 征 却
本 文 就 这 三 个 种 的 幼虫 态 特 征 危 害 的 寄 主
昆虫的幼虫形态和功能
昆虫的幼虫形态和功能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其生命周期中的幼虫阶段往往是昆虫最为活跃和重要的阶段。
昆虫的幼虫形态和功能在昆虫的生活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昆虫幼虫的形态特征和其功能。
一、幼虫的形态特征昆虫幼虫的形态特征与成虫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昆虫经历了完全变态的生命周期。
在完全变态的生命周期中,昆虫的幼虫阶段往往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特殊的阶段。
幼虫通常具有柔软的身体,没有翅膀和外骨骼的保护,身体呈现出多样的形态。
首先,幼虫的体型通常较小,但形状各异。
例如,蝴蝶的幼虫形态被称为毛虫,其身体呈长条状,由许多环节组成,每个环节上都有一对腿。
而蜻蜓的幼虫形态则是长而扁平的身体,有六条细长的腿。
这些不同形态的幼虫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其次,幼虫的头部通常较大,具有强大的咀嚼器官。
这是因为幼虫需要大量摄取食物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
例如,蚕蛹的幼虫具有锐利的口器,能够咬破桑叶,吸食桑叶中的汁液。
而蚂蚁的幼虫则具有强大的咀嚼力,能够咬碎各种食物,为整个蚁群提供养料。
最后,幼虫的身体通常被覆盖着一层保护性的外皮。
这层外皮可以保护幼虫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同时也可以帮助幼虫脱皮生长。
例如,蜜蜂的幼虫在蜜蜂巢中被密封在蜂蜡的细胞中,这层蜂蜡可以保护幼虫免受外界的威胁。
而蝉的幼虫则在地下挖掘一个小洞,将自己埋在土壤中,以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袭击。
二、幼虫的功能昆虫幼虫的形态特征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幼虫的形态特征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能够完成一系列重要的功能。
首先,幼虫的形态和功能使得它们能够有效地获取食物。
昆虫幼虫通常具有强大的咀嚼器官,能够咬碎各种食物。
它们的身体形态也使得它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和获取食物。
例如,蚂蚁的幼虫能够通过地下挖掘寻找食物,而蝴蝶的幼虫则能够在植物上寻找适合自己的食物。
其次,幼虫的形态和功能使得它们能够有效地逃避捕食者。
直蜉金龟三龄幼虫形态学研究
1982) ꎮ 然而ꎬ 前人对蜉金龟的研究主要以成虫为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 Schoolmeestersꎬ 2018) ꎮ 蜉
且常 因 其 体 型 较 小 而 导 致 形 态 描 述 不 完 整
形态多样、 体型较小的金龟子类群ꎬ 已知约 3 100 种ꎬ
主 ( Dellacasa et al ꎬ 2001) ꎬ 对其幼虫研究较少ꎬ
Abstract: The aphodiine dung beetleꎬ Phaeaphodius rectus ( Motschulsky ) ꎬ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eastern Asia Larvae of P rectus are coprophagousꎬ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dung decomposition In
李策ꎬ 姜碌ꎬ 方红. 直蜉金龟三龄幼虫形态学研究 [ J] . 环境昆虫学报ꎬ 2019ꎬ 41 (6) : 1226 - 1231
直蜉金龟三龄幼虫形态学研究
李 策ꎬ 姜 碌 ∗ ꎬ 方 红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辽宁省经济与应用昆虫重点实验室ꎬ 沈阳 110866)
摘要: 直蜉金龟 Phaeaphodius rectus ( Motschulsky) 是一种常见的粪食性甲虫ꎬ 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ꎬ 其幼虫
为片状ꎮ
关键词: 蜉金龟亚科ꎻ 蛴螬ꎻ 口器ꎻ 扫描电镜
中图分类号: Q968 1ꎻ S476 文献标识码: A
Morphology of
( Motschulsky)
the
third
instar
文章编号: 1674 - 0858 (2019) 06 - 1226 - 06
黄粉虫的形态特征介绍
黄粉虫的形态特征介绍
黄粉虫为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一)成虫
刚羽化的成虫为乳白色,甲壳薄而柔软,第一对翅柔软,白色,成为鞘翅盖住腹部,1-Z天后体变为黄褐色,第四天体色黑褐色,有光泽呈椭圆形。
第二对翅为膜翅,因退化而不能飞翔,具有保护身体和有助于爬行的作用。
成虫体形似步行甲虫。
长约l厘米,宽约5毫米,甲壳变硬,体重约0.1克,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l 对,有足3对(1对长在胸前,2对长在腹部),每个足长2个钩爪,足趾上有毛刺。
黄粉虫为雌雄异体,其成虫雌雄容易辨认。
雄虫一般个体小而雌性大些;雌虫的尾部很尖,产卵器向下垂,伸出甲壳外用于产卵。
(二)蛹
幼虫经历50-60天(长约2-3厘米),多变为蛹。
刚由老熟幼虫变化成蛹,为乳白色,体表柔软,以后体色变黄,体表变硬些。
蛹的头大尾小,头部基本上形成成虫模样,两足向下紧贴胸部,成为裸蛹。
(三)幼虫
外形似蚕虫,体细长。
幼虫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呈圆筒形。
幼虫从头到尾共有13节,全体柔软光亮。
第一节为头部,第二节至第四节为胸部,胸部有足3对,第五节至第十二节为腹部,最后一节是肛门。
老熟幼虫体长26毫米左右,宽约3毫米,体重约0.12克。
刚从卵化成幼虫时体乳白色,长约2毫米。
以后幼虫生长期共蜕皮12次左右,每蜕1次皮长大一些,体色变黄褐色。
(四)卵
卵极小,长约1-2毫米,直径约0.3-0.5毫米,呈长圆形,乳白色。
卵体又嫩又软,卵液为白色乳状黏液。
蟑螂幼虫跟成虫形态有何区别
蟑螂幼虫跟成虫形态有何区别
1、刚从卵鞘孵出的幼虫都聚集在卵鞘周围,呈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并散开活动,幼虫形状类似成虫,只是虫体小,无翅,性器官未成熟。
幼虫发育缓慢。
必须经历多次蜕皮,逐渐长大,触角和尾须节数也随龄期而增长。
幼虫最后一次蜕皮后,长出翅膀、羽化为成虫。
刚蜕皮的幼虫和刚羽化的成虫也呈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因而在一个种群中,可见一种蟑螂也可因环境条件而变化。
幼虫期较长,一般历时约30~450天。
幼虫在丧失附肢或损伤触角之后,可经蜕皮在下一龄重又再生。
这类损伤再生也会增加蜕皮的次数。
2、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学名)的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Blattaria),俗称蟑螂,是常见的医学昆虫。
蟑螂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
头小,能活动。
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
翅平,前翅为鞘翅后翅为膜翅,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
不善飞,能疾走。
不完全变态。
产卵于卵鞘内,约有60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者室内。
第 1 页共1 页。
昆虫的幼虫和蛹
招数四 伪装
它们都是登峰造极的伪装者。
招数五 有毒
有些虫蛹有毒,最著名的君主斑蝶就是其中的代表。当它们 还是幼虫时,就以有毒的植物为食,可以在身体里储存名为 葡萄糖苷的毒素,使得企图吃掉它们的猎食者都会中毒身亡。
1.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
蛹期
蛹化:全变态昆虫从自由 生活的幼虫变为不食不动
的蛹的过程。
蛹:全变态昆虫在生长发 育过程中一个相对静止的
虫态。
蛹的保护形式
幼虫吐丝做茧形成茧蛹 在土或木材内建造化蛹场所形成蛹室(土室、木室) 在各类物体的缝隙化蛹为穴蛹 倒悬于其它物体上化蛹为垂蛹, 以绢丝束缚于其它物体上化蛹为带蛹等。
茧:完全变态昆虫蛹期 的囊形保护物。由分泌 的丝、粘液和泥土、钙 质以及植物纤维做成。
蛹的类型: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 将蛹分为围蛹、被蛹、离蛹(裸蛹)三种类型。
蛾的被蛹
斑潜蝇的围蛹
蜂的离(裸)蛹
离蛹 exarate pupa 也称裸蛹,触角、足和翅不粘附蛹体表面,能
自由活动。如天牛、蜂类和甲虫的蛹。
被蛹 obtect pupa 其附肢和翅由粘液贴于蛹体表面,外
瓢虫的幼虫
幼虫形态类型:
(4)无足型:既无胸足,也无腹足。
① 显头无足型 :头完整、发达。 ② 半头无足型:头后半部缩在胸内。 ③ 无头无足型 :头退化或完全缩入胸内。
天牛、象甲、吉丁虫、蝇
问题: 幼虫(如蛆)无头如何取食? 答案: 蛆利用身体前端一凹陷口沟, 和口沟内外露的骨片取食。
象甲的幼虫
天牛的幼虫 蝇类的幼虫(蛆)
招数二 做蛹室
直蜉金龟三龄幼虫形态学研究
直蜉金龟三龄幼虫形态学研究李策; 姜碌; 方红【期刊名称】《《环境昆虫学报》》【年(卷),期】2019(041)006【总页数】6页(P1226-1231)【关键词】蜉金龟亚科; 蛴螬; 口器; 扫描电镜【作者】李策; 姜碌; 方红【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辽宁省经济与应用昆虫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8.1; S476蜉金龟亚科Aphodiinae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科Scarabaeidae,是一个种类繁多、形态多样、体型较小的金龟子类群,已知约3 1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Schoolmeesters, 2018)。
蜉金龟除少数种类植食性外,主要为粪食性或腐食性(Jerath, 1958)。
其中粪食性种类成、幼虫均可食粪,能迅速处理牛、马等动物粪便,对物质和能量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Jerath, 1958; 张治良,1982)。
然而,前人对蜉金龟的研究主要以成虫为主(Dellacasa et al., 2001),对其幼虫研究较少,且常因其体型较小而导致形态描述不完整(Frolov, 2009; Li et al., 2019)。
直蜉金龟Phaeaphodius rectus (Motschulsky)是一种广布型粪甲虫,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台湾和东南沿海,以及朝鲜半岛、日本、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地(刘广瑞等,1997;Löbl andLöbl, 2016)。
直蜉金龟曾被归入Aphodius属(Dellacasa, 1987),近年来又被移入Phaeaphodius属(Dellacasa et al., 2001)。
详细的幼虫形态研究能为直蜉金龟系统地位的修订提供依据。
此外,直蜉金龟被报道是牛粪、马粪中的优势粪甲虫(姜世成和周道玮,2006;阿拉腾巴根和刘新民,2011),研究其幼虫形态特征对草原粪甲虫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裂臀瓢虫属3种幼虫的形态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裂臀瓢虫属3种幼虫的形态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曾涛
【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021)004
【摘要】简述了裂臀瓢虫属HenosepilachnaLi的研究概况 ,编制了该属中国已知幼虫种类检索表 ,首次描述了该属 3种幼虫形态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曾涛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5
【相关文献】
1.湖南小毛瓢虫属三新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J], 任顺祥;庞雄飞
2.中国原伪瓢虫属二新种记述(鞘翅目,伪瓢虫科) [J], 任国栋;王继良
3.福建小毛瓢虫属Scymnus六新种和方突毛瓢虫属Pseudoscymnus四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J], 庞雄飞;黄邦侃
4.食植瓢虫属Epilachna中国新记录种及两种幼虫的形态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J], 曾涛;庞雄飞
5.中国陡胸瓢虫属Clitostethus记述(鞘翅目:瓢虫科)(英文) [J], 彭正强;任顺祥;庞雄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蒙古马马鼻狂蝇三龄幼虫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蒙古马马鼻狂蝇三龄幼虫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BAO Haiqan;DONG Junbin【摘要】为了研究蒙古马鼻狂蝇三龄幼虫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利用扫描电镜对马鼻狂蝇三龄幼虫的头部、尾部和第三体节棘刺进行形态观察;并选取蒙古马鼻狂蝇三龄幼虫,提取其线粒体CoxI基因和16 S rRNA基因,进行碱基组成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发现:(1)马鼻狂蝇气门板上的结构不同于其它狂蝇,其气门板上由硬化的骨质形成期的孔缘围绕,气门肌肉使得气门板上的开口呈垂直形态,在后气门板上有几排小刺;头部有1对乳突状感受器,其上分布着1对疣状乳突;(2)蒙古马鼻狂蝇三龄幼虫的CoxI、16 S rRNA基因均与GenBank数据库中提交的马胃蝇、纹皮蝇、鹿狂蝇、羊狂蝇等在系统发育树中分开.虽然蒙古马鼻狂蝇三龄幼虫形态上跟紫鼻狂蝇很像,但是其分子生物学特点说明它可能是一个新变种.【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年(卷),期】2019(040)006【总页数】6页(P66-71)【关键词】鼻狂蝇;形态学;线粒体基因CoxI;16SrRNA;系统发育树【作者】BAO Haiqan;DONG Junbin【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5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OA最新统计,全球马匹6.495×107,中国马匹总数占全球总数的10.99%。
目前,内蒙古地区分布着120多万匹蒙古马[1]。
马鼻狂蝇(Rhinoestrus sp.)在分类学上属于双翅目(Diptera)、狂蝇科(Oestridae)、狂蝇属(Oestrus),其各期幼虫主要以马属动物为宿主,有时甚至可以攻击人类,1965年就有紫鼻狂蝇(Rhinoestrus.purureus)侵袭人类的报道[2]。
马鼻狂蝇幼虫寄生在马属动物的鼻腔、鼻窦、咽部粘膜及附近腔窦中,引起马属动物呼吸困难、贫血等临床症状,是马属动物的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通常在亚洲和非洲流行,但是近年来在意大利也有报道[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2.上腭:
位于上唇的下方, 上半部分被上唇遮盖着, 上颚由骨质构成,坚硬、 黑褐色、外凸内凹,左 右各一。两上颚的前缘 有锯齿,左右锯齿相互 嵌合,用来啮切桑叶, 锯齿的数目随令期而增 加。各令初锯齿尖锐, 随食桑磨损而变钝。
12
上腭的基部有内外两片骨质板,其内面称 收肌板,较大。外侧的较小,称展肌板。 上腭的作用就是啮切桑叶。 上腭在每令蜕皮时都要更新。
16
在下腭须的内 侧着生有瘤状 体。(从第2节 分出的)
17
瘤状体的顶端有两根有节的圆锥形突起,这是 蚕儿的味觉器官。 如果将它切除或破坏,蚕就能吃各种食物。 日本用X射线使它退化,育成了广食性蚕品种。
(中1日601和NS82AxCS26A,1990,甘蓝、苹果等)
18
4.下唇:
位于左右下颚之间,呈 “U”字形。前端中央 突出一个白色、圆锥形 的吐丝管,吐丝管的前 端有一吐丝孔,从此处 吐出茧丝。 吐丝管的基部两侧左右 各有一个下唇须,由三 节组成,第2、3小节顶 端,各有一根刚毛,起 感触作用,能探索吐丝 的位置。
22
第二节的上方很复杂,着生有内毛(位于内侧,较 短),外毛(外侧较长)和三个突起(最小的一个 由2节组成,另2个为无柄突起)。 第三节的顶端有四个突起,其中两个为有柄突起, 两个为无柄突起。 触角上的突起和 刚毛都是感觉器 官,既能执行近 距离触摸的感觉 作用,又可敏锐 地感受化学气味。 故触角是蚕儿的 机械感觉器官和 嗅觉器官。
19
5.舌:
把下唇内方口腔的底部区域,称舌。
20
舌的表面着生 有很多针刺状 小突起,且愈 向内,突起愈 多,而且均指 向口腔内方, 具有促进食物 咽下的功能。
刺
刺
21
(三)触角:
触角着生在上颚两侧、颅侧板基部的白色角基膜 内,左右各一,由三节构成: 第一节短而粗,呈短圆柱形。 第二节呈长圆筒形,其表面呈鳞状斑纹。 第三节最小。
蚕体呈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个明显体段构成。 胸部与腹部也合称为体部。
3
(一) 头部:
头部是蚕儿最前端的一个体段,较小,呈扁园 形、黑褐色,其颜色随蚕令的增长而变淡,表面密 生着对称的刚毛,是蚕儿的感觉和摄食中心。
4
(二)胸部:
胸部是头部后面的三个体节,分别称第一、二、 三胸节,一 般用Ⅰ、Ⅱ、Ⅲ表示。胸部的背面是 合并的,没有节间膜,只能靠腹面体壁的皱褶来区 分胸节。 第一胸节最小,以颈膜与头部相连;第二、三胸 节较膨大,且在第二胸节的背面有一对眼状的斑纹, 故群众称该部为头部。每个胸节的腹面都有一对足, 称胸足。
10
1.上唇:
额区
裸突
凹字形缺刻
感觉毛
膜状唇基
位于口器的最上方, 基部与唇基相连。 上唇是一淡褐色 的骨质片,两侧与 前缘游离,前缘有 一凹字形缺刻,此 处能调节桑叶的角 度,使桑叶边缘与 上唇垂直,便于上 颚啮切。 上唇的表面着生有 12根感觉毛(左右 各6根),其内面 有6个感觉突起和6 个褐色斑点。
第三节 幼虫的形态
本讲的要求:
了解蚕体的外部形态及构成 掌握各附属器官的位置、形态、构造和功能 掌握上腭、腹足钩爪的特点及其与生产的关系
1
本节主要讲述以下五方面问题:
幼虫的外形与体节 幼虫头部的附属器官 胸、腹部的附属器官(附器) 雌雄蚕的特征 蚁蚕的特点 幼虫内部器官的配置
2
一、幼虫的外形与体节
(一)头壳的分区 :
头壳的前面有一“人” 字形头颅沟,把头壳分 成了三部分:左右两大 块称颅侧板,中央三角 形的一小块,称“额”。 额下方狭长且表面有皱 纹的部分,称唇基。
8
唇基以乳白色的膜质部与上方的额以及下方 的口器(上唇)相连接,呈叠皱纹状 。
9
(二)口器
蚕儿口器 属咀嚼式口 器,位于唇 基的下方, 由上唇、上 腭、下唇、 下腭四部分 组成。
13
3.下腭:
下颚和下唇愈合成一个复合体,位于上颚的下 方,它们的外层,大都为白色膜状物。 下颚成对,位于上颚下方,下唇两侧。
14
下腭由三节组成,第一节上有一根刚毛,第二 节上有2根刚毛,第三节上有下腭须。
15
下颚须也由三小节组成,第三小节的顶端有8 个有孔的圆锥形突起,且其侧壁上有一“舌”状 突起。
5
(三)腹部:
腹部是胸部后面的10个环节,分别称第1、2、 3……9、10腹节,一般用1、2、3……9、10表 示。腹节间有节间膜,但9和10间无节间膜,再 加上第9腹节极小,故外观上像是合并成了一节。 的10腹节的背面有一片三角形的硬板,称肛上板。 体节=环节=腹节+3 在第3、4、5、6、10腹节的腹面各有一对腹 足。第8腹节的背面中央有一突起,称尾角。
胸腹部的附属器官主要 包括胸足和腹足
25
1.胸足
胸足由三小节组成, 表面生有很多刚毛。
26
胸足第三小节顶端 外侧有一镰刀状的 钓爪,在钩爪的内 方有一小突起,称
爪垫。
胸足在食桑时抱握 桑叶,在结茧时帮 助吐丝结茧,对爬 行起辅助作用。
27
2.腹足
腹足是一种 柔软无节的 肉质突起, 先端呈圆盘 状,其内缘 密生黑褐色 的小钓爪。 蚁蚕的钩爪 不发达
28
钩爪分两行整齐排列成半环状,先端尖锐锋利。所 以腹足具有把持功能。但蚕群太密时,易互相抓伤。 蚕爬行主要依靠腹足及尾足。
29
3.刚毛:
蚕儿的体表上密生 刚毛,刚毛的基部 有一圈膜状组织与 体表相连,称“乳 突”。乳突中央下 陷,称“毛窝”。 许多毛原细胞与感 觉神经相连,故不 少刚毛具有感觉作 用,成为蚕的感官 之一。
6
(四)气门:
在第一胸节及第1~8腹节的两 侧各有一对黑褐色椭圆形的气 门,共9对。
(五) 刚毛:
在蚕儿的体表上密生着黑褐色 的刚毛,刚毛具有感觉作用。
(六)尾角:
在蚕儿的第8腹节背面有一肉 质突起,称尾角。
7
二、幼虫头部的附属器官
头部是幼虫感觉和摄食的中心,着生有 触角、单眼、口器等附属器官,简称附器。
23
(四)单眼:
单眼是蚕儿的视觉器官,着生在触角的基部,左右各6个, 其中4个呈半月形排列,一只位于圆心,另一只位于触角基 部附近,单眼呈半球形隆起,黑褐色,且有光泽。 由于单眼的视觉焦距太短,对物体远近和光线折射调节能力 太差,故不能识别物体,只能感知光线的强弱和方向。
圆心
角基膜
24
三、胸腹部的附属器官